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生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年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ppt课件

2024年呼吸系统的生理功能ppt课件
2024/2/29

是气体交换的场所,由肺 泡、肺泡管、呼吸性细支 气管等组成。
胸膜与纵隔
胸膜分为脏层和壁层,两 者之间的腔隙为胸膜腔; 纵隔是两侧胸膜腔之间的 组织结构与器官的总称。
4
呼吸系统的基本功能
通气功能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肺通气,即肺泡与 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换气功能
防御功能
呼吸道黏膜具有屏障作用,可阻止异 物和病原体进入肺部;同时,黏膜上 的纤毛和黏液可清除吸入的尘埃和细 菌。
肺癌
起源于肺部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症状包括咳嗽、咯血、胸 痛、呼吸困难等。
24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2024/2/29
预防
避免吸烟和吸入二手烟,减少空气污 染暴露,加强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接种疫苗等。
治疗
根据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采用药物 治疗(如抗生素、抗炎药物、支气管 舒张剂等)、氧疗、物理治疗(如雾 化吸入等)或手术治疗等。
25
呼吸系统的日常保健与养生
01
02
03
04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定期开窗通风,避免长时间关 闭门窗。
2024/2/29
饮食调养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和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 ,如新鲜水果、蔬菜、坚果等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 、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
心肺功能和身体免疫力。
26
保持良好心态
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保持心 情愉悦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2/29
27
气体交换的机制
在肺部,氧气从空气中扩散进入肺泡 ,再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同时,二 氧化碳从血液中扩散进入肺泡,再通 过呼气排出体外。

生理学呼吸系统 ppt课件

生理学呼吸系统 ppt课件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又称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 体交换过程)。
呼吸过程:
外呼吸 (肺通气和肺换气)
气体运输 内呼吸(组织换气)
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示意图
第一节 呼吸器官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呼吸体进出肺的通道
上呼吸道(鼻、咽、喉、气管) 下呼吸道(气管至各级分支支气管的整个通道)
呼吸形式
按呼吸运动的深度分: 平静呼吸:人体在安静时,平稳而自然的呼吸 。12-18次 /min.特点:吸气是主动过程,呼气是被动过程。 用力呼吸或深呼吸:呼吸运动加深、加快。用力吸气时,除 膈肌和肋间外肌加强收缩外,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使胸腔 容积和肺容积进一步扩大,吸入更多气体。 特点: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过程。
正压呼吸法
负压呼吸法
胸膜腔及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是由脏层胸 膜和壁层胸膜构成; 密闭的,里面只有 少量浆液,没有气 体。
胸膜腔内浆液的作用:
①减小两层胸膜之间的摩擦力; ②能使两层胸膜贴附在一起不易 分开。
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 吸气末或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
胸膜腔内压=大气压–肺回缩力 若以大气压为零:
呼吸过程中胸廓容积的变化
X-ray of chest in full expiration (left) and full inspiration (right). The dashed white line on the right is an outline of the lungs in full expiration. Note the difference in intrathoracic volume.
呼吸道功能
气流通道 加温、加湿吸入气体 清洁、保护呼吸道、排除异物

人的呼吸说课ppt课件

人的呼吸说课ppt课件

神经调节
01
02
03
呼吸中枢
位于延髓和桥脑,对呼吸 运动进行基本节律性调节 。
传入神经
将外周感受器的信息传入 呼吸中枢,如化学感受器 和机械感受器。
传出神经
将呼吸中枢的指令传出, 控制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
体液调节
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动 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变化 敏感,通过反射性调节呼吸运动 。
定义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使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 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 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原因
呼吸道病变、肺组织病变、肺血管疾病、胸廓病变、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等 均可引起呼吸衰竭。
分类
按照动脉血气分类可分为一型呼吸衰竭和二型呼吸衰竭。
室外防护
在雾霾、沙尘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应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减少吸 入有害颗粒对呼吸系统的损害。
06
实验操作与演示
实验目的和原理
探究人体呼吸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
掌握呼吸运动的调节 机制
了解呼吸过程中气体 交换的原理
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
准备实验器材:呼吸模拟器 、气体分析仪、计时器等
组装呼吸模拟器,并调整至 合适状态
呼吸系统的生理意义
维持生命活动
呼吸系统为机体提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维持细胞代谢和生命活动。
参与免疫防御
调节酸碱平衡
通过调节呼吸频率和深度,维持体内酸碱平 衡。
呼吸道黏膜具有免疫防御功能,可阻挡病原 体进入体内。
02
01
促进语言交流
呼吸系统与发音器官协同作用,实现语言交 流功能。

