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第四编【圣才出品】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上古文学)【圣才出品】
第1章上古文学1.1 复习笔记一、文学艺术的起源1.文学艺术的起源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声,没有歌词,但这种自然而健康的韵律实际上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文学创作的开始。
2.原始诗歌(1)原始诗歌的形式:简单的、表意的和有节奏的呼声或叹声。
诗乐舞一体。
(2)原始诗歌的内容:原始的诗歌韵语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包括渔猎、畜牧和耕种等生活内容,同时还有对自然现象的描述。
3.原始散文(1)产生时间:散文的产生较晚于诗歌,它是语言和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以文字为其必要的条件。
(2)特点:简短、精炼,便于记诵,富于节奏和韵调,有诗的味道。
韵语部分,语言旋律最自然、音乐性最强烈、词意最精粹。
二、古代神话1.概念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起源原始时代,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们的知识水平,使他们同自然作斗争时,显得十分无能。
于是,他们就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之于神的意志和权力,把一切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
3.意义通过创造神话英雄人物,如伏羲、神农、黄帝、嫘祖、仓颉等,把无数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加以总结、集中,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使社会不断地向前推进,向前发展,这就是神话的积极意义。
4.著名的古代神话(1)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中记载的女娲补天是我国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它反映了我国原始人与自然作斗争的伟大力量。
女娲不但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还是人类的始祖。
(2)后羿射日《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的后羿射日是我国氏族社会后期的为民除害的英雄神话,反映出劳动人民渴望战胜自然灾害的美好愿望。
(3)鲧、禹治洪水《山海经·海内经》中有记载,它是最高统治者同人民对立以及地上王权——奴隶主的权威日益提高的反映。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明代散曲和民歌)【圣才出品】
第9章明代散曲和民歌9.1 复习笔记一、王磐及其他散曲作家1.王磐著有《王西楼乐府》。
他的散曲虽也多闲适之作,但有部分作品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或表达了改变现实的愿望。
他的[朝天子]《咏喇叭》最为有名。
2.陈铎他精通音律,教坊子弟称他为“乐王”。
散曲有《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月香小稿》等集。
这些作品大都是供给歌妓清唱的,表现了封建文人以声色自娱的生活情趣,内容很少可取。
他的《滑稽馀韵》收小令一百三十六首,广泛地描绘了各行各业的人物,相当真实地反映了明代中叶社会的面貌。
从内容推断,应是作者根据当时在城市中流行的“时调”改写的。
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那些描写手工业劳动者的作品。
二、冯惟敏及其他散曲作家1.冯惟敏现存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四卷,共收套数五十套,小令四百馀首。
其散曲,具有丰富深刻的现实内容,反映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他关心人民的疾苦,不愿奔走权门,“鞭箠赤子情难忍,奔竞朱门眼倦开,甘心儿不染炎凉态”,是他在这方面的自白。
辞官返里后,有机会熟悉农村生活,看到农村存在的问题,在散曲创作中热忱地为灾难深重的农民呼吁,并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农民在天灾和官府的重压下的苦难生活,也饱含着作者的同情。
在艺术上,继承元代豪放派曲家的传统,不尚浮华,特重本色,风格刚劲朴直,语言浅近流利,在明代曲坛上,是很有特色的。
2.薛论道著散曲有《林石逸兴》,共收集小令一千首。
作者通过边塞风光的描绘,表达了将士们怀念家乡的情绪和捍卫祖国的壮志,另一部分作品表达了他对丑恶社会现实的抗议。
有不少曲子流露了宿命论等落后思想;在大量的“闺情”作品中,也缺乏新鲜的内容。
3.朱载墒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中受到打击,对现实的认识比较深刻。
对炎凉世态和剥削者贪婪无厌心理的刻划,也颇为深刻。
在表现手法上,受民歌的影响比较明显,风格朴实明朗。
4.南散曲适应昆腔细腔赠板的要求,集曲犯调大量出现,散曲创作家多追求文字的工丽和音律的谐协。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清初戏曲作家)【圣才出品】
第2章清初戏曲作家2.1 复习笔记一、李玉和他的同派作家1.李玉(1)他在明末的作品以“一笠庵四种曲”(一人永占),即《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为最有名。
其中《一捧雪》、《占花魁》的成就较高。
这些作品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描写统治阶级丑恶的精神面貌相当深刻。
(2)明亡以后,他在清初的作品《万里圆》、《千钟禄》、《清忠谱》等,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一般都超过了早期的作品。
这些作品的部分曲文苍凉凄楚。
2.同派作家李玉的同派作家还有朱素臣、朱良卿、毕万后、叶雉斐等。
二、清忠谱1.作者《清忠谱》是李玉、朱素臣、毕万后和叶雉斐共同创作的。
2.内容概括它以天启年间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抗阉党魏忠贤黑暗统治的斗争为题材的剧本。
作品暴露了以魏忠贤为首的反动统治集团祸国殃民的罪恶,歌颂了周顺昌等东林党人的正义斗争,成功地把市民的政治斗争搬上舞台,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时代气氛。
3.艺术特色(1)《清忠谱》在艺术方面最重要的成就在于比较真实地表现了一场民众斗争的场面,同时通过斗争显示出各阶层人民的不同性格。
(2)主题突出,线索分明。
明代传奇,特别是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戏,往往头绪纷繁,人物复杂,或夹杂爱情描写,冲淡了作品的严肃主题。
而《清忠谱》全剧二十五出都按照周顺昌及苏州市民的反魏党斗争进行,没有多馀的人物和情节。
(3)作品写的是苏州实事,作者根据耳闻目见的材料加以组织,搬上舞台,不仅重要事件有历史根据,就是一些细节,如周顺昌写“小云栖”匾额,周茂兰刺血上疏等也都有事实根据。
4.主要人物(1)周顺昌,耿介正直,集中体现了某些东林党人清廉公正、疾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随着东林党人和阉党矛盾的加深,他不畏权势,勇于斗争的精神,也更突出。
但他毕竟是一个士大夫,他一出场就表白自己“忠孝自根心,君亲魂梦钦”。
(2)作品还成功地塑造了城市民众的形象,其中最突出的代表要算颜佩韦。
