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_扬州_江苏_中国_张松

合集下载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行动计划(2011-2014)》的通知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行动计划(2011-2014)》的通知

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行动计划(2011-2014)》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31•【字号】扬府办发[2011]233号•【施行日期】2011.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扬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行动计划(2011-2014)》的通知(扬府办发〔2011〕233号)广陵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部门(单位):现将《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行动计划(2011-2014)》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二O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行动计划(2011-2014)为进一步推动扬州古城的保护与利用,传承城市文明,弘扬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品质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古城保护与社会经济文化协调发展,以更加文明、优雅、精致的城市形象迎接建城2500年,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总揽古城保护工作的全局,坚持以保护为前提、民生为根本、发展为支撑、创新为动力,正确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历史文脉传承与公众需求之间的关系,更加注重城市品质的提升、古城文化特色的重塑和民生的改善,加快古城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步伐,推进古城功能完善和转换,进一步优化古城居住环境,努力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二、基本原则遵循“统一规划、严格保护、全面改善、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古城保护方针,工作中坚持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古城保护、整治更新的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古城保护规划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古城建设与发展的品位。

二是坚持把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放在首位,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着力破解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升古城的人文品质,促进古城文化能量的全面释放。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提升古城承载能力,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发布日期:2009-10-19一、总则为了指导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促进历史街区的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在保护的基础上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保持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经济活力,特编制扬州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国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为指导,按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制定,符合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要求。

二、规划范围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北至盐阜路,南到文昌路,西临国庆路,东至泰州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77.54公顷。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是东关街两侧文保单位、传统风貌建筑较为集中,空间格局保存完好,需要严格控制的区域,用地面积为32.47公顷。

二、规划原则1、保护的原则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对规划范围内的文物古迹、街巷格局和传统风貌进行保护、维修和修缮;整理、挖掘和保护本地区非物质性遗产;保护和延续维持规划区的居民生活、传统商业和手工业。

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对文物古迹、传统风貌建筑及各种历史要素,研究鉴别予以保护;对新建建筑在对本土建筑文化严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

保护历史真实共存性的原则——对规划范围内不同时期和风格的历史遗存和景观,根据其价值大小同样重视与保护。

2、发展的原则推动地区复兴的历史街区:功能提升原则——对本地区的功能定位需要满足经济振兴的需求,从而实现地区的功能提升。

迈向持续发展的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原则——对本地区的功能定位在营造现代生活系统的同时,应当充分延续地方性的历史文化传统。

追求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街区:社会和谐发展原则——对传统功能进行合理置换,使传统功能的延续与新功能的发展相协同。

三、规划目标为今后东关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提供控制管理的法律依据和工作框架;为规划区确定未来可以整合进扬州市发展进程中的合理目标;为规划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功能与内容。

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管理办法-扬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

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管理办法-扬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

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管理办法正文:---------------------------------------------------------------------------------------------------------------------------------------------------- 扬州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管理办法》已于2010年11月24日经市政府第3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20日起施行。

市长:谢正义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日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扬州古城的保护、管理与利用,保持扬州古城传统风貌与特色,继承和保护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促进城市建设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依据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扬州古城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区古运河、二道河、护城河以内的扬州明清城区的保护和管理。

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保护范围其他区域的保护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三条古城的保护、管理与利用,应当遵循统一规划、严格保护、全面改善、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和利用服从于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古城保护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改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

第五条市政府成立扬州古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策扬州古城保护重大事项,协调古城保护相关工作。

扬州市古城保护办公室(以下简称古城办),作为扬州古城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常设办事机构,负责扬州古城保护、利用、统一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一)全面负责古城保护工作,协调、指导市相关部门和广陵区政府、维扬区政府做好古城保护的具体工作;(二)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三)研究和制定古城保护、管理和利用的政策措施;(四)参与编制和实施古城保护规划;(五)组织编制古城保护年度计划和预算,管理和使用古城保护资金;(六)会同相关部门实施古城内建设项目方案的审查及项目实施情况的督查;(七)督促检查规划、文物、房管等部门落实对古城内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安全保护措施;(八)配合相关部门查处与古城保护相关的违法违规案件。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制度特征与现实挑战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制度特征与现实挑战

