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迁移PPT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1.3 人口迁移-湘教版(共32张PPT)
供应商与仓库合作协议范本5篇篇1甲方(供应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仓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共同的需求和利益,为明确双方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一、协议目的双方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本协议的签订,确立长期稳定的供货及仓储合作关系。
乙方同意为甲方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仓储服务,确保甲方货物存储、保管、运输等环节的顺畅与安全。
二、合作期限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_____年。
期满后,经双方协商一致,可续签本协议。
三、合作内容1. 货物存储:甲方将其产品存储在乙方指定的仓库内,乙方负责货物的保管、维护和安全。
2. 库存管理:乙方负责货物的入库、出库、库存盘点等管理工作,确保库存数据的准确性。
3. 货物运输:甲方委托乙方进行货物的运输配送工作,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准时完成。
4. 货物保管责任:乙方应确保甲方货物的安全,防止货物丢失、损坏或被盗等情况发生。
5. 信息共享:双方应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交流货物的存储、运输等信息,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四、合作条件及费用结算1. 仓储费用:甲方应按照约定的标准支付乙方仓储费用,具体费用标准详见附件。
2. 运输费用:甲方应按照实际发生的运输费用支付乙方运输费用,具体费用标准根据运输距离、货物数量等因素确定。
3. 结算方式:双方约定采用月结方式,每月底进行对账,次月完成结算。
4. 保证金:为保证协议的履行,甲方需向乙方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待协议终止后,如无未结款项或其他纠纷,保证金将予以退还。
五、保密条款1. 双方应对合作过程中涉及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信息予以保密,未经对方许可,不得向第三方泄露。
2. 双方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六、违约责任1. 若因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导致另一方损失,违约方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若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协议无法履行,双方应协商解决。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1.3人口迁移 个人版(共43张PPT)
迫害
方向 发展中国家流向发 发展中(贫穷)国家流 流向和平国家、能对其
达国家
向发达(富裕)国家
提供避难需要的国家
影响 发展中国家在人才 使发展中国家缓解就业 和经济上蒙受双重 压力赚取外汇 损失
给迁入国的政治、经济 和社会带来许多问题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人口迁移
15-19世纪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
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建国到改革开放前
支援边疆建设有组织的人口迁移
小乔老师制图,未经允许不得它用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人口迁移
国内人口迁移—建国到改革开放前
特点 有计划 有组织
北大荒大开发初期的住所:“干打垒”
人群
政策移民
例如退伍军人、石油 等产业工人等
三线建设时期,大量产业工人背井离乡
时期 古代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影响 行政、战争、 计划经济体制、户 因素 自然条件 籍制度、开发工业
基地、边疆建设
政策、经济因素
特点 大规模
有组织、有计划
自发性【流量大增,流 向改变】
流向 迁往自然条 件和自然环 境较好的地 区
东部迁往东北和西 北
中西部流向东部经济发
达地区【内陆
沿
海】
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
二
战
后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东南亚
欧洲
南美洲
北美
小乔老师制图,未经允许不得它用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人口迁移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口迁移特点
特点
流向经济发达国家或地区 永久性定居移民减少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1.3人口迁移课件(27张)
类型 人口迁移 概念 区别 主要 原因 举例 人口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 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居住地改变 自然环境变迁、灾荒、战乱、宗教 迫害、政策、政治、经济差别等 “ 闯关东”、“ 下南洋”、北宋末年人 口南迁、定居海外获取“ 绿卡”
人口流动 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 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的 外出活动 短期的工作与学习、商务 活动、旅游、探亲等 外出探亲、出国考察、长 假出游、“ 民工潮”
拉力因素 结果 制约因素
-6-
第三节
一 二
人口迁移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3)政治因素。 ①政策因素。
原因 结果 特点
经济政策、人口政策 限制或鼓励人口迁移 较强的组织性
②战争:由于战争对人类正常生活秩序的巨大破坏,常常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4)社会文化因素。
探究二
探究一人口迁移的判断
问题导引 明末清初,四川频遭战乱,人口从明朝万历年间的130多万人,锐减到清初的50余 万人,耕地从明朝万历时的13万顷降到了清朝顺治时的1万多顷。为了恢复经济, 增加财政收入,清政府组织大规模移民垦荒。由于清初大规模向四川移民垦荒的
主要是湖广行省(包括湖南湖北)籍百姓,所以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湖广填四川”。