他的性格特征是豪爽、重义气、有胆识,具有毫不妥协的战斗精神。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宋代文学 第1章~第5章【圣才出品】
第五编宋代文学第1章北宋诗文革新运动1.1复习笔记一、西昆派和宋初诗文1.西昆派(1)《西昆酬唱集》《西昆酬唱集》是以杨亿为首的十几个御用文人典型的点缀太平的诗歌总集。
内容多为歌咏宴饮生活、咏物、咏史及泛咏男女情爱。
(2)流派特点:片面模仿李商隐诗,追求形式上的辞藻华丽、典故迭出、声律谐和、对仗工稳,但缺乏真正的生活感受,因而内容单薄、虚情假意、浮靡艳冶。
2.复古主义思潮(1)背景:晚唐五代以来浮靡文风发展的同时,对立的复古主义思潮也正在发展。
(2)代表人物①柳开:以继承韩柳古文传统为己任,强调道对文的决定意义,认为文应该为现实政治文化服务,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宋初浮靡的文风,但未能密切联系实际。
②王禹偁:从理论和创作上表现了现实主义精神,宋代最早倡导继承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传统的诗人,关心民苦民瘼;批评颓靡文风,抱“革弊复古”之愿。
③姚铉:据《文苑英华》编《唐文萃》,特别立了“古文”一门,以示接受韩柳的古文概念和传统。
④穆修:刻印韩柳文集以抵制西昆派,是诗文革新运动先驱。
⑤宋真宗:下诏复古,客观上打击了西昆派,推动了诗文革新运动。
二、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1.欧阳修(1)简介:字永叔,庐陵人。
拥护范仲淹的政治改革,关心国事,直言敢谏。
(2)文学主张:倡导诗文革新,提倡平实朴素文风,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也强调文章与“百事”联系起来,为现实政治、生活服务。
其政论性散文直接为政治斗争服务。
(3)诗文成就:①立论富于现实意义,语言婉转流畅、笔端饱富感情,无论状物写景,叙事怀人,都显得摇曳生姿,风格清新,具有较强的感人力量。
②叙事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章法曲折变化,语句圆融轻快,略无滞涩窘迫之感,语气轻重和声调和谐。
③代表作:《朋党论》、《伶官传序》、《释秘演诗集序》、《泷冈阡表》、《醉翁亭记》、《秋声赋》、《食糟民》、《明妃曲与王介甫》、《六一诗话》、《易童子问》、别集《欧阳文忠公集》等。
2.范仲淹(1)简介: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古文富于政治性,爱国爱民,博大坚贞。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圣才出品】
第1章秦及西汉前期的散文和辞赋1.1 复习笔记一、秦代文学1.历史背景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大帝国。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实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对生产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他焚书坑儒,推行极端严酷的思想统治,短暂的秦朝几乎没有什么文学可言,更谈不上什么成就。
2.文学作品《吕氏春秋》完成于统一之前,是秦丞相吕不韦门客的集体著作。
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其为“吕览”。
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
书中保存了大量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遗闻佚事。
它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条理清楚。
其中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因而颇具形象性。
3.作家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李斯,他作于始皇十年的《谏逐客书》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名作。
文章排比铺张,有战国纵横辞说的习气。
文辞修饰整齐,音节和谐流畅,与汉初散文和汉代辞赋也颇为接近。
秦代一些刻石文,大都也出于李斯之手。
内容多歌颂秦王功德,形式则模仿雅颂,都是四言韵文,但多以三句为一韵。
秦刻石文是我国最古的碑文,对后世碑志文有影响。
二、贾谊1.作者介绍贾谊,洛阳人,西汉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
主张改革,受到保守派诋毁,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
2.作品分析刘向将贾谊的著作编订为《新书》,在《新书》中,贾谊总结了秦代灭亡的原因,汲取了秦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发展了先秦的民本思想。
贾谊的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类:(1)专题性的政论文,如《过秦》、《大政》等篇。
《过秦》篇在文字上颇重修饰,又善于铺张渲染,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2)针对各种具体问题而发的疏牍文,如《陈政事疏》及《新书》前四卷“事势”。
其特色是观察敏锐,能透过太平景象,觉察到社会潜伏的矛盾和危机。
大胆揭露这些矛盾和危机,加强其笔锋犀利、言辞激切、感情强烈的特色。
(3)利用各种历史材料和故事来说理的文章,如《新书》后六卷的“连语”、“杂事”。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清初诗文词)【圣才出品】
第1章清初诗文词1.1 复习笔记一、顾炎武等爱国作家的诗文1.诗歌(1)顾炎武①主张顾炎武主张学以经世致用为本,反对空谈心性。
他认为“文须有益于天下”,反对一切神怪无稽、剿袭、佞谀之文。
认为言志为诗之本,观民风为诗之用,赞成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所以他说:“诗主性情,不贵奇巧。
”②散文散文中的记叙文,如《吴同初行状》写吴其沆在昆山起义抗清,殉难而死,同时揭露清兵破城时大屠杀的罪恶;《书潘吴二子事》写清朝统治者借“明史”一案对江南文士进行血腥镇压,企图以此来消灭反清意识,潘柽章和吴炎便是其中的牺牲者。
以上二篇表扬了他们的民族气节,朴素中具有感人力量。
不事藻饰,一般都表现了纯朴自然之美。
③诗歌顾炎武的诗托物寄兴,吊古伤今,充满了深厚的民族感情,表现了建立功业、恢复故国的热烈希望。
作者常常通过拟古、咏史、游览、即景等题材以抒写他的怀抱。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沉雄悲壮的艺术风格。
他反对摹仿,而格调苍凉沉郁,往往接近杜甫。
(2)黄宗羲他的《明夷待访录》中《原君》一篇激烈地抨击了封建专制政治,认为封建皇帝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乃“天下之大害”。
他熟悉明朝历史掌故,写了很多传记文,表扬了抗敌的民族英雄和爱国的节义之士。
他的散文直抒胸臆,不事雕琢、摹拟,而重视内容。
诗多故国之悲,怀旧之感。
(3)王夫之他在《黄书》、《噩梦》中主张保护种族,抵御侵略;土地应归耕者所有,“非王者之所得私”。
他的诗往往追怀往事,感慨平生,从中透露了一些抗敌救亡的活动和情绪。
他论诗“以意为主”,以情景“妙合无垠”为贵。
从他的许多诗篇中可以看出他是在努力贯彻这种写作精神。
(4)杜濬他以文章气节自励。
诗师法杜甫,尤擅长五律。
往往借题发挥,多所寄托。
(5)屈大均曾作《藏发赋》以寄其故国之思。
他认为自己是屈原的后代,对屈原表示崇敬,有《拜三闾大夫墓》、《题招屈亭》等诗。
