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第四节气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列举生活实例知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蒸发过程中吸热通过探究理解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过程中吸热和沸腾的特征.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预习

2.教学器材:一茶杯冷水、一茶杯开水、毛玻璃2个、一瓶酒精、两只相同的温度计、棉球、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石棉网、针管、乙醚蒸汽.

教学设计图示: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点评:

在这节课中,将大部分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究,自己得出结论.充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验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与人合作的精神.

人教版物理《汽化和液化2》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汽化和液化两部分内容,是物态变化中互为相反的过程。本节教材的特点是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实验的探究,学生自己能得出沸腾的特点,同时进一步培养了科学探究的意识。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对有关生活中的热现象有所了解,能够知道物态变化与温度有关,对于仪器的组装已经能够掌握方法。对沸腾现象学生并不陌生,但其发生的全过程未必很清楚,沸腾时有什么特征学生不一定了解。学生对于实验方法的掌握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策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知汽化和液化现象,通过演示实验引入汽化和液化的概念,重点突出水的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好记录,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再现实验现象的细节,加深学生对沸腾现象的认识。由于本节内容较多,计划2 课时,第一课时重点是沸腾现象和特征,第二课时重点是蒸发现象及与沸腾现象的比较,了解液化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理解沸腾概念,能说出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过程与方法 培养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重点】 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学文档

第3节汽化和液化 1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液体沸腾的条件与特征,理解沸点的概念。 2.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汽化时物质要吸热。学时重点:观察水的沸腾是本课的重点。 学时难点:观察水的沸腾温度变化的特点。 教学活动 ?引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第一次来到我们石盖塘,先 来个自我介绍,这是一瓶水,(用手指沾酒精在黑板上写 “朱必胜”。大家可以叫我朱老师,认真观察,水到哪里 去了? 生:空气中 师:水变成了什么? 生:水蒸气 师:我们知道物体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态、液态、气态,水是什么状态的?液态的,水蒸气呢?气态的,我们

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 (板书:汽化 一、液体气体) 第一部分:引入 二、新授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棉签蘸一滴酒精在手心。(用纸打印出来贴在瓶子上面) 生:做。(1min) 师:停。有什么感觉?你说。 生:凉的。 师:说明酒精吸收了人体的热量还是放出了热量? 生:吸收热量 师:非常好,请坐。酒精从什么状态变成了什么状态?生:液态变成气态。 师:这是什么现象? 生:汽化。 师:我们把这种较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板书“二、

