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理论和文化研究》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

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

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

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

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04053课程总学时/学分:36/2课程类别: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一、教学目的和任务西方文化史史历史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其主要讲述从古至今主要发展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和国家的文化上发展的历史。

在教学中注意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的目的和任务,把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分析的方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

通过分析比较,了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的特点与该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学习西方文化的长处,吸取精华,去其糟粕。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学习西方文化,使学生开拓思考视野,提过分析和处理文化领域内有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程的特点,西方文化史主要采取了课程授课的方式。

在授课中,重点和难点要突出,方法要灵活,可以把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并以专题作业为补充。

不要简单的堆砌历史事实。

可以进行课后辅导,并应布置大量的参考书让学生阅读。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爱琴文化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述了爱琴文化产生的政治经济条件,爱琴文化产生的标志、表现形式和历史内容;本章难点使学生掌握爱琴文化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了解爱琴文化失落的原因。

第二章古希腊文化(6学时)本章教学要求:本章重点古希腊文化的特点、内容以及世界文化史上的伟大作用;本章难点通过古希腊文化在文字、文学、哲学、史学、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表现,使学生掌握上古时期奴隶制帝国发展的历史概况。

第三章古罗马文化(6学时)本章教学要求:本章重点通过讲述了古罗马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的内容和特点,古罗马文化和古希腊文化的关系以及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本章难点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评价奴隶制帝国的历史地位。

第四章基督教文化(8学时)本章教学要求本章重点基督教文化的涵义,基督教文化、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的关系。

基督教文化内容,基督教文化的表现形式以及西方文化中的影响。

本章难点通过讲述这些问题,使学生能过了解宗教文化的真谛。

西方文论选读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选读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选读》教学大纲责任教师:应悦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西方文论选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选修课,它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以研究西方文学的本质、特征、功用以及创作、欣赏、发展的规律为己任,是文艺创作实践的概括,也是时代现实和社会思潮在文艺领域的理论表现。

它是西方对文艺现象和规律认识的发展史。

它不同于西方哲学史、美学史,也不同于文学批评史。

古希腊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家,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努斯,近代的布瓦洛狄德罗、莱辛、丹纳、别林斯基等,以及大批作家和诗人,构成了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线索,他们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西方文艺理论史研究的对象。

西方文论以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和演变为历史线索,系统的介绍和分析自古希腊至20世纪的各种主要学说,梳理其中的基本概念及其不同形态,从而帮助学生总结西方文论的经验和规律、探寻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且更深入的把握西方文化的内在精神,为进一步的学术思考建立必要的基础和参照。

按时间顺序分为“古典的上古时代、信仰的中古时代、发现的近古时代、理性的17世纪、启蒙的18世纪、思想体系的19世纪、分析的20世纪”七个部分。

授课学期为一学期,课内授课总计72学时,学分4分。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将通过对西方文论史上的一些代表人物和思潮流派的探讨分析,使学生通过“以点带面”式的学习,充分熟识西方文论代表性人物和思潮流派的艺术特色。

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认识文学现象、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帮助学生从更宽阔的视野总结文学的普遍规律,概括更丰富的文学现象。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一)文字教材本课程的文字教材是《简明西方文论史》(李思孝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一版),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二)直播课堂根据教学情况安排2次直播课堂。

直播课堂主要是理清课程脉络, 讲授重点难点,明确考试要求。

具体的时间安排详见省电大教务处的有关文件。

西方文明史 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 教学大纲

西方文明史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西方文明史是一门介绍西方文明发展史的学科。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西方文明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深入了解西方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理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西方文明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 了解西方文明的发展史及其影响;3. 掌握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4. 熟悉西方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5.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6.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原始社会与古代文明的兴起- 早期人类的生存与进化- 古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文明2. 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 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 封建制度与封建文明- 十字军东征与阿拉伯文明交流3.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与影响 - 宗教改革的发生与影响- 人文主义思潮与科学革命4. 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 启蒙思想的兴起与传播- 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影响- 西方现代社会的形成与演变5. 近现代西方社会的变革-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时代-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 两次世界大战与冷战时期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西方文明史的基本知识点和重要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2. 研讨法:启动学生的思维,组织学生讨论重要事件和思想,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发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本课程的内容,提升学习效果和兴趣。

4. 实践与体验教学: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亲身感受西方文明的历史沉淀,增加对历史事件的实际感知。

五、教学评估与考核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阅读笔记等,并给予适当的分值。

2. 期中考试:统一安排综合性考试,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记忆和运用能力。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

