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6章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6章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有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2.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如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东原生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2)人工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类别:物质:无机物(水、无机盐、CO2等),非生物的有机物能量:光能、热能、化学能、非生物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一)生态系统的(2)作用:为生物部分提供物质和能量组成成分生物部分:生物群落生产者:自养生物,光能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化能自养型:铁细菌、硫细菌,硝化细胞等作用: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CO2+H2O→C6H12O6),将光能或无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

地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异养型生物,绝大多数动物(除营腐生的动物外)、寄生菌(细菌、真菌等)、寄生植物等。

作用:为生产者提供CO2,传播花粉和种子,促进物质循环分级: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地位: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分解者:分类:腐生异养生物(能以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腐生微生物腐生细菌,如枯草杆菌腐生真菌:食用菌等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秃鹫等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把物质返还无机环境,地位: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 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类型:捕食链:草→害虫→食虫鸟→鹰碎食链:植物碎片→碎食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森林中90%生产者如此)寄生链:狗→跳蚤→细菌→噬菌体腐生链:腐殖质腐生动物(蚯蚓)→次级消费者→…注意:①食物链(捕食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②其起点是生产者,如植物,终点是最高营养级动物③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构成营养级④食物链的长度最多不过5个营养级⑤箭头方向:由被吃者→捕食者(3)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其他营养级比消费等级高一级如: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1营养级第2…第3…第4…2.食物网:概念: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五章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五章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五章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生物必修3第五章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1、组成成分(生态系统成分的区分依据:按它们的营养功能) 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无机盐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类群: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①无机物质:CO2、O2、N2、NH3、H2O、NO3-等各种无机盐②有机物质:糖类、蛋白质等③其他:阳光、热能、压力、pH、土壤等(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①绿色植物②蓝藻、光合细菌(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产氧的特殊生理类群原核生物的总称,如红螺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紫色非硫细菌等)③化能合成细菌: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等(3)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

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

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

(从活体中获取营养的、营寄生生活的)①大部分动物(但不是所有的动物)②非绿色植物(菟丝子等)、食虫植物猪笼草、茅膏菜、捕蝇草(食虫植物属于绿色植物,能通过叶绿素吸取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摄取来的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质合成有机物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在生态上扮演生产者的角色。

捕虫时则属于消费者。

)③某些微生物(根瘤菌、炭疽杆菌、结核杆菌、酿脓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虫草属真菌等)、寄生生物(蛔虫、线虫、猪肉绦虫、大肠杆菌等)、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噬菌体等)。

消费者的作用: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有着重要作用。

(4)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doc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doc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1. 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物质循环2.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3.举例碳循环:碳循环的形式:CO2大气中CO2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1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新能源.2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两者关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作为物质循环动力5、实践中应用: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b.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c.能量多极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可来源于无机环境,也可来自于生物。

6、信息传递①信息种类化学信息通过信息素传递信息的,如,植物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行为信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传递信息的,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可以传递(如:孔雀开屏、蜜蜂舞蹈)②范围:在种内、种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③信息传递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④应用:a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如:模仿动物信息吸收昆虫传粉,光照使鸡多下蛋b.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生物防治害虫,用不同声音诱捕和驱赶动物7稳定性①定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②种类两者往往是相反关系,但也有一致的如:北极冻原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③原因: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力大小由生态系统的组分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自我调节能力限度的干扰会使生态系统崩溃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如:森林)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如:草原、北极冻原)④应用:a.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二、生态环境的保护:1、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而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近百年来呈“J”型;2、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人均耕地减少b、燃料需求增加c、多种物质、精神需求d、社会发展地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沉重压力。

高中生物必修3第5、6章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必修3第5、6章知识点汇总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有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2.类型:(1)自然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如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东原生系统农田生态系统人工林生态系统(2)人工生态系统果园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1)类别:物质:无机物(水、无机盐、CO2等),非生物的有机物能量:光能、热能、化学能、非生物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一)生态系统的(2)作用:为生物部分提供物质和能量组成成分生物部分:生物群落生产者:自养生物,光能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光合细菌:蓝藻化能自养型:铁细菌、硫细菌,硝化细胞等作用: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CO2+H2O→C6H12O6),将光能或无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物质和能量。

