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演说
“铁与血”演辞——俾斯麦
“铁与血”演辞——俾斯麦
俾斯麦
……虽然我们不去寻求,但很难避免德意志的纷扰,这是真实的。
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
德意志南部各邦——巴伐利亚、符登堡和巴登——愿意浸沉于自由主义之中,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没有人愿把普鲁士应充当的角色派给它们!普鲁士必须集聚她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曾一再到来而又被放过。
自从维也纳条约以来,我们的边界就不是为一个健全的政治集合体而适当设计的。
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及1849年所犯的错误——要解决它只有用铁与血。
(1862年)
简评
俾斯麦(1815—1898)是欧洲近代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以“铁血宰相”著称。
在政治上他属于保皇派、曾任普鲁士王国宰相,任职期间,推行他的政策,发动了对丹麦的战争及普奥战争、普法战争。
他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并任德意志帝国的首相。
这个演说词是俾斯麦在1862年9月在会议中答复资产阶级自由派想建立宪君主制的要求而作的演说。
这番话充满了对软弱怯懦的资产阶级的蔑视,表明他要用“铁和血”来推行容克地主阶级的一切对内对外的反动政策,包括统一德国。
他的语调坚定、语词有力,不容别人置疑,反映出他惯于专制的性格。
他宣称“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及1849年所犯的错误,要解决它只有用铁和血。
”“铁血政策”一词成为战争政策的同义词。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教案《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教学重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和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的分析、掌握教学难点: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把握上难度较大。
(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的历史进程(2)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中的体现(3)“德意志特色”的历史原因(4)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德意志帝国宪法中的体现。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在人类社会中,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就证明了这一点。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7世纪中后期,首先是在西欧的岛国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也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开端。
接着,18世纪中后期,地处北美的美国在摆脱殖民统治后确立了联邦制的共和政体。
那么,在封建势力较为强大的欧洲大陆,有两个重要的国家,一个是欧洲西部的法兰西,一个是欧洲中部的德意志,它们又有着怎样的政治制度,它们的制度又是如何确立起来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九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首先我们来看法兰西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我们知道,要想建立一个新制度是非常不容易的,之前我们学习的英国和美国都是如此,而我们今天要讲的法国,它建立新制度的道路更是充满着艰辛与曲折,我们从这里的标题“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就可以感受得到。
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当时法国的一些背景。
我们知道,18世纪的法国是处于封建的波旁王朝的统治之下,是欧洲典型的君主专制国家。
当时法国的封建势力还十分强大,统治者竭力维护君主专制统治,这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导致他们的强烈不满,一些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公开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宗教神权,号召人民争取自由和民主。
封建专制统治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最终导致了革命的爆发。
这场革命的思想基础是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它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扬天赋(8)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法国再次建立共和国,这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铁血将军巴顿的著名演说词
铁血将军巴顿的著名演说词铁血将军巴顿(George Smith Patton, Jr.),是美国二战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将军之一。
他的名字已经被永载于美国军史的篇章之中,成为了军人们关于勇气、荣誉和使命的象征。
巴顿将军擅长激发士气、鼓舞士气和发表演讲,他的讲话激励了成千上万的美国士兵,不仅仅是今天,他的演说也成为了公认的经典名言。
本文将对巴顿将军的著名演说进行探讨。
1. 《让他们去死吧》1943年7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北非战场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巴顿将军在战场上殊死作战,已赢得了士兵和指挥官们的高度评价。
在一次战斗结束后,巴顿将军立即开始对手下官兵进行演说,这个演说由于其极富激情和刺激性,很快成为了二战后期最为著名的军事演说之一。
这就是《让他们去死吧》。
这篇演讲其实并不是巴顿将军专门为了打出知名度而编写的一篇演讲稿,而是他在前线战斗之后,随着他的心情进行的即兴演说。
在这篇演说中,巴顿将军细细讲述了不同意战争的敌人攻向他们的壕沟,以及他们无畏地将这些敌人杀死的情景。
他还告诫大家,只有那些愿意出生入死的士兵,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英雄。
这篇演讲语气激动人心,充满了军人特有的锐气和勇气,慷慨激昂的讲话方式激励了一代年轻人。
同时,这个简短而又振奋人心的演讲,也成为了二战期间最为流行、最有影响力的军事演讲之一,让巴顿将军的名字广为人知。
2.《永不放弃》1944年6月6日,北约盟军在诺曼底海滩登陆,发动了欧洲战场上的决定性战役。
在这次战争的第二天,巴顿将军对他的第三军进行了一次勉励,这次勉励被后人称为《永不放弃》勉励。
在这篇演说中,巴顿将军强调了士兵们的责任感和义务,并表达出他们需要在这场并非战争的战斗中毫不松懈,将战争还给敌人的决心。
