常用穴位处方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人体背部穴位图大椎陶道身柱神道灵台至阳中枢脊中悬枢命门腰阳关肩中俞肩外俞附分肩井天髎曲垣秉风天宗臑俞肩贞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腰俞会阳长强魄户膏肓神堂膈关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肓门志室胞肓秩边白环俞。
穴位深。
针灸处方及腧穴歌诀针灸处方及腧穴歌诀(转)针灸处方及腧穴学歌诀廖四华骨度分寸用针取穴必重的,全身骨度君宜记。
十二背俞穴歌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椎旁居,肾俞却与命门平,十四椎外穴是真,大肠十六小十八,膀胱俞与十九平。
胃痛肝气犯胃泻胃肝,中脘期门阳陵泉,胃痛尚用足三里,宽胸解郁是内关,脾胃虚寒背俞任,脾俞胃俞并章门。
脾俞胃俞足三里,诸穴出自背俞任。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针灸腧穴歌+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
经穴个数手太阴肺个十一,大肠二十脾二一,胃经四五肾二七,三焦二三胆二四。
十五络穴歌列缺偏历肺大肠,通里支正心小肠;十二背俞穴歌胸三肺俞厥阴四,心五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十三三焦十四肾。
十二募穴歌天枢大肠肺中府,关元小肠巨阙心;中极膀胱京门肾,胆日月肝期门寻。
胆经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中医针灸穴位速记歌诀[/U]下腰大肠俞,上腰肾俞存;《中医名词词典》 > 经络、俞穴即:心俞、心包俞、肺俞、肝俞、脾俞。
肾俞、胆俞、胃俞、膀胱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足部的远端。
用于六腑(六条阳经)的穴位各有六个俞穴,即在井、荣、俞、经,合穴之外,又加一个原穴,共三十六穴。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俞穴,又称“十二俞穴”,其名称是:肺--太渊大肠--三间心包--大陵三焦--中渚(音“煮”)心--神门小肠--后溪脾--太白胃--陷谷肝--太冲胆--(足)临泣肾--太溪膀胱--束骨。
经络穴位歌诀经络穴位歌诀。
肾:头痛溢血涌泉穴,咳喘呕吐俞府穴。
中医常用九大针灸处方(干货收藏)
中医常⽤九⼤针灸处⽅(⼲货收藏)1⼿⾜⼗⼆针组⽅:合⾕、内关、曲池、三阴交、⾜三⾥、阳陵泉。
其中合⾕、曲池属于⾜阳明胃经的同名经⼿阳明经⽳位;三阴交、⾜三⾥分属于⾜太阴脾胃经、⾜阳明胃经的表⾥两经⽳。
诸⽳相配可健脾和胃,理⽓和⾎。
临床应⽤:中风、⾼⾎压、偏瘫、痹证等。
2⼗全⼤补⽅王乐亭王⽼仿效⼗全⼤补汤拟定针灸“⼗全⼤补⽅”。
组⽅:合⾕、曲池、内关、⾜三⾥、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此⽅为⼿⾜⼗⼆针加中脘、太冲、章门、关元⽽组成。
章门为脾之募⽳,中脘为胃的募⽳,关元属任脉,⼩肠的募⽳,诸⽳共济补⽓⾎、健脾胃、养⼼⽓、滋肝肾、通经络,尤以荣养脾胃为要。
临床应⽤:⼗全⼤补⽅偏于调补,主要⽤于虚损诸证,包括神经衰弱、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等。
3⽼⼗针王⽼效仿李东垣《脾胃论》补中益⽓汤拟定⽼⼗针的针灸处⽅。
组⽅:中脘、⾜三⾥、上脘、下脘、⽓海、天枢、内关。
其中中脘、⾜三⾥为主⽳,其余为配⽳。
中脘为六腑之会、胃之募⽳,取之可助消化⽔⾕、温通腑⽓、升清降浊、调理中州;⾜三⾥为胃之下合⽳,⽤补法有健脾和胃、益⽓升清之功,⽤泻法有降逆化浊、通调肠腑之效;上脘、中脘与下脘统称三脘,三者配合,具有调理胃腑受纳、腐熟和吸收⽔⾕之功;⽓海(丹⽥),为元⽓⽣发之所在,取之可温固下元、调理下焦⽓机;天枢为⼤肠募⽳,可调肠胃、⾏⽓机、分⽔⾕、消积滞;内关为⼿厥阴经之络⽳,可宽胸理⽓、守神和胃、理三焦⽓机、助升清降浊。
诸⽳相配,共奏调中健脾、升清降浊、调理胃肠、理⽓和⾎之效。
临床应⽤:“⽼⼗针”应⽤于神经衰弱、慢性病的恢复阶段,可改善体质,协同发挥镇静安神之效。
对于⽓⾎不⾜导致的妇科疾患,如更年期综合征、痛经,王教授亦多取此⽅,通过治理阳明调整冲任。
脱发、头痛、⾯瘫、颈性眩晕等,凡伴有体质虚弱,脾胃不⾜者,以“⽼⼗针”加减化裁进⾏治疗均可取得较好疗效4⼗⼆透⽳组⽅:肩髃透极泉,腋缝透胛缝,曲池透少海,外关透内关,阳池透⼤陵,合⾕透劳宫,环跳透风市,阳关透曲泉,阳陵透阴陵,绝⾻透三阴交,昆仑透太溪,太冲透涌泉。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
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
采用寸针,刺向印堂。
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4.急性结膜炎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寸针,直刺入骶后孔。
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
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
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
两侧穴位都要针刺。
