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

合集下载

试论行政区边界共生旅游资源的整合

试论行政区边界共生旅游资源的整合

1 行政 区边界共生旅游资源成 因分析
旅游资源是客观存在的 , 一般具有地理位置的唯一性和确定性等特点, 即不管是以单体或复合体的
形式存在 , 都依托于一定的地域空间 , 而它所依托的地域空间必然受到特定行政 区的行政管辖. 行政区,
是社会政治、 、 经济 文化活动的产物 , 通常是指一个 国家 的地方行政机关行使行政管辖权包括各类资源 的管理使用权 的区域. 从秦始皇推行郡县制至今 , 国的行政区划已有 20 我 00多年的历史. 可以说 , 旅游
用至今 , 因其历史悠久等而成为旅游资源. 更
其次, 因资源所依托 的区域文化具有共 同特质。 区域文化是生活在一定地域环境中的区域民众创造
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样式的总和 , 虽然也有一些省级行政区兼具文化 区的性质 , 但中小地域范围内不同行
政区之间的文化特质是具有共性的 , 因而一些 区域文化旅游资源( 如社 会风情、 民俗等) 可以说是一定
资源都是行政区的资源. 根据我国现行 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 旅游资源 的管理使用权 为特定行政区所拥 有, 从而也导致了地方对该资源的“ 垄断” 不同行政区间旅游资源 的关系可笼统分为两种 : . 其一是两者 相合 , 旅游资源所依托的地域全部位于一个行政区内, 即旅游资源为某一行政区独有 ( 占)其二是两 独 ;
V 1 35, o. No. 2 2 0 0 6 ,Ap r.
试 论行 政 区边 界 共 生旅 游 资 源 的整 合
吴国清
( 上海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 ,上海 2 0 3 ) 02 4

要: 行政区边界共生旅游资源是一种特殊的旅游资源, 由于在旅游 开发过程 中利益主体
的复杂性 , 使得资源整合处处受到行政区界线的制约 , 严重影响 了旅游资源整体效益的发挥和

基于共生理论的西安旅游城市群资源整合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西安旅游城市群资源整合研究

i n d u s t r y f o r b e t t e r d e v e l o p me n t .
【 K e y w o r d s ] S y m b i o s i s t h e o r y ; X i a n t o u i r s m c i t y r g o u p ;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r e s o u r c e s
1 西 安 旅 游 城 市 群 概 况
西安 旅游城 市群位 于中 国内陆 腹地陕西 省 内.地 处东经 1 0 5 。 ~ 1 1 1 0北 纬 3 1 。 ~ 3 9 。 , 包括 了西安 、 咸阳 、 宝鸡 、 汉中 、 安康 、 商洛 、 渭南 、 铜川 、 韩城 、 延安 和榆林等城 市形成的空 间区域 , 年平 均气温 1 3 . 7 ℃, 年平均降水量 3 4 0 ~ 1 2 4 0 毫米 。
2 基于共生理论西安旅游城 市群 资源整合 的含义
“ 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 生环境 中按某种共生模式 形成的关系 . 其要素包括共生单元 、 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 随着共生理 论 的不 断发展 , 目前 . 已被应 用到社会 学 、 经 济学和管 理学 等各个领 域。从经济意义上说 . 共生是指经济主体之间存续 性的物 质联系。 旅游资 源整合 的 目的在于根据旅游发 展 的总体规划 和 目标 以及 旅游市场供需情 况 . 将各种 相关的旅游 资源进行组织协 调 , 使其成 为 具有相同功能的旅游产品 . 实现合理的旅游 资源开发 . 游客满意 . 参 与 合作各方利益共赢 . 最终提 升区域旅游业 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l l _ 。 将共生理论引用到旅游资源整理领域 . 就是将研究 区域 内的旅游 资源。 通过管理结构 的重组和旅游主题 的重新定义来实现 区域旅游一 体化共生 . 实现规模效应。打破行业 部门、 行政 区域的界 限, 在空 间上 聚集 、 形象上统一。 优化重组 , 政府与企业 之间紧密合作 , 树立 “ 整体 区域大旅游 ” 观念 . 在旅游市场这一共生环境中相互合作 、 共同发展 。 以西安为中心的大都市旅游群拥有 丰富的旅游资源 . 便捷 的交通 设施 在西安大都市群一体化建设 进程中旅 游资源的优化 配置 和整合 是重要部分 .而关中一 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年中明确将旅游产业列为 其重点发展产业 . 所以共生理论是区域旅游 资源整合持续稳定发展 的 保障

基于共生理论的江西省萍乡市红色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基于共生理论的江西省萍乡市红色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基于共生理论的江西省萍乡市红色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文瑚霞
【期刊名称】《现代商业》
【年(卷),期】2015(000)030
【摘要】江西省萍乡市拥有较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开发的初期阶段。

本文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了萍乡市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提出了萍乡市红色旅游开发的共生模式。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文瑚霞
【作者单位】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萍乡 3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共生理论的古村落遗产旅游整体开发模式研究——以西递为例 [J], 朱生东
2.基于共生理论的城乡互动型红色旅游区的构建——以江西南昌地区为例 [J], 黄细嘉;邹晓瑛
3.发展红色旅游造福老区人民——在江西省萍乡市武功山风景区客运索道奠基仪式上的讲话 [J], 王作义
4.初探共生理论下的江西省萍乡市红色旅游开发 [J], 彭姿
5.全域旅游视角下红色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福建长汀为例 [J], 李霞; 彭承丹; 杨金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摘要】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研究区域旅游竞合的关系。

在介绍了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

在解释了共生理论的基本概念,区域旅游竞合的内涵,以及如何利用共生理论解析区域旅游竞合关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典型案例,分析了影响因素。