他常常通过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来寄托爱国的思想感情,对鲁仲连、荆轲、陈胜、诸葛亮、文天祥等及其有关古迹都有歌咏,或取其抗秦,或取其兴汉,特别是对鲁仲连的义不帝秦极力歌颂。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圣才出品】
第2章盛唐山水田园诗人2.1 复习笔记一、盛唐山水田园诗兴盛的原因(1)社会基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山水田园诗人提供了优闲生活的物质条件。
(2)思想基础:统治阶级提倡佛老,造成一种特殊的政治生活局面。
对那些求仕困难的文人,由隐而仕,往往是一条“终南捷径”;对那些有高官厚禄的文人,由仕而隐,既不影响生计,还可以边仕边隐,名利双收。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也促成隐逸思想的流行。
二、孟浩然1.孟浩然诗歌内容孟浩然的诗歌内容不丰富,但他的思想没有发展到幽冷孤独的程度。
他的代表作品是山水田园诗:(1)漫游秦中、吴越等地所写的诗歌,主要表达旅途思归的心情,怅惘迷茫中,隐含着一种身世落拓之感;(2)写故乡襄阳的鹿门山、万山、岘山、鱼梁洲、高阳池等名胜景物的诗,流露出怀慕隐逸的思古幽情;(3)田园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浓厚。
2.评价孟浩然的好诗不仅数量不多,而且篇幅也多半很简短,他所擅长的诗体,主要是五古和五律。
从艺术的完整、精美来说,他完全可以和王维并驾齐驱,各标风韵。
他的诗集里,残留着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痕迹,还有宫体影响。
他化用前人诗句,青出于蓝,不着痕迹。
在创造盛唐诗歌浑融完整的共同风格上,他的贡献不小。
三、王维王维的思想,可以四十岁左右为界限,分为前后两期:1.前期前期具有一定的向往开明政治的热情,对当时社会上的一些不合理现象,表现了一些不满。
(1)作品①写了一些关于游侠、边塞的诗篇。
或写少年的豪迈,或写大将的英武,或叙征戍之苦,或写凯旋之乐,都表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例如《少年行》;②他的名作《老将行》,写一个自幼英勇、身经百战、终于被统治者弃置不用的老将,当外族侵略的时候,又雄心勃勃地奉诏出征。
诗中既表现了老将的令人感动的爱国精神,又指责了封建统治者对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的冷漠无情,抒发了他仕途失意的不满。
(2)特色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才能,在前期的诗里已经有了出色的表现,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见工。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建安和正始文学)【圣才出品】
第1章建安和正始文学1.1 复习笔记一、曹操、曹丕1.曹操(1)作者简介曹操是汉末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又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他一方面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搜罗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
(2)作品曹操的诗全部都是乐府歌辞。
虽沿用汉乐府古题,却并不因袭古辞古意,而是继承了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精神,“用乐府题目自作诗”,反映了新的现实,表现出新的面貌。
如《薤露行》、《蒿里行》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苦寒行》、《却东西门行》反映汉末动乱中的军旅征戍生活。
另一部分乐府诗表现了他的统一天下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悲歌慷慨,具有更浓厚的抒情气息。
《短歌行》是其中的代表。
(3)艺术特点①诗极为本色,艺术上的显著特点是用朴质的形式披露他的胸襟,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②散文用简洁朴素的文笔自由直率地写出要说的话,却自有鲜明的个性。
曹操这种“清峻”“通脱”的散文风格表现了建安散文的新风貌,对魏晋散文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2.曹丕(1)作者简介曹丕,字子桓,曹操之子。
(2)诗歌特点①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②形式多种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但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a.五言诗五言诗是建安作家普遍采用的新形式,曹丕的五言诗,如《清河作》写对深厚的爱情的向往,《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写新婚离别的痛苦,《杂诗》写游子思乡之情,都是较好的作品。
b.七言诗曹丕的《燕歌行》要算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是有贡献的。
(3)散文善于叙事和议论,《与吴质书》、《又与吴质书》悼念亡友,凄楚感人,对后来短篇抒情散文的发展有影响。
曹丕的散文表现了建安散文通脱自然的共同倾向,但又具有自己清丽的特色。
二、建安七子与蔡琰1.“建安七子”“建安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南北朝乐府民歌)【圣才出品】
第4章南北朝乐府民歌4.1 复习笔记一、南朝乐府民歌南朝乐府民歌,以《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和“西曲歌”为主,前者计三百二十六首,后者一百四十二首。
这些歌词在内容上有一共同的特点:几乎全是情歌。
这些情歌十之七八出自女子之口,且有妓女婢妾所作;其中某些情歌还含有色情成分和浓厚的脂粉气。
1.诗歌来源(1)首先是由于这些民歌并不是来自广大的农村,而是以城市都邑为其策源地,是“都市之歌”。
这也就决定了它的狭隘性:不能反映广大农村的面貌,难免有小市民的低级趣味。
(2)南朝统治阶级是腐朽透顶的士族地主,他们采集民歌,只是按照他们的趣味、享乐要求,来加以选择和集中。
这就是南朝民歌几乎全是情歌的关键。
2.诗歌内容(1)强烈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恋爱不自由、婚姻不自主的罪恶。
如《华山畿》。
(2)最能显示情歌特色的是对爱情赤裸裸的、天真而大胆的抒写。
如《读曲歌》。
(3)男女不平等是诗歌反映出的另一个封建社会的罪恶。
如《子夜歌》、《夜度娘》。
(4)也有少数反映劳动人民爱情生活的,特点是多结合劳动来描写爱情。
如《那呵滩》。
3.艺术特色(1)南朝民歌最突出的特点是,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和周、汉民歌不同;(2)语言清新自然;(3)广泛运用双关语,增加了表情的委婉含蓄,显示了民歌作者的丰富想象。
4.《西洲曲》《西洲曲》是《杂曲歌辞》中是抒情长诗。
它是一首“依亦吐芳词”的闺情诗,倾诉了一个少女的四季相思之情。
诗歌通过带有季节特征的人物活动来表现时序的变迁,表情细腻,运用双关语和民歌惯用的“接字”法,首尾相衔,蝉联而下,加强了诗的节奏美,声情摇曳,语语动人。
《西洲曲》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二、北朝乐府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
横吹曲,是当时北方民族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有角,所以也称做《鼓角横吹曲》。
