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检验技术培训课件
疟疾培训课件(PPT65张)

间歇期除疲劳无力和略感不适外,一般感觉良好。 发病多见于中午前后和下午,夜间发作者较少。 临床症状一次比一次严重,经多次发作后,又渐次减
轻,有“自愈”的趋势。
有溶血性贫血症状,其程度与发作次数呈正相关。
脾肿大,其程度与病程相关,部分病例同时见肝肿大。
(3)药理特点:
肠道内吸收迅速,但排泄也快,血 浆半衰期仅6—8h; 肝脏浓度高于血液浓度; 需连续多次服药才能有效; 根治效果与剂量、疗程、虫株和人 体免疫水平有关,但治疗天数不能 少于8天,总剂量不能少于180mg。
治疗的一般原则
1、早期治疗:凡疟疾病人一定要及时治疗,对无免疫 力的恶性疟尤需及时,以免转为脑型疟。
间日疟临床表现特点:
间日疟潜伏期一般为11-25天,多有前驱期。 复发时常无前驱期。临床急性发作以体温超过 38℃为准,隔日定时发作者约占半数。 发热始于中午前后和晚上9点以前,偶见于深夜。 初发病例决大多数每日发作一次,发热时间长, 与恶性疟相似。初发时可因感染两批以上虫株先 后发育成熟,发热可不规则。尔后虫株仅以一批 为主,故2-3日后呈典型隔日发作。 开始症状较轻,热度较低,随后日益加重。经 多次发作,随着免疫力的产生,症状又由重转轻, 不治而“愈”。间日疟预后良好。
2、喹哌(piperaquine )
(1)主要药理特点: 与氯喹相似,但无交叉耐药性 口服吸收好,先储积于肝脏,逐渐释放入血 代谢缓慢,血浆半衰期较长,约为21-28天 (2)主要的副反应: 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 血清谷丙转氨酶短期升高,肝病及孕妇慎用 肝内蓄积作用,连续使用不能超过4个月。
三、疟疾的治疗
(一)、有关间日疟临床 和治疗的定义
2024版疟疾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 更换药物或增加药物剂量等。
预防性用药策略和注意事项
01
针对流行区人群和旅行 者等高风险人群,可采 取预防性用药措施。
02
预防性用药应选择安全、 有效、方便的药物,如 氯喹、多西环素等。
03
在使用预防性用药时, 应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 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 用药。
的。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通过干扰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 断其能量代谢,从而杀死疟原虫。
奎宁
通过与疟原虫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形成复合物,抑制疟原虫的呼吸作 用,导致其死亡。
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原则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感染疟原 虫种类选择治疗方案。
对于重症疟疾患者,应首选静 脉给药,以保证药物迅速达到 有效浓度。
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及挑战
流行特点 我国疟疾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云南、海南、广西等。
发病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及挑战
• 传播媒介主要是中华按蚊。
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及挑战
挑战 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改变可能影响疟疾传播。
流动人口增多,加大了防控难度。 耐药性的出现对治疗提出了新挑战。
04
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和 环境改善也是预防疟疾 的重要措施。
05
蚊媒传播阻断措施
蚊虫生活习性及传播方式
蚊虫种类及分布
按蚊是传播疟疾的主要媒介,多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生活习性
蚊虫在水中产卵,幼虫在水中生活,成蚊喜欢在隐蔽、阴暗和通 风不良的地方栖息。
传播方式
通过叮咬人类皮肤,将疟原虫注入人体,引起疟疾感染。
03
04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2024版疟疾培训ppt课件pdf

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
利用天敌、微生物等控 制蚊虫种群数量,具有 环保、持效长等优点。
18
使用蚊帐、灭蚊灯等工 具减少人蚊接触,降低
叮咬风险。
05
社区参与和健康教育推 广
2024/1/28
19
社区参与在疟疾防控中作用
1 2
早期发现病例 社区成员通过参与培训,了解疟疾症状和传播途 径,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疑似病例。
2024/1/28
9
未来研究方向
改进现有疫苗
通过优化疫苗配方、改进 生产工艺等方式提高现有 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 果。
2024/1/28
开发新型疫苗
探索新的疟原虫抗原和免 疫途径,开发更加安全、 有效的新型疟疾疫苗。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全球范围内的疟疾疫 苗研发合作,共同推动疟 疾疫苗的研制和应用。
开展活动
组织各类疟疾防控相关活动,如知识竞赛、健康讲座等,吸引公众 积极参与。
