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制度PPT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 选举制度
.
一、 民主与选举
二、 原则与国情 三、 直接选举中的几个难点 四、 课堂大讨论之二:中国搞不搞竞选? 五、 人大制度与选举制度的实践及其前景
.
一、民主与选举
有选举不一定有民主,有民主一定有选举
( 精英选精英,大众选精英)
民主就是选举? 选举是权力委托的行为,是国家机关权力合 法性的来源,是代议民主政治的基础。
.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
关于 “人民代表大会(本身的产生、组成、 职权、运行等)”的制度?
关于 “整个国家权力(立法、行政、司法 等)配置 ”的制度(政体、根本政治制 度)?
课堂小讨论:
.
二、人大制度的内在逻辑
选 举
(委 监 罢 换
托) 督 免 届
人大
产(委 监 罢 换 生 托) 督 免 届
.
读思写谈,文科不难
大学课堂, 乃理性思维场所,理论探索平台;
不唯书,不唯师,只唯真,只唯实;
重在讨论、辩论,不在结论、定论。
.
第一讲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宏观分析
.
一、 政治制度的涵义与主要特点
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架构
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与变迁的基本 轨迹
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与变迁的背景
.
四、人大制度的“中国特色”
课堂小讨论:
如何理解人大制度的“中国特色”?
没有? 有? 哪些?
.
1、什么是“特色”? 2、什么的“特色”? 3、“特色”是如何形成的? 4、如何认识“特色”的价值? 5、 “特色”会不会发生变化? 6、如何鉴别“特色”? .
特色之一: 既坚持无产阶级政权的实质, 又具有更加广泛的民主基础
.
五、课堂大讨论之一:
我看今年的
全国人大会议
1、收集与研读有关今年全国人大会议的资料,每人选择 一个视角,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撰写发言提纲 ; 2、按小组初步讨论,各组形成书面的“讨论概述”。 3、各小组向全班报告讨论情况(视角、共识、分岐等) 4、全班讨论、争鸣。
不在结论、定论,重在讨. 论、辩论,操练思维
国情制约
.
课堂小讨论:
对上述背景因素有何补充?
.
五、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概述
1。政改之路 2。滞后与否? 3。继续推进
.
第二讲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涵义 二、人大制度的内在逻辑 三、人大制度的外在方位 四、人大制度的“中国特色” 五、课堂大讨论之一:
我看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
一府两院
管理
人民

.福
社会
三、人大制度的外在方位
君主制
专制 立宪
议会制 二元制
共和制
贵族 民主
直 接 资本主义国家
间接
(代 议)
社会主义国家
(世界政体分类图) .
总统 制 议会 制 半总统制 委员会制
苏维埃制 代表团制
人大制度
大呼拉尔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
中国的 社会主义 代议 民主 共和制 政体
.
政治制度层次示意图:
核心层:国体
中层:政体、 政党制度、 国家结构 形式等
外层:各类具体制度、组织方式、运行规程等
.
④包括“法内制度”和“法外制度”两种存 在形态
⑤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力或约束力 ⑥处于动态平衡、相对稳定之中
.
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基本架构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国 体)
国家政权制度
非国家政权制度
政体 (人大制度)
结构形式 (单一制)
直接参 与制度

百度文库




选立 元 行 司 军 单 民 特
职 信村 居



区别

民民

举法 首 政 法 事 一 域 行

自政
会 访自 自


制制 制 制 制 制 制 治 区
治治

制制
制 制制 制

度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 度度 度


.
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 与变迁的基本轨迹
.
课堂小讨论:
人大制度 与美英三权分立体制比较?
.
美国
(典型)
权 国会 =总统

人民
英国 (非典型)
议会 首相
人民
中国
(非典型)
人大
政府
人民
巴黎公社 (典型)
公社委员会
人民


平列
高低
高低

员 不兼职(-1)
兼兼
兼,又不兼
权力、机构、 人员“三合为一”
制 双向(制衡) 约
双向(制衡)
单向
.
比较后的结论:
因素
.
一、政治制度的涵义与主要特点
课堂小讨论:
什么是政治制度?
.
政治制度是指: 政治(即公权)领域中要求各种政治实
体共同遵循的各类准则。
.
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①是人类社会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其基本内容包括:规范国家权力(政权) 的准则以及规范与公权相关的其他政治实 体的准则
③具有层次性(三个层次)
选举的适用范围: 选举制度的狭、中、. 广涵义:
二、 原则与国情
既发扬民主,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普遍、平等、直接、秘密、差额等原则 与国情变化 中国选举制度之2-6-1变迁
.
课堂小讨论:
如何看待1:4 1:1?
(城乡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之比例)
.
三、直接选举中的几个难点
1、法律上9个“不分”,是否应有一定限制?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学什么? 为何学? 怎么学?
.
本课程 12字教学理念:
夯实基础 操练思维 感受实际
.
教学方法:
全面自学教材,夯实基础;
阅读参考书籍,拓展视野。 教师解析重点,引领路径;
学生课堂讨论,操练思维。
课上意犹未尽,欢迎聊学; 课外勤写笔记,珍录己见。 请进实感讲座,听闻真情;
假期回乡调研,感受实际。
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 爱国者
拥护祖国统一的 爱国者
.
社会主义的 劳动者
特色之二: 既坚持民主平等的选举原则,
又规定某些灵活变通的选举方式 (详见第三讲)
.
特色之三: 既坚持“议行合一” 的原则,
又实行国家机关间分工与分员
议行合一:“(巴黎)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 而应当是兼管行政与立法的工作机关”(马克思)
美: 典型的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体制 英:非典型(带有“议行合一”色彩)的三权分立体 制 中:非典型(带有某些“分权”色彩)的议行合一体 制 巴:典型的议行合一四体体制制评说:
各有逻辑 互有异同 均有距离 何有优.劣
特色之四: 既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又规定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作用 (详见第四讲)
战逐 曲



时步 折



孕确 推



育立 行



期期 期



57
79 82
92
02
12
75 80
87
97
07
49年 54年
66年
78年
89年
.
四、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 与变迁的背景因素
按是否有利于实现民主目标:
正面因素
负面因素
马列理论 国际环境 战时经验
专制传统 国际“误识” 战时惯性
国情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