思维脉络
-2-
第三节
一 二
人口迁移
首 页
X 新知导学 Z 重难探究
INZHI DAOXUE
HONGNAN TANJIU
D 当堂检测
ANGTANG JIANCE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影响人口变动的因素:人口自然增长、人口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课件1.3人口迁移(共47张PPT)
2.人口迁移
• (1)概念: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指 人们变更定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往返、外出购物、旅游、 出差、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季节性流动、拥有两处 或两处以上居住地的人在不同住所间的流动等都不属 于人口迁移。
中国近代历史上三次人口迁徙
“走西口”(山西省居民迁到今内蒙古西部)、
“闯关东”(山东省河北省居民迁到东北地区)、 “下南洋”(东南沿海居民迁到东南亚一带)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人口数量变动的原因 • (1)人口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出生率 与死亡率的数值大小。 • (2)人口机械增长,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
流向
意义
欧 洲 → 美 洲 、 开发了新大 大洋洲 陆,传播了 工业文明, 改变了人种 的空间分布
二战 后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欧 洲 由 迁 出 地 调 整 了 世 界 各地劳动力 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 变为迁入地 动人口增多 拉 美 由 迁 入 地 的余缺 变为迁出 西亚、北非石 油输出国招募 大批外籍工人
城市 拉力因素
工作机会多 赚钱机会多 医疗与社会福利好 教育与升迁机会多 休闲机会多 现代建筑居住舒适 置业与致富机会多 社会地位高 人口密度大 失业率高 犯罪率高 建筑物密集 房地产价格高 交通拥挤 环境质量差 (推力)
人口迁移
二战前世界人口迁移路线图
高考总复习.湘教版.地理
欧洲殖民者到美洲,大洋 洲开发的线路
非洲黑奴迁移线路
近代中国人到东南 亚,美洲开发的人
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线路图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1.3人口迁移 (共33张PPT)
(1)准备在家乡发展的同学,谈谈你留在家乡的理由? (2)打算到外地发展的同学,请你:
A.要告诉大家你选择迁移到哪里?(要说出具体的地名, 如北京、上海、拉萨、纽约等)
B.此地吸引你去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C.有哪些因素会制约你的迁移? D.从现在开始你要做好哪些准备?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气候 土壤 水 矿产资源 自然灾害
经济发展水平
交通和通信 经济布局变化 重大工程建设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经济 因素
影响 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
政治 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家庭婚姻 文化教育
宗教信仰
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人
口迁移的基本动因。
【课后交流】
(住所改变) ②时间较长;
②短期流动
(一般1年以上)
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
(行政区变化)
下列人口移动是属于人口迁移还是人口流 动?
1、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2、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3、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4、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三要素:空间移动、居住地变更、时间限度
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阅读P1引6 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的变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1.概念 们变更定居地
人口短期离开原定居
的空间流动行为。
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空间上发生位移
不同点
①必须改变定居地;
①没有改变定居地;
“阳光地带”迁移。 气候
②沙漠地区因缺水引起的人口外迁。 淡水
1.3人口迁移 课件——湘教版地理必修2课件(共47页)
④ 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1 . 3 人 口迁移 课 件 ——湘 教版地 理必修 2课件( 共47页 )
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
1 . 3 人 口迁移 课 件 ——湘 教版地 理必修 2课件( 共47页 )
1 . 3 人 口迁移 课 件 ——湘 教版地 理必修 2课件( 共47页 )
5✓、阿富汗大量难民流入巴基斯坦 6✓、明清时期我国粤、闽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7、王刚从四川到浙江某企业打工 8、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南迁 9、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1✓0、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11、外出度假、旅游一周
1✓2、王大伯年老后到美国与儿子一起生活 1 . 3 人 口迁移 课 去
1 . 3 人 口迁移 课 件 ——湘 教版地 理必修 2课件( 共47页 )
1 . 3 人 口迁移 课 件 ——湘 教版地 理必修 2课件( 共47页 )
小胡所在的小城,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政府准备进行开发,建设旅游名城,为 挽留人才,政府出台了新措施,学历本 科以上可以获得政府的补贴。
三大要素
两个地区间的移动
(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
居住地变更
(旅游、度假、出差、暂时搬迁等不属于)
时间限度(通常为一年)
判断
A、B、C是三个不同地区,判断图 中哪些情况属于人口迁移?
