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doc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公共就业和人材效力中心工作总结在改革中行进在创新中展开——公共就业和人材效力中心工作总结****年,对于我们公共就业和人材效力中心来讲,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这一年中,我们踊跃稳步推动机构改革进度,保证目标不变、工作不停、队伍不乱、人心不散。
**月尾,酝酿两年多的公共就业和人材效力机构的改革和重组得以实现,公共就业和人材效力中心正式启动运转。
与此同时,我们从自己职能出发,整合资源优势,夯实根基、开辟创新、扎实工作,从头出发,以“至真、至正、至缜〞的工作作风,以求真求实的工作态度,依赖凝集展开协力的高素质团队,圆满达成了今年的各项既定目标任务。
一、建立“会、报、网〞三位一体模式就业局势保持安稳〔一〕为供需两方供给交流交流平台为求职者与公司搭建优异的交流平台,是人力资源市场的重要职能,在做好这项根基性工作的同时,不停夯实“会、报、网〞立体式的就业效力系统,力求与时俱进,不停适应市场的展开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拓展我们工作的新领域,使得物尽其用,人尽其能,进而供给更优良的效力。
截止*****年末,整年合计展开现场招聘会***场;此中例行招聘会****场;大型招聘会****场;女性人材招聘会**场;文明指引员招聘会**场。
累计参会单位****家,供给岗位*****个,达成就业意愿*****人。
1、搭建供需平台促使转移就业春流行动彰显爱心。
为适应新局势下下岗员工就业和乡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新特色,扎实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年*月**日和*月**日劳动力市场举办了两次主题为“搭建供需平台,促使转移就业〞的**市****年“春流行动〞大型人力资源招聘洽商会,大会期间,同时发放“春风卡〞*万多份,各样劳动保障法律书本*万多份,农民工进城指南*万多份。
2、启动实行“女性人材招聘日〞方案,关注和帮助女性人材就业。
****年*月*日,我们与市妇女联合会联合举办的**市首届女性人材专场招聘会,不单是本市初次针对女性这一就业弱势集体展开的公益性招聘会,同时也惹起了社会各界对女性公正就业的重视,局部女性经过这一平台,走上了就业岗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指导意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公布日期】2018.12.05•【文号】人社部发〔2018〕77号•【施行日期】2018.12.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8〕7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
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是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为更好服务稳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现就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创新,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扩大服务供给,创新运行机制,提供覆盖全民、贯穿全程、辐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以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就业增长,以就业增长支撑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保障基本。
立足基本国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先保障基本公共就业服务。
统筹城乡,促进均等。
加快城乡间、区域间制度一体化建设,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重点群体倾斜力度,保障各类服务对象获得机会均等的基本公共就业服务。
政府主导,多元参与。
把握公共就业服务公益属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政府和社会、管理和服务、统一和分级分类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合力。
整合公共就业服务促进人力资源流动
有群体 , 实 现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人 力 资 源 统
一
人 力 资 源 市 场现 状 。大英 县 人 力 资
源 市场成立于 2 0 1 0年 2月 . 整 合 了就
服务 。 三 是 健 全 制 度 。全 面 实施 统 一 的基
业 援助 中心 、 职业介 绍 中心 、 就 业 训 练 中 心 的全 部 公 共 就 业 服 务 职 能 。 同年 1 0 月, 县 人 事 与 劳 动 保 障 部 门 合 并 成 立 了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局 , 市 场 成 为 了 面 向 全 县 城 乡 各 类 劳 动 者 的 综 合 性 公 共 就 业 服 务平 台 。每 一 个 劳 动 者 从 失业 登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的发 展 思 路 . 加 快
人 员 人 事 代 理 聘 用 管 理 :负 责 人 才 流 动、 交 流 管 理 工作 。2 0 1 2年 帮 助 实 现 就 业 5 2 5人 。现 存 流 动 人 员 档 案 1 1 2 7 8 份, 2 0 1 2年 依 托 档 案 提供 服务 7 3 4人 。
民 生・ 就业
2 0 1 3 / 0 9 / ,  ̄ , 第 3 3 8
整合公共就业服务 促进人力资源流动
■ 陈 溢
公 共 就 业 服 务 是 人 力 资 源 社 会 保 的托 管 工 作 : 负 责 大 中专 毕 业 生 和 事 业
思考 ・ 建议
— —
障公共服务 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 推 动 就 业 政 策 落 实 和 促 进 人 力 资 源 合 理 有 序 流 动 中发 挥 着 重 要 作 用 。 近 年 来 , 大 英 县 人 力 资 源 市 场 和 人 才 交 流 中 心 遵 循
构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doc
构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要保证其实现开放性与透明性。
本篇文章通过对四个方面来分析对平台构建的探索,并提出了有效的构建对策。
一、公共服务平台的构建原则(一)开放共享服务平台的构建在构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平台的开放性,开放性的平台能够让不同的受众都能够及时地了解到这项服务项目。
第一,平台的构建要实现共享性。
开放共享性的平台可以使更多的人通过网络的渠道收集与整理所需要的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也可以更加快捷便利地进行沟通。
第二,构建线下共享平台。
因为有一些社会保障的参保人员年龄较大,对网络并不熟悉,可能会造成对信息的接收与发布不及时,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保障线下共享平台的开放。
线下共享平台的开展可以通过传统的信息发布模式来进行,比如,利用黑板、传单的形式来进行信息发布,还可以通过将信息张贴到人员密集的地方吸引他们的注意,比如,市场、广场等地都是不错的选择。
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不常上网的人也很好地开放了信息的共享平台。
(二)公平透明的服务平台的构建在构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要保证平台是公平透明的,要想实现这一点就要对人员责任的制度进行完善,完善的内容定义为责任追踪制度,责任追踪制度是需要对参保人员可能要知晓的内容提前进行整理,并对责任的相关部门与负责人等的电话号码告知参保人员。
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每个人的责任义务,在服务的平台上也能够对服务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公开展现。
实现工作过程的公开透明、并且可以追查的特性,对群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都有很好的保障作用。
(三)便民务实的服务平台构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实现便民务实的义务。
第一,在构建平台的时候对相关的责任部门尽可能的简化,群众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部门尽量设立在独立的三个部门之内,并且这样的部门距离不能太远,这样做能够保证对服务流程的简化并且让群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感受到优质化的服务。
就业服务与管理