结论部分总结了区域旅游竞合的特点与挑战,共生理论在该领域的应用意义,以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区域旅游竞合以及促进地区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共生理论、区域旅游竞合、竞争与合作、案例研究、影响因素、特点、挑战、应用意义、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过去的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将共生理论与区域旅游竞合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运用共生理论来剖析区域旅游竞合的内涵与机制,探讨不同地区之间旅游资源的互补性与竞争性,进而揭示区域旅游竞合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典型的区域旅游竞合案例,结合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旨在为区域旅游竞合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1.2 研究意义区域旅游竞合是当今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不同区域之间的旅游竞争日益激烈,从而促进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对于区域旅游竞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区域旅游竞合,可以帮助各个区域更好地了解自身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为制定更有效的旅游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研究区域旅游竞合有助于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高区域旅游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深入了解区域旅游竞合的相关问题,可以为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更准确的决策参考,推动区域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区域旅游竞合的研究也有助于促进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发展。

基于以上理由,研究区域旅游竞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区域旅游竞合的深入探讨,可以为加强区域合作、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改善服务水平以及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探讨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共生理论在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中的适用性和价值,探讨其在解释区域间旅游竞合关系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基于共生理论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以沈阳204街区为例

基于共生理论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以沈阳204街区为例

基于共生理论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以沈阳204街区为例摘要: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发展缩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经济价值以及人文价值。

为更好地发挥出历史街区的作用,文章从共生理论视角出发,以沈阳204街区为例,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旨在借助有效举措,推动历史街区与现代城市的高效融合。

关键词:共生理论;历史街区;保护举措;更新策略前言为正确处理历史街区保护与现代城市开发之间的关系,优化空间布局,丰富城市人文底蕴。

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历史街区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引入共生理论的概念,强调历史街区与城市生活的有效协同,强调通过必要的保护与更新,将历史街区融入到现代城市空间内,形成完整的城市建筑生态,推动城市综合影响力稳步提升。

1.共生理论概述梳理共生理论内涵,实现了现有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观念认知的调整,为后续共生理论的精准应用,历史街区科学保护与有序更新提供了理论支持。

19世纪,德国科学家德贝里率先提出了“共生”的概念,用来描述不同生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20世纪,共生理论范畴逐步扩大,延伸到社会科学领域,部分建筑学专家尝试运用共生理论指导建筑设计、开发等相关活动,实现城市动态化的更新[1]。

经过多年发展,城市共生理论日益完善,现阶段,学术界将城市共生要素设定为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三种结构,并且在三种结构之间,建立起稳定的逻辑关系,即简单的共生单元在共生模式的架构下,完成必要的更新,在特定的共生环境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全新的城市共生关系。

建筑共生理论较好地契合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多的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主张利用共生理论,实现历史街区与现代商业区、住宅区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有效联动,在实现城市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同时,提升历史街区的服务能力。

2.共生理论下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基本原则共生理论为新时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新的方法,廓清系列保护与更新基本原则,引导工作团队在原则机制引导下,突出历史街区保护的功能性、真实性、整体性要求。

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以共生理论为视角

农业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以共生理论为视角
物 学研究揭示 ,共生 ” “ 是生命进化 的主要 方式 。共生 的生物在
生理上相互 分工 , 互换 生命 活动 的产物 , 在组 织上形成 新的结
构。共生理论和方法在 2 世纪 中叶以来开始应用于社会领域 , 0
质基础 。我国地域广阔 , 、 地质 土壤 、 、 水文 气候等 自然地理条件
旅 游 的发 展 模 式 进 行 了深入 剖析 , 而 得 出有 益 的启 示 。 进
【 关键词 】 共生 农业生态旅游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模式


我 国发 展 农 业 生 态 旅 游 的 必要 性
农 业生态旅游(c — gi l r ui 是 以乡村 生态环境 eo ar ut at rm) c u lo s 为背景 、 以农业生态和 乡村文化 为资源 基础 , 通过运用生态 学 、
包 责任 制 , 进了农业 结构调整和 农村经 济发展 , 促 生产生活 条
() 1 人类信 息化 , 网络 化的时代 已经来 临 , 每个人不可能与 世隔绝 的生存 , 信息资源 的共 生共享 已成 为人 类的基本生存方 式; 全球经济基础一体化 已成 为市场经济条件 下不可阻挡的大 趋势, 是人类 共生的经济基础 及决定 因素 ; 口膨胀与 资源 枯 人
美学 、 经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 展理 论对农业资源 的开发和布局
进行规划 、 设计 、 工 , 施 将农 业开发成 为以保护 自然 为核心 , 以
1共 生理论 的由来和 主要 观点 。“ 、 共生” 一词源于希腊语 , 早在 1 9世纪 中叶 就 已提 出 。德 国真菌 学家 德 贝里 (no e A tnd B r) 1 7 a 在 8 9年首先提 出的共 生概念 , 共生 定义 为不 同种属 y 将

共生理论视角下“孟中印缅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共生理论视角下“孟中印缅旅游圈”区域旅游合作研究

旅游圈” 区域 旅 游合 作 为 例 , 将 区域 合 作 的各 方 作 为具 有 某 种 联 系 的 有 机 共 生 群 体 , 探 讨 其 共 生合 作 的驱 动力 、 模式 、 合 作 建 设 内容 及 合 作 机 制 等 问题 , 以 期 对 区 域 旅 游 合 作 的 模 式 及 机 制 提供 一 个 新视 野 。
2 0世 纪 8 0年 代 中后 期 , 随着 区域 旅 游 合 作 研 究 领 域 的不 断 拓 宽 、 研 究 角 度 的多 元 化 , 区 域 旅 游 合 作 的理 论 支撑 已从 经 济 学 、 管理学 、 政 治 学 领 域 延 伸 到其 他 学 科 领 域 , 区域 旅 游 合 作 的研 究 内容 主 要 集 中 在 理 论 探 讨 、 空 间结 构 、 合 作 模 式、 合 作 机制 及 利益 主 体 等方 面 研 究 ] H 。
基金项 目: 云南财经大学科研基金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费项 目( 2 0 1 3 ) 作者简介 : 刘 云, 女,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与服务贸易学 院副教授 , 博士 ,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从事旅 游管理 、 区域经济研究 。
3 5
( 二) 孟 中印缅旅 游 圈
也开 通 了至曼 德勒 的航 班 ; 陆路 交 通 已有 7条 公 路 分别 通 往 缅 甸 , 其 中“ 昆 明一 大 理一 保 山一 腾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 、 区 域 一体 化 日益 向纵 深 发 展 的 背 景 下 , 为 了更 好 地 促 进 作 为 开 放 型 产 业 的 旅 游业 的 发 展 , 区
域旅游合作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区域旅游合作既有助于整合旅游 资源要素 、 共享客源市场 , 也有助于追求多方 共赢 , 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 。本文运用种群 生态学 的共生理论 , 以“ 孟 中印缅旅 游圈” 区域旅游合 作为例 , 剖 析其区域旅游合作共生 的驱动力 , 并在分析其“ 一体化共生 、 互惠共生” 合作模式 的基 础上 , 提出相应 的合 作共生

