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骨髓涂片的疟原虫检查,
预后
• 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患者的病死率很低; • 恶性疟患者的病死率较高; • 婴幼儿感染、延误诊治和耐多种抗疟药虫株感
染者病死率较高;
• 脑型疟患者病死率达9%~31%,病后可出现
多种后遗症。
治疗
• 基础治疗
• ①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
床休息;
• ②要注意水份的补给,对食欲
疟疾 MALARIA
概述
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原虫病。
疟原虫→人血→肝细胞内寄生繁殖 →红细胞内繁殖→红细胞成批破裂 →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后缓解。
❖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常有复发; ❖三日疟每三日发作一次; ❖恶性疟发热不规则,常无复发,严重者可导致脑型疟疾。
病原学
•疟原虫
• 间日疟原虫(可复发) • 卵形疟原虫(可复发) • 三日疟原虫 • 恶性疟原虫(临床表现重)
发病机制
• 疟原虫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在自然界
持续传播的原因:生活史特点
– 繁殖周期中产生巨大数量的子代 – 抗原多样性
半免疫状态,带虫免疫
(SEMI-IMMUNE STATUS)
•疟原虫感染虽不能激发机
体产生足够的细胞免疫, 却能够使在不断发生的再 感染中,出现严重疟疾的 危险性减小,而且可逐渐 积累一定的免疫力,使感
发病机制
•疟原虫在肝细胞和RBC内发
育阶段一般无症状。
•典型症状—成批红细胞破
裂(裂殖子、细胞因子及
发病机制
• 疟原虫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发病及症状的 • 严重程度
恶性疟 — 任何年龄RBC(>20%RBC)
巨量疟原虫血症,最严重的疟疾类型
间日疟 — 年幼RBC(<25000/mm3) 卵形疟 — 年幼RBC(<25000/mm3) 三日疟 — 衰老RBC(<10000 /mm3)
的根源。
• (3)间日疟和卵形疟有复发,恶性疟和三日
疟无复发。
• (4)红细胞破坏,大量裂殖子、疟色素及代
谢产物释放入血,引起疟疾发作。
疟原虫的生活史应明确以下几点:
• (5)周期性发作:一部分裂殖子再侵入红细胞
内增殖后再释放入血。
• (6)裂殖子经3~6代增殖后发育成雌雄配子
体时,具有传染性。
• (7)人为中间宿主,蚊为终宿主。 • (8)肝细胞内期:复发、潜伏期有关。 • (9) RBC内期:周期性发作有关。
病理解剖
•RBC增大及粘附—微血管堵
塞
•
脑组织水肿,充血
(脑型疟)
•
肾损害
临床表现
• 潜伏期: • • • •
间日疟及卵形疟为13~15d 三日疟24~30d 恶性疟7~12d
典型疟疾
•突发寒战高热
–寒战:持续20min~1h,伴体温 迅速上升
–高热: 持续2h~6h,体温可达 40ºC
酸痛,乏力,无明显中毒症 状,持续2~6小时
•大汗,体温骤降,自觉症状
恶性疟疾
• 脑型疟疾:
– 恶性疟严重的临床类型,偶见于间日疟 – 临床表现:发热,剧烈头痛,意识障碍 – 病因:
• 受染红细胞堵塞脑微血管 • 低血糖:进食不足、疟原虫消耗、奎宁刺激胰岛
素分泌
• 细胞因子
恶性疟疾
• 肾功衰竭:高疟原虫血症阻塞微血管
•
溶血
• 肺水肿:高疟原虫血症阻塞微血管
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 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
治疗
• 病原治疗的目的
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 疟原虫以控制发作, 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 原虫以防止复发,并
•抗疟原虫治疗
•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疟原
虫的药物
–氯喹:用于对氯喹敏感的疟原虫 感染治疗,控制发作首选,口服 吸收快,排泄慢,作用持久,副 作用轻,老年人和心脏病者慎用。
•
核细胞可增高。
• 血涂片(薄片及厚片):吉姆萨染色后用
显微镜油镜检查,寻找疟原虫。
• —厚血涂片镜检时可见白细胞、血小板
和疟原虫。其检出率可比薄血涂片提高10 倍以上,但较难确定疟原虫种类。
• —与薄涂片同时作参照检查。
• 骨髓穿刺涂片(阳性率高) • 其他实验室检查:荧光染色、DNA探针杂交、
流行病学
•传染源
•
疟疾患者和带疟原
虫者
•
(血液含成熟配子
体)
•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
• 人群易感性
