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合集下载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19世纪最为杰出的思想家和社会理论家,他们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并讨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启示。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扎根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运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

它强调事物的本质是通过矛盾、斗争和变化而发展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矛盾和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2.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概念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个过程由一系列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所决定。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即生产力水平决定着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

3. 阶级斗争和剥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阶级斗争。

他们认为,历史上的社会制度都建立在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基础之上。

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通过剥削无产阶级获得利益。

马克思和恩格斯呼吁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剥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革命。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当代社会的启示1. 经济结构与社会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提醒我们,经济结构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当代社会,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应当关注经济结构中的潜在矛盾和不平等问题,并倡导公平分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2. 阶级斗争与社会公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告诉我们,阶级斗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在当代社会,我们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的加剧、社会不公和种族歧视等。

通过理解阶级斗争和社会矛盾,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公正,建立一个和谐、平等的社会。

3.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鼓励我们关注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及其当代意义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及其当代意义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及其当代意义【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强调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和作用,指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在当代社会中,国家扮演着维护秩序、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角色,但也存在着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对当代社会提出了警示和启示,强调了权力和利益的平衡。

为了实现国家的民主化和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必须不断完善国家机制,确保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的现实意义在于指导当代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未来应该加强国家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促进国家制度的进步和民主化进程。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当代意义、核心理念、国家本质、国家作用、社会角色、启示、权力、利益平衡、现实意义、发展趋势。

1. 引言1.1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简介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是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国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用来维护自己统治地位的工具。

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实行对抗性的政治权力并以此来保护统治阶级的政治权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的主要作用是对外拓展市场和保护资本家的利益,同时维护和管理资产阶级对生产资料的垄断。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是资本主义统治的工具,是为资本家服务的。

马克思认为,国家将随着社会主义的胜利和人民群众的觉醒,逐渐淡化和最终消亡,实现真正的人民民主。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可以为我们正确看待国家及其与人民利益之间的关系提供有益启示。

1.2 当代意义的重要性当代社会正处于快速变革的时代,全球化、信息化等现象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

在这样一个多元化、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的当代意义显得格外重要。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强调国家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当今社会各种矛盾和冲突的产物。

在当代社会中,阶级差距日益扩大,社会不公不断加剧,国家的角色与作用日益受到挑战。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理论与当代中国农民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理论与当代中国农民的发展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理论与当代中国农民的发展趋势摘要:农民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对农民的阶级特性、农民的历史地位、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关系以及农民的历史命运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

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农民阶层分化明显,流动性不断增强,权利意识显著提高,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

未来,农民阶级内部各阶层将进一步分化发展,农民职业化发展将进一步明朗,农民组织化将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农民理论;阶级特性;阶层分化;农民消亡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7)11-0076-05[HT]马克思恩格斯历来十分重视农民问题,农民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

农民作为中国社会的草根阶层,他们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力军,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农民职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在这一特定背景下,以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理论为指导,把握当代中国农民阶级的新变化,分析当代中国农民阶级的发展趋势,事关整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是我国经济社??发展中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农民理论农民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了农民的阶级特性,明确了农民的历史地位、阐明了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关系、预测了农民阶级的历史命运,为无产阶级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制定对待农民阶级的政策夯实了理论基础。

(一)农民的阶级特性马克思恩格斯历来重视农民问题,他们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构建中对农民的阶级特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农民阶级具有依附性、二重性、分层性等特性。

1.依附性。

马克思认为,小农人数众多,从经济上看似乎是一个阶级,但他们分散在小块土地上进行耕作,这样的生产方式“不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及其当代意义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及其当代意义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及其当代意义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而国家则是阶级统治和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

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矛盾,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工人阶级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和民族独立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和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够准确把握社会的发展规律,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路径,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分析,更在于它的实践指导作用,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1.2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的基本原理包括对国家的本质和历史演变的分析,以及国家消亡的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国家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并在阶级斗争中起着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作用。