A1→B1、C1→A2
A A2
B
A1
B1
C
C1
C2
活动 下列人口移动行为中,哪些属于
人口迁移?
B、 C、 D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 B、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C、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湘教版必修2第1章1.3人口迁移 (共17张PPT)
农村向城市
中
国
国
际
迁
移
的
下
主
南
要 流
洋
向
目 前 世 界 人 口 主 要 迁 移 方 向
扩展延伸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
缓解压力
劳动力流入
迁出 地
迁入 地
劳动力流失
环境压力
经济 文化 环境
加强联系
缩小地区经 济差异
调节人口空 间分布
有利影响
对迁出地
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 和文化联系; 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 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
空间位置
国际/国内 迁移
流动方向
乡村——城市
时间限度
至少一年
阅读材料
河南省的人口流出规模最大(-1025万), 净流出人口数量超过瑞典的总人口(976万)。
在抗战时期的河南人口迁移,“七七事变” 由于河南百姓为避免战乱向大后方转移;花园 口决堤为逃避水灾向西逃难;42年中原大饥荒 河南人向西面大面积迁移;转移到现在的陕西, 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在 当时的新 疆河南人占据丹迪人口的六分之一之多。
对迁入地
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 促进经济的发展
不利影响
造成了人才外流
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 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 带来巨大的压力
迁出地推力迁入地拉力推拉理论合作探究目前我国人口主要从农村迁往城市的原因迁出地农村迁入地城市经济经济差距大经济收入低剩余劳动力多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体制的改革城市的吸引力更高的收入更多的工作机会更好的教育机会更完善的基础设施我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珠三角沪宁杭京津唐农村向城市中国国际迁移的主要流向下南洋目前世界人口主要迁移方向扩展延伸三人口迁移的影响迁出地迁入地劳动力流入环境压力缓解压力劳动力流失经济文化加强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调节人口空间分布环境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对迁出地对迁入地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1.3人口迁移 (共19张PPT)
依据材料显示河北人口迁移的拉 力因素有哪些?
河北省位于华北平原,气候温暖湿润,土 河北人口迁移在 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 拉力大于推力 推拉理论中哪一 资源在中国都占有比较优越的地位。河北是中 作用力比较大? 国人口迁移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也是一个重 要人口迁入区。1954~1990年的37年中,人口 迁移总量达5900万人,迁入率为31‰。
案 例 知识 整理 提供
(四)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美国老人迁往阳光地带
体验成家庄
美国老人迁往阳光地带
在美国的迁移人口 中,老年人占有很 大的比例,其中不 少人退休后会选择 迁往“阳光地带” 如:弗罗里达州& 加利福尼亚州。
60年前,石家庄刚刚解放时, 市区人口仅有12万,而到2005年底, 市区人口跃升到了224万,60年间, 市区人口增加了将近20倍。据不完 全统计,市区半数以上为外迁人口。
直接促使几十万官兵迁移原因 是什么? (国家政策)
案例 提供
(四)
美国老人迁往阳光地带
在美国的迁移人口 中,老年人占有很 大的比例,其中不 少人退休后会选择 迁往“阳光地带” 如:弗罗里达州& 加利福尼亚州。
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人才库
据中科协2008年的数据,自1985年以 来,我国最好的人才培养基地清华大学高 科技专业的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大这 一比例为76%,他们出国继续深造。
婚姻、家庭对人口迁移有影响 吗?用身边事例分别说明。
家庭因素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移 中起重要作用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婚姻、家庭 战争 自然灾害 在美国的迁移人口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中,老年人占有很 政治中心变化 大的比例,其中不 少人退休后会选择 宗教 政治因素 迁往“阳光地带” 政策 如:弗罗里达州& 经济因素 生态环境 加利福尼亚州。 文化教育 社会文化因素 区域间经济差异 不同时期人口迁移主 自然资源 要因素不同: 大型建设项目布局 人类社会早期: 自然生态环境和战争 当今社会: 经济因素
