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合集下载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一、1.1,1.2桥梁工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在交通运输、军事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促进地区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了许多著名的桥梁,如赵州桥、洛阳桥等。

这些桥梁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勤劳,也为世界桥梁建设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进入现代社会,我国桥梁工程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就开始了桥梁工程建设的探索。

在此期间,我国桥梁工程师克服了许多困难,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我国桥梁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2.1,2.2,2.3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桥梁建设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桥梁工程建设面临着许多困难。

由于长期战乱,许多桥梁被毁,基础设施严重损毁。

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桥梁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对桥梁建设的投入和管理。

在这一时期,我国桥梁工程师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努力,成功建设了许多重要的桥梁,如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

这些桥梁的建设,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2 改革开放时期的桥梁建设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桥梁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我国桥梁工程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技术,提高建设水平。

他们成功建设了许多世界级的桥梁,如港珠澳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

这些桥梁的建设,不仅展示了我国桥梁工程的强大实力,而且为世界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2.3 新时代的桥梁建设进入新时代,我国桥梁工程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我国政府加大了对桥梁建设的投入,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

我国桥梁工程师积极拓展国际视野,与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我国桥梁工程师成功建设了许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桥梁,如青岛胶州湾大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T3航站楼互通立交桥等。

桥梁工程在中国发展中的未来展望

桥梁工程在中国发展中的未来展望

桥梁工程在中国发展中的未来展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桥梁工程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仍然有着更为宏伟的展望与期待。

未来的桥梁工程将手把手实现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切实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多元需求,构建出更为美丽、更为宜居的城市环境。

首先,在未来的十年里,桥梁工程将持续迈向高质量建设。

由于桥梁工程的建设涉及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因此,对于材料、工程和设计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

未来,感兴趣的领域,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将逐渐发挥其在桥梁工程领域中的优势作用。

这些新技术的作用将是优化桥梁设计的构思、完善运营管理和后期维护机制。

不仅如此,在实际建设中,利用云计算等技术配合场地信息和数据分析,也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桥梁工程的风险,提前制定有效的施工方案,从而在建设完成后极大地降低损失。

其次,未来桥梁工程将实现更为高效率的建设。

从人力资源的配备到施工机器的使用,都将提高效率,因此未来的桥梁工程将在更短的时间内得到完成。

首先,人力资源方面,未来桥梁工程将有足够的工程师和施工队,而不再担心人才短缺的问题。

另外,未来人力资源的获取途径也将更为于便捷,其他领域有着相似的工程和设计技术的专业人才,将更容易地加入到桥梁工程领域,拓宽了人才源头。

其次,机器的使用和引进也将使未来桥梁工程更快完成。

例如,在设计阶段,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使用将为基础设计提供一个更为高效和表现力更强的工具。

此外,3D 打印技术正在被应用于桥梁工程领域,这将使未来的桥梁工程领域里难度较低的部分,像桥墩、裙边等可以通过3D技术很快完成,而不再需要人工制造,这降低了制造成本和生产时间。

last but not least,未来桥梁工程将拥有更低的成本。

低成本与高质量、高效率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想要拥有这些优秀的业绩表现,将本着控制成本为先的原则,实现全过程的降本和节能,降低材料和制造成本等多个环节都会在成本控制中综合考虑。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1. 早期的桥梁工程:基础奠定1.1 古代桥梁的智慧说到我国的桥梁工程,咱们得从古代说起,那可是了不起的历史了。

古人那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山间河流上修桥了,简直是智慧的结晶。

比如说,古代的赵州桥,您听过吗?它可是公认的“世界桥梁之最古老”的一个。

赵州桥不仅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还真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真是古代工匠的骄傲。

还有,咱们的悬索桥,在古代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像是《清明上河图》里那些桥梁,都是当时的骄傲呢。

1.2 明清时期的进步到了明清时期,桥梁的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时候,咱们的桥梁不仅数量增多了,而且设计也越来越精巧。

那些大气的石拱桥、优雅的木质吊桥,都给咱们留下了不少美丽的记忆。

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桥梁,不仅为了交通便利,还兼顾了美观,真是“行走的艺术品”呢。

像是北京的琉璃厂桥、上海的黄浦江桥,这些都是当时桥梁技术的经典代表。

再看那些清代的彩绘桥,真是让人觉得古人不仅有智慧,还有大气!2. 现代桥梁的飞跃:技术创新2.1 改革开放后的突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桥梁工程简直是飞速发展了,像是坐上了火箭一样。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咱们的桥梁技术就像开了挂一样,各种创新层出不穷。

看看那长江大桥、雄安新区的跨江大桥,简直是工程界的奇迹。

这些桥梁不光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呢。

像是武汉的长江大桥,那个真是让全国人民都惊叹不已,时至今日依然是交通的重要枢纽。

2.2 世界级的桥梁:走向国际如今的中国桥梁,已经不再只是“家里”的骄傲了,咱们的技术早已走向了世界舞台。

各种世界级的桥梁工程,咱们也有了,像是海南的南渡江大桥,真是把世界瞩目。

这些桥梁不仅体现了咱们的工程技术实力,也展示了中国的工程师们那种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精神。