国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表现为对资产阶级的专政。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国家消亡的理论,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家将逐渐消亡,人们将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的基本原理深刻地揭示了国家的实质和发展规律,在当代社会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家仍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如国家主权受到侵蚀、民族主义抬头等。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提供了对当代社会国家观问题的深刻反思和启示,强调加强国家建设和推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了解和借鉴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观的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当代社会国家观的内涵,推动国家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现代价值。

2. 正文2.1 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的本质和历史演变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国家的本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他认为国家是建立在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基础上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存在的。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启示

浅谈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及其对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国实际结合启示论文摘要: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现代化浪潮自西欧向东欧、北美扩展的时代,从资本主义现代生产方式的扩张中,他们看到了人类的未来——所有国家都要先后走向现代社会,但各个国家走向现代社会的道路会有所不同,那些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在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之前是谈不上建设现代社会的,而那些没有遭受殖民统治的国家则可以接受现代资本主义生产力所提供的现代技术和经验教训而实现跳越式的发展,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形式的现代社会。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后发现代化国家,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是中国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中外学者中,有不少人常常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的一句话——“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以证明马克思早就有了关于现代化的理论。

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现代化的理论恰恰不在于这句话,而是具有其他更加丰富的内容。

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它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恩格斯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把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以来的经济社会形态称为“现代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提出过“现代化”这一概念,但他们却初步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基础。

第一,马克思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性中预示了各个民族都要向现代社会过渡。

马克思恩格斯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了人类生活史上的深刻变革,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跃迁,“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他们从社会大分工和交往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扩张性。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专门讨论了“交往和生产力”的问题: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在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则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只有在交往成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业为基础的时候,只有当一切民族都卷入竞争斗争的时候,保持已创造出来的生产力才有了保障。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1. 引言1.1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们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驱动的,而生产力的发展又受到生产关系的制约。

要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必须不断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并改变生产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为我们认识社会现实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马克思恩格斯还强调了阶级斗争对于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阶级矛盾和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正是这种斗争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社会的改革和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还指出了科学技术进步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恩格斯还关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

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带来了剥削和压迫,还带来了社会的不平等和矛盾。

只有通过揭示和解决这些矛盾,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只有深入理解和运用这些思想,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正文2.1 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

社会生产力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生产力是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增加,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生产力的提高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对生产力的需求和利用也在不断地变化,这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劳动的需求和方式也在不断改变,从而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只有不断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浅析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浅析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浅析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既肯定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与特殊性,又为中国和俄国等东方国家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前进的道路。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东方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模式为例,试图从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及其与东方发展理论的相互作用来论证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东方社会卡夫丁峡谷改革开放马克思的一生都对东方社会的历史命运给予了特别的关注,而他在探索东方社会发展道路时,并不是把他关于西方社会发展的模式简单套用到东方社会发展之上,而是深入到东方社会内部,通过对东方社会独特的内部结构进行详尽分析来探索其发展道路的。

本文主要以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为例来论证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由来马恩的东方社会发展理论在理论界和学术界历来都存在争议。

如有学者在论及“跨越卡夫丁峡谷”即跨越论的思想时写道:“支持马克思这个‘设想’的政治理论框架,是他们一贯持有的世界革命论,而不是什么东方社会理论”1。

无疑是说,由于马恩认为只有在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背景下俄国才能走上“跨越”的道路,所以关于俄国以“农村公社”为出发点走向社会主义的“设想”是世界革命理论中的内容,不能认为他们提出了东方社会发展理论。

为此针对有些学者认为马恩没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观点,主要通过以下两点理由来加以反驳,以此论证马克思主义东方社会发展理论的存在。

理由一:马恩关于俄国走新式道路思想或者说是“跨越论”的设想,同他们关于世界革命的理论有联系,甚至可以说它收到世界革命理论框架的支持,但不能因此就否认它是一个理论。

因为任何理论都需要其它理论予以支持。

如我们说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总体系支持着无产阶级专政或革命的理论,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或革命不是一个理论。