建立激励机制
对积极参与疟疾防控工作的社区成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彰,激发公 众的参与热情。
2024/1/28
22
06
总结与展望
2024/1/28
23
本次培训成果回顾
2024/1/28
疟疾基础知识掌握
通过本次培训,学员们对疟疾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 诊断与治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有效控制传染源 社区成员参与病媒生物(如蚊子)的控制活动, 如清理积水、使用蚊帐等,有助于减少疟疾传播。
促进健康行为
3
社区成员通过参与健康教育和宣传活动,了解预 防疟疾的措施,如避免露天睡觉、穿长袖衣服等, 有助于形成健康行为。
2024/1/28
疟疾培训课件

03
临床表现与诊断
疟疾的临床症状
寒战、高热
患者突发寒战,持续一段时间 后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0℃以 上,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
力等症状。
出汗、热退
高热持续一段时间后,患者开 始大量出汗,体温逐渐下降至 正常,症状暂时缓解。
贫血、脾大
疟疾反复发作可导致贫血,红 细胞减少,同时脾脏逐渐增大 。
意识障碍
疟疾培训课件
汇报人:XX
目 录
• 疟疾概述 • 疟原虫与寄生虫学 • 临床表现与诊断 • 治疗与预防策略 • 现场处置与应急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疟疾概述
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 虫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按 蚊吸入疟原虫感染的血液后,再 叮咬健康人,将疟原虫注入人体 。
VS
机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药 物的研发为疟疾防控提供了新的手段。同 时,全球卫生合作机制的加强也为疟疾的 消除创造了有利条件。
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能力
加强个人防护
在疟疾流行区工作或旅行时,应 尽量减少暴露,使用防蚊用品,
避免蚊虫叮咬。
及时就医
一旦出现发热、寒战等疟疾症状, 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 史和暴露史。
04
治疗与预防策略
抗疟药物种类及使用原则
常用抗疟药物
氯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奎宁、伯 氨喹等。
使用原则
根据病情、病原虫种类、药物敏感性 和耐药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疟药物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遵循 医嘱规范用药。
治疗方案选择及注意事项
治疗方案
根据病情轻重和病原虫种类,选择适当的抗疟药物和剂量,一般采用联合用药方案,如青蒿素联合伯氨喹等。
2024年疟疾培训课件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定期对疟疾防治工作进行评估,总 结经验教训,优化防治策略。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 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疟疾挑战。
REPORT
03
临床治疗与护理要点
药物治疗选择原则及注意事项
选择原则
根据疟原虫种类、病情轻重以及是否有并发症等因素,合理 选择抗疟药物。同时,注意药物的剂量、疗程和使用方法, 确保治疗效果。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实施应急处理
一旦发生疟疾疫情,迅速启动应急预 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例救治、 密切接触者培训 和演练,提高应对疟疾疫情的能力。
监测评估体系完善
完善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的疟疾监测体系,覆盖 各类人群和地区,及时掌握疫情
动态。
开展效果评估
显微镜镜检查法介绍及操作要点
显微镜镜检查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的形态和数量来进行诊断的方 法。
操作要点包括制备薄血膜和厚血膜,染色后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需要注意的是, 制备血膜时应避免产生气泡和厚薄不均,染色时应控制染色时间和温度。
显微镜镜检查法的优点是直观、可靠,能够同时观察到疟原虫和其他寄生虫。但缺 点是操作繁琐、耗时较长,且对操作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
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其内心感受和需求,为制定个性化关 怀方案提供依据。
评估心理状况
通过专业心理评估工具,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 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个性化关怀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提供个性化的关怀服 务,如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等。