现在,咱们在许多国际项目中都是领头羊,真是让人自豪得不要不要的。

3. 展望未来:桥梁的美好蓝图3.1 智能化桥梁的未来未来的桥梁工程,不再只是单纯的钢筋混凝土了。

浅谈桥梁工程的历史与发展

浅谈桥梁工程的历史与发展

土木工程导论论文浅谈桥梁工程的历史与发展摘要: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中国城镇化的速度逐渐加快,车辆的数量越来越多,道路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各种道路土建工程顺应发展的要求正在逐步的发展和兴起。

其中,桥梁的建造是道路建造里面的一大难题,也是一项具有多年历史的建造技术。

虽然社会的发展正在不断向前,但是桥梁方面的许多问题都亟待解决。

可以这样说:自古以来,桥梁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桥梁的施工以及设计则给工程师们带来了极大的不方便。

世界上的湖泊河流和海峡众多,而这恰恰为桥梁工程提供了发展的方向。

桥梁工程仍值得我们去研究,问题仍然值得我们去钻研去解决。

文中对桥梁的历史发展和如今现状进行了相关的解释和论述,并对桥梁的基本结构和其他方面的桥梁构造基本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说明。

关键词:桥梁工程,桥梁历史,桥梁结构,桥梁组成,前景展望,新材料……一、桥梁概念桥梁,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建筑物,称为桥。

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主要指桥跨结构和支座系统;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

二、桥梁历史(一)古代桥梁古代桥梁以通行人、畜为主,载重不大,桥面纵坡可以较陡,甚至可以铺设台阶。

在有重载马车之后,载重量逐步加大,桥面纵坡也必须使之平缓。

这时的桥梁材料仍以木、石为主,铸铁和锻铁很少使用。

其中主要分为石桥和木桥1、石桥石拱桥:是石桥的主要形式。

据考证,中国早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砖像,刻有拱桥图形。

现在尚存的赵州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拱。

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

石梁桥:石梁桥是石桥的又一种形式。

中国陕西省西安附近的灞桥原为石梁桥,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

公元11-12世纪南宋泉州地区先后建造了十几座较大的石梁桥,其中有洛阳桥,安平桥。

【最新资料】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历史

【最新资料】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历史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现状1、我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各个方面都处于落后时期,作为公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建设也得到了相应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大跨径桥梁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最辉煌的时期,一大批结构新颖、技术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大和科技含量高的大跨径桥梁相继建成,标志着我国的公路桥梁建设水平已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近几年建成的特大桥梁,不少在世界桥梁科技进步中具有显著地位。

诸如正在建设的重庆朝天门大桥是世界最大跨度钢拱桥,并创造了该类型桥梁十余项世界第一;苏通大桥以主跨1088m 为世界第一跨度斜拉桥,同时成为世界上连续长度最大的双塔斜拉桥;刚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为世界第一长跨海大桥;万县长江大桥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混凝土拱桥;此外江阴长江公路大桥、香港青马大桥,其跨度分别在悬索桥中居世界第四位和第五位;南京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荆沙长江大桥、鄂黄长江大桥、大佛寺长江大桥、李家沱长江大桥等特大桥的跨度名列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世界前十位。

一座座桥,实现了天堑的跨越,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美化了秀美山川,为我国疆域的沟通和经济的腾飞起着了重要的作用。

2、我国桥梁工程面临的问题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交通运输量大幅度增长,行车密度及车辆载重越来越大,而现有道路中部分桥梁或由于当初设计标准低,经过一段时间的交通发展,荷载标准或桥上、桥下的净空不能满足新交通的需要,或结构陈旧老化、到它原有设计能力而危及运行的,严重影响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目前公路桥梁运营养护和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1)交通量越来越大,旧桥的承载能力很多已经不能满足新的荷载等级要求。

(2)桥梁耐久性问题由于设计考虑欠周,钢筋腐蚀、冻融损坏、碱集料反应和化学物质侵袭、环境影响等,使得结构的承载力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

尤其是,当混凝土保护层剥露、钢筋腐蚀后,其有效截面积会不断减小,就使得结构的承载能力迅速下降,并不可恢复,严重时还会出现钢筋断裂。

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趋势

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趋势

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趋势【摘要】我国公路桥梁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经历了多年的历史积淀和技术创新。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历史和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

随后重点探讨了我国公路桥梁的技术创新、规划建设、智能化发展、绿色建设以及国际合作的情况。

在文章展望了我国公路桥梁发展的前景,同时指出了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改进建议。

我国公路桥梁发展的势头良好,但同时也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和挑战。

【关键词】关键词:发展历史、重要性、技术创新、规划建设、智能化发展、绿色建设、国际合作、前景、挑战、改进建议。

1. 引言1.1 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历史中国的公路桥梁建设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公路桥梁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

当时,为了方便交通和物资的运输,开始修筑了一些木制或石制的简易桥梁。

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公路桥梁的建设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

