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课件:新生儿颅内出血
合集下载
〖医学〗新生儿颅内出血ppt
行脑脊液检查。
五、诊断
病史、症状体征
头颅B超、CT及MRI 检查
脑脊液检查或硬脑膜 下穿刺
头颅B超对颅脑中心部位 病变分辨率高,因此成为 该类型出血的特异性诊断 手段,应为首选,应在生 后3-7天进行,1周后动 态监测。但蛛网膜下腔、 后颅窝和硬膜外等部位出 血不易发现,需CT、 MRI确诊。
八、预后
❖ 主要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胎龄及其他 围生期因素有关。
❖ 出血量少者大多可痊愈,出血量多者预 后差。幸存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 xh 多见于胎龄小于32周、或有产伤史的足月
儿。严重者除一般神经系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脑干 症状,如频繁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可在短时间 内死亡。预后较差,尤其是早产儿。
四、辅助检查:
❖ B超、CT:无创伤性检查。 ❖ 脑脊液检查:血性或皱缩红细胞→蛛血、
脑室出血。 ❖ 病性危重者及体重极低的早产儿不宜进
蛛网膜下腔出血(产伤) 无症状或第2天出现阵发性惊厥(脑积水)
硬脑膜下出血(产伤)
①亚急性:24h后出现惊厥、偏瘫、硬膜下积液 ②急性大量:生后数小时内死亡
❖ 不同部位出血的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脑实质出血 多因小静脉栓塞后使毛细血管压力增高、 破裂而出血。如出血部位在脑干,则早期可发生瞳 孔变化、呼吸不规则和心动过缓等,前囟张力可不 高。主要后遗症为脑瘫、癫痫和精神发育迟缓。下 肢运动障碍较多见。
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 病毒感 染等诱 因,约1/3患病 前有上 呼吸道 感染。 病程7~ 10天。 (一 )寒战 、高热 :典型 病例以 突然寒 战起病 ,继之 高热, 体温可 高达39℃~40℃,呈 稽留热 型,常 伴有头 痛、全 身肌肉 酸痛, 食量减 少。抗 生素使 用后热 型可不 典型, 年老体弱者可仅有低热或不发热。
五、诊断
病史、症状体征
头颅B超、CT及MRI 检查
脑脊液检查或硬脑膜 下穿刺
头颅B超对颅脑中心部位 病变分辨率高,因此成为 该类型出血的特异性诊断 手段,应为首选,应在生 后3-7天进行,1周后动 态监测。但蛛网膜下腔、 后颅窝和硬膜外等部位出 血不易发现,需CT、 MRI确诊。
八、预后
❖ 主要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胎龄及其他 围生期因素有关。
❖ 出血量少者大多可痊愈,出血量多者预 后差。幸存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 xh 多见于胎龄小于32周、或有产伤史的足月
儿。严重者除一般神经系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脑干 症状,如频繁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可在短时间 内死亡。预后较差,尤其是早产儿。
四、辅助检查:
❖ B超、CT:无创伤性检查。 ❖ 脑脊液检查:血性或皱缩红细胞→蛛血、
脑室出血。 ❖ 病性危重者及体重极低的早产儿不宜进
蛛网膜下腔出血(产伤) 无症状或第2天出现阵发性惊厥(脑积水)
硬脑膜下出血(产伤)
①亚急性:24h后出现惊厥、偏瘫、硬膜下积液 ②急性大量:生后数小时内死亡
❖ 不同部位出血的临床特点
临床表现
脑实质出血 多因小静脉栓塞后使毛细血管压力增高、 破裂而出血。如出血部位在脑干,则早期可发生瞳 孔变化、呼吸不规则和心动过缓等,前囟张力可不 高。主要后遗症为脑瘫、癫痫和精神发育迟缓。下 肢运动障碍较多见。
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受凉淋雨、劳累、 病毒感 染等诱 因,约1/3患病 前有上 呼吸道 感染。 病程7~ 10天。 (一 )寒战 、高热 :典型 病例以 突然寒 战起病 ,继之 高热, 体温可 高达39℃~40℃,呈 稽留热 型,常 伴有头 痛、全 身肌肉 酸痛, 食量减 少。抗 生素使 用后热 型可不 典型, 年老体弱者可仅有低热或不发热。
儿科学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课件
02
提倡母乳喂养,减少感 染和过敏的风险。
03
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制 度,早期发现和治疗先 天性畸形和代谢性疾病 。
0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减 少新生儿感染的发生。
03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
颅内出血的病因及分类
病因
新生儿颅内出血通常是由于产伤 、早产、缺氧或感染等原因导致 脑血管破裂出血。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颅内出血可分为 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实质出血和脑室内出血等类型 。
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处理
黄疸
吐奶
生理性黄疸可自然消退,病理性黄疸 需及时就医。
少量多餐,喂奶后轻拍背部排出空气 。
红臀
保持皮肤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干燥,使用护臀霜预防 。
02
新生儿疾病概述
新生儿疾病分类
01
02
03
04
感染性疾病
如新生儿肺炎、脐炎等,由细 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先天性畸形
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消化 道畸形等。
颅内压药物等。
康复与预后
康复训练
对患儿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如肢 体功能训练、智力开发等,促进
神经功能恢复。
定期随访
定期对患儿进行随访,评估其生 长发育和神经功能状况,及时调
整康复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对 预后进行评估,为家长提供科学
的治疗建议。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典型案例分析
代谢性疾病
如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等。
免疫性疾病
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红斑 狼疮等。
新生儿疾病常见症状
01
02
03
04
新生儿颅内出血ppt课件
早产儿 CT:Ⅰ—室管膜下 Ⅱ—脑室内 Ⅲ—脑室扩大 Ⅳ—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
小脑出血(intracerebellar hemorrhage)
<32w早产儿
6
新生儿硬肿症 (neonatal scleredema)
定义:寒冷、早产、窒息、感染等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皮 肤和皮下脂肪发硬和水肿的一种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f the newbon)
1
病因和发病机理
内因
凝血功能不完善
血管壁弹力纤维发育差
脑室周围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层基质
管网
—不成熟的毛细血
血管壁仅一层内皮细胞 小血管进入终末静脉呈直角 基底结邻近生发层基质有丰富的A循环 周围脑白质有纤维蛋白溶介酶原激活剂
产伤引起 婴儿较大 小脑天幕撕裂—直窦、大脑大V、侧窦后颅窝→脑干下
部压迫症状 大脑镰撕裂→下矢状窦
大脑半球表面 大脑表浅静脉:轻—无症状
惊厥、偏瘫 慢性硬膜下积液
5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rimary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最常见 桥静脉破裂 惊厥(第2天),预后好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9
二、临床表现
寒冷季节、早产儿、感染。 生后1周内发生 体温不升,体核温度常<35℃;严重者<30℃。 硬肿 发生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
→上肢→全身
10
• 硬肿范围
新生儿硬肿症病情分度
分度
轻 中 重
体温(℃)
硬肿范围
肛温 腋-肛温差 (%)
小脑出血(intracerebellar hemorrhage)
<32w早产儿
6
新生儿硬肿症 (neonatal scleredema)
定义:寒冷、早产、窒息、感染等多种病理因素引起的皮 肤和皮下脂肪发硬和水肿的一种疾病。