就业服务与管理资阳市就业服务管理局伍立新一、关于就业服务就业服务按属性划分:公共就业服务非公共就业服务就业服务按服务类型划分: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服务职业介绍服务职业指导服务职务培训服务劳务派遣职业咨询指导就业信息服务等。
二、关于人力资源市场1•人力资源市场的概念(本法首次使用此概念)狭义的人力资源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实现匹配的具体场所,如各地挂牌的“职业介绍中心”、“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等,是具体的一座建筑;广义的人力资源市场,是指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下,通过人力资源供求双方的自由匹配、双向选择,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
机制: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载体: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规则:打破劳动者身份界限、建立统一的市场管理制度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机制)80年代以前:计划经济体制♦城市计划分配就业♦农村限制劳动力流动80年代:劳动力市场初步发展♦开始放松劳动力流动限制♦在计划外部分领域开始形成劳动力市场90年代:劳动力市场发展♦1992年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毕业生分配制度♦企业和劳动者双向选择机制形成♦劳动力市场发展成形但明显分割21世纪:劳动力市场整合♦目标: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各类就业服务机构(载体)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职业介绍机构: 共3.75万家,其中自办 2.48万家,审批1.27万家人事部门管理的人才服务机构: 共6100家,其中自办 3400家,审批2700家教育部门指导各高校成立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 指导机构四川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职业介绍机构全额拨款124个,财政差额拨款 74个,自收自支89个)。
审批1490家 我市职业介绍机构情况 公共职介机构个数:5 从业人数:23 民办职介机构个数:40 从业人数:104私人职业中介机构的发展 (劳动保障部门审批的)2 •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目标统一: 打破城乡分割、部门分割居面 开放: 消除身份、户籍等造成的劳动 力流动的障碍竞争: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对市场 主体消除歧视,使其平等竞争 有序: 健全市场管理各项制度,强化监督,确保市场规范运行3•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主要措施(从机制、载体、规则三方面着手)通过进一步改革完善机制,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户籍、管理体制等) 鼓励社会各方面依法开展就业服务, 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中介服务的制导和监督,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 建立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严格执法,打击非法三、关于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1 •两类服务和两类机构本法明确将就业服务活动和服务主体分为两类:公共就业服务,公益性服务活动,主要由 可以由政府向其他市场服务机构购买。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的意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17.07.25•【文号】人社厅发〔2017〕86号•【施行日期】2017.07.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的意见人社厅发〔2017〕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公共就业服务是促进市场供需匹配、实施就业援助的重要载体,是政府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
当前,公共就业服务还存在着服务内容简单、服务方式粗放、服务手段落后、服务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和新技术新方法,进一步强化基本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加强队伍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新形势下的就业创业工作。
现就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专业化提出以下意见:一、拓展职业指导服务功能各地要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激发劳动者就业创业信心和积极性。
充分利用职业素质测评的新工具和新方法,帮助劳动者合理确定职业定位和方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组织各类新成长劳动力参观公共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开展模拟求职应聘、现场观摩等体验式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提高求职就业经验和技巧。
加强劳动者失业原因分析,科学诊断其求职就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各地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用工指导,帮助用人单位根据市场供求状况科学制定和调整招聘计划,合理确定招聘条件,做好岗位需求特征描述等基础工作,提高招聘针对性和成功率。
帮助用人单位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用工稳定性。
积极宣传和解读就业创业政策,帮助用人单位申请和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提高其吸纳就业积极性。
二、加大对重点群体的精准帮扶各地要建立健全重点群体信息数据库,定期对辖区内长期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去产能企业下岗职工、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开展摸底调查,对个人状况、就业需求等情况及时登记和更新,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
公共就业服务
很高兴能有这个与在座各位一起探讨学习的机会。
按照培训要求,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公共就业服务与积极的就业政策两个方面的内容,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公共就业服务一、就业服务的概念与功能提到公共就业服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就业服务。
字数的相差,也导致的涵义的不同。
就业服务是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社会服务活动,是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组织部分。
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等内容,以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二、就业服务的种类《就业促进法》明确将就业服务活动和服务主体分为两类:1、公共就业服务,是一种公益性服务活动,主要由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也可以由政府向其他市场服务机构购买。
即: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通过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
政府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弥补人力资源市场的缺陷,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的合法就业权益,构建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从而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合理配置。
2、职业中介服务,是一种经营性服务活动,由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提供。
