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2凝集反应课件
合集下载
级本科实验2w凝集反应课件
单向免疫扩散
2. 双向免疫扩散
【原理】
•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分别加到琼脂板上相应的小孔中,两 者各自向四周扩散,若抗原与抗体相对应,两者相遇即 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比例合适处形成白色沉淀线。
• 可以用已知抗体(或抗原)检测未知抗原(或抗体), 鉴定抗原性物质或免疫血清的浓度、纯度以及比较抗原 之间的异同点。
定义:的条件下,如果两者比例适当, 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凝 集块,这种现象叫做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原理】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 质存在的条件下,可以直接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 结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实验二
Part I 凝集反应 Part II 沉淀反应 Part III 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观察
123
实验内容
• 凝集反应 – 直接凝集反应:玻片凝集
• ABO血型鉴定
• 沉淀反应
– 环状沉淀 – 琼脂扩散技术:单向免疫扩散、双向免疫扩散 – 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实验
• 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观察
Part I 凝集反应
• 皮质区 浅皮质区(非胸腺依赖区):B细胞区(淋巴滤泡) 深皮质区(胸腺依赖区):T细胞、M 、内皮细胞
• 髓质区 髓索:B细胞,浆细胞,部分T细胞和M 髓窦:大量M
2. 淋巴结(lymph node) 淋巴结皮质
被膜 淋巴小结 被膜下淋巴窦
深(副)皮质区
2. 淋巴结(lymph node)
对准序号加样
3. 对流免疫电泳试验
【原理】
• 在双向免疫扩散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 • 带电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移动的方向与其所带电荷有关。
抗原在pH8.6的缓冲溶液中带负电荷,由阴极向阳极移 动。抗体为球蛋白,只带微弱的负电荷,分子量又大, 因为电渗作用反而向负极倒退。 • 抗原与抗体在琼脂两孔间相遇时,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 成白色沉淀线。
《凝集反应双扩》PPT课件
弃去0.5
(1:10) H菌液 0.5 0.5 0.5 0.5 0.5 血清最终
0.5 0.5
稀释度 1:40 1:80 1:160 1:320 1:640 1:1280 –
效价:出现明显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
10
二、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方法:
Ag1
Ag2
Ab 生理盐水
结果:1.沉淀线融合:两种抗原完全相同 2.沉淀线交叉:两种抗原完全不同 3.沉淀线相切:部分相同
(2)试管法:已知抗原检测未知抗体 如肥达反应
2
2.间接凝集反应 (indirect agglutination)
Ag(Ab)+颗粒载体 致敏颗粒+Ab(Ag) 凝聚现象 如:抗O试验
3.间接凝聚抑制试验 (indirect 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s)
Ag+Ab+抗原致敏载体 无凝集现象 如:乳胶法免疫妊娠试验
11
12
实验报告: 1.记录玻片反应结果,并分析。 2.记录试管凝集反应效价。 3.记录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结果,并分析。
13
3
4
二、沉淀反应(precipetation) 概念: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
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 沉淀物。 Ag + Ab 沉淀现象 1.单向琼脂扩散试验 2.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3.火箭电泳 4.对流免疫电泳
5
6
么么么么方面
Sds绝对是假的
实验一 实验内容:1.凝集反应
一、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概念: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有电解
质存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出现肉眼可见 的凝集小块。
凝集反应(免疫学检验课件)
【材料】 (1)TRUST抗原悬液 (牛心提取的类脂质) (2)被检血清。 (3)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 (4)试验专用卡片;专用滴管及针头
