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表)面吸附

合集下载

关于催化剂的综述

关于催化剂的综述

关于催化剂表(界)面研究的综述摘要:本文介绍了催化剂表(界)面的结构、性质、构性关系及调控的研究现状,尤其是针对纳米催化剂表(界)面的研究,并对催化剂表(界)面研究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催化剂;表(界)面;研究现状0引言催化是现代化学工业的支柱,90%以上的化工过程、60%以上的化工产品与催化技术相关,因此催化剂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心脏[1-3]。

此外,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源和土壤,防止环境污染已经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在这方面,催化剂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会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按催化反应系统物相的均一性进行分类,可将催化剂分为多相(非均相)催化剂、均相催化剂和酶催化剂。

多相催化剂是指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分散于不同相中的催化剂,它与反应物之间存在相界面,相应的催化反应称为多相催化反应,包括气-液相催化反应、气-固相催化反应、液-固相催化反应和气-液-固相催化反应。

目前,化学工程等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是多相催化剂。

多相催化反应与固体催化剂的表(界)面性质密切相关。

①催化剂的表(界)面反应物吸附位。

催化剂固体的比表面积越大,反应物分子在表面吸附的概率就越大,催化反应速率就越快。

因此,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孔固体如活性炭、硅胶、氧化硅、分子筛等经常用作催化剂的载体。

②不同表(界)面结构的催化剂,其催化反应性能不同,催化剂的活性和催化剂具有的各种缺陷(点缺陷和线缺陷)有直接的关系。

例如,金属镍催化剂催化苯加氢生成环己烷时,镍经过冷轧处理后,催化活性增加很多,而经过退火处理后催化活性降低。

这是由于冷轧处理后可增加催化剂的位错和点缺陷。

而位错和点缺陷附近的原子有较高的能量,增加了价键不饱和性,容易与反应物分子作用,因此表现出较高的活性。

相反,退火处理会使催化剂中位错和点缺陷数目减少,因此表现出较低活性。

③对于负载型催化剂,金属晶粒的大小,也就是分散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催化活性。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界面上的吸附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界面上的吸附

04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界面 上的应用
乳化与破乳
乳化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使互不相溶的油和水形成稳定的乳浊 液。乳化作用在化妆品、食品、制药 等领域广泛应用。
破乳
在某些情况下,如油水分离、废水处 理等,需要将形成的乳浊液进行破乳 ,使油水分离。表面活性剂可以通过 改变界面性质实现破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表面上的定向 排列能够降低表面张力,使得液体更 容易润湿固体表面,提高液体的分散 性和乳化性。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根据分子结构,表面活性剂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离子型 等。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肥皂、烷基硫酸盐等,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等,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醚等,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甜菜碱等。
润湿与反润湿
润湿
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固体表面与气体 或液体间的界面张力,使固体表面容 易被液体润湿。在涂料、油墨、化妆 品等领域,润湿作用至关重要。
反润湿
与润湿相反,反润湿是指使已被润湿 的表面重新变得不润湿。在某些加工 过程中,如纸张涂层、玻璃镀膜等, 需要控制表面的润湿性,这时就需要 利用反润湿技术。
减阻与起泡
减阻
表面活性剂可以降低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阻力,从而提高流体输送的效率。在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等领域,减阻 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起泡
表面活性剂可以在液体中形成稳定的泡沫。起泡作用在食品工业(如啤酒、奶制品等)、制药工业(如泡沫灭火 器、泡沫硬化剂等)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05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界面 上的研究进展
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
总结词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第四章表面吸附ppt课件

第四章表面吸附ppt课件
吸附热
0 exp(d )
q RT
吸附时间
v
吸附现象
表面吸附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差别
① 吸附热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吸附热差别很大。前者吸附热较小,与气体的液化热
相近;而后者的吸附热,与化学反应热相近,化学吸附比物理吸附要牢固;
② 吸附温度 物理吸附温度接近于气体的沸点,故对永久性气体物理吸附主要发生在低
表面覆盖度 固体表面吸附的气体分子数与表面可能吸附的总分子数目之比;
平均吸附时间 气体分子从被固体表面吸附到脱离固体表面(脱附)所经历的时间;
表面形成单分子层时间 单层气体分子布满固体表面所需要的时间
例如:1cm2固体表面上覆盖一层气体分子大约需要1015个气体分子,若入射到固体表 面的气体分子都被吸附,则形成单分子层的时间为:
表面吸附
C2A 化学吸附位能变化曲线 化学吸附-位阱 由C2A曲线表示的吸附力作用距离比物
理吸附范德瓦力的作用距离短,位阱Ec更深也更靠近表面。 位阱的位置zc就是被分解的原子化学吸附的位置(l~3埃)
吸附活化能 常态气体分子在接近表面时,首先沿PA2曲
线被吸引到Zp的位置作物理吸附。如果能够给它提供适当的 能量,以越过PA2和C2A曲线相交处的位垒Ea,就能进入Zc 处的位阱,形成离解状态的化学吸附。Ea称为吸附活化能, 其大小决定PA2和C2A线的形状(数值在0Edis之间)。
类别
A B1 B2 C D E F
Ta、Ti>Nb>W、Cr>Mo>Fe>Mn>Ni、Co>Rh>Pt、Pd>Cu、Au
金属
O2 Ca,Sr,Ba, Ti,Zr,Hf, V,Nb,Ta,Cr,Mo,W, Fe, Ni,Co Rh,Pd,Pt, Al, Mn, Cu, Au K Mg,Ag,Zn,Cd,In,Si,Ge, ,Pb,As,Sb,Bi Se,Te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C2H2 有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C2H4 有 有 有 有 无 无 无

