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疟疾课件ppt

疟疾课件ppt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疟疾挑战,推动科研成
果的共享和应用。
THANK YOU
预防性药物
药物种类
预防性药物主要包括氯喹、甲氟喹、磺胺多辛等。这些药物可以在疟疾流行区 服用,以降低感染风险。
使用方法
预防性药物需要在出发前咨询医生,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一般需要在出发前 一周开始服用,持续到离开疟疾流行区后一段时间。
个人防护措施
穿着防护服
前往疟疾流行区的人群可以穿着长袖长裤,减少暴露部位,降低被蚊子叮咬的风 险。
使用驱蚊剂
使用驱蚊剂可以有效防止蚊子叮咬,可以使用驱蚊喷雾、驱蚊液等产品。在使用 驱蚊剂时,需要将其涂抹在暴露部位,并定期补涂。
03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发热、寒战、头 痛、呕吐等症状,结合流 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诊断 。
实验室检查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或骨 髓进行涂片检查,寻找疟 原虫,是确诊疟疾的可靠 方法。
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预防、治疗、监测和评估等 。
目标
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疾病负担,最终实现 消除疟疾。
重点措施
加强疫苗研发、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加强国际 合作等。
国际合作与援助
国际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基金、美国总统疟疾倡议等。
国际援助
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和物资保障,推动全球疟疾控制工作。
国际合作
蚊子在水中繁殖,因此清除蚊子滋生 地可以有效降低蚊子数量。定期清理 家中的水缸、水盆、废弃轮胎等可能 积水的地方,以减少蚊子的繁殖。
疫苗接种
疫苗种类
目前全球已经有多个疟疾疫苗上市,如RTS,S/AS01E疫苗等 。这些疫苗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但并不能完全避免感染。

《疟疾》ppt课件

《疟疾》ppt课件

临床表现
典型的疟疾多呈周期性发作,表现为 间歇性寒热发作。一般在发作时先有 明显的寒战,全身发抖,面色苍白, 口唇发绀,寒战持续约10分钟至2小时, 接着体温迅速上升,常达40℃或更高, 面色潮红,皮肤干热,烦躁不安,高 热持续约2~6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 大汗后体温降至正常或正常以下。
实验室检查
全球基金(Global Fund)的作用
筹集和分配资金,支持疟疾高发国家的防控项目。
面临的挑战
资金不足、疫苗研发进展缓慢、气候变化对蚊虫分布的影响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全球卫生水平的提高和疫苗研发的进展,未来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望进 一步下降。
挑战应对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筹集资金和技术支持;加大疫苗研发力度,推动疫苗早日 上市使用;加强蚊虫监测和灭蚊工作,减少蚊虫传播的风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
来发展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02
03
04
疟疾的病原学、流行病 学和临床表现
疟疾的诊断方法和治疗 原则
疟疾的预防措施和控制 策略
疟疾疫苗的研究进展和 前景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交流环节
01
02
03
04
学员对疟疾的认知和理解加深
学员掌握了疟疾的诊断和治疗 技能
学员对疟疾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和紧迫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传播阻断和消灭传染源途径
消灭蚊虫
通过喷洒杀虫剂、清除积 水等措施,减少蚊虫孳生 地,降低蚊虫密度。
阻断传播途径
在疟疾流行区,加强个人 防护和环境治理,减少人 蚊接触机会,从而阻断疟 疾传播。
治疗患者和带虫者
及时发现并治疗疟疾患者 和带虫者,消除传染源, 防止疫情扩散。

