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垂直管理体制下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性建设

浅谈垂直管理体制下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性建设
浅谈垂直管理体制下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性建设

浅谈垂直管理体制下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性建设

发表时间:2010-08-02T08:28:30.48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5月上旬刊供稿作者:朱有忠

[导读] 在省以下政府统计机构垂直管理的体制下,基层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工作

朱有忠(吉林省统计局)

摘要:在省以下政府统计机构垂直管理的体制下,基层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工作,其现状已不适应垂直管理的要求;要大力解放统计的生产力,要大力强化统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大力改善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环境,全力营造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促进现代统计科学发展。

关键词:垂直管理统计信息化基层建设

0 引言

吉林省统计局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唯一实现了省以下政府统计机构的垂直管理,这在全国统计系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对统计的深入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是,也给我们统计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在新的统计体制下如何加强统计的基层基础建设,而对承担着统计部门信息化管理职能的数据管理中心来说,是如何在新的体制下把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使之适应统计改革不断深化,统计事业加快发展的要求。

我认为,我省实施的省以下统计部门垂直管理,已得到全国统计界人士的认可,能够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作用,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加强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1 统计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从我省统计系统现实的情况看,在统计信息化建设上特别是基层基础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或高度重视的问题:

1.1 基层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严重缺乏。表现在从事计算机专项工作的人员少,据初步统计,全省60个县(市、区)共有500多名统计人员,而专门从事计算机业务的人员占不到10%,每个县(市、区)不能平均到一个称职的计算机业务骨干。还表现在现有基层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人员学历资力水平层次底,现在的统计业务,特别是数据的汇集整理及分析,离不开计算机这个技术手段,每年的数据调查量是几倍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没有计算机在统计部门应用,其上级交付的统计任务根本无法完成,然而,计算机技术人才的缺乏,增大了基层统计工作的强度,一个数据处理过程,大大超过标准的数据处理时间,工作效率明显低下,也就是说先进的设备由于缺乏现代的人才掌握,没有发挥应有的效能,造成了资源浪费。

1.2 基层单位的计算机设备配置档次低,还没有做到人手一机。据了解,在县(市、区)一级,能够完整运行年报程序的高档次微机很少,每到年报时节,这少数的几台高档次微机是换人(换专业)不停机,即使这样也让基层统计人员为设备的相对落后而着急。而且,在一些基层统计人员的桌面上仍摆放着“386、486”等淘汰机型,只能用于打字,其运算功能根本不适应当前软件要求。

还有,县(市、区)的统计部门工作环境、办公条件及福利待遇与政府其它部门比较起来,相对较差,留住计算机技术人才也是影响基层的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上述这些问题,虽然说是长期存在于基层,但在新的体制下如不加以解决,必然要影响统计信息化的整体建设。因为从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情况上看,重大的统计信息化建设项目或工程,主要实行着至上而下的实施,比如网络建设、软件开发,但具体的操作与运用离不开基层人员的劳动。特别是统计为当地领导及社会服务的责任越来越大,充分地运用计算机技术能够极大的发挥统计的咨询与服务的功能。

2 新的体制下加强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建设,应做到几点

如何在新的体制下加强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建设,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2.1 必须把统计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落到实处。

要让各级统计局的局长深刻地认识到,统计运用计算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具问题,而是通过计算机的运用,极大的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进而更大程度上地解放统计的生产力。这按照和谐社会的理念是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加强统计信息化基层基础建设,这是统计局领导们坚持了“以统计业务人员为本”,事实证明,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做一项工作,干一件事情,只要领导,特别是一把手重视了就没有翻不过去的“火焰山”,就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领导的行政资源,没钱去筹集,没人才去挖掘,没设备去争取,只有领导上心了,就能千方百计去争取去努力。

在我省很多县(市、区)就有很好的例证,有的县统计局不仅人手一台台式电脑,而且主要业务人员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解决了经常到单位上机加班的问题。

现在的县级统计部门经费也比以往增加了很多,只要紧一紧,可以增配一些新的微机,特别全省的经济条件在不断改善,地方的财政收入在不断增多,做为一局之长,常跑跑县领导,跑跑财政,争取资金改善计算机设备环境,应能成为统计局长的重要工作内容。