初探共生理论下的江西省萍乡市红色旅游开发

初探共生理论下的江西省萍乡市红色旅游开发

初探共生理论下的江西省萍乡市红色旅游开发彭姿(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江西萍乡337000)摘要:江西省萍乡市本身拥有大量红色旅游资源,但是整体来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应用,而且当地的红色旅游产业起步晚,发展水平并不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共生理论的指导下,以下内容将对江西省萍乡市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探究江西省萍乡市红色旅游开发。

关键词:红色旅游开发;共生理论;旅游景区共生是红色旅游资源特有的特点,同时也是国家对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提出的硬性要求。

共生其实是渗透与共生单元内部的、促进各个共生单元之间协同发展的一种模式,在各大行业皆有应用,如医学、经济学等等,以江西省萍乡市目前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情况来看,渗透使用共生理论已然成为发展趋势。

一、江西省萍乡市红色旅游实现共生发展的特点(一)同类型共生同类型共生是指旅游资源类型相同,都属于红色旅游资源,即同质共生。

可以加强各个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产生规模效应。

江西省萍乡市的红色旅游资源包括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多个阶段,它们的类型、内涵大致相同,贯彻整个历史时期,可以展开共生发展。

(二)不同类型共生不同类型的共生是指旅游资源类型不同,但可以实现资源类型之间的互补,完善旅游资源种类,强强联合、实现共同发展。

萍乡市旅游资源丰富,除红色旅游资源以外还包括集雄、奇、峻、秀为一体的武功山、瀑布群,纯朴民俗民风、古色的寺庙、歌舞也是萍乡的特色。

正是多样化、类型不同的旅游资源为江西省萍乡市的红色旅游共生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区域性共生萍乡市地理位置优越,与湖南为邻,临省属于热门旅游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以传统的视角看待,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其实正是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为萍乡市实现区域性协同发展创造了便利,借助湖南省优良旅游资源和江西省内红色旅游资源,实现区域内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提高。

但是,目前萍乡市红色旅游资源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与湖南优良旅游资源和省内井冈山这一红色旅游资源之间差距较大,协同发展的路仍需探索。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1)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1)

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共生是自然界中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互惠关系的一种现象。

在旅游产业中,共生理论可以被用来研究区域旅游的竞合关系。

本文将基于共生理论,探讨区域旅游竞合的概念、原因以及如何实现共生竞合。

一、概念解析1.1 区域旅游竞合的概念区域旅游竞合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范围内,不同旅游企业、旅游景点、旅游服务提供商、旅游政府部门和其他旅游相关机构之间的互动和竞争关系。

在这个竞合过程中,每个旅游相关机构都在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利润,以此增强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2 共生的概念共生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互惠关系的一种生物学现象。

在共生关系中,每个物种都能够从其他物种中获得一些优势,以此提高自身的存活和繁衍能力。

共生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互利共生和强制共生。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物种之间通过互相提供资源和服务来获益,而强制共生则是指一种物种强制另一种物种为其提供资源或服务,以此提高自身的存活和繁衍能力。

二、竞合原因2.1 竞合原因区域旅游竞合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旅游资源的稀缺性、旅游企业的竞争力不同、旅游市场的需求差异等因素所致。

这些因素导致了不同旅游相关机构之间的竞合关系。

2.2 原因分析旅游资源的稀缺性是区域旅游竞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各个旅游相关机构必须争夺有限的旅游资源,以此提高自身在旅游市场中的竞争力。

此外,不同旅游相关机构之间的经营策略和市场定位也会导致他们之间的竞合关系。

一些旅游相关机构可能有更好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从而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

这使得其他旅游机构必须采取更加激烈的竞合策略。

三、实现共生竞争3.1 实现共生竞争的意义实现共生竞争可以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问题。

通过实现共生竞争,可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共享与合理利用,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促进旅游市场的稳定发展。

3.2 共生竞争的策略促进旅游资源的共享利用。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的区域旅游“竞合”模式研究——以湘黔渝川边缘地区民俗生态旅游发展为例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的区域旅游“竞合”模式研究——以湘黔渝川边缘地区民俗生态旅游发展为例

域, 类似研究可谓汗牛充栋u J 。这种对竞争行为 的单一关 注直到近年来才有所改观。其 中, 吴泓 和顾朝林等学者将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引入旅游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2 0
在于 , 由于该地区分别处于不同行政区划 , 该地区
内的各 区县 “ 划地 为牢 ” 的行 为 极 为严 重 , 同类 同
受包括 自 然条件、 历史因素等诸多不利 因素
的影 响 , 湘 黔 渝 川 边 缘 地 的旅 游 行 业 发 展 处 于 “ 弱、 差、 小、 散、 难、 短” 状态【 3 J 。更 为 严重 的 问题
现。这种单一的关注在学界亦然存在 , 一直以来 ,
旅游 竞 争研 究都 是旅 游 学 和经 济学 的重 点 关注 领
6 1
质 资源 的近距 离重 复 开发极 大 的 限制 了该 地 区的 旅 游发展 。如何通 过对 共生 理论 的运用 对这 一地 区的旅 游共 生机 制 及 旅 游竞 合 的模 式 进 行 探 索 ,
对 促进该 地 区 的 区域 旅 游 协调 发 展 , 提 高 区 域旅
业 发 展管 理 中突 出共 同利益 , 减 少 恶性 冲 突 的 一
开展旅游竞合研究不但有利于明确各地区相对优 势, 更 为 关 键 的是 , 基 于理 论研 究 和 现状 考 察 , 我 们可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对区域 内的不 同旅游 地 区进行科学定位 , 通过互补策略的推进 防止 区
域 内的不 同旅游 区在旅游发展过程 中的恶性竞 争, 从而达到“ 双赢” 甚至是多赢 的局面。
旅游“ 竞合 ” 的理想组织模式 , “ 对称互惠共生 ” 是
区域旅 游 “ 竞合 ” 的理想 行 为模 式 的基 本 观 点 J 。 这 一观 点得 到 了社 会各 界 的广泛关 注 。在 理 论 和