由此看来,否认马恩提出东方社会理论的观点有失偏颇。

理由二:恩格斯在1875《论俄国的社会问题》中论及俄国的农村公社正趋于解体时指出:“但是也不可否认有可能使这一社会形态转变为高级形式,只要它能够保留到条件已经成熟到可以这样做的时候,只要它显示相互能够在农民不再分开而是集体耕作的方式下向前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绿色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绿色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KS075);202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委托项目(L21BWT004);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委托项目(L19WTA028)作者简介:张 帆(1990—),男,辽宁大连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研究;王 丹(1965—),女,辽宁鞍山人,大连海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研究。

2022 7No 7,2022学 术 探 索AcademicExploration2022年7月July,2022马克思恩格斯绿色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张 帆,王 丹(大连海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史观中,对人与自然关系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形成了绿色发展的逻辑起点。

进而,他们在著作中深刻阐述了包括“两个和解”的绿色发展内核、集约内涵的绿色发展意旨、循环利用的绿色发展方式、推动科学技术生态作用的绿色发展途径等一系列绿色发展意涵。

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绿色发展思想,不仅有利于我国推动绿色发展和社会主义超越资本逻辑,更为人类建设生态文明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绿色发展;人与自然;自然;社会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22)7-0008-08 工业文明的加速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绿色发展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我国绿色发展问题,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道路。

尤其是“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凸显了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是人类步入生态文明时代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是根植于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基础之上的创新性发展理念。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仅在理论层面,更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创新与发展等方面,揭示了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中国学者对这一思想进行了深度解读,并在教育实践中加以运用,为中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意义不可低估,同时也为未来中国教育发展提供了启示和方向。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中国、影响、传播、创新、发展、学者、解读、实践、运用、实践意义、启示、教育发展1. 引言1.1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概述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包括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实现社会公平等。

这一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20世纪初进入中国以来,马克思恩格斯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不断创新与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

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将其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推动了中国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在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

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中国教育事业不断进步,为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了教育的阶级性和社会性,提出了“教育为阶级服务”的观点,强调教育应该服务于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培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和领导者。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倡导了全面发展人的个性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能动者。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中国价值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中国价值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中国价值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在中国当代社会的实践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理解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

特别是在当代中国,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挖掘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指导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文将首先梳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形成背景和理论内涵,阐述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观点,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等。

接着,文章将结合中国实际,分析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推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深刻内涵,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其在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概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19世纪的伟大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们的理论体系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思想。

这些思想,尽管并未以专门的生态著作为载体,却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历史分析和哲学思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马克思从物质生产的角度揭示了生态问题的本质。

他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通过劳动这一中介来实现的,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则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人们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马克思强调,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真正解决生态问题。

恩格斯则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思想。

他认为,自然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人类应当尊重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

恩格斯警告说,如果人类不尊重自然、不遵循自然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丰富与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丰富与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丰富与发展[摘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完善。

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为基础,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做出理论概括,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而且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与发展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一系列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观点,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这对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开展德育工作,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最早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主要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也包含了人的社会关系发展的内涵。

马克思早在1844 年讲到:“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1],从而成为“具有人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的人。

”在1845 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1846 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对个人才能的实际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个人本身所驾驭的时候,才不再是理想、职责等等,这也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

”在1847 年的《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强调,全面发展的人是一种全新的人,这种全新的人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理论宝库中的瑰宝。

对于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学习、把握并推动这个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

一是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层面论述的社会发展理论。

二是从社会学层面论述的社会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层面论述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这部分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前提,三大规律”和“一个思想”加以概括。

(一)一个前提。

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他们的社会发展理论之前,必须解决这么一个理论前提:社会历史发展到底有没有规律? 这个问题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前是非常混乱的。

