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进化、系统发育和分类鉴定

大约46亿年前,地球形成;

大约35亿年前,通过“前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

地球上开始出现生命,主要是些类似简单杆状细菌的原始生物。

系统发育(phylogeny):各类生物进化的历史。

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生物特性的特征的相似程度将其分群归类。

地球上的物种估计大约有150万,其中微生物超过10万种,而且其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生物分类的二个基本原则:

a ) 根据表型(phenetic)特征的相似程度分群归类,这种表型分类重在应用,不涉及生物进化

或不以反映生物亲缘关系为目标;

b ) 按照生物系统发育相关性水平来分群归类,其目标是探寻各种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建

立反映生物系统发育的分类系统。从进化论诞生以来,这一原则已经成生物学家普遍接受的分类原则

生物系统学(systematics)。

第一节 进化的测量指征

一、对生物类群间的亲缘关系进行判断的主要依据

七十年代以前:表型特征(形态结构、生理生化、行为习性等等)和少量的化石资料。

a )由于微生物可利用的形态特征少,很难把所有生物放在同一水平上进行比较;

b )形态特征在不同类群中进化速度差异很大,仅根据形态推断进化关系往往不准确; 微生物的特点:形态小、结构简单、缺少有性繁殖,化石资料少。

七十年代后:蛋白质、DNA 和RNA 的结构特征

分子计时器(molecular chronometers)

进化钟(evolutionary clock)

进化(evolution):生物在与其生存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

其遗传系统随时间发生一系列不可逆的改变,在大多

数情况下,导致生物表型改变和对生存环境的相对适应。

1.生物大分子作为进化标尺依据

蛋白质、RNA和DNA序列进化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进化速率相对恒定,也就是说,分子序列进化的改变量(氨基酸或核苷酸替换数或替换百分率)与分子进化的时间成正比。

a)两群生物中,如果同一种分子的序列差异很大时,

------------进化距离远,进化过程中很早就分支了。

b)如果两群生物同一来源的大分子的序列基本相同,

-----------处在同一进化水平上。

2.作为进化标尺的生物大分子的选择原则

1)所需研究的种群范围内,它必须是普遍存的。

2)在所有物种中该分子的功能是相同的。

3)为了鉴定大分子序列的同源位置或同源区,要求所选择的分子序列必须能严格线性排列,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比较。

4)分子上序列的改变(突变)频率应与进化的测量尺度相适应。

大量的资料表明:功能重要的大分子、或者大分子中功能重要的区域,比功能不重要的分子或分子区域进化变化速度低。

RNA作为进化的指征-------16S rRNA被普遍公认为是一把好的谱系分析的“分子尺”:

1)rRNA具有重要且恒定的生理功能;

2)在16SrRNA分子中,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区域,又有中度保守和高度变化的序列区域,因而它适用于进化距离不同的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

3)16SrRNA分子量大小适中,便于序列分析;

4)rRNA在细胞中含量大(约占细胞中RNA的90%),也易于提取;

5)16SrRNA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中(真核生物中其同源分子是18SrRNA)。因此它可以作为测量各类生物进化的工具。

二、rRNA和系统发育树

1. rRNA的顺序和进化

培养微生物提取并纯化rRNA rRNA分析比较

2. 特征序列或序列印记(signature sequence)通过对r RNA全序列资料的分析比较(特别是采用计算机),发现的在不同种群水平上的特异特征性寡核苷酸序列,或在某些特定的序列位点上出现的单碱基印记。

特征序列有助于迅速确定某种微生物的分类归属,或建立新的分类单位。3. 系统发育树(phylogenetic tree)通过比较生物大分子序列差异的数值构建的系统树称为分子系统树,其特点是用一种树状分枝的图型来概括各种(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图型中,分枝的末端和分枝的连结点称为结(node),代表生物类群,分枝末端的结代表仍生存的种类。系统树可能有时间比例,或者用两个结之间的分枝长度变化来表示分子序列的差异数值。

美国科学家Carl Woese利用16SrRNA建立分子进化树。

1)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生菌

2)建立16 S r RNA系统发育树的意义

第二节 细菌分类

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

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命名(nomenclature):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

1)生命的第三种形式——古生菌

动物界和植物界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20世纪60年代)

古细菌(archaebacteria) 真细菌(Eubacteria) 真核生物

(Eukaryotes)

(1977,Carl Woese )

Bacteria(细菌) Archaea(古生菌) Eukarya(真核生物)

(1990,Carl Woese ) 原核生物

界(Kingdom )

域(domain ) 2)建立16 S r RNA 系统发育树的意义

a )使生物进化的研究范围真正覆盖所有生物类群;

传统的生物进化研究,主要基于复杂的形态学和化石记载,因此多

限于研究后生生物(metazoa),而后者仅占整个生物进化历程的1/5

b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正确衡量生物间系统发育关系的方法;

c )对探索生命起源及原始生命的发育进程提供了线索和理论依据;

d )突破了细菌分类仅靠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的限制,建立了全

新的分类理论;

e )为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建立了全新的研究理

论和研究方法,特别是不经培养直接对生态环境中的微生物进

行研究。

鉴定(identification或determination):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或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的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一、分类单元及其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常用的细菌分类学术语:

1)培养物(culture):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微生物的细胞群或生长物。如微生物的斜面培养物、摇瓶培养物等。

2)菌株(strain):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

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3)型(form或type):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例如:抗原特征的差异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对噬菌体裂解反应的不同分为不同的噬菌型等。

菌株与型的区别:菌株之间不存在鉴别性特征的差异,命名不同的菌株无需分类学依据;

不同型的细菌之间存在鉴别性特征的差异,命名或鉴定不同的型必需有分

类学依据。

二、微生物的命名

双名法:由二个拉丁字或希腊字或拉丁化了的其它文字组成,一般用斜体表示。

如:铜绿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属名种加词

名词:单数、形容词(形、数、格)

主格、名词(主格、所有格)

形容词(名词型)

若所分离的菌株只鉴定到属,而未鉴定到种,可用sp.来表示,例如:Bacillus sp.