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患者间互助互信
线上交流
境,减少疟疾传播。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2024年疟疾培训课件

疟疾培训课件一、概述疟疾是一种由寄生虫引起的严重疾病,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
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疟疾疫情,其中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疫情较为严重。
我国曾是疟疾高度流行的国家,经过多年的努力,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然而,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疟疾输入性病例逐年增多,疟疾防控工作仍需加强。
本课件旨在提高大家对疟疾的认识,掌握疟疾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知识,为疟疾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二、疟疾的病原学疟疾的病原体为疟原虫,共有四种疟原虫可引起人类疟疾,分别为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
疟原虫在人体内的生命周期包括裂体增殖期和配子增殖期两个阶段。
裂体增殖期在红细胞内进行,疟原虫在此期间大量繁殖,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裂殖子,引起疟疾的临床症状。
配子增殖期在蚊体内进行,雌性按蚊叮咬疟疾患者时,疟原虫的配子体进入蚊体,发育成熟后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播给人类。
三、疟疾的临床表现疟疾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典型疟疾和非典型疟疾。
典型疟疾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病程可分为发热期、间歇期和复发期。
发热期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天,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
间歇期患者症状缓解,体温恢复正常。
复发期患者再次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
非典型疟疾表现为不规则发热、慢性疟疾等,症状较轻,易被误诊。
四、疟疾的诊断疟疾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对于疑似疟疾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是否有疟疾疫区旅行史、居住史等。
临床表现方面,注意观察患者的发热周期、热型、伴随症状等。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涂片镜检、PCR检测、血清学检测等。
血涂片镜检是疟疾诊断的“金标准”,通过观察疟原虫形态和数量,确定疟疾的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
PCR检测和血清学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疟疾的快速诊断。
五、疟疾的预防和治疗1.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疟疾患者,减少疟疾传播。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疟疾媒介按蚊的监测和控制,减少叮咬机会。
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PPT课件

在疟疾发作早期进行诊断,有利于及 时治疗和控制病情。
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的局限性
实验室检查可能存在假阴性或假阳性 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 果综合判断。
与其他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避免误 诊。
05
疟疾的诊断挑战与展望
诊断挑战
症状的非特异性
疟疾的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如流感、伤寒等,导致诊断困难。
疟疾的病原学诊断技术
• 疟疾概述 • 疟疾概述 • 疟疾的病原学 • 疟疾的诊断技术 • 疟疾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 疟疾的诊断挑战与展望
01
疟疾概述
显微镜检查
涂片染色法
从患者血液中制作薄片,染色后用显 微镜检查疟原虫。
厚片染色法
制作较厚的血膜,经过染色处理后用 显微镜检查疟原虫。
抗原检测
快速诊断测试(RDT)
疟原虫的生活史
疟原虫属于单细胞寄生生物,需 要在人体红细胞内寄生完成其生
命周期。
疟原虫的繁殖周期包括裂殖子、 环状体、滋养体和裂殖体四个阶
段。
裂殖子是疟原虫的繁殖阶段,进 入红细胞后开始分裂繁殖,最终 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大量裂
殖子再次感染其他红细胞。
疟原虫的种类与分布
疟原虫有多种种类,其中恶性疟 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是最常见的两