这些歌词的作者也主要是鲜卑族和其他北方民族的人民。
1.内容特点鼓角横吹曲现存六十多首,数量虽远不及南朝的清商曲,但内容却丰富得多,相当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北朝二百多年间的社会状况和时代特征;战斗性也较强,酷似汉乐府民歌。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先秦诸子散文)【圣才出品】
第4章先秦诸子散文4.1 复习笔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论语》和《墨子》,前者为纯语录体散文,后者则语录体中杂有质朴的议论文。
第二阶段是《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还是语录体,但已有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论辩文;后者已由对话体向论点集中的专题论文过渡,除少数几篇外,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而发展为专题议论文。
第三阶段是《荀子》和《韩非子》,在先秦散文中都已经发展到议论文的最高阶段。
它们的篇幅由短而长,风格由简朴而开拓、纵恣,代表着春秋战国时代各个阶段的理论文。
一、《论语》1.《论语》《论语》主要是记孔子言行的书。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其中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
(1)思想核心《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的概念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差别的爱。
而这个“爱”,体现在孝、弟、忠、信的道德礼教以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制秩序上。
(2)特点①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迂徐含蓄的风格。
②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的形象。
2.墨子《墨子》一书也是弟子所记,故多称“子墨子”。
文章质朴,较少文采,但逻辑性很强,善于运用具体的事例进行说理,从具体问题的争论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这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但有些篇章仍保存了语录体对话形式。
3.孟子《孟子》是记孟子言行的书,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1)思想核心《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是对孔子学说的发展。
孟子主张行“仁政”而王天下。
仁政的具体内容是“省刑罚,薄税敛”,使民有“恒产”,“养生送死无憾”。
(2)特点①《孟子》散文的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充分反映战国时代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
②善设机巧,引人人彀,先纵后擒,使人无法躲避。
③常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又加强了说服力。
④《孟子》的文章语气极为逼真。
大都接近口语,十分生动而又风趣。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文学)【圣才出品】
第1章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文学1.1 复习笔记一、龚自珍1.地位真正打破清中叶以来传统文学的沉闷局面、首开近代文学风气的人物是龚自珍,他是我国十九世纪上半纪(嘉庆、道光)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他的思想带有极大的叛逆性,文学极富于创造性。
2.诗歌(1)内容龚自珍现存诗有六百多首,以其先进的思想,别开生面,真正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模山范水的沉寂局面。
他的诗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总是着眼现实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
他的诗饱含着社会、历史内容,是一个历史家或政论家的诗。
①一部分是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社会的揭露和批判。
②在著名的《己亥杂诗》中,不仅指出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危机,统治阶级的昏庸,更重要的也看到人民的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内疚。
③更多的诗,是一种具有复杂的思想内容的抒情诗,给人一种深沉的忧郁感、孤独感和自豪感。
(2)艺术特色①艺术方法基本上是浪漫主义。
他揭露矛盾,否定现实,热情地幻想或希望变革现实。
②政治思想和艺术概括的统一。
他的许多诗,是一种“清议”即政治、社会批评的形式,他是以政论作诗的。
但他并不是以议论为诗,使诗概念化,而只是以诗“箸议”。
③丰富奇异的想象,构成生动有力的形象。
④形式多样,风格多样。
复杂丰富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形式,是龚诗风格多样化的基础。
他的古体诗,五言凝炼,七言奔放;近体诗,七言律诗含蓄稳当,绝句通脱自然。
⑤语言清奇多采,不拘一格。
有瑰丽,也有朴实;有古奥,也有平易;有生僻,也有通俗。
但有些篇章由于用典过繁或过生,或含蓄曲折过甚,不免带来艰深晦涩的缺点。
3.古文(1)他的古文著名的一部分是所谓“以经术作政论”,“往往引《公羊》义讥切时政,诋排专制”。
如《乙丙之际箸议第七》的“改革说”。
使学术思想与现实政治联系,引古喻今,以古为用。
此类政论文,虽系发表政见,但题为“箸议”,与一般议论文不同。
它们只是概括现象,指出问题,而表现含蓄浑括,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伟大的历史家散文家司马迁)【圣才出品】
第2章伟大的历史家散文家司马迁2.1 复习笔记一、司马迁的生平和著作1.生平司马迁,字子长。
继承其父司马谈遗志,担任为太史令,撰写《史记》。
因为李陵说情,被汉武帝处以“腐刑”,但是他的著作事业却从这里得到了更大的力量,并在《史记》若干篇幅中流露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怒和不平。
他的思想中有唯物主义因素和批判精神,特别由于自身的遭遇,更增加了他的反抗性。
司马迁的思想比他的许多同时代人站得更高,而为一些封建正统文人所无法理解。
2.《史记》(1)内容概括《史记》是一部纪传体的传记文学作品,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130篇。
“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
(2)意义①《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②《史记》通过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不同的体例构成了完整的体系。
它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年间,全面叙述了我国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
3.司马迁其它著作司马迁的著作,除《史记》外,《汉书•艺文志》还著录赋八篇,今仅存《悲士不遇赋》一篇和有名的《报任安书》。