蒸发”) 师:下面我们把温度计放入酒精中,停5秒,再拿出来,观察温度变化。 生:做(1min) 师:温度计示数有什么变化? 生:降低了。 师:为什么会降低呢?你说。 生:蒸发吸收热量。 师:你的思维迁移能力非常不错。请坐。 师:温度计放在酒精里面的时候示数没有降低,也就没有吸走温度计的热量,说明此时酒精有没有蒸发? 生:没有 师:拿出来之后降低了,说明酒精蒸发吸走了温度计的热量。两种情况下对比,说明蒸发发生在液体内部还是液体表面? 生:液体表面。 师:对,我们石盖塘的同学们分析能力真不错,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知道蒸发吸收热量,并且蒸发发生在液体的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汽化和液化》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和液化;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沸腾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水的沸腾现象,感知水沸腾前与沸腾时现象的区别。通过探究活动, 2.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身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水的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沸腾时与沸腾前的现象,并探知规律和条件。 教学工具 塑料袋、酒精、铁架台、温度计、烧杯、石棉网、酒精灯、硬纸板 教学过程 1、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58-60,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汽化? (2)什么是液化? (3)什么是沸腾? (4)什么是沸点?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沸腾: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确定的温度 3、探究:水的沸腾 (1) 注意: 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 沸腾时的温度,是否发生变化? 记录数据 依照晶体熔化曲线描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 (2)设计试验和进行试验 (3)介绍实验器材 (4)总结实验 ①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在水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对它加热,它却保持一定的温度不变。 ②液面上的“白气”越来越多,沸腾的时候,水中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汽化---沸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并判断三个视频中现象的真假,能够根据三个装置共同之处选取合适的器材设计 实验验证猜想,有评估意识。 2.通过经历探究水沸腾实验的过程,知道水沸腾时的特点,了解不同液体有不同的沸点,有运用图象表达结论的意识。 3.通过运用沸腾特点揭秘三个视频中问题的活动,了解沸腾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知道液体在沸腾时的特点 教学难点:气压对沸点的影响 教学用具: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烧杯50ml 、石棉网、醋、食盐水、纸杯1个、停表, 小黑板上数据表格) 教学流程: 1.通过观察并判断三个视频中现象的真假,能够根据三个装置共同之处选取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合理猜想,有评估意识。 师:网络的出现给信息的传递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有一些信息真伪难辨甚至给我们带来不便。我将播放来自网上的3个视频,大家需要完成两个任务:判断短片中的说法是真的吗?并思考三个视频描述的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播放视频(1)高山上煮不熟饭(2)纸锅可以烧开水(3)僧人有特异功能不怕沸油 师:三个视频中的说法是真的吗?刚才的三个视频描述的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提出自己的看法,都是把液体加热到沸腾时发生的现象。 师:沸腾时发生的现象是否属实呢,我们将通过一组沸腾的实验揭开答案。4.2汽化----沸腾(板书)。 师:你在生活中观察过家里液体沸腾的情景吗?在你的印象中液体沸腾时会有怎样的现象?提出问题:探究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四个方面回答。 生:温度方面;很热,温度很高,温度不变,一定温度。其他液体也是这个温度么? 状态方面:需要吸热,水吸热变成了水蒸气; 气泡方面;有大变小,由小变大, 声的方面; 师:高山上烧水沸腾会有什么不同吗?液体的种类对沸腾有影响吗?大家的说法是否正确呢?我给大家已经提供了一些器材。你觉得还需要什么补充吗? 生:补充器材及其规格,为了普遍性,多种几种液体 师:第一次做加热试验,考虑安全问题、考虑时间问题、考虑方便问题 补充铁架台的安装顺序,补充测量仪器,酒精灯的用法,为缩短时间的做法 水要适量,初始温度较高,石棉网的作用,盖子的作用 表格的设计 学生记录: 师:提醒学生分工,并注意安全。 2.通过经历探究水沸腾实验的过程,知道水沸腾时的特点,了解不同液体有不同的沸点,有运用图象表达结论的意识。 生:分组实验,有2组用纸杯烧醋,2组用纸杯加热盐水,6组用烧杯烧水,师:指导 生:部分实验小组将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2.2 汽化和液化(1) 学案

课题:2.2 汽化和液化(1) 【学习目标】 (1)体验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在蒸发过程中需吸热的物理本质,了解其应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观察水的沸腾,记录数据,描绘图像,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知道蒸发和沸腾统称为汽化现象,汽化时吸热,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重点】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 【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述,总结出沸腾的特点。 【预习导学】 1.物质的由液体变为气态叫做 。汽化的两种方式分别是 和 2.只在液体 发生的 现象叫做 ,它可以在 温度下进行。 3.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 、 有关。 4.沸腾是在液体 同时发生的 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需要 。 【学习过程】 【要点1】 观察蒸发现象 〖活动〗在手背上涂些酒精,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手背上的酒精 。 〖分析〗(1)消失的酒精哪里去了? 。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比如 。手背上涂酒精处有何感觉? 。说明: 。 (2)将一支液体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酒精中,测量出酒精的温度;再把温度计 从酒精中拿出,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 。说明液体蒸发有 作用。 〖思考〗雨后路上的积水会逐渐消失,水的内部有没有发生汽化现象? 。 这种汽化现象的发生对温度有没有要求? 。 〖总结〗 【要点2】 〖思考〗晾衣架上的湿衣服晾干了是 现象,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例说出能是湿衣服更快晾干的方法 。 〖猜想〗液体的蒸发快慢可能与 有关。 〖分析〗要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应控制 、 不变,改变 ,观察液体蒸发的 。 〖总结〗