即:职业中介服务是社会上各类组织或个人通过依法成立职业中介机构,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有偿提供就业服务的活动,职业中介服务的目标是通过提供服务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属于经营性活动。
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向社会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职能机构,代表政府向全体劳动者免费提供基本的就业服务、向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向用人单位提供人员招聘等就业服务,并承担着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劳动就业相关事务经办等项服务工作,可以有效地对市场施加积极影响,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同时,通过实施免费服务和就业援助,贯彻落实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使劳动者可以免费获得基本的就业服务,使长期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得到专门的援助,有效地扩大就业、减少失业2、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公共就业与人才服务综合业务解决方案44页文档
应用形式单一 只能使用传统的业务窗口办理模式。
应用形式多样化 业务窗口办理、网站、自助系统、 手机平台、短信平台、信息发布屏等。
信息统计查询反馈不及时。
信息数据实时体现,随时随地掌握各种信息,通过短 信及时获取数据。
河南超锐
扩展性低,相对比较封闭。
3、优势
扩展性强,根据各个就业服务中心发展及业务需要随 时可增加新的功能模块。
数据资料真实性、完善性不强,无用信息多。
数据真实性、完善性强,保证每一条数据都有可靠的 真实性,保证数据的完善性,数据利用率更强更有效。
新技术、新应用方法少。
采用多种新技术方法保证应用面更广,方式更灵活。 如:手机网站、短信平台、二维码扫描功能、身份证 读卡设备等等。
河南超锐
3、优势
系统应用不灵活,受人工干预,且数据分析统计报表 不便于整理。
河南超锐
4.1 公共就业综合总管理系统
单 位 招 聘 管 理
河南超锐
4.1 公共就业综合总管理系统
招 聘 会 管 理
河南超锐
4.1 公共就业综合总管理系统
个 人 信 息 统 计
河南超锐
4.2 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业务管理系统
市县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业务管理系统是智慧人才人力资源综合管理
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市县区公共就业工作人员可以进行业务的办理, 信息的发布及就业数据的统计,数据进行集中的管理,该平台是所有系统的核 心内容,操作简单,方便工作人员进行使用。主要功能:个人求职管理、单位 信息管理、推荐查询、招聘会管理、资讯信息、查询统计、信息发布终端管 理、留言反馈。
数据集中存储,采用ORACLE大型数据库,统一管理, 利用率高,数据一次录入,多平台使用,达到数据共 享。
人力资源结课论文---公共人才就业与人才服务研究
公共人才就业与人才服务研究[摘要]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认识如下人才是社会的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
我国各个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对工作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大,对人才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由于我国人口较多,就业压力大,政府推出了许多条例,吸引和培养人才、高效实用社会资源。
本文章研究公共就业,人才服务。
[关键词]公共就业;人才服务1现状1.1观念落后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比较快,人力资源全部推向市场,但是相关管理部门的观念转换落后,跟不上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等二十三项法规的决定》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另外,社会就业中介机构发展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的市场流动。
就业服务部门的工作范围比较广,在编专职服务人员数量少,导致职业指导规划、绩效薪酬管理咨询等细化服务不到位的问题。
1.2缺少专门的管理人才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多是调岗或者是晋升来从事管理工作,缺少经验或是人力资源专业知识,而多数企业和单位注重发挥个体的最大贡献率,倾向于日常管理服务,安排员工参与专门培训的机会少,忽略了专业管理的财力投入,普遍存在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的短视行为。
缺乏有效的激励体系支撑,没有长远的专业管理价值观念,就导致了人才流失等问题。
1.3供求匹配度不高根据搜索得广东人力资源市场调查显示,广东省人力资源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部分企业用工流动性大,职工招不到、留不住、干不长,特别是工资低、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企业更明显。
低层次劳动力闲置,部分劳动力闲置。
高层次人才、专业技能人才紧缺。
我县企业普遍存在高层次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紧缺的问题,现有企业培养职工人才慢,人才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少,造成人才短缺。
公共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与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公共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阳曲县公共就业和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庞巧英摘要:发展及完善公共就业服务,解决特定人群的就业问题,是公共就业服务领域中的重难点问题,本文详细分析公共就业及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希望可以在日后更为稳妥地开展公共就业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促使我国公共就业及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公共就业服务;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应对措施;分析一、研究背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失业这一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一个值得人们关心的问题,更是会直接对社会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在以往一段时间当中经济体制改革速度不断提升及国企结构调整速度不断提升的背景之下,企业减员增效的同时,失业这一问题也被重视起来。
公共就业服务实际上就是将促进就业作为目标,实现人力资源有效开发利用。
在现阶段我国下岗职工就特殊人群就业、再就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的背景之下,公共就业服务所面临的压力也逐渐提升。
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切实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力度,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及职业指导等工作,除去可以让人员素质得到强化之外,也可以不断加强就业岗位开发力度,弥补就业保障体系当中的缺陷,促使公共就业服务及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为公共就业等问题的解决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现阶段公共就业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一)供给侧压力相对比较大在失业率恰当的情况下,有利于企业优化自身人力资源结构,并将各个岗位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出来,因此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在失业率太高的情况下,失业人口数量过多,不单单会引发人力资源浪费这一问题,也会对社会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是较为严峻的,人力资源供给侧压力相对比较大,高校应届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以及企业下岗工作人员等待就业工作人员等等,在待就业总量太过庞大的情况下,会导致公共就业承担非常大的压力,各种类型的待就业人员存在的情况下,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幅度提升。