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穴位注射方法
一.用于各类头痛处方1:风池.太阳.阿是穴.合谷.配穴:攒竹.印堂.安眠.翳风操纵:取天麻打针液1ml,注入2~3个穴位,每日或隔日1次,疗程10天,治疗各类原因引起的头痛.处方2:穴位以痛苦悲伤部位的近部穴和阿是穴为主.操纵:用1%盐酸普鲁卡因注入13个穴位,每穴0.5ml每日一次,用于久治不愈而痛不成忍者.二、面神经麻木处方:翳风.牵正.颊车.颧髎.丝竹空.地仓操纵:用维生素b1100毫克.硝酸士的宁1毫克,每穴0.51毫升,每日一次.实用于病变日久,用其他疗法后果不显者.但是不克不及长久应用,以防造成瘫痪肌抽搐.三、颈项痛处方:颈2~5夹脊穴操纵:每穴注入骨宁打针液1毫升,或者当归打针液1毫升,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四、桡神经麻木处方:颈5胸1夹脊穴.臂臑.外关,合谷,列缺操纵:用维生素b1100毫克.用维生素b12 500毫克,每次选4穴,每穴注入0.5毫升,每日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五、坐骨神经痛处方:腰4~5夹脊穴或者秩边.环跳等穴操纵:用维生素b1100毫克.用维生素b12 500毫克混杂,针刺入皮肤后,消失针感后,稍向上提,每穴0.5~1毫升,每次2~3个穴位.六、产后,术后尿潴留处方:采取提托穴(经验穴):在肚脐下三寸关元穴旁开4寸.操纵:通例消毒,7号针头垂直刺入该穴(腹腔平均刺入1.5寸阁下,但不是硬性指标,依据胖瘦恰当加减)得针感强烈,回抽无血液时,每侧注入新斯的明0.25mg,通例在15~30min后自行排尿,但最终因人而异.次数不请求,但不持续超出10天.七、妇科手术后腹胀处方:足三里操纵:在足三里进行通例消毒,垂直刺入该穴(平均刺入1.5寸阁下,但不是硬性指标,依据胖瘦恰当加减)得针感强烈,回抽无血液时,每侧注入新斯的明 1.5ml,是以选此穴位并协同新斯的明的高兴胃肠道腻滑肌感化,可较好地调剂患者术后的胃肠机能状况,促进排气,既可施展药物感化.八、慢性盆腔痛苦悲伤处方:三阴交操纵:采取维生素K 3 进行三阴交穴位打针治疗因为原发性痛经.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盆腔痛苦悲伤,每侧穴位打针4mg.九、妇女更年期分解征处方:三阴交(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及足太阴脾经三条阴经交会穴)操纵:选用生脉打针液2ml于三阴交穴注,日1次,1次一侧,两侧瓜代.10天为一疗程,停5天,再持续下一疗程,3个疗程为一治疗周期.。
内科针灸处方
内科针灸处方头痛中风中经络主穴百会太阳凤池阿是穴合谷主穴水沟内关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太阳头痛天柱后溪昆仑肝阳暴亢太冲太溪阳明头痛印堂内庭风痰阻络丰隆合谷少阳头痛率谷外关足临泣痰热腑实曲池内庭丰隆厥阴头痛四神聪太冲内关气虚血瘀气海血海足三里风寒头痛风门列缺阴虚风动太溪风池风热头痛曲池大椎下肢不遂环跳足三里风市阳陵泉太冲悬钟风湿头痛头维阴陵泉上肢不遂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肝阳头痛太溪太冲中脏腑痰浊头痛中脘丰隆闭证水沟十二井太冲丰隆劳宫瘀血头痛血海膈腧脱证关元神阙血虚头痛脾俞足三里眩晕实证虚症主穴百会风池太冲内关主穴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配穴行间侠溪太溪配穴气血两虚气海脾俞胃俞痰湿中阻头维中脘丰隆肾精不足太溪悬钟三阴交面瘫主穴攒竹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风寒外袭风池风府风热外袭外关关冲气血不足足三里气海眼睑闭合鱼腰丝竹空申脉不寐感冒主穴百会安眠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主穴列缺合谷风池大椎太阳心脾两虚心腧脾俞风寒感冒风门肺腧心肾不交太溪肾俞风热感冒曲池尺泽心胆气虚心腧胆俞夹湿阴陵泉肝火扰神行间侠溪夹署委中肝脾不和足三里内关体虚感冒足三里噩梦多历兑隐白咽喉肿痛少商商阳头晕风池悬钟哮喘实证主穴列缺尺泽肺腧中府定喘虚症主穴肺腧膏肓肾俞太渊太溪足三里定喘风寒外袭风门合谷肺气虚气海痰热阻肺丰隆曲池肾气虚关元喘甚天突胃痛呕吐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关主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寒邪客胃胃俞寒邪客胃上脘胃俞饮食内伤梁门下脘热邪内蕴合谷金津玉液肝气犯胃期门太冲饮食停胃梁门天枢瘀血停胃膈腧三阴交肝气犯胃期门太冲脾胃虚寒关元脾俞肾俞痰饮内停丰隆公孙胃阴不足胃俞三阴交内庭脾胃虚寒脾俞胃俞便秘腰痛主穴天枢大肠腧上巨虚支沟主穴大肠腧阿是穴委中热合谷曲池督脉后溪气太冲中脘足太阳经申脉冷神阙关元寒湿腰痛命门腰阳关虚足三里脾俞气海瘀血腰痛膈腧次髎阴伤津亏照海太溪肾虚腰痛肾俞太溪痹症主穴阿是穴局部经穴行痹膈腧血海痛痹肾俞关元着痹阴陵泉足三里热痹大椎曲池妇科月经不调先期主穴关元三阴交血海后期主穴气海三阴交归来实热行间配穴寒凝关元命门虚热太溪血虚足三里血海气虚足三里脾俞过多隐白痛经实证主穴中极次髎地极三阴交虚症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气滞血瘀太冲血海气血虚弱气海脾俞寒凝血郁归来关元肾气亏损太溪肾俞崩漏实证关元三阴交隐白虚症气海三阴交肾俞足三里血热中极血海脾虚百会脾俞血瘀血海膈腧肾虚肾俞太溪湿热中极阴陵泉气郁膻中太冲绝经期先后遗尿主穴肾俞肝俞太溪气海三阴交