2.2 省局要把强化基层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训作为一项长期的业务坚持下去。

要制定培训计划,使对基层计算机技术人员的培养形成一种制度安排,不能想起来就办一个培训班来“了事”。要在规划上明确规定出,培训的目的和要求,达到的标准及哪级人员应掌握,熟知的内容,并明确考核的办法。对不能按要求参加培训,或没有达到培训要求标准的要给补救式处罚,特别是在晋级升职或年终评优评奖中,成为否决的一票。要形成奖优惩劣的机制,让基层统计业务人员懂得,掌握现代的计算机技术,不仅能提高工作的效率,适应统计事业飞速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自身素质,得到领导和同志们认可的过程,更是积极上进的选择。而且,一个重要意义在于,是上级统计部门为基层统计人员创造着积极进取的条件,使之感到垂直管理后的吉林统计系统真真切切发生了重大变革、重大变化。

作为省局的信息化职能管理部门,制定全系统统计信息化培训规划责无旁贷,这也是中心适应垂直管理的必然要求,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要与《吉林统计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落实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2.3 要把改善基层的数据处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下去。

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是,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更新,设备更新,扩充的时限,愈来愈短,这就给统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带来很大的难题,因为统计部门的资金经费有限,不可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更换更好的设备。所以,要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利用最大化,充分发

统计局2018年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统计局2018年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统计局2018年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2018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中、省、市统计部门对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关要求,结合基层统计工作实际,扎实抓好统计信息工作建设与应用,不断从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等方面加快信息网络化发展。针对信息网络化发展要求的实际,进一步加强信息管理工作,重点抓好计算设施建设和网络建设,充分发挥计算工作在整改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现将本年度计算机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了计算机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全局统计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我局成立了计算机管理与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廖英杰任组长,下设办公室,由副局长何登富兼任办公室主任,设在局办公室内,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人。确保统计信息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化管理进程

按照市统计局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局统计工作实际,完善了各项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工作制度,重点抓好计算设施建设和网络建设。为了做好信息化建设,规范统计信息化管理,保障网络安全,我局专门制订了《xx县统计局信息化规章制度》《xx县统计局网络安全保障制度》《xx县统计局病毒检测和网络漏洞检测制度》,对信息化工作管理、内部电脑安全管理、机房管理、机房环境安全管理、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管理、数据、资料和信息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计算机操作人员管理、网站内容管理、网站维护责任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我局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实现了全县57个乡镇的统计网络互通,同时,针对部分条件不足的乡镇,我局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配备的统计专用电脑,有效保障了乡镇基层人员的统计管理工作条件。 三、加强对统计业务数据的处理,强化计算机维护管理 1.认真完成各项统计报表数据和各类公文的计算机处理工作。 2.按照全市正版化软件工作要求,我局积极安装正版操作系统、办公软件及杀毒软件,有效保障我局统计信息工作的安全。 3.为保证计算设备的安全和正常运行,我局始终坚持统一管理,分配使用的原则,与各股室签订《网络和信息安全工作责任书》,并要求各股室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网络和信息系统的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特色做法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特色做法 一、围绕“六位”加强村级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 为强化村居(社区)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规范村级统计行为,提升村级统计能力,保障源头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市围绕“六位”全面推行村级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 一是组织到位。成立村级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开展村级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对各村要求建立相应组织,落实分管领导,明确职责分工,齐心协力抓好村级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工作。 二是质量到位。工作过程中,突出质的把握,稳扎稳打。采取“典型示范、分步推进、全面规范”的原则,严格按照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把好关口,强化现场指导,确保建设一个、成功一个。 三是硬件到位。落实固定的统计办公场所(有些合用),设立统计办公室并挂牌。配备统计所必备的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档案柜、打印机等,全面建立健全电子统计档案。 四是人员到位。配备相对稳定的专职村级统计人员,对村级统计人员的基本条件要求是:工作责任心强,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 五是制度到位。建立健全村级统计调查工作制度,明确村统计人员岗位职责,做到工作制度上墙公开。 六是经费到位。安排财政预算解决村级统计调查工作经费,确保村各项统计调查工作正常开展。落实村统计人员的工作补贴,定期发

放每人每月补助**元。 二、突出“七化”加强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 为规范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夯实基层统计基础,全面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市突出“七化”推进统计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 一是人员专业化。全市××个乡镇(街道)全都建立独立的统计中心,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村级明确专(兼)职统计人员,以文件的形式确定,经济、会计、统计专业人员占85%以上。 二是管理制度化。各乡镇(街道)成立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建设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具体抓,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抓落实,制定《统计中心工作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微机管理制度》、《统计档案管理制度》、《统计报表签收制度》等10多项规章制度,统计工作有规范、有标准、成绩有依据、奖罚有尺度,实现了制度化管理。 三是手段现代化。每个乡镇(街道)都配备了2间以上办公室并重新粉刷、铺设地板砖、安装空调设备;都配备4-7台专用微机及配套的办公设备,给每个统计中心还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联入国家、省、市统计信息网,所有专业都能在基层联网直报,为“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统计改革的顺利实施打下了扎实基础。 四是工作规范化。制定了《统计业务工作流程》、《统计报表报送流程图》和《数据质量审核评估制度》,各种统计报表的“流程卡”、“审核记录卡”、“数据质量查询卡”以及“数据质量评估报告”等原始记录都随同汇总表和基层报表一起留存,实行全过程的流程记录和质量监控,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