地位: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异养型生物,绝大多数动物(除营腐生的动物外)、寄生菌(细菌、真菌等)、寄生植物等。

作用:为生产者提供CO2,传播花粉和种子,促进物质循环分级: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地位:不是生态系统的必需成分分解者:分类:腐生异养生物(能以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腐生微生物腐生细菌,如枯草杆菌腐生真菌:食用菌等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秃鹫等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把物质返还无机环境,地位: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 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类型:捕食链:草→害虫→食虫鸟→鹰碎食链:植物碎片→碎食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森林中90%生产者如此)寄生链:狗→跳蚤→细菌→噬菌体腐生链:腐殖质腐生动物(蚯蚓)→次级消费者→…注意:①食物链(捕食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②其起点是生产者,如植物,终点是最高营养级动物③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构成营养级④食物链的长度最多不过5个营养级⑤箭头方向:由被吃者→捕食者(3)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其他营养级比消费等级高一级如: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第1营养级第2…第3…第4…2.食物网:概念: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就是食物网。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必修3《生态环境及其稳定性》知识点一、生态系统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耦合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专业知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热能3、结构:组成结构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消费者典型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动物寄生动物(蛔虫) 异养生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食物链完结从生产者开始到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够参与食物链营养结构食物网在食物网彼此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

食物链,食物网是热能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4、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学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存留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脂类热能形式散失的。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哈莱因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如前所述,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2)所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2合理地调整热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人类文明对人类最有益于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1. 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需要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扁枝循环过程。

2、物质循环 2.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3.举例碳循环:碳循环的形式:CO2大气中CO2过高会已引起温室效应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1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新能源.2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两者关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电荷流动空气冷却作为物质循环动力5、实践中应用: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b.帮助有效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人们的利用c.能量能量多极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能耗d.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思路。

高二必修三生物的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必修三生物的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必修三生物的第五章知识点总结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 分享了高二必修三生物的第五章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十四、生态系统: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结构:组成结构生产者(自养生物) 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消费者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寄生动物(蛔虫)异养生物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 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营养结构食物网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4、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2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1. 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物质循环 2.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3.举例碳循环 :碳循环的形式:CO2大气中CO2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1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新能源.2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两者关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作为物质循环动力5、实践中应用: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b.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c.能量多极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复习
图b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 可以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 用,因此,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 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1.辨析:初级消费者摄入 的能量就是流入第二营养 级的能量。
不是,只有被初级消费 者同化的能量才是。 2.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 量属于哪一营养级的?
C.B摄入的能量即为B的同化量 D.A的能量大于B、C、D之和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图中A、B、 C代表3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单位为百万kJ。已知该 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18872百万kJ,但其中118761百万 kJ的能量未被利用。请据此回答:
(1)请将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填写在图中的方框内,这部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时,能量就由非生物
环境流入了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往复循环的
2.已知某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为1000kJ,其中95%通过呼
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则其下一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最多 Nhomakorabea ( C )
A.200kJ
B.40kJ
C.50kJ
D.10kJ
3. 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
思考:既然生态系统各成分靠食物链和食物 网维持在一起?这种渠道里流动是什么?
物质和能量
太阳能输入
生产者
无机环境

分解者


出 消费者
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结论: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的结构
1.如图是温带草原生态系 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 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食物网含 7 条食物 链,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 是_三_、__四_、__五__、__六__级_ ,属于 次_级_、_三_ 级、四级、五级消费者。 (2)兔与鼠的关系是_竞_争___, 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_竞__争_和捕食 __________。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死 亡,蛇和蟾蜍的数量变化情况依次为______下_降__、_下_降______。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1 稳态的生理意义1.体液包括: 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和细胞内液2. 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毛细血管壁血浆组织液淋巴循环毛细淋巴管壁淋巴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4.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考点1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①反射与反射弧①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 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

②结构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类型: 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2.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结构: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可分为树突和轴突功能: 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考点2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特点传导过程: ①静息状态时: 电位(外正内负)②受到刺激时: 电位(外负内正)2.③恢复到静息状态时: 电位(外正内负)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导过程及特点①传递结构: 突触(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②信号转换: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传递方向: 单向传递(轴突→树突, 轴突→胞体)单向传递的原因:因为只有突触前膜有递质, 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考点3 人脑的高级功能1.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 大脑皮层。

