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__第1课_认识新朋友word
第1课初识新朋友——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①信息的定义
②信息的特征
③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④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
注: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针对学习者的特点,选择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PPT展示,系统讲解信息的概念、特征以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为学生提供理论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具体案例探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价值,促进学生思考和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第1课 初识新朋友——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第1课 初识新朋友——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案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初步认识信息与信息技术,理解信息的概念、特征以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章第1节内容,具体包括:1.信息的定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2.信息的特征,如传递性、存储性、处理性等;3.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案例。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优秀6篇)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篇一第一课初识神奇新朋友一、教材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课,本课又是第一课,也是学生第一次进入电脑教室,“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命运”,因此,让他们做到遵守信息技术课的纪律,做到负责任地使用电脑,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在今后的信息技术课学习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材通过实物图片,漫画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使学生明确地知道在机房上课应该遵守的机房规则,明确信息技术课的纪律。
教材通过设计形象可爱的卡通形象咪尼,带入学生进入探索计算机奥秘的学习境界中,先让学生认识计算机室,了解电脑,以及电脑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广泛用途,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在“学一学”中,教材通过实物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电脑各部分的外形,从而对电脑的各个部分产生感性认识,使学生了解电脑各部分的名称和用途;本课的重点在于介绍正确开、关机的顺序及在机房应该遵守的机房规则,了解电脑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用途,方便快捷的功能,认识到电脑与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越来越近甚至密不可分。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电脑神秘面纱的愿望,持久学习的热情。
二、课前准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知道各部分的名称;(2)了解计算机的各部分的功能;(3)明确地知道在机房上课应该遵守的机房规则;(4)了解电脑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会正确地开机和关机的方法;(2) 规范、负责任地使用电脑。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2)学会遵守机房规范,学会并养成正确的操作姿势。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知道各部分的`名称;(2)学会正确地开机,关机的方法。
2、教学难点:(1)学会遵守机房规范,学会正确的操作姿势。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程(二)任务驱动,初识电脑(三)寻宝探秘,启动电脑(四)自主探究,关闭电脑(五)判断讨论,形成规范(六)小结畅想,保持兴趣六、教学过程1、互动小游戏2、展示电脑在各行各业的用途,师生交流讨论。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认识新朋友教案1

板书设计
①计算机基本组成与功能
-显示器:展示信息
-主机:存储和计算
-键盘:输入信息
-鼠标:操作界面
②鼠标基本操作
-单击:选中对象
-双击:打开程序
-拖拽:移动或选择多个对象
③计算机桌面与窗口操作
-桌面图标:快速访问程序和文件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分析、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信息意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提高了信息安全意识。
4.创新与实践:
1.学生在阅读材料时,可以做好笔记,整理关键知识点。
2.观看视频时,注意跟随操作演示,动手实践,加深记忆。
3.遇到问题时,及时向教师请教,或与同学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教师在课后拓展环节,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桌面图标的作用;
-图标的打开与关闭。
4.掌握基本的窗口操作;
-窗口的最大化、最小化、关闭;
-窗口的移动和调整大小。
5.学习简单的计算机安全知识;
-计算机病毒的认识;
-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
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意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信息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和使用计算机的兴趣,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使学生能够主动关注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根据评价与反馈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课后拓展
小学一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认识新朋友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1.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2. 了解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用途3. 能对照实物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3. 能找到显示器和主机的开关4. 认识不同的电脑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教学难点:能对照实物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教学准备:计算机、网络、课件第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们到学校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出示电脑图,新朋友的名字叫电脑,它的本领很大,大家想认识它吗?二、教学新课(一)数一数(了解电脑的组成部分)想和电脑做朋友,我们就要先认识它,观察身边电脑,先数一数,你身边的电脑由几个部分组成?再用手摸一摸,它们是硬的还是软的?它们像什么?刚才小朋友们说真好,电脑由4个部分组成,有的小朋友说像电视机,有的小朋友说是像箱子,还有的小朋友说像小老鼠……电脑的4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一台电脑一般都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
1.这个像电视机一样的就是显示器吧!它有什么用途?显示器的屏幕真奇妙,能让我们看见五彩缤纷的世界。
你能行:找到显示器的开关,按一下,并仔细观察。
2. 这主机箱有啥用途?主机是电脑的“脑袋”,电脑要工作少不了它。
3.怎么才能让电脑听我的命令?(鼠标)你可别小看它!它是电脑的指挥员之一,用它可以命令电脑工作。
4. 这个有很多按键的东西是键盘!对,它是电脑的另一个指挥员。
(二)说一说请同学看实物说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三)看一看出示各种电脑图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这些电脑的虽然长相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电脑。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电脑,还了解了它各部分的名字,以后我们就要和新朋友一起学习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爱护它。
教后感:一年级第一节电脑课,我安排了认识新朋友来介绍电脑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第1课认识新朋友WORD教学案