直到现代,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仅在数量上大幅增加,在质量上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公路桥梁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从简易的木制桥梁到现在的复杂钢筋混凝土桥梁,我国公路桥梁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工程技术的发展史。

1.2 我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性我国公路桥梁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公路桥梁是连接各地区之间的重要通道,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的重要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交通需求的增加,公路桥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公路桥梁是城乡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城乡交通互联互通的桥梁和纽带。

公路桥梁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公路桥梁的建设可以有效缩短城乡距离,促进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资源共享。

公路桥梁还对于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和地区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加大对公路桥梁建设和维护的投入,优化公路桥梁布局,提高公路桥梁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性,已成为当前我国交通建设的当务之急。

2024年桥梁工程总结(2篇)

2024年桥梁工程总结(2篇)

2024年桥梁工程总结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桥梁工程在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024年,我国的桥梁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的出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对2024年桥梁工程的发展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一、工程建设情况2024年,我国桥梁工程建设的规模继续扩大,建设速度和质量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全国范围内建设了大量的道路和铁路桥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特别是在一些交通繁忙的大城市,新建桥梁的数量不断增加,旧桥的改造和升级也得到了重视。

在桥梁工程建设中,我国注重技术创新和工程质量,提倡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许多桥梁工程采用了新型的材料和技术,提高了工程的抗震性能和使用寿命。

同时,在设计和施工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技术创新与应用2024年,我国桥梁工程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取得了重要进展。

首先,大跨径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技术进一步成熟。

通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和斜拉索技术,实现了大跨度桥梁的建设,提高了桥梁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

例如,长江大桥项目成功完成,并顺利通车,为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其次,智能化技术在桥梁工程中广泛应用。

通过信息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桥梁的在线监测和智能化管理。

各类数据采集设备和监测系统,有效地提高了桥梁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同时,在桥梁维护和养护方面,智能化技术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养护的效果和降低了运营成本。

再次,新材料的应用为桥梁工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例如,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应用,提高了桥梁的强度和耐久性。

此外,新型的耐蚀材料和防水材料的应用,延长了桥梁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修和养护的成本。

三、质量监督与管理2024年,我国加强了桥梁工程的质量监督与管理,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在桥梁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引入了更加严格的评标标准和流程,确保了施工单位的技术实力和信誉度。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
中国桥梁的发展史悠久且丰富多彩,从古代的简单木桥和石桥到现代的大跨度钢结构和斜拉桥,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

具体如下:
1. 古代桥梁:中国的桥梁历史可以追溯到商朝,当时已有“钜桥”的记载。

《诗经》中也有周文王在渭河上架设浮桥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战争的需要,桥梁技术逐渐提高。

隋唐时期,桥梁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石桥和铁索桥。

2. 中世纪桥梁:宋、元、明、清各代,桥梁技术继续发展,特别是石拱桥的建设技术日臻成熟,留下了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桥,如赵州桥等。

3. 近现代桥梁:进入近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中国开始建造更为先进的桥梁。

1968年建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的连续钢桁架桥,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4. 当代桥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桥梁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1982年建成的陕西安康汉江斜腿钢架桥,主跨176米的铁路钢桥,是当时世界同类桥梁跨度较大的。

1991年开工的上海杨浦大桥,主跨602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在1994年建成时,居世界斜拉桥跨度之首,是中国大跨度桥梁的又一里程碑。

综上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反映了中国古代至现代社会的工程技术成就和文化特色,从最初的简易桥梁到如今的世界级大跨度桥梁,中国的桥梁建设展现了不断创新和突破的精神。

中国桥梁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桥梁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桥梁技术的现状与展望中国桥梁技术的现状与展望引言:桥梁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中国桥梁技术在不断创新发展,不仅在连接城市和乡村、改善交通状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与科技水平的提升。

本文将从中国桥梁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全面展望中国桥梁技术的未来发展。

第一部分:中国桥梁技术的现状分析1.1 桥梁建设规模扩大近年来,中国桥梁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数量庞大、质量提升的特点。

根据国家交通运输部的数据,2019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超过5.2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1.4万公里。

这些公路建设中,桥梁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大型桥梁如长江大桥、山海关大桥等应运而生。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桥梁建设的重要力量。

1.2 技术创新助力桥梁工程中国桥梁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助推。

近年来,中国在桥梁领域积极推广实施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通过数据采集、传输和分析等手段,实现对桥梁结构和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评估,为桥梁维护和管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例如,利用无人机等载具进行桥梁巡检,可以大大提高巡检效率,减少人力资源消耗和安全风险。

1.3 桥梁设计与施工水平大幅提升中国桥梁设计与施工水平持续提升。

在设计方面,中国桥梁工程师秉持创新宗旨,设计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水平的桥梁,如港珠澳大桥。

在施工方面,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已经在中国得到广泛应用,如预制、悬索和拼装技术等,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