【意义】 RPR是定性试验,用于梅毒的筛选和疗效的判定。
阳性标本如有需要,也可将血清作1:2—1:32稀释后,按 上述方法做半定量试验。
注意:
1.一期梅毒:70%; 二期梅毒:100%
TPPA (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U型板(微量反应板)
TPPA是梅毒确诊试验。 TPPA在梅毒治愈后它还 是阳性的,而RPR可以 转阴或者滴度效价很低
RF因子检测(正向间接凝集)
❖ 【原理】
类风湿因子(rheumatic factor,RF)是一种 发生于类风湿病人血清中的抗人变性 IgG抗体 (IgM为主),此种抗体可与IgG的Fc段呈特异反 应。将变性IgG致敏胶乳颗粒,与病人血清中的 RF相遇时,即可发生凝集现象。
3、O与H抗体在诊断上的意义
OHAB
诊 断 意 义(可能)
伤寒及副伤寒感染早期/交叉反应
伤寒及副伤寒感染晚期/预防接种/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伤寒
甲型副伤寒
乙型副伤寒 接种伤寒及副伤寒三联疫苗 非肠热症/早期用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
H与O抗体的性质及其消长意义
抗体 类型
O IgM 抗 体
H IgG 抗 体
❖ 【操作方法】
(1)试剂使用前,预置达室温。 (2)轻轻摇匀胶乳试剂 (3)反应板上滴加一滴未稀释血清滴(20ul) (4)然后滴加一滴胶乳试剂,并立即旋转摇动 使两者充分混匀。
(5)每次实验均应设阳性与阴性对照。 【结果观察与报告】
2分钟内出现明显而均匀的凝集颗粒者为阳 性,不凝集者为阴性。(凝集RF >20IU/mL)
医学免疫学:实验2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实验目的:
检测血清标本中有无HBsAb
材料:
48孔ELISA板
阳性对照血清(HBsAb) 阴性对照血清 酶标二抗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诊断试剂盒
洗涤液
底物A和B
微量加样器,待测血清标本等
实验方法
微孔板已包被HBsAg
HBsA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 — — ① ① ① ① ② ② ② ②A + + — — ③ ③ ③ ③ ④ ④ ④ ④B + + — — ⑤ ⑤ ⑤ ⑤ ⑥ ⑥ ⑥ ⑥C + + — — ⑦ ⑦ ⑦ ⑦ ⑧ ⑧ ⑧ ⑧D
实验结果
颜色变化或OD(吸光度)值
酶标板
酶标仪Βιβλιοθήκη 样+-1 2 3456
每孔加 50μl 不同的血清样本 Positive control (HBsAb) :1 滴 Negative control (NS): 1 滴
加样
+
- sample
加酶结合物
enzyme
每孔加酶结合物1滴 混匀, 37 ℃ 30 min.
放射物标记技术 酶标技术
免疫荧光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免疫组化技术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双抗原夹心法
间接法
直接法
原理:间接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不显色
洗涤
洗涤
1.包被已知抗原 2.加入待测标本 (未知抗体?) 3.加入酶标二抗 (即抗抗体 :抗人Ig的抗体) 4.加入底物
颜色改变 = 待测标本中存在抗体
实验结果
呈红色片状凝集颗粒为阳性 实验结束后,洗涤试管;
免疫学实验课件:实验二直接凝集试验
实验二 凝集试验
一、目的要求
理解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掌握玻片凝集反应的操作技术与结果
判定; 掌握试管凝集反应的操作技术与结果
判定。
二、凝集反应的原理
通常,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悬液中带弱负电荷, 在悬 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匀的分散状态。 凝集试验的发生分两阶段,当特异抗体与相应抗原颗粒相遇时, 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 静电排斥力。第二步在电解质的参与下进一步中和复合物外层 的电荷,从而聚集成较大的凝集块。
凝集反应的类型
两大类
玻片法:定性 直接凝集试验
试管法:定量
间接凝集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 碳素凝集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三、实验材料
1. 玻板凝集试验
(1)玻片、移液枪、牙签等; (2)布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标准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 (3)待被检血清
2. 试管凝集试验
(1)试管(1 ㎝×8 ㎝ )、试管架、恒温箱、各规格移液枪等; (2)布氏杆菌试管凝集抗原及布氏杆菌阳性血清、阴性血清; (3)待被检血清; (4)灭菌0.5%石碳酸生理盐水。
四、操作方法
1. 玻板凝集试验
(1)在洁净玻片上,各加15-20ul布氏杆菌阳性血清、阴性 血清、待检血清与生理盐水。