公共就业服务
很高兴能有这个与在座各位一起探讨学习的机会。
按照培训要求,我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公共就业服务与积极的就业政策两个方面的内容,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公共就业服务一、就业服务的概念与功能提到公共就业服务,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就业服务。
字数的相差,也导致的涵义的不同。
就业服务是为劳动者实现就业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提供的社会服务活动,是人力资源市场运行机制的重要组织部分。
就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向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帮助,包括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求职和招聘信息发布、劳动保障事务代理、劳务派遣等内容,以提高供求双方选择的成功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
二、就业服务的种类《就业促进法》明确将就业服务活动和服务主体分为两类:1、公共就业服务,是一种公益性服务活动,主要由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也可以由政府向其他市场服务机构购买。
即: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通过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
政府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弥补人力资源市场的缺陷,保障劳动者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的合法就业权益,构建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从而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合理配置。
2、职业中介服务,是一种经营性服务活动,由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提供。
即:职业中介服务是社会上各类组织或个人通过依法成立职业中介机构,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有偿提供就业服务的活动,职业中介服务的目标是通过提供服务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属于经营性活动。
三、公共就业服务体系1、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向社会提供公共就业服务的职能机构,代表政府向全体劳动者免费提供基本的就业服务、向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向用人单位提供人员招聘等就业服务,并承担着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劳动就业相关事务经办等项服务工作,可以有效地对市场施加积极影响,提高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同时,通过实施免费服务和就业援助,贯彻落实各项积极的就业政策,使劳动者可以免费获得基本的就业服务,使长期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得到专门的援助,有效地扩大就业、减少失业2、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促进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设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
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不仅是一个进展中国家,而且过去也曾是实行“统包统配”用人制度的打算经济国家。
正因为如此,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服务体系专门不发达。
即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这一问题仍旧相当突出。
已有的研究发觉,中国的自然失业占总失业的比重专门高(曾湘泉、于泳,2006)。
这也就意味着失业人口当中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其要紧部分。
关于求职者来说,有效的工作搜寻方式能够减少工作搜寻时刻,降低搜寻成本,从而提高人力资源市场上工作——个人匹配的效率,最终降低摩擦性失业。
因此,深入和系统地开展对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的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中介组织的进展现状研究。
包括: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组织,专门是公共就业服务组织经历了那几个进展时期,它的进展水平及程度如何?目前的进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如何?2、有关中国求职者工作搜寻渠道的实证研究。
当前中国就业者和失业者选择的工作搜寻渠道是什么?工作搜寻的渠道是否存在着变化?个人工作搜寻渠道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社会关系网络、公共就业中介、网站等在个人工作搜寻过程所占有的比例和发挥的作用如何?对促进就业的阻碍成效如何?3、完善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组织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目前公共就业服务组织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哪些因素制约着中国公共就业服务组织在就业促进中的作用发挥? 政府如何加强对中介组织的有效治理?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中介服务的法律和法规体系?(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纳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计量及现场访谈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课题组查阅了100多篇国外有关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组织研究的论文和专著。
并对收集到的中国政府有关公共中介的法规和政策、以及部分公共中介组织的档案资料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读。
公共就业_服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促进就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其所属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及为就业提供服务的各类机构。
第三条公共就业服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二)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优先保障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三)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规范化,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四)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第四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承担公共就业服务职能的机构,包括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所属的就业服务机构、人才服务机构等。
第五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依法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二)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三)有与开展公共就业服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和设备;(四)有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人员;(五)有稳定的经费来源。