第三章第三节_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奎屯二中胡远 教前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了两种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熔化和凝固,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实验能力。本课讲述的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形式,蒸发过程要吸热及现象解释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认识液化现象是本课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重点,相信蒸发过程要吸热以及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到一定时,就会液化这两种现象,还应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现将本节的教学设计和反思总结如下: 教学设计: 一、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填空。 1、汽化的定义: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液化的定义: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3、蒸发的定义:温度下都能发生在液体的汽化现象。 二、新课引入: 同学们,给你一块玻璃片,你能看清自己的头像吗?朝镜子哈气,再看看自己的像,有什么变化? 刚才同学们哈气,像很快模糊了,但一会儿又清晰了,这个现象里面藏着什么科学道理呢?今天我们探究了《汽化和液化》后,相信都能找到答案。 三、合作探究:

将一滴酒精滴到玻璃片上,轻吹几口气,观察到什么现象? 投影: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至于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沸腾,下节课我们到实验室去探究。 下面请大家一起研究蒸发发生的部位。 第一组实验:蒸发的发生部位 1、将陈醋倒入玻璃杯中,请身边的同学闻闻,说出气味; 2、将麻油倒入醋上面,提示分成两层,请身边的同学闻闻,说出气味; 3、用玻璃棒搅拌液体,请身边的同学先猜想后闻一闻,说出气味; 4、上述实验说明: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 5、举例:湿衣服温度高时会干,温度低时也会干,说明了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投影:蒸发的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汽化现象。 湿衣服有时干得快,有时干得慢,说明蒸发有快慢之分。液体的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第二组实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取两张纸,放入水中浸湿,并排贴在两只玻璃杯的外壁上,一只盛满热水,另一只盛满冷水,看到了什么现象?请同学说出蒸发快慢与什么有关; 2、取两张纸,放入酒精中浸湿,用手将拎着,一张展开,另一张折成四分之一,看到了什么现象?请同学说出蒸发快慢与什么有关;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案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主备人:孔祥超 副备人:王东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 2.了解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 了解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 4.理解液体沸腾的规律,确认液体沸腾是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知道什么是沸点; 5.能根据实验数据做出液体沸腾的图象,能根据液体沸腾的图象叙述液体沸腾的特点。 6.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并会运用该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养成使用基本工具和仪器进行测量的实验技能、科学探究的初步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2.通过实验操作和科学实验的教育,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掌握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2.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难点:探究沸腾现象产生的条件及沸腾现象的特征。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水、烧瓶、玻璃片、胶头滴管、棉花、火柴、冰镇可乐一瓶、常温可乐一瓶、小镜子、注射器、乙醚、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酒精、胶头滴管、塑料袋、水槽、热水、烧杯、水、酒精灯、棉签、铁架台、铁夹、石棉网、温度计、硬纸板(中间有让温度计插入的小孔)、火柴、小镜子。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想想做做】 1.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 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热水中。你会 看到什么变化? 2. 从热水中取出塑料袋再放入盛冷水的水槽 中, 你又看到什么变化? 同学们,你能解释这些变化吗?今天我们就来 探究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汽化和液 化。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 欲望。) 动手做一做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教师 出示的问题。 分组实验并观察酒精状态的变 化: 酒精不见了,变成了气态的酒 精蒸气。 酒精蒸气又变成了液态的酒 精。 学生讨论:在一定条件下,物 质可以由液态变为气态,可以 由气态变为液态。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NO:19

《汽化和液化》导学案 NO:19 班级姓名小组等级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3、极度热情,投入学习。 重点难点: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能力立意: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理解汽化和液化现象。 使用说明: 1、用25分钟自学教材85-92页,疑点与盲点用红笔标记 2、用20分钟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准备课堂交流学习指导:联系日常生活的现象来加深理解 一、自主学习