由于细菌分类单元的划分缺乏一个易于操作的统一标准,为了减少因采用不同标准界定分类单元所造成的混乱,细菌系统分类也像其他生物分类一样采用“模式概念”:种和亚种:指定模式菌株(type strain);

亚属和属:指定模式种(type species);

属以上至目级分类单元:指定模式属(type genus);

模式菌株应送交菌种保藏机构保藏,以便备查考和索取。

第三节细菌分类鉴定的特征和技术

生物分类的传统指标:形态学特征;生理学特征;生态学特征。

其它指标:血清学试验;噬菌体分型;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氨基酸顺序和蛋白质分析;遗传重组。

从不同层次(细胞的、分子的),用不同学科(化学、物理学、遗传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的技术方法来研究和比较不同微生物的细胞、细胞组分或代谢产物,从中发现的反映微生物类群特征的资料。

在现代微生物分类中,任何能稳定地反映微生物种类特征的资料,都有分类学意义,都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

一、形态学特征

微生物分类和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a)易于观察和比较,尤其是真核微生物和具有特殊形态结构的细菌;

b) 许多形态学特征依赖于多基因的表达,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生理生化特征

与微生物的酶和调节蛋白质的本质和活性直接相关;

酶及蛋白质都是基因产物;

对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也是对微生物基因组的间接比较;

测定生理生化特征比直接分析基因组要容易得多:营养类型;与氧的关系;对温度的适应;

对pH的适应性;对渗透压的适应性;代谢产物等。

二、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

特点:与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比较不同,对DNA的碱基组成的比较和进行核酸分子杂交是直接比较不同微生物之间基因组的差异,因此结果更加可信。

1)DNA的碱基组成

同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G+C含量差别应在4~5%以下;同属不同种的差别应低于10~15%;G+C含量已经作为建立新的微生物分类单元的一项基本特征,它对于种、属甚至科的分类鉴定有重要意义。

若二个在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方面及其相似的菌株,如果其G+C含量的差别大于5%,则肯定不是同一个种,大于15%则肯定不是同一个属。

例如:80年代以前螺菌属(Spirillum)不同种的G+C含量范围宽达38~66%,后来“伯杰氏手册”(1984)结合其他特征已将其分成三个属:螺菌属、海洋螺菌属

(Oceanospirillum)和水螺菌属(Aquaspirillum)它们G+C含量分别为38%、42~51%

和49~66%;

过去根据形态学特征曾认为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是关系很近的两个属,因而长期放在一个科内,由于G+C含量的差异(分别为30~38%和64~75%)表明它们亲缘关系相当远,现在根据16SrRNA序列资料已进行新的调整。在疑难菌株鉴定、新种命名、建立一个新的分类单位时,G+C含量是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鉴定指标。其分类学意义主要是作为建立新分类单元的一项基本特征和把那些G+C 含量差别大的种类排除出某一分类单元。G+C含量的比较主要用于分类鉴定中的否定。2)核酸的分子杂交

核酸探针:利用特异性的探针,用于细菌等的快速鉴定。

3)血清学试验4)噬菌体分型

第二节伯杰氏手册

《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细菌学教授伯杰(D.Bergey)(1860-1937)

1957年第七版后,由于越来越广泛地吸收了国际上细菌分类学家参加编写(如1974年第八版,撰稿人多达130多位,涉及15个国家;现行版本撰稿人多达300多人,涉及近20个国家),所以它的近代版本反映了出版年代细菌分类学的最新成果,因而逐渐确立了在国际上对细菌进行全面分类的权威地位。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20世纪80年代末期)

伯杰氏手册是目前进行细菌分类、鉴定的最重要依据,其特点是描述非常详细,包括对细菌各个属种的特征及进行鉴定所需做的实验的具体方法。

思考题

1.为什么在现代微生物分类中,任何能稳定地反映微生物种类特征的资料,

都有分类学意义,都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你知道有哪些项目已被用于

细菌学分类和鉴定?

2.为什么能用生物大分子作为衡量生物进化的标尺?有哪些选用原则?建立

16 S r RNA系统发育树的意义何在?

3.细菌命名采用的是什么方法?试举例说明。

第十一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十一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一、名词解释 1、控制 2、现场控制 3、反馈控制 4、间接控制 5、预算 6、零基预算 7、盈亏分析 8、计划评审方法(PERT) 二、单项选择 1、()控制发生的实际变化过程之中。 A、前馈 B、后馈 C、同步 D预防 2、控制过程的最后一步是:() A、制定标准 B、纠正偏差 C、用标准衡量业绩 D、质量控制 3、在衡量业绩的过程中,()对于改变成绩毫无意义。 A、改变标准 B、全力运用反馈控制 C、保持现状 D、A和C 4、现场控制还可以被称为() A、反馈控制 B、前馈控制 C、同步控制 D、预防控制 5、()期望在资源成为工作系统组成部分之前就能对其数量和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A、标准控制 B、前馈控制 C、同步控制 D、反馈控制 6、控制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 A、制定标准、纠正偏差、衡量业绩 B、衡量业绩、制定标准、纠正偏差 C、衡量业绩、纠正偏差、制定标准 D、制定标准、衡量业绩、纠正偏差 7、()控制着眼于组织的产出情况 A、机械 B、同步 C、前馈 D、后馈 8、控制最基本的目的在于() A、寻找错误 B、衡量业绩 C、确保行为依循计划发展 D、使人们失去自由 9、对于控制全局的管理人员来说,重要的是现状所预示的趋势而非现状本身是指() A、反映计划要求原理 B、控制关键点原理 C、控制趋势原理 D、组织适应性原理 10、对于主管人员的控制来讲,越将注意力集中于特例,则控制工作的效能和效率就越高。反映的是() A、控制关键点原理 B、例外原理 C、组织适应性原理 D、直接控制原理 11、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必须要特别注意那些对于根据计划衡量业绩有关键意义的因素。反

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总平面设计 一、在施工图设计中,总平面专业设计,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 二、设计说明 一般工程分别写在有关的图纸上,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注明设计依据、尺寸单位、比例、坐标及高程系统。 三、总平面图 1、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3、场地四界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和建筑红线或用地红线的位 置。 4、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道路的位置,以及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名 称、层数。 5、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 表示)的名称或编号、层数、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6、广场、停车场、运动场、道路、无障碍设施、排水沟、挡土墙、护墙的 定位(坐标或相互关系)尺寸。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总平面图应画图例。 四、竖向布置图 1、场地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2、场地四邻的道路、水面、地面的关键性标高。