主穴关元中极膀胱俞三阴交肾虚照海阴谷肾气不足肾俞命门太溪肾阳虚关元命门脾肺气虚肺腧气海足三里肝阳上亢风池太冲肝经郁热行间阳陵泉痰气郁结中脘丰隆夜梦多百会神门烦躁失眠心腧神门纳少便溏中脘阴陵泉骨科瘾疹蛇串疮主穴曲池合谷血海膈腧三阴交主穴局部阿是穴相应夹脊穴风热犯表大椎风门肝胆火盛行间侠溪风寒束表风门肺腧脾胃湿热阴陵泉内庭胃肠积热天枢足三里瘀血阻络血海三阴交血虚风燥脾俞足三里便秘天枢呼吸困难天突心烦神门恶心呕吐内关颈椎病落枕主穴颈夹脊天柱风池曲池悬钟阿是穴主穴外劳宫天柱阿是穴后溪悬钟太阳经申脉督脉太阳经大椎束骨少阳经外关少阳经风池肩井阳明经合谷风寒袭络风池合谷督脉后溪气滞血瘀内关合谷外邪内侵合谷列缺肩痛肩髃气滞血瘀膈腧合谷背痛天宗肝肾不足肝俞肾俞上肢麻痛合谷手三里头痛头晕百会四神聪恶心中脘内关耳鸣听宫外关漏肩风主穴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阳陵泉条口透承山手阳明经合谷手少阳经外关手太阳经后溪手太阴经列缺外邪内侵合谷风池气滞血瘀内关膈腧气血虚弱足三里气海目赤肿痛睛明太阳风池合谷太冲外感风热少商外关肝胆火盛行间侠溪耳鸣耳聋实证听会翳风中渚侠溪虚症听宫翳风太溪肾俞外感风邪外关合谷脾胃虚弱太溪肾俞肝胆火盛行间丘墟痰火郁结丰隆阴陵泉牙痛晕厥合谷颊车下关水沟百会内关足三里风火牙痛外关风池虚症气海关元胃火牙痛内庭二间实证合谷太冲虚火牙痛太溪行间咽喉肿痛少商合谷尺泽关冲虚症太溪照海列缺鱼际外感风热风池外关肺胃热盛内庭鱼际内脏绞痛心绞痛胆绞痛内关郄门阴郄膻中胆囊穴阳陵泉胆俞日月气滞血瘀太冲血海肝胆湿热内庭阴陵泉寒邪凝滞神阙至阳肝胆气滞太冲丘墟痰浊阻络中脘丰隆蛔虫妄动迎香透四白阳气虚衰心腧至阳肾绞痛肾俞膀胱俞中极三阴交阴陵泉下焦湿热委阳合谷肾气不足气海关元针灸治疗中辩证分型常用配穴治风:风门风池(还可化肝风)治湿:阴陵泉治热:曲池大椎淤血:膈腧血海(另有治风先治血)化痰:丰隆中脘寒湿:关元命门腰阳关肾俞(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肝气郁滞、气滞:期门膻中太冲肝阳上亢:太冲太溪肾阴虚、阴虚阳亢、阴虚火旺:太溪照海风池肝胆火旺:侠溪内庭行间心胆气虚:心腧胆俞气血不足:脾俞足三里三阴交脾胃虚寒:脾俞胃俞肝肾阴虚:肝俞肾俞肾虚:肾俞太溪心肾不交:心腧肾俞太溪肾阳虚:肾俞命门针灸治疗中痛症按部位常用配穴手阳明:合谷足阳明:内庭手少阳:外关足少阳:足临泣悬钟手太阳:后溪足太阳:后溪昆仑申脉手太阴:列缺厥阴:太冲内关督脉:后溪水沟五腧穴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少商井木)商阳二间接三间,阳溪曲池大肠牵;(商阳井金)厉兑内庭陷谷胃,解溪向上三里随;(厉兑井金)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之上阴陵泉;(隐白井木)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冲井木)少泽前谷与后溪,阳谷小海小肠经;(少泽井金)至阴通谷接束骨,昆仑委中膀胱经;(至阴井金)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遗;(涌泉井木)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中冲井木)关冲腋门中渚穴,支沟天井属三焦;(关冲井金)窍阴侠溪足临泣,阳辅阳陵是胆经;(窍阴井金)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常用穴位贴敷处方及制作(1)
腹泻穴位贴敷处方
总结词
腹泻穴位贴敷处方是一种针对腹泻症状的中药贴敷治疗方 法,主要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达到缓解腹泻症状的目的 。
适用人群
适用于腹泻患者,特别是对于虚寒性腹泻、慢性腹泻等症 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处方组成
通常由丁香、肉桂、白术、五倍子等中药组成。
使用方法
将处方药物研成粉末,用适量的醋调成糊状,然后贴在特 定的穴位上,如神阙、中脘、关元等,每次贴敷2-4小时 ,每天1-2次。
材料准备
药材:如白芥子、延胡索、甘 遂、细辛等,这些药材可以单 独使用,也可以根据需要组合
使用。
基质:通常使用蜂蜜、姜汁、 醋等作为基质,以增加药物的
粘附性和渗透性。
纱布或无纺布:用于包裹药物 。
制作方法
1. 将药材研磨成细粉。 3. 加入适量的基质,如蜂蜜、姜汁或醋,调成糊状。
2. 根据处方,将所需的药材粉末混合在一起,并搅拌 均匀。
儿童
儿童在使用贴敷时应注意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 过量使用导致皮肤刺激。
老年人
老年人在使用贴敷时应注意皮肤状况和过敏史,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贴敷后及时取下贴敷 ,并清洁皮肤,以免 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 。
疗效评估与观察
1 2
观察症状变化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疼痛程度、咳嗽 频率等,来判断贴敷处方的疗效。
测量生理指标
对于一些特定的疾病,可以通过测量生理指标 如血压、心率等来评估贴敷处方的效果。
3
记录患者感受
了解患者使用贴敷后的感受,如贴敷部位的感 觉、皮肤的刺激等,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材料与制作方法
材料
穴位贴敷常用的材料包括中药材、食用植物油、蜂蜜、醋等。