摊开,这是因为决定蒸发快慢的因素是、、。 2.要使液体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二是。 3.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的水烫伤厉害,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 的缘故。 4.把温度计的玻璃泡用棉花包上,蘸上酒精,酒精蒸发时温度计的示数,这是因为蒸发的缘故。 5.向手心吹气,感觉手凉,这是因为这是现象,热(吸、放)。 6.向手心呵气,感觉手暖,这是因为这是现象,热(吸、放)。。 7.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是:都是物质从态变成态的汽化过程,都要从周围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不同点是:蒸发仅是在发生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蒸发在都能进行,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即下才能进行。 8.要使气体液化,可以采取和的方法实现,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9、电风扇能加快人体表面的,使加快,人就感觉到凉快。 10、物质从态就成态叫做汽化,汽化要热,汽化有两种方式为和。 11、为了加快液体蒸发,可以 。 12、要使水的沸点高于10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强火力 B.延长加热时间 C.加密闭的盖子 D.移往高处加热 13、为了使锅内的水温超过100℃,可以采取:()(A)把水倒掉一些再烧;(B)把火烧得更旺一些; (C)移到高山上去烧;(D)给锅加上不漏气的盖。 14、关于雾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是温度较低的水蒸气; (B)雾是水蒸气在空中尘埃上液化成的小水珠; (C)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水蒸气; (D)雾是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15、夏天,刚从冰箱里取出的棒冰会冒“白汽”,这是由于下列哪种情况产生的?() (A)棒冰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 (B)棒冰升华,由固体变为气体; (C)棒冰蒸发的气体变成小水珠;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16、把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会听到吱吱的响声并看到有“白气”冒出,这现象属() A、液化 B、汽化 C、先熔化后汽化 D、先汽化后液化 1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为100℃的水将:() A、一定沸腾 B、一定不会沸腾 C、一定蒸发 D、都不可能 18、将手从水中提出离开水,觉得手凉些,是因为:() A.一定是原来的水温比体温低造成的 B.一定是原来的水温比体温高造成的

苏科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2.2 汽化和液化》word教案 (2篇)

汽化和液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蒸发现象,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蒸发需要吸热,了解蒸发有制冷的作用;了解沸腾现象;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了解液化现象,知道液化要放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现象,记录数据,描绘图像,经历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体会物理实验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了解图像法是描绘物理变化一种比较直观的方法。 (2)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做液体沸腾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双边活动、实验操作、探究学习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现象的物理原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通过对坎儿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及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表达,总结出沸腾的特点,并对生活中蒸发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教学过程: 【活动1】观察蒸发现象 1.到医院去打吊针,护士小姐往往用蘸有酒精的棉球在手腕附近擦一下,涂酒精处皮肤有什么感 觉?一段时间后,酒精还存在吗? 凉快的感觉、酒精消失了 2.人的皮肤会感到凉快,大家猜猜看,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酒精消失的时候吸热了 3.若给你提供温度计及部分酒精,怎样来验证你的猜想? 酒精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 【要点点击】 1.上述实验中,酒精由液态变成固态,这种现象叫蒸发。 2.蒸发要吸(吸/放)热。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其他的蒸发现象? 洒水车在路上洒水以后不久就干了 【活动2】探究蒸发的影响因素 1.日常生活中,若我们想将刚洗过的衣服让它干的更快些,你有哪些具体的方法?越多越好! 把衣服弹开晾晒、放在阳光下、放在通风的地方 【要点点击】 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的高低(2)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程度 阅读课本P34页“火洲里的坎儿井”,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地区为什么要用这种独特的输水方式? 减慢了水的蒸发和渗漏 【练习巩固】 夏天扇扇子或吹电风扇时,人会感觉特别凉快。想一想,为什么? 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而蒸发是吸热的 【活动3】观察水的沸腾

苏科初中物理八上《2.2 汽化和液化》word教案 (2)