基于共生理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竞合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竞合研究
式 、不 同特 点 的 景 观 组 合 构 成 了 鄱 阳 湖 生 态 经 济 区 的
目前 , 区域 已基 本形成 陆路 、 该 水路 、 航空 “ 三位一 体” 的交通 运输网络 , 并初具 规模 。 京九 、 浙赣和 皖赣 铁
8 8 l
基 于共 生理 论 的鄱 阳湖 生 态经济G P总量 、 长 D 固定 资
产 投 资 等 主 要 指 标 方 面 都 占据 江 西 的 半 壁 江 山 。优 越
鄱阳湖生态经 济区旅游 资源非 常丰 富。国家级 自
的地理位置 , 较高 的经 济发展水 平 , 为旅 游的发展 提 可 供优 质的基础设 施和投入 更多 的资金 ,打造 上乘 的旅 游景 区和服务 , 还能确保 更多 的内部 客源 。
婺 源 、 义 古 村 等 乡 村 旅 游 景 观 . 些 特 色 产 品 互 补 性 安 这 强 , 和谐 发 展 , 合 了旅 游 者 多 样 化 的需 求 。 和 迎
2地 理 位 置 优 越 、 . 区位 优 势 凸 显
类旅 游资源 ,通 过优势互 补 ,创造更 强 的整体竞争优
势 。 在 区域 旅 游 地 之 间 相 互 促 进 、 同 发 展 , 求 双 方 共 寻 或 多 方 的 共 存 共 享 和 互 惠 互 赢 。构 筑 一 个 统 一 和 谐 的 整 体 ,从 而 获 得 任 何 单 个 一 方 无 法 达 到 的 高 水 平 和 整
营等红 色旅 游景观 , 王 阁 、 金塔 等 古色 旅游 景观 。 滕 绳
“ 生 ” Smboi) 词 来 源 于 希 腊 语 , 为 种 群 共 (y is 一 s 作 生 态 学 的核 心理 论 之 一 ,是 研 究 复 杂 种 群 之 间 信 息 传 递 、 质 交 流 与 能 量 传 导 的 一 种 有 效 理 论 。 游 共 生就 物 旅 是 把 共 生 理 论 渗 透 到 旅 游 领 域 ,将 具 有 相 似 性 的 同类 旅 游 资 源 , 过 整 合 产 生 规 模 效 应 ; 具 有 互 补 性 的异 通 将

武陵山区域旅游合作共生系统分析

武陵山区域旅游合作共生系统分析


要: 生物共生与 区域旅游合作之 间的有机联 系具有很 强的一致性 。通过引入 共生理论 , 分析 武陵山区域旅游
合作的共生 系统的生成与优化 , 并提 出 提 高武陵 山区域旅 游合作共生单元的主质参量 , 培养和利用有利的共生环境 ,
拓展 区域旅游合作的共 生界 面等促进武陵山区域旅 游合作的建议及措 施。
武 陵山片区拥有着 良好 的 自然 条件 和区位优 势 , 旅游 资 源丰富。随着 国家 区域发展 总体战略的深入开展 , 武 陵山片
区 内都将发展旅 游产业作 为区域经济 建设与发 展的重要 推 动 力与战略 目标 , 区域 内对旅游业 高涨 的开发 热情 , 使得旅
按某种物质联系共 同生活” 。具体指的是不 同种属生物生活在
成一个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 , 是存在 于某 种内在联系下的
质参量 , 也是共生系统能量进行生产和交换的基本单位 。共
武 陵山 民族地 区的旅游旅游 资源 的深度 开发与规划 进行 了
探讨 。 张英t  ̄ ( 2 0 0 7 ) 认为应该通过“ 政府主导 、 市场运作 、 企业 主体 ” 的模式 , 推动武 陵山区域旅游 的发 展。鲁明勇1 7 / ( 2 0 1 I )
2 0 1 4年第 3 期 总第 2 2 1 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0N0MI C RE S E ARC H G UI DE
N o . 3 , 2 0 1 4 S e r i a l No . 2 2 1
武 陵 山 区域 旅 游 合 作 共 生 系 统 分析
徐 丹 丹
( 吉首大学 商学 院 , 湖南 吉首 4 1 6 0 0 0 )
实施途径等方面探讨 了湘鄂渝黔边 区区域旅游合作 的发展 。 王兆峰 ( 2 0 0 3 ) 、 张海燕日 ( 2 0 0 3 ) 刘训华[ 3 1 ( 2 0 0 9 ) 等探讨 了武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策略研究——以上海松江为例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策略研究——以上海松江为例