3、建筑物、构筑物名称,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 4、广场、停车场、运动场地的设计标高。 5、道路、排水沟的起点、变坡点、转折点和终点的设计标高,纵坡度、纵 坡距、关键性坐标,道路表明双面坡或单面坡。 6、挡土墙、护坡或土坎顶部和底部的主要设计标高及护坡坡度。 7、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8、地面坡度用箭头表示。 五、详图:道路横断面、路面结构、挡土墙、护坡、排水沟、广场、运动场地、 停车场等。(以上项目如另外委托作环境设计,本设计可不画。) 六、总图制图规定 1、计量单位: (1)总图中的坐标、标高、距离宜以米为单位,并应至少取至小数点后两位,不足时以“0”补齐,详图宜以毫米为单位。 (2)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的方位角,宜注写到“秒”。 (3)道路的纵坡度、场地平整坡度、排水沟底纵坡度宜以百分计,并应取至小数点后一位,不足时以“0”补齐。 2、坐标注法: (1)总图应按上北下南方向绘制,可向左或右偏移,但不宜超过45°,x为南北方向轴向,x的增量在x轴线上; y为东西方向轴向,y的增量在y轴线上; (2)坐标网格应以细实线表示,测量坐标网应画成交叉十字线,坐标代号宜用“x、y”表示; (3)表示建筑物、构筑物位置的坐标,宜注其三个角的坐标,如建筑物、构筑物与坐标轴线平行,可注其对角坐标。 3、标高注法: (1)应以含有±0.00标高的平面和屋面标高平面分别作二张总平面图。 (2)总图中标注的标高应为绝对标高,如标注相对标高,则应注明相对

第十一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教学单元第十一章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教学章节第一节问题与问题解决的实质第二节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第三节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第四节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第五节创造性及其培养 教学要求1.了解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实质; 2.了解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掌握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途径; 4.理解并掌握创造性的培养。 重点、难点计划课时1、问题及问题实质;问题解决能力及创造性的培养途径。 2、通过大量举例及课堂内讨论,让学生理解问题及问题解决的实质,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创造性培养的要点。 4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实质 一、问题及其类型 (一)问题的实质 问题就是“难题”或者“疑难”,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感到疑难的情境。例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请打一双音节词。如果你感到疑惑,这就构成问题。但问题不同于简单的习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复杂的认知操作,而简单的习题依据已有的经验可以立即作出解答。 问题一般包括四种成分:1)起始状态,指用一些已知条件对问题作出的描述;2)目标状态,指疑难解决后的最终状态;3)障碍,指那些阻碍目标实现的因素;4)方法,指用来解决问题的程序、步骤和策略。 (二)问题的类型 1.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 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以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 2.排列问题、结构推导问题和转换问题 根据问题的结构形式,可以分为排列问题、结构推导问题和转换问题。排列问题给出了所有的成分,要求问题解决者以一定方式进行排列,以达成目

标状态。结构推导问题给出了几个条件,要求问题解决者发现隐含在这些条件中的结构形式,并用来解决问题。转换问题只给出了一个初始状态,要求问题解决者发现一系列产生目标状态的操作,通过这些操作,使初始状态不断向目标状态转化,并最终达到总目标。 3.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 根据问题的结构特征和复杂程度,可以分为结构良好问题和结构不良问题。结构良好问题有两个基本特点:1)问题的明确性;2)解法的确定性。例如小学课本中的习题多为这类问题,比如数学中的相遇问题等。 结构良好问题在学校情境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实际情境中经常是结构不良问题。这种问题也有两个特点:1)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这类问题的目标可能是不明确的,例如在城市中心开通一条公交路线,该怎么设计2)解法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这类问题经常没有可以预见的,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是由多种解法和思路。例如:如何治理空气污染结构不良问题常常与学习者的生活密切相关,因而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发展他们的创造性。 二、问题解决及其特点 (一)问题解决的实质 问题解决是形成一个新答案,超越以前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的过程。尽管学生遇到的问题各种各样,但从问题解决过程看,存在一些共同点。1)所要解决的是新的问题,初次遇到的问题。2)在解决问题中,要把掌握的简单规则重新组合,以适用于当前的问题。3)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某种能力或倾向会随之发生变化。之后可作为其认知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问题解决的特点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解决指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使问题得到解决的过程。几何题的证明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解决过程,几何题中,已知条件和求证结果,构成了问题解决的情境。而要证明结果,必须应用已知的条件进行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一般问题解决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1.问题情境性。问题解决总由一定问题情境引起。所谓问题情境就是出现在人的面前并使其感到不了解和无法解决的那种情况。它会引起个体的认知失衡,从而促使个体积极思考并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技能去寻求答案。 2.目的指向性。问题解决是自觉的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没有明确目的指向性的心理操作(如白日梦)就不能称为问题解决。

第十一章控制练习

第十一章控制练习 一.单项选择 1.能够有效地监督组织各项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这一管理环节是()。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协调 2.以下列举了现场控制必备的条件,除了()项。 A.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 C.适当的授权 D.部门的明确划分 3.即时控制通常又被称作()。 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 C.作业控制 D.现场控制 4.在集中控制中,信息处理、偏差检测、纠偏措施的拟定等都是由()统一完成的。A.控制中心 B.最高决策层 C.中级管理层 D.监督机构 5.将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这就是()。 A.分散控制 B.分层控制 C.集中控制 D.内部控制 6.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A.高层管理人员 B.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 C.重点部门管理人员 D.科研部门管理人员 7.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 A.目的 B.客体 C.媒体 D.主体 8.控制结果的控制是() A.直接控制 B.间接控制 C.前馈控制 D.现场控制 9.控制应当从实际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控制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也要采用一些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控制的()。 A.及时性原则 B.灵活应变原则 C.多变性原则 D.弹性原则 10.制定控制标准的时候,要注意把标准变成定量指标,这才符合制定控制标准的()要求。 A.可检验性 B.可操作性 C.应用性 D.可行性 二.判断正误 1.组织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实现既定的组织目标而进行的检查、监督、纠正偏差等管理活动,就是控制。 2.前馈控制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面对面进行的控制活动。 3.一般来说,集中控制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组织。 4.分层控制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保证组织的整体一致性。 5.有效的控制只能针对关键项目,抓住活动过程中的关键和重点进行局部的和重点的控制,这就是控制的目标原则。 6.坚持控制的经济性原则,一要有选择地实行控制;二要降低控制的各种耗费。