常用病例施灸取穴参考表(完整版)
过敏性鼻炎 迎春、印堂、合谷、内关
气短倦息、懒言自汗:风门、肺俞; 腰膝酸软:命门、肾俞; 消瘦讷呆:脾俞、足三里。
用法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 每日1次,7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30分钟, 每日1-2次,5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7次1疗程。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灸至胎位转正 为止。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10次1疗程。
科
失眠症 百会、神门、安眠、三阴交
头晕脑胀:风池、印堂; 心烦多梦:心俞、肾俞; 急燥焦虑:太冲、阳陵泉; 顽固失眠:涌泉、华佗夹背; 体质虚弱:关元; 易惊醒:足窍阳。
温和灸:每穴灸15-20分钟, 每日1次,睡前施灸,5-7次1疗程。
风湿性 关节炎
大椎、足三里、阴陵泉、阿是穴
血沉快:隔俞、阳陵泉; 急性期:至阳、灵台、督脉上压痛点; 肩关节痛:肩禺、肩髎; 肘关节痛:曲池、手三里、少海; 腕关节痛:阳池、合谷、外关; 髋关节痛:环跳、风市。
发热头痛:曲池、外关; 张嘴疼痛:下关、合谷。
发热:曲池、合谷; 久咳:肺俞; 体弱;足三里
呕吐:内关; 肠鸣;公孙,丰隆; 腹痛:中脘、梁丘。
高热:曲池、大椎; 痰多;列缺、丰隆; 牙关紧闭:颊车、下关; 角弓反张:风池、身柱。
小儿麻痹症
上肢瘫痪:肩髃、曲池、外关; 下肢瘫痪:环跳、阳陵泉、绝骨。
曲池、合谷
迎风泪,清稀:肝俞、肾俞; 泪枯浊热感;合谷、行间、隐白。
头晕头胀:风池、童子髎、攒竹; 气血不足;脾俞、足三里、神门; 腰膝酸软:肝俞、肾俞、太溪。
口苦咽干:外关、行间; 胁痛:阳陵泉、丘墟。
恶心呕吐:丰隆、中脘; 神疲乏力:肾俞、足三里。
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常用针灸穴位1.尺泽(ch i zd LU 5) 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K b ngzu i, LU 6)郄穴【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L i eq R e, LU 7)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鱼际(Y印,LU 10) 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 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
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Sh d osh d ng, LU 11)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sh d ngy&ng, LI 1)井穴【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曲必LI 4) 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口诀:中风脱证会元神出窍6、痛经——(实证)中极、次髎、地机。
(虚症)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口诀:实痛是中计(中极)吃了(次髎)低级(地机)食品。
虚痛是三阴天在山里太久气海没有关圆(元)。
7、内脏绞痛(1)心绞痛——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
口诀:心绞痛到内堂休息,心越平静,感觉应越好。
(2)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俞肝俞日月期门阳陵泉胆囊穴。
口诀:胆囊疾病主治肝胆,日月不停,其(期)门自通,扬名(陵)全靠这。
(3)胆道蛔虫症——迎香透四白鸠尾透日月胆囊穴中脘阳陵泉。
口诀:九尾偷日月,您想(迎香)偷肆佰?阳陵泉边过,胆怯早中晚。
(4)肾绞痛——肾俞三焦俞关元阴陵泉三阴交。
口:肾绞痛只要自大观园的阳陵泉,三叫三应肾即愈。
8、牙痛——合谷下关颊车。
口诀:何故(合谷)下车?牙痛啊。
9、高热——大椎十二井十宣曲池合谷。
口诀:高热何故拿十二斤大锥去池边?是宣发热气。
10、血管性头痛(1)外感头痛——百会太阳风池合谷。
口诀:何故(合谷)太阳风总拜会(百会)我?让我头痛啊!(2)内伤头痛A、肝阳头痛——百会风池太冲太溪。
口诀:慈(池)禧(溪)拜会太宗(太冲),大怒,肝阳直线上亢。
B、肾虚头痛——百会肾俞脾俞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脾肾俱虚,肾亏头痛也。
C 、血虚头痛——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
口诀:走三里路拜会朋友,友曰:我心脾两虚,血虚头痛也。
D、痰浊头痛——头维太阳丰隆阴陵泉。
痰浊头痛会引起头围、太阳穴丰隆,可能是阴陵泉浊气太盛所致。
E、淤血头痛——阿是穴合谷血海三阴交。
血淤何故头痛?是三股阴气交会(即三阴交)于血海是也!11、急性腰扭伤——肾俞腰眼委中。
腰扭伤自己在肾部腰眼处揉揉,再放首娓娓中听的曲子。
12、呕吐——中脘内关足三里。
在关内走三里地中脘不舒服,吐了。