– 普遍易感 – 免疫力不持久 – 各型疟疾间无交叉免疫性 – 反复多次感染,再感染时症状轻
流行病学
• 流行特征
– 地区性:热带和亚热带>温带 – 流行分布: – 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 – 季节性:夏秋季 – 不少由疟疾流行区或境外带回的疟疾 – 在全球致死的寄生虫病中居第一位 – 目前疟原虫对各种抗疟药的耐药性增多增强
生活史
• 两阶段 • • • 两宿主 • •
无性生殖(人体内) 有性生殖(蚊体内)
中间宿主(人) 终宿主(蚊)
•
发育
肝细胞内的
迟发型:间日疟卵型疟
红细胞内的发育
在蚊体内的发育阶段
疟原虫的生活史应明确以下几点:
• (1)当疟原虫在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增殖
时,临床上无明显表现。
• (2)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内的发育是复发
PCR、血清学方法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到过疟疾流行区 –有否被蚊虫叮咬 –近期有无输血史
•临床表现:
–间歇性寒战、高热与大量出汗 –贫血、脾大
鉴别诊断
•与发热性疾病鉴别:病原
学的确定
–伤寒 –败血症 –钩端螺旋体 –胆系感染
•脑型疟疾与神经系统疾病
鉴别
–中毒性菌痢
–流行性乙型脑炎
•要警惕本病,及时作血液
再燃(RECRUDESCENCE)
• 由血液中残存的疟原虫引起; • 四种疟疾都有发生再燃的可能性; • 多见于病愈后的1~4周; • 可多次出现。
复发(RELAPSE)
• 由寄生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引起; • 只见于间日疟和卵形疟; • 多见于病愈后的3~6个月。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贫血,WBC正常或减少,单
Baidu Nhomakorabea
• 腹痛:肠道微血管阻塞
• 贫血:大量红细胞破坏
输血后疟疾
• 潜伏期:7~10天 • 主要为间日疟 • 临床表现与蚊传疟疾相同 • 无肝内繁殖阶段,不产生迟发型裂殖体 • 无复发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emolytic urinemic syndrome)
• 亦称黑尿热 •发生原因:为大量的红细胞在血管内溶解破坏加之疟 原虫本身及其释放的毒素造成的直接微血管病变所致, 抗疟药物(如奎宁及伯氨喹)亦可诱发。 •临床表现:寒战、腰痛、酱油色尿等急性血管内溶血 症状,严重者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 肾功衰竭。
预后
• 间日疟、三日疟和卵形疟患者的病死率很低; • 恶性疟患者的病死率较高; • 婴幼儿感染、延误诊治和耐多种抗疟药虫株感
染者病死率较高;
• 脑型疟患者病死率达9%~31%,病后可出现
多种后遗症。
治疗
• 基础治疗
• ①发作期及退热后24小时应卧
床休息;
• ②要注意水份的补给,对食欲
疟疾 MALARIA
概述
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原虫病。
疟原虫→人血→肝细胞内寄生繁殖 →红细胞内繁殖→红细胞成批破裂 →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后缓解。
❖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常有复发; ❖三日疟每三日发作一次; ❖恶性疟发热不规则,常无复发,严重者可导致脑型疟疾。
病原学
•疟原虫
• 间日疟原虫(可复发) • 卵形疟原虫(可复发) • 三日疟原虫 • 恶性疟原虫(临床表现重)
发病机制
• 疟原虫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在自然界
持续传播的原因:生活史特点
– 繁殖周期中产生巨大数量的子代 – 抗原多样性
半免疫状态,带虫免疫
(SEMI-IMMUNE STATUS)
•疟原虫感染虽不能激发机
体产生足够的细胞免疫, 却能够使在不断发生的再 感染中,出现严重疟疾的 危险性减小,而且可逐渐 积累一定的免疫力,使感
发病机制
•疟原虫在肝细胞和RBC内发
育阶段一般无症状。
•典型症状—成批红细胞破
裂(裂殖子、细胞因子及
发病机制
• 疟原虫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发病及症状的 • 严重程度
恶性疟 — 任何年龄RBC(>20%RBC)
巨量疟原虫血症,最严重的疟疾类型
间日疟 — 年幼RBC(<25000/mm3) 卵形疟 — 年幼RBC(<25000/mm3) 三日疟 — 衰老RBC(<10000 /mm3)
的根源。
• (3)间日疟和卵形疟有复发,恶性疟和三日
疟无复发。
• (4)红细胞破坏,大量裂殖子、疟色素及代
谢产物释放入血,引起疟疾发作。
疟原虫的生活史应明确以下几点:
• (5)周期性发作:一部分裂殖子再侵入红细胞
内增殖后再释放入血。