绝大多数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对此都持否定的态度。

黑格尔等极少数思想家虽然也看到社会历史发展有规律,但把它神秘化即唯心化了。

他把社会历史发展看作是“绝对观念”在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和外化。

对社会历史领域认识如此混乱是有主客观方面原因的。

客观原因,社会历史发展与自然界发展根本不同。

前者有人参与其中,后者是自发力量起作用。

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思想家要么只看到参与社会活动中的人的思想动机,而不去探究他们活动背后的动因。

要么夸大人们的主观动机,要么拔高历史发展过程中偶然性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虽然参与社会历史活动的是那些有意识、有目的和活生生的人,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些目的都不能如愿以偿。

这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既不取决于个人意志,又不取决某个阶级或集团的意志。

因此,要去探究隐藏在人们(包括阶级、集团)意识和目的背后的动因,从中就可以看到经济和生产力起作用的深层次原因。

从表面上看,社会历史发展似乎受偶然性支配,但实际上“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藏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①。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而且这些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唯物史观的创立彻底澄清了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认识上的混乱。

马克思恩格斯共享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共享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 年第35卷 第1期马克思恩格斯共享发展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曹洪涛(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沈阳110169)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无产阶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阐明了自己的共享发展思想。

共享发展思想在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以实现社会公正为抓 手,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判断提供了基本依据,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并为中国改革发展凝心聚力提 供了根本方法,是我们解决今天发展面临的问题必须不断深化研究并加以应用的基本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 价值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共享发展思想;当代价值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27(2018)-01-0076-05Shared Development Thought and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Marx and EngelsCAO Hongtao(Northea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Marxism#Shenyang Liaoning 110169) Abstract:Marx and Engels criticized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proletariat by the capitalist society at that time and clarified its own thought of shared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Marxist realization of human freedom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basic values,the principle of shared development,with the goal of improving social welfar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social justice as the basis,provides the basic evidence for judging the major contradiction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Provided a fundamental follow-up to the great practice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promoted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m in China,and provided the fundamental solution for China’s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its cohesiveness.It must continue to solve the problems we face in today’s development Deepen the study and apply the basic idea,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value and the times value.Key w〇rds:Marx;Engels;Shared development thought;Contemporary value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终极目的即 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作者:孙金华,岳邦杰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9期摘要: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经济文化相对比较落后的东方国家,要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奴役,摆脱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附和殖民统治,争取国家的独立和解放;要在西方无产阶级首先取得社会主义胜利的示范和帮助下,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在资本主义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缩短走向社会主义的进程;要吸收借鉴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切有益的成果和经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价值中图分类号:A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193-02一、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不仅创立了完整系统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且还探讨了东方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

马克思思格斯关于东方社会的评论、他们探讨东方命运的书信、《资本论》三大手稿、《给“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给维·伊·查苏利奇的信》、《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序言、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中的相关阐述,以及恩格斯《流亡者文献》、《〈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等文章,构成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

1.东方社会由于其社会历史发展的特殊性可以有不同于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是在研究所有制形态的演化中注意到了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性问题。

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将东方社会完全纳入世界历史发展的轨道中。

从而确定了东方民族和国家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即“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东方从属于西方”。

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继续对东方社会进行深入的研究,撰写了《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鸦片贸易史》、《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等重要文章,在这些文章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方资本殖民主义以及东方社会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分析阐述,深刻描述了东西方社会两大文明体系的冲撞,剖析了东方社会不同于西方社会的特殊性。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诞生与发展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诞生与发展

浅析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诞生与发展1. 引言1.1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对于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变革的深刻洞察力。

通过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和批判,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国家是阶级斗争的工具、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特定阶级对另一阶级的压迫和控制。

这种理论洞察力影响深远,对研究国家和政治体系、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社会矛盾和社会变革都具有重大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于启发人们思考和改造社会实践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国家是一个历史性的产物,是可以被改造和超越的。

通过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入理解,人们可以认识到国家的阶级性质,意识到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从而指导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变革的深刻分析,还在于其对启发人们思考和改造社会的指导作用。

这一理论为我们认识社会现实、发展社会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基础和理论指导。

1.2 研究背景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当时欧洲工业化进程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和斗争。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问题日益突出,引发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国家社会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论探讨的动力。