(2)加入布氏杆菌平板抗原15-20ul,滴在血清附近,不 与血清接触。用牙签将血清与抗原混匀,轻轻摇动玻板使 液滴呈旋状运动。
阴性血清(ຫໍສະໝຸດ )结果判定:待检 阳性 血清 血清
• 出现颗粒状或块状凝集者为阳性反应;
• 未出现凝集者为阴性反应。
生理盐水
2. 试管凝集试验
(1)取试管八支,按下表加入生理盐水; (2)取布氏杆菌血清进行梯度稀释; (3)加入布氏杆菌检测抗原; (4)充分20.35混匀,置37℃ 温箱24小时。
一、目的要求
理解凝集反应的基本原理; 掌握玻片凝集反应的操作技术与结果
判定; 掌握试管凝集反应的操作技术与结果
判定。
二、凝集反应的原理
通常,细菌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悬液中带弱负电荷, 在悬 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匀的分散状态。 凝集试验的发生分两阶段,当特异抗体与相应抗原颗粒相遇时, 发生特异性的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 静电排斥力。第二步在电解质的参与下进一步中和复合物外层 的电荷,从而聚集成较大的凝集块。
凝集反应的类型
两大类
玻片法:定性 直接凝集试验
试管法:定量
间接凝集试验
乳胶凝集试验 碳素凝集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
三、实验材料
1. 玻板凝集试验
(1)玻片、移液枪、牙签等; (2)布氏杆菌平板凝集抗原、布氏杆菌标准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 (3)待被检血清
2. 试管凝集试验
(1)试管(1 ㎝×8 ㎝ )、试管架、恒温箱、各规格移液枪等; (2)布氏杆菌试管凝集抗原及布氏杆菌阳性血清、阴性血清; (3)待被检血清; (4)灭菌0.5%石碳酸生理盐水。
四、操作方法
1. 玻板凝集试验
(1)在洁净玻片上,各加15-20ul布氏杆菌阳性血清、阴性 血清、待检血清与生理盐水。
(2)加入布氏杆菌平板抗原15-20ul,滴在血清附近,不 与血清接触。用牙签将血清与抗原混匀,轻轻摇动玻板使 液滴呈旋状运动。
阴性血清(ຫໍສະໝຸດ )结果判定:待检 阳性 血清 血清
• 出现颗粒状或块状凝集者为阳性反应;
• 未出现凝集者为阴性反应。
生理盐水
2. 试管凝集试验
(1)取试管八支,按下表加入生理盐水; (2)取布氏杆菌血清进行梯度稀释; (3)加入布氏杆菌检测抗原; (4)充分20.35混匀,置37℃ 温箱24小时。
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 PPT
以பைடு நூலகம்盐缓冲液为反应介质的抗原抗体特异 性结合的沉淀试验。
环状沉淀 絮状沉淀 免疫浊度测定
絮状沉淀试验(flocculation)
【原理】将抗原溶液与相应抗体溶液混合,在 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出现可 见的絮状沉淀。
【应用】测定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比。
【方法】 1、抗原稀释法:抗原最适比例 2、抗体稀释法:抗体最适比例 3、方阵滴定法:抗原抗体最适比例
logC/d =K
Mancini曲线
Fahey曲线
T1为16~24h;T2为24~48h;T3为 48h以上,可见T3为直线,T1为反抛物 线
t1为 16~ 24h;t2为24~48h;t3为 48h以上,可见t1为直线,t3为反抛物线
已知含量的Ag标 准品
Fahey曲线的绘制
Fahey曲线,使用半 对数纸画曲线,浓 度的对数与沉淀环
(2)试管凝集试验 半定量试验
在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已知细菌 作为抗原液与一系列稀释的受检血清 混合,保温后观察每管内抗原凝集程 度,通常以产生明显凝集现象的最高 稀释度作为血清中抗体的效价,亦称 为滴度。
(2)试管凝集试验 半定量试验
方法: 1)倍比稀释待检血清:
0、5ml 0、5ml 0、5ml
• 沉淀线偏向抗原孔一方, 表示抗体浓度>抗原,反 之,则是抗体浓度<抗原 浓度。
【 CIEP方法评价】
(1)简便、快速、敏感度较双扩提高8~16倍,可测蛋 白质浓度达 ug/ml。
(2)要求抗原、抗体比例严格,尽估计使用高效价免疫 血清,必要时对待检样品采纳不同稀释度
(3)不适宜抗原抗体都是球蛋白的检测 。 (4)由于电渗的缘故,目前已不推荐使用。
抗球蛋白参与的间接血凝试验 (Coombs试验)
环状沉淀 絮状沉淀 免疫浊度测定
絮状沉淀试验(flocculation)
【原理】将抗原溶液与相应抗体溶液混合,在 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出现可 见的絮状沉淀。
【应用】测定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比。
【方法】 1、抗原稀释法:抗原最适比例 2、抗体稀释法:抗体最适比例 3、方阵滴定法:抗原抗体最适比例
logC/d =K
Mancini曲线
Fahey曲线
T1为16~24h;T2为24~48h;T3为 48h以上,可见T3为直线,T1为反抛物 线
t1为 16~ 24h;t2为24~48h;t3为 48h以上,可见t1为直线,t3为反抛物线
已知含量的Ag标 准品
Fahey曲线的绘制
Fahey曲线,使用半 对数纸画曲线,浓 度的对数与沉淀环
(2)试管凝集试验 半定量试验