条) 。这 一 历 史 事 件 , 志 着 我 国历 史 文 化 名 城 保 标
护制 度 的正式 启 动 。
发建设 活动和 旧城 更新 改 造 , 古建 筑 、 对 文物 古 迹 及
周边 环境也带来 了一 定程 度 的“ 建设 性破 坏 ” 因而 。
18 9 6年 1 2月 , 国务 院又公布 了上海 等 3 8座城市 为第二批 国家历史文 化名城 。19 9 4年 1 , 次公 布 月 再 了哈尔 滨等 3 7座 城市 为第 三 批 国家 历史 文 化名 城 。 如果说 前两批 名单 的公 布还 是基 于积 极 主动保 护 历 史城市 的话 , 那么第三 批名城公布 时的局势 就发生 了
实上 多是在文革期 间发生并遗 留下来 的。 与 此 同时 , 国外 历 史 城 市保 护 ( i oi Ct 对 Hs r i t c y
些变 化 。时年 “ 城市 开 发建设 速 度很 快 , 些历 史 一
文化名 城 , 片面追 求 近期 经济 利益 , 在建 设 时 违反 城 市规划 和有关法规规 定的倾 向又有所 抬头 ” 因而 , , 请 示文件 的 名 称 上专 门增 加 了 “ 强 保 护 管 理 ” 表 加 的
城市发展研究 1 9卷 2 1 0 2年 9期 Ura tde 11 o 92 2 b nSu isVo. 9 N . 01

松 : 史 文 化 名 城 保 护 的 制 度 特 征 与 现 实 挑 战 历
北 山海关 和湖南凤 凰 ,04年增 补河 南濮 阳 ,0 5年 20 20
规划和 法规 进 行 保 护 、 失去 历 史 文 化名 城 条 件 的城
市, 应撤销 其 国家历史 文 化名 城 的名称 ; 于 确实 符 对

扬州可持续的古城保护-2011南京(10-27) [兼容模式]

扬州可持续的古城保护-2011南京(10-27) [兼容模式]

扬州可持续的古城保护郑路扬州市古城保护办公室2011.11主要内容介绍1-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况2-扬州明清古城基本情况3-近几年政府在古城保护方面做的主要工作4-关于古城保护的思考1.1. 地理位置1.2. 历史变迁1.3. 城市性质1.4.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走过的历程1.5.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总体空间构架1-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况北京上海扬州长江江苏省扬州市是江苏省省辖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北岸。

扬州市区人口118万,建成区90平方公里、人口90万。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况1.1 地理位置扬州始建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近2500年。

1.2 历史变迁1-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长三角核心区北翼中心城市。

扬州目前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老城区1.3 城市性质1-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况⏹建国初期,为解决交通问题,扬州古城经历了拆城墙、填河道、开环路的时期。

城市交通环境得到了迅速改善,但这种建设方式对古城风貌和文化遗产保护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1.4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走过的历程1-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概况⏹上世纪80-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老城区面临着新一轮建设压力。

扬州及时调整思路,采取了“跳出老城、建设新城”的战略,有效遏制了对明清古城的大面积破坏,在老城区道路拓宽改造项目中也考虑到了对文保单位的保护和展示。

但由于受当时思路和手段的限制,点状的保护无法满足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要求。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城市历史遗产保护逐渐建立起“文保单位-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三级体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也得到了重视。

扬州古城保护与复兴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尤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文博城建设、旅游景点修复、民居环境改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项目的推进下,大批文物建筑和历史地段得到了修缮整治和合理利用,古城风貌格局也得到了有效保护。