第五章_固体表面吸附(固-气界面吸附)

第五章_固体表面吸附(固-气界面吸附)
De : 一孤对粒子从无穷远至键合离子间的平衡距离 re 的结合能; r: 孤对原子中表面一原子与吸附质原子间任意的距离。 a:双原子分子的弹力系数。
③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
如:CO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
O C MM
OO CC MM
NO + 1/2O2 CH2=CH2 + 1/2O2
NO2 O
NO只在Pt上吸附 只用Ag作催化剂。
无选择性;吸附热与气体凝聚热相近;吸附速度快;多层吸附。
(2)相互作用势能
设 f 代表作用力,r 为粒子间距离,U(r)为粒子间相互作用势能,有:
f U (r) r

r
U(r)
f dr
永久偶极矩相互作用势能为:
U (r)
2 3
12 22
3k Tr 6
诱导偶极矩相互作用势能为:
Ui(r)
( i 2 12
使体相中某些组分在表面区产生富集的现象。 其特点为组成随表面吸附质不同而变化。
如:Ag-Pd合金,吸附CO时,体相中的Pd可通过扩散到达 表面与CO形成羰基键,从而使表面富Pd。除去CO后,表面 组成由回到原来的状态。
第二节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1、物理吸附与Lennard-Jone势能曲线
(1)物理吸附特点
S
RT
则:
p
或: bp
b(1 )
1 bp
若有两种气体存于表面而发生竞争吸附时:
则:
A
பைடு நூலகம்
bA pA 1 bA pA bB
pB
B
bB pB 1 bA pA bB
pB
如果吸附解离成两个碎片,且各占据一个吸附位置,则:
f ( ) (1 )2 f '( ) 2

第四章表面吸附

第四章表面吸附

化学吸附
比范德瓦力强得多,但作用距离较小— ① 比范德瓦力强得多,但作用距离较小 与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作用力相似; ② 在化学吸附的过程中将会发生气体分子与表面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或者分子被离解 成原子(或自由基) 被化学键束缚在表面上 成原子(或自由基),被化学键束缚在表面上—化学吸附相当于表面化学反应; 温度和压力对化学吸附也有明显的影响—化学吸附过程对压力是可逆的, ③ 温度和压力对化学吸附也有明显的影响 化学吸附过程对压力是可逆的,对温
化学吸附
Edis + qc
qc-特点
表 面 吸 附
化学吸附-吸附热( 事先被离解的分子吸附在 化学吸附-吸附热(qc )事先被离解的分子吸附在 c的位置上所释出的吸附热应为 事先被离解的分子吸附在z
qc=Ec 即Z=∞,E=0的未离解常态分子 的吸附热,可以用 dis粗略地表 的未离解常态分子A2的吸附热 ∞ 的未离解常态分子 的吸附热,可以用E 示这类化学吸附的吸附热数值。 示这类化学吸附的吸附热数值。
吸附分子与表面之间的作用力, 物理吸附 吸附分子与表面之间的作用力,可以通过它们之间的位能变 化曲线显示其特征。 化曲线显示其特征。
在任何一对常态分子或原子(电子能量处于基态 之间都存 在任何一对常态分子或原子 电子能量处于基态)之间都存 电子能量处于基态 在着范德瓦力。 在着范德瓦力。 取远离表面(z=∞ 的分子的位能为 的分子的位能为0,则表面(包括表面及固 取远离表面 ∞)的分子的位能为 ,则表面 包括表面及固 体内部的所有原子)与一个相距为 的气体分子之间由范德瓦 与一个相距为z的气体分子之间由 体内部的所有原子 与一个相距为 的气体分子之间由范德瓦 力产生的位能E(z),理论上可由伦纳德一琼斯 伦纳德一琼斯(Lennard— 力产生的位能 ,理论上可由伦纳德一琼斯 Jones)公式表达如下 公式表达如下 N:固体的原子密度; 固体的原子密度; 固体的原子密度

界面吸附

界面吸附

第九章 .界 面 吸 附两相的接触面称为相界面。

随两相的性质不同,界面可分为气液、气固、液液、液固和固固界面。

涉及气相的气液、气固界面通常又称为表面。

界面是物体的一个特殊部分,由于受到来两相不同的作用力,在界面上存在一些与体相不同的物理现象,如界面张力、毛细现象、润湿、吸附、界面时现象等。

这些现象不仅与催化、洗涤、乳化、脱色、防水、研磨等技术紧密相关,在化工、纺织、制药、食品加工、·石油开采等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在以光屯、材料和生物科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本章将在简要介绍界面现象的基础上,着重讨论物理吸附的规律和研究吸附平衡的热力学方法。

9.1 界面热力学基础9.1.1界面张力和界面自由焓界面上的分子与体相内部的分子所处的环境不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不相同。