《报任安书》表白了他为了完成自己的著述而决心忍辱含垢的痛苦心情,是研究司马迁生平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杰出散文。
《悲士不遇赋》也是晚年的作品,抒发了作者受腐,刑后和不甘于“没世无闻”的愤激情绪。
二、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价值1.文学价值(1)《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的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2)《史记》是一部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战斗性的传记文学名著,这表现在对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汉王朝统治集团和最高统治者丑恶面貌的揭露和讽刺。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中唐前期诗人)【圣才出品】
第6章中唐前期诗人6.1 复习笔记一、元结、顾况及其他诗人1.元结(1)诗歌元结的诗大都是古体诗,用质朴的语言抒情叙事。
乾元三年,他编了《箧中集》,收录了沈千运、孟云卿等人的一些反映现实的诗,他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的淫靡诗风,要求诗歌能“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达到“上感于上,下化于下”的政治目的,这对自居易新乐府有影响。
但是他的诗有时过于古朴,不够形象。
他几乎不写律诗,并且在理论上反对“拘限声病”,也作得有些过分。
(2)散文元结的散文如《丐论》、《化虎论》、《恶圆》等篇,对韩愈、柳宗元的讽刺散文有一定影响;《右溪记》、《茅阁记》等,是柳宗元山水记的先声。
2.顾况顾况的新乐府诗没有元结的多,反映现实也不够广泛,但他在诗体上比较多样,由于吸收了民歌俚曲的特点,语言也较通俗流畅。
他的《竹枝词》更是直接学习江南民歌的作品。
3.戎昱戎昱颇多边塞之作。
他的《苦哉行》写唐王朝借回纥兵镇压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咏史》诗讽刺肃宗的和亲政策,表现了民族自尊心。
4.戴叔伦戴叔伦的《女耕田行》是这一时期新乐府的佳作,诗中以典型的事例,显示了安史乱后壮丁稀少、民生雕敝的农村面貌。
另一首《屯田词》也写出了农民在旱灾、蝗灾威胁下,在官府繁重徭役压迫下,辗转辛酸的生活情景。
二、刘长卿、韦应物1.刘长卿他的诗多写贬谪飘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
擅长近体,尤工五律,曾自称为“五言长城”。
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接近王孟一派。
他的集中也有少数反映现实的诗,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用很简练浑括的诗笔,写出安史乱后荒凉雕敝的景象;他写山水隐逸生活的诗,成就较高,用严格的律诗写景抒情,能作到凝炼自然,造意清新;怀古伤今之作往往和贬谪失意心情相融合。
但是他的思想生活都比较狭窄,诗境缺乏更多变化。
2.韦应物(1)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很多,过去批评家把陶、韦并称,王、孟、韦、柳并称都是根据这类诗歌。
但是,他和王、孟毕竟不同。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圣才出品】
第2章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2.1 复习笔记一、关汉卿的生平和作品1.生平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录鬼簿》言其大都人,号已斋叟,盖原籍祁州,生年同白朴相去不远。
《析津志》谓其“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2.作品关汉卿写了六十多种杂剧,现传《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望江亭中秋切脍旦》、《温太真玉镜台》、《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和《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等八种见《元曲选》,是臧懋循根据当时民间流传的“坊本”选录的。
除杂剧外,还有部分散曲流传。
他的散曲更多的流露他的消极思想,成就远不如杂剧。
二、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关心人民疾苦,揭露黑暗残酷1.杂剧分类关汉卿现存的杂剧,从思想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三类:(1)第一类是公案剧,著名的代表作是《窦娥冤》,还有《蝴蝶梦》、《鲁斋郎)等,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
(2)第二类是妇女剧,作品突出她们在社会险恶势力面前的勇敢和机智。
那些貌似强大的坏蛋,在她们面前,一个个被簸弄得像泄了气的皮球,因此作品也带有更多的喜剧意味。
其中以《救风尘》为最有代表性。
(3)第三类是历史剧,以《单刀会》的成就为最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了民族感情。
2.思想内容上的特点关杂剧思想内容上的共同特点是,对压迫者的深恶痛绝和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突出人物的坚强性格和战斗精神。
三、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1.其卓越的艺术修养,使杂剧的战斗性和人民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关汉卿的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对当时社会生活中带有本质意义的一些问题,反映得尤为深刻、集中。
他不以写出当时广大人民所受的苦难为满足,同时,他还要表现他们身上固有的反抗精神。
2.塑造典型人物的成就非常突出在我国古典戏剧作家中还没有一个人能像他那样塑造出如此众多而鲜明的人物形象。
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数是个性鲜明,血肉饱满的。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圣才出品】
第4章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4.1 复习笔记一、李白的生平和思想1.生平李白,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2.李白的思想一方面,他接受了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认为“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特别是庄子那种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有时他甚至把庄子抬高到屈原之上,与此同时,他还深受游侠思想的影响。
《史记》“以武犯禁”“不爱其躯”“羞伐其德”的游侠精神,在李白身上也是存在的。
还应该注意,李白是一个极其矛盾的诗人。
他蔑视权贵人物,蔑视荣华富贵,这是主要的。
但是,他往往又以接近皇帝、权贵为荣,又对荣华富贵表示羡慕或留恋。
二、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1.表现他一生的思想和经历李白一生大半过着浪游生活,写下了不少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其中还有一些诗和他求仙学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他那种酷爱自由、追求解放的独特性格,常常是借这类诗篇表现出来。
