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雕版印刷的历史与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雕版印刷的历史与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王雪馨
指导老师卢夏
摘要:扬州的雕版印刷肇始于唐,发展于宋、元、明,兴盛于清。

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无数技艺高超的雕版印刷艺人云集扬州,他们薪火相传,为古城的文化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清代的扬州的刻书之风已遍及郡城州县,其品种之丰富,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质量之高,卓然于历朝。

扬州诗局的创建,奠定了扬州成为当时中国重要的刻书中心之一的基础,而《全唐诗》的刊刻,更以其无可逾越的精美,标志着扬州雕版印刷的辉煌。

时至今日,广陵书社秉承古城丰厚的文化积淀,社内迄今仍珍藏有近30万片古籍版书,同时更以保存全套雕版印刷这一绝无仅有的“国粹”工艺流程,蜚声海内外。

近年来,他们经过反复印制,恢复了“中国古代活字工艺”,被专家誉为“活化石”,从而为扬州的雕版印刷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雕版印刷;扬州雕版;历史发展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Block Printing Of Yangzhou
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WANG Xuexin
Tutor LU Xia
Abstract:The Block printing of the state of Yangzhou is begin in Tang, development and Sung, dollar, clear, prosperous in pure.Period in the each history, all have numerous versions of Carvings with superb technical skill to print the entertainer to swarm about the state of Yangzhou , their torch it is rumored, prospered to do for the culture of the ancient city tremendous contribution.The Yangzhou of the Manchu dynasty state of engrave the breeze of the book to have already spread over the county city state County, abundant its species, the quantity is many, scale strong, high quantity, standing apart in in the past dynasties.The Yangzhoupoem bureau establish, establishing the Yangzhou to become Chinese to engrave the foundation of one of the book center importantly at that time, now then 《whole Tang's poem 》published to engrave, even had no and can exceed elegant with it, symbolize the brilliancy of the Yangzhou Carvings version printing.Up to now, the Guangling book agency takes orders the big culture of ancient city to accumulate the Carvings , agency inside still collect as treasure 300,000 ancient workses version book up to the present, at the same time more with keep" heritage cultural" craft process that the complete set Carvings
version prints this one and only, a the world of outside.In recent years, they pass by to print to make again and again, recover" the Chinese ancient times lives the word craft", drive expert call for" activate the stone", thus printed to increase the more abundant content for the version of Carvings of the Yangzhou.
Key words:B lock printing; Block printing of Yangzhou;History and development
雕版印刷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扬州的版刻业是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运用雕版工艺印刷传统线装书籍的生产企业。

扬州还收集了全国几乎所有的雕版版片,其中明清古籍版片20余万片。

扬州的书籍刻印事业,早在我国印刷术发明不久的中唐时期就已经开始。

历史上晋朝初年,官府有书二万九千九百四十五卷。

南北朝时候,梁元帝在江陵有书籍七万多卷,隋朝嘉则殿中藏书有三十七万卷,这是我国古代国家图书馆最高的藏书记录。

除了官府藏书,私人藏书也越来越多。

印刷术发明以前,只有官府和郭太、张华那样的富人才能有这么多的藏书,一般人要得到一两本书也很不容易,因为那时的书都是手抄本。

9世纪时,雕版印刷的使用已相当普遍。

五代时期,不仅民间盛行刻书,政府也大规模刻印儒家书籍。

自后唐明宗长兴三年(932)起,到后周广顺三年(953),前后二十二年刻印了九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各二部,一百三十册。

宋代雕版印刷更加发达,技术臻于完善,尤以浙江的杭州、福建的建阳、四川的成都刻印质量为高。

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张徒信在成都雕刊全部《大藏经》,费二十二年,计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雕版达十三万块之多,是早期印刷史上最大的一部书。

元、明、清三代从事刻书的不仅有各级官府,还有书院、书坊和私人。

所刻书籍,遍及经、史、子、集四部。

[10]
彩色套印于北宋初年就在四川流行有“交子”,即用朱墨两色套印的纸币。

14世纪时元代中兴路(今湖北江陵),用朱墨两色刊印的《金刚经注》,是现存最早的套色印本。

到16世纪末,套色印刷广泛流行。

明代万历年间的闵昭明、凌汝享、凌瀛初都是擅长套色印刷术的名家,清代套色印刷技术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明末《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都是古版画的艺术珍品。

[4]如果说书写文字的发明是思想的一长久的存留,印刷这一伟大的复制活动,则是只是超越个别性的局限,成为广大人群,乃至全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文明的智慧之光正是通过印刷与阅读驱散愚昧的迷雾,把人类带进文化普及与昌盛的时代。