免疫学诊断技术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针对疟原虫的特异性抗 体,判断疟疾是否感染及感染阶段。
VS
细胞免疫检测
检测人体内的细胞免疫反应,了解疟疾对 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免疫应答情况。
04
疟疾的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史
患者是否来自或到过疟疾流行区,或在流行区居 住或旅行。
疟疾知识培训培训课件

疟疾知识培训课件xx年xx月xx日•疟疾简介•疟疾的致病机制•疟疾的诊断与治疗•疟疾的预防和控制目•疟疾与社会发展•案例分析录01疟疾简介疟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古代,疟疾曾经是罗马帝国和埃及等地的流行病。
疟疾的起源和历史疟疾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在非洲、东南亚和南美洲等地区。
尽管全球范围内疟疾的发病率已经下降,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
疟疾的全球现状疟疾的历史和现状疟疾的分布地区疟疾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
这些地区包括非洲、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中国南方和拉丁美洲的部分地区。
疟疾的传播方式疟疾通过感染性的雌性按蚊传播。
按蚊在叮咬带有疟原虫的人后,可以将疟原虫带入其血液中,然后再叮咬其他人,从而将疟原虫传播给其他人。
疟疾的分布和传播疟疾的症状疟疾的主要症状包括周期性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全身酸痛、乏力等。
如果病情严重,可能会出现黄疸、肾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疟疾对孕妇的影响疟疾对孕妇的健康影响非常大。
如果孕妇感染疟疾,可能会导致母体和胎儿的营养不良、早产、流产等问题。
同时,孕妇感染疟疾后还可能将疟原虫传播给胎儿,导致先天性疟疾。
疟疾的预防和控制预防疟疾的主要方法是避免在有按蚊的时段暴露在户外,特别是在晚上和清晨。
此外,使用防蚊剂和蚊帐等防护措施也非常重要。
控制疟疾的主要措施包括杀灭按蚊、使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等。
疟疾对人类健康的影响02疟疾的致病机制蚊虫叮咬人体后,疟原虫进入血液,形成感染期。
疟原虫的生活史感染期疟原虫在肝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释放出数以万计的裂殖子进入血液。
裂殖体一部分裂殖子进入红细胞内,发育成雌雄配子体,繁殖后代。
配子体天然免疫人体对疟疾的天然免疫主要是非特异性免疫,包括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
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裂殖子和配子体,体液免疫主要针对配子体和疟原虫抗原。
疟疾发病的免疫机制疟疾发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被裂殖子或配子体破坏的红细胞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引起血管内溶血反应。
2024版疟疾培训资料ppt课件

治疗方案。
耐药性问题及解决方案
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疟药物的广泛使用,疟原虫对药物的耐药性逐渐增强,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解决方案
为了应对耐药性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疟疾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和报告耐药病例;推广 使用复方制剂和联合用药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加强新药研发和推广使用,为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报告内容要求
报告应包括病例基本情况、诊断依据、治疗情况、流行病学史等相 关信息。
应急处置流程梳理
发现疑似病例
医疗机构发现疑似疟疾病例后,应立 即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并报告当地 疾控机构。
流行病学调查
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流 行病学调查,了解病例的流行病学史、 接触史等相关信息。
实验室检测
对疑似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诊 是否为疟疾感染。
疟疾培训资料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疟疾概述 •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 • 预防措施与健康教育 • 监测报告与应急处置流程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疟疾概述
01
定义与传播途径