高树中教授的临床经验高树中,男,1962年出生,山东省临朐县人。
1985年毕业于山东中医学院中医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获针灸专业硕士学位。
针灸处方
偏瘫:百会、风府、神庭、头维、水沟、内关,极泉,尺泽、曲池、手三里、二间、三间、孔最、合谷、委中、三阴交,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条口、八邪、十宣、阿是穴
面瘫:百会、四神聪、头维、印堂、攒竹、太阳、人中、迎香、颊车、地仓、大迎、承浆、合谷、阿是穴
颈椎病:风池、风府、大椎、天柱、列缺、合谷、外关,后溪、颈夹脊,天宗、手三里,曲池,腕骨,肩髃、阿是穴
肩周炎:天宗、臂臑、外关、天柱、大椎、天窗、缺盆、中府、肩井、肩髃、外关、曲池、阿是穴。
便秘:大肠俞、天枢、支沟、合谷、曲池、中脘、行间、脾俞、胃俞、神阙、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脾俞、阳关、中髎、阿是
小便不利:八髎,中极、关元、曲池、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阿是
足底反射作用:按摩脚底部反射区可调动人体的内部潜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适宜治疗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的疾病,特别对某些慢性病有一定疗效。
按摩脚穴治病不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能标本兼治,整体调理,多功能一次完成。
针康各区主治:
顶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二便障碍,空间定位障碍,失用症及癫、狂、痫等。
顶前区: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肌张力的变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肢体浮肿、皮温变化等)、木僵状态及书写不能等。
额区:精神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迟钝、缺乏自制、注意力不集中、智力障碍、性格改变、欣快易怒等,以及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障碍,睡眠障碍、癫、狂、痫和其它神志变化。
枕区:视力障碍及眼病
枕下区:平衡障碍及眼病。
项区:主要应用于以吞咽困难、饮水反呛、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的延髓麻痹,以及语言障碍。
颞区:主要应用于各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眩晕症等。
中医天灸穴位12处方共10页
中医天灸穴位12处方天灸通过将药物贴敷于穴位,持续刺激穴位,行气活血,使人体阳气更加充沛。
对于各类适应症的慢性病患者,天灸有比较明显的疗效。
而对于普通人群,贴一贴药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
以下介绍一些临床上常用的处方:足三里穴一、穴位处方:肩上肢区、肾病区、足三里穴、涌泉穴临床应用:<1>易疲劳、易感冒、心烦意乱、头昏脑胀、内分泌紊乱贴敷肩上肢区。
<2>易疲劳、腰膝酸软、生殖机能低下贴敷肾病区、足三里穴。
<3>易疲劳、失眠健忘、下肢浮肿贴敷涌泉穴、足三里穴。
手三里穴二、穴位处方:肩上肢区、头面区、手三里穴、肩井穴临床应用:<1>头疼头晕、视力模糊、记忆力减退、失眠健忘贴敷头面区。
<2>颈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贴敷肩上肢区和痛点。
<3>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酸软无力交替贴敷肩井穴、手三里穴、肩上肢区。
<4>恶心呕吐、心慌、心烦意乱、内分泌失调贴敷肩上肢区。
<5>上肢无力、肌肉萎缩贴敷肩上肢区、肩井穴、手三里穴。
阳陵泉穴环跳穴三、穴位处方:肾病区、肠下肢区、足三里穴、涌泉穴、环跳穴、阳陵泉穴临床应用:<1>腰肌劳损、局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贴敷肾病区和痛点。
<2>坐骨神经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贴敷肠下肢区、环跳穴、阳陵泉穴。
<3>腰椎管狭窄,下肢酸软无力、肌肉萎缩贴敷肾病区、涌泉穴、足三里。
曲池穴四、穴位处方:肩上肢区、肩井穴、手三里穴、曲池穴临床应用:<1>疼痛期,局部疼痛、活动功能受限贴敷痛点、肩井穴。
<2>僵硬期,上肢疼痛无力、肌肉粘连萎缩贴敷肩上肢区、肩井穴、手三里穴、曲池穴。
五、穴位处方:肩上肢区、肩井穴、肾病区、涌泉穴临床应用:<1>风湿性关节炎,上肢大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受限者贴敷痛点、肩上肢区。
下肢大关节疼痛、活动功能受限者,贴敷痛点、肾病区、涌泉穴。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
穴位贴敷疗法经验方大全感冒处方:白芥子、薄荷各适量,鸡蛋两个;穴位:神阙、大椎、涌泉;方法:将白芥子、薄荷研细,取鸡蛋清调药,敷贴神阙、大椎及涌泉穴。
此治风寒感冒。
处方:淡豆豉30g,连翘15g,薄荷9g,葱白适量;穴位:风池、大椎;方法:将前三味药混合研细过筛,用药20g,加入葱白适量,捣融如膏,敷贴风池、大椎穴,再以冷水滴药膏上,覆以纱布。