当他政治失意之后,这种诗歌也写得特别多,特别好。
2.表现盛唐时代的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1)一方面是空前强大帝国的繁荣气象,一方面是统治阶级在强大繁荣外衣的掩盖下已开始走向奢侈和腐化,如《古风》表面咏史,实际上是对唐王朝极盛而衰的象征深表忧虑;(2)许多诗歌借历史人物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如《梁甫吟》;(3)歌颂游侠的诗,如《侠客行》;(4)诗歌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和愤懑,如《行路难》三首;(5)游历名山大川的诗篇,其中还有一些诗和他求仙学道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等;(6)李白对国家的强大统一非常关怀,他像盛唐边塞诗人一样,对保卫祖国边疆的将士曾经作过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7)少数直接写人民生活的诗篇,如《丁都护歌》。
三、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1.浪漫主义精神与手法作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汉代乐府民歌)【圣才出品】
第4章汉代乐府民歌4.1 复习笔记一、关于乐府1.乐府(1)两汉乐府是指音乐机关,乐即音乐,府即官府。
(2)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称“乐府”。
据《汉书·艺文志》所载篇目,西汉乐府民歌有一百三十八首,这数字已接近《诗经》的“国风”,东汉的尚不在内,但现存的总共不过三四十首。
2.分类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下列十二类:(1)郊庙歌辞;(2)燕射歌辞;(3)鼓吹曲辞;(4)横吹曲辞;(5)相和歌辞;(6)清商曲辞;(7)舞曲歌辞;(8)琴曲歌辞;(9)杂曲歌辞;(10)近代曲辞;(11)杂歌谣辞;(12)新乐府辞。
二、汉乐府民歌的思想性1.对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反抗。
汉代土地兼并剧烈,阶级剥削和压迫又极惨重,农民生活异常痛苦。
2.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出现流亡者的怨愤。
3.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抗议。
4.少数讽刺统治者卖官的政治丑剧和权门豪家的荒淫生活。
汉乐府继承并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三、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性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
这一特色是由它“缘事而发”的内容所决定的。
1.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画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表现人物性格,有的采用对话的形式,有的采用独白,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倾诉;注意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画。
2.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感情口语化的语言,饱含感情,具体描绘。
叙事和抒情自然融合。
3.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汉乐府民歌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整散不拘,由于两汉时代紧接先秦,其中虽有少数作品还沿用着《诗经》古老的四言体,但绝大多数都是以新的体裁出现的,主要有两种:杂言体和五言体。
4.浪漫主义的色彩汉乐府民歌多数是现实主义的精确描绘,但也有一些作品具有不同程度的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值得注意的是《陌上桑》,从精神到表现手法都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因素。
四、《孔雀东南飞》1.地位《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南北朝诗人)【圣才出品】
第5章南北朝诗人5.1 复习笔记一、谢灵运和山水诗宋、齐时代的山水诗代替东晋以来的玄言诗,是南朝诗歌发展上第一个重要的变化。
1.谢灵运山水诗玄言诗和山水诗本来就有共同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玄言诗中本来就包孕着山水诗的成分。
山水诗到谢灵运这里,最终确立其在诗坛上的优势地位。
(1)优点谢灵运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他作为永嘉太守后写的。
他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较好地结合了叙事、写景和抒情。
在艺术上,开辟了南朝诗歌崇尚声色的新局面,大大改变了东晋以来“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诗风,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
(2)不足但是他的诗在艺术上玄言词句多,辞藻堆砌多,往往有句无篇;结构多半用“叙事——写景——说理”这种章法,读起来也感到很单调。
2.历史意义(1)谢灵运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自他之后,南朝的谢眺、何逊,唐朝的孟浩然、王维等许多山水诗人相继出现,丰富了诗歌的园地。
(2)谢灵运是一个用全力雕章琢句的诗人,这方面他也为齐梁以后的新体诗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鲍照和七言诗1.鲍照鲍照以“文甚遒丽”的古乐府闻名于诗坛。
他现存的诗约有二百多首,其中乐府诗就占八十多首,而且他的优秀诗篇大多数都是乐府诗。
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民歌的传统精神,描写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对受压迫的人民表示了深刻的同情。
边塞战争,征夫戍卒的生活,是他乐府诗内容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他的乐府诗里还反映了门阀统治下社会的不平现象。
最能显示鲍照反抗现实的精神和艺术上的独创性的,是他的七言和杂言乐府诗。
2.七言诗(1)内容诗歌中有对士族门阀的压迫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对爱情不自由的妇女表示深刻的同情,对边塞戍卒的生活以及思妇寡居的悲叹,有些诗中流露出听天由命、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鲍照《梅花落》,歌颂了梅花不畏霜露的坚贞品格,也是一篇名作。
(2)艺术特色思想内容既丰富深刻,感情也强烈奔放。
所用的七言、杂言诗体,音节又激昂顿挫,富于变化,更使这种思想感情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修订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西晋文学)【圣才出品】