第六条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主要职责:(一)宣传贯彻国家就业政策,组织开展就业服务活动;(二)提供就业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三)开展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四)组织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五)组织实施就业见习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六)协助企业招聘用工,提供招聘服务;(七)开展就业统计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三、公共就业服务内容第七条公共就业服务内容包括:(一)就业信息服务: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招聘会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等;(二)职业指导服务:提供职业规划、职业测评、求职技巧等服务;(三)职业介绍服务:为求职者提供职业介绍、岗位推荐等服务;(四)就业培训服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等服务;(五)就业援助服务: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六)就业见习服务:组织实施就业见习计划,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见习机会;(七)其他就业服务:开展创业指导、人才交流、就业政策咨询等服务。
公共就业服务指南
公共就业服务指南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已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供全面且专业的公共就业服务,本指南旨在为求职者和雇主提供相关信息和指导,帮助双方实现更好的就业匹配。
二、求职者服务1. 就业咨询就业咨询是公共就业服务的核心内容之一。
求职者可以通过拨打热线电话、在线咨询、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获得职业规划、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以提升个人求职竞争力。
2. 职业培训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旨在提升求职者的就业技能。
培训内容涵盖各行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应用、营销技巧、管理培训等,以满足不同求职者的需求。
3. 就业介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作为求职者和雇主之间的桥梁,通过信息发布、个人推荐等方式,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机会的有效渠道。
同时,针对特殊群体求职者,如残疾人士、退伍军人等,提供更为个性化的就业服务。
三、雇主服务1. 人才招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雇主提供人才招聘服务,通过发布招聘信息、筛选简历、面试安排等环节,协助雇主完成高质量、高效率的人才招聘。
同时,机构还可以提供招聘政策解读和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支持。
2. 岗位定制针对雇主特定的岗位需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以提供定制化的岗位培训和人才推荐。
通过了解雇主的具体需求,提升候选人的专业技能和胜任能力,以满足雇主的用人需求。
3. 人力资源储备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提供人才招聘服务的同时,也致力于建立雇主与求职者之间的人力资源储备。
通过建立数据库、组织招聘会和企业参访等方式,为雇主提供持续的人才储备支持,以应对突发用人需求。
四、政策支持1. 就业援助针对就业困难群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相应的就业援助政策和措施。
这包括经济支持、培训补贴、岗位推荐等,旨在帮助就业困难群体顺利融入就业市场。
2. 用人政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不仅向求职者提供就业服务,也向雇主宣传和解读相应的用人政策。
为雇主提供用人指南、招聘补贴等政策支持,促进岗位创造和就业机会增加。
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 全面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发挥人力资源市场作用全面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市场作用和未来发展——在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成立二十周年活动上的讲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市场司司长毕雪融2009年10月15日各位理事、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今天,非常高兴能来参加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活动。
在此,我谨代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市场司向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的所有会员致以诚挚的问候,对你们长期以来为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国对外服务工作行业协会到今天,已经成立20年了。
在这20年中,协会工作经过了成立、初创和提高发展三个阶段,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拥有全国各地130多家会员单位,汇聚外企、外事、外航三大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精英企业,客户群体达到8万余家,年营业收入总额超过560亿元人民币的社团组织。
在这20年中,协会的同志们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广大会员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努力拼搏,开拓进取,不断扩大业务范围和领域,在为政府及行业企业服务、开展行业自律、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行业中的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二十年的发展成果,充分体现了协会“面向会员,面向政府,面向市场”,“独立公正,规范运作,专业化服务”的运行宗旨,为协会今后的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应协会的邀请,我下面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市场作用和发展问题与大家做一个交流。
一、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是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力资源市场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起步到不断繁荣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这其中,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作为与公共服务机构同等重要的人力资源市场载体,在人力资源的市场化配臵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人力资源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关于公共就业服务调研报告
关于公共就业服务调研报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就业需求,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公共就业服务的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探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现状、问题及发展方向,为促进就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一、公共就业服务概述公共就业服务是指由政府或社会组织提供的,面向所有求职者和用人单位的服务。