此治风热感冒。
咳嗽处方:瓜蒌大者1枚,贝母50g,青黛15g,蜂蜜120g;穴位:肺俞、大杼、后溪;方法:先将贝母、青黛混合碾为细末,再放连籽、皮的瓜蒌捣融,放蜂蜜入锅内加热,炼去浮沫,入以上三味药,调和如膏状,分别摊贴在肺俞、大杼和后溪穴上,盖以纱布用胶布固定。
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此用于干咳、久咳、热咳等证。
处方:白芥子18g,吴茱萸18g,麻黄6g,白凤仙花全草1株;穴位:肺俞、膻中、涌泉;办法:前三味药研细末,凤仙花捣融,用酒共调匀,敷贴在肺俞、膻中、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扎紧及胶布牢固。
此用于寒咳。
哮喘处方:老姜9g,麻黄4.5g;穴位:膏肓、大杼;方法:二味煎取浓汁,再用浓汁熬膏,将药膏摊在狗皮膏上,敷贴背部膏肓、大杼穴。
处方:白矾30g,面粉、醋各适量;穴位:足心;办法:将上三味和匀做成小饼状,敷贴患者两足心,布包一日夜。
处方:白芥子45g,半夏9g,轻粉6g;穴位:天突、肺俞;办法:三味药共研细末,取大批,用蜂蜜调敷天突、肺俞穴。
中暑处方:鹅不食草适量;穴位:鼻孔;方法:上一味,晒干,研为细末,装入磁瓶内,用蜡封口备用。
每用时,取药末约0.5g,放入鼻孔中。
此治感冒暑湿证。
处方:田螺3枚,青盐1g;穴位:脐下;方法:田螺捣烂,入青盐,摊成膏,敷于脐下1寸处。
此治暑证二便不通。
吐逆处方:白矾、面粉各适量;穴位:涌泉;方法:白矾研细末,加面粉适量,用醋或开水调成膏状,敷贴于涌泉穴。
此治热性呕吐。
处方:吴茱萸(炒)30g,生姜1块,香葱10余根;穴位:脐腹;方法:上三味,共捣成饼,蒸热敷贴在脐腹处。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
失眠现代针灸处方的整理及用穴规律研究失眠是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也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问题之一。
传统针灸治疗失眠长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随着现代针灸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针灸在治疗失眠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已成为失眠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总结现代针灸治疗失眠的常用针灸处方及用穴规律,以期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一、常见针灸处方1. 气海-心俞穴取穴(气海为主穴,心俞为配穴)气海穴位于脐下三寸,为足三里下2.5寸;心俞穴位于背部心脏处,当脊柱第七颈椎棘突下1.5寸。
针刺方法为取气海穴,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皮肤,右手持针垂直刺入,深度2-3寸;取心俞穴,取仰卧位,针刺方法为用左手拇指定位,右手持针向下偏斜刺入,深度1.5-2寸。
针灸时间为20分钟,每天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百会穴位于头顶中央,当两耳后连线的中点,属于督脉;太溪穴位于小腿胫骨内侧髌突下3寸,属于肝经。
针刺方法为取百会穴,右手持针垂直刺入,深度0.5-1寸;取太溪穴,足尖向上伸直,向上插入,深度1-1.5寸。
针灸时间为20分钟,每天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
二、用穴规律1. 穴位的选择应根据失眠的症状及机理来选取,如心神不宁、躁动不安、焦虑多愁可选取神门、心俞、太冲等穴位;易醒、浅睡、多梦可选择百会、涌泉、足三里等穴位;口干、口渴等症状可选择清灵、合谷等穴位;睡眠呼吸障碍可选取肺俞、肾俞等穴位。
2. 配穴应根据主穴的作用及症状来决定,选择配穴能够增强主穴的作用,加强疗效。
如神门配涌泉,能增强神门的镇静、安神作用;气海配心俞,能够增强气海的调节情绪、镇静作用;百会配太溪,能够增强百会的调节睡眠作用。
3. 针刺深度及针灸时间应根据病情及脉象来决定,如气虚血弱者针刺深度浅,针灸时间短;气滞血瘀者针刺深度较深,针灸时间相对较长。
同时应注意,针刺深度不宜过深,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针灸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疲劳过度。
36种针灸常用配方(纯干货)
36种针灸常用配方(纯干货)展开全文1.大椎、曲池、合谷功能: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六淫邪气在表诸证、疟疾及一些热病。
方义: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全身阳气而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疏解。
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
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
无汗恶寒,则可补大椎以发表。
对疟疾寒热,能调和营卫。