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开始着手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运行规律,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

他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资产阶级用来维护自身利益和统治地位的工具。

马克思的研究成果为后来恩格斯的深入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恩格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对国家社会关系进行了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论证,提出纯粹的阶级奴隶制定国家消亡的观点。

他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有关国家社会关系的理论框架,为后来两位重要思想家的理论融合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社会关系理论的诞生和发展是对19世纪工业化时代社会现实和阶级矛盾的深刻思考和探索,是对现代社会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深刻剖析和批判。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中国意义,可以从如下三方面分析。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理论中国化和实践中国化两方面的意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侧重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意蕴的研究。

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及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或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从内在逻辑的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度分析和深刻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科学合理性和与时俱进性,有利于在整体上正确理解和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一致性,有利于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从而增强人们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同和信仰的自觉性,增强社会实践的规范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的理论展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属性及其与中国工人阶级理论需要的一致性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的理论基石。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就是以“马克思”为旗帜的世界工人阶级的观点、思想和主张,其学说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

主义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体性和意识形态性,而理论则具有严密的学术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体性和意识形态性蕴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术性和科学性之中。

胡锦涛2003年7月1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用“四个最”概括马克思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的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创新

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的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创新
充, 邓小平 、 江泽民、 胡锦涛等当代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 导社会主义建设 的进 程中对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行 了积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认真回顾 和研究经典作家关于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的理论 , 对于当今 的世界社会主义 事业和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经典作家关 于东方社会跨越 发展的理论
在关 于 俄 国社 会 发展 问题 的论述 中 , 直 接 回应
同时存在 , 使俄国可 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 的 卡夫丁峡谷 , 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 的 成就用到公社 中来。 ” L 1 7 j “ 占有资本主义制度所 创造的一切积极成果 ” J , 由以上可以看 出, 俄
国社会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依据于本 国的基本 国情和当时所处 的国际环境 。因此 , 马克思关 于东方社会跨越发展理论 的另一个基本点是: 经济文化落后 的东方 国家在选择社会发展道路 时, 要一切从实际 出发 , 以“ 特 有的历史条件 ”
史环境和东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所提 出来的一个理论构想 , 即经济 文化落后 的东方国家“ 可 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 , 而吸收资 本主义制度所取得 的一切肯定成果” 【 l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进而实现跨
越式的发展。马克思过世 以后 , 恩格斯、 列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了补
并澄清了俄 国民粹派对《 资本论》 中“ 历史必然 性” 科学原理的曲解。此外 , 马克思还声明《 资 本论》 中关 于资题的阐述 , 并不是一般 社会发展道路 的历史 哲学。他说 : “ 一定要把 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 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 , 一切民族 , 不管 他们所处 的历史环境如何 , 都注定要走这条路 , 我要请他原谅 , 他这样做 , 会 给我过多的荣誉 , 同时也会 给我过多 的侮辱 。 ” - 3 这里 的意思是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

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现实启示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他们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对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本文将围绕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及其现实启示展开讨论。

一、社会发展动力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主要包括两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 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主要动力。

他们指出,生产力的发展会驱使社会发生变革和进步。

人类通过改进和发展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和物质产品,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 生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劳动分工关系、分配关系等。

他们指出,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向更高级的形式发展。

二、现实启示1. 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2. 建立公平的生产关系,促进社会公正和稳定。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生产关系的变革会引起社会结构的变革,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公平的生产关系,包括建立健全的产权制度、改善劳动分配制度、促进劳动者的权益保护等,从而实现社会公正和稳定。

3. 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我们也要意识到,生产力的发展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我们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也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4. 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马克思恩格斯是社会主义思想的奠基人,他们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理论支持。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正在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建设,我们可以借鉴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摘要:社会保障思想是马克思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形成有其重要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及现实依据。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有其深刻而丰富的内容,对于我们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和谐社会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4-0042-02一、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的产生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保障理论是在批判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它的建立是人类社会对资本主义社会压迫制度的革命性变革。