然而,我们不能忘记,这个知识凭借印刷物广泛传播的文明,肇始于古代中国的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不仅以其繁多的种类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最卓著的贡献之一。

他是知识信息的传播在质和量上都产生了巨大的飞跃,从而成为社会发展,宗教繁荣,科技普及,技术进步和文化交流的强大动力。

一、扬州雕版印刷肇始与历史发展
扬州的雕版印刷肇始于唐,发展于宋、元、明,兴盛于清。

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无数技艺高超的雕版印刷艺人云集扬州,他们薪火相传,为古城的文化繁荣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清代的扬州的刻书之风已遍及郡城州县,其品种之丰富,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质量之高,卓然于历朝。

扬州诗局的创建,奠定了扬州成为当时中国重要的刻书中心之一的基础,而《全唐诗》的刊刻,更以其无可逾越的精美,标志着扬州雕版印刷的辉煌。

时至今日,广陵书社秉承古城丰厚的文化积淀,社内迄今仍珍藏有近30万片古籍版书,同时更以保存全套雕版印刷这一绝无仅有的“国粹”工艺流程,蜚声海内外。

近年来,他们经过反复印制,恢复了“中国古代活字工艺”,被专家誉为“活化石”,从而为扬州的雕版印刷增添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雕版印刷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州的版刻业是全国唯一保存下来的运用雕版工艺印刷传统线装书籍的生产企业。

扬州还收集了全国几乎所有的雕版版片,其中明清古籍版片20余万片。

扬州的书籍刻印事业,早在我国印刷术发明不久的中唐时期就已经开始。

一千一百多年前,扬州以刻印元、白诗闻名于世。

宋代扬州刻书业,在全国占有相当地位。

沈括的不朽名著《梦溪笔谈》的最早刻本,就是扬州雕刻的。

[11]到了清代,扬州刻业空前繁盛。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扬州奉旨刻《全唐诗》,十分精美。

《儒林外史》最早的刻本也是扬州刻出来的。

清光绪时,江宁、苏州、扬州、杭州、武昌官书局合刻二十四史,扬州艺人在完成这部篇幅浩大的历史著作中做出了出色的贡献。

太平军占领扬州后,曾在这儿刻印了大量的书籍、文件和三字经等通俗宣传读物。

当时,调到天京的刻书艺人也以扬州人为最多。

此外,扬州刊刻的经书,在国内外也享有一定声誉。

解放后在扬州设立广陵古籍刻印社,整理和保存了大量古籍版片,同时又雕刻了大量的新版片。

《楚辞集注》、《西厢记》、《杜诗言志》等的刊印,都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一)扬州雕版工艺的流程
雕版工艺的流程:1备料。

选择适当的木料制成板材,在按需要准备好的纸和墨,是雕版印刷的第一个环节。

2.雕版。

1)写板:由擅长书法者将原稿于写在极薄的白纸上,成为“写样”。

2)校正:纸样写成后,先作初校,如有错字,即在字旁用符号标明。

将正字书于“天头”(纸上端的白边)。

在将错字用铲刀挖除,重贴再写,而校后,始成完样。

3)上板:将校正的写样反贴于板面上,称为“上板”。

4)雕刻:将板上有墨迹的部分保留,除去板上的空白部分,使有墨迹处形成凸起的文字,再由刻工经过发刀,挑刀,打空,锯边等手工程序,即可完成。

3.印刷。

先将雕版固定在案桌上,将纸平置。

印刷者手持园木刷略蘸墨汁涂于雕刻凸起的板面,随即以白纸平铺其上,再用狭长的长刷或耙子,轻轻拭刷纸背,然后将印好的纸张从版上揭下来晾干,这时纸上的文字或图画以成正面。

[8]
(二)清代以前的扬州雕版印刷
古代扬州是雕版印刷书艺人的集中地,他们世代以刻书为业,技艺高超,写刻工整秀丽,字体珠圆玉润,并选用洁白细薄而又坚韧的开化纸生产出众多刻印精良,装帧讲究的雕版图书。