于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
2.合谷、曲池、外关功能:清热散风,宣通上焦。
主治:头痛、腮肿、耳鸣、耳聋、吐血、鼻衄、手腕及指节疼痛,胸痛等。
方义: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之一,又通阳维脉,故能清热散邪。
三穴配合,为治头面、五官诸证属实者,确有效验。
3.合谷、复溜功能:发汗、止汗。
主治:用于表虚表实之汗证(自汗、无汗)方义:复溜属肾经经穴,补之可温肾壮阳,卫外固表,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热清表固而汗止;补合谷轻扬走表而托邪,泻复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4.百会、水沟、风府功能:醒神开窍。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义:百会为手、足三阳与督脉、厥阴肝脉之会,具有通阳安神,缓解厥阴筋急,清醒头脑之功。
水沟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督为诸阳之海,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泻此穴具有通泄督脉,清理阳明,调整气机,开窍救急之功。
风府为足太阳经、阳维脉和督脉之会穴,刺此穴,以搜脑府之风邪。
三穴相伍,能是关窍立开,随之苏醒,言语自如,转危为安。
5.肩髃、曲池(治上肢之主方)功能:疏通气血,搜风除湿。
主治:凡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如中风,偏枯,诸痹等上肢疾患。
方义:二穴俱属手阳明,肩髃卧针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皆可治之。
6.环跳、阳陵泉(治下肢之主方)功能:疏筋利节,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不仁、痿废不用等下肢疾患。
方义: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
阳陵泉又是筋会,具有舒筋利节之功,环跳搜经络之风,二穴相应,相得益彰。
艾灸处方
鸡眼
在病灶局部的中心直接灸或艾卷灸,以知痛为度,长期施灸可以脱落。
扭伤
局部和对应点灸(在对侧或病灶最痛点相应处)。
下颌关节综合征
下关、听会、颊车、手三里、合谷。
荨麻疹
风门、身柱、肩禺、血海、足三里、阳交。
湿疹
肩禺、曲池、阴陵泉。
阴囊湿疹或多汗
肾俞、三阴交、阴陵泉、太冲。
神经性皮炎
艾掺雄黄灸局部,直接灸,星状散布,勿过多,多灸良效。
白血病
隔俞、脾俞、中脘、足三里、绝骨,心俞、大椎、血海。
消
化
系
统
胃溃疡
中脘、肝俞、脾俞、胃俞、梁丘、阳陵泉
急性胃肠炎
中脘、梁门、水分、大肠俞、温溜、内关、梁丘、足三里。
慢性胃肠炎
上脘、中脘、梁门、脾俞、偏历、足三里。
食管痉挛
膻中、巨阙、中脘、内关、隔俞、至阳、足三里、内廷。
胃酸过多
中脘、不容、巨阙、膏盲、胃仓、阳陵泉、中封、地机(不用足三里)。
绝经期综合征
肾俞、次髎、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有良效。
不孕症
关元、子宫、胞户、命门、次髎、肾俞、三阴交、地机、长期施灸。
子宫脱垂
百会、关元、气海俞、三阴交。
阴缩:两乳及前阴收缩
神阙、关元、中极、会阴、行间。重灸关元良效。
乳房痛
肩井、足三里、膻中、天宗。
乳汁不足
膻中、乳根、中脘、阳池、内关、少泽。
乳汁过多
日月、期门、梁门、至阳、天宗、胆俞、阳陵泉、外丘、丘墟、光明,用双侧穴位。
肝脏疾患
期门、中脘、隔俞、肝俞、胆俞、至阳、阳陵泉、蠡沟、曲泉、外丘、中都、中封、太冲。
神
经
系
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穴位处方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太白穴-最强健脾穴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
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
揉太白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内侧多硌,这样健脾效果才好。
另外,揉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
常用穴位处方歌诀一览表
一、十二原穴
五脏及膏肓的十二个原穴。
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气海。
十二原穴主治五脏六腑的疾病。
出《灵枢·九针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阳经的合穴,称为“下合穴”,又称“六腑下合穴”。
下合穴共有6个,其中胃、胆、膀胱的下合穴位于本经,大肠、小肠的下合穴同位于胃经,三焦的下合穴位于膀胱经。
从“合治内腑”的治疗原则出发,按疾病所属内腑的不同,而取其相应的下合穴治疗。
如胃病取三里,大肠病取上巨虚等。
小肠:下巨虚;大肠:上巨虚;三焦:委阳;膀胱:委中;胃:足三里;胆:阳陵泉。
三、八会穴
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的精气分别所会聚之处的八个腧穴。
八会穴首载于《难经》,它与其所属的八种脏器组织的生理功能有着密切关系,
并与经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复。