新生儿颅内出血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f the newbon)
1
病因和发病机理
内因
凝血功能不完善
血管壁弹力纤维发育差
脑室周围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层基质
管网
—不成熟的毛细血
血管壁仅一层内皮细胞 小血管进入终末静脉呈直角 基底结邻近生发层基质有丰富的A循环 周围脑白质有纤维蛋白溶介酶原激活剂
产伤引起 婴儿较大 小脑天幕撕裂—直窦、大脑大V、侧窦后颅窝→脑干下
部压迫症状 大脑镰撕裂→下矢状窦
大脑半球表面 大脑表浅静脉:轻—无症状
惊厥、偏瘫 慢性硬膜下积液
5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rimary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最常见 桥静脉破裂 惊厥(第2天),预后好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9
二、临床表现
寒冷季节、早产儿、感染。 生后1周内发生 体温不升,体核温度常<35℃;严重者<30℃。 硬肿 发生顺序:小腿→大腿外侧→整个下肢→臀部→面颊
→上肢→全身
10
• 硬肿范围
新生儿硬肿症病情分度
分度
轻 中 重
体温(℃)
硬肿范围
肛温 腋-肛温差 (%)
《生儿颅内出血》课件
手术治疗的方式和时机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经验 来判断,以确保最佳的治疗效 果。
护理和康复
护理和康复对于颅内出血患者的恢复 至关重要,有助于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和提高患者的 认知康复等,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 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恢复 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
02
病因和病理
病因
病因概述
产伤
早产
缺氧
感染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 主要包括产伤、早产、 缺氧和感染等。这些因 素可能导致颅内血管破 裂或血液回流受阻,引 起颅内出血。
产伤是新生儿颅内出血 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 要发生在难产或急产时 。分娩过程中,胎儿头 部受到挤压或牵拉,可 能导致颅内血管撕裂或 破裂。
头颅CT扫描
对于颅脑超声检查难以确诊的病例,可以考虑进 行头颅CT扫描。但这种方法存在辐射风险,应谨 慎使用。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儿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 ,有助于判断出血的原因和程度。
04
治疗和护理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颅内出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主要目的是降低颅内压、控制出血和预 防并发症。
主要由于新生儿脑部血管破裂引起, 常见原因包括产伤、早产、低出生体 重、缺氧等。
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和影响
发病率
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率较高,根据不 同研究,其发病率在新生儿中约为15%。
影响
生儿颅内出血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 统后遗症,如脑积水、脑瘫、智力低 下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早期诊断 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生儿颅内出血》课件
目 录
• 引言 • 病因和病理 • 临床表现和诊断 • 治疗和护理 • 预防和预后
01
引言
什么是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ppt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
04 措施
孕期管理和保健对预防新生 儿颅内出血的影响
孕期保健对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性 数据显示,孕期定期体检、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的孕妇,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发生率降低了30%。 早期识别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性 新生儿颅内出血若在出生后6小时内发现和处理,生存率高达90%, 延迟则下降至15%。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及时有效处理 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使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死亡率由40%降低到 10%-20%。 预防孕期高血压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影响 孕期高血压疾病是导致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重要诱因,控制好血压可 减少50%的发病风险。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新生儿颅内出血
常见症状
新生儿颅内出血 症状包括呕吐、
嗜睡等。
早期识别 处理方式
及时就医
体征
新生儿颅内出血 的风险因素和高 危人群
新生儿颅内出血高发性 据统计,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率约为1%-3%,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 因之一。 早产儿为高风险人群 根据研究,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2周)颅内出血的风险比足月儿高出近5倍。 缺氧、窒息增加出血风险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因缺氧或窒息导致的脑部损伤,是引发颅内出血的重要诱 因。
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在 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应用
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的早期诊断 据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数据,超声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检出率达到90% 以上,且无创伤、快速,适合新生儿使用。 CT扫描对颅内出血的定位和严重程度评估 根据一项研究,CT能准确判断出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其敏感性达到 100%,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MRI对颅内出血的长期追踪和预后评估 一项发表在《儿科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MRI可以有效评估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恢复情况和远期预后,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
儿科护理学新生儿颅内出血课件,儿科护理学课件
• (4)脑实质出血:常见于足月儿,多因小静脉栓塞后毛细血管内压 力增高破裂而出血。由于出血部位和量不同,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少量点状出血可无症状,如脑干出血可出现瞳孔变化,呼吸不规则 等表现。主要后遗症为脑性瘫痪、癫痫和智力或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 (5)小脑出血:症状不典型,多发生在胎龄<32周的早产儿、体 重小于1500克早产儿,或者有产伤史的足月儿。临床症状与病因和 出血量有关。
5.外科处理
• 危及生命的较大血肿,应由神经外科紧急处理。脑积水早期有症状 者可行侧脑室穿刺引流,进行性加重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伍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 1.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 • 2.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呼吸中枢受抑制有关。 •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昏迷不能维持有效吸吮有关。