中国名城杂志社召开扬州理事和读者联谊会

中国名城杂志社召开扬州理事和读者联谊会
不 能 太大 ,但 是 这 些老厂 房有 的 一个 厂 区就是 几 万平 方
《 中国名城 》在 “ 中国知网”的下载总量为3 3 ,7 2 7 篇
次。在 2 0 1 1 # -“ 中国知 网” 《 中国名城 》发行与传播
统 计报 告 ( 编号I 6 1 6 7 )中 , 《 中 国名城 》机 构 用 户 总
城 》杂志 的重要 支撑 。
杨 廷 宝故居 纪念 馆近 日正式 开馆
2 ( 1 1 2 年1 2 月2 3 日,位 于 南京 市 成 贤街 1 0 4 号 的 杨 廷 宝故居 完成修 缮 ,作 为纪 念馆 正式 开馆 对外 开放 。 中 国
中国名 城 杂志社 召开 扬州 理事和 读者 联谊 会
廷 宝设 计 。
城保 护 与建设 鼓 与呼 ,取得 了令人 瞩 目的 成绩 。 《中国 名城 》办在扬 州 ,作 为扬 州的 常务理 事 、理 事和 读 者无 不 为之 感 到 自豪。各 常务理 事 、理 事及扬 州 i 读 者 还纷 纷
杨廷 宝故居 ,又名 “ 成 贤小筑 ” ,现 为 南京 市级 文
表示,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支持 《 中国名城 》,衷心希望
《 中国名城 》越 办越 好 。
物 保护 单位 ,是杨 廷 宝先 生在 1 9 4 6 年l O t 自行 设计 建 造 f 而成 。其 简约 紧凑 又不 失 大气的 建筑 风格 ,被视 为杨廷
宝建 筑理念 的 高度 浓 缩和精 华 所在 。
为 了增进彼 此 的 了解和友 谊 ,通过 自身的优 势 和平
台,与社 会 各界 开展 战略 合作 ,通过 探 索合 作模 式 , 以 各 自领域 的优 势进 行 资 源整合 ,不断 开拓合 作 的 广度 和 深 度 ,从 而 达到 双 方 合作 共 赢 的愿 景 ,1 2 月1日, 《中

城市规划-扬州

城市规划-扬州

交通状况
• 公路:京沪高速公路与宁通高速公路在扬州境内交汇, 园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高等级公路。 • 铁路:扬州距沪宁铁路枢纽站—镇江仅一江之隔,在建 中的宁启铁路将于2004年通车,园区距扬州火车站仅8 公里。 • 水路:京杭大运河纵横南北,与长江共同构成了中国的 黄金水道。 • 港口:长江扬州港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拥有万吨级杂 货和多功能码头11座,年吞吐量3000万吨,企业 出口通关手续最长24小时,园区距港口约10公里。 • 航空: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约1小时车程,距上海虹桥 国际机场约2小时车程。 • 大桥:连接扬州至镇江,直通沪宁高速的润扬长江公路 大桥,将于2004年正式通车。
扬州生活区
扬州老城区地理位置较大同时较为 分散,因此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东 关街作为介绍。
东关街简介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街道路 面为长条板石铺设,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 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 东关街上的“老字号”商家四美酱园、谢馥春、潘广和五 金店、夏广盛豆腐店、陈同兴鞋子店、乾大昌纸店、震泰 昌香粉店、张洪兴当铺、庆丰茶食店、四流春茶社,协丰 南货店、凌大兴茶食店、富记当铺,此外还有周广兴帽子 店、恒茂油麻店、顺泰南货店、恒泰祥颜色店,朱德记面 粉店等。 东关街是扬州手工业的集中地,前店后坊的连家店遍及全 街,如樊顺兴伞店、曹顺兴箩匾老铺、孙铸臣漆器作坊、 源泰祥糖坊、孙记玉器作坊、董厚和袜厂等。
目录
扬州中心商务区
• 据悉,扬州CBD还在不断建设中,总的来说 是从文昌阁到文昌西路火车站 • 目前,扬州市的城市中心为文昌阁周边区 域,这里集中了扬州众多饭店和大型商场, 包括金鹰国际购物中心扬州店、万家福商 场等;
目录