《西方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9012 学分:4 学时:72(其中实践学时:14 )授课学期:二年级第一学期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西方文化概论》是一门专业性和知识性俱强的课程,是对外汉语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的教学跟对外汉语专业的的培养目标直接相关。

对外汉语专业的的学生不仅要掌握汉语言文学范畴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对国外特别是西方世界的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具备一定水平的有关素养,为将来从事专业工作和谋求事业发展打下基础。

课程设置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生存状态和发展变化形态,特别是希腊古典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以及十九世纪、二十世纪等几个历史阶段的文化成果和文化模式。

通过本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西方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掌握各种文化现象的基本特点,在综合提高文史哲修养的基础上,培养文化批判能力和中西文化比较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文化观念和民族文化意识,并使这种能力和知识渗透到专业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之中。

本课程教学与对外汉语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外国文学作品选》、《中国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和《语言与文化》等课程的联系密切。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前言[教学目标]通过该单元教学,使学生掌握“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化史”等概念,了解本课程教学的目的要求和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教学内容]1.“西方”的概念。

2.“文化”的概念。

3.“西方文化史”的概念。

4.《西方文化概论》的教学目的要求。

5.《西方文化概论》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化”的概念。

难点:本课程教学所指的“文化”内涵。

第一编西方古代文化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教学目的]通过该章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源头,掌握上古时代西方文化的重要现象和重大成就。

[教学内容]1.古希腊、古罗马文化重要的历史地位。

2.“爱琴文化”的分期及其在建筑、壁画、彩绘、雕塑和文字等方面的生存状态和基本特征。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为全校文法类各专业通识课。

本课程将通过对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的讲解,使全校文法类各专业的本科生了解西方文化孳乳繁衍、发生进化的来龙去脉,掌握西方文化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认识不同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状貌,为从不同专业的涉外部分的学习、进行中西比较、或直接学习研究具体领域的西方文化打下知识基础。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习题要点:米诺斯文明, 迈锡尼文明, 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希腊神谱, 神谱的文化学意义,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爱琴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之间的文化联系。

2.希腊神话的源流与谱系。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化: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要求基本理解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脉络,掌握希腊罗马文化的特征。

第二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希腊城邦文化习题要点:希腊城邦的发展演变, 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斯巴达的政治与文化,雅典的政治与文化,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2.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宗教的文化特点。

理解希腊悲剧与喜剧的文化学意义。

掌握希腊哲学发展的基本梗概。

第三章古希腊罗马文化: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习题要点: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希腊分离主义向帝国主义转化的历史契机。

2.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本单元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城邦文化的衰落的过程,理解与掌握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第四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罗马帝国的兴衰习题要点:罗马政治制度演化与罗马帝国的扩张过程等的具体内容。

本单元重点、难点:1.罗马政治制度演化的基本情况。

西方文论导读 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导读  教学大纲

西方文论导读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的专业平台课。

(二)教学目的通过对西方文学理论经典的研读,使学生掌握当代西方文论的理论体系;了解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规律;为从不同文学理论角度解读文学作品打下前期基础;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分绪论与分论两部分。

绪论重点介绍三方面的内容:1、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状况、当代阶段西方文论的两大主潮与当代西方文论发展变化的背景因素等三个问题;2、学习当代西方文论需注意的事项和基本方法;3、需要阅读的基本书目。

分论旨在对从象征主义以来的当代西方文论的各个流派做出较为全面的梳理与讲解,以便使学生形成对当代西方文论大致完整的认识。

(四)教学时数(五)教学方式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课后自学为辅,重点研读当代西方各文论流派的代表性论著,以讲促读,讲解、讨论并重。

阅读篇目由教师提前布置,学生以分组方式阅读。

(六)考试目的与考试要求考试目的:1、检查学生对当代西方文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2、检测学生与当代西方文论展开批判性对话的能力。

考试要求:1、以能力考查为重点,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2、每学期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评定中,平时成绩占40%,考试成绩占60%。

(七)选用教材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二、本文第一讲绪论教学要点:西方文论的历史发展、学习西方文论的意义。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1、西方文论的历史分期、当代西方文论的两大主潮与两次转向;2、学习西方文论的意义。

3、学习方法:以名篇阅读为线索,以讲解促阅读,以阅读促讨论。

考核要求:掌握西方文论历史分期,理解当代西方文论的基本特征。

第二讲象征主义教学要点:象征的内涵;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叶芝理性与感性相统一的象征理论。