以气液界面为例,液体内部的分子,周围分子对它的作用力是相等的,彼此可以相互抵消,分子所受合力为零。

处于表面层位置的分子,周围分子作用力范围上部在气相中,下部在液相申。

由于气相分子密度和相互作用比液相小得多,所以界面分子受到的合力不等于零,而是指向液体内部。

一般地说,界面上的分子受到一个垂直于界面、指向体相内部的合力,使其有被拉入体相内部的倾向。

这种倾向在宏观上表现出有一个与界面平行,并力图使界面收缩的张力。

单位长度上的张力称为界面张力,用符号σ表示,单位N/m 。

习惯上将气液、气固界面张力称为该液体和固体的表面张力。

界面上的分子受到指向体相内部的引力,若想增大界面面积,把内部的分子移动到界面上去,则需要外界克服这个引力作功。

因此,界面张力还可以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定义为增加单位表面积所消耗的可逆功。

S R dA dW /-=σ(9-1)式中 R W 为可逆功;S A 为相界面面积。

在等温等压下,定组成封闭体系所得上述非体积功,其值等于体系自由熔的增加,即 R dW dG -= 合并上两式得S dA dG σ= (9-2)或 pT S A G ,⎪⎪⎭⎫⎝⎛∂∂=σ(9-3)所以界面张力又称 (比)界面自由焓,记作)(σG ,单位J/m 2。

材料表面界面-吸附课件 (一)

材料表面界面-吸附课件 (一)

材料表面界面-吸附课件 (一)材料表面界面是指材料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区域。

这个区域常常被认为是材料性能的决定因素之一,其中吸附是表面界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理解表面界面-吸附对材料科学和工程至关重要。

一、表面界面和表面重建材料表面界面的形成通常是由于表面的几何结构、能量和电荷的不同所造成的。

例如,在电池阳极和阴极表面上,氧化物和还原物的几何特征以及能量的变化导致了表面的电化学反应。

表面重建则是指在材料表面上形成新的晶体结构。

例如,在某些材料中,表面原子会重新排列以适应更低的表面能量。

二、吸附吸附是指材料表面吸附分子或原子的过程。

此过程可以被视为吸附质与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吸附行为受到表面性质、吸附质性质以及温度和压力等条件的影响。

1.化学吸附。

这种吸附是通过共价键或分子间加成反应形成的。

这种吸附通常更加稳定,可以延长材料的生命周期。

2.物理吸附(Van der Waals吸附)。

这种吸附是由于氢键、范德华作用和静电吸引力等引起的。

物理吸附不是非常稳定,容易受到更改温度和压力等条件的影响。

三、吸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表面-吸附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在环境和气体传感器中,例如,表面-吸附被广泛应用于检测气体浓度。

吸附还可以增强涂层和涂覆材料的附着力。

在光催化或电催化等领域,表面-吸附也被用来促进催化反应。

综上所述,理解表面界面-吸附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来说至关重要。

了解表面界面和表面重建现象,以及吸附机制和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材料中表面-吸附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界面上的吸附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界面上的吸附
算总吸附量和单组分吸附量。 ① 总吸附量: 测定溶液各组分浓度按比例改变时的表面张力曲
线,用任意溶质的浓度或总浓度作γ- lgc曲线, 再用前述方法算出体系的总吸附量。
18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的吸附
3.1.2 Gibbs公式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应用 2.表面吸附量的计算 (2)混合体系 ② 单组分吸附量 欲求一种表面活性剂(i)的吸附量Γi,可固定其
(γ),由γ- c曲线(常用γ- lgc)得某一浓度(c) 时的曲线斜率dγ/dc 应用吉布斯公式,即可求出某一浓度(c)时的表面 吸附量Γ。
17
3.1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的吸附
3.1.2 Gibbs公式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应用 2.表面吸附量的计算 (2)混合体系 对于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可利用Gibbs吸附公式计
2
引言
例如:活性炭给液体脱色,分子筛催化剂起催化作用,肥 皂有乳化作用。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油水界面或固体表面上的吸附, 会改变表面或界面状态,影响界面性质,从而产生一系列 在应用中很重要的现象,如润湿、乳化、起泡、洗涤作用。
对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吸附作溶液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吸附现象发生在各种界面上,溶液的吸附量不像固体的吸
第3章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 (界)面上的吸附
1
引言
吸附 溶质从水溶液内部迁至表(界)面,在表(界)面富集的过程叫吸附。 广义地讲,凡是组分在界面上的浓度出现差异的现象统称为吸附。 若组分在界面浓度高于体相中的,称为正吸附,反之为负吸附。 一般无特别说明,均为正吸附。 吸附可发生在各种界面上。
相同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实际上,溶液从液相到气相的界 面部分,存在一个平均密度连续变化区。 也就是说,两种完全不混溶物两相在接触时,交界处并非 有一个界限分明的几何面将两相分开,而是存在一个界线 不很清楚的薄薄一层,其成分和性质皆不均匀。 我们将此与体相不同的且组成不断变化的只有几个分子厚 度的区域称为表(界)面相,通常以σ表示。 组分在表面和体相内部浓度的差异用表面过剩来表示。