2011年《中国名城》杂志影响力发布

2011年《中国名城》杂志影响力发布

城 》杂志 的重要 支撑 。
杨 廷 宝故居 纪念 馆近 日正式 开馆
2 ( 1 1 2 年1 2 月2 3 日,位 于 南京 市 成 贤街 1 0 4 号 的 杨 廷 宝故居 完成修 缮 ,作 为纪 念馆 正式 开馆 对外 开放 。 中 国
中国名 城 杂志社 召开 扬州 理事和 读者 联谊 会
风 范 ,设 计精 美世 界 ”为 主题 的玄 武环 东大城 市规 划、
建筑设 计 、文化 创意 项 目展 示活动 。
杨廷宝 ( 1 9 0 1 —1 9 8 2),字仁辉 ,河 南 南 阳人 ,是
国名城 》杂 志扬 州常 务理 事 、理事 和读 者联 谊会 在扬 州 长 乐客栈 举行 ,5 0 多位 嘉 宾欢 聚一 堂 ,深入 交流 ,气氛
交流发言中,各常务理事、理事和读者一致认为, 《 中国名城》作为国内唯一一份 专门研究、宣传 、介绍
历 史文化 名城 保护 和 建设 的 国家级 学 术刊物 ,一 直 为名
副主席 、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江苏省副省长、南京工
学 院副 院长等 职 。 民国时期 的 中央 医院 ( 现 南京 军 区总 医院 )、 中央体 育 场 、 中山陵音 乐台等 建筑精 品 均 由杨
融洽 。
我 国近现代建筑设计的开拓者之一பைடு நூலகம்早年毕业于清华大
学 ,后 赴 美 国宾 夕法尼 亚 大 学深造 ,1 9 4 0 年进 入 中央 大 学建 筑工 程 系任 教 ,成 为 中 国建 筑教 育的开拓 者 ,与 梁 思成 先生 一起 并称 “ 南杨 北梁 ”。 曾任 国 际建筑 师协会
下 进行 适应性 、 多样 性再 利 用 ,积 极 引导 发展 涉及社 会
端用户有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东南亚 高端用户有 :

扬州古城方案

扬州古城方案
(1)整合古城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2)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3)开发特色旅游产品,丰富游客体验;
(4)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提高古城旅游知名度。
5.改善生态环境
(1)加强古城绿化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
(2)治理水环境,保护古城水系;
(3)严格控制污染源,改善空气质量;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二、目标定位
1.保护与传承扬州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彰显古城特色;
2.提升城市品质,优化生态环境,改善民生;
3.促进旅游业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4.构建和谐古城,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三、策略措施
1.保护与修复历史文化遗址
(1)开展古城历史文化遗址普查,建立详细的信息数据库;
(2)对重要历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复,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标准实施;
扬州古城方案
第1篇
扬州古城方案
一、项目背景
扬州,作为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地方风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在保护与传承扬州古城特色的同时,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务之急。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扬州古城保护与发展策略,以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3.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1)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扶持与培养,确保传统技艺的传承;
(3)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演出等活动,提高民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4)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支持相关项目的研究、保护与发展。
4.促进旅游业发展
第2篇
扬州古城方案

扬州城市空间的“保护与发展”.

扬州城市空间的“保护与发展”.