《2.2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蒸发现象,知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培养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l、你知道什么叫汽化?知道汽化有和两种方式。 2、蒸发。蒸发时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 3、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蒸发的实例? 【课堂学习】 【问题1】、自然界中,物质不同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吗?你举出一些液态转化成气态的实例(举三个实例) 7 一、汽化:物质由变为。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 【问题2】:根据小学已有的知识,你对蒸发了解多少? 活动2.3观察蒸发现象(P36,页) 观察的现象:1) 2) 二、、蒸发只在发生的汽化现象。 根据蒸发的定义,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些蒸发的实例 三、总结以上现象得到 蒸发的特点: 1)发生在

2)在温度下都能发生。 3)发生的较少 (剧烈或缓慢) 4)蒸发时需要 (吸热或放热),使液体和周围的温度。 四、蒸发吸热——致冷作用‘ 【问题3】请举出利用蒸发吸热的实例 例:请解释干湿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问题4l猜想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例1:试分析火洲里的坎儿井为何没有干涸的原因。 练一练:分析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子长成针形,对它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课堂学习】 1、某同学在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在室外放了两只等量酒精的相同的烧杯,其中一只放在烈火日下,另一只放在附近的树荫下,一段时间后,比较两只烧杯中剩余酒精的多少,他这样做是为了验证( ) A、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有关 B、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C、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积的关系 D、液体蒸发快慢与表面气流快慢的关系 2、将一瓶开口的酒精,置于30℃的环境中,若放置一段时间后再用温度计去测量酒精的温度,则温度计上的示数:( ) A、一定是30℃ B、一定低于 c、一定高于 D、可能是30℃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温度有关的是( ) A、把洒在地上的水扫开,蒸发加快。 B、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有40℃和20℃的水,甲容器中的水面下降要快一些。c、在甲、乙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装同温度的水和酒精,一段时期后,发现酒精容器中的 液面下降得要快一些 D、擦干手上的水,吹风时会加快蒸发 4、江心州农村有一种没有上釉的陶制茶壶,夏天盛茶水后,壶身常会渗出一些小水珠。但壶内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汽化和液化的 教学设计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内容分析】 《汽化和液化》是第四章第三节,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温度的概念、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知道了自然界的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及什么是熔化、什么是凝固。这些知识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作了充分的准备。本节讲述汽化和液化的方法及条件,这些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标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发展理念,本节“想想做做”3个,科学探究活动1个,“动手动脑学物理”1个,“STS”一个,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主要特点。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 2.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的温度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教学用具】 水槽、塑料口袋、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老师用棉纱蘸些酒精或水在黑板是写几个字,不一会儿,字迹不见了,引起同学们的思考。 二、进行新课 活动1:课文里的“想想做做”,教师先演示:用一塑料袋装一些酒精,把塑料袋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了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清楚看到塑料袋里的酒精不见了,而塑料袋却马上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塑料袋瘪了,袋里又有酒精了。这时学生自然产生“酒精到哪里去了”、“为什么塑料袋会鼓起来”、“酒精为什么会失而复得”等一系列的疑问,从而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 活动2:“探究水的沸腾”这个探究活动是本节的重点,采用探究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教学设计(一)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为新授课,教学内容有:汽化和液化的概念;蒸发和沸腾现象;沸点的概念及使气体液化的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紧密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注意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布置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坎儿井”、“蒸汽机”的知识等形式,有意识地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在学生活动中强调“生活·物理·社会”的联系,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观察沸腾现象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要求学生通过探索实验来探究汽化和液化的过程,通过课前查阅资料等途径知道一些物质的沸点,并且能根据这些沸点解释一些生活现象,知道自然界中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什么是汽化和液化。 2.说出沸腾的特点及沸点。 3.说出汽化和液化的吸放热情况。 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探索物理现象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影响液体蒸发速度的三个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但要吸热。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大量的相关实验和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用“酒精棉花”在黑板上写“汽化”两字。 举例:黑板上的字怎么不见了?——变成气态了 汽化的概念: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一、汽化的两种形式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汽化和液化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化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4.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特征。 5.教具与学具 水槽、塑料口袋、冰棍、苹果;酒精、热水、烧杯、铁架台、温度计、酒精灯、石棉网、纸盖(12套) 教学过程 一、实验与发现 师把滴有酒精的塑料袋(不让学生看见内有酒精)挤瘪,袋口扎紧,放入热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 师取出此口袋放入冷水中。 学生观察现象并猜想这可能是什么原因。 师请学生闻一闻、看一看口袋内有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塑料袋在热水中鼓起,而在冷水中变瘪了,学生代表回答。教师点拨,总结出汽化和液化。 (在这个演示实验中,并不先告诉学生内有酒精,而是让学生观察“鼓起”“变瘪”的现象,再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探索