第二部分:中国桥梁技术的发展趋势2.1 多样化桥梁类型的发展未来中国桥梁技术的发展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除了公路桥梁的建设外,城市高架桥、铁路桥梁、无人驾驶桥、高速铁路桥等也将成为发展的重点。

在桥梁类型上,中国将进一步推进斜拉桥、拱桥、悬索桥等类型的发展,以适应更加复杂的交通需求和地质条件。

2.2 绿色桥梁的建设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球的重要议题,中国也积极响应并推动绿色桥梁的建设。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400字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400字

简述中国桥梁的发展史400字在秦汉时期,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变,木桥逐渐被石桥取代。

石桥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耐久性更强,成为古代桥梁建设的主要形式。

自秦汉时期至唐宋时期,中国的桥梁建设经历了一段辉煌的时期,许多著名的石桥如洛阳桥、赵州桥等建成,这些桥梁不仅在设计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在建设工艺上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

随着元明清时期的发展,中国的桥梁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随之出现了吊桥、拱桥、梁桥等多种形式的桥梁。

在元明清时期,中国特别是南方地区的河流众多,桥梁建设成为当时一项重要的工程,为交通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许多著名的古桥如赵州桥、锦溪大桥等都是在元明清时期建成的,这些古桥不仅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建筑工艺和文化内涵上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桥梁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世纪末,西方国家的钢筋混凝土技术传入中国,为中国桥梁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材料和工艺。

20世纪初,中国的桥梁建设开始逐步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这种新型结构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为中国的桥梁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世纪以来,在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桥梁建设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发展。

中国陆续建设了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型桥梁工程,如长江大桥、京广铁路大桥、港珠澳大桥等,这些桥梁不仅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而且在设计和建筑工艺上也达到了国际水平。

可以说,中国桥梁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工程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从古代的木桥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桥梁,每一个时期都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桥梁建设的不断探索和创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的桥梁建设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我国桥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桥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关键词目录我国桥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前言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处于落后时期,桥梁工程方面也就没有太大的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作为公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建设也得到相应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大跨径桥梁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最辉煌的时期。

一般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上的中、小桥、立交桥,形式多样,实用效果不断提高,跨越大江(河)、海峡(湾)的超大桥梁建设也相继修建,为公路运输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服务。

随着建筑材料、设备、建筑技术的较快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快捷、高精度的计算分析手段,我国广大的桥梁工程师和工作者,不断推进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

1 我国桥梁的发展历程1.1 古代桥梁的发展1.1.1 萌芽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中国最早的桥梁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有独木桥和数根圆木组成的木梁桥,此为中国桥梁的雏形,进入周朝,已建有梁桥和浮桥。

1972年,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京城山东临淄的考古挖掘中,首次发现了梁桥的遗址和桥台遗迹,两处桥梁的跨径均在8 m左右。

1.1.2 初步发展阶段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

坐落在咸阳故城附近的渭水三桥,在古代是很有名的。

三桥包括中渭桥、东渭桥和西渭桥,都是多跨木梁木柱桥。

进入秦汉后,建筑材料的丰富化使得以砖石结构为主体的拱结构出现。

进入东汉末期,梁桥,浮桥,索桥,拱桥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1.1.3 辉煌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了两晋到宋朝时期。

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名桥。

隋代石匠李春首创的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该桥在隋大业初年为李春所创建,是一座卒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净跨37 m,宽9 m,拱矢高度7.23 m,在拱圈两肩各设有2个跨度不等的腹拱,这样既能减轻桥身自重、节省材料,又便于排洪、增加美观,赵州桥的设计构思和工艺的精巧,在我国古桥是首屈一指。

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

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回顾与未来展望一、本文概述桥梁工程,作为土木工程的重要分支,承载着连接地理空间、促进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的重要使命。

从古代的简单木梁桥到现代的高科技大桥,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技术进步的足迹。

本文旨在回顾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关键技术的演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从古代桥梁的初创阶段、近现代桥梁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当代桥梁工程的创新挑战等多个层面展开探讨,以期对桥梁工程的历史和未来发展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通过这样的回顾与展望,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桥梁工程的历史价值,还可以为未来的桥梁设计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回顾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技进步紧密相连。

从最初的简单木梁、石拱桥,到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大桥、钢桥,再到未来的智能化、绿色化桥梁,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与突破。

在古代,桥梁的建设主要依赖于天然材料和简单的建筑技术。

例如,中国的石拱桥以其优雅的形态和坚固的结构,在桥梁史上独树一帜。

赵州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以其独特的拱形设计和精美的石雕装饰,展示了古代桥梁工程的智慧和美学。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桥梁工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钢铁和混凝土等新型材料的出现,使得桥梁的跨度和承载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例如,19世纪的铁路桥和20世纪的公路桥,都体现了桥梁工程在材料和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进入21世纪,桥梁工程的发展更加迅速,也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新型材料如高强度钢、碳纤维等的应用,以及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计方法,使得桥梁工程在安全、经济、美观等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的广泛应用,桥梁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也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