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中枢位于: 下丘脑。

呼吸中枢位于: 脑干。

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小脑。

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 脊髓。

2. 人的语言中枢位置:大脑皮层。

涉及人的听、说、读、写。

考点4 动物激素的调节激素的产生: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

化学本质: 蛋白质(如: 胰岛素)类固醇(性激素)2.①血糖的正常范围:80—120mg/dL.来源:①食物中的糖类消化吸收、②肝糖原的分解、③非糖物质的转化。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3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特例: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 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 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

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b、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一、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类型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含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类型: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通常大于人工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空气、水、无机盐等物质,以及阳光、热能等能量。

生物成分: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利用能量将H2O和CO2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起始端。

消费者:指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以及寄生动物,它们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生。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以及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它们分解动植物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物质。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的养分构造,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丧失的过程。

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是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以上是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功能和稳定性,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

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

种群和生物群落1、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的的。

(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和衰退型。

可以。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常用调查植物:适用于总体为正方形;:适用于总体为长方形时2) ——适用于调查动物例:对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把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记环后放掉,数日后又捕获了40只,其中有标记环的10只,那么该地大约有麻雀只N :50=40:10 N =200只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1)种群增长的和“S”型曲线“J”型曲线: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实例:20世纪30年代,美国岛屿上环颈雉的增长模型假设:在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X倍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N t=N0X t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S”型曲线:概念: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后,的增长曲线实例:在0.5mL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h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大草履虫的数量在第二天和第三天增长较快,第五天以后基本维持在375个左右。

: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

产生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种群的,当死亡率增加到与出生率相等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的增长就会停止,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

特点:S型增长曲线渐进于K值,但不会超过K值即环境容纳量,有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此时出生率与死亡率。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是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第五章的内容,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相关知识点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群落)和非生物成分(无机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彼此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3、生态系统类型:可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有冻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自然生态系统,以及农业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人工生态系统。

4、生态系统的结构(1)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温度、水等生物成分:①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的成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②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③分解者:主要某腐生细菌和真菌,也包括蚯蚓等腐生动物。

它们能分解动植物遗体、粪便等,最终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2)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5、特点:单向流动:生态系统内的能量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不能逆向流动,也不能循环流动逐级递减: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6、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知识点及其稳定性知识点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本章知识结构二、课课程标准1、讨论某生态系统的结构2、统计并制出生态瓶3、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4、调查或探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5、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6、举例说出系统中的信息传递7、阐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8、设计并制作生态瓶三、预测新课标高考热点1、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2、研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讨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基本涵义及其分析方法4、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5、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6、调查或探讨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概念8、碳循环的过程9、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10、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1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13、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1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6、设计并制作生态瓶- 166 -- 167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知识结构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另外光(化)能细菌 消费者:动物等,据其食性分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等。

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

食物链:营养级食物网:由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而成。

二、要点精析【要点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画龙点睛】生态系统与种群、群落的包含关系 同种生物的个体总和——————→种群——————→群落———————→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强调了自然界中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之间在功能上的统一性,在这个功能整体中,生物成分与生物成分、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相互影响、依存和制约,组成一个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生物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不同点:在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循环性)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1)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3)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2)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保持原状10、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主要讲述的是生态学的基础知识。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的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定义与组成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和制约的整体。

其组成部分包括生命体系、生物圈、地球大气和水文系统等。

其中,生命体系由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组成。

2.生态系统的分类生态系统可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山地等;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不断发生的过程。

能量流动是指太阳能经由绿色植物等生物转化为化学能,并不断转移至其他生物的过程;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元素在各种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不断传递,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等。

第二部分:生态平衡1.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总体结果,表现为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稳态。

2.生态平衡的类型生态平衡可分为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

动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不断调节、发展和变化,但始终保持相对稳定;静态平衡则指生态系统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

3.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平衡的破坏是生态系统流失稳定性的表现,常见的破坏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包括破坏生境、过度开垦、过度捕猎、工业化污染等。