陆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
• (1)保持环境安静,患儿绝对静卧,避免烦躁,使头肩部抬高 15°~30°,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刺激,少搬动患儿的头部,必 要的治疗和护理操作应做到轻、稳、准、快。
• (2)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呼吸、脉搏、体温、肌张力及囟门张力 变化;定期测量头围大小;观察惊厥发生的时间、持续时间、发作 过程;若有脑疝征兆,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
2.控制惊厥
• 镇静、止痉,首选苯巴比妥,也可选用安定、水合氯醛等。
3.降低颅内压
• 首选呋塞米,每次0.5~1.0mg/kg,每日2~3次静脉滴注,若有脑 疝时可用小剂量20%甘露醇静脉推注,每次 0.25~0.5g/kg,每 6~8小时一次。
4.支持疗法
• 保持患儿安静、尽可能避免搬动、减少刺激性操作,维持正常的 PaO 2 、PaCO 2 、pH、渗透压及灌注压。
新生儿颅内出血ppt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识 别与处理。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0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定义 及病因
02
早期识别新生儿颅内出 血的方法
03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方法
04
新生儿颅内出血后的康 复治疗
05
新生儿颅内出血对儿童 发育的影响
0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定义及病 因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基本概念介 绍
VIEW MORE
非手术治疗如脑室引流和脑膜 下血肿抽吸等操作
颅内出血早期识别重要性 根据数据显示,早期识别颅内出血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 遗症。 脑室引流治疗效果 脑室引流能有效减轻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脑膜下血肿抽吸操作风险 脑膜下血肿抽吸虽有一定并发症,但总体安全,可有效缓解病情。
家庭环境中如何及时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新生儿颅内出血早期识别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识别至关重要,据统计,早期识别并处理的成功率高达80%。 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见症状 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见症状包括嗜睡、拒食、呕吐等,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家庭环境中的预防措施 家庭环境中,应保持新生儿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头部受伤,减少颅内出血的风险。
新生儿颅内出血处理方式
早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02
早期识别新生儿颅内出血的 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技术进行早期检测与诊断
颅内出血的高发性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率高达1%-3%,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 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性 利用CT、MRI等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早期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提高治疗成功率。
心理疏导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重要
• 一项研究显示,接受心理疏导的新生儿 颅内出血患儿恢复情况比未接受心理疏 导的患儿更好。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录
0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定义 及病因
02
早期识别新生儿颅内出 血的方法
03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方法
04
新生儿颅内出血后的康 复治疗
05
新生儿颅内出血对儿童 发育的影响
0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定义及病 因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基本概念介 绍
VIEW MORE
非手术治疗如脑室引流和脑膜 下血肿抽吸等操作
颅内出血早期识别重要性 根据数据显示,早期识别颅内出血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和神经系统后 遗症。 脑室引流治疗效果 脑室引流能有效减轻颅内压,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脑膜下血肿抽吸操作风险 脑膜下血肿抽吸虽有一定并发症,但总体安全,可有效缓解病情。
家庭环境中如何及时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新生儿颅内出血早期识别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识别至关重要,据统计,早期识别并处理的成功率高达80%。 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见症状 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见症状包括嗜睡、拒食、呕吐等,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 家庭环境中的预防措施 家庭环境中,应保持新生儿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头部受伤,减少颅内出血的风险。
新生儿颅内出血处理方式
早期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02
早期识别新生儿颅内出血的 方法
利用医学影像技术进行早期检测与诊断
颅内出血的高发性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病率高达1%-3%,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主要原因。 医学影像技术的重要性 利用CT、MRI等医学影像技术,可以早期发现新生儿颅内出血,提高治疗成功率。
心理疏导对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重要
• 一项研究显示,接受心理疏导的新生儿 颅内出血患儿恢复情况比未接受心理疏 导的患儿更好。
《新生儿颅内出血》课件
新生儿颅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天内就会发生。本 课件将带您了解其研究背景、病因及症状、诊断方法、分级及治疗方案、预 后评估、护理措施、结论和建议。
研究背景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紊乱,严重影响婴儿的健康和发展。了解其研究背景有助 于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起因和发展。
建立规范诊疗流程
制定统一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指南,确保婴儿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分级及治疗方案
根据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会给予不同的分级和治疗方案。
1
分级A
轻微出血,无需要干预的症状。
2
分级B
中度出血,可能出现轻度症状。
3
分级C
重度出血,常伴有明显症状,需要积极治疗。
预后评估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后评估是为了了解婴儿日后的神经发育和生活质量。
1 神经发育评估
通过观察婴儿的运动和认知能力来评估神经 发育的状况。
病因