扬州雕版印刷历史悠久,在印刷术发明不久的中唐时期即已开始。

唐代诗人元稹为白居易诗集作序,谈到白居易的诗作通过“模勒”广泛流传。

从当时的文献来看,唐代扬州雕版印刷兴盛,五代也有书籍出版。

史书对扬州雕版印刷的直接记载始于宋代。

宋代虽是我国印刷勃兴时代,但扬州此时正是南北军事对峙的前沿,战火不断。

缺乏刻板印书的社会环境。

宋代扬州的雕版印刷也与他的地位不相称,元代经济文化还未恢复,战事又起,扬州刻社也仅有零星延续。

到了明代,随着经济与文化的逐渐恢复,雕版印刷也得到发展。

到明代中后期,官,私刻书业都有较大发展。

沈括《梦溪笔谈》反映了11世纪中国科学技术水平,被视为中国科学技术史上里程碑式的典籍。

这本著作有扬州大学教授汤修年主持刻印的,成为该书以后各种刊印本的祖本。

(三)清代扬州诗局于清代扬州雕版印刷
清代是扬州雕版印刷发展的极盛时期。

官刻、坊刻、家刻林立,刻工遍布全国,刻书业空前繁荣,跃居中国刻书名区之列。

清代扬州官刻规模远胜前代。

当代设立了专业刻书机构,集中人力财力从事刻印。

扬州诗局、扬州书局、淮南书局的先后建立及其辉煌的业绩,对扬州雕版印刷也起了巨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扬州书局刻本:曹寅在主持扬州诗局期间,曾用“扬州书局”牌记刻印,曹寅在他的《周易本易序》中提到“奉命在扬州置书局”。

曹寅曾奉命在扬州刊刻《全唐诗》,其影响深远。

清代扬州家刻异常精美,其中采用手写上板工艺。

江苏陆钟辉所刻《笠泽丛书》,《南京群贤诗选》。

广陵般若庵刻的《各心先生集》。

写刻字体遒劲豪健,纸墨印刷上乘,历史被收藏家视为精品。

清代盐运兴盛,一批盐商耗巨资刻印优秀的书籍。

如《经义考》、《说文解字》、《广韵》、
《字鉴》、《王篇》等等。

最为著名的是马曰琯,马曰璐,他们资助刻印的书称“马版”,深受喜爱。

清乾隆八年,郑燮自刻《板桥集》,相传《儒林外史》最早刻本是在扬州刊刻的,清代学者阮元最重要的著作《畴人传》在扬州刊刻付印。

魏源的《海国图志》是魏源在扬州位母亲守孝编成的,在扬州刻印。

道光20年在扬州重刻。

道光26年魏源在扬州重刻《圣武记》。

道光27年魏源自刻本《诗古微》在扬州刻印。

清同治八年,两淮盐运使在扬州东关门琼花观街设淮南书局。

产生了扬州学派,代表人物:阮元,王念孙,王引之,汪中,焦循,刘文淇。

他们著书立说,有《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清嘉庆九年,扬州阮元刻本,汪中清刻本《述学》上下本,等等。

清代乾隆时期扬州坊刻“星罗棋布”,刻印书籍品种繁多,有通俗小说,唱本,剧本。

尤其是各种启蒙读物,各家竞相刊刻。

他们不如官刻、家刻精良,但在文化普及方面功不可没。

清代扬州经刻,江北刻经处在江都砖桥法藏寺(清同治五年创办)。

扬州没藏经院。

所刻佛经,校刻认真,刻书工整,远销海内外,被学术界称为扬州刻本“砖桥刻本”。

刻印经籍达千卷以上。

《憨山梦游集》为江北刻经处刻本。

[5]
(四)广陵书社与当代扬州雕版印刷
1958年将散落于扬州周边地区的刻书艺人集中于扬州,从事古板修补工作,并新刻一部分版本。

为使这一古老刻印工艺不致失传,当年成立了广陵刻印社,承担古板片的征集、收藏、整理、保护等工作。

并从事古籍的整理和出版。

1962年起汇集了江、浙、皖一带古版片约20余万片,进行统一修缮、保护。

文革中断。

1978年恢复并定名为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

1999年更名为“广陵书社”。

(五)民国时期扬州雕版印刷与“陈恒和书林”
陈恒和,江都杭集人。

1923年在扬州创设“陈恒和书林”。

陈恒和父子两代辑刊大型丛书《扬州丛刻》,广为世人称道。

解放后陈恒和书林以及其他书坊加入公私合营的扬州古籍书店,从事雕版古籍收藏、整理,并成为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的前身。