生理呼吸ppt课件

生理呼吸ppt课件
不同呼吸形式时的肺通气量
呼吸频率 每分通气 (次/分) 量(ml) 12 6000
肺泡通 气量 (ml) 4200
1000 250
6 24
6000 6000
5100 2400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一、气体的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动力 —气体分压差
安静时肺泡、血液和组织内O2和CO2的分压(mmHg)
(一)肺通气的阻力
1. 弹性阻力—主要来自于肺
(1)肺的弹性回缩力
(2)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张力
使肺泡回缩萎陷
使相通的大小肺泡
内压不稳定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用
维持肺泡的稳定性
避免肺毛细血管中液体渗入 肺泡,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降低吸气阻力,减少吸气
做功
(一)肺通气的阻力
呼气肌
肋间内肌
腹肌
(1)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1)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平静呼吸:呼吸频率为12~18次/分
过程:膈肌收缩 →胸廓上下径增加

肋间外肌收缩→胸廓前后和左右径增加
→ 胸廓容积↑→肺被动扩张→肺内压 → 吸气
(呼气时相反)
(1)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用力呼吸(深呼吸)
吸气运动时膈肌和肋间外肌加强收缩,膈 肌下移可达7~10cm;同时辅助吸气肌也参与 收缩,使胸廓进一步扩大,吸入更多的气体。 呼气运动时除吸气肌舒张外,还需要呼气肌收 缩,使胸廓进一步缩小,肺内压进一步升高, 呼出更多的气体。
(3)补呼气量(ERV) :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增加 的呼出气量 。正常成人为0.9~1.2L 。
(4)残气量(RV) :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再呼出的 气体量 。正常成人为1.0~1.5L。

呼吸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呼吸系统(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 气胸 空气进入胸膜腔,两层胸膜分开, 肺因弹性回缩而塌陷,肺通气功能严重障碍.
胸膜腔内压的产生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 -肺回缩压
吸气或呼气末
肺内压=大气压
若以大气压为0 胸膜腔内压= -肺回缩压
胸膜腔内压
平静呼气末-3~-5mmHg 平静吸气末-5~-10mmHg
一 侧 气 胸 时 肺 的 情 况
肺尖的体表投影 肺尖超出胸廓上口突到颈根部
最高点在锁骨内侧1/3 上方2-3cm
肺下界的体表投影在锁骨中线 (二)肺和胸膜下界体表投影 肺下界 平6肋
在腋中线 8肋
在肩胛线
在脊柱旁 10肋
10胸棘
肺通气的原动力: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节律性 呼吸运动。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体新陈代谢活动的正常进行。鼻又是嗅觉器管,喉还有发
音的功能。
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 肺
呼吸系统全貌