• 胎儿颅骨未完全发育 • 胎儿和新生儿血管脆弱 • 产伤
症状
• 颅内压增高 • 呕吐 • 惊厥
诊断方法
早期诊断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
1 头部超声
通过超声波技术观察颅内出血的位置和程度。
2 脑磁共振成像
利用磁共振技术获得更为精确的图像,帮助确诊和分级。
2 生活质量评估
考察婴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
护理措施
提供适当的护理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康复非常重要。
药物治疗
• 抗惊厥药物 • 营养补充
康复训练
• 物理治疗 • 言语疗法
结论和建议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影响婴儿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婴儿出生后的头几天内就会发生。本 课件将带您了解其研究背景、病因及症状、诊断方法、分级及治疗方案、预 后评估、护理措施、结论和建议。
研究背景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紊乱,严重影响婴儿的健康和发展。了解其研究背景有助 于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起因和发展。
建立规范诊疗流程
制定统一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指南,确保婴儿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分级及治疗方案
根据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会给予不同的分级和治疗方案。
1
分级A
轻微出血,无需要干预的症状。
2
分级B
中度出血,可能出现轻度症状。
3
分级C
重度出血,常伴有明显症状,需要积极治疗。
预后评估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后评估是为了了解婴儿日后的神经发育和生活质量。
1 神经发育评估
通过观察婴儿的运动和认知能力来评估神经 发育的状况。
病因
• 胎儿颅骨未完全发育 • 胎儿和新生儿血管脆弱 • 产伤
症状
• 颅内压增高 • 呕吐 • 惊厥
诊断方法
早期诊断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
1 头部超声
通过超声波技术观察颅内出血的位置和程度。
2 脑磁共振成像
利用磁共振技术获得更为精确的图像,帮助确诊和分级。
2 生活质量评估
考察婴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
护理措施
提供适当的护理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康复非常重要。
药物治疗
• 抗惊厥药物 • 营养补充
康复训练
• 物理治疗 • 言语疗法
结论和建议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严重影响婴儿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早期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
《新生儿颅内出血》课件
03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 、语言训练和认知训练 等,以帮助患儿恢复神 经功能。
04
中医治疗包括针灸、推 拿和中药治疗等,可以 辅助改善患儿症状和促 进康复。
04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 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定期产检
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孕 期并发症,降低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风险。
避免早产
。
颅内高压
颅内出血后血肿占位效应引起 颅内高压,可能导致脑疝。
癫痫
颅内出血可能引起脑组织损伤 ,导致癫痫发作。
感染
颅内出血后可能出现脑实质或 脑膜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
。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
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新生儿颅内出 血的发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 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处理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 等。同时注意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防 治感染等综合治疗。
合理喂养
家长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合理喂养 新生儿,保证营养供给。
康复训练
早期干预
定期评估与调整
新生儿颅内出血后需要进行早期干预 ,包括抚触、按摩、被动运动等,以 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定期评估新生儿的康复进展情况,及 时调整康复训练计划,以提高康复效 果。
康复训练计划
根据新生儿的病情和康复需要,制定 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认知、 语言、运动等方面的训练。
《新生儿颅内出血 》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新生儿颅内出血概述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与诊断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预后与并发症
01
新生儿颅内出血概述
生儿颅内出血PPT课件
侧脑室积血(蓝箭头) 、左侧脑 室旁脑实质小血肿(黄箭头) 右 室管膜下出血(粉红箭头)
头颅CT
脑室内出血、脑室扩大
硬脑膜下出血 SDH
由产伤引起 多见于足月 巨大儿
硬脑膜下腔(黑箭头所示)
预后(与出血量有关)
出血量少
无症状,少数数月后发生慢性硬脑膜下积液
出血量多
出生24小时后出现惊厥、偏瘫和斜视
生后第2天发生惊厥,但发作间歇表现正常 少数大量出血短期内死亡
预后
大多出血量少,无临床症状,预后良好 后遗症交通性或阻塞性脑积水
头颅CT
外侧中央沟及大脑表面沟多发浅条 状及点状高密度影,蛛网膜下腔出 血(箭头所示),大脑弥漫性水肿
脑实质出血 IPH
intraparenchymal haemorrhage
临床特点
多见于GA<32周、 BW<1500g的 早产儿或有产 伤史的足月儿 临床表现不典型,严重者出现脑干症状频繁呼吸 暂停、瞳孔变化、心动过缓,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头颅MRI
小脑出血(箭头所示)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诊断
病史、症状、体征 提供诊断线索
头颅B超 、 CT、MRI 确诊
目的与要求
➢熟悉新生儿脑出血的病因、发病机 制、预后
➢掌握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后 预防
病因与发病机制
➢ 早产→生发基质血管破裂→脑室内出血 ➢ 缺血缺氧→脑血管壁通透性增加→毛细血
管破裂出血-早产儿 ➢ 产伤→机械性损伤出血-足月儿、巨大儿 ➢ 其他:出血性疾病、药物等→凝血功能障
GA愈小、BW愈低,发病率愈高
出血发生时间
第四节新生儿颅内出血PPT课件
-
9
❖ 首先要诊断明确。轻型颅内出血几乎全部存 活,后遗症0~10%;中型死亡率 5%~15%, 后遗症15%~25%;重型死亡率达50%~ 65%,后遗症65%~100%。常见的后遗症有 脑积水,脑穿通性囊变,运动和智力障碍、 四肢瘫痪、癫痫、肌张力低下等。
-
10
新生儿颅内出血鉴别诊断
❖ 颅内出血的脑性缺氧以呼吸浅表不规则或暂停 为多见;而肺性缺氧以气急、鼻煽和三凹征为主,
-
13
❖ 2.头颅超声
❖ 是诊断IVH的首选方法。床旁连续头颅超声对 早产儿IVH的开始时间、出血部位及严重程度提供
可靠的信息,而且价廉方便,无须搬动患儿,又无 放射线损伤。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易发生IVH的高危 人群,应常规进行头颅超声的筛查。在生后3天、 1周、1个月时各查1次。
❖ 通过头颅超声可将IVH分为4级。Ⅰ级:出血 限于室管膜下,不伴脑室内出血。Ⅱ级:不伴脑室 扩张的IVH。Ⅲ级:IVH(>50%脑室区域)伴脑室扩 大。Ⅳ级:脑室内出血合并脑实质出血或脑室周围
17
-
18
-
19
[护理措施]
❖ 1.降低颅内压 ❖ 1).减少刺激,保持安静◦ ❖ 2).护理体位:抬高头肩部15◦~30◦,侧卧位或头
偏向一侧 ❖ 3)严密观察病情 ❖ 4)遵医嘱及时应用呋塞米降低颅内压,发脑疝
时应用20%甘露醇静注脱水降颅压.