在微生物学检验中常用已知细菌 作为抗原液与一系列稀释的受检血清 混合,保温后观察每管内抗原凝集程 度,通常以产生明显凝集现象的最高 稀释度作为血清中抗体的效价,亦称 为滴度。
(2)试管凝集试验 半定量试验
方法: 1)倍比稀释待检血清:
0、5ml 0、5ml 0、5ml
• 沉淀线偏向抗原孔一方, 表示抗体浓度>抗原,反 之,则是抗体浓度<抗原 浓度。
【 CIEP方法评价】
(1)简便、快速、敏感度较双扩提高8~16倍,可测蛋 白质浓度达 ug/ml。
(2)要求抗原、抗体比例严格,尽估计使用高效价免疫 血清,必要时对待检样品采纳不同稀释度
(3)不适宜抗原抗体都是球蛋白的检测 。 (4)由于电渗的缘故,目前已不推荐使用。
抗球蛋白参与的间接血凝试验 (Coombs试验)
医学免疫学检验-凝集反应PPT优选课件
凝集反应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10/18
1
一、凝集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定义: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颗粒性 抗 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 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 发生特异结合,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 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反应的两个阶段:1)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阶段,2)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直接Coombs试验 检测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
间接Coombs试验 检测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2020/10/18
12
2020/10/18
13
2020/10/18
第一课件网网站
14
2020/10/18
15
2020/10/18
16
2020/10/18
17
2020/10/18
18
2020/10/18
2020/10/18
2
2020/10/18
3
特点:抗原抗体反应既可以在体内作为 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自然发生,也 可以在体外作为免疫学试验的结果而出 现,体外实验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 学反应(serological reaction).
2020/10/18
4
二.直接凝集反应
定义: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量电解 质的参与下,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肉眼 可见的凝集现象,该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 (agglutina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 ( agglutinin)。 一)玻片凝集试验(ABO血型鉴定);二) 试管凝集试验(肥达试验)。
缘皱缩成花边状
2020/10/18
9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第一课件网网站
2020/10/18
1
一、凝集反应的概念及特点
定义: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颗粒性 抗 原,或可溶性抗原(或抗体)与载体颗粒结合 成致敏颗粒后,它们与相应抗体(或抗原) 发生特异结合,在适当电解质存在下,形成 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反应的两个阶段:1)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阶段,2)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直接Coombs试验 检测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
间接Coombs试验 检测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
2020/10/18
12
2020/10/18
13
2020/10/18
第一课件网网站
14
2020/10/18
15
2020/10/18
16
2020/10/18
17
2020/10/18
18
2020/10/18
2020/10/18
2
2020/10/18
3
特点:抗原抗体反应既可以在体内作为 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自然发生,也 可以在体外作为免疫学试验的结果而出 现,体外实验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 学反应(serological reaction).