回顾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科技进步和材料创新都为桥梁工程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桥梁工程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国内外桥梁和结构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国内外桥梁和结构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国内外桥梁和结构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桥梁和结构工程一直以来都是建筑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它们的发展不仅关乎基础设施建设,更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浅谈桥梁工程发展历程及展望

浅谈桥梁工程发展历程及展望

浅谈桥梁工程发展历程及展望作者:张茜吴昊姜雪来源:《科技资讯》2016年第11期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交通网络建设成为我们必须解决的课题。

而桥梁建设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更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

桥梁工程在近几百年间发展速度惊人,由最初的几十米跨度发展到如今的几百甚至是几千米的跨度,材料也由最初的木材、石材发展到如今的钢筋混凝土等。

在此,我们简要回顾了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桥梁工程发展的现状并对桥梁发展做出了自己的预估。

关键词:桥梁工程;发展历程;发展展望中图分类号:U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4(b)-0000-00引言:交通对于世界的意义不言而喻,桥梁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拉近世界的距离,减缓解决城市的拥堵问题,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象征。

因此,桥梁建设的多元化,经济化以及安全性能成为我们的重要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桥梁建设也日益现代化,无论是从设计、建设还是验收、维护,科技的运用越发重要。

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当代桥梁工程的发展。

1.桥梁的重要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实现,交通工程和工具的发展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建立全面、完善的交通网络,大力发展交通事业成为了我们的当务之急。

而桥梁建设作为交通建设中较为关键的一步,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二十世纪中期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敦促了桥梁的高水平建设。

连接各城市的适合快速行驶的高速铁路桥和高架桥,解决城市拥堵路况的城市高架桥和立交桥,跨越海峡、河流的跨海、跨河大桥等主要的交通建设除了方便我们的生活外,无一不对我们当代的桥梁技术形成了严峻的考验。

提高桥梁设计、建设技术,研究更为安全、方便的桥梁成为了交通建设者夜以继日的工作。

因为桥梁建设不仅是交通建设重要的一部分,在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的时代,桥梁建设也常常作为一个国家建设技术甚至是科学技术、综合国力的体现。

桥梁的发展历史

桥梁的发展历史

桥梁的发展历史1 桥梁发展史我国古代桥梁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之国度”之称,据史料记载,我国的桥梁发展史已有三千余年。

中国的桥梁遍布在神州大地,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四面八方。

中国古代桥梁直到现在仍有保留下来的,其结构、形式几乎包含了所有近代桥梁的结构、形式,较高的建筑质量令人叹为观止。

古代桥梁的存在不仅成为了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参考,更发展成了一种丰富的旅游资源。

我国享誉世界的主要古代桥梁有赵州桥、卢沟桥、广济桥、玉带桥、十字桥、风雨桥、铁索桥和五音桥等,这些古代名桥的存在进一步印证了中国“桥之国度”这一称谓。

2.2 现代桥梁18世纪初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第一台蒸汽动力火车应运而生。

于是很快铁路便在世界各地通行起来,且成为了世界交通的领导者。

桥梁作为铁路运输线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铁路的高速发展,桥梁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桥梁被大量破坏,造桥钢材短缺,人们不得不利用积累的经验推广新型桥——斜张桥、预应力混凝土桥等。

交通网路的不断发展使我国线路交叉出现的频次不断增加,为了不影响既有线路的正常使用,转体斜拉桥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

近年来,我国在桥梁方面屡创佳绩,建造了一座又一座世界瞩目的桥梁,比如东海大桥工程、高铁跨高铁的沪昆客专转体斜拉桥和杭州湾三座大桥。

这些桥梁的修建不仅体现出了我国桥梁技术的成熟,也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不断探索、创新的民族精神。

2.3 展望未来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促进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大跨、轻质桥梁、美观、环保等要求会成为未来桥梁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

21世纪,高强度钢、玻璃钢、铝合金、碳纤维等太空轻质材料的大量运用,使桥梁建筑的主要材料不断更新,桥梁结构、形式也将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格局。

随着桥梁专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桥梁专业人才不断涌现,可利用的资源不断增加,为桥梁结构的设计创造了条件,使采用轻质的梁型变为可能。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1. 引言:桥梁是城市的“脊梁”说到桥梁,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那种横跨江河的大桥。

但你知道吗?在我们国家,这些“铁臂阿童木”似的桥梁可是有着不平凡的历史呢!桥梁工程不仅是咱们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更是城市发展的“脊梁”。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顺便感受一下那些年我们一起过的“桥”。

2. 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2.1 古代桥梁:艰难起步,堪称勇敢者的游戏。

古代的桥梁工程,那真是个“闯关”挑战啊。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咱们的祖先就开始动手建桥了。

别看那时候的桥梁材料有限,但他们还是“蛮拼”的,用木头、石头来搭建桥面。

比如说,著名的赵州桥,它的修建技术可是一绝。

那个时候没有现代的机械设备,全靠工匠们“巧手如簧”的智慧,真的是了不起。

古代的桥梁都是“脚踏实地”的开始,虽然简朴,但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2.2 近现代桥梁:科学进步,飞跃的时代。