-
20
❖ 2.保持呼吸通道,防止窒息 ❖ 备好吸痰用物,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
-
15
❖ 5.保护脑组织
❖ 可给细胞色素C,辅酶A和ATP加入10% 葡萄糖液中静滴,持续1~2周。此外,谷氨 酸、r-氨酪酸,维生素B6、胞二磷胆硷、脑 活素,脑复康可能对脑细胞功能恢复有帮助。
新生儿颅内出血PPT课件
IMC
2.临床表现
2.1 常见症状及体征
[0] 征 神志改变 激惹、嗜睡、昏迷 呼吸改变 增快或减慢、呼吸不规则或暂停 ICH 颅内压增高 前囟隆起、脑性尖叫、惊厥
眼征
凝视、斜视、眼球震颤
瞳孔
不对称、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
肌张力 其他
增高、减弱或消失 不明原因苍白、黄疸、贫血
IMC
2.临床表现
根据出血部 位不同的常 见临床分型
Ⅲ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 Ⅳ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
IMC
影像学表现
PIVH
1. 双侧室管膜下出血 2. 脑室内出血伴室管膜下出
血,脑室无扩张
3. 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张 4. 脑室内、脑实质出血
IMC
2.2 不同类型颅内出血的特点
临床特点 • 多见于足月儿、巨大儿 • 病因
产伤多见
• 临床表现
血性损伤出血
管破裂出血
静脉淤滞、血栓形 成
脑静脉血管 破裂出血
IMC
1.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外伤
胎头过分受压
胎位不正
产程延长
胎儿过大
IMC
1.病因与发病机制
1.3 外伤
机械性损伤
产钳助产
臀牵引
胎头吸引
IMC
目录
CONTENTS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 3. 治疗 4. 预后 5. 预防
IMC
2.2 不同类型颅内出血的特点
临床特点 • 病因
缺氧、酸中毒、产伤
• 临床表现
Primary Subarachoid Haemorrhage
SAH
[影像学表现]
大多出血量少,无临床症状,预后好 典型病例出生24小时后出现惊厥,但 间歇表现正常 极少数出血量大者可致新生儿死亡
新生儿颅内出血预防和措施PPT
使用超声波等影像学检查,尽早识别颅内出 血。
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抢救和干预。
如何进行有效干预? 外科干预
对严重出血的婴儿,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
手术风险需与潜在收益进行权衡。
如何进行有效干预? 支持性治疗
提供必要的支持性治疗,比如维持生命体征 稳定。
包括呼吸支持和营养支持等。
为什么要重视预防?
关注新生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
谢谢观看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 类型
颅内出血主要分为脑室出血和脑实质出血。
不同类型的出血对新生儿的影响和预后不同。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 危害
颅内出血可能导致脑损伤、智力障碍及其他长期 健康问题。
及时的识别和干预非常关键。
谁是高危人群?
谁是高危人群? 早产儿
早产儿因脑发育不成熟,易发生颅内出血。
胎龄在32周以下的婴儿风险更高。
谁是高危人群? 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婴儿,发生颅内出血 的概率显著增加。
低体重与生理应激反应有关。
谁是高危人群? 产伤
在分娩过程中,若使用助产器具,可能增加 颅内出血风险。
尤其是在使用胎吸或产钳的情况下。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
为什么要重视预防? 提高存活率
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活 质量。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显著提高。
为什么要重视预防? 降低并发症
通过预防可以减少新生儿后期发生脑损伤等并发 症的风险。
减少长期医疗费用和家庭负担。
为什么要重视预防? 促进健康成长
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减少智力和身体发育的障 碍。
高危孕妇应接受专业医疗团队的监护。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分娩管理
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抢救和干预。
如何进行有效干预? 外科干预
对严重出血的婴儿,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
手术风险需与潜在收益进行权衡。
如何进行有效干预? 支持性治疗
提供必要的支持性治疗,比如维持生命体征 稳定。
包括呼吸支持和营养支持等。
为什么要重视预防?
关注新生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
谢谢观看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 类型
颅内出血主要分为脑室出血和脑实质出血。
不同类型的出血对新生儿的影响和预后不同。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 危害
颅内出血可能导致脑损伤、智力障碍及其他长期 健康问题。
及时的识别和干预非常关键。
谁是高危人群?
谁是高危人群? 早产儿
早产儿因脑发育不成熟,易发生颅内出血。
胎龄在32周以下的婴儿风险更高。
谁是高危人群? 低出生体重儿
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婴儿,发生颅内出血 的概率显著增加。
低体重与生理应激反应有关。
谁是高危人群? 产伤
在分娩过程中,若使用助产器具,可能增加 颅内出血风险。
尤其是在使用胎吸或产钳的情况下。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
为什么要重视预防? 提高存活率
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和生活 质量。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率显著提高。
为什么要重视预防? 降低并发症
通过预防可以减少新生儿后期发生脑损伤等并发 症的风险。
减少长期医疗费用和家庭负担。
为什么要重视预防? 促进健康成长
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减少智力和身体发育的障 碍。
高危孕妇应接受专业医疗团队的监护。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分娩管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科普知识PPT
新生儿颅内出 血的科普知识
PPT
目录 背景知识 发生原因 分类及诊断 治疗方法 预后与护理 注意事项
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指在出生 后24小时内由于胎儿或新生儿头部 接受外力作用引起的颅脑损伤,导 致颅内出血。 预防措施:孕期健康管理、分娩方 式选择、新生儿护理等。
发生原因发生原因源自分娩时产妇用力过猛 婴儿过大或胎位不正
发生原因
产钳、产钳头使用不当 婴儿早产、母体感染等。
分类及诊断
分类及诊断
分类:按病变部位和范围逐级分为Ⅰ、 Ⅱ、Ⅲ、Ⅳ度。 诊断方法: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 。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Ⅰ度颅内出血: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随访观察即可。 Ⅱ、Ⅲ、Ⅳ度颅内出血:及时实施 手术治疗,降低治疗风险和后遗症 发生率。
预后与护理
预后与护理
预后评估:视预后情况进行神经发育评 估和产生随访。 护理措施:定期随访、控制感染、提高 营养等。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预防为主,及时诊治为辅。 安全分娩,保证孕产妇生命安 全的前提下降低新生儿颅内出 血风险。
注意事项
如果发现颅内出血症状,应及时就诊, 切勿拖延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PPT
目录 背景知识 发生原因 分类及诊断 治疗方法 预后与护理 注意事项
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指在出生 后24小时内由于胎儿或新生儿头部 接受外力作用引起的颅脑损伤,导 致颅内出血。 预防措施:孕期健康管理、分娩方 式选择、新生儿护理等。
发生原因发生原因源自分娩时产妇用力过猛 婴儿过大或胎位不正
发生原因
产钳、产钳头使用不当 婴儿早产、母体感染等。
分类及诊断
分类及诊断
分类:按病变部位和范围逐级分为Ⅰ、 Ⅱ、Ⅲ、Ⅳ度。 诊断方法: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 。
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
Ⅰ度颅内出血:一般不需特殊治疗 ,随访观察即可。 Ⅱ、Ⅲ、Ⅳ度颅内出血:及时实施 手术治疗,降低治疗风险和后遗症 发生率。
预后与护理
预后与护理
预后评估:视预后情况进行神经发育评 估和产生随访。 护理措施:定期随访、控制感染、提高 营养等。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预防为主,及时诊治为辅。 安全分娩,保证孕产妇生命安 全的前提下降低新生儿颅内出 血风险。
注意事项
如果发现颅内出血症状,应及时就诊, 切勿拖延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新生儿颅内出血健康教育课件
、关节肿痛等。
2.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高胆红素血症 - 病因: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
高。 - 症状:黄疸、食欲不振、尿液颜色
异常等。
2.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其他症状 - 病因:新生儿颅内出血可
导致其他症状。 - 症状:呕吐、惊厥、体力
下降等。
3. 如何预防 新生儿颅内出
血?