疟疾幻灯片 ppt课件

疟疾幻灯片 ppt课件
与水肿 为疟疾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
与血管间质所致 抗疟药治疗在肾病早期可获明显效果(xiàoguǒ),晚期
效果(xiàoguǒ)差
第三十七页,共54页。
【诊断(zhěnduàn)】
临床诊断: 凡曾在有蚊季节去过疟疾流行区,或有
疟疾病史(bìnɡ shǐ)、或有输血史的人 发生原因未明的发热,或伴有进行性贫
区,儿童反复感染三日疟,可能发生肾病综合征,称 为疟疾肾病。
第二十五页,共54页。
卵形疟: 前驱症状不明显 常无恶寒、战栗,热度低,易自愈 无明显贫血及脾大 一般发作(fāzuò)不到6次,就不再复发
第二十六页,共54页。
恶性疟:
前驱症状常见
发作(fāzuò)时可有畏寒,头痛、恶心、呕吐 常见
第二页,共54页。
【病原学】
人体(réntǐ)疟原虫分四种:间日疟原虫、恶性 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及卵形疟原虫。
疟原虫生活史包括两个阶段:
人体(réntǐ)内 无性增殖
按蚊体内 有性增殖
第三页,共54页。
传染性按蚊吮吸病人(bìngrén)的血时:
子孢子随按蚊的唾液人体血液约经30分钟, 血肝细胞转变成圆形核分裂(无性的裂体生 殖)
三日(sān rì)疟血象(集中视野)
1 环状体 2滋养体 3 裂殖体 4雄配子体 5雌配子体 6中性(zhōngxìng)
分裂核粒细胞 7淋巴细胞
第九页,共54页。
间日疟血象(xuèxiàng)
1 环状体 2滋养(zīyǎng)体 3 裂殖体 4雄配子体 5雌配子体 6中性分裂核粒细胞 7淋巴细胞
热型常不规则,一次发热可长达20~36小时 或更长
贫凶血险及(xi脾ōn大gxi出ǎn现)发早作而明显

疟疾课件 ppt

疟疾课件 ppt
影像学检查
部分疟疾患者可能出现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可通过X光、CT等影像 学检查辅助诊断。
治疗原则
及时治疗
一旦确诊疟疾,应尽早开始治疗,以缩短病程和 降低并发症风险。
联合用药
采用多种抗疟药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和降低耐 药性。
全程治疗
确保患者完成整个疗程,以彻底治愈疟疾并预防 复发。
治疗方案
青蒿素类药物治疗
争等。
医疗设施不足
在一些疟疾流行区,医疗设施不 足,导致患者无法得到及时诊断 和治疗,从而加剧了疟疾的传播

03 疟疾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发热、寒战、头痛、呕吐等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 可初步诊断疟疾。
实验室检查
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或骨髓样本,进行显微镜检查或抗原检测,可 确诊疟疾。
流行地区
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 也可在温带地区流行。
02 疟疾的流行病学
分布与流行情况
全球分布
疟疾主要分布在非洲、东 南亚、南美洲等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以及部分欠发 达地区。
季节性流行
疟疾的流行与气温、降雨 量等气候因素密切相关, 通常在雨季和热季高发。
地区性流行
在某些地区,如非洲的某 些国家,疟疾已经成为地 方性流行病,对当地居民 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01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可有效杀死疟原虫。常用的青
蒿素类药物包括青蒿琥酯、蒿甲醚等。
奎宁类药物治疗
02
奎宁是传统的抗疟药,可有效抑制疟原虫的生长和繁殖。但奎
宁类药物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其他抗疟药
03
如甲氟喹、氯喹等,也可用于治疗疟疾。但需注意药物副作用

疟疾ppt幻灯片课件

疟疾ppt幻灯片课件
目标设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各国应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疟疾消除目标。例如,在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可以设定降 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具体目标;在发病率较低的地区,则可以设定实现零本土病例或零死亡的具体目标。
国际合作验、技术和资源,共同应对全球疟疾挑战
疟疾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少尿 、无尿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 利尿等。
肝损害
神经系统并发症
疟疾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导 致肝衰竭。治疗方法包括保肝、降酶等。
疟疾可引起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治 疗方法包括抗感染、降颅压等。
康复期评估指标和随访计划制定
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疟疾疫情监测
02
通过定期调查和抽样检测,了解疟疾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为
制定和调整消除策略提供依据。
完善监测网络
03
建立省、市、县三级疟疾监测网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
中心的协作与沟通,确保监测数据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消除策略制定背景和目标设定
背景分析
全球疟疾疫情依然严峻,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疟疾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制定有效的消 除策略对于控制疟疾传播、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 疟疾挑战,是未来防控疟疾的重要趋 势。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疟疾的金标准。
核酸检测
采用PCR等核酸扩增技术检测血液 或其他体液中的疟原虫核酸片段, 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抗体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 或荧光免疫等技术检测血液中的疟 原虫特异性抗体,有助于疟疾的诊 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疟疾(疾控讲课)PPT