第三部分: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类生物体的多样性和数量分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运行的保证,它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全球性的任务,包括建立保护区、加强生态系统管理、采取节约资源和环境友好型技术、宣传环保等多种措施。

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重要知识点总结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什么是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⑵、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①、非生物成分:Ⅰ、物质:空气、水无机盐。

Ⅱ、能量:阳光、热能。

②、生物成分Ⅰ、生产者:指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Ⅱ、消费者:指动物,包括全部的动物Ⅲ、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

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二、应会知识点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2、从功能上讲: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物质和能量基础,是生态系统各营养结构联系的纽带。

4、生产者:⑴、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利用能量将H2O和CO2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⑵、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起始端。

⑶、没有生产者就没有生态系统。

5、消费者:指不能将H2O和CO2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的生物。

⑴、初级消费者:指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植食性动物)。

⑵、次级消费者:指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食肉动物)。

⑶、三级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动物。

以此类推……6、分解者:能利用动植物遗体中、排出物中以及残落物中有机物维持生存的有机物的生物。

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

7、食物链和食物网:⑴、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⑵、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以此类推。

⑶、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可能同时拥有多个消费级或营养级。

8、生态系统包括那些基本类型?依据无机环境及生物类群的特点划分:海洋生态系统、海岛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苔原生态系统、冻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必修3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范围:有大有小。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3.结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4.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成分:非生物的物质(空气、水、无机盐等)和能量(阳光、热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生物群落类群比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主要生物绿色植物动物(主要)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特例生物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光能合成细菌某些植物(菟丝子、猪笼草、),某些细菌(根瘤菌、寄生细菌)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秃鹫等地位生态系统的基石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功能一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分解有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功能二3.生态系统各种成分间的联系(1)、图解(2)、析图①由上图可知: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的最终来源。

②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贮存的化学能)的成分的成分,因此,可以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③从理论上讲,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但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④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的话,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重要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重要知识点总结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生物必修三第五章重要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要学好高中生物,我整理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的重要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要学好高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要学好高中生物,我整理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的重要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要学好高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什么是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⑵、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①、非生物成分:Ⅰ、物质:空气、水无机盐。

Ⅱ、能量:阳光、热能。

②、生物成分Ⅰ、生产者:指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Ⅱ、消费者:指动物,包括全部的动物Ⅲ、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

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二、应会知识点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2、从功能上讲: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

3、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物质和能量基础,是生态系统各营养结构联系的纽带。

4、生产者:⑴、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能利用能量将H2O和CO2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

⑵、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进入生态系统的起始端。

⑶、没有生产者就没有生态系统。

5、消费者:指不能将H2O和CO2合成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的生物。

⑴、初级消费者:指直接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植食性动物)。

高考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

高考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

高考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高考生物必修三第五章是关于遗传的章节,主要涉及到了基因、染色体和遗传物质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就是本章节重要的知识点。

一、基因(Gene)基因是生物体内控制遗传和生物发育的基本遗传因素,是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

基因由DNA分子构成,是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通常以字母表示,如A、B、C 等。

同时,基因也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

二、染色体(Chromosome)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发育和遗传的重要物质,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

其中22对为自动染色体,另外一对为性染色体。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呈X形结构。

细胞层次上,染色体可以分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染色质三个层次。

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分为DNA和RNA两种。

DNA是指双链结构的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是指单链结构的核糖核酸,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DNA是生物遗传的重要物质,可以用于存储和传递生物信息。

RNA则有转录和翻译两种作用,转录负责将DNA的信息转录到RNA上,翻译负责将RNA的信息转化为氨基酸序列。

四、基因的表型与基因型基因的表型是指观察到的某个性状的表现,如眼睛的颜色、鼻子的形状等。

而基因型则是指生物体因遗传而具有的所有基因的组合,即以字母表示的基因型。

基因型可以分为纯合子和杂合子两种。

纯合子指具有相同基因的个体,如AA或aa;杂合子则指具有不同基因的个体,如Aa。

五、基因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变异是指基因在性状表达中所发生的微小变化。

基因变异可以分为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交换和基因突变等。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DNA序列发生突变,从而导致基因变异的现象,在遗传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章节的知识点非常重要,理解清晰对于后续的学习和综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需要重申的是,本章节应该按照系统性的方式进行学习,注重细节的把握,尤其是基因型的练习和突变基因的机制等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高二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一、生态系统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结构:组成结构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寄生动物(蛔虫)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营养结构食物网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4、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b、过程:一个,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2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1. 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3.举例碳循环:碳循环的形式:CO2 大气中CO2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1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新能源. 2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两者关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作为物质循环动力 5、实践中应用: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b.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c.能量多极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可无机环境,也可于生物。