定义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 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给人类。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少数 病例可因输入带有疟原虫的血液或 母婴传播而感染。
病例管理和治疗
对确诊的疟疾病例进行规范的管理和 治疗,防止病情恶化或传播给他人。
相关部门职责划分
01
02
03
04
卫生行政部门
负责制定疟疾监测和应急处置 政策,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
2024版疟疾培训课件[1]
![2024版疟疾培训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28b8b64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f.png)
抗原变异与免疫逃避机制
• 抗原变异:疟原虫具有高度的抗原变异性,能够不断改变其表面抗原,从而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这种抗原变异性是疟疾疫苗研发的主要难点之一。
• 免疫逃避机制:疟原虫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如表达免疫抑制分子、改变红细胞表面结构等。 这些机制使得疟原虫能够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并引起慢性感染。
生活史及繁殖方式
生活史
疟原虫的生活史包括在人体内的红细胞内期和在蚊体内的配子生殖期。在红细胞内 期,疟原虫通过裂体增殖方式不断繁殖;在蚊体内,疟原虫进行配子生殖,形成子 孢子,再通过蚊叮咬传播给人类。
繁殖方式
疟原虫主要通过裂体增殖方式进行繁殖。在红细胞内,疟原虫经过数轮裂体增殖后, 形成大量裂殖子,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裂殖子和代谢产物,引起疟疾发作。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孕妇
孕妇感染疟疾后,应选用对胎儿 影响较小的药物,如青蒿素类药
物,并密切监测胎儿情况。
儿童
儿童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 弱,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药物 剂量,并选用适合儿童的药物剂 型。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
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选 用对肝肾影响较小的药物,或调 整药物剂量,以免加重肝肾负担。
挑战
疟疾疫情的传播途径复杂,防控难度较大;部分地区医疗资源 匮乏,难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疟疾挑战;加大科研力度,研发 更加高效、安全的抗疟药物和疫苗;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知和 防范意识。
THANK YOU
02
疟原虫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结构特点
01
02
03
疟原虫形态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 虫,呈月牙形或香蕉形, 长度约为红细胞直径的 1/3。
疟疾的诊断和治疗消除疟疾培训PPT课件

市
南京 无锡
报告病例数(355)
17 7
重症病例数(20)
3 0
死亡病例数(2)
徐州
常州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淮安 盐城 扬州 镇江 泰州 宿迁
26
34 10 46 42 56 24 41 8 40 4
1
1 1 5 1 4 0 2 0 2 0
二、境外输入疟疾特征分析
2014 年 1 月 1 日 -2014 年 12 月 31 日,全省共报告境外 输入病例355例。 (一)病例的基本特征 (二)病例职业特征及其出国途径 (三)病例诊治情况
二、境外输入疟疾特征分析
(一)基本特征
(1)4种人体疟疾均有发现,但以恶性疟为主
恶性疟 间日疟 三日疟 卵形疟
疟原虫种类
间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三日疟原虫
一、疟疾基本知识和流行
卵形疟原虫
诺氏疟原虫
一、疟疾基本知识和流行概况
疟疾的传播媒介 中华按蚊 嗜人按蚊 微小按蚊 大劣按蚊 伪威氏按蚊
嗜人按蚊 中华按蚊
微小按蚊 大劣按蚊
一、疟疾基本知识和流行概况
疟原虫生活史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
主要内容
一、疟疾基本知识和流行概况
二、境外输入疟疾特征分析
三、疟疾发病机理与免疫
四、疟疾临床表现和诊断
五、常用抗疟药机理及使用 六、重症恶性疟救治
一、疟疾基本知识和流行概况
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由按蚊传播的寄生
虫病。 世界卫生组织把疟疾列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 要寄生虫病之一。 在我国疟疾属于乙类传染病。
恶性疟
三日疟 卵形疟 恶性疟
1901例 (60.6%)
疟疾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2024/1/25
23
本次讲座重点内容回顾
2024/1/25
疟疾的基本概念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寄生虫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主要表现为周期性寒战、 发热、出汗等症状。