疟疾(疾控讲课)PPT
欧洲地区
欧洲地区的疟疾主要分布在南 欧和东欧地区,如意大利、希
腊、土耳其等国家。
流行因素与风险
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是影响疟疾传播的重要因素,如降雨量、温度、湿度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蚊虫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疟疾的传播。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也是疟疾传播的重要因素,如森林、沼泽、湖泊等,这些地 方容易滋生蚊虫,增加疟疾传播的风险。
疫苗研究
针对疟疾的疫苗研究一直是全球科研人员的重要工作,目前 已有多个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部分疫苗在非洲 地区的试验效果显著。
疫苗开发
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疟疾疫苗的开发进程也在加速, 多个疫苗生产商正在积极推进疫苗的生产和注册工作,以期 早日实现疫苗的普及接种。
流行病学研究与现场调查
提高资金投入
保障防控工作的经费支持。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倡议与合作
参与持
分享防控技术和经验,为其他国家提 供支持。
资源共享
共同研发新型防控工具和技术,提高 防控效果。
能力建设与培训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 防控水平。
05 疟疾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媒介传播
疟疾通过雌性按蚊等媒介昆虫叮 咬人体传播。
人体传播
感染疟疾的人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 等方式将疟原虫传播给其他人。
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疟疾后,疟原虫可能通过 胎盘感染胎儿。
疟疾的症状与体征
01
02
03
04
症状
发热、头痛、寒战、出汗、乏 力、厌食等。
体征
面色苍白、肝脾肿大、黄疸等 。
严重症状
昏迷、抽搐、咳血、呼吸衰竭 等。

《疟疾护理》ppt课件

《疟疾护理》ppt课件

进行个性化教育。确保患者充分理解并能够实际操作。
针对公众的宣传教育
宣传目标
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知,增强防范意识,减少疟疾传播的风险。
宣传内容
介绍疟疾的基本知识,如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预防措施等。强调 消除蚊虫孳生地、使用防蚊用品、避免野外露营等重要性。
宣传方法
利用宣传册、海报、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借助社区活动 、学校讲座等场合推广疟疾防治知识。
部分地区的疟疾菌株出 现药物抵抗性,导致传 统治疗方法失效,需要 研发新的抗疟药物和护 理策略。
疟疾传播途径多样,包 括蚊虫叮咬、输血、母 婴传播等,有效阻断传 播途径仍是一大挑战。
新兴技术在疟疾护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新兴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诸如 基因编辑、微生物组学、纳米医学等新 兴技术逐渐应用于疟疾护理领域。
脑型疟疾
注意患者神志、瞳孔变化,及时发现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遵医嘱给 予脱水、降颅压等药物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04
疟疾的预防与控制
个人防护措施
避免暴露
尽量避免在疟疾传播季节和疟疾高发区域暴露在外,特别是黄昏 和黎明时分,这是蚊子最活跃的时候。
使用防蚊用品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长袖长裤,使用蚊帐、蚊香、驱蚊液等防蚊 用品,减少暴露面积,防止被蚊子叮咬。
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合作:面对全球性的疟疾疫情,各国纷纷加强在疟疾护 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抗击疟疾。
共同开展疟疾护理领域的多边和双边合作项目,推动全球疟 疾防控事业的发展。
交流与合作内容
加强疟疾护理领域的人才培养和交流,提高全球疟疾护理水 平。
分享各自在疟疾护理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促进技术创新和应用 。