第1课认识新朋友WORD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Word窗口功能,掌握进入、退出Word窗口的方法。
(2)了解Word窗口命令,认识常用工具栏的名称、按钮。
(3)了解Word字处理功能,学会在Word中输入文字、新建文档及文件保存。
2.技能目标:(1)认识Word窗口命令,学会常用工具按钮的使用。
(2)训练学生键盘操作技能,讲究心手合一。
(3)提高学生文字的输入能力,学会新建文档及文件保存。
3.情感目标:(1)发挥学习探究小组的集体优势,学会倾听同学间的不同观点,学会交流、分享,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2)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性和不断探索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点1.认识Word窗口功能。
2.学会文档的新建与保存。
三、教学难点1.认识Word窗口工具栏名称、按钮的使用。
2.如何新建文档及保存文档。
四、教学设计说明为了能够让学生有效的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预设了如下的学习活动。
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2.设置任务,自主探究。
3.参与游戏,突破难点。
4.归纳总结,成果展评。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展示用Word编写出的各种诗歌、日记、短文等作品。
图文并茂的文学作品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认识Word的教学埔平道路。
首先让学生观察、欣赏教师所展示的各种文学素材。
师:这些漂亮的作品都是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制作的。
Word功能强大,我们可以做word来写作文、记日记,还可以在文章中插入漂亮的图片,做好以后,还可以用彩色打印机打印出自己的得意之作,让我们开始学习word吧。
[从学生身边的活动出发,让学生对新的知识点产生兴趣,由此感知知识对生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不断探索科学知识的真谛。
2.设置任务,自主探究活动1:word的启动。
教师示范。
单击“开始”按钮,依次指向“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单击“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3”命令,打开word 2003窗口。
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新朋友(初步认识计算机)》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第1课《认识新朋友(初步认识计算机)》教案年级:一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清华版(2012)【教材分析】《认识新朋友(初步认识计算机)》作为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的第1课,其教材分析需要从多个维度展开,以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与操作。
首先,从课程目标来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了解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等硬件设备的名称和用途。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正确开关机,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如移动、单击等。
此外,课程还强调了学生应该遵守的机房规范,以确保他们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信息技术学习。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材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外观。
同时,通过具体的操作示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
此外,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他们了解计算机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在教学方法上,教材提倡采用直观演示、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教师的演示和讲解,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计算机的魅力和乐趣;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最后,在评价方面,教材建议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参与度和合作能力等方面,结果性评价则侧重于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通过综合评价,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学生能初步认识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了解它们的基本功能。
2. 技能目标:学生能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如移动、单击、双击等。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机外部设备的认识和鼠标的基本操作。
《认识新朋友》参考教案

《认识新朋友》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认识新朋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新朋友的重要性2. 基本交流技巧:问候、介绍自己、倾听、提问等3. 合作与分享:团队活动、互动游戏等4. 文明礼仪:礼貌用语、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5. 情感沟通:表达情感、感知他人情感、同理心等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交流技巧。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4.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教学内容、图片、案例等。
2. 教学道具:如名牌、卡片等。
3. 教学资源:相关文章、视频等。
4. 课堂活动材料:如互动游戏道具、小组讨论题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小游戏,让学生初步感受认识新朋友的乐趣。
2. 教学新知识:介绍认识新朋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问候、介绍自己、倾听、提问等。
3. 情境模拟: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交流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
5. 互动环节:组织课堂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实践所学知识。
6. 情感沟通:讲解表达情感、感知他人情感、同理心等重要性,并设置相关活动让学生进行实践。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交流技巧、团队合作、文明礼仪等方面。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了解彼此的优点和不足,相互学习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电子工业版(安徽)信息技术三上第1课《认识电脑新朋友》教学设计