第4章界面吸附

第4章界面吸附

d 1d1 2 d2
变为
(9) (11)
d 2,1d2

2,1 2 T
这个公式叫做Gibbs(相对)吸附等温式。
对于理想溶液,因为 2可表示为
T RT ln a2 2 2
当活度因子为1时, a2
4.1.1 Gibbs吸附公式
溶液看起来非常均匀,实际上并非如此。无论用什么方法使溶液混匀,但表面上一 薄层的浓度总是与内部不同。 通常把物质在表面上富集的现象称为吸附(adsorption)。溶液表面的吸附作用导致 表面浓度与内部(即体相)浓度的差别,这种差别则称为表面过剩(surface excess)。 由于极薄的表面与本体难以分割,所以表面过剩难以测定(界面相一般只有几个分子 的厚度)。 简易的实验方法,证明表面过剩的存在: 向含有某种溶质的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 通人大量空气使其发生泡沫,然后分析泡沫中溶质的浓度。结果发现,泡沫的浓度 大大高于原溶液的浓度 [这一现象后来发展为提取稀有元素的泡沫浮选法(foam flotation)]。
自由液滴或气泡通常为何都呈球形 ? 1。假若液滴具有不规则的形状,则在表面上 的不同部位曲面弯曲方向及其曲率不同,所具的
附加压力的方向和大小也不同,这种不平衡的力,
必将迫使液滴呈现球形。 2。相同体积的物质,球形的表面积最小,
则表面总的Gibbs自由能最低,所以变成球状就
最稳定。
2、空气中的气泡 泡有两个气-液表面,两个球面的半径基本 相等,气泡内外压差 △ p 1= p凹1 - p凸1 =2σ/R
系统内B组分的总量为
S nB n B nB nB 或
n B cB
S nB nB n B nB

表面活性剂化学知识点

表面活性剂化学知识点

表面活性剂化学知识点第一讲 表面活性剂概述1、降低表面张力为正吸附,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其在溶液本体中的浓度,此溶质为表面活性物质。

增加表面张力为负吸附,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小于其在溶液本体中的浓度,此溶质为表面惰性物质。

2、表面张力γ :作用于单位边界线上的这种力称为表面张力,用 γ表示,单位是N ·m-1。

影响纯物质的γ的因素(1) 物质本身的性质(极性液体比非极性液体大,固体比液体大)(2) 与另一相物质有关。

纯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与饱和了其本身蒸汽的空气之间的界面张力。

(3)与温度有关:一般随温度升高而下降.(4)受压力影响较小.3、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点“双亲结构”亲油基:一般是由长链烃基构成,以碳氢基团为主亲水基:一般为带电的离子基团和不带电的极性基团疏水基的疏水性大小:脂肪烷基>脂肪烯基>脂肪烃-芳基>芳基>带有弱亲水基的烃基。

相同的脂肪烃疏水性强弱顺序:烷烃>环烷烃>烯烃>芳香烃。

从HLB 值考虑,亲水基亲水性的大小排序: -SO4Na 、-SO3Na 、-OPO3Na 、-COONa 、—OH 、—O -极性头 8-18C 长链烷基等非极性基团4、离子表面活性剂(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

1)高级脂肪酸盐:①通式:(RCOO)n-Mn+脂肪酸盐②分类:一价金属皂(钾、钠皂);二价或多价皂(铅、钙、铝皂);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③性质: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易被酸及多价盐破坏,电解质使之盐析。

④应用: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只供外用。

2)硫酸化物:①通式:R-OSO3-M+②分类:硫酸化油(硫酸化蓖麻油称土耳其红油);高级脂肪醇硫酸脂(十二烷基硫酸钠) 。

③性质:可与水混溶,为无刺激的去污剂和润湿剂;乳化性很强,稳定、耐酸、钙,易与一些高分子阳离子药物发生沉淀。

④应用:代替肥皂洗涤皮肤;有一定刺激性,主要用于外用软膏的乳化剂。

有时也用于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剂或增溶剂。

理解拉普拉斯公式及开尔文公式的应用

理解拉普拉斯公式及开尔文公式的应用

液体-气体 固体-气体
表面(surface)
液体-液体 液体-固体 固体-固体
界面(interface)
1.气-液界面
空气
CuSO4 溶液
气-液 界面
2.气-固界面
气-固界面
3.液-液界面
H2O
Hg
液-液 界面
4.液-固界面
Hg
液-固界面
H2O
玻璃板
5.固-固界面
Cr镀层 铁管
固-固界面
由于金属框上的肥皂膜的表面张力作用, 可滑动的边会被向上拉,直至顶部。
2222222222222222 llllllllllllllll
F =(W1 W2 )g
= 2 l 22222222222 lllllllllllW1
WWWWWWWWWWWW222222222222
提出界面张力概念 表面张力与曲率半径关系 表面吸附方程 固体吸附等温方程式
• 表面与界面化学虽是物理化学的传统研究 领域,但由于电子能谱、扫描隧道显微镜等新 的实验技术的出现,使得表面、界面效应及粒 子尺寸效应的知识呈指数上升式的积累,提出 了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基础研究的要求。当前涉 及这一领域的研究已成为催化、电化学、胶体 化学的前沿课题,并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 环境科学、膜技术及医药学密切相关,是这些 相关学科要研究和解决的核心课题之一。
五、界面现象的本质
表面层分子与内部分子相比所处的环境不同。 体相内部分子所受四周邻近相同分子的作用力 是对称的,各个方向的力彼此抵销; 但是处在界面层的分子,一方面受到体相内相 同物质分子的作用,另一方面受到性质不同的另一 相中物质分子的作用,其作用力未必能相互抵销, 因此,界面层会显示出一些独特的性质。
表 (界) 面物理化学简介