3. 如何预防新生儿颅内出 血?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颅内出血需要进 行手术治疗来减轻颅内血液积聚的压力 。
5. 康复与日 常护理
5. 康复与日常护理
康复训练:根据医生的指导, 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帮助新 生儿尽快恢复健康。
日常护理:保持新生儿的个人 卫生,提供适当的营养,定期 带孩子进行体检等。
6.生的建议,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检 查。
注意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和保护幼儿头部 。
6. 注意事项
如果发现任何不正常的症状, 应立即咨询医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准妈妈们在妊娠期应该注意遵循医生的 建议,定期去医院检查。 分娩时应避免使用过多的力量,保护新 生儿的头部。
3. 如何预防新生儿颅内出 血?
新生儿出生后,注意保持合适 的体温、避免剧烈晃动幼儿。
4. 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治疗
方法
4.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根据症状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医生可以给新生儿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
原因:通常是由于新生儿身体 脆弱,血管易受损,或者在分 娩过程中受到外力压力造成的 。
1.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 ?
分类:根据颅内出血的程度严重与否, 可分为四级,从轻到重依次是Ⅰ级、Ⅱ 级、Ⅲ级、Ⅳ级。
2. 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症状
2.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2.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高胆红素血症 - 病因:新生儿血液中胆红素含量过
高。 - 症状:黄疸、食欲不振、尿液颜色
异常等。
2.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其他症状 - 病因:新生儿颅内出血可
导致其他症状。 - 症状:呕吐、惊厥、体力
下降等。
3. 如何预防 新生儿颅内出
血?
3. 如何预防新生儿颅内出 血?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颅内出血需要进 行手术治疗来减轻颅内血液积聚的压力 。
5. 康复与日 常护理
5. 康复与日常护理
康复训练:根据医生的指导, 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帮助新 生儿尽快恢复健康。
日常护理:保持新生儿的个人 卫生,提供适当的营养,定期 带孩子进行体检等。
6.生的建议,定期带孩子去医院检 查。
注意新生儿的体温调节和保护幼儿头部 。
6. 注意事项
如果发现任何不正常的症状, 应立即咨询医生。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准妈妈们在妊娠期应该注意遵循医生的 建议,定期去医院检查。 分娩时应避免使用过多的力量,保护新 生儿的头部。
3. 如何预防新生儿颅内出 血?
新生儿出生后,注意保持合适 的体温、避免剧烈晃动幼儿。
4. 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治疗
方法
4.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 方法
药物治疗:根据症状和疾病的严重程度 ,医生可以给新生儿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
原因:通常是由于新生儿身体 脆弱,血管易受损,或者在分 娩过程中受到外力压力造成的 。
1. 什么是新生儿颅内出血 ?
分类:根据颅内出血的程度严重与否, 可分为四级,从轻到重依次是Ⅰ级、Ⅱ 级、Ⅲ级、Ⅳ级。
2. 新生儿颅 内出血的症状
2.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症状
新生儿及患病新生儿的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护理(儿科护理课件)
早产儿 Ⅲ、Ⅳ级PVH-IVH 慢性缺氧 顶枕部出血 预后差,幸存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颅内出血
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问题1:调节颅内压能力下降 颅内出血有关 措施1: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 (1)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
观察惊厥发生的时间、性质 (2)减少刺激:
—室内安静 —减少刺激:减少移动、集中操作、选用留置针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
定义
定义: 主要由缺氧或 产伤引起的严重脑损伤性疾病,主 要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
病因
胎位不正
胎儿头部 过分受压
产程延长
胎儿过大
颅内出血
病因
胎头吸引
急产
机械性损伤产钳助产Fra bibliotek臀牵引
天幕、大脑镰撕裂、脑表浅静脉破裂
硬脑膜下出血
颅内出血
病因
• 镇静、止痉:选用地西泮、苯巴比妥 • 降低颅内压
– 有呋塞米、甘露醇,剂量根据病情决定 • 应用脑代谢激活剂:胞磷胆碱、脑活素
颅内出血
控制惊厥
首选 苯巴比妥钠 安定:苯巴比妥钠无效时加用 剂量0.3~0.5 mg/kg,静滴
注意 两药合用对呼吸抑制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须慎用
颅内出血
预后
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胎龄及其他围生期因素有关
颅内出血
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措施1: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
(3)缓解颅内高压: —体位:保持头高位,头肩部抬高15—30° —药物:应用降颅内压的药物,如呋塞米、甘露醇
颅内出血
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问题2: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呼吸中枢受损有关 问题3:有窒息的危险 措施2:纠正缺氧