景观设计深度 施工图设计文件深度要求

1、目的 保证设计质量和设计深度,结合本公司专业的设置情况,对园林与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作适当补充和调整,特制定本规定。2、范围 适用于公司开发项目的景观施工图设计。 3、职责 吉林公司设计部负责本公司开发项目的景观施工图设计。 4、园林专业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4.1封面 图幅与2#图纸同。 4.2 设计总说明 (a)该项目工程量概述; (b)对照总体规划说明书提出全面技术分析和技术处理措施; (c)各专业设计配合关系中关键部位的控制要点; (d)材料、设备、造型、色彩选择的原则; (e)各分项工程需详加说明的分列于各分项图纸上; 4.3 总平面图 (a)总平面图应套在原地形图上绘制,准确表明道路、硬地、水体、山石、建筑、绿地、园灯、陈设的平面形状、位置、相 互关系; (b)有准确的放样依据,关键定位点的地形坐标值,必要时可用方格网表示具体定点尺寸,方格网为2m X 2m—10mX10m, 方格网应与测量地形图的坐标格在方向上一致。以建筑为主 的庭院空间,方格网应与建筑主要轴线在方向上一致; (c)庭院或小型绿地要详细标出放样尺寸 (d)建筑设施名称,面积列表。 (e)指北针,详图索引,图纸比例1/200~1/500,庭院1/100,根据具体项目情况选择。 (f)根据项目具体情况,上述内容亦可分别出图。 4.4 竖向设计 (a)绘出原有地形地貌及现状标高; (b)准确绘出园路、硬地、水体、山石、建筑、绿地的平面形状、位置、相互关系; (c)用等高线绘出地形改造后的起伏情况,注出各高程点的原有及设

计标高; (d)标出建筑物室内外设计标高; (e)标出构筑物标高,挡土墙上下标高,水体驳岸的岸顶标高,常水位标高,池底标高; (f)硬地标出中心及四周标高; (g)道路起止点、交叉点、变坡点、转弯点标高,纵向每10-30m 标出标高; (h)用箭头标出道路、硬地、绿地的排水坡向,用暗管排水时,标明雨水口位置; (i)土石方挖填范围,注出原地面标高,设计标高,填挖高度,填挖分界线,土方量调配平衡表; (j)指北针、图纸比例与总平面图同; (k)重点地段,地形变化复杂地段增加剖面图说明,标出关键部位标高。 4.5 道路广场设计 (a)硬地外轮廓,道路宽度线型控制尺寸均在总平面图上标明,如总图比例较小,每块硬地外轮廓可另行放大画出,注明总尺 寸及细部尺寸; (b)道路、硬地标高在竖向设计平面图上标明,考虑无障碍设计; (c)横剖面设计,标明道路,硬地从表层至基础层的具体做法; (d)局部设计,标明园路、硬地面层形式,具体尺寸; (e)标明不同宽度,不同形式路面交接点处理,道路与硬地交接点处理; (f)标明伸缩缝做法; (g)列出园路、硬地工程量总表; (h)作法说明,例如图中未详需加以说明的要点,如铺装缝允许尺寸,铺装地与道牙的衔接处理,规则形铺装地折点、转弯 处做法。 4.6 绿化种植设计 (a)图纸比例一般为1/200,简单工程1/500,庭院及配植精细的1/100; (b)图纸规格按国标CBJ1-86执行,图幅过大的,可分张分块绘制,图幅分块应以完整绿地为单位,并绘出周围的园路建筑等设 施,以便于衔接,并方便施工;

第十一章 钢的表面淬火

第一节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1) 第二节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2) 第三节 激光热处理 (3) 第十一章 钢的表面淬火 概念:表面淬火是采用快速加热的方法使工件表面奥氏体化,然后快冷获得表层淬火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关键:使零件表面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当热量尚未充分传到工件内部时就急冷,使表面获得高硬度高耐磨性的马氏体组织,而心部仍是塑性韧性较好的调质或正火的原始组织。 预先热处理:工件表面淬火前要进行预先热处理(调质或正火),以保证心部的性能要求和为表面淬火作好组织准备。 出现原因:很多承受弯曲、扭转、摩擦和冲击的零件,其表面要比心部承受更高的应力。因此,要求零件表面应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心部在保持一定强度、硬度的条件下,应具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显然,采用表面淬火的热处理工艺,能使工件达到这种表硬心韧的性能要求。 种类:表面淬火是表面强化的方法之一,由于其具有工艺简单、生产率高、热处理缺陷少等优点,因而在工业生产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根据加热方法的不同,表面淬火可分为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电接触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及激光加热表面淬火等。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感应加热与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方法。 与化学热处理区别:钢的表面淬火是仅对钢件表层进行热处理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的工艺,不改变表面的化学成分,而是依靠表面加热淬火达到表面强化的目的。 第一节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一、感应加热的基本原理 利用电磁感应,使工件表面产生很高的感应电流,将工件表层迅速加热。图11-1是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示意图。将工件放入(用铜管制成的)感应圈内,向感应圈中通以一定频率的交流电,其周围即产生交变磁场,则工件(导体)会感应产生同频率的感应电流。由于感应电流沿工件表面形成封闭回路,故通常称为涡流。这是感应加热的主要热源。涡流在工件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由表面到心部呈指数规律衰减。因此,涡流主要集中在工件表层,内部电流密度几乎为零,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由于工件本身的阻抗使电能转变成热能而迅速加热表层,几秒钟内就可上升到800℃以上,而心部仍接近室温,当表层温度升高至淬火温度时,立即喷液冷却使工件表面淬火。 二、种类 感应电流透入工件表层的深度主要取决于电流频率,电流频率越高,电流透入深度越浅,则工件表层被加热的厚度越薄,即淬透深度越浅。感应电流透入工件表层的深度δ(mm)与电流频率f(Hz)之间有如下关系: )20( f 2020℃冷态=δ )(800 f 500 800℃热态= δ δ800远大于δ20,这是因为钢被加热到磁性转变点以上温度时,失去磁性,磁导率急剧下降,导致电流透入深度急剧增加。 根据所用电流频率的不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可分为三类: 1、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最常用电流频率为200~300kHz ,可获淬硬层深度为0.5~2.0mm ,主要适用于中、小模数齿轮及中、小尺寸轴类零