第2章西晋文学2.1 复习笔记一、傅玄、张华傅玄、张华是晋初的著名诗人,他们的诗风表现了由魏到晋的过渡。
1.傅玄傅玄以乐府诗见长。
在晋武帝制礼作乐时,写了不少歌功颂德的宗庙乐章;一部分乐府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传统,反映了社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其中尤以反映妇女问题的作品为最突出,如《豫章行·苦相篇》。
傅玄的一些描写爱情的小诗有着较高的艺术成就。
如《杂言》、《西长安行》等,善用比兴,构思新巧,语简情深,清丽可喜。
傅玄有些诗纯系机械的模拟之作,如《艳歌行》,毫无新鲜意味,而且歪曲了原诗的人物形象。
这类创作开了后来机械拟古的风气。
2.张华张华有一中积极进取的精神,写下了一些揭露士族腐朽的诗篇,如《游猎篇》、《轻薄篇》等,保存了汉乐府的精神。
但内容单薄,多铺排对偶、堆砌典故和词藻,不免显得繁缛乏味。
《诗品》评他“其体华艳,兴托不奇。
巧用文字,务为妍冶”,很能说明他的诗的一般风格。
张华的《情诗》艺术性较高。
写情真实动人,表现上也较朴实,没有繁缛的堆砌毛病。
二、陆机、潘岳、张协西晋太康、元康时期,文坛上出现了更多的作家,有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之称。
他们大大发展了形式主义的诗风。
1.陆机(1)作者简介陆机为太康文坛最著名的作家,他的文风对当时有深刻的影响。
其诗内容贫乏,多是士大夫的一般感慨,却竭力追求词藻和对偶,流于堆砌呆板,繁冗乏力,如《长歌行》;另一特点,是机械地模拟前人。
《拟古诗》十二首是模仿《古诗十九首》的,虽曾名重一时,却也是意不出于原诗,只略为变换词句而已。
陆机诗的这些特点使他成为当时形式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
(2)特点陆机的赋与文,虽然内容也不够深厚,但较有自己的感触和体会,成就比诗要高。
如《叹逝赋》、《吊魏武帝文》,都写得凄婉动人。
此外,他的《演连珠》引喻贴切,文字工整,表现了他在运用骈俪文字上的熟练技巧。
《文赋》则是精心结撰的论文名作。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南北朝诗人)【圣才出品】
第5章南北朝诗人5.1 复习笔记一、谢灵运和山水诗宋、齐时代的山水诗代替东晋以来的玄言诗,是南朝诗歌发展上第一个重要的变化。
1.谢灵运山水诗玄言诗和山水诗本来就有共同的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玄言诗中本来就包孕着山水诗的成分。
山水诗到谢灵运这里,最终确立其在诗坛上的优势地位。
(1)优点谢灵运的山水诗,绝大部分是他作为永嘉太守后写的。
他用富丽精工的语言描绘了永嘉、会稽、彭蠡湖等地的自然景色,较好地结合了叙事、写景和抒情。
在艺术上,开辟了南朝诗歌崇尚声色的新局面,大大改变了东晋以来“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诗风,给人面目一新的感觉。
(2)不足但是他的诗在艺术上玄言词句多,辞藻堆砌多,往往有句无篇;结构多半用“叙事——写景——说理”这种章法,读起来也感到很单调。
2.历史意义(1)谢灵运是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
自他之后,南朝的谢眺、何逊,唐朝的孟浩然、王维等许多山水诗人相继出现,丰富了诗歌的园地。
(2)谢灵运是一个用全力雕章琢句的诗人,这方面他也为齐梁以后的新体诗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二、鲍照和七言诗1.鲍照鲍照以“文甚遒丽”的古乐府闻名于诗坛。
他现存的诗约有二百多首,其中乐府诗就占八十多首,而且他的优秀诗篇大多数都是乐府诗。
他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民歌的传统精神,描写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对受压迫的人民表示了深刻的同情。
边塞战争,征夫戍卒的生活,是他乐府诗内容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他的乐府诗里还反映了门阀统治下社会的不平现象。
最能显示鲍照反抗现实的精神和艺术上的独创性的,是他的七言和杂言乐府诗。
2.七言诗(1)内容诗歌中有对士族门阀的压迫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对爱情不自由的妇女表示深刻的同情,对边塞戍卒的生活以及思妇寡居的悲叹,有些诗中流露出听天由命、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
鲍照《梅花落》,歌颂了梅花不畏霜露的坚贞品格,也是一篇名作。
(2)艺术特色思想内容既丰富深刻,感情也强烈奔放。
所用的七言、杂言诗体,音节又激昂顿挫,富于变化,更使这种思想感情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第1章隋及初唐诗歌
1.1 复习笔记
一、隋代诗歌
隋文帝统一南北后,文学上直承南北朝的浮艳文风,占着统治地位。
隋朝前期,一些原是北朝的诗人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等,写了一些较好的边塞诗。
质量虽然不高,但这类作品在较短时期内先后出现,反映了一些新的风气。
1.卢思道
卢思道主要生活在北朝。
他的诗曾得到庾信的赞美。
《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
诗中抒写了征人思妇互相思念的痛苦,并对追求功名的将军作了委宛的讽刺。
语言清丽流畅,句法多用对偶,具有早期七言歌行的特色。
2.杨素
杨素是隋朝开国大臣。
他的《出塞》描写塞外荒寒景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领兵出塞同突厥作战的生活体验。
3.薛道衡
薛道衡是隋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
《昔昔盐》是他的最著名的作品,写思妇想念征人的传统主题,夹杂了齐梁轻靡的词句,但能透过环境细节的描写,刻划出思妇孤独寂寞的心境,显出了艺术上的独创性。
隋初诗风显示了南北文学开始合流的新气象。
在形式格律上,隋诗也有进一步的发展。
但在整个隋代,齐梁影响根深蒂固:南朝的诗人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带着很深的积习,
北朝文人趋慕南朝文风,是长期形成的风气。
隋炀帝即位以后,更有意识提倡荒淫享乐、粉饰太平的宫体诗风。
隋初诗坛薄弱的清新刚健气息,经齐梁诗风的冲击,被冲散了。
总之,隋诗是从南北朝向唐诗过渡的最初阶段。
二、从上官仪到沈佺期和宋之问
1.上官仪
上官仪的诗,十之八九是奉和应诏之作。
如《八咏应制》一诗就是典型的齐梁宫体诗。
除了“绮错婉媚”的诗外,上官仪把作诗的对偶,归纳为六种对仗的方法,对律诗形式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
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是武后时代的宫廷诗人。
其中,沈佺期、宋之问是在律诗形式上有重要贡献的诗人。
(1)杜审言
杜审言是文章四友中成就较高的。
他写了许多应制诗,但也写了一些较有生活实感的好诗,如《登襄阳城》,气魄雄浑,笔力横壮;《春日京中有怀》是一首更接近成熟的七律。
(2)沈佺期、宋之问
沈、宋两人都还没有摆脱齐梁影响,但他们的诗都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作基础,语言锤炼,气势流畅。
他们两人的贡献,主要是在声律方面:①从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形式格律的各种实践经验中,把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②自此以后,近体诗和古体诗的界限有了更明确的划分,诗人在创作上,专工新体和专工古体也渐渐有了分道扬镳之势。
这的确是“词章改革之大机”。
三、王绩和四杰
1.王绩
王绩的诗歌有一定的生活内容,风格清新朴素,是唐诗中最早摆脱齐梁浮艳气息的近体诗。