天津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第四章界面现象和吸附 ppt课件

天津大学胶体与表面化学第四章界面现象和吸附 ppt课件

04.09.2020
18
GrRlTnp p0 r
lnpr p0
2液气M RTr
Kelvin公式
举例分析:
04.09.2020
19
第三节 润湿和铺展(wetting and spreading)
一、接触角(Contact)和杨氏方式(Young T) 接触角(Contact angle):在气、液、
w rFd 2 lx d xdsA
所以: w r
dA s
- 表面张力, 表示液体增加单位表面 积时,环境所做的可逆功,单位 J. m-2。
04.09.2020
3
由于恒T、P下,可逆非体积功等于系统的Gibbs函数变
w r dG T.P dA
所以:
(
G As
)T
.P
所以也称为增加单位表面积时增加的Gibbs函数, 单位 J.m-2。
固 气液
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固 液
G V ~ p V ~ ( p r ' p ) V ~2rl gM 2 r
Pr’ 和 P分别为小液滴凹面的压力和外压。
此处因为: G
r
0
04.09.2020
小液滴
平面液体
17
根据气液平衡: 液 气
r0 R lp n T r;0 R lp n T 0
小液滴化学势
大块水化学势
Pr 和 Po 分别为小液滴和平面液体的饱和蒸汽压
(Antonoff 规则 34.4 )
1,2分别为两个相互饱和的液体的表面张力。
(例:苯层28.8, 水层63.2) 。不是液体(苯28.4)与含有本 身蒸气的空气相接触时测量值。
04.09.2020

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吸附

溶液的表面张力和界面吸附
增加难溶物的溶解度。 溶解:分子大小分散于介质, 溶液依数性改变 增溶:分散于胶束中,溶液依数性改变很小
如脂肪酸阴离子,可用于分离提纯蛋白质; 消化过程:脂肪在肠胃的消化 依赖于胆盐胶束的增溶作用
34
4. 洗涤:去污。
去污过程:
在水 (W) 中,粘附于固体衣 物 S 表面的污垢 D,在洗涤 剂的作用下,降低了D与S的 粘附功 Wa,而使 D 脱落。
L:阿伏加得罗常数。
18
活性分子的横截面积
将:2

b0 ,代入上式:2 RT

A Am L

1 Am L
RT
8.314 298
Am Lb0 6.02 1023 0.178 0.07214
321020 m2 32 (Ao )2
Am 20.5 (Ao )2 (其它方式)
主要原因: (1)在表面或界面上强烈吸附,从而改变了界面的物理化学性质 (2)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性质与纯溶剂不同,特别是表面活性剂各
种形式的分子有序组合体的形成,大大开拓了其应用领域。 21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具有不对称性,即由一亲 水基(Hydrophilic)和另一憎水基(Hydrophobic,或称 亲油基)组成。
粘附功: Wa DS - DW -SW
洗衣粉的成分:表面活性剂、助洗剂、稳定剂、分散剂、
增白剂、香精和酶等
35
第十章 胶体分散体系和大分子溶液
分散体系: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 构成的体系;
分散相:分散体系中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介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介质(通常是连续介
(如 OH 基或 COOH 基)和一个非极性碳氢基团。这类分子倾 向于聚集在表面层, 表面取向:极性部分指向体相溶液,非极性部分朝向气相。

表面活性剂基本理论—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

表面活性剂基本理论—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吸附

25
H2O/气
30
H2O/气
25
H2O/气
25
H2
38
3.68
3.6
46
5.0
2.7
61
2.12
2.7
62
2.10
2.6
63
2.07
3.0
55
2.98
2.75
60
2.94
2.85
58
2.57
2.58
64
3.70
2.74
61
5.32
C12H25(OC2H4)4OH C12H25(OC2H4)5OH C12H25(OC2H4)7OH C12H25(OC2H4)7OH C12H25(OC2H4)7OH C12H25(OC2H4)8OH C13H27(OC2H4)8OH C14H29(OC2H4)8OH C15H31(OC2H4)8OH n-C16H33(OC2H4)6OH n-C12H25N(CH3)2O n-C12H25CH(COO-)N+(CH3)3 C10H21N+(CH3)2CH2COOC12H25N+(CH3)2CH2COOC14H29N+(CH3)2CH2COOC16H33N+(CH3)2CH2COOC12H25CH (NC5H5)+COO-**
(2)表面热力学电位ψ0和stern电位ψs
所谓表面热力学电位ψ0即固体表面至溶液本体相的电位差。当系统以及温度和压力 确定之后,ψ0便是一个确定的热力学量。而其外侧stern面至溶液本体相的电位差为 stern电位ψs,ψs不仅与ψ0有关,还与stern层的特性吸附有关。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
H3+N-R-COOH+OH-
H++H2N-R-COOH+OH-