3、构建城市开放格局,谋划城市整体发展
在遵从规划生态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市政 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政府关于进一 步做好生态中心建设的意见》,到2020年 前,全市将建成9个生态中心。
1、宝应湖生态中心 2、高邮清水潭生态中心 3、仪征枣林湾生态中心 4、江都仙城生态中心 5 、邗江蜀冈生态中心 6、广陵夹江生态中心 7、生态科技新城“七河八岛”生态中心 8、瘦西湖生态中心 9、三湾生态中心
扬州—一座生态环境优美秀丽的城市
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联合国人居奖 、全国文明城 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7.7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3平方米,形成“林在城 中、城在林中、林城相融”的城市风貌。
城市中央公园
城市绿地
第二部分 空间“保护与发展”
2、保护城市空间视觉感受,强化城景特色
通过严格的规划控制,瘦西湖景区成为全国唯一没有视觉污染的城市景区
2、保护城市空间视觉感受,强化城景特色
扬州除通过放气球高度模拟的方式确定地块建设高 度外,编研中心近期编制了《扬州历史城区及周 边区域高度控制规划》,划定视觉保护区、建设 控制区和视觉廊道,从空间和数字模型等多层面更 加严格控制周边建筑高度。
扬州—一座交通日趋便捷的城市
航空:扬州泰州机场自2012年5月8日正式通航以来,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深圳等19条航线, 完成旅客吞吐量156万人次。今年初扬州泰州机场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正积极准备开 通扬州至台湾、香港、日本、韩国航线。
扬州—一座交通日趋便捷的城市
高铁:扬州已开通至北京、广州、上海、 武汉、西安等多条始发客运专线。
1、打造古城保护样板
保护古城就是保护城市的 根基。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 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扬州城内有约13平方公里的唐 宋城遗址和5平方公里的明清 古城。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的通知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的通知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11.24•【字号】扬府发〔2020〕101号•【施行日期】2020.11.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风景名胜、世界遗产与历史名城保护,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市政府关于公布《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科技新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根据《江苏省地名管理条例》规定,我市实行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制度,经过推荐筛选、专家评审、社会公示、政府批准等环节,现将《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276条)予以公布。