2020/10/18
4
二.直接凝集反应
定义: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量电解 质的参与下,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肉眼 可见的凝集现象,该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 (agglutinatinogen),抗体称为凝集素 ( agglutinin)。 一)玻片凝集试验(ABO血型鉴定);二) 试管凝集试验(肥达试验)。
缘皱缩成花边状
2020/10/18
9
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
医学免疫学实验之凝集反应和沉淀反应课件16页PPT
类风湿因子的检测
Normal serum
Patient’s serum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acroscopic agglutination of latex(乳胶颗粒) coated with human IgG serum from a patient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
梅毒快速血清反应素RPR试验
1、4孔加AFP阳性对照 2、3、5、6孔加待检血清
3. 置于湿盒,37C 24h
•结果下周观察
学号
1
6
2
5
3
4
抗AFP抗体
对流免疫电泳检测血清中AFP
• 1、3孔加抗AFP抗体
+
• 2孔,AFP阳性对照血清
1
• 4孔,待检血清
3
pH 8.6巴比妥缓冲液
2
-
4
第2次 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
1. 试管凝集(操作) 2. 双向扩散(操作)、对流免疫电泳(示教) 3. 抽血(每组一人,下次实验用)
• 肥达反应结果(观察结果注意:勿摇;先看对照管)
- 不凝集 + 小部分凝集,管底小量凝集,上层液体较混浊 ++ 部分凝集,管底部分凝集,上层液体微混浊 +++ 大部分凝集,凝块非全部下沉于管底而是稍有铺开,上层液体澄清 ++++ 完全凝集,管底有边缘不整齐的膜状凝集块,上层液体澄清透明。
沉淀反应 Precipitation Tests
RPR是心脂质(而不是密螺旋体的)梅 毒抗体试验,在疾病初期呈阳性。 将病人血清与炭联心脂质抗原试剂 混合,阳性血清显示凝集抗原颗粒。 (4分钟后观察颗粒凝集)
《凝集反应》课件
特性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可逆 性、比例性、阶段性等特点。
凝集反应的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颗粒状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出现 的凝集现象。如玻片凝集试验、试管 凝集试验等。
在间接凝集反应的基础上,加入特异 性抗体,使原有的间接凝集现象受到 抑制。常用于测定激素、抗原等小分 子物质。
间接凝集反应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与凝集反应的结合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样本处理和检 测。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改善凝集反应 的条件和效果,为凝集反应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在最适pH值下,凝集反应的速 率和程度可能达到最大值。
pH值的改变可能影响分子的构 象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凝集反 应的进行。
Part
04
凝集反应的实验操作与演示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
试管、滴管、抗A血清、抗B血清、A型血、B型血、O型血等。
实验设备
显微镜、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等。
实验试剂
生理盐水、洗涤液等。
细菌凝集试验可用于鉴定细菌种类、检测抗体水平以及诊断某些传染病 。
常见的细菌凝集试验包括伤寒沙门氏菌的肥达试验和副伤寒甲、乙的副 伤寒沙门氏菌的肥达试验等。
病毒凝集反应的实例
病毒凝集反应是指病毒颗粒与细胞表面 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聚集的现象。
病毒凝集反应可用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例如流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准确性。
凝集反应的热力学
热力学研究反应的平衡常数、能 量变化和熵变等性质,对于理解 凝集反应的机理和性质非常重要
。
热力学参数如焓变、熵变和吉布 斯自由能变等可以描述反应的能
量变化和平衡状态。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可逆 性、比例性、阶段性等特点。
凝集反应的类型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颗粒状抗原与相应抗体直接结合出现 的凝集现象。如玻片凝集试验、试管 凝集试验等。
在间接凝集反应的基础上,加入特异 性抗体,使原有的间接凝集现象受到 抑制。常用于测定激素、抗原等小分 子物质。
间接凝集反应