颅内出血
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问题1:调节颅内压能力下降 颅内出血有关 措施1: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 (1)观察病情:注意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
观察惊厥发生的时间、性质 (2)减少刺激:
—室内安静 —减少刺激:减少移动、集中操作、选用留置针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新生儿颅内出血
颅内出血
定义
定义: 主要由缺氧或 产伤引起的严重脑损伤性疾病,主 要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兴奋或抑制。
病因
胎位不正
胎儿头部 过分受压
产程延长
胎儿过大
颅内出血
病因
胎头吸引
急产
机械性损伤产钳助产Fra bibliotek臀牵引
天幕、大脑镰撕裂、脑表浅静脉破裂
硬脑膜下出血
颅内出血
病因
• 镇静、止痉:选用地西泮、苯巴比妥 • 降低颅内压
– 有呋塞米、甘露醇,剂量根据病情决定 • 应用脑代谢激活剂:胞磷胆碱、脑活素
颅内出血
控制惊厥
首选 苯巴比妥钠 安定:苯巴比妥钠无效时加用 剂量0.3~0.5 mg/kg,静滴
注意 两药合用对呼吸抑制 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须慎用
颅内出血
预后
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胎龄及其他围生期因素有关
颅内出血
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措施1:观察病情,降低颅内压
(3)缓解颅内高压: —体位:保持头高位,头肩部抬高15—30° —药物:应用降颅内压的药物,如呋塞米、甘露醇
颅内出血
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问题2:低效性呼吸型态 与呼吸中枢受损有关 问题3:有窒息的危险 措施2:纠正缺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脑膜下腔(黑箭头所示)
临床特点
第6版
出血量少 无症状,少数数月后发生慢性硬脑 膜下积液
出血量多 出生24小时后出现惊厥、偏瘫和斜视 严重天幕、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
出生后数小时死亡
头颅CT
第6版
硬脑膜下出血(箭头所示)
小脑出血 CH
第6版
Cerebellar Hemorrhage
包括
❖ 原发性小脑出血 ❖ 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
部分典型病例 生后第2天发生惊厥,但发作
间歇表现正常
极少数病例 大量出血短期内死亡
主要后遗症 交通性或阻塞性脑积水
头颅CT
第6版
外侧中央沟及大脑表面沟多发浅条 状及点状高密度影,蛛网膜下腔出 血(箭头所示),大脑弥漫性水肿
硬脑膜下出血 SDH
第6版
Subdural Hemorrhage
由产伤引起 多见于足月巨大儿
呼吸改变 增快或减慢、呼吸暂停
颅内压增高 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
眼征
凝视、斜视、眼球震颤
瞳孔
不对称、对光反应迟钝
肌张力
增高、减低或消失
其他
黄疸、贫血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PVH-IVH第 6 版
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
头颅影像学检查分为四级
Ⅰ级 室管膜下出血 Ⅱ级 脑室内出血,无脑室扩大 Ⅲ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 Ⅳ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
临床特点
第6版
是引起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病率 GA愈小、BW愈低,发病率愈高
GA <32周、 BW < 1500g高达40%~50%以上 出血发生时间 50%在生后<24h,90% 在<72h,
脑内毛细血 管破裂出血
脑静脉血管 破裂出血
胎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引
第6版
产钳助产
机制性损伤
臀牵引
天幕、大脑镰撕裂、脑表浅静脉破裂
硬脑膜下出血
临床表现
第6版
❖ 常见症状和体征 ❖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硬脑膜下出血 ❖ 小脑出血 ❖ 脑实质出血
第6版
常见症状和体征
意识改变
激惹、嗜睡、昏迷
第6版
新生儿颅内出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6版
早产 缺氧窒息 产伤
第6版
早产儿:室管膜下生发基质发育不成熟,血 流动力学波动时,血管破裂出血.
脑室周围白质出血 脑室出血 室管膜下出血
缺氧窒息
第6版
窒息缺氧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压力被动性血流
脑血管扩张
动脉压
动脉压
血管内压增加
静脉淤滞、血栓形成
脑内毛细血管缺 血性损伤出血
仅少数发病较晚 主要症状:反应差,呼吸暂停. 预后 Ⅰ级~Ⅱ级预后好
Ⅲ级~Ⅳ级出血者50%以上死亡,幸存者半 数以上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头颅CT
第6版
室管膜下出血(箭头)
室管膜下(绿箭头)及侧 脑室体部出血(红箭头)
头颅CT
第6版
脑室内出血(绿箭头) 脑室扩大(黄箭头)
侧脑室积血(蓝箭头) 、左侧脑 室旁脑实质小血肿(黄箭头) 右 室管膜下出血(粉红箭头)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第6版
Primary Subarachoid Haemorrhage
蛛网膜下腔(箭头所示)
出血原发部位在蛛网 膜下腔内,不包括硬 膜下、脑室内或小脑 等部位出血后向蛛网 膜下腔扩展
临床特点
第6版
是新生儿常见的出血类型
病因 主要为缺氧、酸中毒、产伤
预后 大多出血量少,无临床症状,预后良好
❖ 小静脉栓塞、毛细血管压力增高、破裂所致 ❖ 出血部位、量不同,临床表现及预后而异 ❖ 脑干出血有脑干症状,而前囟张力不高 ❖ 主要后遗症为脑瘫、癫痫和精神发育迟缓 ❖ 出血部位可液化形成囊肿,与脑室相通形成
脑穿通性囊肿
头颅CT
第6版
HIE并皮层下多发灶状 出血(红箭头) 白质小血肿(黄箭头) 白质广泛性水肿
梗阻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预后
第6版