他的标志性句子是:“每个人都需要有计划地去杀死一些德国人。
你们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多的德国人。
” 这些话语并不是在鼓吹暴力,在表达一种必须的战争意义上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这篇演讲激起了巨大的情感共鸣,传达了士兵内心深处的使命感,感召他们努力战斗并为爱国之意献出自己的生命。
探究铁血政策的历史影响
探究铁血政策的历史影响作者:付宝慧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8期摘要:通过描述德国第一任总理俾斯麦自上而下统一德国的过程,及其实施的一系列内外政策,探究俾斯麦成为一个政治家的过程,分析俾斯麦与德意志帝国的关系和产生这种关系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铁血政策;德国统一;资产阶级;历史影响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运用他的铁血政策“从上至下”统一了德国。
然而这样的政策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对德国的影响怎样。
我们认为应深入研讨,对铁血政策重新认识并作出公允的评价。
自19世纪以来德国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19世纪中叶,随着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要有一个统一的国家。
但是怎样实现统一呢?俾斯麦于1815年4月1日出生于普鲁士雪恩豪森一家大容克贵族家庭。
自19世纪50年代后,他已经受到资产阶级的影响,逐渐成为资产阶级化的容克。
俾斯麦意识到,德国的统一是无法阻止的,要挽救普鲁士君主政体和容克利益,只有在容克阶级的领导下,自上而下地建立统一的君主国。
1862年6月,俾斯麦出任德国的宰相兼外交大臣。
9月,在普鲁士议会的首次演说中,他宣称:“德国所注意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是权利——普鲁士必须积聚自己的力量以待有利时机,这样的时机我们已经错过了好几次——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的错误——而是要用铁和血。
”[1]P(323)1862年9月30日,在议会的“预算委员会”上,俾斯麦的讲话说明:一是德国统一只能由普鲁士领导;二是德国统一必须凭借武力和战争手段;三是用民族主义口号来吸引资产阶级和其他阶级,转移资产阶级议会与政府的对抗。
这表明讲话的矛头完全针对那些阻碍的德国统一的势力。
“铁血演说”表明俾斯麦已从一个普鲁士容克阶级转变为一个德意志的政治家。
[2]P(122)俾斯麦的“铁和血”,是他统一德国的信条,“铁血宰相”的别称也由此而来。
24025844_藏在黑森林中的秘密
讲起。
穆恩斯特堡的这声惨叫来自溪边的一幢2层公寓。
公寓里住着3户人家,一家是教师,一家是工人,还有一家是独居的杂货店店主。
这天,工人约瑟夫突然听到了喊声,马上下楼查看,结果他看到一个陌生青年人,从公寓里狂奔而出。
约瑟夫四处看了看,没发现什么异常,就上楼了。
这个青年人叫艾森茨,是一个短工。
此时的他浑身是血,一脸惊恐,站在警察温克勒面前说:“警官,卡尔!是卡尔·登克!”“登克教父怎么了?”躺在椅子上的温克勒不屑地问。
杂货店店主登克虽然话不多,但常常帮助别人,还兼职当地教堂的管风琴手,很受小镇居民欢迎。
他的杂货店规模不大,卖的腌肉最受欢迎,人们对登克很信任,尊称他为“登克教父”。
“卡尔想杀我!用斧头!”艾森茨话语中带着余悸。
“老登克年龄那么大了,为什么要杀你?你是不是自己不小心摔伤的?”温克勒依然不相信。
“警官,你要相信我,我差点就被他砍死了。
你看我这伤口……”艾森茨边说边扒着伤口给温克勒看。
温克勒看伤口不浅,就示意艾森茨说下去。
“我本来去找登克要钱,他说自己近视很厉害,写不了字,让我帮忙写信,会付我20芬尼。
”艾森茨开始讲述经过。
“登克突然说‘你这个大肚腩’,我没听懂,就转过头去,恰好躲过了砍向我后脑的斧头,我差点死在他1.登克说话时的语气很温和,但却是个“问题少年”,12岁时他曾离家出走。
2.登克25岁时父亲去世,留给他1栋2层公寓,登克一直住在 1层。
一战后的德国饱尝战败之痛,经济危机爆发,食品短缺,犯罪率越来越高。
在东南边陲的小镇穆恩斯特堡出现了一个“食人狂魔”,他的“饥饿”只能靠吃人来缓解。
警察搜查时光是牙齿就找到了351颗。
他到底吃了多少人?一切还要从一声尖叫开始登克死了,带走了他所有的秘密。
他仿佛是一个看不见底的深渊,折磨着人们的智慧和神经。
文 | 江南柳图 |枫月藏在黑森林中的秘密一个时代背后极端的产物WORLD VISION 2021.NO.111-3.位于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最深处,静静地摆放着埃及的国宝:图坦卡蒙黄金面具与金棺。
俾斯麦式的失败
俾斯麦式的失败: 伟人为何后继无人?众所周知,德国政治家俾斯麦是现代政治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他本人的远见、智略和手腕远远超出他死后一百年来的任何政客。
在统一德国的过程,俾斯麦对局势的发展做到了极为准确的预估,对胜利的边界把握到了极致,当统一完成之后,他清晰地洞察到一个未曾显现的风险,并使之整整延后了三十七年,直到愚蠢的德国人自己破坏了这一切。
连自恋如许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描述俾斯麦的一生时,都不禁感叹(俾斯麦与黎塞留)“如几何般精准度量人心”。
然而,令人的遗憾的是,1890年,当伟大的俾斯麦离开政坛之时,他的外交政策却不仅遭到了皇帝威廉二世、首相卡普里维这样的政治家反对,也遭到了外交部资深外交专家赫尔斯泰因迈、驻俄武官施魏尼茨、驻土大使拉多维茨的普遍反对。
事实上,威廉二世和卡普里维虽然缺乏俾斯麦的远见卓识,但也不乏对专家的敬畏,1890年,针对是否继续签署俾斯麦所热衷的《德俄再保险条约》,卡普里维召集原先在俾斯麦手下工作过的专业外交官讨论,没有一个德国外交官支持继续实行俾斯麦的对俄政策。
一位如此伟大的外交家,其外交政策竟然在其下台后被完全废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嘲讽。
那么,俾斯麦外交为何会被德国政界和外交界抵制呢?在我看来,俾斯麦外交悲剧命运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位伟大政治家终其一生都在防止一个未曾出现过的危险——列强对德的联合扼杀。
1875年,俾斯麦目睹法国实力恢复后,曾经扬言对法国再次宣战,以此试探列强态度。
结果,俾斯麦的政策遭到英国、俄国和奥匈的一致反对,见此,俾斯麦即知晓德意志的强国地位已经引发周边列强的恐惧,如果德国不能谨慎行使自己的实力,恐惧的本能就很可能驱使周边列强联合起来扼杀德国。
随后的俾斯麦政策即是基于这种认知行事,无论是联奥,还是亲俄,以及亲英,或者挑拨列强互相残杀,其目的都是如此。
然而,俾斯麦政策无论效果多么显著,其不能逃脱的困境就在于,他仅仅是防止一个只有他真正意识到、且未曾出现的危险。
铁血演讲稿
铁血演讲稿尊敬的评委、各位嘉宾:大家好!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发表一篇关于铁血的演讲稿。
铁血这两个字简洁有力,充满力量和鲜血。
它不仅代表着我们国家的脊梁,更象征着英勇无畏、坚强顽强的精神。
铁血,顾名思义,就是铁一样硬的意志和血一样热的行动,是指人们在困境中咬紧牙关、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行动。
铁血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辉煌的篇章,比如抗日时期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他们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击退了侵略者,保卫了家园。