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与凝集反应的结合可以实现更精细的样本处理和检 测。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改善凝集反应 的条件和效果,为凝集反应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在最适pH值下,凝集反应的速 率和程度可能达到最大值。
pH值的改变可能影响分子的构 象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凝集反 应的进行。
Part
04
凝集反应的实验操作与演示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
试管、滴管、抗A血清、抗B血清、A型血、B型血、O型血等。
实验设备
显微镜、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等。
实验试剂
生理盐水、洗涤液等。
细菌凝集试验可用于鉴定细菌种类、检测抗体水平以及诊断某些传染病 。
常见的细菌凝集试验包括伤寒沙门氏菌的肥达试验和副伤寒甲、乙的副 伤寒沙门氏菌的肥达试验等。
病毒凝集反应的实例
病毒凝集反应是指病毒颗粒与细胞表面 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聚集的现象。
病毒凝集反应可用于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例如流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
准确性。
凝集反应的热力学
热力学研究反应的平衡常数、能 量变化和熵变等性质,对于理解 凝集反应的机理和性质非常重要
。
热力学参数如焓变、熵变和吉布 斯自由能变等可以描述反应的能
量变化和平衡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实验步骤
1
6
2
5
3
4
24h
1
6
2
5
3
4
(1)
孔:抗体(AFP诊断血清);
(2)1、4孔:阳性对照(AFP阳性血清);2、3、5、6孔
为 待检抗原;
(3)琼脂板放入湿盒内,24h后检查结果。
3、对流免疫电泳实验
(在双向扩散基础上加电泳的方法)
原理
带电的胶体颗粒在电场中移动的方向与其所带电荷有 关。抗原在pH8.6的缓冲液中带负电荷,由阴极向阳 极移动。抗体为球蛋白,只带微弱的负电荷,分子量 又大,因为电渗作用反而向负极倒退。当抗原与抗体 在琼脂两孔间相遇时,在两者比例适当处形成白色沉 淀线。
由于抗原、抗体在电场中定向移动,被限制了多方向自由 扩散的倾向,因而提高了实验敏感度。而且,沉淀线出现 较快,可在1小时之内观察结果,所以可用于快速诊断。
材料
1、抗AFP血清,已知AFP阳性血清,待检血清。 2、微量加样器、打孔器、电泳仪等。
实验步骤 +
1
2
-
1
2
已知阳性血清
3
4
抗AFP血清
3
临床案例 患者陈×,男性,30岁,未婚。自述有静脉注射毒品史2年余,1年前体重明 显减轻、近3月发热、干咳,因近日自感觉呼吸不畅,并伴进行性视力下降, 到医院就诊。 体格检查:腿部及手臂皮肤多个紫褐色结节,直径约lmm至lcm大小不等、 触痛;口咽部白膜合并溃疡;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肺部可闻及干啰音。 眼底检查显示视网膜动脉充血、视乳头水肿出血。胸片显示肺门周围间质 性肺浸润。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可见成团微生物,银染阳性。HIV抗体阳性。 CT扫描轻度脑萎缩。口腔涂片发现念珠菌。HIV mRNA水平为20 000拷贝 /m1。 临床诊断:艾滋病。 问题:1.该病人需要检测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有哪些方法进行测定? 并简述其原理 要求:1.查资料,T细胞数量、功能的测定方法有哪些?(至少2种方法) 2.每人都要求去查资料,可以是word打印,宋体、小四号、1.5倍行 距,2000字左右。 组长负责或安排同学归纳整理。 以小组为单位,下次实验课时上交预习报告。
胞膜上有A抗原,B型血者红细胞膜上有B抗原,AB 型有A、B两种抗原,O型则不含A、B抗原。
用已知的抗A或抗B抗体与受检者红细胞混合, 抗A和或抗B抗体与红细胞表面上的相应抗原结合而 引起红细胞凝集,根据其凝集状况判定受试者的血 型。
实验材料
1、抗A 及抗B抗体、生理盐水; 2、玻片、采血针、试管、滴管、消毒棉棒、牙签、
沉淀反应可在液体中进行,如 环状沉淀。 沉淀反应大多用半固体琼脂凝胶为介质进行琼脂扩散或称免疫扩散。即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在凝胶中扩散并相遇,在比例合适处形成可见的白色 沉淀。
• 环状沉淀 •免疫扩散技术:单向免疫扩散、 双向免疫扩散 •电泳技术:对流免疫电泳、免疫电泳、火箭免疫电泳
环状沉淀反应
将少量高浓度的抗体置于小试管底层,再将抗原 沿管壁徐徐加入,使之重叠于抗体的上面,室温下 静置数分钟,可以看到在抗原与抗体的接触面形成 白色沉淀环。
记号笔等。
步骤
注意事项
1.消毒处干燥后再取血
2.滴管不可与抗体液面接触
3.牙签不可混用
红细胞血悬1液滴 NS 10滴
抗A 1滴
抗B 1滴
A
B
红细胞悬液1-2滴
结果观察
抗A
抗B
A型
B型
AB型
O型
二、沉淀反应
原理
可溶性抗原(多糖、蛋白质、类脂等)与相应抗体 特异性结合,两者比例适当并有电解质存在及一定 温度的条件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可形成肉眼可见 的沉淀物。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See you next time!