浅论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其措施

浅论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其措施 作者简介:杜磊,单位:承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统计,研究方向:统计具体写作要求:职称副高级统计师方面的。 摘要:统计工作是繁琐并细致的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够快速、准确的为决策提供依据。本文从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入手,详细论述了统计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词: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一、引言时代的发展要求企业必须进行现代化的改革,特别在数据统计方面,实现信息化是有着实际意义的。现代企业通常将企业运营的各方面统计作为企业管理的依据,而这种统计数据与分析数据的能力作为现代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衡量指标之一,广泛的被企业所重视。企业统计信息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载体,将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存档,之后将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将信息共享。这是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手段,涉及到的层面较多,而且需要企业中各部门在统一的组织协调下进行有机的配合。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使用信息化手段对企业数据信

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已经由之前的辅助性工作转变为现在的企业核心工作。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企业进行现代化办公与管理的改革,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与决策的准确性,还有利于国家深化宏观改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温家宝同志曾经多次强调现代企业要优先发展统计工作的信息化,这样才能够把握住企业经营的方向,将企业进行合理的市场定位。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统计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统计工作的必要环节。因此,必须将企业的信息化改革放在企业发展的首位来考虑,这样可以从根本上减轻统计工作的负担。总之,必须首先认清统计信息化改革的意义,才能够有效推动信息化改革的实施。 三、统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1.思想上认识不足 在传统思维中,统计信息化的表现形式就是在电脑上打字、分享文件、使用软件进行报表的制作,最后将这些数据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或是通过一些凡是进行共享,而没有更深入的认识。其实,统计信息化的工作是十分复杂的。首先,要建立一个信息平台,通过平台进行统计工作,统计工作必须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和网络化的要求进行,目的是将统计部门的信息收集效率与信息准确性提升,进而根据信息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从“摸清企业家底”入手,对企业的各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使企业形成一盘棋思

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调研报告

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调研报告 强化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为了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继续查找统计工作在服务科学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提高统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质量和水平,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拓宽三条路子、实施十大工程”的实践主题,把业务工作与学习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针对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我深入甘州区、民乐县的部分乡镇和街道开展调研,进一步掌握了县区、乡镇、街道的统计工作情况,查找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和差距,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对策和措施,积极进行整改,以此达到改善基层统计条件、提升统计服务能力、促进统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目的。 一、全市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概况 机构设置方面:全市六县区全部成立科级行政建制的统计局;全市有47个乡镇成立了专门的统计站,13个乡镇统计站和其他站所合署办公;街道、社区和行政村还没有成立统计机构。队伍建设方面:县区、乡镇及街道共有统计专兼职人员125人,其中县区统计局共有65人,全部是专职统计人员,男48人,女17人,平均年龄41岁,有统计中级职

称的3人,初级职称的15人。本科学历15人,大专学历39人,中专学历11人;乡镇统计站共有专职统计人员47人,兼职统计人员13人,男32人,女28人,平均年龄34岁,本科学历14人,大专学历33人,中专学历13人;840个行政村的统计人员均由文书兼任,大部分是初中文化程度。基础条件方面:县区统计人员人均有专用电脑一台;60个乡镇都有统计专用电脑;行政村统计基础条件相对薄弱;5个街道、43个社区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绝大部分没有专门的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 二、市县区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做法 近年来,市统计局按照省统计局的要求和统计发展的需要,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实行规范化管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狠抓统计基础建设任务的落实,基层基础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一)积极改善统计基层基础条件。市局筹集资金8万元,对基层基础建设试点县给予补助,对基层基础建设达到规范化要求的乡镇给予奖励;县区、乡镇共筹集资金30多万元购置办公设施;市、县区政府也在人员编制、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方面不同程度地为统计部门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基层基础条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乡镇统计站建设上,提出“八有”(有机构、有人员、有场所、有设施、有标示、有公章、有制度、有电脑)建设标准,县区统计局和乡镇统