6①信息种类化学信息通过信息素传递信息的,如,植物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行为信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传递信息的,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可以传递(如:孔雀开屏、蜜蜂舞蹈)②范围:在种内、种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③信息传递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④应用:a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如:模仿动物信息吸收昆虫传粉,光照使鸡多下蛋b.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生物防治害虫,用不同声音诱捕和驱赶动物7稳定性①定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②种类两者往往是相反关系,但也有一致的如:北极冻原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③原因: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力大小由生态系统的组分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自我调节能力限度的干扰会使生态系统崩溃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如:森林)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如:草原、北极冻原)④应用:a.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二、生态环境的保护:1、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而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近百年来呈“J”型;2、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多种物质、精神需求、社会发展地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沉重压力。

3、我国应对的措施:a、控制人口增长b、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c、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农业发展4、全球环境问题:a.全球气候变化 b.水资源短缺 c.臭氧层破坏d.酸雨e.土地荒漠化f.海洋污染g.生物多样性锐减5、生物多样性①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潜在价值目前不清楚②多样性价值间接价值生态系统区别调节功能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旅游观赏科研文学艺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易地保护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③保护措施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关键)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6、可持续发展①定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是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发展。

a.保护生物多样性b.保护环境和资源c.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高二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一、生态系统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3、结构:组成结构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寄生动物(蛔虫)异养生物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营养结构食物网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4、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输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传递沿食物链、食物网,散失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b、过程:一个,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中底层为第一营养级,生产者能量最多,其次为初级消费者,能量金字塔不可倒置,数量金字塔可倒置)。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2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1. 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_生物必修三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2.特点:具有全球性、循环性 3.举例碳循环:碳循环的形式:CO2 大气中CO2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减少温室效应的措施:1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使用新能源. 2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两者关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作为物质循环动力 5、实践中应用:a.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系统外的能量补充 b.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c.能量多极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d.帮助人们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

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可无机环境,也可于生物。

6①信息种类化学信息通过信息素传递信息的,如,植物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行为信息通过动物的特殊行为传递信息的,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都可以传递(如:孔雀开屏、蜜蜂舞蹈)②范围:在种内、种间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③信息传递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④应用:a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如:模仿动物信息吸收昆虫传粉,光照使鸡多下蛋b.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生物防治害虫,用不同声音诱捕和驱赶动物7稳定性①定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能力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干扰保持原状②种类两者往往是相反关系,但也有一致的如:北极冻原恢复力稳定性遭到破坏恢复原状③原因: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能力大小由生态系统的组分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和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但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自我调节能力限度的干扰会使生态系统崩溃抵抗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如:森林)抵抗力稳定性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强(如:草原、北极冻原)④应用:a.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b.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二、生态环境的保护:1、我国由于人口基数大而且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近百年来呈“J”型;2、人均耕地减少b、燃料需求增加c、多种物质、精神需求d、社会发展地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是有限的,对生态系统产生了沉重压力。

3、我国应对的措施:a、控制人口增长b、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c、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农业发展4、全球环境问题:a.全球气候变化 b.水资源短缺 c.臭氧层破坏d.酸雨e.土地荒漠化f.海洋污染g.生物多样性锐减5、生物多样性①概念: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潜在价值目前不清楚②多样性价值间接价值生态系统区别调节功能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用旅游观赏科研文学艺术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易地保护将灭绝的物种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③保护措施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基因进行保护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关键)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6、可持续发展①定义: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是追求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发展。

a.保护生物多样性b.保护环境和资源c.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针对生物学科的特点,要学好高中生物,了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的重要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

要学好高中生物课,不仅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还要有勤奋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什么是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⑵、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①、非生物成分:Ⅰ、物质:空气、水无机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