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日本现代建筑中的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日本现代建筑中的传统文化
摘要:本文通过对日本建筑师成功继承传统的分析,透过笔者所看到的日本最普通的住家建筑中寻求日本建筑师是如何在建筑中体现传统体现人文关怀。
以及这样的继承代表着什么。
引发了笔者怎样的思考。
关键词:传统高级定制继承方式文脉
1、日本建筑师们
其实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关注日本建筑了,从黑川纪章,丹下建三,安腾忠雄,到现在的妹岛和世还有西泽立卫。
这些日本明星建筑师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他们的建筑没有矫情,更多的是原始的爆发力。
最近还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总结世界上很少有一个国家, 能像日本那样, 同时有那么多的建筑师作为一个群体, 集体亮相在世界的建筑舞台上, 他们之间没有明显的传承关系, 也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每位建筑家作为整体的一部分, 共筑着日本建筑界这个群体的特征和性格。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现状, 我把自60 年代以来, 日本建筑界出现的代表人物按照时间顺序大致罗列如下:
1960’s: 桢文彦、菊竹清训、丹下健三、黑川纪章、筱原一男等;
1970’s: 安藤忠雄、伊东丰雄、谷口吉生、坂本一成、长谷川逸子、石山修武等;
1980’s: 妹岛和世、坂茂、隈研吾、内藤广、北川原温等;
1990’s: 青木淳、西泽立卫、冢本由晴( At eli er One) 、手冢贵晴和手冢由比等;
2000’s: 藤本壮介、石上纯也、中村拓志、吉村靖孝等;
上世纪60年代出道的建筑家中, 除丹下健三和筱原一男外, 其他均是当时非常出名的日本新陈代谢派的成员。
70年代中, 除伊东丰雄和长谷川逸子在菊竹清训事务所有过工作经历外, 其他的人和60 年代的建筑家没有传承关系, 犹如横空出世, 尤其像安藤忠雄。
80年代的建筑家中, 虽然妹岛和世出自伊东丰雄事务所, 但是在建筑上明显和伊东丰雄有很大的区别。
90年代的建筑家中, 有在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的人明显增多, 各自的特征性较强。
最近一代的建筑家中, 自己摸索的占很大的比例。
虽然日本建筑家之间的代际特征明显, 但是代际之间没有明显的延续关系, 各个不同代际的建筑家活跃在同一个时空轴, 他们在一起交织成一张密集而均质的网络, 构成了日本建筑界这一百花齐放现象。
2、日本建筑的“高级定制”
在中国我真的很少看到建筑是带有感情色彩的,但很奇怪的是在日本很多建筑都让我觉得他们都有各自的性格表情。
当然不只是这些明星建筑师们的建筑作品有这样的特点,很多普通的日本建筑师也让建筑便当非常人性化和精到。
巴黎有高级成衣定制,那是为达官贵人,明星潮人们量身定制的高级成衣。
而在日本我看到的是即便你是多么普通的人你有权利让建筑师为你做出家的“高级定制”。
如今的日本建筑或者时候是风格都放在深度革和创新之际。
作为日本现代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日本的建筑似乎一直处于传统和现代交融的境况中,但不可否认日本人在对待与处理其两者间的关系时通常会达到新的和谐。
日本一直以来以一种近似乎于西方化的角度和视野出现在亚洲,不过这并不影响她对于国家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
这与《大国崛起》中的学者所言几乎一样,说日本的文化其实和洋葱是类似的,即她的文化本身是没有一个真正的内核可寻找,她的文化和传统全部存在于洋葱的层层表皮里了。
建筑,作为地域文化最
为突出的代表之一。