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批准,成立了扬州广陵书社。

广陵书社是我国目前唯一完整保留传统古籍雕版印刷全套工艺的古籍出版社,也是全国最大的线装书生产基地。

航迹“扬帮”:清代以来,这一带雕版印刷艺人众多,写工、刻工、印工、装订工,技术齐全,世代相传。

他们组办结队外出揽货,被称为“扬帮”。

代表人物陈开良。

他去世后,其中陈正春继为“扬帮”带头人。

后受聘于扬州古籍书店,并参与筹建广陵古籍刻印社。

广陵书社雕版印刷工艺流程:写样—雕版—印刷—壮丁。

刻印的古籍选料与制作精细,古朴典雅。

多年来,广陵书社刻印出版的各类古籍,线装图书累计五千多种。

革命领袖毛泽东,一生酷爱线装书,在他老人家的书房卧室里,阵阵墨香从四周陈列摆放的线装书中飘溢而出。

新文化运动的前沿人物鲁迅先生,一生视线装书为知已朋友,在社会交往中,他曾由衷的感叹:“人生得一知已足矣”,在对待线装书方面,他却永远是个毫不知足的淘金者。

现代文学巨人巴金先生用平装书出版了他那影响了几代年轻人思想的《家》、《春》、《秋》三部曲,但对线装书《四大名著》却情有独钟,喜爱有加。

在巴老99岁华诞上我们特地作为寿礼将红、黄、蓝、黑经典线装书《绣像本四大古典名著》呈献给中国文学泰斗巴金。

[6]
二、扬州雕版印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打文化牌、建设文化大市和"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的要求下,扬州雕版印刷发展的差距和困难是十分明显的。

在印刷术突飞猛进、电脑激光照排已十分普遍的今天,古老的雕版印刷术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

扬州雕版印刷在这样的发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宣传费用受限制,宣传营销乏力
"中华一绝"的雕版印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够高,市场占有率甚小;受维护经费影响,不能有效保护和较多地修补版片,影响了新产品的开发。

经费短缺,价值2亿多元的20多万片孤本雕版,系梨木所制,每年需熏蒸杀虫保护,其费用约10万元。

这些年来市财政虽拨款资助,但仍属杯水车薪,珍贵的版片腐蚀加剧,“孤本活化石”的保护、保存令人担忧。

受经费的限制,宣传营销乏力,雕版印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不够高,市场占有率甚小,且影响了新产品的开发。

(二)观念陈旧,专业人才匮乏,特色工艺后继无人
企业观念陈旧、机制老化,束缚了思维创新和学习借鉴现代化企业管理、发展的经验,制约单位做大规模、做强做优品牌和把影响做深做远;专业人才匮乏,用人机制不活,特色工艺后继无人,存在严重后顾之忧;多种优惠政策仅是纸上谈兵,扶持特色文化发展的氛围环境并不宽松。

有世界印刷史“活化石”、“中华一绝”之称的扬州雕版印刷,目前处境困难:后继乏人。

雕刻的两位师傅年事已高,广陵古籍刻印社欲招进其有祖传工艺之长的子女,但编制一直未能解决。

此外,古籍刻印社复社后先后有十多名掌握雕印整套技术的人员,由于收入偏低,改行从事其他工作。

(三)扬州印刷雕版体制,产业体制缺乏创新
在印刷术突飞猛进、电脑激光照排已十分普遍的今天,古老的雕版印刷术还需要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

雕版印刷是中华民族独创的出版形式,在全国现今500多家出版社中,保留一家以雕版印刷为主要手段的出版社,是完全必要的。

雕版印刷缺乏民族特色,缺乏古朴、典雅的装帧,不深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吸引不了众多单位、作者主动来广陵书社联系出版线装出版物。

雕版印刷工艺在宗教界、旅游市场及海内外文化市场中,仍有较多的需求,尤其是佛教界对雕版印刷出版物需求不断。

扬州的雕版印刷要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独特的名片。

当年毛泽东赠送给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楚辞集注》,就是用扬州广陵书社的雕版版片印制的;江泽民访美时赠送给哈佛大学的《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一书,也是由该社印制的。

扬州雕版印刷业更应该发展创新,让世界了解它的历史发展。

雕版印刷物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保值、增值功能。

如,原来仅售20多元一部的《楚辞集注》现已值400多元;原售价40元一套的《西厢记》现已值1000多元一套。

悠久的雕版印刷工艺过程还是一部生动、形象的古籍印刷史,而广陵书社及所特有的至今还具备实用价值的雕版印刷、装帧全套工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活教材。

广陵书社多次接待海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多所高等院校历史系、图情系、古文献专业的师生参观访问。

他们的一致反映是:学习中国文化史、图书史、古籍印刷史,广陵书社是最好的课堂。

广陵书社雕版印刷的操作表演,解决了许多课堂上、书本上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扬州雕版印刷的发展对策
扬州的雕版印刷一直曲线发展,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

为让“中华一绝”走向世界,需要通过加强场馆展示、观众亲身参与、旅游纪念品销售、作品收藏、制作《扬州雕版》影视节目和其他文艺作品、拍卖雕版印刷书籍精品、礼品赠送等活动,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雕版印刷的艺术和经济价值,提高扬州雕版印刷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已开工建设的“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应融史料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设中国雕版印刷史馆、中国造纸史馆、中国文字史馆。