表面与胶体化学—第七章表面吸附

表面与胶体化学—第七章表面吸附
吸附
第七章 固气界面上的吸附作用
第一节 吸附作用
吸附作用是一种最为重要的界面现象, 当互不相溶的两相接触时,两体相内的某 种或几种组分的浓度与其在两相界面上的 浓度不同的现象称为吸附 吸附。 吸附 在界面上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质, 能有效吸附吸附质的物质称为吸附剂。
固体表面层的物质粒子受到指向内部 的拉力,这种不平衡力场的存在导致表面 吉布斯函数的产生。固体物质不能象液体 那样可通过收缩表面来降低系统的表面吉 布斯函数,但它可以利用表面上的剩余力, 从周围的介质中捕获其它的物质粒子,使 其不平衡力场得到某种程度的补偿,从而 导致表面吉布斯函数的降低。
吸附滞后
Zigmondy对吸附滞后的解释是吸附时 液态吸附质润湿孔壁的过程,接触角是前 进角;脱附是液体从一润湿的表面上退出 的过程,接触角是后退角。而前进角一般 总是大于后退角。因而脱附时平衡相对压 力小于吸附时的。
吸附滞后圈的形状与孔结构
吸附滞后环的起始点与吸附质的性质 有关,与吸附剂性质关系不大。吸附等温 线、滞后环的形状与孔的形状、孔径大小 有关。
1.Van der Waals 力 固体表面原子和吸附质分子间相互接 近时都有色散力产生,当吸附质分子或固 体表面原子具有极性或有极性基团时,它 们之间可以有静电力或诱导力的作用。但 是,色散力比静电力、诱导力都大。
这种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2.电性作用力 固体表面可因多种原因带有某种电荷。 固体表面带电有时会对吸附产生影响。 当固体表面有以离子键结合的原子或基 团时,它们可与某些溶质(吸附质)发生 交换作用—离子交换。
(2)杂质和吸附平衡时间的影响 杂质可能极大地影响溶质的吸附结果; 对于有些体系,液相吸附达到平衡时间长。
(3)液相吸附的吸附量

界面现象及界面自由能

界面现象及界面自由能

W ' dA
根据热力学原理,在等温等压可逆的条件下
W ' (dG)T , p
由上面两式可得
G ( )T , p ,n A
式中σ称为界(表)面Gibbs自由能,简称界(表)面能。 它是在温度,压力和组成一定时增加单位界(表)面时所 引起系统Gibbs自由能的变化,其单位为 J· m-2。
常见的界面有:气-液界面,气-固界面,液-液界面,液固界面,固-固界面。
一、简介
1、表面和界面
常见的界面有 ①气-液界面 ②气-固界面
一、简介
1、表面和界面
常见的界面有 ③液-液界面
④液-固界面
⑤固-固界面
一、简介
2、界面现象的本质
由于两相物理状态的不同,界面上的分子和体相中的分子所处 的环境不一样,性质也不同,所以界面层具有某些特殊性质。 表面层分子与内部分子相比,它们所处的环境不同。
例7-1 P201
在25℃时,当1g水成一个小球和分散成半径为10-7cm 的小水滴时,求其表面自由能的差值。已知25℃时水的比 表面能σ=0.07197 J· m-2。 解:若1g水的体积为1cm3,设水滴为球形,由4/3πr3 =1cm3 可求 得水滴的半径 r = 0.62cm 表面自由能= 4πr2σ= (4.83×10-4) (0.07197) = 3.476×10-5 ( J ) 将1g水分成半径为10-7 cm的小水滴时,小水滴的个数为:
Young-Laplace方程。
① 水平液面: r →∞ , Δp = 0。 凸型液面:如 液滴r >0 ,Δp > 0, 液滴所受压力比平面液体的大。 凹形液面:相反。 附加压力Δp的方向总指向曲面球心。 ② 曲面是圆柱状: p 那么r1 = r , r2 →∞公式可以写成 r ③ 对气相中的气泡: 气泡内外的压力差为 p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知识3第四讲表(界)面吸附(L-G,L-L,L-S界面)4.0 思考题(1)名词解释:表(界)面吸附、表(界)面吸附作用、“刮皮实验”、泡沫分离法、界面相?(2)写出Gibbs公式、Gibbs-Duhem公式,指出它们的研究内容和用途?(3)解释:Gibbs界面、Gibbs划面法,Guggenheim公式,表面过剩量及其测定法。

(4)解释:吸附等温线、Langmuir吸附等温线公式(可以由Gibbs公式和Szyszkowski公式得到)、极限分子面积A。

M(5)阐述:影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量的主要因素(3种)。

(6)阐述:影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极限吸附量的主要因素。

(7)解释:体相电中性原则、Gibbs公式的1RT形式和2RT形式、表面活性顺序?(8)解释:吸附层的结构、状态及状态方程。

(9)解释:吸附双电层结构、水化斥力、理想气态膜。

(10)解释:有效摩尔浓度、有效表面张力、Rosen-Aronson 假想态。

(11)简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的形成原理。

(12)表面分子间的作用力包括哪些类型?比较液Hg 、H 20、苯、氟碳烃的表面张力大小并分析原因。

(13)为什么说“两性表面活性剂()-+42110332110SO H C CH N H C 水溶液的O H 2γ最低时,其吸附量最小、分子平均占有面积最大”?这种说法是否与一般规律一致,为什么?(14)为什么说“表面活性剂疏水基的化学组成和在吸附层中的密度决定了其降低O H 2γ的能力”? (15)表面活性剂吸附到溶液表面上的过程包括哪些步骤?(16)阐述动表面张力产生的原理。