考核要求:理解瓦莱里和叶芝分别对象征主义所做的界定;掌握他们二人象征主义诗论的基本要点。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西方文化概论教学大纲I.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西方文化概论课程学分:3学分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方式:面授II.课程描述西方文化概论是一门研究西方文化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对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概览,学生将获得对西方文化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跨文化沟通技巧。

III.课程目标1.了解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2.掌握西方文化的重要元素,如宗教、哲学、艺术等;3.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跨文化沟通技巧;4.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和尊重能力;5.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IV.课程内容1.西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a.文化的概念和种类;b.西方文化的定义;c.西方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2.古希腊文化a.古希腊文化的起源和发展;b.古希腊哲学、文学和艺术的特点。

3.罗马文化a.罗马文化的起源和发展;b.罗马帝国的文化遗产。

4.基督教文化a.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b.基督教文化的主要特征。

5.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a.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影响;b.启蒙时代的主要思想和人物。

6.近现代西方文化a.工业革命的文化影响;b.科技和现代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c.当代西方文化的特征和趋势。

V.教学方法1.授课:通过面授讲解的方式,介绍西方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引导学生对关键概念进行理解和思考。

2.讨论: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入探讨西方文化的关键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3.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西方文化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青)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的要求
介绍课程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让学生初步了解“文化”概念,尤其要激发学生阅读英文学术材料的兴趣。
课时分配 2学时
教学环节:课堂教学
第一节 课程简介
一、 课程的定位
Humanities)所体现的新研究范式。本课程重点介绍英国的通俗文化理论和青年亚文化现象,力求满足我院学生了解西方青年文化的需求。
由于“西方”是一个容纳了众多地域和文化类型的宽泛的概念,因此只能选其中影响较大的流派来讲,以法、德、英、美四国为重心。课程采用英文资料为参考教材,旨在提高学生阅读英文原著的能力。讲授用中文,旨以提高师生理解西方学术原著的精确度和翻译水平。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四、 考察方式
平时小论文与期末开卷考察(翻译并评论)各占一半
第二节 何为“文化”
一、 古代中国有关“文化”的定义
“文”与“象天法地”,自然神秘崇拜,天、地、人三文相关,从外在到内质
1. 马克思社会结构观
文化与政治、经济、法律、道德、风俗等并列
意识形态说(依据文化与社会存在关系的紧密程度)
高层意识形态:哲学、文学、艺术、宗教(最难理解的层面,也是学习文化概论的关键)
2. 马克思“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相互并行理论(理论基石)
引导学生对ideology和popular
culture这两个关键概念进行辨析,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理解其中所包含的社会政治意义。让学生动手翻译,尽快进入英文语境。
课时分配:4学时
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
第一节 文化概念与意识形态
五) 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及拉康与福柯
六) 德里达(Derria)与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
七)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及詹姆逊
八)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与东方主义(orientalism)
5.Roland Barthes 所用的“myth”一词,指含义(connotation),传达 unconscious。不由自主的联想和认同。
三、总结
culture 与 ideology 的差别,在于后者明确强调政治。但两者都与政治和权力相关,因此,谈通俗文化,并不仅仅是讨论休闲和娱乐的。
九) 女性主义(feminism)与性别政治运动
十)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
十一) 大众文化(popular culture)与传媒(mass media)
三、 教学方法
外文教材,自学为主,老师的讲解更多从课外加入
(2)“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inferior kinds of work”)
(3)“有意迎合大众口味的作品”(work deliberately setting out to win favour with the
people)
(4)“大众为自己创造的文化”(made by people for themselves)
二、工人阶级文化的出现与意义
common culture的文化已经不复存在,纯粹属于统治阶级的文化也不复存在。
精英的经典文化受到了来自两方面的挑战:
一是商业的、工业(利润),削弱文化凝聚力;一是工人阶级直接挑战文化权威。
城市工人的政治和文化运动――宪章运动(Chartism)。