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对信息的依赖程度很高,企业统计信息化已经从辅助性工作渗透到统计业务的核心工作中,已经成为企业统计业务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整个统计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科学的统计信息依据,对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对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很难找到着力点。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统计信息化还不能叫真正的信息化,因为统计局丰富的数据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和利用,整个企业统计业务流程还没有通畅的信息流。因此,加强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无论是对企业的经营,还是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统计信息化的意义 统计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搜集汇总、汇总、计算、分析统计数据,及时、全面、真实、连续地记录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数据,形成的各类统计报表和统计分析报告,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实行科学管理、制定预算和计划的主要依据,对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统计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包括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建设统计信息资源,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方法,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共享、管理和发布全过程的信息化。统计信息化是新时期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企业统计的必然要求,当前,信息化手段已经从辅助性工作向统计业务的核心工作转变,高效率的统计核算、信息传输、整合、信息共享,有利于全面整合企业资源、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销售、决策等效率和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认识统计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信息化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实现企业统计的高度信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领导和管理人员重视程度欠缺,人力和资金投入不足。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实施需要领导的切实支持,否则无法真正实现信息化的目标。实际上,许多企业的高管和职业经理们都存在观念滞后,对信息化认识不到位等问题。或者他们虽足够重视统计信息化,但限于信息化投入产出时滞较长,难以在任期内见成效等原因,企业的管理人员都不同程度上忽视了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同时,由于统计信息化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成本高,一些企业管理人员倾向于把资源投入到更有用的地方去,而不愿投资到不能立竿见影的统计信息系统建设上。这就造成企业统计部门、会计部门及很多业务部门使用的电脑配置较低,没有安装专业统计软件等,严重影响日常工作效率和统计信息传递、加工、处理,从而导致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效果不理想。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为决策服务的水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以“统计机构网络化,报表台帐标准化,统计管理法制化,统计信息自动化,统计资料档案化”为目标,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狠抓统计机构和统计队伍建设,健全统计调查网络,加强统计执法检查,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走向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 关键词: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议;对策 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规范化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实现统计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任务落实制度化、统计调查法治化、统计人员专业化和统计手段现代化工作机制,成为目前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每一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政治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谈几点浅薄的感悟和认识。 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导致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4、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5、统计执法举步维艰。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一般都是对单位进行处罚,如果某单位受到违规处理,势必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二、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

信息化武器装备基础知识

信息化武器装备基础知识 武器装备是军队的工具,是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军队的编成、作战思想和作战方式,从根本上说都是有武器装备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武器装备,就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20世纪9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导致高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武器装备大量涌现和广泛使用,标志着信息化武器装备时代的初步形成。要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深刻认识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特点,了解其对现代作战带来的巨大影响,探索我军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的正确道路。 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概念及特点 概念: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指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等现代高技术,具备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制导对抗等功能的作战装备和保障装备。具有以下特点: (一)智能化 所谓智能化,就是指信息化武器采用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及相应软件,使武器部分具有人的大脑的思维功能,能利用自身的信号探测和处理装置,自主地分析、识别和攻击目标。现代化的导弹,与传统武器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部分地具有了人的思维功能。导弹敏感部件测定自身运动参数和外部信息,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即可判断分形状态和位置偏差,进行修正后控制导弹飞向目标。以往武器打击力、机动力的提高,都不过是对人的体力的延伸,只有信息化武器才开始对人的脑力加以延伸。 (二)网络化 所谓网络化,就是利用信息网络将单件武器装备连接成为一个具有互连互通操作能力的大系统。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今天,由电缆、光纤和无线电台、卫星等各种电子设备构成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信息公路”,密布于陆上和地下、海上和海下、天空和太空等各种空间,这些“信息公路”链接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无缝链接、无所不在的信息网络。这个信息网络,把分散在世界各地、部署于陆、海、空、天的所有武器系统和指挥体系连接在一起,将各种武器系统综合集成为作战大系统。无论坦克、飞机、舰艇和卫星怎样分散部署,无论这些武器身在何处,只要想用它来打仗,随时调用都能做到“指哪打哪”,实施精确打击。 (三)一体化 一体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功能上的一体化,即过去由几件装备遂行的作战职能,现在由一个武器系统来完成;二是结构上的一体化,即通过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把战场上各军兵种的武器装备联为一体,使各种作战力量紧密配合、协调行动,提高整体作战。必如,C4ISR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侦察之大成的一体化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种类 (一)信息战装备