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变相成为了传播日本文化的载体。
在这一点上,大量的日剧和漫画的涌入便是最佳的证明
我是很喜欢日本的建筑的。
看日本有两个明显感觉:一个是山多树多,环境优美;另一个则是日本建在山间盆地和海边的房屋,除东京之外,基本上是一个模式,即青灰瓷瓦盖顶、青灰色材料当外墙。
有人说,这种建筑模式起源于中国的“唐瓦”建筑风格,使人看了有一种古色古香之感。
日本是一个经常发生地震的国家,建筑一般以平房和两层楼房为主。
在城市中以矮层建筑为主。
不过,日本在建筑上不仅注重以人为本,还讲究保护与继承。
《日本经济》上说,世界著名企业麦当劳要在京都投资设店,却遭到了拒绝,原因是麦当劳带有红色建筑标志,与京都古城风貌不一致,被认为“具有破坏性”。
后来经过几年反复谈判,才达成妥协方案:把分店外表建成咖啡色,既不红又不黑,与京都整体青灰色基本一致。
这说明日本欢迎外来投资,但决不以牺牲古城风貌为代价。
“剽窃余”(余杰)到日本去观光时也点到,哪怕是一个普通的旧火车站,一旦没有再投入使用,日本人便会像珍宝一样珍藏起来。
可见日本重视建筑保护是多方面的,也是不惜工本的,同时也带有前瞻性,并尝试注入新活力。
如果说色彩是在规划这个层面上来说的东西,那我觉得日本人的严谨的精神和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爱惜真的让我感到惭愧。
这些天一直在看一个日本节目叫做全能改造王,是日本的一个为日本平民百姓解决他们房屋改造的节目,节目全部委托的都是日本建筑设计界的优秀专业设计师,其中既有年轻财俊,也有白发苍苍的著名大师;既有忠诚可靠的大叔,也有年轻貌美的女士。
他们各具特点和个性,设计风格也各具千秋。
他们的委托方也各有各的烦恼,例如说奶奶的房间就在客厅里和玄关直接连接着,而全家的作息时间不一样让奶奶无法正常作息,但是因为房间的结构和大小让大家很无奈。
还有的是房子因为年久失修,结构老旧,无法通风采光……其实每家每户都有不同的成员数,家庭成员的的性格,爱好,生活作息规律都不一样,家是能够包容他们的地方,在弹丸之地能够做出充分满足他们各自需要和人性关怀的建筑就是这些日本建筑师们在做的事情。
总结起来日本建筑师们都有以下共同的特点:首先是严谨。
设计师们最开始考虑的不是表面的美观,而是房屋的建筑安全、合理的动线设置、合理的区间规划、流动的和风日照、强大的收纳功能。
每个地方和细节都一丝不苟地认真考察论证和实施。
非常佩服日本人这种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第二是:温馨的人文关怀。
设计师体贴地为居住者设置了很多既方便生活,又能舒展个性的场所。
小到一个扶手、一个抽屉,大到一个楼梯、一个阳台。
真是用心在关怀委托人。
特别是看到很多失去丈夫的妇女,独自艰辛地抚养多个子女,为了他们的幸福生活,设计师真的是扮演了这个家庭的顶梁柱的角色,心想如果丈夫还在世,恐怕也不能做到这些吧。
这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建筑设计的本来职责。
第三是:大胆地具有创造性的改造。
我看了这么多集的节目这么多的设计师。
我很少看到他们用很欧式和前卫的装饰材料。
他们的很多材料都就地取材,应地至宜。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技术的落后,他们的先进工艺往往都是用在加固房屋,防风防潮湿保暖上。
在这里你看不到豪华的水晶吊灯,这里只有合理的采光照明;在这里你看不到烤漆玻璃,这里大部分是散发自然香味的木材;在这里你看不到装饰繁复的墙纸,只有和纸和木质板材...整个室内环境很简洁、舒适、自然,同时又充满了浓浓的民族特征和文化性。
你可以感到设计师设计的环境不仅是现代的,也散发出他们自身对自己民族文化的深深的尊敬和膜拜。
我看我们国内居家装饰风格都崇尚欧式田园、地中海风格、新装饰主义,难道往墙上贴上碎花壁纸,客厅放上布艺沙发就田园了?把墙漆成白色,门漆成兰色就地中海了?把水晶吊灯一装,黑色白色墙壁一刷就新装饰主义了?可见我们的很多设计师对这些风格理解得有多么的肤浅。
连自己民族的设计风格都不能很好理解和继承,又如何能把别人风格发挥的淋漓尽致呢?