(17)写出Word-Tordai 吸附公式,指出其适用条件。

(18)阐述表面张力存在时间效应的原因。

(19)由于吸附层的定向结构,吸附分子处于周围分子力场的作用中,请分析这些作用力。

(20)简述:Marangoni 效应和反Marangoni 效应。

(21)为什么说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不是越高越好、表面粘度不是越低越好?(22)什么是浓差法?如何计算?(23)测定L-S 界面吸附量的关键是测定溶液的浓度,有哪些常用方法?针对表面活性剂溶液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常用哪些方法(4种)?(24)什么是表面活性剂吸附的L 型、S 型、LS 型(双平台型)?简析各型的吸附等温线。

(25)简析影响表面活性剂在固体上吸附的主要因素(6种)。

(26)简述:Gaudin-Fuerstenau的半胶团(hemimicelle)理论。

(27)简述:Clunie-Ingram的“五类型五阶段吸附模式”理论。

(28)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与固体表面之间存在的吸附作用力常见的有哪几种?比较其强弱。

(29)什么是表面胶团化作用?什么是两阶段吸附模型?(30)简述导出通用吸附等温线公式的两种方法——质量作用平衡法、统计力学法。

说明该公式的通用性和应用性。

(31)解释:表面胶团、临界表面胶团浓度(smc)、表面反胶团。

(32)为什么说“表面活性剂在岩石上的吸附规律对三次采油极为重要”?(33)表面活性剂吸附对固体性质有何影响?(4种)4.1 基本内容⎪⎪⎪⎪⎪⎪⎪⎪⎪⎪⎪⎪⎪⎪⎪⎪⎪⎩⎪⎪⎪⎪⎪⎪⎪⎪⎪⎪⎪⎪⎪⎪⎪⎪⎪⎨⎧⎪⎪⎩⎪⎪⎨⎧⎪⎩⎪⎨⎧⎪⎩⎪⎨⎧---⎪⎪⎪⎪⎪⎪⎪⎪⎪⎩⎪⎪⎪⎪⎪⎪⎪⎪⎪⎨⎧⎪⎪⎩⎪⎪⎨⎧⎪⎩⎪⎨⎧⎪⎪⎪⎩⎪⎪⎪⎨⎧质量作用平衡导出法通用吸附等温线公式的表面胶团化热力学吸附量测定方法动表面张力产生原理其它吸附量吸附程度吸附速度动力学性质结构、性质—界面结构、性质—界面结构、性质—界面分类研究原理活性剂降低吸附公式半胶团理论吸附机理原理膜)成膜(老化或陈化吸附现象现象吸附层表面反胶团表面胶团吸附等温线吸附概念现象与原理附吸S L L L G L Gibbs LB γ4.2 思考题参考答案(1)名词解释:表(界)面吸附、表(界)面吸附作用、“刮皮实验”、泡沫分离法、界面相?答:物质在界面上富集的现象叫做吸附,或表(界)面吸附。

这种作用即表(界)面吸附作用。

可用于验证溶液存在表面吸附的方法很多。

一种是“刮皮实验”,由英国著名胶体与表面化学家McBain 和他的学生们发明,即:用刀片从表面活性物质水溶液表面上飞快地刮下一薄层液体,收集起来分析其浓度(结论是:表面浓度>溶液浓度);另一种是泡沫分离法,即:向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通气,使生成大量泡沫,收集泡沫分析其浓度(结论是:表面浓度>溶液浓度,在一般洗涤用的溶液中,表面活性剂与水的分子数之比约为1∶20000)。

界面相是指溶液与气相的交界处存在着一个浓度和性质与两体相不同的区域。

(2)写出Gibbs 吸附公式、Gibbs-Duhem 公式,指出它们的研究内容和用途?答:Gibbs 吸附公式(1875年由Gibbs 从经典的吸附热力学研究得到)表达式: 0)(=∑=-i i d An d μγ,可简化为:)(i i d d μγΓ∑=-,它描述了面积浓度与表面张力及化学势变化间的关系。

对于溶液,在恒温条件下,该式为i i a RTd d ln =μ或j iia RT ))((ln 1∂∂-=Γγ ,(j 代表除i以外的其它组分)。

Gibbs-Duhem 公式即2211μμd x d x -=(说明略)(3)解释:Gibbs 界面、Gibbs 划面法,Guggenheim 公式,表面过剩量及其测定法。

答:对于一个由两个组分(溶剂+溶质)构成的体系,Gibbs 吸附公式变为:2211ln ln a RTd a RTd d Γ+Γ=-γ ,其中1、2分别表示溶剂和溶质,Gibbs 认为:可以将实际的两相体系等效为两个均匀的体相和一个没有厚度的界面(显然,此等效体系两体相中物质量岁界面的位置改变),界面的位置按照一种组分(通常是溶剂)在等效体系两体相中的量与实际体系中的量相等来屈辱顶。