暖通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暖通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标签:空调系统风路转换采暖热负荷空调制冷系统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与施工说明、设备表、设计图纸、计算书。图纸目录应先列新绘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 ⒈设计说明应介绍设计概况和暖通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热源、冷源情况;热媒、冷媒参数;采暖热负荷、耗热量指标及系统总阻力;空调冷热负荷、冷热量指标,系统形式和控制方法,必要时,需说明系统的使用操作要点,例如空调系统季节转换,防排烟系统的风路转换等。 ⒉施工说明应说明设计中所要求使用的材料和附件;系统工作压力和试压技术要求;施工安装要求及施工注意事项。采暖系统还应说明散热器型号。 ⒊图例一般使用通用图例,并将图例放置在设计说明页或首页中,也可单独成图。 ⒋设备表施工图阶段,型号、规格栏应注明详细的技术数据。 当设计单位只设计部分工程内容,或由多家设计单位共同承担设计任务时,应明确交待配合的设计分工范围。 设备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应绘出建筑轮廓、主要轴线号、轴线尺寸、室内外地面标高、房间名称。在底层平面图上绘出指北针。通风、空调平面图,一般采用双线绘风管,单线绘空调冷热水、凝结水管道的画法。标注风管尺寸、标高以及末端设备或风口尺寸时(圆形风管注管径、矩形风管注宽×高),应标注水管管径及标高、管道坡度和坡向,以及各种设备及风口安装的定位尺寸和编号。还应标出消声器、调节阀、防火阀等各种部件位置及风管、风口的气流方向。当建筑装修方案未最终确定时,风管和水管可先画出单线走向示意图,并注明房间送、回风量及以风机盘管数量、规格。在建筑装修确定后,一般按规定要求绘制平面图。 剖面图当风管或管道与设备连接交叉复杂,光靠平面图表示不清时,应绘制剖面图或局部剖面。在剖面图中绘出的风管、水管、风口等设备,应表示清楚管道与设备、管道与建筑梁、板、柱、墙以及地面的尺寸关系。还应表示清楚风管、风口、水管等尺寸和标高,气流方向及详图索引编号等。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面图机房图应根据需要增大比例,绘出通风、空调、制冷设备(如冷水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器、冷热水泵、冷却水泵、通风机、消声器、水箱等)的轮廓位置及编号,注明设备和基础距离墙或轴线的尺寸。绘出连接设备的风管、水管位置及走向;注明尺寸、管径、标高。标注机房内所有设备、管道附件(各种仪表、阀门、柔性短管、过

第十一章 能力

第十一章能力 一、能力是一般概念 1.什么是能力: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包括已有能力和潜在能力。已有能力即现实能力。(00词释)能力(06选择)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05论述)试论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与联系。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区别: 第一,所属的范畴不同。第二,生理机制不同。第三,概括化的内容与结果不同。 第四、迁移的范围不同。第五、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发展不是同步的。 能力和知识、技能的联系:一方面,能力时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能力的大小,会影响到知识掌握的深浅、难易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能力又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掌握系统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则更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3.才能与天才:才能是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通常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现实事件的过程中体现。 (00选择)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称为(才能) 少数人的多种能力在生活中达到了最完备的发展与结合,能够高水平、开创性地完成多种活动任务,或完成某一领域中人们通常难于完成的特殊活动任务,这种高度发展的才能通常称为天才。 二、能力的种类和结构 1.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01词释)一般能力是指各种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它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等,抽象概括能力 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03选择)下列能力中,()能力属于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项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它是顺利完成某专业活动的心理 条件。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等等。 (2)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模仿能力是指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活动,然后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能力。模仿是动物和人类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按照预先设定的目标,利用一切已知的信息,创造出新颖、独特、具有个人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3)液态能力与晶态能力:液态能力是受神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 晶态能力是指接受后天经验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 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上的能力。晶态能力决定后天的学习并与社会文化有密切关 系的能力。 液态能力和晶态能力有不同的发展规律。个体早期时候,液态能力有比较明显的 发展;进入成年期,液态能力有所衰退。晶态能力则不然,它伴随个体终生发展, 到25岁以后发展速度才逐渐趋于平缓。 (4)认识能力、操作能力与社交能力: 认识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储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它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

11第十一章 零件图

第十一章零件图基本要求 §11-1 零件图的内容 §11-2 零件的表达分析 §11-3 零件图上的尺寸标注 §11-4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11-5 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11-6 读零件图 §11-7 用AutoCAD绘制零件图

了解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能正确绘制和阅读零件图; 尺寸标注正确、完整、清晰和基本合理; 能正确注写表面粗糙度代号、公差带代号和 形位公差等。

1柱塞泵轴测分解图和泵套零件 图

一般零件 如轴、箱盖、箱体等,这类零件的形状、结构、大小都必须按部件的性能和结构要求设计。按照零件结构上的特征,一般零件可以分成:轴套类、盘盖类、箱体类、叉架类等。一般零件都要画出零件图以供制造时使用。 传动零件 如圆柱齿轮、蜗杆、蜗轮等。这类零件主要起传递动力的作用,其部分结构要素,如轮齿等,大多已经标准化,并有规定画法。传动零件一般也要画出零件图。 标准件 如紧固件(螺栓、螺母、垫圈、键、螺钉……)、滚动轴承、油杯等,它们主要起零件间的连接、支承、油封等作用。这些零件由专业厂生产,设计时不必画出零件图,只要写出其规定的标记,就能从标准件商店购得,其全部尺寸可在有关标准中查到。 组成机器或部件的最基本的构件,称为零件。根据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上的作用,一般可将零件分为三种类型:

套类轮 盘 类 箱 体 类 根据零件的结构通常分 齿 轮 轴齿 轮 箱盖 端盖 箱体 滚动轴承 (支承旋转轴的标准件) 齿轮减速器 销 零件的分类 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称为零件。 根 据 零 的 作 用 连接件(标准件) 传动件(常用件) 一般零件 起连接、支承作用 有螺纹紧固件、键、 销、轴承等,标准 件不画零件图。 在机器中起传递运动 和扭矩作用 如:齿轮、蜗轮、蜗 杆、皮带轮等。 支 架 类 键 法兰盘 法兰盘 螺栓 一、什么是零件:

教师资格考试普通心理学:第十一章能力

第十一章能力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与知识、技能具有密切的关系。能力不等于知识、技能。知识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技能是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只有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成为能力。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也是知识、技能的结果,它们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2.能力的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 4、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3.能力的因素说 1、【独立因素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认为人的能力是由许多独立的成分或因素构成的。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因素是彼此没有关系的,能力的发展只是单个能力的发展。 2、【二因素说】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能力由两种因素组成,是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强调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的区别,把他们绝对对立起来,而没有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3、【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能力由七种因素组成。如: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社交智力、自知智力。 4.能力的结构理论 1、【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纬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 2、【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英国心理学家卓南继承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提出能力层次结构理论。认为能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 5.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也叫智力的信息加工理论。这种理论把人的能力和智力看成一个过程,他由不同的阶段组成,并且是由某些更高的决策过程组织起来的。 1、【智力三元论】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智力由三个方面构成: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景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 2、【智力PASS模型】PASS指“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基础。 6.智商智商的概念是由德国心理学家施特恩提出。智商也叫智力商数,常用IQ来表示。智商是根据一种智力测验的作业成绩所计算出来的分数,它代表了个体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关系。有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 1、比率智商。智商(IQ)=智龄/实龄×100 2、离差智商。智商(IQ)=100+15Z Z=X-X-/SD(SD代表团体分数的标准差) 7.智力测验的标准化问题智力测验是衡量人的智力和智力发展水平的工具。编制标准化智力测验要经过标准化的过程,建立常模,并注意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1、标准化与常模。(1)按照测验的性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2)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被试,确定标准化样本。(3)施测程序标准化。测验的施测和评分都有统一的标准。(4)统计结果,建立常模。 2、信度:指测验的可靠程度,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相同的结果来说明。 3、效度:指测验能测量到所需要测的东西,即测验的有效性。 8.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原因 1、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遗传影响 2、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环境和教育影响 3、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实践活动影响 4、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受主观能动性的影响。最后,能力的发展还依赖自我分析与自我评价的能力。附录名词解释 1.【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人从事的活动的效率。 2.【流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晶体能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了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3.【情绪智力】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4.【成功智力】是一种用以达到人生中主要目标的智力,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能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能力。它包括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实践性智力。 5.【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因受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

第十一章答案

第11章凝固缺陷及控制 1.何谓枝晶偏析、晶界偏析、正偏析、负偏析、正常偏析、逆偏析和重力偏析? (2) 2.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偏析的因素有哪些?生产中如何防止偏析的形成? (2) 3.焊缝的偏析有哪些类型?为什么说熔合区是焊接的薄弱部位? (3) 4.分析偏析对金属质量的影响? (3) 5简述析出性气体的特征、形成机理及主要防止措施。 (4) 6、焊缝中的气孔有哪几种类型?有何特征? (4) 7、试述夹杂物的形成原理、影响因素及主要防止措施。 (5) 8、何谓体收缩、线收缩、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和收缩率? (6) 9、分析缩孔的形成过程,说明缩孔与缩松的形成条件及形成原因的异同点。 (6) 10、分析灰铸铁和球墨铸铁产生缩孔、缩松的倾向性及影响因素。 (7) 11、简述顺序凝固原则和同时凝固原则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8) 12、焊件和铸件的热应力是如何形成的?应采取哪些措施予以控制? (9) 13、简述凝固裂纹的形成机理及防止措施。 (10) 14、何谓液化裂纹?出现在焊接接头的哪个区域?为什么? (11) 15. 试叙冷裂纹的种类及特征 (11) 16、分析氢在形成冷裂纹中的作用,简述氢致裂纹的特征和机理。 (12) 17、为什么低合金钢冷裂纹容易出现在焊接热影响区及焊根、焊趾部位? (12) 18、何谓拘束度和拘束应力?两者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他们对冷裂纹的形成有何影响? . 13 19、如何防止焊件和铸件产生冷纹? (13)

第11章凝固缺陷及控制习题解答 1.何谓枝晶偏析、晶界偏析、正偏析、负偏析、正常偏析、逆偏析和重力偏析? 答:枝晶偏析,又称晶内偏析,是在一个晶粒内出现的成分不均匀现象,常产生于具有结晶温度范围、能够形成固溶体的合金中。对于溶质分配系数k0<1的固溶体合金,晶粒内先结晶部分含溶质较少,后结晶部分含溶质较多。这种成分不均匀性就是晶内偏析。固溶体合金按树枝晶方式生长时,先结晶的枝干与后结晶的分枝也存在着成分差异,因此又称为枝晶偏析。 晶界偏析:在合金凝固过程中,溶质元素和非金属夹杂物常富集于晶界,使晶界与晶内的化学成分出现差异,这种成分不均匀现象称为晶界偏析。 正偏析与负偏析:根据合金各部位的溶质浓度Cs与合金原始平均浓度C0的偏离情况分,凡Cs>C0者,称为正偏析;Cs<C0者,称为负偏析。 正常偏析:当合金的溶质分配系数k0<1时,凝固界面的液相中将有一部分溶质被排出,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质的浓度将逐渐增加,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越高。当k0>1时则与此相反,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浓度越低。按照溶质再分配规律,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故称之为正常偏析。 逆偏析:铸件凝固后常出现与正常偏析相反的情况,即k0<1时,铸件表面或底部含溶质元素较多,而中心部位或上部含溶质较少,这种现象称为逆偏析。 重力偏析:重力偏析是由于重力作用而出现的化学不均匀现象,通常产生于金属凝固前和刚刚开始凝固之际。当共存的液体和固体或互不相溶的液相之间存在密度差时,将会产生重力偏析。 2.偏析是如何形成的?影响偏析的因素有哪些?生产中如何防止偏析的形成? 答:偏析主要是由于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扩散不充分、溶质再分配而引起的。 影响偏析的因素有:1)合金液、固相线间隔;2)偏析元素的扩散能力;3)冷却条件。 针对不同种类的偏析可采取不同的防止方法,具体有: (1)生产中可通过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来消除晶内偏析,即将合金加热到低于固相线100~200℃的温度,进行长时间保温,使偏析元素进行充分扩散,以达到均匀化; (2)预防和消除晶界偏析的方法与晶内偏析所采用的措施相同,即细化晶粒、均匀化退火。但对于氧化物和硫化物引起的晶界偏析,即使均匀化退火也无法消除,必须从减少合金中氧和硫的含量入手。