4
抗AFP血清
待检血清
1、制备琼脂板,按照模板打孔 2、加样:分别向1、3孔内加入抗AFP血清;向2孔内加肝癌病人 AFP阳
性血 清作为阳性对照,4孔内加病人待检血清。 3、通电:将琼脂板置于电泳槽内,抗原端放阴极侧,抗体放阳极侧,固定
电压5~6v/cm,通电45min左右。
结果观察:
1
2
3? 4
实验报告:周一 or 周五 地点:实验楼 21207
请各位同学清理实验桌面,清理显微镜,关掉显微镜开关。 值日生:实验材料、地面的清洁等。注意门窗,水电开关
下次试验内容:
补体参与的反应:(*免疫血清制备与应用之3) 补体的溶血反应;补体结合实验
T细胞数量的测定:E花环形成实验 T细胞功能测定: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注意事项
1. 打孔时将孔内琼脂全部吸出、尽量不破坏孔边缘琼脂 2. 加样时不可溢出或加入气泡,不可将琼脂吹起 3. 电泳时分清正、负极 (试验完毕请将琼脂弃入垃圾袋)
三、胸腺、淋巴结、脾脏组织结构的观察
免疫器官
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
1.胸腺(Thymus):
位于胸腔纵隔上部、胸骨后方,分左右两叶,青春期后开始缓慢退化。
实验二
一、凝集反应 二、沉淀反应 三、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观察
12
目的要求
(一)掌握凝集反应、沉淀反应原理、 方法及用途。 (二)熟悉实验的操作手法。
一 、凝集反应
定义:颗粒性抗原(病原微生物或红细胞)与相应 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在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如果两
者比例适当,在一定的温度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可以形成
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叫做凝集反应。
分类: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细菌、螺旋体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 存在的条件下,可以直接与相应的抗体特异性结 合,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
玻片凝集:
• ABO血型鉴定
1、ABO血型鉴定
ABO血型系统
原理: 人类ABO血型抗原分A、B两种。A型血者红细
明区:中淋巴 细胞为主
暗区:大淋巴细胞为主
3.脾的基本结构
脾脏的基本结构:白髓
红髓 边缘区(T、B、M) 中央动脉与动脉周围淋巴鞘
脾小体(B细胞区)
实验报告
ABO血型鉴定的原理、步骤、结果及结果分析 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步骤、结果及结果分析 绘制淋巴结、脾脏、胸腺镜下所见。
(HE染色,10×10) 用红蓝铅笔认真画图!
此试验常用于抗原的定性试验。
阳性
抗原 抗体
阴性
NS 抗体
1、单向免疫扩散(示教)
将某种特异性抗体混合于琼脂中,再于其上打孔,将一 定量的抗原加入孔中。抗体不会再扩散 ,孔中抗原向四周呈 辐射状扩散。如抗原与已知的抗体相对应,在两者比例适合 处即出现由IC所形成的沉淀环,直径大小与抗原浓度成正比。
定性和定量
2、双向免疫扩散(示教)
可溶性抗原与抗体分别加到琼脂板上相应的小孔中,
两者各自向四周扩散,若抗原与抗体相对应,两
者相遇即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在比例合适处形成
白色沉淀线。
抗体
抗原
此试验可用已知抗体(或抗原)检测未知抗原(或抗体)。
实验器材
1、1.2%生理盐水琼脂。 2、待检抗原血清、肝癌病人AFP阳性血清。 3、AFP诊断血清(含AFP抗体)。 4、载玻片、琼脂板、打孔器、微量加样器、吸管等。
胸腺的结构
胎儿胸腺 HE 4×10
胸腺的结构 胸 腺 HE染色 10×40
小叶间隔 皮质
髓质
2.淋巴结(lymph node)
淋巴结的结构
被膜 淋巴小结 被膜下淋巴窦
深(副)皮质区
淋巴结的结构
被膜 被膜下淋巴窦
淋巴滤泡
深皮质区 (副皮质区)
髓索 髓窦
淋巴小结的结构----生发中心
小结帽:小淋巴 细胞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