疟疾的流行情况
全球范围内,疟疾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非洲地区最为严重。近年来,随着 全球卫生条件的改善和防控措施的加强,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2024/1/25
12
针对不同人群的治疗方案
成人治疗方案
一般采用氯喹加伯氨喹的联合治 疗方案,疗程为3天。对于耐药疟
疾,可采用青蒿素类药物进行治 疗。
2024/1/25
儿童治疗方案
儿童的用药剂量需要根据年龄和体 重进行调整。一般采用青蒿素类药 物进行治疗,如青蒿琥酯等。
孕妇治疗方案
孕妇感染疟疾后,应及时就医并接 受专业治疗。一般采用安全性较高 的青蒿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疟疾知识讲座培训课件
2024/1/25
1
目 录
2024/1/25
• 疟疾概述 • 疟疾诊断方法与标准 • 疟疾治疗药物与方案 • 疟疾预防措施与策略 • 现场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2
01
疟疾概述
2024/1/25
3
定义与传播途径
2024/1/25
定义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 寄生虫传染病,通过蚊子叮咬传 播给人类。
学员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疟疾的诊断方法 和治疗措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3
在讲座过程中,学员们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增 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提高了团队合作能 力。
2024/1/25
全国疟疾防治培训班疟疾的诊断部分课件

鉴别诊断
进行血涂片检查,查找疟原虫;血清抗体 检测;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
与其他发热性疾病进行鉴别,如感冒、细 菌性痢疾等。
病例总结与启示
病例总结
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可以了解疟疾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 法。疟疾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寒战、头痛、出汗等,体征 可出现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是诊断疟疾的重要手段,包括 血涂片查找疟原虫和血清抗体检测等。
患者是否来自或曾去过疟疾流行 地区。
100%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出汗等典 型症状。
80%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发现疟原虫,或分子生 物学、免疫学检测结果阳性。
诊断流程
01
02
03
04
采集病史
了解患者是否来自或曾去过疟 疾流行地区,是否有相关接触
史。
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典型症状, 如发热、寒战等。
监测与预警
建立疟疾监测系统,及时发现 疫情并采取应对措施。
控制策略
药物治疗
使用抗疟药物对疟疾病人进行治疗,降低病 情严重程度。
环境治理
改善居住环境,减少蚊虫滋生地,降低传播 风险。
消除传播源
对疟疾病人进行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追踪,消除疟疾传播 源。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疟疾挑战。
国际合作与交流
疟疾的诊断部分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疟疾概述 • 疟疾的症状 • 疟疾的诊断 • 疟疾的预防与控制 • 案例分析
01
疟疾概述
疟疾定义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通过蚊虫叮 咬传播。
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寒战、出汗等,通常 在感染后1-2周内出现。
全国疟疾防治培训班课件-疟疾的诊断部分

三、疟疾诊断面临的挑战
• 医疗卫生机构诊断能力和意识有待提高:仍有16%(2014 年24.8%)的病例在首次就诊时未能诊断为疟疾。
地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合 计
病例数
17 7 26 34 10 46 42 56 24 41 8 40 4 355
2014年 首诊 首诊确诊率 确诊数 (%) 12 70.59 4 57.14 18 69.23 28 82.35 7 70.00 33 71.74 37 88.10 44 78.57 18 75.00 35 85.37 8 100.00 20 50.00 3 75.00 267 75.21
RDT结果的判读
二、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核酸检测
常采用PCR方法 检测特异性、 敏感性优于镜检 检测成本高于 镜检 还可用于抗药 性相关基因检测
bp
二、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常规PCR检测