施工图设计深度管理

第一条施工图的设计深度要求 施工图的设计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 1、能根据设计文件编制施工图预算。 2、能根据设计文件安排材料、设备订货及非标准材料的加工。 3、能根据设计文件进行工程施工。 4、能根据设计文件进行工程验收。 第二条施工图设计说明的内容 1、设计依据及设计要求:应注明采用的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及其它设计依据。 2、设计范围:应说明红线范围内设计内容。 3、标高及单位:应说明图纸文件中采用的标注单位,坐标采用的为相对坐还是绝对坐标;如为相对坐标,须说明采用的依据。 4、材料选择及要求:应说明对各部分材料的材质要求及建议。包括:铺装材料、饰面材料、木材、钢材、防水排水材料及种植土等。 5、施工要求:强调需注意工种配合及对气候有要求的施工部分。 6、用地指标:应包含:总设计面积、绿地面积、道路面积、铺地面积等。 第三条总图专业设计深度 1、总图专业图纸应包括:景观总平面图、分区平面图、铺装与索引总图、竖向总图、放线总图等。 2、景观总平面图 (1)景观总平面图应包括的内容: A、标示用地红线。(用粗虚线表示) B、标示建筑物的编号,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出入口、车库出入口、围墙等位置。(建筑物及构筑物在总平面图中采用轮廓线表示,采用粗实线) C、标示主道路、园路、广场、小品、绿化、停车场位置和名称。当有地下车库时,地下车库位置用中粗虚线表示出来。 D、标示指北针,图名及绘图比例。 E、以图例方式表示全园性设施。 (2)对于面积较大、内容较复杂的总平面图,通常需要分图绘制。分图原则是分割开的区域其放线、竖向等相对独立、完整。分图线向外扩1~5米为裁图线(外扩尺寸以完整表达为原则,但一个工程项目中应统一)。 3、铺装及索引总图 (1)铺装及索引总图应包括的内容 A、标示铺装分格示意。 B、标示道路、园路铺装的材质及颜色。

施工图设计深度规定.

析说施工图设计——代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日新月异,建筑设计市场也因之兴旺起来,国家、集体及私人设计单位竞争激烈。面对这种局面,建筑方案的设计能否出奇制胜,固然成为设计单位取得设计权的重要保证,但施工图的设计能力与质量,同样成为设计单位整体水平的体现。 然而,有些建筑师却只热衷于方案设计,视施工图设计为雕虫小技,难以展现自己的才华。这种片面认识,主要是由于对施工图设计的下述特点缺乏了解所致。 一、施工图设计的严肃性 施工图是设计单位最终的“技术产品”,是进行建筑施工的依据,对建设项目建成后的质量及效果,负有相应的技术与法律责任。因此,常说“必须按图施工”。未经原设计单位的同意,任何个人和部门不得擅自修改施工图纸。经协商或要求后,同意修改的,也应由原设计单位编制补充设计文件,如变更通知单、变更图、修改图等,与原施工图一起形成完整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并应归档备查。 即便是在建筑物竣工投入使用后,施工图也是对该建筑进行维护、修缮、更新、改建、扩建的基础资料。特别是一旦发生质量或使用事故,施工图则是判断技术与法律责任的主要根据。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五十六条中规定:“……设计文件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技术规范以及合同的约定。设计文件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其质量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二、施工图设计的承前性 建筑工程设计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3个阶段(小型和技术简单者,可以方案设计代替初步设计,简化为两个阶段)。其实质可以认为是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从决策到实施逐步深化的过程。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就施工图设计论,它必须以方案与初步设计为依据,忠实于既定的基本构思和设计原则。如有重大修改变化时,应对施工草图进行审定确认或者调整初步设计,甚至重做再审。 值得提醒的是:为了保证施工图设计的顺利进行,开始前除充分准备内部作业所需的技术资料外,还应协助业主落实并提供必要的设计基础资料(详见附录二)。否则往往欲速而不达。难免返工! 由此可见,建筑师只有参与施工图设计,通过本工种和其他工种间反复推敲、协调的量化过程,才能深化、修正、完善最初的建筑构思。也即首先确保施工图设计不变形,才能使建筑竣工后“不走样”! 三、施工图设计的复杂性 就一般民用建筑而言,如果说建筑方案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建筑师构思的水平。那么建筑施工图的优劣,不仅取决于处理好建筑工种本身的技术问题,同时更取决于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协作。诚然,建筑工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仍然处于“龙头”地位,因为建筑的总体布局、平面构成、空间处理、立面造型、色彩用料、细部构造以及功能、防火、节能

第十一章 能力

第十一章 小学生能力的发展 本章所讲内容 第一节能力的概述 第二节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小学生能力的发展 第一节能力概述 一、何谓能力、才能、天才 能力指能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才能是多种能力的结合 天才是能力的高度发展 二、能力的分类 (一)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指不同种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思维、创造力等。 一般能力在认识活动中的表现称做智力。 智力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最高表现是创造力。 特殊能力指在特定领域中具有的能力,如音乐美术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认知能力与元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个体接受信息、加工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其对象是认知的信息 元认知能力—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过程进行的认知和控制能力;其对象为认知活动的本身(三)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言行举止,引起与之相类似行为活动的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独特的、新颖的思想和事物的能力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二者相互联系。模仿能力中一般都含有创造性因素,而创造能力的发展又需要一定模仿能力作为基础

三、能力的结构理论 (一)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 智力可分成G因素(一般因素)和S因素 (特殊因素)。 G因素是不同智力活动中所共有的因素, S因素是在某种特殊智力活动中必备因素 (二)瑟斯顿的群因素 7个不同的因素群: 语词流畅(W)语词理解(V)空间能力(S)知觉速度(P) 计算能力(N)推理能力(R)记忆能力(M) 智力是由以上7种基本心理能力构成,各基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它们之间的不同搭配构成了每个人的独特的智力结构 (三)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 内容——操作——产物 内容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 操作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集中思维、评价 产物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化、蕴含 这三个维度构成一个立方体。由于内容有五种,操作有五种,产品有六种,一共可以得到5×5×6=150种的结合。每一种结合代表一种智力。 各种智力都可以用不同的测验来检验,如给被试一系列4个字母的组合,PIAS FHKY、DSEL 等,要被试将它们重新组合成熟悉的单词,如FISH、PLAY、DESK等,在这一测验中,智力活动的内容是符号,操作为认知(理解),产物为单元。 (四)卡特尔的智力型态论 流体智力——是指以生理活动机能为基础的、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 晶体智力——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后天习得的能力,它与个体的文化知识、经验积累有关. 前者在中年后下降,后者随人的一生发展不断上升

