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论述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述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
2.论述日本经济长期衰退的内在原因。
3.论述小泉政府对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的调整措施。
4.试述战后日本的资产阶级民主化改革。
5.论述冷战结束后日本政治的新变化。
6.试述日本提出走向政治大国战略的背景。
7.试述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各种措施。
8.试论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制约因素。
9.试述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10.试述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战略的发展。
1题答: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战后初期日本进行的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工会自由等民主化改革措施,虽有其局限性,但基本清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完成了明治维新为能完成的任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美国对日本的积极扶持。美国向日本提纲了20多亿美元的援助;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向日本订购了24亿美元和40亿美元军需物资。
第三,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对国家经济各部门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和管理,制定符合日本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四,积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
第五,推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战后日本把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作为发展经济的重大战略方针。还非常重视各种职业教育,各大企业都设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
2题答:
(1)传统经济体制失灵。政治对经济的过度干预,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的市场化、资本化、信息化和自由化的内在要求。产业结构调整明显滞后。日本经济衰退实质上是一种“体制性危机”。
(2)政府经济政策失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政府指导经济的政策就不断出现偏差。刺激经济,导致财政赤字上升;为消减财政赤字,又导致经济陷入新的困境。同时,日本一直回避体制性矛盾,不敢从政府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管理体制上动刀子。
(3)政治局势动荡不安。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使日本政界—行政部门—产业界之间形成了所谓的“铁三角”关系。权力与金钱结合的“金权政治”,导致政府官员贪污受贿丑闻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日本政府的形象和经济管理效能的发挥。
3题答:
为了使经济摆脱持续低迷的状态,小泉政府开始对传统的产业结构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
(1)在经济结构方面,重点是放宽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为吸引个人投资和刺激消费,政府制定了关于股票市场税收方面的优惠措施。实行国民年金保证制度。同时,改革邮政事业,加速实行金融机构重组和资金重组,提高金融企业的资信度。日本政府还恢复了“零利率”政策。
(2)在财政政策改革方面,大力削减财政开支,健全和完善财政体体制。日本政府提出改革特定财政专款专用的僵化制度;给特殊法人“断奶,’削减国债额度,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培育潜在成长领域等政策。
(3)在金融制度改革方面,主要是通过实行自由化和信息化,提高日本金融竞争力和效率,使东京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余融中心。日本采取措施放宽金融限制,按照国际惯例和标准对金融制度进行自由化改革;健全与国际金融市场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促进日本金融界进一步走进世界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领域:把日本银行改革成具有独立性的开放银行。
(4)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上,努力寻求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创立日本的信息经济。一是加大基础科学研究;二是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科技合作。
4题答:
制定新宪法。新宪法确立了天皇象征制和国民主权原则,规定天皇是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其地位以主权所属的全体日本国民的意志为依据;实行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的三权分立制度;宣布放弃战争,规定永远放弃作为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尊重和保障国民的权利,宣布全体国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整肃军国主义势力,解散军队,惩处战犯。最初整肃的对象是特务、警察和公职人员。颁布了政治整肃的两项指令:一是规定取缔所有支持日本军国主义国家主义的政党、社团组织;二是要求日本政府解除战犯、职业军官、法西斯政党及社团头目等七种人的公职,并不得再任用其担任政府工作。
(3)进行社会改革,废除压制国民的法律制度,恢复民主自由权利。命令日本政府立即撤销限制政治、信仰及国民自由的一切法令和制度,废除治安维持法;立即释放包括日共领导人在内的一切政治犯;撤销秘密警察机关和思想警察制度;罢免内务大臣和一批高级警官,废除特别高等警察。
(4)解散财阀。先后解散了三井、三菱、住友、安田等四大财阀的总公司;制定了《禁止垄断法》和《排除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法》,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有利于建立更富有竞争性的市场。
(5)进行农地改革。日本内阁制定了“关于彻底改革土地制度的措施纲要”,通过了《修正土地调整法》和《建立自耕农特别措施法》(通称第二次农地改革措施)。
5题答: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治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其中,政府更迭频繁和政府右倾化是两个最
重要的特征。
第一,“五五体制”崩溃。1955年11月,民主党和自由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形成了战后所谓的“五五体制”,保守派和革新力量对垒分明。1993年,自民党失去执政地位,以此为转折,日本进入了“十年九相”的动荡时代。
第二,日本政治日趋保守化。
第三,右翼组织和右翼势力不断膨胀。鼓吹天皇和国家主义,拒绝承认侵略历史,反对战争道歉,要求修改宪法,扩充军事力量谋求战前大日本帝国的“辉煌”。
日本政治的新变化,是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亚洲人民希望日本继续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6题答:
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日本的第三次战略选择即走向政治大国提上了议事日程。
第一,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整个日本的工农业生产都实现了现代化。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其总体经济实力稳居世界第二的超强地位没有改变。拥有如此之强的经济实力,使得日本开始谋求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地位。
第二,国际战略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开始了新一轮的分化和组合。美坚持在日韩驻军,强化美日同盟,加紧开发部署导弹防御体系。美、欧、中、日、俄等国之间的关系,因美国全球战略而日益复杂,彼此间地缘战略都不同程度地显露出两重性,即既互相借重又互相制衡。在大国关系调整中,日本政治作用的砝码在不断加重。
第三,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有所膨胀。在战后50多年里,日本极端势力对侵略历史不作深刻反省,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坚持顽固立场;他们主张积极发展军事力量,意欲修改和平宪法;坚持追随美国的全球战略,充当美国的政治盟友;推动加入导弹防御计划,强化日美同盟关系。
第四,新国家主义思潮不断兴起。新国家主义的实质,是以狭隘民族主义为核心的大国主义,其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大和民族优秀论”,其具体表现是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新国家主义在政治上主张对美、俄、中等大国说“不”,确立日本在国际上的政治大国地位。新国家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日本的政府决策和国家战略产生了深刻影响。
7题答:
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九一一”事件后,日本更加积极推进政治大国战略的实施,不断调整国内外政策,采取各种措施加快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
第一,运用强大的经济实力,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为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目标,日本政府特别强调发挥其经济大国的主导作用。一是积极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二是积极推动区域合作进程,争夺业太地区主导权日本积极倡导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三是开展新的经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