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求职者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同时也为用人单位提供合适的人才。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包括就业服务中心、职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市场等。
二、公共就业服务现状分析1. 服务机构数量不足目前,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数量还远远不够。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更是存在明显的空白。
这导致了一些求职者在寻求就业机会时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
2. 服务质量不高由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建设还不够完善,其服务质量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服务机构的服务态度不好,或者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了求职者的满意度。
3. 服务覆盖面不广目前,我国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主要面向城镇求职者和用人单位,而对于农村求职者和小微企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覆盖面还不够广泛。
这也导致了一些农村和小微企业的求职者在寻求就业机会时无法得到足够的帮助。
三、公共就业服务改进建议为了改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现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
2. 提高服务质量。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该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态度。
同时,服务机构也应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3. 扩大服务覆盖面。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和小微企业的扶持,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也应加强对农村和小微企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宣传,提高他们的知晓率。
四、结语公共就业服务是保障就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
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
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介绍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市场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形成的市场。
公共就业服务则是政府为了促进劳动力就业而提供的各种服务和政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人力资源市场和公共就业服务的基本概念、目标和功能,并讨论它们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力资源市场人力资源市场是劳动力供求双方的交易场所。
在这个市场中,需求方是各行各业的雇主,供给方则是具备劳动能力的个人。
人力资源市场的目标是实现供需的匹配,以满足雇主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
基本概念人力资源市场的基本概念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
供给指的是劳动力的来源,包括各级教育机构培养出的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转岗人员等。
需求则是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
目标人力资源市场的目标是实现供求双方的平衡。
对雇主来说,他们希望能够找到满足需求的合适人选;对劳动者来说,他们希望能够找到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工作岗位。
功能人力资源市场的功能包括信息发布、劳动力供需匹配和劳动力转移。
信息发布是指将各类就业信息发送给劳动力及时了解和选择;劳动力供需匹配是指将招聘单位的需求与劳动力的供给进行匹配,以实现最佳的供需匹配;劳动力转移则是指劳动力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的流动。
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就业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各种就业服务和政策。
它旨在促进劳动力的就业,提高就业率,并提供给劳动者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条件。
目标公共就业服务的目标是为劳动力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包括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就业信息发布和劳动力再培训等,以帮助劳动者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并提高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功能公共就业服务的功能包括需求与供给的匹配、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需求与供给的匹配是指政府通过信息发布和职业介绍将工作岗位与就业者进行匹配;职业培训是指为劳动者提供培训和教育资源,以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就业指导是指政府为劳动者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咨询服务,以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23.12.20•【文号】•【施行日期】2023.12.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工作决策部署,推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劳动力市场供需对接,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现就2024年全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扎实做好促就业稳就业各项工作,推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进一步打造“10+N”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品牌,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工搭建对接平台,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二、活动安排(一)就业援助月。
1月,以辖区内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服务对象,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当地残疾人联合会组织开展,结合送温暖和困难帮扶活动,在元旦后春节前集中为服务对象提供就近就业创业、兜底安置等就业帮扶。
(二)春风行动。
1-3月,重点面向辖区内农村劳动力和用工企业,兼顾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当地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交通运输、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开展,在春节前后集中面向服务对象开展引导有序外出、促进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招聘用工等服务。
(三)职引未来——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