上呼吸道 咽 喉
气管
下呼吸道
主支气管
肺内各级支气管

肺的位置
肺的形态


一尖
一底
三缘
二面
一尖
一底 下缘
三缘 前缘 后缘
肋面 二面 内侧面
肺 尖

肋面
切 迹
左 肺 小 舌 下缘 前 肺底
内侧面
支气管肺A肺V N 淋巴管出入
胸膜
脏胸膜 分 (肺胸膜) 2 部
壁胸膜
胸膜顶 肺 胸 膜










膈胸膜
胸膜腔
左右各一 互不相通
负压 少量浆液

呼吸生理PPT课件

呼吸生理PPT课件

生理无效腔
生理无效腔=解剖无效腔
15
不同呼吸频率、潮气量对肺通气量及肺泡通气量的影响
被测者 呼吸频率 (次/分) 潮气量 (毫升) 500 肺通气量 (毫升/分) 8000 肺泡通气量 (毫升/分) 5600
正常安静
16 8
32
深慢呼吸
浅快呼吸
1000
250
8000
8000
6800
3200
结论: 在一定的呼吸频率范围内 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更为有效。
肺血流量 (5L)
正常值
0.84
肺泡无效腔
>0.84
<0.84
功能性短路
19
大气、肺泡气、血液、组织中的PO2 和 PCO2 大气 肺泡气 动脉血 静脉血
(mmHg)
组织
PO2
PCO2
159
102-104
97-100
40
30
0.3
40
40
46
50
20
肺泡
CO2(40)
O2(102)
CO2(46)
41
复习思考题
1.胸膜腔内负压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生理意义? 2.切断迷走神经,呼吸运动会有什么变化?其机制如何? 3.试述缺氧和CO2增多时对呼吸影响的主要机制。
42
何尔登效应何尔登效应haldaneeffecthaldaneeffect第四节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运动的调节一呼吸中枢中枢神经系统中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元群pbkf最基本的呼吸中枢是延髓产生呼吸节律呼吸调整中枢脑桥促吸气向呼气转化初级中枢在脊髓支配呼吸肌运动长吸中枢脑桥促进吸气呼吸的反射性调节一肺牵张反射二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三防御性呼吸反射张张反反射射肺扩张肺扩张抑制吸气抑制吸气兴奋呼气兴奋呼气呼气呼气吸气吸气兴奋吸气兴奋吸气抑制呼气抑制呼气缩缩反反射射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肺牵张反射主动脉体颈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三呼吸的化学性调节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血po适宜刺激coco22对呼吸的影响对呼吸的影响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作用于中枢化学感受器主要途径主要途径动脉血中动脉血中pcopco22升高升高2mmhg2mmhg就可反射性引起反应就可反射性引起反应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作用于外周化学感受器动脉血中动脉血中pcopco22升高升高10mmhg10mmhg才能引起反应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PPT课件

呼吸系统病理生理PPT课件

干预措施
02
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
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风险。
公共卫生策略
03
政府和社会应采取公共卫生策略,提高公众对呼吸系统疾病的
认知和预防意识。
THANKS
感谢观看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肺 切除等,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 治疗手段。
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的比较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快速缓解症状,但 源自期使用可能会产生副作用。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如改变生活方式、环 境改善等,虽然见效慢,但长期 坚持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且无 副作用。
06
展望
新药研发与治疗手段的进展
精准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生物标志物,制定精准的治疗策略, 提高治疗效果。
个体化预防
通过对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综合评估,制定个体化的预防 措施,降低患病风险。
社会心理因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社会心理压力
01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哮
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气道炎症
哮喘患者气道黏膜炎症细胞浸润和炎 症介质释放,引起气道黏膜水肿、充 血和分泌增多,导致气道狭窄和气流 受限。
肺癌
细胞异常增生
肺癌细胞异常增生,不受机体调 控,形成肿块或结节,并侵袭周
围组织和器官。
基因突变
肺癌细胞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生长失 控和恶性转化。常见的基因突变包 括EGFR、KRAS和ALK等。
能。
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和支气管是呼吸道的管道 ,负责将空气传输到肺部。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负 责气体交换。

人体生理学--呼吸生理 ppt课件

人体生理学--呼吸生理  ppt课件
• 2)气体交换涉及多个环节:肺容量、肺通气、 气体分布、肺血流量、通气/血流比值、弥散、 呼吸动力学和呼吸运动调节。
ppt课件
9
肺泡
(一)呼吸膜的结 构: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液体层 •肺泡上皮 •间质层 •基膜层 •毛细血管内皮
ppt课件
10
What is DIFFUSION?
start
intermediate
Therefore: Increasing blood flow (PERFUSION),
such as in exercise will increase movement of O2 (into)
and CO2 (out of) the systemppt课件
16
二、呼吸运动产生、力学机制 及生理意义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呼吸系统解剖
ppt课件
5
ppt课件
6
ppt课件
7
ppt课件
8
肺功能的内涵
• 非呼吸功能:生化代谢功能
• 呼吸功能:气体交换功能
• 1)气体交换包括四步骤,由心肺两系统完成: ①通气与气体分布;②气体转换;③肺血流量; ④血液中O2与CO2运输
is limited by DIFFUSION or limited by PERFUSION
ppt课件
15
p.238
CONCLUSION: As long as there is no abnormal thickening
movement of O2 and CO2 are not limited by DIFFUSION
Diffusion PATH LENGTH is very , small <1 µm