西方的社会保障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的代表作《理想国》,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这些重要主张为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客观上为现代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先导,甚至可以说,这些思想是现代社会保障最基本、最深刻的思想渊源,但他们的理论在历史观上存在着唯心主义的缺陷,针对这一不足,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历史观为指导,为社会保障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审视。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生产者的权利是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正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

”[1]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保障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外部条件。

资本家剥削无产阶级的剩余价值作为自己的利润来源。

马克思指出:“在现实世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2]226。

生存是人类的最基本的需要,社会保障首先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最基本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争取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要。

同时,人的需要具有多样性,而且是多层次的。

资本主义发展逐渐不能满足这些需要,从而使资本与劳动者关系处于紧张状态。

因此,必须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再生产,缓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

二、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保障思想的基本内容1.社会保障的必要性马克思的社会保障思想以社会再生产理论为研究基石,社会保障是社会再生产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摘要]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当代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发展的基本问题,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七大报告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提出来,并且对其进行了明确而科学的评价: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直接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历来强调发展,特别强调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决定其他一切因素的根本力量。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都知道的。

恩格斯也曾说过,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理论宝库中的瑰宝。

对于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学习、把握并推动这个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

一是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层面论述的社会发展理论。

二是从社会学层面论述的社会发展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层面论述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这部分的内容可以用“一个前提,三大规律”和“一个思想”加以概括。

(一)一个前提。

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他们的社会发展理论之前,必须解决这么一个理论前提:社会历史发展到底有没有规律? 这个问题在唯物史观创立之前是非常混乱的。

绝大多数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对此都持否定的态度。

黑格尔等极少数思想家虽然也看到社会历史发展有规律,但把它神秘化即唯心化了。

他把社会历史发展看作是“绝对观念”在发展过程中的表现和外化。

对社会历史领域认识如此混乱是有主客观方面原因的。

客观原因,社会历史发展与自然界发展根本不同。

前者有人参与其中,后者是自发力量起作用。

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思想家要么只看到参与社会活动中的人的思想动机,而不去探究他们活动背后的动因。

要么夸大人们的主观动机,要么拔高历史发展过程中偶然性的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虽然参与社会历史活动的是那些有意识、有目的和活生生的人,但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些目的都不能如愿以偿。

这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既不取决于个人意志,又不取决某个阶级或集团的意志。

因此,要去探究隐藏在人们(包括阶级、集团)意识和目的背后的动因,从中就可以看到经济和生产力起作用的深层次原因。

从表面上看,社会历史发展似乎受偶然性支配,但实际上“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藏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①。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而且这些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唯物史观的创立彻底澄清了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认识上的混乱。

把唯心主义从最后一块阵地上即社会历史领域赶了出去。

恩格斯高度评价唯物史观的创立,认为它和剩余价值学说一样是马克思一生中两个最伟大的发现。

它的意义如同达尔文发现进化论对自然界发展所具有的那样伟大的意义。

(二)唯物史观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的三大规律 1、.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亦称自然历史过程论)。

这个命题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的序言中提出的命题。

“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②这个命题也就是唯物史观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的一个规律。

这个规律从过程角度上看,就是人类社会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经济形态。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③从内容上看,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亦称趋向全面发展论)。

如果说前面这个规律是马克思恩格斯从横向考察社会历史发展得出的结论,那么这个规律则是马克思恩格斯纵向考察社会历史发展得出的结论。

马克思恩格斯把人类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抽象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经济与人对人的依附关系;第二阶段是商品经济与人对物的依附关系;第三阶段是产品经济和自由人的联合体。

第一阶段显然包括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第二阶段是指资本主义社会。

第三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前两个阶段是人与社会呈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只有到了第三阶段人与社会才能得到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学的代表作)一书中从人类学角度阐述人类社会从片面、低级向全面、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