3-5月和9-11月,分春秋两季,以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为重点对象,由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和有关高校联合开展,为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和用人单位招聘人才提供精准对接服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09.12.30•【文号】人社部发[2009]186号•【施行日期】2009.12.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正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09]1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现将《关于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二○○九年十二月三十日关于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有关规定和国务院67次常务会关于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的要求,提高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一、明确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一)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是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是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的信息化,涵盖了就业工作的方方面面,是促进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
它承担着联通政策制定与实施、就业与失业管理、就业服务与就业援助、信息监测与市场监督等重要功能,是掌控就业局势、推动就业工作的基础手段和重要信息来源,可以有效地支持落实就业政策、提供针对性服务、提高管理效能和为政府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监测信息。
(二)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在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中,具有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是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的重要支柱。
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不仅承担着整个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支撑任务,还作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基础信息资源,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直接的支撑。
同时,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与社会保险信息化相互联系、互为依托,是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领域做好服务、搞好管理的重要基础,也是掌握情况、把握形势的重要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曾湘泉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中国不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过去也曾是实行“统包统配”用人制度的计划经济国家。
正因为如此,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很不发达。
即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这一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已有的研究发现,中国的自然失业占总失业的比重很高(曾湘泉、于泳,2006)。
这也就意味着失业人口当中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其主要部分。
对于求职者来说,有效的工作搜寻方式可以减少工作搜寻时间,降低搜寻成本,从而提高人力资源市场上工作——个人匹配的效率,最终降低摩擦性失业。
因此,深入和系统地开展对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的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研究。
包括: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组织,特别是公共就业服务组织经历了那几个发展阶段,它的发展水平及程度如何?目前的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如何?2、有关中国求职者工作搜寻渠道的实证研究。
当前中国就业者和失业者选择的工作搜寻渠道是什么?工作搜寻的渠道是否存在着变化?个人工作搜寻渠道的决定因素是什么?社会关系网络、公共就业中介、网站等在个人工作搜寻过程所占有的比例和发挥的作用如何?对促进就业的影响效果如何?3、完善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组织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中国目前公共就业服务组织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哪些因素制约着中国公共就业服务组织在就业促进中的作用发挥? 政府如何加强对中介组织的有效管理?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中介服务的法律和法规体系?(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计量及现场访谈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课题组查阅了100多篇国外有关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组织研究的论文和专著。
并对收集到的中国政府有关公共中介的法规和政策、以及部分公共中介组织的档案资料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读。
2、问卷调查。
课题组在文献检索和试访谈的基础上,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要求,设计了《企业使用就业中介情况调查问卷》、《企业在职员工使用就业中介调查问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职者使用就业中介调查问卷》和《登记失业人员工作搜寻渠道调查问卷》共4类问卷。
并对北京、上海和石家庄等地3165位在职人员(其中保险公司1166人)、284个招聘单位(其中保险公司22家)以及1321位求职者(其中882位失业者)进行了工作搜寻和招聘渠道的问卷调查。
3、统计和计量分析。
我们对回收到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并形成了6个报告(参见附件《中国企业使用就业中介情况统计分析报告》等)。
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个人特征对求职者工作搜寻渠道的选择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大小,检验了不同地区、不同人力资源市场环境下的求职者工作搜寻渠道的选择是否存在差异。
4、深度访谈。
课题组对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国家人事部人才交流协会、北京市劳动局职业介绍中心、北京市海淀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北京市海淀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北京信立强劳动服务中心、海淀工会职业介绍中心、北京京仪控股有限责任公司、ABB公司、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苏州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苏州工业园人力资源开发公司、无锡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等单位进行了现场深入访谈,并形成了10万多字的访谈记录。
二、研究结论(一)人力资源市场不断开放,匹配方式发生转变,中介的作用日趋上升1、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组织经历了1978年——二十世纪80年代初的萌芽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二十世纪90年代的加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来开放竞争四个阶段,也即30年的发展后,当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初步形成了以劳动部门举办的职业介绍所和人事部门举办的人才交流中心为主体,民营和外资中介机构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就业中介行业局面。
在进入新世纪开放竞争阶段的短短几年里,涌现出了如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一批以网络为依托的就业服务企业,这些机构利用品牌优势,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形成了既存在互补,又存在竞争的格局。