将 其 区 域 内 的 旅游 资 源 进 行 整合 ,实 现 优 势 互 补 、 优 势叠 加 , 以
对 于 某 一 旅 游 区域 来 说 ,为 了实 现 自 己旅 游业 的发 展 ,必 须 成 为 吸 引人 们 前 来 旅 游 的基 本 动 力 。 比如 说 ,同 类旅 游 地 之 间 可 以强 化共 同 的优 势 ,提 高旅 游 产 品 层 次 ,在 合 作 基础 上 重 新分 工
区域经济 I D i s t r i c t e c o n o my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策略研 究
以上海松江为例
皮骏 上 海 震 旦职 业学 院 : 2 0 1 9 0 0
基金 项 目:上海市重大 内涵建设项 目。经 费由上海市 民办教育基金会提供 摘要 : 区域 旅 游业 的发展 ,必 须将 其 区域 内的旅 游 资源进行 整合 ,实现优 势 互补 、优 势叠加 ,以增 强 区域旅 游 的
区域 旅游整合 的理论依据— —生态 位理论
埃尔 顿 ( E l 1 . o n ) 认为 : 生 态位 是 有 机体 在 生物 群 落 中 功 能作 用
( 三) 共 生网络 内旅游 景点之间联 系的便 利性
共 生 网络 内旅 游 景 点 的 空 间互 补 性 ,是 游客 移 动 和 景 点联 合 的 前提 条 件 。要 构 建 旅游 共 生 网 络 ,还 必 须 借 助 于地 区间 便 利 、 通 达 的 空 间联 系 来 实 现 。旅 游 景 点 之 间联 系 的 便 利性 ,首 先 表 现 在 空 间距 离 的相 邻 性 上 。旅 游 地 间 的 距 离往 往 会 制 约旅 游 地 企 业
种 类 繁多 的 自然 资 源 ,都 为 松 江 区 旅游 业 的发 展提 供 了充 足 的可 补 ,各 旅 游景 点之 间的 联 系是 否便 利 。 只有 当共 生 网络 中的各 景 开 发资 源 。但 是 松江 旅 游 发展 起步 较 晚 , 在 旅游 资 源开 发 的过 程 中 点 具 备 了这 些 条 件 时 ,共 生 网 络 才足 以稳 定 ,各 景 点 才 能在 这 个 缺乏 统 一 规划 和 管理 , 各 景 区 之 间发展 分 散 ,缺 乏 有效 的协 调 管理 共生 网络 中 ,通 过 共 同激 活 、适应 和 发展 来获 得共 同进 化 。 组织 , 旅 游产 品结 构 单一 , 缺 乏层 次性 和 多样 性 , 旅 游资 源 的开 发

基于共生理论视域下陕西区域旅游合作共生机制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视域下陕西区域旅游合作共生机制研究
业集群 关键 是 要对链 式组 合进 行 管理 ,在链 上 企业之 间建立 战略联
策的 集成 , 到既 发挥 资源效 益取 得低 成本 和低风 险 效应 , 达 又满足 顾 作 和交 叉合作 。 过共生 模式 , 经 各共 生单 元之 间互 相协作 , 区域 内各 客 定制化 与时效性要 求的 目的。 链式组 合视为 一个完整 的动态 系统 旅游经营主体将自身纳入互动的链式组合轨道和共生的旅游资源合作 把 减 产生 和谐 的共生 效益 , 形成 加 以分 析 , 重视各 子 系统之 间的关 联作 用 , 力求全 局优 化 。 区域旅 游 共存 圈 , 少因利 益而 引发 的对抗 心态 , 产业 集群的 成长 , 存在 于一个 开放 的 系统 , 系统 内各旅 游经 营企 业的 种 生物般 的相 依生存 和植 物的竞 向生长 的态势 。 在链 式组合共 生理 “ 定位 ” 及其 内部 功能 结构上 的相似 性 和差异 性都 会直 接影 响到 区域 论 背景 下 , 势互 补 、 谐共 生是 实现 区域 内不同旅 游地 协作关 系的 优 和 在 旅游 共生单 元 是基础 , 旅游 共生 旅 游企 业空 间竞 争的 态势 。 于 区域旅 游产 业 而言 , 须开 展区域 旅 前提 。 区域 旅游 产业共 生链 条 中 , 对 必
关键词 :共生理论 ; 旅游合作 ; 价值链分析
在旅游市 场需 求 由大 众旅游 时期 的大规 模标准 化 向个 性化 、 定制 更大 范 围的 、 更多种 类 的产业 资源和 核心 能 力的基础 上 , 在产业 层面
化方 向转变 的今天 , 有的通 过对 提供 食 、宿 、行 、 、购 、 等要 上 建立 更高 更广 的战 略视 野 ,谋求 在 更广泛 的资 源 和能力基 础 上构 原 游 娱 素的企 业实施 后 向一 体化 来保障 供应 的发展模 式 已陷入 了困境 , 大而 建 、 护 、 化旅游 产业 链 , 维 优 打造 旅游 产业 优势 。 谋求 产业链 的优 在 全的 “ 向一体 化”旅 游企业 机构 的臃 肿 , 息传递 的滞 后 , 以迅 化协 同和系统运营中,目标设计为: 1 纵 信 难 () 追求产业链的共同利益最大 速 响应 灵活 多变 的市场 需求 , 从而 失去 市场机 会 。 因此 , 目前 陕西 区 化 ;2 持持 续性 的产 链各环 节 、各企 业 的持续 、有效 的协 作,3 () 保 () 域 旅游合 作关键 是要 对在链 上企 业之 间建立战 略联 盟 , 上节 点企 管理和维护产业链 中的共同资源 (在产业链的发展中增强自身的优 使链 4 ) 业达到 同步协 调运 行 ,实现技 术 、 息 、 织 、决策 的集成 , 信 组 达到 既 势 和竞 争能 力。 旅游 产业 成长 过程 的整体 性和组 合性 、 业范围 的宽 产 发 挥资 源效益取 得低 成本和 低风 险效应 , 又满足 顾客 定制化 与时效 性 泛性 、 业结 构的层 次 陛、 业关 系的关联 性 , 产 产 使其 具备 了集群 形成 要求 的 目的 。把共 生组 合视为 一个 完整 的动态 系统加 以分 析 , 各 内在机理 和外 在衍 生机 制。 重视 因此 , 区域旅 游产 业集群 的链 式组合 是 由 子 系统 之 间的关联 作用 , 求全 局优化 。区域旅游 产业 集 群的 成长 , 旅游 要 素企业 、 力 关联 企业 以及辅 助企 业和 相关J, , O ̄ 围绕优 势旅 游资 l 存 在 于一个开 放 的系统 , 系统 内各 旅游 经营企 业 的 “ 位” 其 内部 源或 区 位条件 优越 的旅游 目的地而 形成 的空间地 域 集聚体 。 资源 定 及 从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次生林保护区之一,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旅游业逐步发展壮大,为提高保护区的保护水平、宣传雷公山的生态文化、增加保护区的知名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从“共生理论”视角出发,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区的正常运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共生”模式,分析旅游对保护区的影响以及保护区对旅游业发展的作用,进而提出保护区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实现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共同繁荣。