走到近现代,咱们的桥梁工程就进入了一个“开挂”的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技的发展,钢铁结构的桥梁开始出现。

这时候,国内外的工程师们一齐“开动脑筋”,引入了更多先进的技术和材料。

比如,南京长江大桥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它不仅是当时最宏伟的桥梁之一,还代表了我们国家在桥梁工程上的一大步。

那段时间,可谓是桥梁建设的“黄金时代”啊,桥梁从“单调”变得“多彩”,不仅结实还美观,真的是一举两得。

3. 桥梁工程的成就3.1 现代桥梁:一马平川,成就辉煌到了现代,咱们的桥梁工程可是迎来了“井喷式”发展。

大家熟悉的那座座“地标性”大桥,比如港珠澳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这些都是咱们中国智慧的结晶。

港珠澳大桥那可是名副其实的“桥梁之王”,不仅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还创下了许多世界纪录。

那可是“人间奇迹”的象征,足以让人自豪。

武汉长江大桥也不甘示弱,它的修建不仅推动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还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桥梁建设的“雄心壮志”。

3.2 持续创新:步步为营,未来可期咱们的桥梁工程可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辉煌之中。

桥梁建设的回顾和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

桥梁建设的回顾和展望 改革开放以来

桥梁建设的回顾和展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公路交通的大发展和西部地区的大开发为公路桥梁建设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十年来,我国大跨径桥梁的建设进入了一个最辉煌的时期,在中华大地上建设了一大批结构新颖、技术复杂、设计和施工难度大、现代化品位和科技含量高的大跨径斜拉桥、悬索桥、拱桥、PC连续刚构桥,积累了丰富的桥梁设计和施工经验,我国公路桥梁建设水平已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

现综述大跨径桥梁建设和发展情况。

斜拉桥斜拉桥作为一种拉索体系,比梁式桥有更大的跨越能力。

由于拉索的自锚特性而不需要悬索桥那样巨大锚碇,加之斜拉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经济指标,已成为大跨度桥梁最主要桥型,在跨径200~800m的范围内占据着优势,在跨径800~1100m特大跨径桥梁角逐竞争中,斜拉桥将扮演重要角色。

斜拉桥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选择不同的结构外形和材料可以组合成多彩多姿、新颖别致的各种形式。

索塔型式有A型、倒Y型、H型、独柱,材料有钢、混凝土的。

主梁有混凝土梁、钢箱梁、结合梁、混合式梁。

斜拉索布置有单索面、平行双索面、斜索面,拉索材料有热挤PE防护平行钢丝索、PE外套防护钢绞线索。

现代斜拉桥可以追溯到1956年瑞典建成的主跨182.6米斯特伦松德桥。

历经半个世纪,斜拉桥技术得到空前发展,世界已建成主跨200米以上的斜拉桥有200余座,其中跨径大于400m有40余座。

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世界上建成的著名的斜拉桥有法国诺曼底斜拉桥(主跨856米),南京长江二桥钢箱梁斜拉桥(主跨628米)、福建青州闽江结合梁斜拉桥(主跨605米)、挪威斯卡恩圣特混凝土梁斜拉桥(主跨530米),1999年日本建成的世界最大跨度多多罗大桥(主跨890米),是斜拉桥跨径的一个重大突破,是世界斜拉桥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表一)表一:世界大跨度斜拉桥我国自1975年四川云阳建成第一座主跨为76米的斜拉桥,二十多年过去了,这种在二次大战后复兴的桥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推广,至今已建成各种类型斜拉桥100多座,其中跨径大于200米的有52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与展望1.中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今桥梁的科学技术,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桥梁建筑的前列,许多桥梁样式仍继续对世界近代桥梁建筑产生影响。

同时,它又是活的文物瑰宝,记载着许多珍贵的资料。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有“桥的国度”之称,发展于隋,兴盛于宋。

遍布在神州大地的桥、编织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连接着祖国的四面八方。

我国古代桥梁的建筑艺术,有不少是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1.1木桥桥梁最早文献记载见于公元前13世纪,但均不详细。

《水经注》记有春秋时晋国公平年间(公元前556~前532年)曾在汾水上建木梁木柱桥。

秦代(公元前221~前200年)建都咸阳,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时所修建的渭河桥、灞河桥等,在《水经注》、《三辅黄图》中都有确凿记载。

这些桥屡毁屡建,多采用木梁木柱或木梁石柱桥式,当桥的跨度大于木材长度时,曾使用悬臂梁式桥及拱桥。

按南北朝宋代《沙州记》记载,在安西到吐鲁番之间,羌人曾修建单跨悬臂梁桥,称为“河厉”。

其法是“两岸垒石作基陛,节节相次,大木纵横更相镇压,两边俱平,相去三丈。

并大材以板横次之,施钩栏甚严饰”。

如是多跨桥,则是在各桥墩上用大木纵横相叠,各向跨中伸出,再在伸出端之间用纵梁相连;为保持稳定,一般需在桥墩台纵横大木之上修建楼阁,用其重量压住悬臂的固端,如始建于南宋理宗宝六年(1258年)的湖南醴陵渌江桥。