地理湘教版必修2课件: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
二、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根本原因 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 2.具体因素
推力(排斥力)
拉力(吸引力)
自然生态 环境恶化、_自__然_ 环境因素 _灾__害__
自然环境优越和_自__然__资__源__丰富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 2021/11/162021/11/162021/11/162021/11/16
[教材 P21 活动] 1.迁出国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迁入国主要是发达国家。 2.主要原因是经济和文化教育因素存在差距。美国等经济发达 的国家物质生活条件优越,有更多的发展、就业机会,可以获取更高 的经济收入;文化水平高,教育设施好,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因而 有很强的吸引力。发展中国家文化水平低、教育设施落后,为了能够 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人们想方设法迁往文化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
[教材 P17 活动] 1.②③④属于人口迁移。 2.①②属于国内迁移;③④属于国际迁移。 [教材 P19~20 活动] 1.流动人口平均年龄更小,流动距离更长,流动原因更趋 多元化,目的地也更青睐大城市。 2.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方式由个体劳动力流动向家庭 化迁移转变。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B.参加欧洲六国 15 日旅游,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3 人口迁移 课件(共30张PPT)
利弊:民工的流动有效调整了我国各地区劳动力的余缺,促进了经 济的发展;许多外来民工承担了城市建筑、环卫、商业、饮食业、 服务业工作,对城市的发展和繁荣起了积极作用。民工的劳务收入, 文化技术水平的提高,对改善农村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发展起了重 要作用。所以“利”是主要的。但民工盲目无序的流动也带来了一 些社会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城镇民工的违法犯罪率有所上升,对社 会治安和当地居民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其他社会问题还有:违反 计划生育,城市人口急剧增多。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增加了城市 就业压力,破坏环境等等。
四、中国的民工流动
北京
四川
安徽 上海
贵州 江西
广州
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 这种差距是多少年来吸引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的基 本动因,可到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超过了黑 龙江,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反转。
1、 A、下最列早有移关入人美口洲迁的移移的民叙,述主中要,是正西确班的牙一人项和是英国(人C
是否能购买环保物品
学历
能
偶尔能 不能
大学 46% 53% 0%
中学 13% 70% 16%
小学 5%
65% 29%
学历越高科学文化素质就越高,从而对保护 环境的意识就越高。
补充材料1:安史之乱
唐代中叶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叛乱。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 杨贵妃,不理朝政,又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政治十分 腐败;藩镇权限增大,总揽军事、行政、财政大权,不听中央节制。 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冬,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 以诛杨国忠为名,在范阳(今北京)起兵反叛,率军南下,很快攻占 洛阳,次年五月称大燕皇帝。七月击败唐将哥舒翰,攻破潼关,进 占长安,同时派部将史思明占据河北十三郡。757年,安禄山在洛 阳被其于安庆绪所杀,长安、洛阳相继被唐将郭子仪收复,安庆绪 退守郡邯(今。河南洛阳)。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燕帝”,再 度攻下洛阳,中原又落板军之手。761年.史朝义杀其父史思明, 自称皇帝,叛军内江,力量削弱。762年,代宗继位。唐朝再借回 纥兵收复洛阳,史朝义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763年,因田承嗣、 李怀先降唐,史朝义势穷自杀于山林之中。安史叛乱始平。自天宝 十四年至广德元年,安史之乱历时八年,波及中原广大地区,使人 民的生命财产蒙受重大损失,经济遭到极大破坏。人们背井离乡, 纷纷南迁。唐朝也从此由盛转衰,陷入藩镇割据局面。
【地理】湘教版必修Ⅱ 第一章 第三节 人口迁移(课件)
蒙古
⑤
②湘潭到灌南
③灌南到桃源 ④春节回老家探亲 ⑤去蒙古经商 1、以上例子中属于
灌南 ③
人口迁移的是那些? 2、请你把上题中 属于人口迁移的事 例分类?