呼吸生理及肺部听诊ppt课件

呼吸生理及肺部听诊ppt课件

呼吸运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
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化学 感受器对呼吸运动进行调 节。
激素调节
某些激素如肾上腺素和皮 质醇等可以影响呼吸运动 的频率和深度。
代谢产物调节
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 和水等物质可以影响呼吸 运动的频率和深度。
02
肺部听诊基础
听诊器的使用
选择合适的听诊器
调整听诊器
根据医生个人喜好和患者体型选择合 适的听诊器,确保听诊效果最佳。
治疗方法
以抗生素治疗为主,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肺结核
听诊特点
可听到肺部干啰音、呼吸音减低等, 严重时可出现空洞和肺实变。
治疗方法
以抗结核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进行对 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肺癌
听诊特点
可听到肺部不规则的杂音、呼吸音减低等,严重时可出现胸腔积液和淋巴结转移。
治疗方法
以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为主,同时进行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04
听诊技巧与注意事项
提高听诊准确性的技巧
掌握正确的听诊技巧
熟悉肺部听诊的正确姿势和听诊部位,确保听诊器的放置位置正 确,避免外界噪音干扰。
反复实践与训练
通过反复实践和训练,提高对呼吸音、啰音等异常体征的辨别能力 ,积累临床经验。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听诊结果,避免 误诊和漏诊。
呼吸生理及肺部 听诊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呼吸生理概述 • 肺部听诊基础 • 常见肺部疾病及听诊特点 • 听诊技巧与注意事项 • 病例分析与实践01呼吸生理概述呼吸系统的组成01
02
03
04
鼻腔
主要功能是过滤、加温、加湿 和嗅觉。

生理学课件呼吸pptPPT完美版

生理学课件呼吸pptPPT完美版
14
04
呼吸运动的异常与疾病
2024/1/27
15
呼吸困难的原因与分类
气道阻塞
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肺部疾病
如肺炎、肺栓塞、肺水肿等。
2024/1/27
16
呼吸困难的原因与分类
胸廓疾病
如胸廓畸形、胸腔积液等。
神经肌肉疾病
如重症肌无力、脊髓灰质炎等。
循环系统疾病
如心力衰竭、心包炎等。
2024/1/27
气体交换障碍的原因
气体交换障碍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肺部疾病(如肺炎、 肺纤维化等)、心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心包炎等)、贫 血、休克等。
气体交换障碍的疾病表现
气体交换障碍可能导致一系列疾病表现,如呼吸困难、呼吸 急促、发绀、咳嗽、咳痰等。长期的气体交换障碍还可能导 致慢性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进而引发肺动脉高压、肺心病 等严重并发症。
8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影响
2024/1/27
血液中的O2和CO2浓度
01
当血液中O2浓度降低或CO2浓度升高时,会刺激外周化学感受
器,反射性地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脑脊液中的H+浓度
02
脑脊液中H+浓度的升高会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加深
加快。
其他化学物质
03
如麻醉药物、一氧化氮等也可以通过影响化学感受器或呼吸中
气体交换的过程
气体交换包括外呼吸和内呼吸两个过程。外呼吸是指氧气进入肺泡和二氧化碳 从肺泡排出的过程,内呼吸是指氧气从血液进入组织和二氧化碳从组织进入血 液的过程。
202输方式
氧气的运输方式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物理溶解,即氧气以分子形式溶解于血浆中;二是化学结合,即氧气 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生理学课件呼吸ppt