电子工业版(安徽)信息技术三上第1课《认识电脑新朋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电脑新朋友》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了电脑的基本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以及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同时,教材还通过有趣的插图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这一课时,已经对电脑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有趣的实例和实际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让学生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3.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操作。
2.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电脑的基本操作。
3.采用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电脑一台,用于演示和操作。
2.准备电脑的基本组成和操作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3.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电脑知识,如“你们对电脑有哪些了解?”、“你们平时是如何使用电脑的?”等。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电脑的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同时,教师可以讲解每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演示电脑的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基本操作,边演示边讲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1课认识新朋友

第1课认识新朋友一、教材分析:本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按照教材的安排第一节课的内容是《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但是考虑到这一课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而且四年级学生是第一次到计算机机房上课,第一次接触电脑,对这些事物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组织教学,而是自己设计了这一教学内容:让我们交一个新朋友——计算机,安排的具体内容是:认识计算机(也称为电脑),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软件和硬件),初步接触一些常用的软件,并且学会开机、关机的正确方法,以及明确到计算机房上课的基本要求。
希望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对信息技术课保持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并能把计算机作为自己今后学习的“小助手”,使自己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教法、学法分析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所讲的内容涉及到有关上机的一些基本要求,计算机的初步认识和简单的基本操作,大部分是教师补充的,教材中是没有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教授占了约一半的时间,另外,我也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注意做到讲、练结合,给学生以足够的动手操作时间,让他们自己分析出本节信息技术课的一些具体的小目标,自己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来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其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等。
根据解决课堂问题的需要分解项目任务,再落实到个人、小组,达到既使学生体验完整过程又减轻每个学生工作强度的目的,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让学生知道上信息技术课的基本要求。
(2)懂得计算机现在以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
(3)认识常见的硬件,初步接触一些常用的软件。
2、信息素养:(1)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
(2)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明白计算机主要是用来学习的工具,而不是用来游戏的。
3、能力发展:(1)培养学生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能力;(2)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与人合作的意识;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活动1、了解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师:老师想知道,你们中间曾经操作过电脑的同学请举手。
信息技术【大连理工版】二年级上册《结识新朋友》教案

问题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明确任务
动手实践
总结归纳
自主探究
加深印象
板书
设计
2、结识新朋友
教学
反思
这节课,同学们都比较喜欢,但是由于功能较多,所以需要平时多巩固练习,可以在今后课程做再做安排,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掌握知识,应用于实践。
1.按照标准指法,按字母键A.B.C,出现的是小写字母abc.
2.按空格键,光标向右移一个字母的位置,再按字母D .
3.在字母d后面按一下键,看看光标是不是移到下一行,再输小写字母。
4.调整笔头粗细与宽窄。
5.
第二步选择直线
有铅笔画线时,注意必须要将线条与线条连接好,否则在涂色时很容易漏到外面。
课题
2、结识新朋友
第一课时
教具
课件
教学
目标
1、认识新朋友-----记事本。
2.、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重点
认识记事本
难点
灵活运所学内容。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
备 注
(补充、学法或反思
一、导言
二、动手做
三、聪明屋
四、显身手
同学们,你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记事本
第一步单击开始按钮----所有程序----附件----记事本
电子工业版(安徽)信息技术三上第1课《认识电脑新朋友》教案

电子工业版(安徽)信息技术三上第1课《认识电脑新朋友》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电脑新朋友》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以及如何使用电脑进行信息处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电脑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电脑的主要功能、操作系统的使用、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可能对电脑有一定的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对电脑的认识仅限于使用层面,对电脑的内部组成和原理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脑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学会使用电脑进行信息处理;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运用电脑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电脑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2.操作系统的使用;3.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电脑的基本组成、功能和原理;2.演示法:展示电脑的操作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4.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电脑一台,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设;2.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电脑的基本组成、功能和操作过程;3.准备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WPS Office等)及其安装包;4.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与电脑相关的图片,如电脑硬件、操作系统界面等,引导学生关注电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电脑的基本组成(硬件和软件),让学生了解电脑的各个部分及其作用。
3.操练(10分钟)演示电脑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桌面布局、任务栏使用等,让学生跟随操作,熟悉电脑的基本使用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尝试完成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如打开文件、编辑文本等,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认识新朋友教案人教版