他的《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一诗,在一连串的问话里,也洋溢着一种关怀家园的殷切心情。
无论从思想或艺术来说,他都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人物。
2.初唐四杰
“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王勃
从他现存的数量不多的诗篇来看,内容虽然还开拓得不够广,但的确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如他的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他的《滕王阁诗》、《采莲曲》等,在七言、杂言诗体形式上也有所探索和创造。
他的创作,初步实践了他诗歌革新的主张,他的诗篇有充沛的思想感情、真实的生活阅历作基础。
有风有骨,摆脱了齐梁浮华补假的习气,显露唐诗的独特风貌。
(2)杨炯
杨炯诗数量最少,成就也最低。
只有几首写边塞的五律较有特色。
《从军行》是他的名作。
(3)卢照邻
卢照邻以七言歌行最为擅长。
《长安古意》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以纵横奔放、富丽铺陈的诗笔揭露了长安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
虽然继承了宫体诗,但也变革了宫体诗。
(4)骆宾王
在四杰中他的诗最多。
他也擅长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内容和《长安古意》相近,
篇幅更大,更多辞赋铺排的成分。
《在狱咏蝉》是初唐律诗中风骨凝炼的名作。
由于历史条件以及他们本身生活的限制,他们的诗都没有彻底洗净齐梁的习气。
但是,后人所说的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才开始形成:他们开始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了,思想严肃了,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
四、陈子昂
陈子昂是继四杰之后反对齐梁诗风统治的诗人,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都表现了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
1.贡献
陈子昂在著名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曾经提出了诗歌革新的正面主张,反对齐梁诗风的“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指出“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这标志着唐代诗风的革新和转变。
“兴寄”的实质是要求诗歌发扬批判现实的传统,要求诗歌有鲜明的政治倾向;“风骨”的实质是要求诗歌有高尚充沛的思想感情,有刚健充实的现实内容。
这一革新主张的提出,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富有实践意义;不仅抨击了陈腐的诗风,而且还为当时正在萌芽成长的新诗人、新诗风开辟道路。
2.主要作品
《感遇诗》三十八首,表现了这种革新精神。
这组诗并不是同时而作,有的讽刺现实、感慨时事,有的感怀身世、抒发理想。
内容广阔丰富,思想也矛盾复杂。
(1)《感遇诗》里有一些叹息人生祸福无常,赞美隐逸求仙,发挥佛老玄理的作品;
(2)《登幽州台歌》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这几首诗是他随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的时候写的;
(3)陈子昂的律诗比较少,但是像《度荆门望楚》,也是初唐律诗中的佳作。
3.特点
(1)陈子昂仰慕“建安作者”和“正始之音”,他的诗受建安、正始诗人影响较深。
(2)他的诗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同时存在。
那些现实主义的作品,有的叙事慷慨沉痛,有的还兼有政论锋芒。
那些偏于抒发理想之作,有的寄兴幽婉,有的又激情奔放,这又是浪漫主义的不同表现。
(3)总之,他是唐诗开创时期在诗歌革新的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功绩的诗人,韩愈称赞他:“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填空题
1.“文章四友”指初唐诗人李峤、崔融、苏味道和。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杜审言
【解析】“文章四友”指初唐诗人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
《新唐书·杜审言传》:“(审言)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为文章四友,世号‘崔李苏杜’。
”
2.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第一次将________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
[中山大学2011年研]
【答案】汉魏风骨
【解析】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认为齐梁文风“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汉魏风骨,晋宋莫传”,因此主张诗歌要有兴寄和风骨。
二、名词解释
1.上官体[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上官体是初唐诗人上官仪所开创的一种诗体。
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
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致,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初唐四杰[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初唐四杰是唐代初期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文学家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他们官小而财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提倡刚健骨气。
《旧唐书•杨炯传》:“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杜甫有“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之诗句。
四人的诗文虽未尽脱齐梁绮丽余风,但题材较广,风格也较清峻;其骈文亦与时有别,呈灵活飞动之态,对唐代文风转变起了一定的作用。
3.文章四友[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文章四友是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的合称。
“四友”诗风不一,然都是五律形成的指动者。
杜审言的诗歌较少雕饰,对近体诗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贡献,代表作是《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李峤、苏味道、崔融都身居高官,其诗多为应制之作,内容空洞。
与苏、李相较,崔融有些从军诗尚有可取。
苏味道、李峤早有并称之誉。
崔融、杜审言写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