• 检测样本:抗凝血(200 µ l) 或滤纸血(5 µ l) • 检测灵敏性: – 全血血样:0.1 parasite/µ l – 滤纸血:2 parasites/µ l • 可鉴别虫种 • 常用于实验室复核和流行病学调查 • 可检测药物抗性相关的基因突变 • 常规PCR法不能进行原虫密度定量 • 技术要求较高 • 需专门仪器设备和试剂,费用较高
二、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疟疾的诊断
现场诊断 中心实验室
临床诊断 显微镜
快速诊断
RDT
核酸检测
PCR LAMP
抗体检测
ELISA IFA
高流行区 较常用
金标准
最便捷
很敏感
流行病学
二、疟疾的实验室检查方法
疟疾培训课件

,开发出更有效的抗疟药物。
03
诊断技术的改进
未来可能会开发出更快速、准确、便捷的诊断技术,提高疟疾的诊断准
确性。
国际合作与交流对疟疾防治的重要性
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
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有助于分享经验和最佳实践,提高 全球范围内的疟疾防治效果。
协调行动
通过国际合作,可以协调各国的行动,共同应对全球性的 疟疾挑战。
其他抗疟药物
根据具体药物的使用说明 进行口服或注射给药。
03
疟疾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疟疾的措施
减少蚊子叮咬
采取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蚊 香和驱蚊液等,以减少蚊子叮咬
。
改善环境卫生
清除蚊子孳生的水源,如垃圾堆 、污水池等,改善居住环境卫生
。
疫苗接种
接种抗疟疫苗,提高人体免疫力 ,预防疟疾感染。
疫苗接种与预防
耐药性问题
随着抗疟药物的使用,疟原虫可能产生耐药性, 对现有的抗疟药物产生抵抗力,影响治疗效果。
未来疟疾防治策略与技术的前景展望
01
疫苗研发
目前已有几种针对疟疾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有
效的疫苗问世,提高人群免疫力。
02
新型抗疟药物的研发
针对疟原虫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将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靶点
根据患者的发热、寒战、头痛、 全身酸痛等典型临床表现,结合 流行病学史(如是否在疫区生活
或旅行过)进行诊断。
实验室检查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显 微镜检查、抗原检测、抗体检测等 ,以确定疟原虫的存在和种类。
快速诊断法
使用快速诊断试纸或滴纸法检测疟 原虫抗原,可在数小时内得出结果 。
疟疾的治疗方案
19世纪初
疟疾培训课件

②具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但热型和发作周期
不规律。
(3)假定性治疗 用抗疟药作假定性治疗,3天内症状得到控制。
(4) 实验室检查
①显微镜检查血涂片查见疟原虫.其虫种有间日
到2015年实现以下指标: 1.技能培训。 (1)省、地市、县级疾控机构和一、二、三类 县的乡镇卫生院有关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技 能及消除疟疾工作要求的培训比例达到100%。 (2)省、地市、县级和一、二类县的乡级医疗 机构门诊相关科室临床医生、实验室检验人员接 受过疟疾诊断、治疗、疟原虫血片镜检技能培训 的比例达到100%。 (3)一、二类县的村级及三类县的乡级医疗机 构相关临床医生接受过疟疾防治基本知识培训的 比例达到100%。 (4)卫生检疫工作人员接受过疟疾防治知识和 技能培训的比例达到100%。
1.全国疟疾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
省疫情发展趋势不一。 2008年全国报告疟疾26 478例,除青海省
外各省均有病例报告,报告病例集中在安徽、 河南、海南、贵州、湖北、江苏、和浙江7 省,占全国报告病例数的82.3%,其中恶性疟 报告1 015例,云南省最多为672例,占全部病 例的66.2%,其次为江苏(59例)例和四川 (42例)。
一类县:3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且发病率均大 于或等于万分之一的县。
二类县:3年有本地感染病例,且至少1年发病 率小于万分之一的县。
三类县: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流行县。
四类县:非疟疾流行区。
三、目标 (一)总目标。 到2015年,全国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其他地 区均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年,全国实现 消除疟疾的目标。 (二)阶段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诊染色
操作1 (快染) 配制5%染液,(每张血片约需染 液2ml):量筒内量2ml缓冲液或净水,直接滴 加吉氏原液7滴,混匀,滴入待染标本的厚薄血 膜上,染色10min,清水细缓冲洗,晾干镜检。
操作2 (慢染) 在染色量筒内量2ml蒸馏水或净水, 再 滴加吉氏原液4滴,混匀,滴入待染标本上,染 色30~40min。清水细缓冲洗,晾干镜检。
白细胞疟原虫密度计数法(WHO推荐)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将血片平置于染色板上。 用吸管吸取已稀释的吉氏液约2ml于厚薄血 膜上,染色10 min。 用清水细缓冲去染液。 置玻片于插板上,自然晾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片制作与染色注意事项
●使用前载玻片一定要清洁,不然会影响 血 片制作和镜检结果.