欲,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体现从现象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二、探究与发现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师:一群业余登山队员登上一座高山后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饭是生的,鸡蛋也煮不熟,把手伸到“开水”中也不烫手等,队员百思不得其解,请同学们帮帮忙,能解释这些“怪现象”或者能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吗? 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1)与气压有关。 师:肯定,说明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继续学习。 (2)水沸腾后不烫手,说明温度低,若继续给水加热,温度会不会继续上升? 师: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会不会继续上升?水沸腾时究竟有什么特征,最好通过什么来观察? 学生:实验。 2.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提出设计方案,教师引导,适时点拨。 3.进行实验。 小组探究,一人计时,一人记录,一人观察现象,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白纸上。 4.分析与论证。 (1)请小组代表总结在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生1:水沸腾时,气泡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 生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度保持不变。 生3:我停止加热,水也停止沸腾了。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3:沸腾要吸热。 (2)请小组代表仿照晶体融化曲线描绘出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曲线。

八年级物理上册1.4汽化和液化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以及汽化的两种不同方式; 2、蒸发和沸腾的特点及其区别; 3、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知道蒸发吸热致冷 【导法】实验、分析、比较法 【重点难点】 蒸发和沸腾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1、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和; 3、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4、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5、沸点:各种液体的温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水银的沸点是,酒精的沸点是。 知识探究: 1、汽化:物质由态变为态,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2、沸腾: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3、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沸腾前给水加热时,可看到杯壁有,气泡,大小变,加热过程中,沸腾前水的温度, (2)、沸腾时,看到的现象是,要使水持续沸腾,必须,

可见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3)、沸点:,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水的沸点高低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不汤手的“开水”从何而来 (4)、查看液体的沸点,记下几种液体的沸点。液体的沸点跟有关。 4.蒸发:在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 5.讨论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 (2) (3) 6.讨论:为什么蒸发能够致冷? 自我小结 归纳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天气睛朗时,洗过的衣服很快就干了,阴天洗过的衣服就不容易干了,说明蒸发是有快 慢的,那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的应用: 蒸发致冷,用酒精和温度计做一下89页的想想做做,知道液体在蒸发过程中热,致 使液体后它依附的物体温度。 练习1 1、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点难点

初二物理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一)汽化 1、蒸发的特点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现象有三个方面显著的特点: (1)从发生的条件看,蒸发不受温度限制,所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液体只要是敞开的,便会蒸发,蒸发无条件可言。 (2)从发生的部位看,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一种平缓的汽化现象。 (3)从液体自身的温度情况看,液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温度降低。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是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例2、晾晒衣服时要将衣服摊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晾晒衣服是为了除掉衣物上的水分,将衣服摊开可增大表面积,阳光下温度高,通风处衣服上的水分可迅速蒸发,从而能使衣服很快变干。 例3、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干旱地区尤其珍贵,我国北方一些缺水的平原地区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的蒸发,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为什么? 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考虑,要减缓蒸发,就应降低液体的温度,减小液体的表面积,减慢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把沟渠输水变成管道输水,可以减小水暴露于空气中的表面积,水表面的空气流动也大大减少;把输水管道埋在地下,可以降低水的温度,这样就比普通的沟渠灌溉减少了因水的蒸发而浪费的水。4、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它具有以下特点: (1)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液体在不同的气压下,沸点不同。如水在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低于标准大气压,沸点低于100℃;在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沸点高于100℃。课本中沸点表是几种常见液体的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 (2)沸腾的条件: ①液体温度达到当时大气压下的沸点; ②液体要继续吸热(被不断加热)。 5、蒸发与沸腾的异同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