桃源 ④ 娄底 ① 湘潭
②
罗老师,湖南娄底人,家住 农村,1998年9月就读于湖 南湘潭师范学院,2002年8 月任教于江苏灌南第二中学, 2005年8月任教于桃源第二 中学
②我国六、七十年代知青下乡
(政策)
③2001年阿富汗难民流入巴基斯坦等国 (战争)
④撒哈拉沙漠大量边缘地区人口建设)
加剧)
⑥李老师把年迈的父母带到嘉兴定居 (家庭)
1.我国“黑河—腾冲”以西的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3%, 人口只占6.3%。下列关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D) A.西部地区气候干燥,有大面积干旱区,生态脆弱
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 带”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迁移,为了远离旱灾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 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 举家远离了这片灾难的土地。有些人选择迁 居东部,但大多数人则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 州。今天,我们把这种由生态环境条件恶化 而引起的移民,称为“生态移民”或“环境 移民”。
③我班同学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④英国某口语老师来我校执教 ⑤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人口迁移的关键是变更定居地
返回
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 些是国内迁移?
①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 ②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③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
德国人口负增长
现在人口8200万的德国,到2050年将降至7000万。换言之,在 20世纪下半叶,德国平均每年增加人口20万;而在21世纪前半 叶德国将平均每年减少人口20万以上。这是德国联邦统计局公 布的预测与计算结果。德国的老龄化速度也在加快。根据预测 ,2000年退休者与就业者的比例为40:100;到2050年,将变 为75:100,从而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压力。随着死亡率的增 加和出生率的下降,2003年德国人口总数下降了14.3万人。部 分德国官员指出,如果德国政府不放松移民政策,随着人口不 断下降,德国会在未来几个世纪里“消失”。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课件
⑦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 (沙漠化加剧)
⑧“三峡” 移民
(大型工程建设)
练习
1.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
沟。这种现象属于 D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2.下列人口的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C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作业 1.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 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2.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于迁出地 利: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弊:人才、劳动力的流失等。 对于迁入地 利: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利于经济发 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弊: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因难、治安混乱等问题。 。
改革开放 后
内地→沿海; 农村→城市; 贫困地区→发达地区; “民工流动”
计划经济体制、严格 的户籍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政策、地区 发展不平衡
有计划、 有组织
自发迁移, 流量增大
四、迁移的意义
迁出地: 利: 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弊: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等。 迁入地: 利: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利于经济发展,加 速城市化进程;
4.社会文化因素 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人口的 生活态度和生活期 望,也改变了人们 认识外部世界的态 度,从而促进了人 口的迁移。
五、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
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 素。而家庭因素则在 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 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力(吸引力)
自然生态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和 资源条件好
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低 就业机会和 成功机遇多
政治因素 政局动荡、战争
优惠的移民政策
社会文 宗教信仰、种族和民 良好的 文化教育 ,家庭、
化因素 族矛盾
婚姻
.
26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逐年增加。造成人口流动的原因除流出地的“
推力”(如气候严寒、文化生活落后等)外,还有流入地的“拉力
B.②
C.④
D.⑤
.
33
【探究】
被称为“建 大量的移民进入美国主要城市(迁入
立在移民基础之 地),分析对美国这些城市的影响?
上的国家”的美 国,合法和无证
利
1、引进人才弥补劳动力不足 2、促进经济发展
移民人口在2016
1、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年7月达到4370 万人,创下新高
2、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带来就 业、居住、交通问题
D
.