让观众在书写、雕版、印刷、装订、造纸、选字、排字、排版等加工制作的全过程中增长知识、增加兴趣、增强拥有扬州雕版印刷品的满足和自豪感。

(一)统一认识、扩大宣传,提高雕版印刷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知名度
道理在前面“市场前景”部分已谈了一些。

必须强化宣传,使人们认识她,明白雕
版印刷不仅是扬州的特色文化,也是中国特色文化的内容之一。

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抢救她、保护她、发展她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代人的责任。

如果雕版印刷传统工艺失传在我们的手中,我们将愧对历史、愧对后人。

好酒也要勤吆喝,宝贝也要多宣传。

可利用新闻媒体、节庆活动、礼品赠送等扩大宣传;可开发新品、打造精品、树立名牌扩大宣传;可加强场馆展示、亲身参与、旅游纪念品流动、作品收藏等形式扩大宣传;可以《扬州雕版》为题材制作影视节目和其他等文艺作品扩大宣传;可通过雕版印刷书籍精品的拍卖活动,让大家了解雕版印刷的艺术价值、经济价值来扩大宣传。

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式、长时间、高频率地宣传,逐步提高扬州雕版印刷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逐步形成以拥有一张、一部扬州雕版物品而引以自豪的氛围。

(二)高起点规划、精心实施,全力打造和培育雕版印刷的精品工程
精品工程之一:场馆展示。

在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下,扬州的"双博"工程已全面进入建设。

雕版博物馆要高起点规划设计、高标准建设施工、高质量陈列、高效率地展示,融史料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趣味性为一体,积极争取冠名: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

应拥有中国雕版印刷史馆、中国造纸史馆、中国文字史馆。

让观众在书写、雕版、印刷、装订、造纸、选字、排字、排版等加工制作的全过程中有兴趣地参与,在参与中增长知识,增加兴趣,增强拥有扬州雕版印刷品的满足和自豪感。

形成到了扬州不看雕版印刷甚为遗憾,看了雕版印刷不买一点雕版印刷品更为遗憾的事实。

精品工程之二:优质产品。

积极继承发掘、整理、研究和创新传统的工艺,旧版重印、原版补刻、精品新刻线装雕版古籍书,不断提高写版、雕版、印刷和装帧的艺术质量,力争出精品。

积极研究恢复古代活字印刷术,不断推出木活字、泥活字、铜活字、锡活字、瓷活字等收藏价值高、艺术价值高的活字本系列古籍书,并不断地丰富内容、增加花式品种,提高档次和水平。

精品工程之三:开发大众化纪念品。

研究、开发大众化价廉物美的又便于携带的雕版印刷艺术纪念品。

虽说是大众化,但要作为精品来创作,而且要有价廉、便携、富于艺术性、文化性、纪念性、收藏性的特点。

辟如,创作扬州雕版印刷礼品书盒。

将扬州二十四景、扬州新二十四景、扬州八怪书画作品及扬州书画印章代表作、汪氏小苑近百幅吉祥如意图纹等,还可开发传统的雕版印刷的信笺、贺岁(年)卡和礼仪封袋等。

图文并茂,印装精美,雅俗共赏,收藏馈赠兼得。

当然也要创作一些中档次、高档次的礼品书盒,适应不同层次消费的需求。

(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行雕版印刷体制创新和产业创新
雕版印刷特色文化要与时俱进,从政府大包大揽办文化、管文化的计划经济的模式中走出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抛弃政府给多少钱,我就办多少事被动应付的精神状态,以积极主动创新的姿态面对生机勃勃的广阔市场。

可学习漆器、玉器走向市场的成功经验。

实践已证明,正是那些独具特色的,往往也是最适宜走向全国全世界的,前途也是最光明的。

抢救和保护雕版版片仅靠政府拨款保护,肯定是消极地保护,肯定做不大也做不强。

只要转变观念,在充分利用中拓展市场,增强积累,才能进行有效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为此必须深化进行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

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变行政约束为合同约束,改变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贡献大小一个样的现状,并在分配制度、职称制度、奖惩制度上进行配套改革,促进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广陵书社要进行企业化管理改制,尽快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

可对外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强市场化运作和实现现代企业化管理,在市场竞争中快速发展。

(四)加强领导、落实政策,促进雕版印刷特色文化健康快速发展
扬州市人民政府明确了四条原则、八大目标、推进的十个方面措施。

应该说,这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