在拱式木桥中,宋代虹桥构造奇特。

据《渑水燕谈录》等书,知其始建于宋明道中(1032~1033年)。

在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上绘有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的虹桥(见彩图[《清明上河图》中的宋代虹桥,一种构造奇特的木拱桥])。

其承重结构实际由两套多铰木拱各若干片相间排列,配以横木,以篾索扎成。

其中一套多铰木拱拱骨包括长木3根,作梯形布置;另套木拱拱骨包括长木2根,短木2根,作尖拱状布置。

各木以端头彼此抵紧,形成铰接;一套拱骨的铰,恰好是在另一套拱骨长木中点之上;用蔑索将两套木拱夹着横木扎紧,于是,两套木拱就形成了稳定的超静定结构(图5 [虹桥和梅]" class=image>[桥的承重结构比较])。

根据画面,估计此桥实际跨度大约18.5米,桥上大车荷载约3吨。

北宋之后,这一桥式传至浙江和福建等地。

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的浙江云和梅木拱桥(图4 [浙江云和梅桥结构(长度]桥结构(长度" class=image>[单位:cm)])跨度为33.4米,至今仍保持原貌;其两套木拱的布置和宋代虹桥稍有不同(图5 [虹桥和梅桥]桥" class=image>[的承重结构比较]),宋代虹桥的横木是搁在两套木拱之间,而梅桥横木是置在每套木拱的铰接点处。

1.2石桥在河南新野安乐寨村1957年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图6[东汉画像砖]),刻有石拱桥图形,桥上有车马,桥下有两叶扁舟,证明当时已经修造跨河石拱桥。

在《水经注》水条,对晋太康三年(282年)所建成的旅人桥有这样的描述:“桥去洛阳宫六七里,悉用大石,下圆以通水,可受大舫过也。

”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595~605年),建成净跨37.02米、历1300多年而无恙的赵州桥。

金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位于今北京西南的卢沟桥,共11孔,跨度11.4~13.5米,桥栏上配有栩栩如生的大小石狮485个;13世纪来华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誉为世所罕见。

北京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玉带桥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

前者的拱洞随桥面缓和的上下坡从桥中向两端逐渐收小;后者则以两端有反弯曲线的玉石穹背高出绿丛。

这两座桥都以同环境协调,使湖山增辉见称。

在长江以南,从唐代以来曾修建不少以弧形板石及横向长条锁石结成拱圈的石拱桥,以及巨形石梁桥。

弧板石拱桥自重较轻,对地基承压强度要求较低,能在软土地基上采用。

拱圈内的板石和锁石在榫槽相接处能发生小量相对转动以适应基础沉降和温度变化;此外,拱上夯实的灰土能在拱圈变形时发生被动压力,提高拱的承载能力。

福建长汀水东桥(南宋庆元时修建,即1195~1200年)、江苏苏州宝带桥(始建于唐元和十一至十四年,即816~819年,在宋、明、清各代几度重修,现桥53孔,最大跨度6.95米)和浙江杭州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即1631年,现桥中孔净跨15.8米)都是板石拱桥。

福建泉州万安桥也称洛阳桥(跨越洛阳江),是石梁桥,现长834米,47孔,建于宋嘉四年(1059年)。

在建桥时先顺着桥的纵轴抛投大量块石,在水面下形成一条长堤,在石块上放养牡蛎,待蛎壳和块石相胶结,它就耐得住风浪。

在这水下长堤上,用大条石纵横叠置(不用灰浆),形成桥墩,再架设石梁。

福建漳州跨越柳营江的虎渡桥,建于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其所用的巨型条石尺寸达1.7×1.9×23.7米,重量将近200吨。

虽有几孔遭到破坏,并在其上方增建钢筋混凝土梁桥,但桥下尚存有原条石。

(见彩图[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净跨37.02米,是世界上著名的单孔空腹式石拱桥,建于][595~605年]、[独乐寺观音阁,是中国古代木结构,位于天津市蓟县,建于984年]、[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是中国古代木结构,位于山西应县,建于1056年]、[美国韦拉扎诺海峡,世界上大跨度公路悬索桥之一,主跨][1298.4米,1964年建成]、[美国布鲁克林桥,近代史上著名的城市悬索桥,主跨487米,1883年建成]、[英国亨伯桥,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1410.8米)的公路悬索桥,][1981年建成]、[土耳其博斯普鲁斯海峡桥,联结欧亚大陆的公路悬索桥,主跨1074米,1973年建成])1.3索桥溜筒桥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索桥,它是以木筒套在悬索上,从筒垂下两股皮绳及一横木;人骑横木,以手用力攀索,使筒沿缆索移动,人就能跟着过去。

灌县竹索桥,为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年)所始建,清嘉庆八年(1803年)仿旧制重建,名安澜桥,桥长340米,分为8孔,最大跨度61米(竹索现已被换为钢丝索)。