二、研究问题1.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是怎样的?2. 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如何理解?3. 旅游活动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哪些?4. 如何制定保护区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田野调查,综合分析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区的相互关系、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以及其对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借鉴国内外优秀的保护区和生态旅游发展案例,分析保护区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预期目标1. 通过“共生理论”视角,深入探讨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为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2. 评估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化解旅游与保护之间矛盾的对策,促进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3. 提出保护区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当地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时实现保护区和旅游业的共同繁荣。

基于共生理论的河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以唐山、秦皇岛、沧州为例

基于共生理论的河北省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以唐山、秦皇岛、沧州为例
河 北 省 各 地 市旅 游 发 展 的 不 平 衡 现 象 突 出 , 成 了 旅 游 形
空间结构 的不合 理状 况 。优 化旅 游空 间结 构 , 构建 河北 省旅游 的“ 共生” 发展模式 , 是本文研究 的核心。 共 生 理 论 及 其 在 旅 游 中 的 应 用

1 众多 , 型 多 沧 类 种多样 , 包括 遗 址遗 迹 、 生物 景 观、 水域 风 光 、 象 与气 天 候、 地文景观 、 旅游商 品、 人类活动 、 建筑设施 等。三市 现
相互促进 。
岛二 市位置较近 , 已形 成 了以长 城文 化为核 心的人 文 资
源 组 合及 以海 洋 文 化 为 中 心 的 自然 资 源 组 合 点 。相 反 , 距二市较远的沧州 , 由于 受 限 于 多 方 面 原 因 , 两 市 的 相 与 互组 合 并 不 多 , 地 特 色 人 文 资源 没 有 得 到 充 分 的 利 用 。 当
为优化旅 游空间结构奠定基 础。 ( ) 北 省 旅 游 资 源 空 间 结 构 分 析 一 河
河 北 省 是全 国惟 一 兼 有 海 洋 、 原 、 泊 、 陵 、 平 湖 丘 山地 和 高 原 的旅 游 资 源 大 省 , 处 环 渤 海 旅 游 圈 内 与 环 京 津 地
休 闲旅游度假带 上 , 发展 旅游 的条 件十 分优越 。但 由于
拥 有 A级 以上 景 区 6 3个 , 中 唐 山 3 其 3个 、 皇 岛 2 秦 1个 、

“ 生 ” S m is ) 词 最 早 源 于 生 物 学 , 共 ( y boi 一 s 由德 国真 菌 学 家 德 贝 里 A t eB r 在 17 no d ay n 8 9年 提 出 , 指 “ 同 意 不 种 属 的生 物 按 某 种 物 质 联 系 共 同 生 活 ” O世 纪 5 。2 O年

基于共生理论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策略研究引言文化和旅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也可以增加人民的福祉和幸福感。

传统上,文化和旅游被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两者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共生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相关问题,并指导我们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

一、共生理论的基本概念共生理论最早是从生物学领域提出的,它指的是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社会科学领域,共生理论被用来描述不同社会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共生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旅游的发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1.1 文化和旅游的共生关系文化和旅游在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的。

文化是旅游的资源,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在旅游活动中,人们会体验和感知当地的文化,而文化本身也会因为旅游的存在而得到传播和保护。

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是共生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1.2 共生理论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的意义共生理论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和旅游的关系。

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共生理论的理念,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下面将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现状出发,探讨基于共生理论的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策略。

二、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现状分析目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战略之一。

在中国,文化和旅游已经被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2.1 文化和旅游发展不平衡在一些地区,文化和旅游的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资金,成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但在另一些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相对滞后,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利益的失衡。

区域旅游多中心共生分析

区域旅游多中心共生分析

区域旅游多中心共生分析作者:俞霞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5年第03期摘要:在区域多中心发展趋势下,结合共生理论提出区域旅游多中心共生的概念,并以福州大都市区为例,通过旅游经济发展指标、旅游关联度和共生密度的测算,对福州大都市区多中心共生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福州大都市区旅游发展“1223”空间结构模式和共生网络运作模式。

关键词:多中心;共生;旅游合作;福州大都市区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558(2015)03-0077-08旅游业的发展依托于一定的区域背景,并在发展中呈现出区域个性和差别性,这使得区域旅游合作因其互补和相关性而成为必然,多元、开放和包容的板块化旅游发展特征日渐凸显,集群化、多中心化逐渐构成区域旅游发展趋势。

目前,多中心合作的区域发展模式正逐步取代过去单中心区域的发展模式[1],成为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形态。

在我国,多中心合作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大都市区的空间规划中,其成果对解决区域旅游发展差异与协作等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而也成为深化区域旅游合作的一个独特切入点和动力。

本文以福州大都市区为例,基于共生理论探索性研究和解决区域旅游合作中多中心发展的问题,以期解决区域旅游合作中同质性竞争与重构问题,推动区域旅游多中心共生。

一、研究述评(一)共生理论及其在旅游业的运用德贝里(Anton de Barry,1879)认为:共生是“不同种属生物群体按照某种生存方式结合并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与传递。

”袁纯清主张共生既是生物现象,也是社会现象。

20世纪50年代后,共生理论逐渐被应用于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区域旅游合作中,区域各单元之间在纵向上存在相互嵌套的互动和双赢格局,在横向上也处于彼此联系、影响、制衡和促进的态势。