他们是铁血的代表,是英勇的象征。
铁血精神不仅存在于战争中,也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个人而言,铁血精神意味着要有坚定的心理素质和目标,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不畏艰险,坚持不懈。
对于社会而言,铁血精神意味着要有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精神,共同奋斗,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铁血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攻坚克难中形成的一种宝贵财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推动国家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正是因为有了铁血精神的激励,我们才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克服困难,走过了艰难的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阶段。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依然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
唯有保持铁血精神,才能够在困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保持警醒和清醒的头脑,不断创新、奋发向前。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铁血精神,在自己的岗位上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行动。
这需要我们有崇高的目标,有强大的毅力和恒心,有勇气面对失败和挫折,有担当和责任心。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习和借鉴前辈们的铁血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和智慧。
铁血精神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磨练和思考。
我们应该注重个人的素质提升,不断学习、努力工作,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我们也应该注重共同团结,互帮互助,共同努力,共同进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逆境中崛起,在困难中超越。
最后,让我们共同努力,继承和发扬铁血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让我们铸就一个充满力量和鲜血的中国,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贡献我们的力量。
普法战争的起因及影响分析
政策与商法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9期140㊀㊀经费投入,推动党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㊁教师上升平台建设等发展,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培训任务.2.2㊀注重教师队伍引入㊁提升平台建设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建立一支高学历㊁高水平㊁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为能适应新时代培训任务的发展,要对传统的教师招引机制进行突破,有所创新,招引条件不仅局限在高学历的站位上,更重要的是对党课 想讲㊁能讲㊁善讲 ,创新教师招聘机制,引进一批能讲好党的故事,传播党的声音的 行家能手 .第二,建议上级党校牵头,增加各县级分校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通过到上级党校㊁高校进行培训㊁青年教师学习深造和在职学习等方式,尽量做到每年每位教师都能有外出学习的机会,都有继续 充电 的机会.第三,党校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无论从科研水平还是从教师授课水平来看,县级党校都处在劣势.建议建立全省党校系统资源共享平台,将所有县级分校的教师纳入其中,增加教师 在家 学习的机会.第四,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㊁职称评聘㊁年终奖惩等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激活党校教师平台竞争活力.2.3㊀建立党校建设评价考核标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规定 把党校工作纳入党委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定期研究解决党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建议由上级组织部牵头,建立全省党校系统的建设标准㊁评价考核标准等.例如党校校园建设方面应做到 五个一 (一栋教学楼,一栋综合楼㊁一个图书馆㊁一个饭堂㊁一个学员宿舍)的标准化.对于在原校址难以有发展空间的党校,敦促各地县级市市委市政府协调做好搬迁的相关工作.评价考核标准方面,可参照国民教育中的教育创强教育创县等做法,按照上级组织牵头制定的考核评价标准每年定期对各县级分校进行考核督查落实情况,对不达标㊁不落实的进行通报批评,甚至问责,推动各县级分校建设保证充分发挥党校 三个阵地,一个熔炉 的作用.总而言之,党校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基层党校建设,要深入直面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改革创新,推动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向高质量发展.参考文献[1]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Z ].2008.[1]马婧,黄涛.新形势下党校教育培训工作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1).普法战争的起因及影响分析李金城(山东广饶县第一中学,山东东营257300)摘㊀要:通过对普法战争的起因及影响分析认为,普法战争的起因包括法国与普鲁士之间数百年来的仇恨,与法国阻止德国统一以及保持霸权地位的需求,以及激化两国矛盾的 埃姆斯电文 事件和法国对外的政治需要.而这场战争的后续影响则有欧陆霸主的易位,法国与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战后法国与德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和政治面貌的转变,法德两国矛盾的加剧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关键词:普法战争;起因;影响;普鲁士;法国;德意志中图分类号:D 9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09.0701㊀引言普法战争是在1870到1871年间普鲁士与法国为争夺欧洲霸主地位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普鲁士三次王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由法国在1870年7月率先发动,但在1871年1月以普鲁士的胜利告终.