液化与汽化教学设计 1 课题引入,结合实际场景,激发兴趣,提高学生个体发展的能力 1.1 播放记录片:贝尔?格里尔斯在纳米比亚《荒野求生》中的?@取淡水的视频 师:同学们,老师很欣慰能够看到你们求知而带有兴趣的眼神.看过《荒野求生》的基本技能后发现,了解一点求生的基本技能,其意义远远大于沉迷于无聊虚拟的游戏中,来得有意义.所以合理有意义地支配自己的业余时间很重要. 【设计意图】 第一:播放的视频可以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二: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建立正确的学习生活方式,以适应个体的终生发展; 第三:“荒野求生”视频涉及内容,也是学生个体在自我发展过程中应该具备的能力.不仅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性,还可以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符合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暂停视频画面,学生总结贝尔在荒无人烟的纳米比亚沙漠获得淡水的过程和方法. 学生总结:他先挖一个沙坑,里面倒入足够多的海水,放上一个茶杯,坑上面覆盖一块塑料布,太阳照射下,一段时间内就搜集到淡水了. 师:画出贝尔?格里尔斯获得淡水的示意图,结合刚刚同学的总结,概括贝尔海水提纯装置图,沙坑内的海水在高温下变成水蒸气,遇到塑料布又变成小水滴,滴入下面水杯中.(ppt出示) 1.2 演示实验──污水提纯 师:(模拟贝尔的海水提纯过程,海水水蒸气淡水自制装置,如图2)这里有个烧瓶,烧瓶中有一些污水,现在给水加热使其沸腾,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在玻璃管的输送下,送到右侧烧杯中,途中有一块沾有凉水的棉花,注意观察右侧玻璃管口的位置.看到什么了? 生:右侧玻璃管口出现了一滴一滴的水.获得了清水. PPT:污水水蒸气清水 师:对照海水水蒸气淡水 物理学上:把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板书:汽化和液化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汽化和液化”的具体过程. PPT出示:这两种方法都是水先汽化变成了水蒸气.相对而言,前者是一种较缓慢的汽化方式――蒸发.后者是一种剧烈的汽化方式――沸腾.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板书: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设计意图】 由《荒野求生》的视频过渡延伸到“污水提纯”实验,不仅能形成物理概念,总结得出“汽化”和“液化”的定义;迁移知识,得出“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同时还渗透环保的理念,落实社会发展的需求. 2 新课学习,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基于实际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1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4.3汽化和液化学案

《§4.3汽化和液化》学案 设计教师:刘岩2010.11.16 自我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沸腾的条件。 3.知道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及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4.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重点、难点: 1、蒸发吸热的探究过程。 2、归纳加快蒸发和减慢蒸发的方法。 3、蒸发吸热致冷。 自我探究 阅读课本85页想想做做,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开始时,塑料袋中滴入的是_____态的酒精,将其放入热水中后,袋子有何变化?_____。袋中酒精变成了______态。这种物质从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将胀大的袋子从热水中取出后放在桌面上一段时间后,袋子又有何变化?______ 袋中又出现了_____态的酒精。这种物质从_____态变为______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进行时注意观察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 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 分析与总结: 1、沸腾的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和同时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时需要热,且达到一定的温度,有大量的气泡,,到水面,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________,这个温度叫做________。 阅读89页的蒸发,了解汽化的另一种形式,并与沸腾作比较,完成下表 2、蒸发的定义:蒸发是液体在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发生的较缓慢的汽化现象。