这种基于经济、社会、自然和文化等要素嵌套和联系所形成的集群体与生物学的共生系统极为相似。

这也促使以吴泓[2]、冷志明[3]等为代表的诸多学者都借助共生理论对区域旅游竞合、区域经济合作等问题开展了系列研究。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探讨恩施州“清江山水旅游走廊”的构建

基于共生理论视角探讨恩施州“清江山水旅游走廊”的构建
湖北 社 会科 学 2 0年 第 1期 01
基于共生理论视 角探讨恩施州 “ 清江山水旅游走廊” 的构建
邓 小艳
( 湖北经济学院 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 , 湖北 武汉 4 0 0 ) 32 5
摘 要 : 生理论 强调 共生单元 的协 同与合作 , 共 在协 同中激 活各 方 , 合作 中进 化发展 , 在 为旅 游共 生体的 打
中图分类号 :5 0 F9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8 7 ( 00 O 一 0 3 0 10 - 4 72 1 )l 0 7 — 4
随着“ 大资源、 大市场 、 大旅游 、 大发展” 理念 的提 出, 湖 北省相继作 出了打造“ 武汉城市圈”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和“ ( 以下简称鄂西圈 )的战略决策 , ” 这为圈层内各旅 游地 的共 同发展提供 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同发展就意味着各旅游地 共 不再是孤立 、 分散 的个体 , 而必须 渗透共生思想 , 打破过去 “ 行政区划经济 ” 模式的束缚 , 区域内固有的旅游资源禀赋 对
造提 供 了理论基础 。湖 北省 恩施 州“ 清江山水旅 游走廊” 是一 个覆 盖恩施 、 利川 、 建始 、 东四县 市的 区域旅 游 巴 共生 系统 。 具备 良好 的共生 关 系构成条件 , 构建 的过程 中, 以树立 共生观念 为主导 , 在 要 以加 强旅 游资源 多元 化整合为核心 , 以培育共生机制和优化共 生环境 为两个基本 点 , 实现优 势互补 , 联动发展 , 共存共 荣。 关键 词 : 共生理论 ; 游共生体 ; 旅 清江山水旅 游走廊
进行有效分工和系统化整合 ,加强不同层面的区域旅游合 作, 形成一个区域旅游综合体 , 才能构筑和谐的旅游空问, 提
升整体 的竞争实力, 并在一个有序 的整体中实现双方或多方 的共存共享 和互惠互赢。 恩施土家族 苗族 自治州 , 位于湖北省西南边陲和 80里 0 清江上游 , 占据着鄂西圈的重要一席 , 享受着 这一 圈域政策 的辐射和带动。为更好地融人圈域 , 州政府审时度势地确立 了“ 一个中心 , 条走廊” 两 的旅游发 展布局 , 即以州府恩施市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基于区域“竞合”共生的视角

东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基于区域“竞合”共生的视角

作者: 张淑贤[1]
作者机构: [1]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长春,130032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141-144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3期
主题词: 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共生发展;东北地区
摘要:区域竞争与合作是东北区域旅游实现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但目前存在合作模式单一、旅游产品雷同、地区政府各自为政等诸多问题.应引入区域“竞合”理论和区域共生理论,构建东北区域旅游“竞合”共生发展模式,作为东北区域旅游可以在优化合作机制、规范行业管理,整合东北区域旅游形象,开发精品线路,落实发展规划,实施人才战略等方面进一步深化东北区域旅游的合作,以此来提升东北区域旅游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4月 焦作大学学报 2 第2期 J OURNAL OF JI A OZ UO UN I V ERSI TY Apr .2009收稿日期:2008-12-20作者简介:王东红(1979-),男,甘肃甘谷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

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王东红(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和思想观念等因素。

目前一些学者仅从经济学角度诠释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未能解决某些存在的问题。

共生理论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对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共生理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中图分类号:F5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257(2009)02-0056-03近年来,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加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思想成为学者们共同关注的课题,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峡、闽粤赣、环渤海等区域已初步达成了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共同培育区域旅游整体优势的共识。

但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区域间的旅游资源整合尚未真正展开,主要表现是:区域间甚至是区域内部旅游产品严重雷同,资源的低水平重复配置,政府对整个产业发展缺乏足够的管理力度,产业发展质量不高和旅游市场处于分割状态,仅有的几个区域旅游地整合是形式重于内容。

笔者认为,导致此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在理论指导方面存在着不足。

尽管目前对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大部分立足于经济学的角度,对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目标、内容、动力机制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且多以单一旅游目的地为例,研究跨行政区域的旅游资源整合并不多。

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中,除了经济因素外,还涉及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和观念等因素。

其次,在实践方面存在着区域利益的冲突[1],尚未形成有效的旅游资源整合模式。

区域利益主体包括当地政府、旅游企业、旅游地社区和旅游者。

区域利益诱导下的冲突是制约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最大瓶颈性因素之一。

因此,笔者认为,运用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将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中的双方或多方作为具有关联性的有机种群,对跨越行政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共生条件、共生模式和共生机制等进行探讨,对加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优化区域旅游业结构、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1.共生理论概述共生(Symb i o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早源缘于生物学,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 nton de Bary )在1879年提出,意指 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传递。

该理论强调种群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共生思想渗透到社会诸多领域,从一般意义上讲,共生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要素构成。

共生单元指构成共生体的基本能量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的基本物质条件。

共生模式即共生关系,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它反映共生单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关系。

从行为方式看,共生模式分为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和对称互惠共生关系;从组织程度看,共生模式分为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和一体化共生关系。

共生环境指共生关系存在发展的外生条件。

在共生关系的三要素中,共生单元是基础,共生模式是关键,共生环境是重要的外部条件[2]。

共生系统是共生单元按某种共生模式构成的共生关系的集合,反映了共生单元之间的作用方式和能量互换关系。

这种关系由共生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决定,是随共生单元的性质和共生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它的状态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由点共生向一体化共生方向进化,即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方向表现为组织化程度逐渐提高;(2)由寄生向对称互惠共生进化,即寄生∀偏利共生∀非对称互惠共生∀对称互惠共生,方向表现为共生能量分配对称性的提高,虽然共生系统存在多种模式,但对称互惠共生的行为模式和一体化共生的组织模式是实现 双赢!和 多赢!的理想模式,共生系统的基本规则是通过质参量兼容、共生能量生成、共生界面选择和共生系统进化来形成和发展的。