普法战争标志了欧洲形势的重新布局,标志着旧大国的衰弱和新大国的崛起.2㊀普法战争起因2.1㊀普法两国的世代仇恨自西罗马帝国后的法兰克王国时代,高卢人与日耳曼人之间就战争不断,两国之间的战争频次更是达到了平均10年一次,使得普法积聚了 血海深仇 .自拿破仑法国开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法国是欧陆无可撼动的霸主.但不甘心被法国控制的普鲁士不断扩充军备,战争的种子就此埋下.继对军队格外重视的老威廉之后,1861年,威廉一世继位成为普鲁士国王,发表了 在将来,普鲁士的陆军就要成为普鲁士的武装民族 的训词,并在1862年任命了以铁血 著称的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大多数的国之重臣都崇尚武力,使普鲁士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而普法两国长达数百年的种族仇恨,使得俾斯麦等大臣都渴望报仇雪恨,扩军的普鲁士日益强大,也为所谓的 复仇 提供了物质基础.经过俾斯麦的精心策划,在普鲁士对法国形成优势之时,普法了结恩怨的战争爆发了.2.2㊀普法两国的利益追求俾斯麦上台之前,英国㊁法国等欧洲国家早已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工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而在德意志土地上却分散着300多个邦国和1700多个骑士领地,它们之间相互设置贸易障碍,严重影响着德意志的发展.1789法国大革命表现了法国全体国民共同反抗封建制度的意志,它就像一声惊雷,唤醒了沉睡在封建社会中的日耳曼人,这刺激了日耳曼人追求民族统一的愿望,使其觉悟要想使德意志民族重回欧洲政治中心,就必须统一德意志.作为德意志最强大邦国的普鲁士,更有这番追求.1862年9月30日,俾斯麦在议会发表了 铁血演说 ,声明了统一德意志的宏图,德意志统一大业正式展开.在1866年完成了普丹㊁普奥两次王朝战争后,普鲁士与其所吞并的邦国形成了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9期141㊀北德意志联邦.此时的普鲁士军队装备先进㊁规模庞大,军事实力已经大大超过法国.俾斯麦开始积极策划对法国进行的战争,认为这一战就是统一德意志的关键所在.而法国在经历了克里米亚战争和意大利战争后,其军队几乎成为了欧洲各国军队的榜样,几乎人人都认为法国是不可战胜的,拿破仑三世也在军队中建立了一种 英明指挥 的氛围,不把日益强大的普鲁士放在眼里.为了巩固法国的欧陆霸主地位,并实现占领莱茵河西岸德意志领土的目的,法国政府决定出征普鲁士.普法战争爆发.2.3㊀战争导火索埃姆斯电文 1870年7月,威廉一世的亲属霍亨索伦家族的利奥波德亲王,应邀继承西班牙王位.法国担心两国结盟而致电普鲁士,希望其拒绝此事.普鲁士国王表示将在柏林继续讨论此事,并写了一封电文委婉回绝.俾斯麦收到这封电文后,将这封电文加以删节和收缩,使其含义转变,似乎普鲁士粗暴地拒绝了法国的请求.这其实是俾斯麦的计划,他希望借此找到对法作战的理由.电文传到法国,引起了法国人的愤怒,于是拿破仑三世在1870年7月19日对普鲁士宣战.这封 埃姆斯电文 成为普法战争的导火索.2.4㊀法国转嫁国内矛盾政治需要法国的封建制度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就被推翻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开始深入人心.而路易波拿巴却一直崇拜拿破仑一世时期的丰功伟绩,一心渴望重现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的光辉.1848年他凭借拿破仑一世的名望以及农民选票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在1852年12月2日,一意孤行的他发动政变,称帝并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但是在法国帝制已经不得人心,加之在政变中拿破仑三世手段残酷,还血腥镇压了巴黎无产阶级起义,拿破仑三世面临统治危机.为此,拿破仑三世建立了庞大的国家军事队伍,希望通过对外战争转嫁危机,缓解国内矛盾.之后法国在克里米亚㊁奥地利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战果.尽管如此,法国国内矛盾还是日益尖锐,拿破仑三世面临日益严重的政治危机.拿破仑三世认为对普鲁士发动一场战争是转嫁危机的首选,他希望通过这场战争将国内矛盾外移,同时巩固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于是拿破仑三世发起了战争.3㊀普法战争后续影响3.1㊀欧洲大陆霸主易位在普法战争中,法国出动的军队损失惨重,还有10多万人做了战俘.虽然在之后的停战协定中,普鲁士释放了这10万法国士兵,但是法国政府却又将这些正规部队用于镇压巴黎公社,可见在当时法国的兵力已经不多了,已经无力镇压国民运动.上战争赔款对经济的冲击损害,法国国力相对战前衰弱.而普鲁士却凭借着战争的胜利,顺势统一了整个德意志,并于1871年在法国凡尔赛宫成立了德意志帝国.统一后的德意志消除了原来邦国之间的贸易壁垒,经济发展迅猛.从大体来看,普法战争之后,欧陆霸主由法国变成了德意志帝国.3.2㊀两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在普法战争前,根据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欧洲大陆是一个基本固定的格局,德意志也只是一个联邦,各邦主权独立.当时法国是欧洲大陆的霸主,再加上拿破仑一世的连年征战,与欧洲其他国家外交关系紧张.而普法战争后,德意志帝国成为欧洲新的霸主,法国开始调整外交战略,与英国㊁俄国等结为同盟,共同对抗崛起的中欧帝国.而德意志因为帮助意大利统一,两国结成同盟.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军事联盟的雏形.3.3㊀对德法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战后签订«法兰克福和约»,法国付出了50亿法郎的赔款,使得法国战后发展工业的资金投入不足,经济受创;而且还割让了阿尔萨斯 洛林一带,这里是欧洲西部的主要铁矿产地,法国丧失了重要的战略资源.虽然法国政府通过外贸及发放贷款减少了经济创伤,但普法战争的确减缓了法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而普鲁士通过战争统一了德意志,不仅扩大了本国土地资源,还得到了割让地的洛林铁矿和50亿法郎的巨额资金.即使后来德意志在贸易逆差中,并没有达到当初利用赔款的目的,但统一后的德意志高速发展的确有这方面资助的原因.德意志在普法战争中得到的资金与土地,也促进了后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快速发展,使得德国抢占先机与美国齐头并进.3.4㊀对两国政治面貌转变的影响在普法战争前,被路易波拿巴(拿破仑三世)统治的法兰西第二帝国是帝制国家,普鲁士所在的德意志邦则是封建制国家.普法战争中,拿破仑三世被普鲁士军队俘虏,法国的封建帝制垮台.普法战争冲击了法国的帝制,使得政府议会为确定法国的政治制度而不断进行讨论.封建派和共和派争执不下,宪法逐条讨论.1875年,经过两派妥协的宪法颁布,法国确立了共和制度.而作为普法战争的胜利者,德意志于1871年4月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普法战争促成了两国封建制度的瓦解,并推进了两国资产阶级制度的确立.3.5㊀埋下祸根普法战争后,获胜的普鲁士对法国大肆掠夺,使得法国人民怨声载道,接连爆发了巴黎起义和巴黎公社运动.法国与德意志就此矛盾加剧,也埋下从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种子.法国与德国先后因利益关系分别结成了两大军事联盟同盟国与协约国,展开军事竞赛,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4年爆发.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探讨了在19世纪后期普法战争前后德法对战争的态度及受到战争的影响.战争爆发前,德法都对其持乐观态度,积极准备战争.战争结束后,法国被削弱,德国统一并强大起来.战争结局是当时国际形势与国家领导人共同作用的结果,普法战争是一场颠覆欧洲局势的重大战役.参考文献[1]张卉妍.一战全史:超值白金版[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2G3.[2]乔丽萍.普法战争对法德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 ].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23G25.[3]贾浩.普法战争赔款后果辨析[J ].科学经济社会,2017,35(4):61G65.。
