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实践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发展观实践调查报告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十七大以后全党全国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浪潮,从党中央到地方党政机构以及各企事业单位都通过各种形式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并结合自身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以实现工作进一步提高,再上新台阶。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落实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是农村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发展的科学性,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把与时俱进与求真务实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把握力度,促进发展的质量、速度、效益的统一,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具体运用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起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的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丰富了我党治理国家的理论内容,同时对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国家的治理和发展要遵从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同时在平时工作中,各个部门和单位以及企业都应要贯彻和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建国以来农业机械化发展历程及成就
建国60年来,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1949至1980年,创建起步阶段。中央提出了明确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指导方针、政策。。我国农机工业从制造新式农机具起步,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先后建立了包括一拖、天拖、常拖等一批大中型企业,奠定了我国农机工业的基础。
1981至1995年,体制转换阶段。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为适应农业生产组织方式的重大变革,农机工业开始第一轮大规模结构调整,但是机具配套比失调,田间机械利用率低,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缓慢。
1996至2003年,市场引导阶段。1996年,国家有关部委探索出了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农机规模化作业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初步形成。农机工业开始了新一轮产品结构调整,高效率的大中型农机具开始恢复性增长,小型农机具的增幅放缓,
2004年以来,依法促进阶段。2004年颁布实施了《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促进了我国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装备结构不断优化、农机社会化服务深入发展,农机工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2007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40%,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已降至
38%,这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由初级阶段跨入了中级阶段,机械化生产方式已基本占据主导地位。
二、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农业机械化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成就
1.农机装备总量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为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8年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8.22亿千瓦,是1949年8万千瓦的1万倍,拖拉机保有量2022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达到300万台),联合收割机达到74万台,近年大中型拖拉机、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玉米收获机和保护性耕作机具的保有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2008年底,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8%,畜牧业、渔业、林果业生产机械化不断推进
2. 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能力和农机制造能力不断增强,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技术装备保障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积极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加大了农业机械装备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制开发和扶持力度,推动了农业机械化部分“瓶颈”环节技术和技术集成问题的解决。2008年底全国农机制造企业约8 000个。农业机械质量和种类基本可以满足当前实际生产的需要。我国农机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3.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壮大,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生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涌现,截至2008年底,全国各类农机作业服务组织16.56万个。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呈现出组织形式多样化、服务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专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显著特征。目前,活跃在乡村的农机手超过4000万人,约占乡村人口的5%,占农业劳动力的13%,他们是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已成为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4. 农业机械化法律法规及扶持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为农业机械化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2004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进入依法促进的轨道。至今,我国已出台农业部及省级政府农业机械化行政规章41部,省级地方性农业机械化法规37部,这些法律法规为促进和规范农业机械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5. 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业机械化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目前,我国基本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农业机械化行业管理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绝大多数地(市)、县(市),80%左右的乡镇都设有农业机械化管理机构。农机推广体系基本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推广体系和比较完整的技术服务网络,已成为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全国农机安全监理网络进一步完善,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农机事故发生,促进了农机安全发展。
三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指导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中的问题
1、农业机械燃料价格偏高,农机作业成本增加。
燃油是农机运行的血液,但由于近些年来燃油供应出现紧张,供需矛盾加大,油价不断上涨,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常常出现燃油供应紧张,给使用农机的农民增加了生产成本。
2、农机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机维修、配件难。
农机基层服务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当农机出现故障时维修很麻烦,经常要到离家较远的地方才会有农机维修站。
3、农业机械化作业的税收优惠、燃油补贴等各项补贴政策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农民不了解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解决问题促发展。
1.与时俱进,理清思路,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需要依托燃油的供应,现阶段燃油的供应经常出现短缺的现象,就其原因是对石油开采的不合理,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导致了现在容易出现能源危机,我们应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对能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做到既能保证发展需要,又不会使能源枯竭建议农机部门应积极与石油公司联合制定农田作业用油保障方案,设立农机加油绿色通道,专机专柜保证供应,农忙季节开展送油下乡等活动,以缓解油机矛盾,
2. 以人为本,提高素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要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现在,虽然村子里大都会有维修农机的地方,但是多数缺乏维修知识,有很多人都没有经过很系统的学习,对农机的维修全凭经验,有时会在维修过程中造成对机器的进一步损坏,因此应该强化机手培训,劳动就业培训等项目,加大对农机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是稳定队伍,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不拘一格发现和选聘提拔对业务发展能起重要作用的优秀人才,并委以重任,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和施展才能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创新农机基层服务管理体系,增强公益性服务实力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