2.共生理论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中的运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涉及到两个以上的行政区,旅游产业涉及到众多部门,区域间又存在很大差异,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复杂性。

因此,单个学科很难找到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需要多学科的介入和多视角的审视。

从共生理论的视角研究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研究结果,该理论以研究复杂种群之间信息传递、物质交流、能量传导、合作共生的模式和环境为主要内容,这与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适用性。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核心内容在于根据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旅游市场供求情况,把各种相关的旅游产业资源要素整合成为具有统一功能的载体,全面安排旅游资源开发,以参与合作各方利益共赢为目标,从而实现区域旅游资源市场价值、综合效益最大化、提升区域旅游业竞争力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即区域间旅游产业资源要素的自由移动、优化重组,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树立大旅游!、大发展!、大区域!的观念,提倡区域协作精神,遵循旅游市场发展规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整体规划、统一营销、统一管理,建立功能互补的旅游产品群等作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经济协作活动。

区域间的旅游资源整合行为反映了生物种群间相互联系,促进对称性兼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实现旅游个体或组织经济效益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张,已经成为重塑新型旅游区域关系的关键[3]。

因此,就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内容、目标和机制而言,与生物共生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和相似性。

2.1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中的共生条件共生关系的形成必须存在共生界面和共生机制,表现为共生单元之间物质、信息、能量的联系和共生度逐渐提高的过程。

构成共生关系的条件包括:(1)参与整合的区域须具有相互兼容的内在性质和某种时间或空间联系;(2)在给定的时空条件下,区域间应存在某种确定的共生界面,即区域间旅游资源整合的媒介;(3)共生单元之间按某种方式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通常由共生单元内在联系的亲近度、同质度或关联度决定。

共生稳定与否取决于共生的内部结构,即对称性分配和稳定匹配,前者指对称最优激励兼容状态,后者指亲近度最高的同类单元或关联度最大的异类单元之间共生最稳定;(4)参与旅游资源整合的区域还须选择和培育共生环境,一个良好的共生环境对共生关系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共生理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共生关系的构成包括以下条件:(1)每一个旅游资源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同时也有与其他个体类似的共性[4],还应具有互补性以及空间的接近性或联系的便利性;(2)有经济、文化或政治上的联系,或旅游资源、市场等要素上的联系,区域内有若干知名度较高的旅游地,旅游服务设施基本完善和配套;(3)同类旅游地的相似程度或异类旅游地的互补程度决定共生方式。

同类旅游地经过整合可以强化共同的优势,提高旅游产品档次,异类旅游地可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面对旅游产品的开放性、关联性、互补性和高投资,任何一方单一开发都显得杯水车薪,难于使优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旅游产业弱、小、乱、散、差!的现状。

面对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只有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有效整合区域优势旅游资源,形成区域旅游品牌,才能赢得市场先机,实现共同发展。

这种共生既可以是区域间不同旅游地之间的横向共生,也可以是不同产业要素的纵向共生或旅游地和产业混合共生,既可以是强弱旅游资源与资金、技术整合或弱弱整合开发,也可以是强强技术互补整合;(4)加强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业发展离不开区域环境。

区域旅游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硬环境主要指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区域产业结构水平和产业布局;软环境指政府发展旅游业的决心、意识观念、服务水平和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等。

共生环境从总体上制约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自然环境规定性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将决定旅游业获得发展的机会。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同区域共同参与。

政府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对旅游资源整合的重视和投入的多少将影响到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成败。

因此,共生的区域旅游发展环境容易形成旅游资源整合。

2.2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中的共生模式2. 2.1一体化共生!是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理想组织模式一体化共生!指共生单元之间具有稳定的主导共生界面和支配介质,形成了具有独立性质和功能的共生体,存在着双向的利益交流机制,共生关系稳定。

区域旅游一体化共生是旅游地之间通过对市场的预测,为了旅游发展目标的实现,自愿通过市场主导共生界面、旅游产业资源要素和制度的联系,采取全面旅游资源整合,包括形态、空间层次、旅游资源、旅游主题、旅游形象、旅游线路、旅游商品、旅游市场、旅游促销、基础设施、产业链和管理制度等的一体化。

打破行政区划的禁锢,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实现旅游产业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客源、品牌、基础设施和旅游资源共享;实现信息、旅游教育、旅游培训和研发的共享;完善区域旅游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完善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建立企业、市场合作型机制,积极为旅游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引导旅游企业在区域范围内开展联营、重组等,鼓励企业向集约化、网络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形成开发、销售服务一体化,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相关产业的联合;构筑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加快城市通道和服务设施的配套与衔接;共同维护生态环境,规范各地政策、管理制度和加强区域的沟通协作,切实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2. 2.2对称互惠共生!是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的理想行为模式对称互惠共生状态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同时也是最佳激励兼容状态或最佳资源配置状态。

区域旅游地在承认竞争和利益冲突的前提下,强调特色化战略的同时,将局部的对立变成更大空间的共存,着眼于发展和57第2期 王东红:共生理论视角下的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保护共同优势,在旅游资源整合中产生新的、创造性的合作关系,扩大各自的共享优势和领域,通过内部结构优化重组、重塑旅游品牌、创新旅游产品提升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

旅游地之间通过利益的共享和义务的共担,构筑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

当各旅游地在旅游市场这一共生界面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时,这些旅游地就不再是孤立、分散的个体,而是形成一个区域旅游综合体,在一个有序整体中寻求双方或多方的共存共享和互惠互赢[5],能够获得任何一方无法达到的高水平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旅游地之间功能互补与分工协作可以使旅游地在相互促进、相互激励中共同合作进化,推出针对不同细分市场、不同档次的产品、柔性化、个性化、多元化、专业化的产品组合[6],凸显区域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