最新第十一章 深度图精编版

2020年第十一章深度图精编版

第十一章深度图 获取场景中各点相对于摄象机的距离是计算机视觉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场景中各点相对于摄象机的距离可以用深度图(Depth Map)来表示,即深度图中的每一个像素值表示场景中某一点与摄像机之间的距离.机器视觉系统获取场景深度图技术可分为被动测距传感和主动深度传感两大类.被动测距传感是指视觉系统接收来自场景发射或反射的光能量,形成有关场景光能量分布函数,即灰度图像,然后在这些图像的基础上恢复场景的深度信息.最一般的方法是使用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摄像机同时获取场景图像来生成深度图.与此方法相类似的另一种方法是一个摄象机在不同空间位置上获取两幅或两幅以上图像,通过多幅图像的灰度信息和成象几何来生成深度图.深度信息还可以使用灰度图像的明暗特征、纹理特征、运动特征间接地估算.主动测距传感是指视觉系统首先向场景发射能量,然后接收场景对所发射能量的反射能量.主动测距传感系统也称为测距成象系统(Rangefinder).雷达测距系统和三角测距系统是两种最常用的两种主动测距传感系统.因此,主动测距传感和被动测距传感的主要区别在于视觉系统是否是通过增收自身发射的能量来测距。另外,我们还接触过两个概念:主动视觉和被动视觉。主动视觉是一种理论框架,与主动测距传感完全是两回事。主动视觉主要是研究通过主动地控制摄象机位置、方向、焦距、缩放、光圈、聚散度等参数,或广义地说,通过视觉和行为的结合来获得稳定的、实时的感知。我们将在最后一节介绍主动视觉。 11.1 立体成象 最基本的双目立体几何关系如图11.1(a)所示,它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摄象机构成,两个图像平面位于一个平面上,两个摄像机的坐标轴相互平行,且?Skip Record If...?轴重合,摄像机之间在?Skip Record If...?方向上的间距为基线距离?Skip Record If...?.在这个模型中,场景中同一个特征点在两个摄象机图 像平面上的成象位置是不同的.我们将场景中同一点在两个不同图像中的投影点称为共轭对,其中的一个投影点是另一个投影点的对应(correspondence),求共轭对就是求解对应性问题.两幅图像重叠时的共轭对点的位置之差(共轭对点之间的距离)称为视差(disparity),通过两个摄象机中心并且通过场景特征点的平面称为外极(epipolar)平面,外极平面与图像平面的交线称为外极线.在图11.1 中,场景点?Skip Record If...?在左、右图像平面中的投影点分 为?Skip Record If...?和?Skip Record If...?.不失一般性,假设坐标系原点与左透镜中心重合.比较相似三角形?Skip Record If...?和?Skip Record If...?,可得到下式: ?Skip Record If...? (11.1)

(完整版)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施工图设计深度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 1 施工图设计文件。 1 合同要求所涉及的所有专业的设计图纸(含图纸目录、说明和必要的设备、材料表,见第4.2节至第4.8节)以及图纸总封面;对于涉及建筑节能设计的专业,其设 计说明应有建筑节能设计的专项内容; 2 合同要求的工程顶算书; 注:对于方案设引后直抵进入施工图田设计的项目,若合同未要求编制工程预算书,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包括工程概算书(见第3.10节)。 3 各专业计算书。计算书不属于必须交付的设计文什,但应按本规定相关条款的要求编制并归档保存。 4.1.2 总封面标识内容。 1 项目名称; 2 设计单位名称; 3 项目的设计编号; 4 设计阶段; 5 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和项目总负责人的姓名及其签字或授权盖章; 6 设计日期(即设计文件交付日期)。 4. 2 总平面 4.2. 1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总平面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 4,2.2 图纸目录。应先列新绘制的图纸,后列选用的标准图和重复利用图。 4.2.3 设计说明。一般工程分别写在有关的图纸上。如重复利用某工程的施工图图纸及其说明时,应详细注明其编制单位、工程名称、设计编号和编制日期;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见表3.3.2,该表也可列在总平面图上),说明地形图、初步设计批复文件等设计依据、基础资料: 4.2. 4 总平面图。 1 保留的地形和地物; 2 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3 场地范围的测量坐标(或定位尺寸)、道路红线、建筑控制线、用地红线等的位置; 4 场地四邻原有及规划的道路、绿化带等的位置(主要坐标或定位尺寸),以及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地下建筑物等的位置、名称、层数; 5 建筑物、构筑物(人防工程、地下车库、油库、贮水池等隐蔽工程以虚线表示)的名称

施工图设计深度要点

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文件得深度 图纸设计得流程(施工图设计——预算——招标) 鸟瞰图

建筑装饰施工图设计文件得总体深度要求:1、应能据以编制工程预、决算与作为进行施工招标得依据; 2、应能据以安排设备、材料订货与非标准设计得制作; 3、应能据以进行施工与安装; 4、应能据以进行施工验收。 建筑装饰设计得施工图设计文件得编制顺序依次应为:封面、扉页、图纸目录、设计及施工说明书、建筑装饰(材料)做法表、图纸等。 文字部分 一.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依据、工程概况、材料选择、主要工程做法及需特殊说明且施工图未用图纸表达得内容等。 (一)设计依据 1.设计合同:设计委托书、合同书; 2.审批文件:建设主管单位对方案设计得审批文件(文档编号)、消防审批文件; 3.原始图纸:原建筑、结构、水、电、空调等专业得施工图、 4.国家法规、规范: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应执行得主要法规、规范、标准; 5.地方法规、规范: 6.行业规范: 7.企业规范: (二)工程项目概况 1.工程名称、工程地点与建设单位(业主单位); 2.工程得原始情况(建筑得层数、高度,建筑得防火设计与耐火等级)、建筑面积; 3.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_____m,室内外高差_____; (三)本设计得主要范围与内容 1.阐明设计风格、内涵、功能、空间及色彩等简要说明。 2.本设计对建筑结构体系、承载能力、结构安全得影响。 (四)材料选择及要求 一般应说明得材料包括:饰面材料、木材、钢材、防水疏水材料、种植土及铺装材料等。 1.应满足国家现行产品标准得材料、设备; 2.应满足选样、环保、防火、防霉、防虫等一般性规定得材料、设备; 3.设计上未指定得材料、设备,施工单位应遵守得准则; 4.应按设计要求或产品说明书制作得现场配置得材料; (五)防火设计 1.设计原则及设计依据 2.装修施工注意事项 (六)防水工程 1.工程中防水做法参照得国标图集; 2.防水层一般情况墙面上翻高度,特殊情况上翻高度; 3.其她得说明 (七)环境污染控制标准(参考内容如下) 一类民用建筑工程:住宅、办公楼、医院病房、老年建筑、幼儿园、学校教室等建筑工程; 二类民用建筑工程:旅店、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商场(店)、公共交通等候室、医院候诊室、饭馆、理发店等公共建筑。 (八)工程做法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