普法战争的起因及影响分析
普法战争的起因及影响分析作者:李金城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09期摘要:通过对普法战争的起因及影响分析认为,普法战争的起因包括法国与普鲁士之间数百年来的仇恨,与法国阻止德国统一以及保持霸权地位的需求,以及激化两国矛盾的“埃姆斯电文”事件和法国对外的政治需要。
而这场战争的后续影响则有欧陆霸主的易位,法国与德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战后法国与德国经济发展的变化和政治面貌的转变,法德两国矛盾的加剧和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
关键词:普法战争;起因;影响;普鲁士;法国;德意志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9.09.0701 引言普法战争是在1870到1871年间普鲁士与法国为争夺欧洲霸主地位而进行的一场战争,也是普鲁士三次王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场。
战争由法国在1870年7月率先发动,但在1871年1月以普鲁士的胜利告终。
普法战争标志了欧洲形势的重新布局,标志着旧大国的衰弱和新大国的崛起。
2 普法战争起因2.1 普法两国的世代仇恨自西罗马帝国后的法兰克王国时代,高卢人与日耳曼人之间就战争不断,两国之间的战争频次更是达到了平均10年一次,使得普法积聚了“血海深仇”。
自拿破仑法国开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法国是欧陆无可撼动的霸主。
但不甘心被法国控制的普鲁士不断扩充军备,战争的种子就此埋下。
继对军队格外重视的老威廉之后,1861年,威廉一世继位成为普鲁士国王,发表了“在将来,普鲁士的陆军就要成为普鲁士的武装民族”的训词,并在1862年任命了以“铁血”著称的俾斯麦为首相兼外交大臣。
大多数的国之重臣都崇尚武力,使普鲁士不可避免地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而普法两国长达数百年的种族仇恨,使得俾斯麦等大臣都渴望报仇雪恨,扩军的普鲁士日益强大,也为所谓的“复仇”提供了物质基础。
经过俾斯麦的精心策划,在普鲁士对法国形成优势之时,普法了结恩怨的战争爆发了。
2.2 普法两国的利益追求俾斯麦上台之前,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早已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工业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
俾斯麦与统一战争
统一战争德国统一的三大功臣- 俾斯麦、罗恩、毛奇主条目:普丹战争丹麦作为德意志的北邻,经常插手德意志的事务,因此俾斯麦第一个便要解决丹麦。
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在1863年什列斯威(石勒苏益格)在波兰革命中被纳入丹麦。
而战争同时可以观察奥国实力,为普奥战争作好准备。
在1861年,丹麦国王欲接管普丹边境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地,俾斯麦立即以此制造争端。
他首先确保如果普丹开战,其他列强不会干涉,并与奥地利结盟共同攻打丹麦,最后逼使丹麦放弃这两个州。
在1864年10月30日所签订的《维也纳条约》中,规定丹麦放弃两地。
而于1865年8月14日普、奥两国达成《加斯坦因专约》,将石勒苏益格划归普鲁士统治,荷尔斯泰因则归属奥地利。
但是这其实是俾斯麦处心积虑的阴谋,因为奥地利所得的荷尔斯泰因不但面积狭小,而且被普鲁士包围。
这样奥地利很容易便会与普鲁士发生冲突,因此这是一条将奥地利推向与普鲁士发生战争的导火线。
[编辑]普奥战争在普丹战争后,俾斯麦决定要将奥地利赶出德意志邦联,以利于将来德国的统一。
因此他着手孤立奥地利,首先俾斯麦答允协助俄国取消《黑海中立条款》。
并与法皇拿破仑三世会晤,表示普鲁士不反对把卢森堡及莱茵河区让给法国,以此确保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持中立。
而英国当时继续实行光荣孤立的政策,因此在普奥发生冲突时会保持中立。
最后,他在1866年4月8日,与意大利签订攻守同盟条约,规定如果普鲁士在3个月内与奥开战,意大利则必须同时对奥宣战,只有在奥地利归还威尼斯予意大利的情况下,方可与奥讲和。
最后,奥皇因为不满意《加斯坦因专约》的条款,而要求用普鲁士最富庶的工业区西里西亚交换荷尔斯泰因,因此俾斯麦以此借口,指责奥地利毁约。
结果在1866年5月,威廉一世下令全国总动员,并于同年6月对奥宣战。
意大利亦依据攻守同盟条约,同时对奥宣战。
不久,普鲁士便征服北德的亲奥小邦,并于1866年7月3日以29.1万军力在萨多瓦与23.8万奥军发生大战,即萨多瓦会战,最后奥军战败。
俾斯麦的个性特点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
俾斯麦的个性特点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摘要】【关键词】一、简介俾斯麦二、德意志统一的背景三、俾斯麦的个性特点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一)俾斯麦骄傲自信、永不服输的个性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二)俾斯麦的现实主义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三)俾斯麦的保守、强权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1.“铁血宰相”俾斯麦2.俾斯麦强权思想的体现3.俾斯麦忠君、保守思想的体现(四)俾斯麦坚强意志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1.俾斯麦胆大、果断的性格体现2.俾斯麦“坚强意志”在统一进程上的体现(五)俾斯麦的理智性格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1.俾斯麦狡黠个性的体现2.俾斯麦高瞻远瞩的体现3.俾斯麦杨智性格的体现四、德意志的统一对世界的影响小结.目录一、简介俾斯麦二、德意志统一的背景三、俾斯麦的个性特点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一)俾斯麦骄傲自信、记不服输的个性对德意统一的影响(二)俾斯麦的现实主义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三)俾斯麦的保守、强权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1.“铁血宰相”俾斯麦2.俾斯麦强权思想的体现3.俾斯麦忠君、保守思想的体现(四)俾期麦坚强意志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1.俾斯麦胆大、果断的性格体现2.俾斯麦“坚强意志”在统一进程上的体现(五)俾斯麦的理智性格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1.俾斯麦狡黠个性的体现2.俾斯麦高瞻远瞩的体现3.俾斯麦杨智性格的体现四、德意志的统一对世界的影响小结.参考文献致谢俾斯麦的个性特点对德意志统一的影响[摘要]俾斯麦,人称“铁血宰相”是“德国的建筑师”及“德国的领航员”,是德意志历史上最为精明的战略家、政治家、外交家。