成批血片染色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将已用甲醇固定薄血膜的血片插入染色缸,倒入3% 吉氏染液稀释液(3毫升吉氏原液加缓冲液或净水97 毫升,混匀)浸没血片,同时对厚薄血膜染色30min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酌情增减染色时间和浓 度),然后用清水轻轻将染液漂洗干净,将血片标 本(血膜面朝下)插于晾干板上晾干,包装,镜 检。
实验室技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分子生物学、血清学技术发展迅猛,但是 确诊疟疾的“金标准” 仍然是血液显微 镜检查
●显微镜检查是唯一可鉴别4种疟原虫的方 法
●厚薄血涂片的检查仍被认为是不可替代 的疟疾诊断的金标准
血片制作
厚薄血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作
在制作血片前,首先要核对患者的姓名、 年龄和住址
常用吉氏染色法
吉氏染液(原液)的配置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吉氏染粉 (Azure B type) 5g
甘油 (纯)
250ml
甲醇 (纯)
250ml
吉氏粉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甘油充分研磨, 然后边加边磨, 直至甘油加完,将研磨的染液倒入棕色瓶中,在 研钵中加入 少许甲醇清洗研钵,然后倒入棕色瓶中,再放入甲醇清洗, 反复数次,直至甲醇用完。盖好瓶盖,将染液充分摇匀,置 于室内,每天晃动数分钟,存放一周后经过滤即可使用。保 存时间越长染色效果越好。
整个染色液配制时间不能少于5个小时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稀释吉氏原液
●原液需经pH7.0盐酸缓冲液(PBS)或 净水稀释后,方可用于厚薄血片染色。
●吸取母液时,不要晃动瓶子,以免沉淀 物泛起影响染色效果.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厚血膜 用推片的一角,从取血部位刮取约4微升 血量(相当于火柴头大小),使血滴与平置的 载玻片接触,再由里向外一个方向旋转,转2~4 圈,涂成直径0.8~1厘米大小圆形厚血膜。
薄血膜再取一小滴血.将血置于第一张玻片离厚血 膜适当远的地方.将采血玻片(推片)的边缘紧贴 载玻片使 血液沿边缘散开(如图示).
●厚血膜干燥时不要加热,加热会使原虫变形, 影响镜检结果.
●配置母液时过滤可除去杂质颗粒,有助于提 高镜检质量.
● 固定薄血膜时不要将甲醇触碰到厚血膜
● 冲洗染液时,不要冲走厚血膜。
原虫密度计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估计疟原虫感染程度有三种方法:
门诊发热病人血片 居民普查血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厚薄血膜的标准
●厚血膜血量适宜,不宜过多或过少
●薄血膜平整,无皱折和空泡.红细胞单层排列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血片染色
两种染色方法: ●吉氏染色法 ●瑞氏染色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取血部位和血量
采血部位和取血方法:耳垂 或无名指,通常在耳垂取 血,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 取血部位,待酒精干后, 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紧捏耳 垂上方或无名指指尖,右 手持消毒针迅速刺入皮肤, 不宜过深或过浅。然后用 右手中指轻轻挤压出血。 厚血膜血量约一粒米大小。
●半定量计数法 检查厚血膜 ●白细胞原虫密度计数法 检查厚血膜 ●红细胞感染率计算法 检查薄血膜
半定量计数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用厚血膜每个视野中所观察到疟原虫的平均数粗略 地估计出疟原虫密度。这种方法简便,缺点是计数 的疟原虫数受血膜厚薄影响,只能定性,不宜作定 量分析。 国内常用。此方法将密度分为6级: 1.全厚血膜查见疟原虫数在10个以内,记录实际数字 2.全厚血膜查见疟原虫数在10个以上,但平均每个视 野不到1个虫,记录“少” 3.平均每个视野1~5个虫,记录“+” 4.平均每个视野6~10个虫,记录“++” 5. 平均每个视野11~100个虫,记录“+++ ” 6. 平均每个视野100个虫以上,记录“++++ ”。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正确的推片姿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标准的疟疾厚薄血膜片位置
各种不同的疟疾血片涂制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标准血片
质量好的染色 :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核呈红色,胞浆呈蓝色
如果血片偏红,说明染液偏酸性
如果血片偏蓝,说明染液偏硷性
外观吉氏染色血片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染色过程
血片干燥后, 用甲醇固定薄血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