五)用Antonio Gramsci的“霸权”(hegemony,领导权)概念定义。
新葛兰西主义(Neo-Gramscian)
六)用后现代主义来探讨通俗文化
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差异的消失;商业与文化艺术品界限的消失与混同
三、总结
在都市中第一次出现了被统治阶级的文化,第一次出现了对于通俗文化的政治研究。
第二节 马修·阿诺德(Matthew Arnold,1822-1888)
一、 时代背景及方法论意义
开创了一种看待通俗文化的传统和特殊的方式,一种将通俗文化定位在整个文化领域当中的方式――“文化与文明”的传统。1860-1950 。
第二节 通俗文化与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
一、“通俗”与语境
“popular”(通俗的)一词在Raymond Williams看来,有四种普通的“通俗”意义:
(1)“深受大众喜好的文化”(well liked by many people”)
【转载】《西方文化理论和文化研究》教学大纲
《西方文化理论和文化研究》教学大纲
为适应全球化所带来的知识挑战,我们需要尽快扩展自己的文化知识视野。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本着批判和分析的态度,将介绍二十世纪以来影响西方社会、文化的重大文化思想运动和思想流派。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文化的发展走向和内在规律,增强辨别西方文化思潮(包括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能力,并了解西方当代学术的一些研究方法,尤其是六十年代以来涌现的几门新的人文学科(New
1.指“智慧、精神和美学的发展过程”(民族文化想象的连续性、自足性)
2.“某种特定的生活方式,一个民族,一个时期,一个群体”(内容很广泛)
雷蒙·威廉斯认为主要指“智慧,特别指艺术实践”
3. “表义的实践活动”(诗歌、肥皂
一)数量指标(quantitative index):人数的多少
二)以high culture来定义popular culture.
三)用“mass culture”来定义通俗文化
四)用“人民的文化”来定义
思考题:
1、 谈谈对本门课的要求。
2、 如何理解“文化”概念的历史变迁。
发言者发表于 2005-07-31 09:15:002楼
jjrousseau
(小青) 第二章:意识形态与通俗文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选修与跨学科问题(文化理论与文化研究)
全球化时代了解“文化”的重要性
2)传媒时代的需要
对于通俗文化(大众文化)背后的政治经济学需要了解
二、 主要内容
时间:本世纪,尤其是六十年代以来欧陆和英美有关大众文化的研究
内容:各种思想流派
课程具体内容大致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国学术界的文化理论
二)“文化与文明”的传统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卢卡奇、葛兰西、阿尔都塞、福柯、威廉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
四)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及索绪尔、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
不同定义的共同之处:伴随着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和城市化(urbanization)而兴起的文化。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两种:共通文化,与上层文化
工业革命之后:雇员与雇主关系改变(现金交易);都市化与居住区的分离;法国大革命的反作用,遏制激进主义,为通俗文化创造了更多广阔的空间。
二) 现代民族国家与“文化”概念
伴随着西欧的民族―国家理念和资本主义向全球的扩展。
民族-大众文化被阐释成一种相对封闭自足的、区别于其它同类的完整而稳固的文化想象,用以支撑民族-国家的精神大厦。
三、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广义与狭义文化观
2、 如何理解“通俗文化”的含义。
习作:
翻译教材第8页下方的那段总结文字,要求准确流畅。
发言者发表于 2005-07-31 09:16:003楼
jjrousseau
(小青) 第三章 “文化与文明”的传统
一、文化≠意识形态
文化,不是一个实体的领域,而是一个实践和行为范畴,是表义和指意的活动,生活和行为的方式。
意识形态(ideology)是一个不能回避的概念,“文化研究中最重要的概念”。
二、五种意识形态概念
1.某些特定人群所表白的理念体系;
◆ “文化”的核心问题应该是“人”,是人的创造活动和实践活动。
3. 文化四层次说: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4. 文化与知识的差别:“有知识没文化的一代?”
四、当代西方学术语境中的“文化”概念
“文化”,一个很难找到确切定义的概念(如同我们想真正了解一个人,不能只叫名字,或下定论,而应该了解他的出身、经历、所受过的打击)
2.表示某种掩盖、歪曲、隐瞒(masking, distortion, concealment),是一种虚假意识(“false
consciousness”)
3.“意识形态形式”:表现世界特定表象的方式。电视小说、流行歌曲、故事片,肥皂剧)。
4.Louis Althusser 提出的新意识形态理论。
“文化”(拉丁文为Cultura)一词最早的意思是耕种、居住、培育和练习等;而现代意义上的“文化”观念的成形――即文化被称为客观的研究对象,则是十八、十九世纪以后的事情。爱德华·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对“文化”所下的经典定义(“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就将文化看成了与自然相对的价值体系。
四、作这他者的通俗文化
没有统一的单一的定义,方法显得更加重要;本书描绘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的复杂接触及其遇到的许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举例:青年亚文化(youth subculture)
思考题:
1、 至少列出四种“意识形态”的定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了解英国文化传统中有关“文化与文明”的对立,了解影响当代英国文化理论和文化研究的三个主要理论家及其思想脉络。
课时分配:4学时
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和影像赏析
第一节 通俗文化在英国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和城市化(urbaniz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