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做好历史地名的保护、利用工作,不得随意变更历史地名,为传承、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附件: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名录(276条)扬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11月24日附件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地名保护目录(276条)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实体(34条)1、山001.北山002.曹山(城子山)003.焦家山004.二亭山005.白羊山006.龙埂007.石碑山008.神墩009.松冈2、河010.唐子城河011.盐粮河012.龙耳河013.斜丰港014.小纪河015.帅旗湾016.堰河(里河)017.闸河(外河)018.仪征市河019.仪征玉带河020.石桥河021.大樟沟022.小龙涧023.珠金沙河024.滁河入江口025.沿山河026.欧阳埭027.高邮市河028.高邮玉带河029.宋泾河3、湖塘030.瓦罐荡031.天池(盐塘子)032.鸭嘴桥水库(登月湖)033.枣林水库(枣林湖)034.马饮塘第二部分行政区域名称(49条)1、国、郡、州、府、路、地区、市001.真州002.仪真003.建安军2、乡、镇、村(一)广陵区004.汤汪005.十里006.阳关007.夏家桥(二)邗江区008.卜家冲009.江家山坎010.童家套011.西河湾(三)江都区012.吴家堡013.华阳(华垛)014.窑头015.兔泥港016.马厂017.上下河墩018.小溪(小纪)019.军王020.沙子头021.竹墩022.高徐023.富民024.彭茅025.杨庄(杨家庄)(四)仪征市026.曹山027.永庆028.桃坞029.恒华030.万集031.盛棠032.千棵033.沙集034.刘集035.新集036.马集037.铜山038.青山039.巴祠040.甘露041.牵驴下坎042.岔镇(十二里岔)(五)高邮市043.周山044.卸甲045.送桥(送家桥、送驾桥)046.秦家垛047.陈总兵庄3、别称俗称048.新河湾(三湾)049.銮江第三部分街巷(26条)1、街001.磨子街002.九龙口003.河西街004.商会街(水巷)005.都会街(陈家湾)006.马驿街007.中市口008.草巷口009.南门大街010.北门大街011.府前街012.东后街013.西后街2、巷014.仓巷015.糙石巷016.焦家巷017.东台巷018.运粮巷019.前观巷020.盐塘巷021.御码头022.梁逸湾023.大淖河边3、地片024.龙埂025.大码头026.九龙口第四部分园林古迹及纪念地(167条)1、城池001.汉舆县县城(黄巢寨、霸王城)002.北宋建安军城(北宋真州州城)、003.南宋东翼城004.南宋西翼城005.元代扬子县城006.明代仪真城2、城门、关隘007.仪征东门水门008.宁江门009.东敌台(挡军楼)010.利成门(老西门)011.新西门012.来曛门(南门)013.小南门014.宾曦(东门)015.利涉(小东门)016.北门017.宝应东门水门3、园林名胜、遗址018.小纪当典019.白沙翠竹江村020.上林苑021.东园022.寤园(西园、荣园)023.涉园024.半湾园025.朴园026.郭山文化遗址027.赵墩文化遗址028.虎山文化遗址029.磨盘山文化遗址030.甘草山文化遗址031.烟袋山文化遗址032.旧港遗址033.平津堰034.五里坝035.南关坝036.高邮当铺037.龙虬庄038.高邮明清运河故道(康济河)039.周邶墩遗址040.高邮城墙041.驸马营042.汉射阳古(故)城遗址043.宝应明清运河故道(弘济河)044.双琚商周文化遗址045.安平驿站遗址046.宝应故(老)城遗址047.古邗沟射阳湖段车道遗址048.抗倭战场遗址4、亭、塔、台049.东巡台050.壮观亭051.青鸾白鹤亭052.宝塔根5、井、泉053.慧日泉054.古井(元纪年井)055.状元井6、桥、闸056.纸坊桥057.鼓楼桥058.仓桥059.珍珠桥(长春桥)060.澄江桥(天宁桥)061.新济桥062.胥浦桥063.石桥064.土桥(何家港桥)065.都会桥066.龙门桥067.状元桥068.九龙桥069.潮闸070.腰闸071.清江闸072.响水闸073.通济闸074.罗泗闸075.拦潮闸076.东关闸077.卧虎闸078.大新桥(嘉定桥)079.小新桥(广惠桥)080.玉带桥081.状元桥(迎秀桥)082.水门桥083.爱莲桥084.忠佑桥085.通济桥086.通海桥087.老虎桥088.跃龙关089.刘堡减水闸7、衙、所090.高邮奎楼091.高邮州署092.宋江淮制置发运司093.榷货务094.批验茶引所095.建安驿096.明察院(巡盐御史署)097.南京工部分司098.淮南批验盐引所(盐所)099.明旧江口巡检司100.清察院(巡盐御史署)101.监掣同知署102.两淮盐务总栈8、会馆103.商会会馆104.星沙会馆105.四岸会馆(十八帮总会馆)106.湖南公所107.湘乡会馆108.江西会馆109.湖北会馆110.华洋旅社9、陵园、祠墓111.杨庄颜桥烈士墓112.周太谷墓113.李光炘墓114.盛成母子墓115.联营秦汉墓葬群116.吏科都给事中117.赠左都御史李清墓118.卞家祠堂119.孝妇祠120.三将军庙121.天山汉墓122.朱氏家祠123.阎若璩墓遗址124.刘宝楠墓遗址125.仲兰家族墓126.曹甸烈士陵园10、学校、工厂127.县学128.乐仪书院129.扬子初级中学130.仪征中学131.大新电灯厂11、革命纪念地132.公园礼堂(抗日战争最后一役纪念馆)133.界首华中雪枫大学旧址134.苏中公学旧址135.《苏中报》报社旧址136.苏中银行旧址137.华中造纸厂原址138.苏中军区后方总医院旧址139.新四军华中军械处第一总厂旧址140.新四军江淮印钞厂旧址141.新四军苏中榴弹厂旧址142.苏中党校故址143.苏中区党委驻地旧址144.黄公正起义故址145.新四军苏皖支队司令部(月塘下营周)146.陈集沙集村(中共仪征县委诞生地)147.月塘曹集(仪征抗日民主政府、曹集民兵诞生地)148.月塘海会寺(仪征抗日民主政府驻地)149.月塘老街(淮南抗日根据地月塘地下交通站)150.地下交通站县联络点(真州稻香村茶食店)、151.移居大洼(新四军二师战地医院)152.月塘大营李(汪伪警卫三师起义欢迎会旧址)12、故居、故宅153.徐鼎康故居154.刘宝楠故居155.成肇麟故居156.王懋竑故居157.王式丹故居158.盛氏兄弟故居159.小王屋山居(张积中故居)13、宗教胜迹160.东岳庙161.鼍淙寺162.天宁万寿禅寺(天宁寺)163.仪真观164.晏公庙165.护国寺(界首)166.一宿庵167.定善禅寺。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振兴历史文化名城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振兴历史文化名城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应该借助于申遗成功的优势,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努力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本文指出了目前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