疟疾-PPT

疟疾-PPT
1.颅内压显著增高者,宜用脱水剂为主。 2.因高热或代谢紊乱者,以降温及纠正紊乱为主。 3.对全身性的反复剧烈抽搐,宜给以足量抗痉药物。 4.如体温已下降并使用了足量抗痉剂抽搐仍不停止者,
应考虑脑水肿,及时应用脱水药。一般应用20%甘露 醇或25%山梨醇每次1~2克/公斤。肾功能正常者可用 速尿脱水,作为对脑水肿的抢救措施。
机制:未激发机体足够的细胞免疫 有效的体液免疫可以明显减少原虫血症,而
彻底清除疟原虫感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
17
病理解剖
RBC增大及粘附—微血管堵塞 脑组织水肿,充血(脑型疟) 肾损害 肺水肿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明显疟色素沉着 细胞因子的作用:TNF-α、γ-IFN
微血管病变、细胞破坏后释放的代谢产物、细胞因 子有重要病理意义
– 间日疟,卵形疟—48h – 三日疟—72h – 恶性疟—无规律
反复发作多有贫血和脾大
20
恶性疟疾
脑型疟疾:
– 恶性疟严重的临床类型,偶见于间日疟 – 临床表现:发热,头痛,意识障碍 – 病因:
受染红细胞堵塞脑微血管 低血糖:进食不足、疟原虫消耗、奎宁刺激胰岛
素分泌 细胞因子
21
恶性疟疾
4
生活史
两阶段 无性生殖(人体内) 有性生殖(蚊体内)
两宿主 中间宿主(人) 终宿主(蚊)
5
肝细胞内的发育
迟发型:间日疟卵型疟
6
红细胞内的发育
7
在蚊体内的发育阶段
8
9
疟原虫的生活史应明确以下几点:
(1)当疟原虫在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增殖时,临床上
无明显表现.
(2)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内的发育是复发的根源.
50
昏迷时间较长者,应使用抗生素以预防 感染。在护理方面应及时消除喉头分泌 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畅通,并应注 意防止痔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疟疾 MALARIA
.
1
概述
疟疾是由按蚊叮咬传播疟原虫引起的寄生原虫病。
疟原虫→人血→肝细胞内寄生繁殖 →红细胞内繁殖→红细胞成批破裂 →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后缓解。
❖间日疟和卵形疟隔日发作,常有复发;
❖三日疟每三日发作一次;
❖恶性疟发热不规则,常无复发,严重者可导致脑型疟疾。
.
2
病原学
疟原虫
—与薄涂片同时作参照检查。
. 29
骨髓穿刺涂片(阳性率高) 其他实验室检查:荧光染色、DNA探针杂交、PCR、血清学方法
. 30
诊断
流行病学资料
▪ 到过疟疾流行区 ▪ 有否被蚊虫叮咬 ▪ 近期有无输血史
临床表现:
▪ 间歇性寒战、高热与大量出汗 ▪ 贫血、脾大 ▪ 脑型疟在疟疾发作数日后出现神志改变 ▪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由血液中残存的疟原虫引起; 四种疟疾都有发生再燃的可能性; 多见于病愈后的1~4周; 可多次出现。
. 26
复发(RELAPSE)
由寄生于肝细胞内的迟发型子孢子引起; 只见于间日疟和卵形疟; 多见于病愈后的3~6个月。
. 27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贫血,WBC正常或减少,单 核细胞可增高。
. 28
血涂片(薄片及厚片):吉姆萨染色后用显微镜油镜检查,寻找疟原虫。 —厚血涂片镜检时可见白细胞、血小板和疟原虫。其检出率可比薄血涂片提 高10倍以上,但较难确定疟原虫种类。
• 亦称黑尿热
•发生原因:为大量的红细胞在血管内溶解破坏加之疟
原虫本身及其释放的毒素造成的直接微血管病变所致,
抗疟药物(如奎宁及伯氨喹)亦可诱发。
•临床表现:寒战、腰痛、酱油色尿等急性血管内溶血
症状,严重者出现中度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
肾功衰竭。
. 24
. 25
再燃(RECRUDESCENCE)
. 18
临床表现
潜伏期:
间日疟及卵形疟为13~15d 三日疟24~30d 恶性疟7~12d
. 19
典型疟疾
突发寒战高热
▪ 寒战:持续20min~1h,伴体温迅速上升 ▪ 高热: 持续2h~6h,体温可达40ºC
酸痛,乏力,无明显中毒症状,持续2~6小时
大汗,体温骤降,自觉症状缓解,乏力,30min~1h 间歇期