这就是Gibbs 划面法,这样确定的界面叫做Gibbs 界面。

此时,其它组分在等效体系两体相中的量将与它们在实际体系中的含量不同,其差值就是该组分在Gibbs 界面中的量,称为Gibbs 吸附量,也叫做表面过剩量,常用)1(i Γ来表示(上标(1)表示Gibbs 界面中溶剂的含量为0,即0=σi n ,此处上标指示为Gibbs 界面的量),以Gibbs 界面为体系,有))((22)1(2dc d RT c γ-=Γ,该式表明可以从溶液表面张力随浓度变化数据求得溶液表面Gibbs 吸附量。

由于Gibbs 处理方法较为抽象,Guggenheim 等采用了较为直观的办法,他们以两个均匀体相间的全部过渡区域为体系(这是具有一定厚度的表面相S ,用s 1Γ、s 2Γ分别表示组分1、2在单位面积表面相中的含量),对于二组分溶液相,在恒温恒压下,得到公式)(1212)1(2x xs s Γ-Γ=Γ,该Gibbs 吸附量)1(2Γ的意义是单位面积表面相所含有的溶质的量与单位面积表面相所含有的溶剂处于溶液中时所拥有的溶质的量之差,它实际是一种表面过剩量。

表面过剩量测定法很多,如起泡法、乳液法、放射性示踪法等,通过直接测定界面区溶质的浓度来计算。

至于Gibbs 吸附公式法则是从溶液的“表面张力-浓度”关系曲线推算出溶质在溶液表面的Gibbs 吸附量)1(2Γ的。

(4)解释:吸附等温线、Langmuir 吸附等温线公式(可以由Gibbs 公式和Szyszkowski 公式得到)、极限分子面积M A 。

答:吸附等温线即一定温度下的吸附量随溶液浓度变化的曲线,此关系也可以用数学式表达即吸附等温线公式,常见的为Langmuir 吸附等温线公式 kc kc m +Γ=Γ1(或m m c k c Γ+Γ=Γ1),m Γ为极限吸附量,根据Γ==1A N A A M 可以算出极限吸附时平均每个吸附分子所占面积(极限分子面积)或每摩尔面积(M A )。

(5)阐述:影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量的主要因素(3种)。

答:三种主要影响因素(一)表面活性剂结构。

主要是极性基(头基或亲水基)的大小,A随头基中乙氧基数目增加而变大;对于疏水基,一M般是疏水链越长则达到极限吸附的浓度越低即吸附效率越高。

(二)温度。

升高温度对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的Γ影响m不大。

原因在于升高温度使聚氧乙烯链水合程度降低,定向吸附分子所占面积减小的结果。

(三)液相的性质(主要考虑液相中加入无机盐的影响)。

由于界面与其相邻两相的不可分性,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电解质的水化作用使自由水减少,导致表面活性剂活度升高,从而使吸附量变大;由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呈电中性,电解质对其影响不大。

(6)阐述:影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极限吸附量的主要因素。

答:影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极限吸附量的主要因素类似问题(5),也包括三大因素。

(一)表面活性剂结构。

主要是亲水基之间的电性排斥和分子尺寸,疏水基长度的影响较小,一般是随碳原子数增加Γ略m有增加。

(二)温度。

一般是温度上升Γ下降。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m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决定Γ的主要因素不同。

前者的主要因m素不是极性基的水合,而是相互之间的电性排斥,电性排斥不会因为温度升高而减弱,恰恰相反,分子热运动因温度上升而增强,使得吸附量有所下降。

(三)液相的性质(主要考虑液相中的无机电解质的影响)。

通常使吸附量增加。

包括两方面作用:1.改变离子强度并因而改变表面活性离子的强度。

吸附作为一种平衡性质,也随之改变;2.如果加入的电解质与表面活性剂具有共同反离子,由于增加反离子的浓度而有利于反离子与表面活性离子结合,进而削弱了它们在吸附层中的电性排斥,导致吸附量增加。

如果外加电解质有与表面活性剂不同的反离子,则反离子的平衡分布和交换将改变表面活性剂反离子并改变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特性。

(7)解释:体相电中性原则、Gibbs 公式的1RT 形式和2RT 形式、表面活性顺序?答:根据界面与界面相的规定,各体相是均匀的,故正离子与负离子的吸附量必须相等,者叫做体相电中性原则。

Gibbs 公式的最简形式为T T cRT c RT )lg )(303.21()ln )(1(∂∂-=∂∂-=Γγγ(称为Gibbs 公式的1RT 形式),此时变为--Γ=-R R d d μγ2,并得到公式a d d RT a d d RT lg 303.221ln 21γγ⨯⨯-=⨯-=Γ(称为Gibbs 公式的的2RT 形式)。

表面活性顺序:一般规律是反离子水化较弱的吸附性较强。

例如,同样的表面活性阳离子带有不同阴离子时,其表面活性顺序是Cl -<Br -<NO 3-<I -<BF 4-,ClO 4-<IO 4- 。

(8)解释:吸附层的结构、吸附双电层结构、状态及状态方程、理想气态膜。

答:比较分子占有面积和分子的结构尺寸可以推断吸附层中分子排列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