大数据环境下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大数据环境下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包括四大工程的推进与所带来的变革,通过分析、对比当前统计信息化和大数据环境下信息化要求的不同之处,针对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便加强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促进统计信息化进一步服务于党政、服务于人民。 标签:大数据;统计信息化;建设;流程再造 2001年初,我国加大力度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改革与发展,通过结合大数据环境,力求改善政府的统计工作现状。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信息化程度也快速提高。我国充分认识到推进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应用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才能更好的进行大数据环境下的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亦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点任务,具体的分析与研究如下文所述。 1 统计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及当下统计信息化发展水平 1.1 统计信息化的发展概述 统计信息化是指,通过利用包括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在内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手段,开发建设统计信息资源,改造传统的统计工作方式方法,实现统计信息的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共享、管理和发布全过程的信息化。 目前我国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成效,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计算机初步应用阶段;第二阶段,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第三阶段,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1.2 “四大工程”概述 为了推进统计工作现代化、变革统计数据生产方式,国家统计局目前正在建设统计“四大工程”。其中,“四大工程”,即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统一的一套表调查制度、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平台、统一的联网直报系统。 “四大工程”本身属于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中的法定调查单位,按照企业一套表制度规定的调查内容,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软件,将原始数据通过互联网直接报送全国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各级统计机构在线同步接收、审核和共享原始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1.3 “四大工程”对统计工作的变革和推动

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通知为深入贯彻落实《统计法》和《统计法实施条例》,全面夯实我市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建设高质量统计体系,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为开展“4+4”现代产业统计监测提供扎实统计保障,现就相关内容通知如下。 一、贯彻落实《统计法》,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是提高统计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从源头上保障统计数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我市对各县(市、区)开展了基层统计调查工作现状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基层基础工作普遍存在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经费保障不足、规范管理不强、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制约统计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切实解决目前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贯彻落实《统计法》,充分有效发挥统计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提高决策施政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各县(市、区)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认真研究和解决基层统计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及时解决本地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健全各级统计机构,加强基层统计力量 县、乡、村、企是统计基层基础的重要节点,一是各县(市、区)要按照《统计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统计机构建设,为统计活动开展创造必要条件。二是要进一步巩固乡镇(街道)统计机构,没有设立乡镇(街道)统计机构的,要配

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履行统计职责。三是要加强村居(社区)统计力量,村居(社区)应当确定人员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统计工作。四是要强化企业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企业需指定统计负责人并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村居(社区)和企业统计人员变更时,要向乡镇(街道)统计机构备案。 三、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强化统计人员管理 要注重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和管理,各县(市、区)政府要配齐、配强统计部门领导班子,在选拔、任免和调配县(市、区)统计局主要负责人时,应事先征求市统计局的意见,各乡镇(街道)专职统计人员因特殊情况需调动的,应征得县(市、区)统计局的同意。要把熟悉统计业务、思想作风过硬、综合素质较强、热爱统计事业的同志充实到统计队伍中来,并保持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各级要积极开展统计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通、作风扎实、适应统计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基层统计干部队伍。 四、加大基层统计工作投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研究并及时帮助统计部门解决实际困难,加大对统计工作的投入,使统计工作任务与所需条件相适应,建立健全统计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基层统计工作的投入,将统计工作经费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支持基层统计部门改善办公条件,将购买统计服务纳入各级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保证各类普查调查所需经费,将村居(社区)聘用的专(兼)职统计人员以及各类普查、专项调查等聘用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的劳动报酬纳入财政预算。 五、完善部门统计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多措并举创新思路 切实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而镇级统计工作则是统计基层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是统计事业发展的根基,其源头数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统计数据的质量,也直接关系着统计部门能否为党政领导决策和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近年来,**市统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严格按照省局要求,抢抓机遇、克难求进,特别是借助推进“四大工程”和实施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的有利契机,全市镇级统计机构在机构、人员、经费、制度、办公条件等诸多方面有了较大改观,切实为全市统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争取政府支持。 多年来,**市政府一贯重视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市政府为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就统计基础工作作出了很多原则性的规定。2007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近一步加强统计基础建设的意见》

(徐政发…2007?91号),从提高思想认识、健全统计体系、改善基础条件、强化队伍建设、完善制度方法、加强组织领导六个方面对各级统计基础建设提出了指导性规定。2012年6月,**市政府又下发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意见》(徐政发…2012?88号),明确要求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须设立或明确实体型统计机构,实现集中统一的统计管理,履行综合统计工作职能,配备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专职统计人员,县级政府所在镇统计人员配备不少于7名,中心镇(重点街道)统计人员配备不少于5名,其他镇(街道)统计人员配备不少于3名。要求各地要积极探索在城关镇、中心镇和市区分片区设立统计派出机构;探索设立镇(街道)首席统计员,按社区、行政村配备统计协管员,并给予相应补贴的劳动报酬制度,为“十二五”期间我市镇级统计基础建设指明了工作方向。 (二)狠抓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机制。 2