生理学课件呼吸ppt

急性起病,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呼 吸衰竭。
诊断依据
治疗原则
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影像学检查及病原 学检查。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氧合,纠正缺氧,保 护器官功能。
05
实验方法与技术应用
动物实验模型建立和评价方法
常用的动物模型
小鼠、大鼠、豚鼠、兔等
模型建立方法
基因敲除、药物诱导、机械通气等
评价方法
效应器作用
呼吸肌是呼吸运动的主要效应器, 其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 小,从而实现肺通气。
化学感受器对呼吸运动影响
外周化学感受器
位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对低氧 血症和酸中毒敏感,通过刺激呼吸 中枢引起呼吸加深加快。
中枢化学感受器
位于延髓外侧部浅表部位,对脑脊 液和局部细胞外液中的H+浓度变 化敏感,参与呼吸运动的调节。
生存率、病理学检查、肺功能检测等
人体肺功能检测指标解读
肺活量
反映肺的最大通气能力
一秒率
反映气道阻塞程度
肺泡通气量
反映有效气体交换量
血气分析
反映机体氧合和酸碱平衡状态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呼吸生理研究中应用
蛋白质组学技术
系统研究蛋白质表达和功 能
细胞生物学技术
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变化
基因芯片技术
高通量检测基因表达谱变 化
病理生理机制
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 流受限。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 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
诊断依据
症状、体征、肺功能检查及过敏原检测。
治疗原则
控制症状,防止病情恶化,保持肺功能正 常。
肺部感染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成:
肺分为左、右两肺;左肺有两 叶、右肺有三叶。叶分为段, 段再分为小叶,与末梢支气管相 连的是肺泡。
功能:
气体交换
作用:
肺泡周围环绕毛细血 管。新鲜空气抵达肺 泡提供O2给毛细血管 中的红细胞,而CO2 则从毛细血管中排至 肺泡(即气体交换)。
肺 -肺泡
肺泡 -气体交换基本单位 -人体左、右两肺的肺泡 的表面面积共约70-100平 方米。
呼吸产生的机制
动脉 PCO2, PO2, pH
化学感应器 呼吸中枢
呼吸肌肉 通气
呼吸的过程
CO2 O2
血液运输
通气 分布
弥散
氧合作用 运输 运输 缓冲作用
呼吸机起作用
外呼吸
细胞
氧利用 弥 散
CO2产生
内呼吸
外呼吸:呼吸肌-横膈
横 膈吸吸气气收 缩 横呼膈呼气气松 弛
横膈
• 一层平坦的肌肉 • 将胸腹腔分开 • 要的呼吸肌肉 • 吸气时横膈向下移动 • 呼气时回复原来位置 • 上下移动范圍为7-10厘米
血流灌注不足所造成的无效通气量。 生理死腔量= 解剖死腔 + 肺泡死腔
影响通气的指标-顺应性
功能:
-鼻毛清除空气中的尘埃 -鼻腔表面存在大量血管
散发热量加温吸入空气 -其腺体分泌物使鼻腔湿
润,也湿化了吸入空气
不论外界温度是多少? 吸入的空气经鼻腔湿化且加温至32ºC。
上呼吸道 -咽 、喉
功能
-运输食物和空气。
-吞咽时口腔顶部软颚向
上移动封闭鼻腔,会厌
向下盖住总气管口食物
会厌
软腭
能顺利进入食管中。
- 血液占人体重8%,血液分为 两部份其中红血球、白血球 和血小板占血液总量45%, 剩余的是血浆占55%。
外呼吸:血液运输 -血管系统
全身的动脉由主动脉分支出 来将含有丰富氧气和养料输 送至各脏器。
全身的静脉将血液(含较多的 二氧化碳)经上、下腔静脉返 回心脏。
全身的毛细血管网是氧气、 二氧化碳和其他养料在血液 和细胞之间交換的场所(肺 泡。
肺容量定义(三)
某个解剖位置所测的容量(静态)称为肺容量, 若加上时间因素(动态)即为通气量。
• 分钟通气量 = Vt 潮气量×RR呼吸频率(次/分) • 分钟肺泡通气量 = ( Vt - 解剖死腔量 ) ×RR(次/分) 解剖死腔量:上、下呼吸道的本身的容积(量),