第二阶段是资本主义文明时代。

第三阶段是未来人类文明时代。

这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

这里包含着否定之否定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思维是非常宏阔的。

3.社会历史发展结果是无数互相交错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

(亦称社会发展结果合力论)。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是恩格斯晚年(1890年)提出来的。

是对唯物史观的补充和重大发展。

他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是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④社会历史发展结果合力论是人们克服单项思维,坚持立体思维即坚持辩证、全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

这就是说,参与社会历史活动的个人都是有自觉意志的自主活动。

但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社会历史发展结果合力论是我们观察复杂社会历史现象的锐利武器。

比如,导致苏东演变的多方面的复杂原因就说明了这一点。

(三)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思想的要点有:1.人类千百年来所共同追求的和谐社会理想只有到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这是人类社会发展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共产主义社会是和谐社会达到的最高境界。

即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二、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学层面论述社会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这方面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思想。

(一)全面地评价了工业化的历史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工业化既是推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又是现代化的首要内容。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超出他们同时代思想家的一个深刻见解。

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欧洲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的到来。

处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已经觉察到工业化将对现存社会产生史无前例的变革性的影响。

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评价工业化带来的结果和发展前景上有两个代表性的流派。

一是乐观派,他们认为工业化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人类社会可划分为“野蛮”与“文明”两个阶段。

工业化是科学、民主和理性主义的胜利,也是文明战胜野蛮的胜利。

工业化代表着西方的文明,而西方文明是人类最高的文明。

二是悲观派,他们认为工业化的后果严重,前景并不美妙。

工业化虽然带来了生产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加和机械化、城市化,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森林消失、资源浪费等等。

工业化社会危机四伏。

这两个流派都不能全面评价工业化的历史作用。

只有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业化做了全面的评价。

马克思恩格斯把工业化同社会化生产紧密联系起来,又把社会化生产同最革命、最先进、纪律性最强和目光最远大的工人阶级的诞生和壮大以及社会历史进步联系在一起。

恩格斯指出,“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

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⑤马克思还指出,工业化“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

”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深刻剖析了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业化加重了资本对劳动的残酷剥削。

《资本论》对此有大量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历史发展进步的趋向上预言工业化发展的最终结果必将摆脱资本主义的形式而造福于人类,并且最终为人类进人未来新社会创造着物质方面的条件。

马克思指出,“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景象。

”⑥马克思这一名言被收人美国《国际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并作为该书阐释现代化含义的第一根据。

(二)高度评价科学技术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革命性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尤其是推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的思想,不但在与马克思同时代的一些先进思想家中难以接受,而且在20世纪50年代后也一度被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所忽略。

充分认识马克思恩格斯这方面的卓越思想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有句名言,“手推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⑦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在推动人类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诸因素中,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只有从这个角度认识这个问题才容易理解马克思曾经说过的这段话。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⑧生产力观点、阶级观点和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最基本的观点。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生产力观点中当然包括科学技术,这也是他们一以贯之的思想。

(遗憾的是,一度被后人所忽略或排斥)正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如此重视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所以他们对f9世纪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发现都十分关注,对科学技术取得的重大成就或突破都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要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中的又一闪光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把外部客观世界理解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并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

有了这种发展才有人类社会。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保持人与白然界的和谐关系(以下简称“这对关系”),这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又是人类到达美好的理想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必不可少的前提。

说“这对关系”是重要规律是指它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总结。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发展轨迹: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蒙昧和野蛮时代,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几乎同今天的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一样,自然界完全是一种异己的力量。

到了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的文明时代,人类支配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强,出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

工业革命之后生产力突飞猛进,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由于人类未认识到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一个规律,在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的同时,对自然界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但是,要使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由片面向全面发展就必须彻底克服对自然界的破坏,重新摆正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未来社会可以很好地实现“这对关系”。

“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

”⑨由此可见,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经历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今天我们人类社会仍处在“这对关系”的否定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看到并总结了“这对关系’。

他们告诫人们违背这个规律是要遭到自然界报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