24
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正值为迁入。
图中甲、乙、丙、丁各
代表一个国家,依次是
A.苏丹、沙特阿拉伯
、波兰、德国
B.巴西、印度、德国
、美国
C.印度、中国、日本
、德国
D.尼日利亚、印度、
德国、英国
A
.
25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根本原因:不协调的 人地关系 。 2.具体因素
推力(排斥力)
2.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C
.
B
30
下图为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绘制的“江苏某市迁入人口的年龄结 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①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②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③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④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7.9%。由于春节前务工流、学生流、探亲流出现重叠,北京、广州
、上海、杭州地区客流压力最大。
1. 春运期间北京、广州、上海、杭州地区的客流压力,反映出
A. 春运客流方向主要在城市之间
B. 当地已进入逆城市化发展阶段
D
C. 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出区
D. 这些地区主要为人口迁入区
2. 北京等地的务工流和学生流,说明影响当地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 A.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美国参展人员到 上海参加世博会并游览黄浦江 B.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中,中国国际救援 小组前去救援 C.2010年山东学生王某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报到学习 D.2012年3月广东省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
C
.
23
关于中国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主要是自发的 B.古代的人口迁移是由自然灾害引起的 C.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人 口迁移频率高、规模大 D.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人口迁移的主要类 型是由农村到城市
为
A. 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B. 政治因素、环境因素
C.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其他因素
A
.
32
图1为影响人口迁移的 主要因素示意图,读图 完成1~2题。
C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⑥
D 2.近期,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
”(如生活条件好等)。此外,人口的流动还要受到“中间阻力”(
如技能、费用、亲情等)的影响。
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建设需要大量移民。下列属于迁出地“推
力”的是( )
A.库区及沿线地区耕地减少,环境承载力下降 B.移民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
A
C.移民迁入地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D.移民对迁入地的生活习惯不大适应
.
28
美国佛罗里达州号称“阳光之州”,旅游和农业是其重要的经济支 柱。
B
1.每年冬季,美国退休老年人纷纷从北方迁移到此越冬,其主要 原因是 A.地形平坦 B.气候温暖 C.森林茂密 D.就业率高
.
29
1.该图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 之间的关系,阶段②最有可能是( ) A.原始农业 B.种植业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
16
改革开放后: 无法抗拒的民工潮
.
17
.
18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新的特点?
我国人口流 动的主要方 向是从内地 到沿海,从 农村到城市, 从经济落后 地区到经济 发达地区。
.
19
.
20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 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动力
——布洛赫《希望的原理》
.
22
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2.下列情形中,由于“中间阻力小”造成的是( )
A.与安徽相比,贵州的农民较少流向长江三角洲地区
B. 湖南人 更愿意去广东而不是环渤海地区寻找发展机会
C.教育背景不太好的人往往不选择出国
D.西北大学的同学南下深圳谋职
B
.
27
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目前发展中 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为什么?
自然环境、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教育文化等
第三节、人口迁移
.
1
2015年美籍华人 总数约有452万, 占亚裔美国人口 的23.25%,美国 总人口的1.4%, 高于其他亚洲国 家侨民所占的比 例。
看看美国有多少中国人 Knowlegde can change your fate
.
2
人口流动
这种人口的空间流动是一种什么现象?
.
5
【探究】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与人口
主要形式
按迁移方向分: 农村到农村 农村到城市(城市化) 城市到城市 . 城市到农村(逆城市化)6
.
7
.
8
原始人类、新大陆发现、二战前
.
9
.
10
二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
.
11
.
12
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
.
13
.
14
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
15
20世纪50-80年代 我国的人口迁移
流动是同一个概念吗?请举例说明.
❖ 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 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时间限度
永久性或长期 性
临时或短期
差
空间距离
一定距离
无限制
别
居住地变更
变更(改变行 政区)
不变更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
按迁移空间范围分类: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①缓和了该市就业紧张局面 ②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③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④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C
D
31
2014年春运自1月16日起至2月24日止,为期40天,预计春运期间
,国家铁路发送旅客25780万人次,同比增加1893万人次,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