3、日本建筑对传统的继承方式
有很多的学者对日本建筑做出过多种多样的总结,从现代建筑对传统的继承上来说会人说是可以分成:a.形式的简单移植b.从形态到精神 c.从无意识到传统。
形式的简单移植是很好理解的,从形态到精神想说的就是日本建筑对传统的传承到20世纪50年代开始第二步的探索—形态的转化。
建筑师放弃了对传统形式的简单模仿,转而开始对传统符号进行提炼。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丹下健三的东京都厅舍和香川县厅舍。
从无意识到传统所指追求传统的表现,有些建筑师追求有形的手法,而有些建筑师则采用无形的手法。
如前所诉的种种都是有形的例子。
而安藤的建筑更多的则是无形的手法,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无意识的继承。
比如在风之教堂中所做的。
安藤的风之教堂并没有采取传统的形式元素,而是将日本传统寺院中的静谧、神圣感通过空间的处理手法表达了出来。
这已不是某种传统理念的刻意提炼,而是把传统建筑空间所形成的生活体验、空间感受用现代的建筑手法来表现。
民族传统文化,不仅仅是通过一些文化中的概念来体现的,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生活习俗的固守。
其实我认为无论有多少种对日本现代建筑中文脉体现的划分,都脱离不了日本建筑师们的优秀的作品,更脱离不了他们所成长起来的环境和他们深深的名族特性。
我不得不说日本人真的是很恋旧的一个名族,看日本的全能改造王时,无论那些需要改造的人家里多么的破烂,多么的拥挤,在拆迁队把他们旧房子拆毁时他们大部分的人都会落泪,觉得那里是他们一起生活的回忆,一下子没了他们心里非常的难过。
一口锅,一个石磨也许这就是他们的祖辈曾经使用过的,把这些东西保留下来以后是给儿孙们的纪念,日本建筑师们就会这样去想,如果换作是我们呢?作为新的一批准建筑师的我们呢?我真的内心无比的惭愧。
中国现在的审美其实是有点浮躁的。
就如马未都曾经说过的,他觉得他和别人不一样,因为他喜欢的是旧的东西,他不喜欢新的东西,所以他才会一看到那些以前的玩意儿,看到那些古董玩意儿就非常的兴奋。
而给他一个什么崭新的东西倒反他会觉得没劲。
说到这我又不得不想起我们的城市建设了,中国改革开放那么多年了,城市的环境应该说是越来越都市化,现代化,但为什么我们还是觉得最美的城市还是那些欧洲的城市呢?不就是因为那些城市都是百年积累下来的吗?城市充满了人们的记忆,百年之前的,如今的。
纵观中国能有多少个城市是有自己的历史回忆的,每每建造一个广场还没几年又拆了建别的风格的或者建高楼大厦。
似乎这个地方并不需要有太多的记忆。
这个也让我想起自己的大学,那个学校有新校区和老校区,新校区尺度巨大,做了整体规划,所以房子的颜色材料风格都是一样的。
道路尺度吓人,走在那里常常让我很压抑很难过,但老校区的建筑就是相反的,建筑依山就势,道路尺度宜人,建筑虽然材料风格各不相同,但常常有人会驻足停留,也许他曾经在这里埋头苦读,又或许他曾经在这里有过什么美好的回忆。
我所以常常在想为什不能规划好了然后在未来的10年20年甚至更远的时间里慢慢的一栋一栋去建造这些建筑呢?难道你不喜欢说,这个学校很有历史了,这个楼是80年建的,那个事70年的,谁谁谁曾经在这里度过书给我们做过讲座吗。
也许我也是个怀旧的人吧。
所以看到日本人那么珍惜他们自己的文化和传统的时候,我就想到了这些。
作品源于生活,建筑师的作品是温暖是冷冽很多时候源于这个人所处的环境和对生活的理解。
日本建筑喜欢用木头,温暖,朴实,恋旧是给我最多的感受。
当然在这样的外表下他们也会有最先进的厨具,卫浴系统,但很常见的是在这样现代的内装下,我们又还会看到他们会保留老建筑的有点破旧的木梁,弯弯曲曲的木梁非常的复古,我想这就是他们不愿意丢弃过去的表现吧。
4、小结
在继承传统的问题上,从日本当代建筑的创造可以看出,日本建筑师对传统的继承体现更多的是软传统,建筑对传统形式的依赖越来越少,其中大都已不再留有传统符号的痕迹。
对传统的追求也己不限于引用、形似,而是更进一步涉及到日本文化、哲学及日本人的精神
因素。
他们不再刻意追求传统,而是从更高的知识层次上来理解日本传统。
对传统风格的体现是自然的流露,是发自设计人内心深处的文化内涵。
建筑师们对传统与现代的争论减少了,理论上成熟了,对传统的表达既不失现代生活的秩序,又没有产生传统与新材料、新技术之间的冲突,有些作品甚至能让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他们使二者协调共存,这种结合的前提必须依赖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依赖于更准确、更深层地把握日本建筑的灵魂。
西方人很难对东方文化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因此这成为东方人独有的财富。
参考文献
[1]尾岛俊雄.日本的建筑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0.
[2]沈福煦.体验建筑——建筑批评与作品分析.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3]王建国.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安藤忠雄, 白林译.安藤忠雄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5]马国馨.丹下健三.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6]罗隽.独特的安藤忠雄.见杨永生.王伯扬.建筑师(4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