天气睛朗时,洗过的衣服很快就干了,阴天洗过的衣服就不容易干了,说明蒸发是有快慢的,那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酒精和温度计做一下89页的想想做做,知道液体在蒸发过程中热,致使液体后它依附的物体温度。 蒸发的应用: 3、液化:从热水中取出袋子后过一段时间后酒精又从气体变为液体的原因是温度________。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例如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压缩体积使其液化的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 随堂检测 1、物质由液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 2、沸腾是在______温度下,在液体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温度______.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 3、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______热,但温度保持______,这一温度叫沸点,不同物质的沸点是______的(选填“相同”、“不同”)。 4、在烧瓶中装一些刚停止沸腾的水,然后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这时水面上的气压______(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可以观察到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了,可见______液面上方的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降低。 5、打开冰箱门,看到冒“白气”,这“白气”是______,这是由于______遇冷______形成的。 6、在北方的冬天,汽车驾驶员常用水和酒精的混合物作为汽车冷却系统中的冷却液,这是因为这种混合液具有______。 7、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8、图中有甲、乙两容器,装有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酒精,过了一会儿,则() A. 甲容器中酒精多 B. 乙容器中酒精多 C. 两容器中一样多 D. 无法判断 9、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10、雾与露是空气中水蒸气______形成的。() A. 熔化 B. 汽化 C. 液化 D. 凝固 11、深秋的早晨起床时可看到房间玻璃窗上有许多小水珠,这些水珠在() A. 窗玻璃朝房内的一面 B. 窗玻璃朝房外的一面 C. 窗玻璃的里外两面 D. 不能断定在哪一面 课后作业:创新设计习题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3.3汽化和液化教案

汽化和液化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程引入和一些概念 方法1、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的主题:、快慢的决定因素、吸热.利用前面学到的知识,很容易总结出汽化、液化的概念,用实例列举了生活中的现象,并根据这个现象总结出了的定义,还可以根据定义分析的特点. 方法2、由于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考虑用自学的方法学习三个概念,并组织学生讨论哪些现象属于,根据定义总结的特点. 二.影响快慢的因素 方法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影响快慢的因素,举例过程中应当注意由学生分析实例总结出影响快慢的因素,可以由学生评判,总结出了三个因素后,应当由学生列举实际生活的实例,及时巩固物理知识,可以学生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快慢的,及其意义.参考实例有:冰箱是如何减慢的;晾衣服如何能干得快等. 关于水是宝贵的资源教学,联系社会说明喷灌取代漫灌的优点,并分析是如何减少节省水资源的. 方法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课题可以有:快慢的因素;如何利用影响快慢的因素来加快和减慢;喷灌的应用.对于快慢的因素可以设计实验,用数据证明,这需要利用控制变量法,保证

一些量不变,只有一个量变化,用数据说明,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进行实验时可以学到研究物理的方法,即控制变量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加快和减慢,也可以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说明所进行的实验的完备性,并列举实例分析.对喷灌的应用,可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总结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 三.吸热 可以实际实验,学生用感觉体会要吸热,解释教室夏天比较热,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等身边的实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注重应用知识.教材还列举了狗降温的方法,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自己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方面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一.一些概念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3.: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做. 二.影响快慢的因素 1.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能影响的快慢.

3汽化和液化学案

第3节汽化和液化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 逆过程。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 致冷。 2、过程和方法: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 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的物理 规律。 教学重难点: 1、蒸发、沸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析一些常见的汽化、液化引起的现象 课前预习: 仔细阅读课本第85页-91页的相关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题目:1.物质从_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_态,叫汽化._______和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___态变为 _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液化的两 种方法. 2.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_________现象.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_________散发到空气中.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对水加热,但只能使水不断地变成_________,它的温度_________. 3.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不同. 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__现象.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__. 教学流程: 流程一、汽化和液化 1、观察与思考 实验: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可将塑料袋像拧麻花一样拧紧),排尽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 后放入热水中(只需要将有酒精的一角沉入热水中),观察 酒精的变化。 说出你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