标签: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新农村建设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航程最长、气势最宏伟的一条人工运河。

它作为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象征,不仅青史永垂,而且至今仍是中国南北航运的大动脉,继续发挥着航运、水利灌溉等巨大作用,成为千年流淌奔腾的”活文物”。

地处大运河与长江交界处的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城始建于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与开凿沟通长江和淮河的邗沟同时,筑起了一座邗城,即今扬州城的前身。

2014年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更应该借助于申遗成功的优势,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努力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包括大运河、瘦西湖、个园、何园、汪氏小苑、卢氏盐商、天宁寺行宫等物质文化遗产,也包括扬剧、扬州评话、扬州清曲、扬州剪纸、扬州玉雕、扬州漆器、雕版印刷、古琴艺术、木偶戏、盆景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不断发展着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做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现有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由于历史久远,许多文化遗产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的、历史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

然而与气候、雷电、水患等自然力的作用,或者战争、暴乱、非法盗掘等造成的破坏相比,更为严重、更为可怕的是目前一些人为因素对文化遗产造成的威胁和毁坏。

(一)保护意识淡薄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创造并世代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但是不少人认为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人们更新观念,一切以发展为核心,将原有的遗产保留下来,是禁固人们思想的一种表现,而且,很多遗产在城市的中心,保护就意味着影响城市的建设与形象。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 总则 (2)第二章 名城特色分析与保护内容 (3)第三章 市域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4)第四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6)第五章 市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6)第六章 名城重点保护区保护规划 (9)第七章 历史城区整体保护规划 (11)第八章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7)第九章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19)第十章 历史建筑保护规划 (21)第十一章 文化遗产展示利用规划 (22)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措施与实施时序 (23)第十三章 附则 (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切实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扬州的文化遗产及历史文化资源,保持和延续扬州古城的传统格局与历史风貌,传承历史文化特色,推进文化博览城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的地位与作用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为指导,并对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化和补充。

在本规划范围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必须符合本规划中的各项规定。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4)《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5)《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6)《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2010(7)《江苏省文物保护条例》,2008(8)《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9)《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2005(11)《扬州市扬州古城保护管理办法》,2010(12 )《扬州市市区历史建筑保护办法》,2012(13)《扬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2(14)《扬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20)》,2012(15)《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隋至宋)保护规划》,2010(16)《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2010~2030)》,2009(17)《扬州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大纲)》,2001第四条规划原则(一)遵守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文物古迹和历史环境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切实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真实的物质实体及其所携带的历史信息。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的通知-扬府发〔2014〕168号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的通知-扬府发〔2014〕168号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的通知正文:----------------------------------------------------------------------------------------------------------------------------------------------------市政府关于公布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的通知扬府发〔2014〕168号各区人民政府,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为了完善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保护古城传统风貌,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扬州市市区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继公布扬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37处)后,认定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19处),现予公布。

各区、各部门要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扬州市市区历史建筑保护办法》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好历史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

附件: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计19处)扬州市人民政府2014年12月8日附件扬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单(一)民居建筑(1)耿家巷22号朱氏住宅(2)新华东巷11号吴氏民居(3)东关街167-7号民居(4)文化里23号民居(5)耿家巷36号支姓住宅(6)湾子街155号民居(7)南河下28号工人新村(二)商业建筑(8)得胜桥富春茶社(9)古旗亭三星浴室(10)广陵路小觉林素菜馆(11)三义阁寄园(12)扬州大麒麟阁茶食店(三)宗教建筑(13)九巷10号朗氏家庵(四)会馆建筑(14)漆货巷酱业会馆(五)文教卫生建筑(15)郭坚忍办学处(16)私立扬州平民中学旧址(17)育英巷3号小人堂(六)产业建筑(18)江苏省立原蚕种制造所育种室旧址大楼(七)构筑物及其他(19)龙头关遗址——结束——。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办法》的通知-扬府规〔2015〕1号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办法》的通知-扬府规〔2015〕1号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办法》的通知正文:----------------------------------------------------------------------------------------------------------------------------------------------------市政府关于印发《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办法》的通知扬府规〔2015〕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办法》已于2015年3月24日经市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扬州市人民政府2015年5月7日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范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行为,促进大运河沿线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化部《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办法》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列入《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规划(2010-2030)》的大运河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