俾斯麦奉行的“铁血政策”表现了他的毅力,反映了他的胆识,并且在统一德意志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1871年德意志民族的统一,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一大重要事件。
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不可阻挡时,德意志民族的统一迫在眉睫。
在德意志统一后,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冲击。
不仅如此,德意志民族的统一也使德国自身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迫使欧洲列强积极调整对外政策,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承铁血精神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大家演讲关于“传承铁血精神”的主题。
铁血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瑰宝。
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不畏强敌,勇往直前。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铁血精神的由来。
铁血精神源于我国古代名将岳飞“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也源于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定信念。
在抗击外来侵略、保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斗争中,无数英雄豪杰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铁血精神的真谛。
铁血精神的核心是忠诚、勇敢、坚定和担当。
这种精神,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当时,国共两党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
正是这种铁血精神,让我们战胜了侵略者,赢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今天,我们传承铁血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那些英雄先烈的优秀品质,将这种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以下是我对传承铁血精神的几点建议:一、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要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三、勇于担当责任。
我们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勇于承担责任,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培养高尚品德。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到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勤奋好学。
五、强化团队协作。
我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共同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同学们,铁血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强大动力。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铁血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最后,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我们的民族更加辉煌!谢谢大家!。
铁血演说的台前幕后罗恩与毛奇来自军队的支持者
COVER STORY金/绘画,普法战争期间的俾斯麦(右)、毛奇(前左)和阿尔布雷希特•冯•罗恩(中),他们是德意志统一的三大功臣铁血演说的台前幕后罗恩与毛奇:来自军队的支持者文I 赵恺W斯麦之所以被称为“铁血首相”,很大程度是因为其上 任之初的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说。
但豪言壮语人人会说,真正能将自己摺下的狠话化为现实,才能贏得 “实至名归”的赞誉。
铁与血,这两个 简单的单词,代表着的是一个国家最高意志的体现——武装力量。
经济腾飞的普鲁士1862年9月30 B,刚刚被任命为普鲁士王国首相兼外交大臣的俾斯 麦,兴冲冲地来到位于柏林威廉大街 74号的首相官邸。
今天他将主持国家预算委员会对1X63年各项政府支出的 审议。
而正是这笔“难产”的预算,促使俾斯麦从驻法大使一跃成了普鲁士的掌门人。
当时的普鲁士主要货币单位依旧 为神圣罗马帝国时期锻造的银币“塔勒”。
不过此时重达29.2克,含银量93.7%的帝国塔勒已然退出了流通。
随着“普鲁士关税同盟”的扩大,流通 于北德意志的普鲁士塔勒(重约22.244 |国家人文历史■铁Ifll宰til俾斯童・克,含银75%)逐渐与南德意志地区的“协定塔勒”(奥地利铸造,最初重29.53克,含银87.2%)相融合。
通过1857年的《维也纳货币协议》,德意志地区的通用货币统一为了币重18.52克,含银量90%的“联盟塔勒”。
作为德意志地区首屈一指的邦国,普鲁士的强大自然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按照相关记载,在腓特烈大帝统治的末期,普鲁士每年的财政收入仅为700万塔勒。
但到了马克思痛批财政大臣冯•博德尔施文克的19世纪40年代,普鲁士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在7000万塔勒之上。
尽管这其中存在通货膨胀,但粗略计算普鲁士的经济体绘仍增长了10倍有余。
这么多的钱到底是从哪里来的?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分析,普鲁士经济的快速增长源于两台马力强劲的发动机:农业改革、工业投入。
1810年,为了对抗拿破仑,时任普鲁士国王的腓特烈•威廉三世颁布了著名的《十月敕令》,宣布废除所有庄园的农奴制度。
铁血演讲稿
铁血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铁血”。
霍金曾说过:“人的一生有两个最重要的日子:一个是你出生的那一天,另一个是你发现自己为什么出生的那一天。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而铁血,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什么是铁血?铁血是一个词汇,它代表了坚强、坚定、勇敢和奉献的精神。