浅谈垂直管理体制下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性建设

浅谈垂直管理体制下如何加强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性建设 在省以下政府统计机构垂直管理的体制下,基层的统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大的基础性工作,其现状已不适应垂直管理的要求;要大力解放统计的生产力,要大力强化统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要大力改善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环境,全力营造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促进现代统计科学发展。 标签:垂直管理统计信息化基层建设 0 引言 吉林省统计局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统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唯一实现了省以下政府统计机构的垂直管理,这在全国统计系统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对统计的深入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但是,也给我们统计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在新的统计体制下如何加强统计的基层基础建设,而对承担着统计部门信息化管理职能的数据管理中心来说,是如何在新的体制下把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使之适应统计改革不断深化,统计事业加快发展的要求。 我认为,我省实施的省以下统计部门垂直管理,已得到全国统计界人士的认可,能够更好地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作用,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加强统计信息化的基层基础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1 统计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从我省统计系统现实的情况看,在统计信息化建设上特别是基层基础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或高度重视的问题: 1.1 基层的信息化建设人才严重缺乏。表现在从事计算机专项工作的人员少,据初步统计,全省60个县(市、区)共有500多名统计人员,而专门从事计算机业务的人员占不到10%,每个县(市、区)不能平均到一个称职的计算机业务骨干。还表现在现有基层从事计算机工作的人员学历资力水平层次底,现在的统计业务,特别是数据的汇集整理及分析,离不开计算机这个技术手段,每年的数据调查量是几倍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没有计算机在统计部门应用,其上级交付的统计任务根本无法完成,然而,计算机技术人才的缺乏,增大了基层统计工作的强度,一个数据处理过程,大大超过标准的数据处理时间,工作效率明显低下,也就是说先进的设备由于缺乏现代的人才掌握,没有发挥应有的效能,造成了资源浪费。 1.2 基层单位的计算机设备配置档次低,还没有做到人手一机。据了解,在县(市、区)一级,能够完整运行年报程序的高档次微机很少,每到年报时节,这少数的几台高档次微机是换人(换专业)不停机,即使这样也让基层统计人员为设备的相对落后而着急。而且,在一些基层统计人员的桌面上仍摆放着“386、486”等淘汰

对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感悟和认识

对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感悟和认识 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规范化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实现统计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任务落实制度化、统计调查法治化、统计人员专业化和统计手段现代化工作机制,成为目前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每一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政治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谈几点浅薄的感悟和认识。 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导致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4、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5、统计执法举步维艰。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一般都是对单位进行处罚,如果某单位受到违规处理,势必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二、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

统计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统计局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在市局的关心支持和业务科室的精心指导下,县统计局始终坚持 把统计信息化建设列为工作重点,认真开展统计信息化建设,高质高 效地完成信息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现将我局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做法 高度重视,明确责任。随着信息化建设制度日趋完善,信息化建 设和信息安全工作在统计工作中日益凸显重要,我局历年来高度重视 信息化建设工作,局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各专业统计人员履行具体 职责,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成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为保障信息化建设高效运行,局制定《县 统计局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县统计局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我局对电脑及其设备实行“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管理 制度,各专业人员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制度。局内电脑均配备了防 病毒软件和防火墙,严防病毒攻击,确保网络安全,同时加强办公室 日常防盗管理,配备消防设备,定期检查电路安全。 加强网络安全,规范信息发布。为了满足现代办公要求,我局台 式计算机人手一台,各专业配备一台打印机、一台笔记本电脑供外出 学习和培训使用,这些基础硬件的配置,进一步改善了工作环境,提 高工作效率。我局所有计算机均配备了防病毒软件,明确了网络安全 工作,切实抓好内网、外网和应用软件管理,确保涉密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涉密,严格按照保密要求处理光盘、硬盘等管理、维修 和销毁工作。 加强平台维护,优化信息化服务。积极为专业统计报表数据处理 提供技术支持,定期做好网络设备和单机的维护,保证各专业统计数 据处理正常运转,做到上报市局的数据文件无毒上传;同时要求各专 业定期将专业数据资料和各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备份,确保全局统计 数据资料的完整与安全。 二.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装备 (1)