大渡河铁索桥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净跨100米。

此桥现作为革命文物保存。

自有铁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1876~1948年)1876年英商在上海私修淞沪铁路,是在中国有铁路和铁路桥的开端。

清朝末期修建的较大的铁路钢桥可以京广(北京—广州)铁路和津浦(天津—浦口)铁路两座黄河桥为例。

前者位于郑州以北,1905年建成,原桥总长3000米有零,共102孔,包括跨度31.5米的下承桁架梁50孔和跨度21.5米的上承桁架梁52孔。

桥墩由8或10根底端各设一螺旋盘(直径1.20米)的钢管(直径350毫米)组成,凭人力将钢管旋入河底,入土深度只有13~16米,所以,一遇洪汛,桥身就被冲歪,桥面横向水平变位曾达40~50厘米,年年靠抛投大量片石于墩周进行抢险。

到1949年,所投片石已超过30万米。

后者位于济南洛口,1912年建成,包括跨度91.5米简支桁架梁9孔和分跨为128.1+164.7+128.1米的悬臂桁架梁一组,桥宽9.4米,净空可容双线,但承载能力不足,始终只能按单线行车。

公路桥可以1909年建成的兰州黄河桥为例,该桥包括5孔跨度各45.9米的简支桁架梁。

中华民国时期,1933年,在浦口—南京间的长江上建成铁路轮渡,沟通了以长江为界的南北铁路。

1937年9月,杭州钱塘江桥(见彩图[钱塘江桥,中国自己建造的第一座现代文化公铁两用双层钢桁架梁桥,全长1453米])的主体建成,并将铁路部分接通;10月,公路部分接通。

同年7月抗日战争开始;8月,日本军侵犯上海;12月攻占南京、杭州等地。

中国为了持久抗日的需要,经用上述轮渡及钱塘江桥将华北、华东的大量物资抢运到华中、华南等地。

在1941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处于艰难时期,湘桂(湖南-广西)铁路通车到柳州之东,黔桂(贵州-广西)铁路亟待从柳州向西修建,在水泥和钢材短缺的情况下,曾用旧钢轨修建排架和塔架,还将跨度原为10~13米的旧钢板梁制成跨度为30米的双柱式桁架梁的上弦,桁架下弦及竖杆均以旧钢轨改制,建成了一座长达582米而构造特殊的柳江铁路桥(该桥在1944年11月炸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迅速修复并加固了许多旧桥,也新建成不少重要大桥,其中包括跨越长江的武汉长江桥,它使中国的南北铁路网连接起来。

1958年后,大跨公路桥也逐步提上日程,新技术得到推广。

至今在长江上,除修建了四川白沙坨铁路桥外,又修建了两座公铁两用桥(南京长江桥和枝城长江桥)和两座公路桥(四川重庆和泸州预应力混凝土桥)。

在黄河上,铁路桥增至14座(京广铁路郑州桥已建成双线71孔40米简支钢板梁新桥,原桥改为公路桥),公路桥增至16座,另有公铁两用桥一座(甘肃靖远)。

(见彩图[南京长江桥钢梁全貌]、[南京长江桥,公铁两用双层钢桁架连续梁桥,跨度160米,铁][路桥总长6772米,1968年建成,该桥的建成是中国修建深水基础桥梁工程的一项重大突破]、[济南黄河桥,中国目前跨度最大(220米)的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斜张桥,1992][年建成]、[来宾红水河桥,目前亚洲跨度最大(96米)的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斜张桥,1981年建成]、[台湾淡水桥,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斜张桥,主跨134米,1977年建成]、[重庆长江桥,中国目前跨度最大(174米)的预应力混凝土T形刚构公路桥,1980年建成])1.4钢桥现以桁架梁桥为主。

铁路桥跨度不大于80米者,一般按桥梁标准设计建造。

跨度不大于160米者,一般用全悬臂法架设;跨度为176米和192米者,则采用悬臂拼装并在跨中合龙的方法架设。

60年代以来,栓焊结构(指杆件或构件在工厂焊接制造,在工地采用高强度螺栓拼接的结构)采用颇多。

例如,成(都)昆(明)铁路跨度112米的拱、梁组合体系桥(迎水河、安宁河1号、拉旧等桥),陕西安康跨度为176米的汉江斜腿刚架铁路桥(见彩图[武汉江汉桥,正桥为连续刚梁柔拱组合体系上承式公路钢桥,主跨88米,1955年建成]),京山(北京—山海关)铁路跨度为3×144米的永定新河连续桁架梁桥等。

1.5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在小跨度桥中使用较早,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的应用是从1956年开始(当年所建的陇海铁路新沂河桥使用跨度为23.8米的梁,北京至周口店的公路桥使用跨度为20米的梁)。

1965年建成的河南汤阴五陵卫河窄轨铁路桥(分跨是25+50+25米)和江苏盐河公路桥(分跨是16.5+33.0+16.5米),都是T形刚构预应力混凝土桥,且都采用悬臂拼装法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