它源于我们祖国的伟大历史,源于英雄的事迹和血脉相承的精神。
铁血不仅是一种外在的形象,更是内心的一种强大力量。
它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所经历和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人生路上,或许我们会遇到种种阻碍和挫折,但这并不能让我们动摇。
铁血之志应该是我们奋发作为的核心力量,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困难,敢于向前行、勇于拼搏。
正如曾经说过的“铁血硬汉”,他们用力量和智慧,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在历史长河中,以铁血般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斗志,创造了辉煌和传奇。
这些英雄们不仅仅在军事战争中表现出铁血的品质,同时也体现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努力和奉献。
每个人对于“铁血”的理解和追求会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铁血都代表了追求卓越、追求真理和追求正义的勇气与决心。
铁血是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够勇往直前、突破自己的极限,实现更大的成就。
铁血演绎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妄图利用捷径或者投机取巧来追求成功,而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来实现目标。
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此外,铁血也代表了坚持原则和价值观,拒绝妥协和屈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让我们打退堂鼓,但只有坚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够追寻自己真正的梦想。
铁血是一种不屈不挠的信念和毅力的具体体现。
铁血代表了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家庭、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我们应该时刻铭记使命,勇往直前,为了社会进步、为了国家繁荣、为了民族伟大,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德国统一的背景和过程
容克:地主之子,小主人之意。是普鲁士的 贵族地主阶级,16世纪容克地主利用农奴 劳动经营大庄园,并垄断普鲁士的军政职 位,掌握国家领导权。19世纪中叶,容克 开始资本主义化,19世纪前半叶普鲁士进 行的改革如农民可通过兑付现金,承担劳 役,交出土地方式还债,这样容克地主在 获得大量赎金同时还掠夺农民三分之一土 地,容克发展成资本主义大农业。
力量对比
排斥奥与法争夺欧洲势力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容克阶级
产生的时间短,力量比较薄弱, 两阶级存在矛盾斗争、,削弱 了彼此的力量
拥有强大的政治、军事、 经济实力,是资产阶级化 的财力雄厚的统治阶级, 得到资产阶级的支持
德
国
丹麦战争
统
一
普奥战争
的
过
普法战争
程
战争起因 俾斯麦的外交准备
战争结果
德
国
王和战争而通过民主方式来解决统一问题的唯一一次
尝试,同时也表明德国失去了通过和平、民 主的方式
来实现德国统一的机会。
19世纪以来普鲁士的力量不断发展尤其是俾斯麦担任首相期 间推行“铁血政策”,进一步壮大了普鲁士的力量,
第一,普鲁士经济发达,其重工业生产占全德一半以上。 第二,军事力量强大,有全欧洲第一流的陆军。 第三,民族成分单一,统一的决心坚定。 第四,对资产阶级能够做出让步,博得了他们的好感。 第五,普鲁士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而把所有这些优势结合起来推动德国统一的是普鲁士王朝的 一位铁腕人物俾斯麦。
“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
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
铁
决。德国所指望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主义,
血
而是他的武力!”
首
相 俾 斯
佩斯麦简介——精选推荐
俾斯麦简介俾斯麦(1815—1898)出生于勃兰登堡省的容克贵族世家。
幼时受过良好教育,曾经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历史和外语。
毕业后服兵役。
俾斯麦体格强壮、个性粗野,为了追求目标可以不择手段,持现实主义态度。
1839年以后,他回到自己的领地,经营庄园经济,采用新的耕作方法,改进农具,实行作物轮种,进行商品生产,他宣称自己的信条是“人总是追求荣誉和财富的”,于是,他日益变成资产阶级化的容克。
1847年,俾斯麦成为普鲁士议会议员;1859年任普驻俄大使,1861年改任驻法大使。
在此期间,他对普鲁士的国内政治现状和国际斗争风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政治和外交才能得到锻炼并日益成熟起来。
俾斯麦希望德意志能尽快统一起来,但主张统一必须在普鲁士的领导下进行;他还了解到德意志的强邻俄国和法国都不希望德国统一,而在德意志内部,奥地利一定会同普鲁士拼死争夺统一的领导权,因此,普鲁士要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非以武力和战争为后盾不可。
1862年9月,俾斯麦出任普鲁士宰相兼外交大臣。
月底,他在议会即席发表了著名的“铁血演说”。
在这次演说中,他宣称:“……虽然我们不去寻求,但很难避免德意志的纷扰,这是真实的。
德意志的未来不在于普鲁士的自由主义,而在于强权。
……普鲁士必须集聚她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曾一再到来而又被放过。
自从维也纳条约以来,我们的边界就不是为一个健全的政治集合体而适当设计的。
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词与多数议决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及1849年所犯的错误──要解决它只有铁和血。
”他不理睬议会的态度,擅自支付经费,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改革。
他认为只要实现了统一,资产阶级就会拜倒在他的脚下。
此后,他相继发动了对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逐步实现了德国统一。
在这过程中,每一步都是按他精心设计的计划进行。
例如,在联合奥地利对丹麦的战争中,故意为以后对奥战争留下伏笔;在对奥战争取胜之际,他又考虑到日后在对法战争中需要有奥地利的友好态度,因此力排高级将领要乘胜进入维也纳的意见,与奥签订了比较宽松的和约,表现了精明的外交手段和高超的战略眼光。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1
C.殖民掠夺对美洲传统文明的破坏D.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促进文明进步
19.15世纪末以后的100多年中,葡萄牙从非洲运走黄金27.6万公斤。1521—1544年间,西班牙从美洲每年运回黄金2900公斤,白银30700公斤,在1545—1560年运回的黄金和白银达到平均每年5500公斤和24.6万公斤。这种现象