第五章信息化装备 一、填空题 1、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武器装备】 2、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是海军排水量最大的驱逐舰。【055 型驱逐舰】 3、系中国目前建造排水量最大的水下作战舰艇,堪称“国之重器”。【094 型核潜艇】 4、是世界上第一种完全隐身的现役战略轰炸机。【B-2】 5、是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的核心。【指挥控制系统】 6、是指工作原理、毁伤机理和作战运用方式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的各类高技术武器的统称。【新概念武器】 7、的出现,被称为战争史上继火药、核武器之后的“第三次革命”。【人工智能武器】 8、期间,无线电台大量装备部队,电子战开始出现,以电子战装备为代表的信息化装备初现端倪。【第一次世界大战】 9、2011 年开始的,新的信息化装备被广泛应用,各种人工智能(AI)装备开始进入战场。【叙利亚战争】 10、当前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核心是。【信息化革命】 11、是美国陆军主战坦克中最先进的型号。【M1A2 SEP 坦克】

12、潜艇按动力分为潜艇与潜艇。【常规动力】【核动力】 13、是美军第三代核动力航空母舰,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舰。【“福特”级航空母舰】 14、2015 年 8 月1 日,俄正式成立,实现对航空、防空和反导防御、太空部队的统一指挥。【空天军】 15、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与通信系统,是继美国的GPS 和俄罗斯的GLONASS 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16、,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覆盖各种类型弹道导弹的陆基弹道导弹系列。【东风系列导弹】 17、C4KISR 系统即、、、、、、系统的简称。【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杀伤】【情报】【监视侦察】 18、“战斧”巡航导弹在航行中采用加和,或采用惯性制导加GPS 制导,可以自动调整高度和速度进行攻击,在现代战争中充当了美军的“杀手锏”。【惯性制导】【地形匹配制导】【景象匹配】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 1、信息化装备的核心是()。【C】 A.军事通讯系统 B.军事侦察系统

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 一、信息化需求分析 1、信息化现状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促使企业业务处理程序和管理程序更加合理,从而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能进一步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使其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当前,公司高层重视信息化建设,大胆采用计算机等先进技术,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今年3月份以来公司开始实施的K3-ERP系统,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该系统目前运行正常,已实现客户端与远程正常访问。公司已购买了供应链模块以及应收款管理和应付款管理两大财务模块。公司依托该信息平台开展各项业务,同时财务部已将账务与ERP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各项业务的运转。财务当前使用软件NC系统与集团总部对接,目前用于财务基本核算,其他功能还没完全用起来。 2、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应用总体水平较低,虽然以K3ERP为信息处理中心,但尚未建立起企业级的信息化应用平台,并非所有工作都纳入到信息化 系统中。部分员工尚备有自己的手工台账。 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与分享。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尚未完全搭建和利用起来。 信息化建设力量还不够强大,没有形成一支具备较强规划、开发、实施、维护、升级的信息技术队伍,基本网络设施维护依赖于厂商支持。 缺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再造的能力、意识和实际效果,绝大

多数系统更多的应用在操作级效率的提升方面,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决策者进行管理、决策分析的支持力度不够,对日常业务运作流程的规范不够。 3、主要要求 建立企业具有全局性,可扩展的基础数据标准。在当前企业单个应用系统无法包容业务部门的全部需求时,需构建一个可扩展、具有张力和弹性的基础协同架构,解决在网络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将应用程序的不同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使得现在或将来的应用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式进行自由的交互。 需要设计三层平台支持整个企业信息化,三层平台分别是——硬件支撑平台、软件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平台。硬件支撑平台是整个信息化的基础,软件支撑平台是信息系统应用的支撑,应用系统平台是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 应用系统平台是实现管理信息化的手段,在信息系统应用平台上企业应部署四个层面的应用:运营层、管理支持层、决策层、呈现层。其中运营层由支持企业业务开展的运行系统构成;管理支持层是由企业管控系统和管理支持系统构成,是既代表公司总部监管业务开展又是支持下属公司业务开展的系统,通过系统支持公司有效的集权与放权;决策层是构架在运营层和管理层之上的决策支持系统,为管理者进行有效决策提供信息化支持;呈现层是通过内、外部门户展现企业信息并实现个性化内容管理。 软件功能至少应包括数据显示与查询、图形显示、报表显示与打印、曲线图分析、上下限预警、数据存贮、进销存管理、应收与应付款管理、信用方案的初步建立等功能。 支持B/S结构,易于公司信息门户挂接,实现数据共享。 在上述基础上构建企业信息化建设平台,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集团公司内的管理、经营、决策等各方面的总体集成,