本办法所称大运河遗产,包括大运河扬州段的水利工程遗存,各类伴生历史遗存、历史街区、历史村镇,各类相关的环境景观。

第三条大运河遗产保护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分段管理,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的原则。

第四条市、大运河沿线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大运河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并将大运河遗产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市文物主管部门(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大运河沿线县(市、区)文物主管部门是大运河扬州段遗产保护工作机构,负责协调、指导各职能部门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大运河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市国土、环保、交通、水利、建设、规划、旅游、园林、文广新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作为集体记忆的城市及其保护

作为集体记忆的城市及其保护

作为集体记忆的城市及其保护张松【摘要】通过分析城市作为集体记忆的文化价值,重新思考历史保护的社会意义、以及在维持城市活力和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城市保护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如何管理“活的遗产”历史城市的“变化”问题,倡导以民为本、切实改善民生的城市保护实践,并逐步实现历史环境的可持续保护.【期刊名称】《世界建筑》【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集体记忆;公共历史;管理变化;城市保护【作者】张松【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11年11月通过了有关城市保护的最新国际建议——《关于历史性城市景观的建议》。

历史性城市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HUL)理念和方法是指导历史城市保护的新路径。

《扬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借鉴这个新的保护理念,在保护规划中做了一些实践探索,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包括历史城区的评估认定,维持历史城市景观的连续性,注重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融合等。

历史性城市景观由具有文化和自然价值的历史层积(historic layers)构成,反映了自然环境和人工创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长期以来,湖泊水网等地理环境决定了扬州城市形态的大格局,历代城池位置基本不变,蜀冈上下的唐扬州城、宋三城遗址,以及明清扬州城都在这个地方。

保护规划中为了突显扬州历史性城市景观的风貌特征和大的背景环境,确定了包含扬州城遗址、大运河遗产、历史城区(明清扬州城)、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在内的重点保护区,通过历史风貌的整体保护和环境景观的控制管理,实现瘦西湖、古城遗址和历史城区等文化景观的保护。

用历史层积的理念来认识和理解名城扬州的历史城区,充分考虑城市变迁的时空关联性。

根据扬州城市历史变迁和传统风貌的保存状况,将历史边界范围清晰、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扬州城范围确定为历史城区,重点保护明清扬州城的城池格局、风貌街巷、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古运河、护城河、小秦淮河等历史水系等。

论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界定——以扬州为例

论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界定——以扬州为例

论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界定——以扬州为例
陈肖静
【期刊名称】《中国名城》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记载着城市历史传承与发展的信息,映射出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文化传承与人文理念,是一个地区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积淀的人文生态最集中的体现,是人类文明的缩影与结晶,其特质与核心价值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形象塑造均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何对历史文化名城进行准确界定、科学分类与价值评判,从而更好地彰显其历史与文化特色,值得思考。

尝试对历史文化名城的界定与分类提出新的看法,并以扬州为个案进行考量,解读其作为历史名城所具有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总页数】5页(P66-70)
【作者】陈肖静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旅游管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5
【相关文献】
1.基于土地利用的绿色交通规划浅析——以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为例 [J], 杭力
2.论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界定--以扬州为例 [J], 陈肖静
3.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探析——以扬州为例 [J], 李香凝
4.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探析——以扬州为例 [J], 李香凝
5.历史文化名城类旅游地形象评价及提升研究——以扬州为例 [J], 潘小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