5.请学生列举出三种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并说明其作用。
答案:
-措施1:作用为……
-措施2:作用为……
-措施3:作用为……
板书设计
-目的明确,紧扣教学内容:通过板书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结构清晰,条理分明:板书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一个教学环节,内容清晰明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使用浏览器搜索信息
3.发送电子邮件
4.正确使用网络,注重信息安全和道德
难点:
1.有效搜索信息的技巧
2.电子邮件的详细操作步骤
3.网络道德和信息安全的理解和实践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际操作示例,让学生体验网络的便利性,加深对网络用途的理解。
2.分步骤讲解并示范浏览器搜索和电子邮件发送的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边学边用。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认识新朋友教案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认识新朋友教案人教版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的“认识新朋友”教案,人教版。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用途,让学生明白网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用来获取信息、交流、娱乐等。
3.通过案例分析、讨论,让学生理解网络道德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并制定个人上网规范。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实践、互动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授法向学生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用途、电子邮件的发送方法等基础知识;利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网络使用中的道德和安全问题,培养其信息素养;运用小组合作法开展团队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认识新朋友教案1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信息技术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简短介绍信息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社交媒体:如微博、Facebook等,用于分享信息和互动,使用方法包括发布动态、关注他人、评论和转发等。
例题4:
请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
-在线购物: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商品,如淘宝、京东等。
-电子支付: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工具进行线上支付。
-在线教育: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如网易云课堂、慕课网等,学习知识。
3.学生参与度:在本节课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不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引入更多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4.课堂氛围:整体来看,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但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的讨论氛围不够热烈,可能是因为组内分工不明确。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明确小组讨论的要求和分工,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提前发放信息技术上册课本,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
2.辅助材料:准备计算机硬件组成图片、网络交流工具操作流程图、计算机操作基本步骤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计算机设备、投影仪、网络连接等,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前进行调试。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讲授区、讨论区、操作区,便于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认识新朋友word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
2、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基本认识word的基本界面、启动方法和在编辑文字方面的作用。
3、熟悉word的编辑环境,能在word中录入文字及将所编辑的文字进行格式化。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启动word的方法和在word中对文字进行排版。
2、教学难点:
文字的格式化
[三]教学准备:
联想传奇多媒体教室、供学生欣赏的word文章、学生机上准备好范例word文档。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万里长城]范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这么漂亮的文章,你想不想来试一试?
3、引出word软件。
介绍word。
Word是微软(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它是功能十分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章的编辑、排版和打印,可以方便地实现图文的混排,它和Excel、Powerpoint、outlook、Access合成为office。
目前office有97和2000等版本。
二、Word的启动与主界面。
1、启动。
单击[开始]按钮,选择[程序],单击[Microsoft Word],就进入Word程序了。
(教师还可介绍从桌面快捷方式进入的方法)
2、Word的主界面。
主要由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栏、绘图工具栏和状态栏组成,如果其中的一项没有显示,可以在[试图]—[工具栏]中打开。
切换到中文输入法后,我们就可以在Word中输入文字了。
三、Word中文字的排版。
1、选中输入的文字(定义为“块”),在格式栏中选择[黑体]、[三号],点取状态栏上的颜色按钮,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
2、如果你要对字体进行进一步的设置,可以将文字选中后,打开菜单栏中的[格式],单击[字体]。
这里的设置要比我们上学期学的写字板丰富得多。
3、如果想使文字有动态效果,可以在[字体]对话框中单击[动态效果]选项卡,选择文字的动态效果方式,这是Word非常出色的一项功能。
4、学生练习进行文字的编辑和排版。
(A、B同学交换操作)
5、因为我们打开的文件是只读的,所以要用[文件]—[另存为]的方法将文件另外保存成一个文件,文件名可以选择自己喜欢和好记的,注意文件存放在D:盘自己的文件夹里。
这样,一篇文章的编辑和排版就完成了,你还可以试一试Word 中还有哪些功能。
四、学生练习
输入一篇同桌俩自我介绍的文章,并排好版,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
Word和写字板哪一个软件能处理出更漂亮的文章来?
五、总结
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Word这个功能强大的字处理软件,其实我们中国人也有许多属于自己的软件,比较出名的字处理软件就是金山公司出品的《WPS2000》,它有着许多自己的特色,同学们回去后可以自己去看下书上的阅读材料《WPS2000》。
课后记:
本课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Word,教师在课上可以给同学们多欣赏一些Word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一个就是让学生总结出Word和写字板哪一个软件能处理出更漂亮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