• (6)裂殖子经3~6代增殖后发育成雌雄配子
体时,具有传染性。
• (7)人为中间宿主,蚊为终宿主。 • (8)肝细胞内期:复发、潜伏期有关。 • (9) RBC内期:周期性发作有关。
病理解剖
•RBC增大及粘附—微血管堵
塞
•
脑组织水肿,充血
(脑型疟)
•
肾损害
临床表现
• 潜伏期: • • • •
间日疟及卵形疟为13~15d 三日疟24~30d 恶性疟7~12d
典型疟疾
•突发寒战高热
–寒战:持续20min~1h,伴体温 迅速上升
–高热: 持续2h~6h,体温可达 40ºC
酸痛,乏力,无明显中毒症 状,持续2~6小时
•大汗,体温骤降,自觉症状
恶性疟疾
• 脑型疟疾:
– 恶性疟严重的临床类型,偶见于间日疟 – 临床表现:发热,剧烈头痛,意识障碍 – 病因:
• 受染红细胞堵塞脑微血管 • 低血糖:进食不足、疟原虫消耗、奎宁刺激胰岛
素分泌
• 细胞因子
恶性疟疾
• 肾功衰竭:高疟原虫血症阻塞微血管
•
溶血
• 肺水肿:高疟原虫血症阻塞微血管
不佳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至恢复期给高蛋白饮食;吐泻 不能进食者,则适当补液;有
治疗
• 病原治疗的目的
是既要杀灭红内期的 疟原虫以控制发作, 又要杀灭红外期的疟 原虫以防止复发,并
•抗疟原虫治疗
•杀灭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疟原
虫的药物
–氯喹:用于对氯喹敏感的疟原虫 感染治疗,控制发作首选,口服 吸收快,排泄慢,作用持久,副 作用轻,老年人和心脏病者慎用。
•
核细胞可增高。
• 血涂片(薄片及厚片):吉姆萨染色后用
显微镜油镜检查,寻找疟原虫。
• —厚血涂片镜检时可见白细胞、血小板
和疟原虫。其检出率可比薄血涂片提高10 倍以上,但较难确定疟原虫种类。
• —与薄涂片同时作参照检查。
• 骨髓穿刺涂片(阳性率高) • 其他实验室检查:荧光染色、DNA探针杂交、
流行病学
•传染源
•
疟疾患者和带疟原
虫者
•
(血液含成熟配子
体)
•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
• 人群易感性
– 普遍易感 – 免疫力不持久 – 各型疟疾间无交叉免疫性 – 反复多次感染,再感染时症状轻
流行病学
• 流行特征
– 地区性:热带和亚热带>温带 – 流行分布: – 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 – 季节性:夏秋季 – 不少由疟疾流行区或境外带回的疟疾 – 在全球致死的寄生虫病中居第一位 – 目前疟原虫对各种抗疟药的耐药性增多增强
生活史
• 两阶段 • • • 两宿主 • •
无性生殖(人体内) 有性生殖(蚊体内)
中间宿主(人) 终宿主(蚊)
•
发育
肝细胞内的
迟发型:间日疟卵型疟
红细胞内的发育
在蚊体内的发育阶段
疟原虫的生活史应明确以下几点:
• (1)当疟原虫在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增殖
时,临床上无明显表现。
• (2)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内的发育是复发
PCR、血清学方法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到过疟疾流行区 –有否被蚊虫叮咬 –近期有无输血史
•临床表现:
–间歇性寒战、高热与大量出汗 –贫血、脾大
鉴别诊断
•与发热性疾病鉴别:病原
学的确定
–伤寒 –败血症 –钩端螺旋体 –胆系感染
•脑型疟疾与神经系统疾病
鉴别
–中毒性菌痢
–流行性乙型脑炎
•要警惕本病,及时作血液
再燃(RECRUDESCENCE)
• 由血液中残存的疟原虫引起; • 四种疟疾都有发生再燃的可能性; • 多见于病愈后的1~4周; • 可多次出现。
复发(RELAPSE)
• 由寄生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引起; • 只见于间日疟和卵形疟; • 多见于病愈后的3~6个月。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贫血,WBC正常或减少,单
Baidu Nhomakorabea
• 腹痛:肠道微血管阻塞
• 贫血:大量红细胞破坏
输血后疟疾
• 潜伏期:7~10天 • 主要为间日疟 • 临床表现与蚊传疟疾相同 • 无肝内繁殖阶段,不产生迟发型裂殖体 • 无复发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emolytic urinemic syndrome)
• 亦称黑尿热 •发生原因:为大量的红细胞在血管内溶解破坏加之疟 原虫本身及其释放的毒素造成的直接微血管病变所致, 抗疟药物(如奎宁及伯氨喹)亦可诱发。 •临床表现:寒战、腰痛、酱油色尿等急性血管内溶血 症状,严重者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 肾功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