它们不參与气体交换。 肺泡死腔量:肺泡通气不足或肺泡周围毛细血管,
第一章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三节 通气功能
肺容量定义(一)
潮气量(Vt):
一次呼吸的 吸入气Hale Waihona Puke 量 或呼出量。VtVC
FRC
肺活量(VC):一次最大 吸气后完全呼出气量。
功能残气量
(FRC):平静呼 气未残留在肺 内的气体量。
RV
残气量(RV):
最大呼气后 残留在肺内 的气体量。
肺容量定义(二)
上述的气体交换即弥散:即气体分压从 高的一侧透过“肺泡-毛细血管壁”膜 向分压较低的一侧扩散。
呼吸气体经上.下呼吸道往返于肺为人 体提供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呼吸生理引言
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互相配合, 将全身静脉血(含较多的CO2) 送 至右心室经肺部摄取氧並排出 CO2。 左心室将动脉血(含较多的O2)经 动脉、毛细血管将O2运输至各脏 器(细胞)供代謝之用,並帶走 CO2 (即静脉血)。 通气→分佈→弥散→气体交換是 呼吸的整个过程。
外呼吸:呼吸肌群-胸廓运动
胸廓张开 吸气
胸廓收缩 呼气
吸气时因胸廓扩张和横膈下降
,气管长度及内径均增大,肺泡 充气。
呼气时因胸廓收缩和横膈上升
,气管长度及内径均缩小,肺泡 排气。
休息时呼吸做功很小,病理条
件下做功增加,呼吸肌本身氧耗 也增加。
机械控制呼吸时呼吸做功
由呼吸机承担。
外呼吸:吸气力和弹性回缩力
-呼吸时软颚和会厌相反
动作,使空气进入下呼
吸道和肺。
下呼吸道
功能:
传递气体
构成:
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 和终末细支气管
作用:
逐级将新鲜气体传送 至肺泡。
下呼吸道 - 总气 管
总气管
-最狭窄处在声带,经声带空气 进 入气管。总气管长约10-12公分内 径为2-2.5公分。 -气管粘膜覆盖着纤毛,纤毛将粘 液和外来物向上运动输送至喉部 经咳嗽咳出或吞入食管内(食管在 气管壁的后侧)。
气体交换全过程
肺循环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肺循环
肺泡 在肺内氧气弥散入肺毛细 管血液中,CO2反之。
细胞 心脏和动脉将氧合的动脉 血输送至全身。
在组织毛细血管处提供给 细胞O2並帶走CO2.
循环系统的静脉主要是将 肺泡 脱氧的血液返回心脏並再
输送回肺,使红血球氧合 並排出CO2。
下呼吸道 - 气 管 树
• 胸廓内总气管分为左右总支气管 各自进入左右两肺。
• 总支气管分叉为较细的叶、段、 亚段等细支气管最后到达肺泡。
• 细支气管管壁缺少软骨,成人平 卧或发生炎症时,在呼气末易导 致细小支气管闭合而产生内源性 呼气末正压(即PEEPi或AutoPEEP)。正常约3cmH2O。
呼吸生理
第一章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一章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一节 呼吸系统解剖学
• 上呼吸道 • 下呼吸道 •肺
上呼吸道
构成:
口腔、鼻腔、咽和喉
功能:
传递气体
作用:
鼻腔起过滤,湿化及 加热吸 入气体,从而 维持呼吸道及 全身温 度的作用。
上呼吸道 - 鼻腔
纤毛
毛细血管 粘液腺
-除尘 -加温 -湿润
呼吸肌用力 产生负压-吸气
﹣2
弹性回缩力
肺弹性
产生正压-呼气
吸气时因横膈下降和胸
廓扩张导致肺泡呈负压 而使空气进入肺泡。
呼气时因肺和胸廓弹性
回缩力使肺泡压大于大 气压使气体排出肺外。
若气道阻塞、腹部肌肉 和内、外肋间肌协助胸 廓向内向下移动而排出 气体。
外呼吸:血液运输
循环系统
- 将来自肺部富氧的动脉血运 输至细胞,同时将携满二氧 化碳但缺少氧气的静脉血运 输至肺部吸收氧气排出二氧 化碳。
在静息情况下为身体摄取250 毫升的氧,並排出200毫升的二 氧化碳.(R.Q=0.8)
第一章 呼吸系统解剖与生理
第二节 呼吸生理 呼吸过程
呼吸生理目录
外、内呼吸过程 肺容量 呼吸阻力 通气功能 弥散功能
呼吸生理引言 肺顺应性 呼吸作功 气体分布 通气/血流比
呼吸生理引言
肺功能分为通气和换气。通气即空气 靠胸廓和横膈运动使空气经气管吸入 和呼出肺。 而换气是空气中氧气从肺 泡进入肺毛细血管血液中,二氧化碳 正好相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