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胎龄及其他围生 期因素有关
早产儿 Ⅲ、Ⅳ级PVH-IVH 慢性缺氧 顶枕部出血 预后差,幸存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预防
第6版
加强孕妇保健工作,提高产科技术
提高医护质量,避免医源性颅内出血发生
目前尚无有效药物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
血扩散至小脑 ❖ 静脉出血性梗死 ❖ 产伤引起小脑撕裂
临床特点
第6版
多见于GA<32周、 BW<1500g的早产儿或 有产伤史的足月儿
严重者出现脑干症状频繁呼吸暂停、瞳孔 变化、心动过缓,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头颅MRI
第6版
小脑出血(箭头所示)
脑实质出血 IPH
第6版
intraparenchymal haemorrhage
诊断
第6版
病史、症状、体征
提供诊断线索
头颅B超 、 CT、MRI 确诊
治疗
第6版
支持疗法 止血 控制惊厥 降低颅内压 治疗脑积水
治疗脑积水
第6版
减少脑脊液 乙酰唑胺 50~100mg/kg.d,分3~4次口服
Ⅲ级~ Ⅳ级PVH-IVH 病情稳定后(生后2周左右)连续腰椎穿刺 每日或隔日1次,防止粘连和脑积水(此法尚存 争议)
临床特点
第6版
出血量少 无症状,少数数月后发生慢性硬脑 膜下积液
出血量多 出生24小时后出现惊厥、偏瘫和斜视 严重天幕、大脑镰撕裂和大脑表浅静脉破裂
出生后数小时死亡
头颅CT
第6版
硬脑膜下出血(箭头所示)
小脑出血 CH
第6版
Cerebellar Hemorrhage
包括
❖ 原发性小脑出血 ❖ 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
部分典型病例 生后第2天发生惊厥,但发作
间歇表现正常
极少数病例 大量出血短期内死亡
主要后遗症 交通性或阻塞性脑积水
头颅CT
第6版
外侧中央沟及大脑表面沟多发浅条 状及点状高密度影,蛛网膜下腔出 血(箭头所示),大脑弥漫性水肿
硬脑膜下出血 SDH
第6版
Subdural Hemorrhage
由产伤引起 多见于足月巨大儿
呼吸改变 增快或减慢、呼吸暂停
颅内压增高 脑性尖叫、前囟隆起、惊厥
眼征
凝视、斜视、眼球震颤
瞳孔
不对称、对光反应迟钝
肌张力
增高、减低或消失
其他
黄疸、贫血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PVH-IVH第 6 版
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
头颅影像学检查分为四级
Ⅰ级 室管膜下出血 Ⅱ级 脑室内出血,无脑室扩大 Ⅲ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大 Ⅳ级 脑室内出血伴脑实质出血
临床特点
第6版
是引起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发病率 GA愈小、BW愈低,发病率愈高
GA <32周、 BW < 1500g高达40%~50%以上 出血发生时间 50%在生后<24h,90% 在<72h,
脑内毛细血 管破裂出血
脑静脉血管 破裂出血
胎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引
第6版
产钳助产
机制性损伤
臀牵引
天幕、大脑镰撕裂、脑表浅静脉破裂
硬脑膜下出血
临床表现
第6版
❖ 常见症状和体征 ❖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 硬脑膜下出血 ❖ 小脑出血 ❖ 脑实质出血
第6版
常见症状和体征
意识改变
激惹、嗜睡、昏迷
第6版
新生儿颅内出血
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6版
早产 缺氧窒息 产伤
第6版
早产儿:室管膜下生发基质发育不成熟,血 流动力学波动时,血管破裂出血.
脑室周围白质出血 脑室出血 室管膜下出血
缺氧窒息
第6版
窒息缺氧
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
压力被动性血流
脑血管扩张
动脉压
动脉压
血管内压增加
静脉淤滞、血栓形成
脑内毛细血管缺 血性损伤出血
仅少数发病较晚 主要症状:反应差,呼吸暂停. 预后 Ⅰ级~Ⅱ级预后好
Ⅲ级~Ⅳ级出血者50%以上死亡,幸存者半 数以上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头颅CT
第6版
室管膜下出血(箭头)
室管膜下(绿箭头)及侧 脑室体部出血(红箭头)
头颅CT
第6版
脑室内出血(绿箭头) 脑室扩大(黄箭头)
侧脑室积血(蓝箭头) 、左侧脑 室旁脑实质小血肿(黄箭头) 右 室管膜下出血(粉红箭头)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第6版
Primary Subarachoid Haemorrhage
蛛网膜下腔(箭头所示)
出血原发部位在蛛网 膜下腔内,不包括硬 膜下、脑室内或小脑 等部位出血后向蛛网 膜下腔扩展
临床特点
第6版
是新生儿常见的出血类型
病因 主要为缺氧、酸中毒、产伤
预后 大多出血量少,无临床症状,预后良好
❖ 小静脉栓塞、毛细血管压力增高、破裂所致 ❖ 出血部位、量不同,临床表现及预后而异 ❖ 脑干出血有脑干症状,而前囟张力不高 ❖ 主要后遗症为脑瘫、癫痫和精神发育迟缓 ❖ 出血部位可液化形成囊肿,与脑室相通形成
脑穿通性囊肿
头颅CT
第6版
HIE并皮层下多发灶状 出血(红箭头) 白质小血肿(黄箭头) 白质广泛性水肿
梗阻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预后
第6版
与出血部位、出血量、胎龄及其他围生 期因素有关
早产儿 Ⅲ、Ⅳ级PVH-IVH 慢性缺氧 顶枕部出血 预后差,幸存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预防
第6版
加强孕妇保健工作,提高产科技术
提高医护质量,避免医源性颅内出血发生
目前尚无有效药物预防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
血扩散至小脑 ❖ 静脉出血性梗死 ❖ 产伤引起小脑撕裂
临床特点
第6版
多见于GA<32周、 BW<1500g的早产儿或 有产伤史的足月儿
严重者出现脑干症状频繁呼吸暂停、瞳孔 变化、心动过缓,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头颅MRI
第6版
小脑出血(箭头所示)
脑实质出血 IPH
第6版
intraparenchymal haemorrhage
诊断
第6版
病史、症状、体征
提供诊断线索
头颅B超 、 CT、MRI 确诊
治疗
第6版
支持疗法 止血 控制惊厥 降低颅内压 治疗脑积水
治疗脑积水
第6版
减少脑脊液 乙酰唑胺 50~100mg/kg.d,分3~4次口服
Ⅲ级~ Ⅳ级PVH-IVH 病情稳定后(生后2周左右)连续腰椎穿刺 每日或隔日1次,防止粘连和脑积水(此法尚存 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