如章门为脏之会穴,因五脏皆禀于脾,为脾之募穴;中脘为腑之会穴,因六腑皆禀于胃,为胃之募穴,膻中为气之会穴,因其为宗气之所聚,为心包之募穴等。
在临床方面凡与此八者有关的病证,均可选用八会穴治疗。
如脏病取章门,腑病取中脘,各种出血病证取血会膈俞。
另外,八会穴还能治疗某些热病。
八会穴: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骨会大杼、髓会绝骨(又名悬钟)。
四、八脉交会穴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经气相通的八个腧穴。
均分布在肘膝以下。
因这八个穴是金元时代窦汉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称窦氏八穴。
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
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
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
在临床上常采取上下相应的配穴法。
如公孙配内关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后溪配申脉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临泣配外关治目外眦、耳后、颊、颈、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五、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六、手足十二针(合谷曲池三里阳陵内关三阴交)
主治:①半身不遂②高血压③瘫痪④痹症
七、十全大补方
组方:合谷、曲池、内关、足三里、阳陵泉、中脘、太冲、三阴交、章门、关元
主治:心脾两虚、脾肾两虚、肝肾两虚、神经衰弱、久病体弱。
八、胃家病验方
主穴:中脘、足三里
组方:上脘、中脘、下脘、气海、天枢、内关、足三里
范围:胃痛、腹痛、食滞、腹泻、便秘。
九、四大系统调节主穴
血液循环系统:内关
消化系统:承浆、足三里、中脘
神经系统:风池、率谷
免疫系统:大椎、足三里、合谷
十、常用配穴
手颤:少海
五指不伸:中渚
指痛:少商
臂痹:肩髃
吐血:尺泽
流涎:地仓
男蛊女孕:涌泉
鬼邪妖癫:神门、人中、间使
冷风湿痹:环跳、阳陵泉
头面病:曲池、合谷
鼻渊:合谷、太冲
泄泻:足三里、内庭、申脉、中脘
五痫(如五畜叫):劳宫、涌泉
心肾不交:神门、太溪
心力衰竭:内关、膻中
注:自《杂病穴法歌》《灵光赋》《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常见病信息穴一针疗法》。
十一、常见病一针疗法
退热穴:曲池
胸闷穴:膻中
调心穴:内关
急救穴:人中
神衰穴:脐中
精神病穴:百会
癔瘫穴:涌泉
面瘫穴:下关
偏瘫穴:率谷
脑缺血穴:风池
前头痛穴:中脘
偏头痛穴:太冲
后头痛穴:至阴
失眠穴:大陵
失眠2穴:风池
胃痛穴:中脘
止泻穴:申脉
肾痛(结石)穴:精灵
利尿穴:三阴交
落枕穴:悬钟
腕痛穴:太溪
肘痛穴:阴陵泉
腰肌扭伤穴:后溪
髋痛穴:合谷
肋痛穴:阳陵泉
膝痛穴:曲池
踝痛穴:合谷
足跟痛穴:大陵
手麻穴:后溪
催乳穴:涌泉
上牙痛穴:下关
下牙痛穴:合谷
鼻炎穴:下关
眩晕穴:百会
耳聋穴:听宫
耳鸣穴:听会
十二、千金十一穴歌
三里内庭穴,肚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委中昆仑穴。
胸项如有痛,后溪并列缺。
环跳与阳陵,膝前兼腋胁。
可补即留久,当泻即疏泄。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十三、回阳九针歌
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合谷并,此是回阳九针穴。
十四、禁针穴歌
脑户囱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颅息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
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
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
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孕不成。
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主客深晕生,
肩井深时亦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
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冥,
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
手鱼腹陷阴股内,膝髌筋会及肾经,
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十五、针灸取穴要诀
病在上,取肺大肠经;病在中,取脾胃经;病在下,取肝肾。
宁失其穴,不失其经,离穴不离经。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按压穴位处胀痛感比非穴位处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