统计局大数据中心工作要点

市统计局大数据中心2018年工作要点 根据省局大数据中心2018年信息化工作安排及南充市、县、乡三级目前统计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的短板及问题,结合市局统计工作改革与发展对信息化提出的支撑与保障要求, 2018年大数据中心工作要点如下: 一、亮特点工作 (一)全力推进和做好统计大数据中心建设 不断深化优化新建大数据中心机房建设、网络系统、安全系统、应用系统的建设技术方案,做实做细各项准备,以便机房技术用房确定后,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高效推进统计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并同步做好机房、高清视频会议暨综合管理展示大屏的建设、升级工作和局内现有机房各信息化系统的调试集成工作。 (二)建立基本完备的信息网络安全体系 在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优化网络结构,通过部署防火墙、行为管理、堡垒机、数据库审计、日志审计等安全设备,建立起较全面的安全技术防护设施。通过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市县两级VRV安全客户端注册率每月均达100%,提升杀毒软件安装率,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有关制度。按《网络安全法》的要求,在新的大数据中心各项信息系统建设完成后,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测评公司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测

及提出完善整改报告,通过等级保护测评。圆满完成省局及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我局的各类安全检查,确保全年不出任何安全事故,建成省内市州领先的基本完备的信息网络安全体系。 二、重点工作 (一)做好三农普、四经普有关数据处理工作 按省局有关工作时间安排,在国家审定农普数据反馈后,及时做好三农普市、县两级资料开发的数据处理系统搭建和汇总出表工作。做好四经普数据处理设备准备(PDA设备的管理、新设备的采购)、数据处理方案制定、处理环境的搭建、应用系统的技术培训、数据处理期间的技术保障等各类数据处理工作。 (二)继续推进县(区)、乡(镇)信息化基础建设 在2017年推进县、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针对各地还未达标和还存在的薄弱环节部分,按省中心有关工作要求,继续推进基层信息化基础建设。利用统计深改的形势背景,努力争取形成规范扎实的基层信息化管理体制,在机构设立、人员配备、网络建设(专网向社区延伸、市县专网增设备用网络线路)、环境设施(专用机房、二代防火墙、UPS电源等)、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推进,为后续统计改革发展对基层信息化工作提出的全新要求打下良好基础。并通过按月通报有关工作进展来促进各县区间

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街道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周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统计工作的作用日益突出,领导越来越重视,群众越来越关注,对统计工作的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长期形成的统计体制问题,使得街道基层基础统计工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一、街道统计工作任务日益繁重。 实行在地统计以来,街道统计工作任务越来越重。一是要承担反映国民经济各方面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常规统计报表(月报、季报、年报)。二是要承担反映重大国情国力周期性大型普查(包括逢0年份的全国人口普查、逢3和8年份的全国经济普查、逢6年份的全国农业普查)和中型普查(如基本单位、投入产出调查等),一次大型的普查要二至三年才能全面完成,而街道统计工作站又是各项普查的主力军。三是要负责劳动力、工业、投资、服务业、居民收支、民生及文明城市等方面的多种抽样调查。四是以及配合参加的相关部门组织的专业调查工作等。 二、街道统计基础条件比较薄弱。 尽管近年来上级统计部门和区委、区政府为统计部门解决了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基础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与繁重的工作任

务还是不适应。一是统计人员严重不足,统计人员超负荷运行。我区虽然在各街道办事处都建立了统计办公室,但实际上基本只配置一个专职统计员,每位统计员要应付各个专业涉及的上百家报表单位基层报表的催报工作及统计规范化工作(如统计资格从业证的办理、统计执法等),还有局里各专业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实在是勉为其难,加上街道一些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形成“走马灯”现象。这不仅对统计事业长远发展有影响,并且进一步优化统计服务也成为一个难题。 二是统计工作条件还有待改善。一方面,多数街道的统计工作办公室与经济办、计生办或其他科室合在一起办公,一个办公室两块牌子或多块牌子;另一方面办公设备还比较落后,工作用的电话、传真机、打印机,有的甚至连计算器、档案柜都同其他办公室共用,有时要打个电话、发个传真给报表单位要跑几个办公室。 三是数据收集报送方式落后,统计数据质量难以保障。长期以来统计数据的采集途径仍旧是通过电话催报、传真甚至是上门收取,既影响了工作效率又不能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辖区报表单位配合程度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