恶性疟 — 任何年龄RBC(>20%RBC) 巨量疟原虫血症,最严重的疟疾类型
间日疟 — 年幼RBC(<25000/mm3) 卵形疟 — 年幼RBC(<25000/mm3) 三日疟 — 衰老RBC(<10000 /mm3)
. 15
发病机制
疟原虫在宿主体内长期存在,在自然界持续传播的原因:生活史特点 ▪ 繁殖周期中产生巨大数量的子代 ▪ 抗原多样性
. 21
恶性疟疾
肾功衰竭:高疟原虫血症阻塞微血管 溶血
肺水肿:高疟原虫血症阻塞微血管 腹痛:肠道微血管阻塞 贫血:大量红细胞破坏
. 22
输血后疟疾
潜伏期:7~10天 主要为间日疟 临床表现与蚊传疟疾相同 无肝内繁殖阶段,不产生迟发型裂殖体 无复发
. 23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hemolytic urinemic syndrome)
. 13
发病机制
疟原虫在肝细胞和RBC内发育阶段一般无症状。 典型症状—成批红细胞破裂(裂殖子、细胞因子
及代谢产物入血)。 间歇性发作—裂殖子侵入新的红细胞。 带疟原虫者—经反复发作或重复感染后可获得一
定的免疫力,此时虽有小量疟原虫增殖,可无 疟疾发作的临床症状。
. 14
发病机制
疟原虫的种类和数量决定发病及症状的 严重程度
机制:未激发机体足够的细胞免疫 有效的体液免疫可以明显减少原虫血症,
而彻底清除疟原虫感染主要依靠细胞免疫。
. 17
病理解剖
RBC增大及粘附—微血管堵塞 脑组织水肿,充血(脑型疟) 肾损害 肺水肿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有明显疟色素沉着 细胞因子的作用:TNF-α、γ-IFN
微血管病变、细胞破坏后释放的代谢产物、 细胞因子有重要病理意义
▪ 间日疟,卵形疟— 48h ▪ 三日疟—72h ▪ 恶性疟—无规律,36h~48h
反复发作多有贫血和脾大
. 20
恶性疟疾
脑型疟疾: ▪ 恶性疟严重的临床类型,偶见于间日疟 ▪ 临床表现:发热,剧烈头痛,意识障碍 ▪ 病因:
▪ 受染红细胞堵塞脑微血管 ▪ 低血糖:进食不足、疟原虫消耗、奎宁刺激胰岛素分泌 ▪ 细胞因子
.
9
疟原虫的生活史应明确以下几点:
(5)周期性发作:一部分裂殖子再侵入红细胞内增殖后再释放入血。 (6)裂殖子经3~6代增殖后发育成雌雄配子体时,具有传染性。 (7)人为中间宿主,蚊为终宿主。 (8)肝细胞内期:复发、潜伏期有关。 (9) RBC内期:周期性发作有关。
. 10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血液含成熟配子体)
传播途径 主要途径—蚊虫叮咬皮肤 传播媒介—雌性按蚊(中华按蚊,间日疟) 输血 母婴传播(先天性疟疾)
. 11
流行病学
人群易感性 ▪ 普遍易感 ▪ 免疫力不持久 ▪ 各型疟疾间无交叉免疫性 ▪ 反复多次感染,再感染时症状轻
. 12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 地区性:热带和亚热带>温带 ▪ 流行分布: ▪ 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 ▪ 季节性:夏秋季 ▪ 不少由疟疾流行区或境外带回的疟疾 ▪ 在全球致死的寄生虫病中居第一位 ▪ 目前疟原虫对各种抗疟药的耐药性增多增强
间日疟原虫(可复发) 卵形疟原虫(可复发)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临床表现重)
.
3
生活史
Hale Waihona Puke 两阶段 两宿主无性生殖(人体内) 有性生殖(蚊体内)
中间宿主(人) 终宿主(蚊)
.
4
肝细胞内的发育
迟发型:间日疟卵型疟
.
5
红细胞内的发育
.
6
在蚊体内的发育阶段
.
7
.
8
疟原虫的生活史应明确以下几点:
(1)当疟原虫在人体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增殖时,临床上无明显表现。 (2)迟发型子孢子在肝细胞内的发育是复发的根源。 (3)间日疟和卵形疟有复发,恶性疟和三日疟无复发。 (4)红细胞破坏,大量裂殖子、疟色素及代谢产物释放入血,引起疟疾发作。
. 16
半免疫状态,带虫免疫
(SEMI-IMMUNE STATUS)
疟原虫感染虽不能激发机体产生足够的细胞免疫, 却能够使在不断发生的再感染中,出现严重疟 疾的危险性减小,而且可逐渐积累一定的免疫 力,使感染后疟原虫的数量被抑制在临床发作 水平以下,对此种不完全的免疫状态,称为半 免疫状态。也称带虫免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