民营中介机构数量迅速增长,外资人才中介机构采取合资以及并购的方式,与民间资本结合,迅速抢占高端人才市场。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中国共有职业介绍机构37897 余家,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开办的有24806家。
其中县以上公共职业介绍机构3870家,街道6171家,乡镇14765家,其他组织2926家,公民个人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10165 家,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就业服务网络。
2、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中介组织开放程度在不断提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不断流动,加之经济结构调整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的劳动力流动也在加大,促使人力资源市场的发育和开放程度在迅速上升。
对北京地区公共就业中介个人求职调查发现,北京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已经显示出非常大的开放程度,在北京的外地求职者已占60.0%,本地求职者占40.0%。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北京的人力资源市场开放程度足以代表了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开放程度。
这也表明,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公共就业服务中介组织已经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3、在职工作人员工作搜寻渠道发生较大变化。
在改革开放初期,受“统包统配”思想和体制的影响,人们通常是通过传统的“毕业分配”或“计划招工”等分配方式,获得求职信息,实现职位与人的匹配。
而随着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个人工作信息搜寻渠道以及工作匹配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本次对北京等地区调查发现,5年前和5年后获取职位信息的渠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其中利用网站进行工作搜寻,获得职位信息的比例上升了8.5%,而传统的企业招工和毕业分配等方式则下降了11.5%。
特别是调查中发现,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当年大多是通过传统的工作分配方式找到当前这份工作的。
如表1所示。
(二)社会关系网络是求职者寻求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求职效果却因人而异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地在职人员的调查发现,员工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目前岗位的招聘信息的比重最大,效果最好。
如表2所示。
选择北京地区保险行业为切入点,采用Logistic模型,从微观层面对一个行业使用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后表明,公司产品类型、从业人员年龄、教育程度和是否有过保险从业经历是保险行业从业人员是否选择人力资源市场中介作为工作搜寻渠道的显著影响因素;北京地区与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在人力资源市场中介基本特征方面具有一致性;作为搜寻渠道,人际关系是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的主要替代,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竞争主要来自于人际关系及其他非正式求职渠道,而不是私营就业服务机构;人力资源市场中介对于促进寿险销售人员等弱势群体人员就业具有积极的作用。
就失业人员而言,社会关系网络也特别重要。
虽然失业人员在获取就业信息时利用率最高的渠道是职业介绍机构,但是,在认定最有帮助的渠道时,他们对社会关系网络的认同度则较高。
从数据上看,利用职业介绍机构寻找就业信息的失业人员的数量大大超过利用社会关系网络的人数,而他们对社会关系网络的认同度与职业介绍机构相差并不大,这说明社会关系网络对失业人员寻找就业信息所发挥的作用可能比职业介绍机构更有效。
北京的调查表明,有34.9%的失业人员认为亲友对于寻找工作最有帮助。
石家庄的调查表明,有26%的失业人员认为亲友对于寻找工作最有帮助。
表4是对北京和石家庄失业人员选择社会关系网络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结果,说明了无论在北京还是在石家庄,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失业者越倾向于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寻找工作。
注:(1)* 表示在10 %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 %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 %水平上显著。
(2)①表示北京;②表示石家庄。
北京和石家庄的失业人员调查显示出职业介绍机构,尤其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教育程度低的失业人员提供的就业服务严重不足。
在北京,受教育程度低的失业人员选择职业介绍机构寻求就业信息的可能性较小;在石家庄,教育程度越低的失业人员选择收费职业介绍机构的概率越高。
在通过职业介绍机构这种渠道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时,这些失业者必然会依靠他们认为更可信、更可靠、更有帮助的亲友寻找工作。
因此,虽然失业人员认为社会关系网络对其寻找就业信息是最有帮助的,但是,对于人力资本存量偏低的弱势群体来说,这种搜寻渠道却未必能够帮助他们找到最合适的工作。
解决这部分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一方面,需要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覆盖面和就业服务质量,为城市外来劳动力提供高效率的就业服务,使他们脱离只能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这一狭窄的搜寻渠道寻找工作的局面;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他们的人力资本积累,使他们自身具备更强的职业竞争力。
对于在职人员获取目前工作单位招聘信息的最有效的渠道是社会关系网络。
但是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在职人员对社会关系网络的利用还有所不同。
北京工作年限越长的员工利用社会关系网络获取招聘信息的概率越高,而上海在职人员利用社会关系网络寻找工作只与教育程度有关。
应当看到,受教育程度低的求职者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寻找就业信息对其就业未必有利。
而工作年限长的员工中有一部分可能受教育程度较高,对于这部分人能来说,通过在长期工作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网络寻找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应该能够有效地降低工作搜寻成本,提高工作搜寻的效率。
对于这类人员应当补充和加强那些在先前的工作中建立起来的对他们找工作有帮助的社会关系网络,而不是指导他们基于教育水平、性别、年龄等选择不同的搜寻渠道(Márquez和Ruiz-Tagle V.,2004)。
本次我们对四川部分大学生工作搜寻的调查表明,大学生使用的社会关系网络中,选择父母的人数最多。
其次为亲戚、朋友等(三)求职者基于个人特征选择不同的求职渠道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所有的个人特征因素中受教育程度对工作搜寻渠道选择的影响程度最显著。
受教育程度高的求职者通过校园招聘会和网站寻找工作的概率更高;受教育程度低的求职者通过社会关系网络寻找工作的概率更高。
在中国,学历较高的求职者则更多的通过校园招聘会和网站寻找工作。
校园招聘会是各类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求职的主要渠道;网站作为近些年兴起的网上职业中介,其服务对象也定位于教育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较高的求职者。
经验证,我们所关注的户口因素对求职者工作搜寻渠道的影响并不大。
仅仅在上海农业户口的员工利用纸制媒介获取目前工作单位就业信息的概率更大,这可能与农业户口的求职者对网络技术的掌握不够有关。
说明户籍概念的逐渐淡化使得户口已不再成为影响求职者选择求职渠道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