A.但丁B.彼特拉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
22.16-17世纪,近代科学兴起。某位天文学家提出了“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他是
A.英国人B.法国人C.波兰人D.德国人
23.“经过最后一次 冲突和骚动时期以后,最后便到达1688年这一个伟大的年份,这个年份在经济史上同在政治史上都是颇为重要的。”这个年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①创建“新和谐公社”②发表《共产党宣言》
③创立剩余价值学说④指导巴黎公社革命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③
30.1500年,欧洲大国只控制了全球大约7%的土地;到1800年,它们控制了35%;而在1914年,这个数字增长到了84%。欧洲大国的“开疆拓土”( )
A.意在传播西方工业文明B.体现了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
A.表明西欧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促成世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C.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
20.1403年至1404年,有学者撰文写道:“在佛罗伦萨有那么多的建筑,那么卓越的建筑!这些建筑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它们的建造者是伟大的天才,居住在其中的人们该有多么幸福啊。”“在佛罗伦萨的建筑城墙之内,有着和外部同样辉煌的装饰。”对作者的意图,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
看似蛮横强硬实则手腕灵活除了统一,铁血宰相的施政毫无原则
COVER STORY看似蛮横强硬实则手腕灵活除了统一,铁血宰相的施政毫无原则文I李思达I.T人很难理解,由陆军大臣/y卜冯•罗恩提交的《义务兵役丿I法》,为何能让普鲁士的政府和议会为服役两年还是三年这种细枝末节的问题纠缠不休近两年,甚至引发宪法危机。
但现实正是如此荒诞,到了1862年,普鲁士的宪法危机已经发展到一触即发的地步,在当年的邦议会选举中,以反对兵役法为借口再三否决政府预算案的自由主义者大获全胜(352席中夺得230席),理论上可以推翻现任普鲁士政府,强制实施议会制内阁。
形式之严峻,让有着“霰弹亲王”绰号的国王威廉一世也为之气索,一度打算退为进,用自己下台、太子继位的条件换取王室统治的延续。
仅仅是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精神,国王接受冯•罗恩的推荐,任命自己并不喜欢的奥托•冯-俾斯麦为首相,尝试着同议会做最后一搏。
新首相的强硬超出了国王的预期。
他不仅说服国王放弃了退位,让国王撕掉了密密麻麻写了8页的改革提纲,还亲临议会大放厥词:“当前的种种重大问题不是演说与多数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及1849年所犯的错误一要解决它只有用铁和血!”虽然俾斯麦摆明要同议会斗争到底的态度可谓“忠君爱国”,但他强硬的立场让国王都心中忐忑。
就在“铁血演说”几天后,俾斯麦去车站迎接刚从巴登巴登返冋的国王,抵达车站时发现国王独自坐在一等普通包厢❻/俾斯麦半身肖像,摄于1863年,时年48岁/862年9月23日,由于普鲁士宪法危机深化,国王威廉一世在冯-罗恩的建议下召回时任驻法大使的奧托•冯-俾斯麦,任命其为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
俾斯麦上台伊始,便向议会发表了著名的"铁血演说”中,心情颓丧。
俾斯麦刚开口汇报了几句,威廉一世就打断他说:“这一切将会怎样结束,我已经完全精确地预料到了。
有朝一日,在歌剧院广场,我的窗户下面,有人会先把您的头砍下来,然后就轮到我了。
”等激动的国王沉默下来后,首相反问道:“后来呢,陛下?”国王不解地回答说:"后来吗?后来咱们都得死!”俾斯麦便大义凛然地讲道:“是呀,我们都得死,可是我们迟早得死,难道我们不能死得更庄严些吗?陛下不必考虑路易十六……查理一世拔出刀剑捍卫自己的权力……这难道不会作为一种高尚的行为永留史册吗?陛下必须战斗,决不能投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血演说(俾斯麦)
欧洲的战争与战备
……
试问,自从1870 年的大战结束以来,哪一年不曾有过战争的警报?就在
70 年代初我们结束战争回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说了:我们什么时候重新开
战?什么时候我们再兴“复仇之师”?最迟不过五年。
当时他们对我们说:“我们是否会发生战争以及能否取得胜利(这正是中间派一位代表在国会上用来责备我的话),现今完全取决于俄国了。
唯有俄国手里掌握着决定权。
”
在现在这种时刻,我们必须尽力壮大自己。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就能比
世界上拥有同样资源的任何国家更加强大。
因此,不利用我们的资源就是一种罪过。
如果我们不需要一支随时可作战的军队,我们就无需征集这支军队。
这事只取决于并不十分重要的费用问题。
费用问题的确无关重要,我只是顺带提提而已。
我说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以便应付一切紧急情况。
鉴于我国的地理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建议我们必须作出比其他大国更大的努力才行。
我国位于欧洲中部。
我们至少在三条边界线上可能受到袭击。
法国和俄国分别只有东部和西部是无掩护的国界。
由于我们的地理位置,或许加上直到现在德国人民所显示的团结力量比其他民族薄弱,使我们比任何其他国家的人民更直接地受到敌对联盟国家的威胁。
不管怎么说,上帝已经把我们放在一个邻里不允许我们稍有懈怠的地位,不允许我们在只求苟存的泥潭中打滚。
这项法案将使我国能增加装配有更多武器的部队。
在我们不用增加士兵
人数时,增加的士兵无需征集入伍。
如果我们有了足够武器,他们就随时可以装备起来。
这是头等重要的事。
我还记得1813 年英国供给我国后备军的卡
宾枪,我用那些枪打过猎,那不是军人用的武器。
当然,遇有紧急情况,我们可以很快地得到武器,但如果我们现在储备下武器,这项法案就能加强我们的和平力量,也能给予和平联盟以强大的支援。
那就简直有如一个拥有70 万军队的第四强国加入联盟。
这是迄今在战场上最大的队伍。
……
我从不主张侵略战争。
我们决不发动战争。
火必须有人去点才会燃烧,
我们决不去点火。
无论我们怎样意识到上述自己的力量,也无论我们相信盟国多么可靠,都不会因此而妨碍我们以固有的热忱与努力去继续保卫和平。
我们不会意气用事,也不会冲动偏激。
……
我们德国人除了上帝之外,不畏惧世界上任何人!正是由于我们敬畏上
帝,所以我们热爱和平,保卫和平。
谁要是残忍地破坏我们的和平,他就会受到教训,知道我们德国人的尚武爱国感情意味着什么!1813 年,当普鲁士
还是一个弱小的王国时,这种精神就曾使我们全体人民一致团结在我们的国旗下。
他还会知道,这种爱国主义精神现已成为全德意志民族的共同财富。
因此,谁要想进攻德国,都会看到这是一个团结一致,武装起来,每一个战
士都抱定上帝与我们同在的必胜信心的德国。
……“普鲁士在德意志中的地位将不取决于他的自由主义,而取决于自己的力量——普鲁士必须聚集自己的力量并将它掌握在手里,以待有利时机,这种时机已被错过好几次了。
维也纳条约所规定的普鲁士国界是不利于健全的国家生活的,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通过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这正是1848年和1849年所犯的大错误——而只能通过铁和血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