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M J01083-2018 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修改稿)

整车布置设计规范(修改稿)

整车总布置设计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整车总布置设计的原那么、规定及应满足的有关法规等。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开发时的整车总布置设计。

2.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订正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490-2000:主图板QC/T576-1999:轿车尺寸标注编码GB/T17867-1999:轿车手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GB14167-1993:平安带固定点GB11556-1994:A、区GB11565-1989:B区GB11562-1994:前方视野GB/T13053-1991:脚踏板SAEJ 1100:头部空间、上下左方便性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整车总布置明示所有总成的硬点、关键的参数的布置图3.2设计硬点轮距、轴距、总长、总宽、造型风格、油泥模型外表或造型面、人体模型尺寸、人机工程校核的控制要求、底盘等与车身相关零部件对车身的控制点线面及控制构造,都称为设计硬点。

4.整车总布置图上应确定的参数4.1整车的外廓尺寸;4.2轴距和前、后轮距;4.3前悬和后悬长度;4.4发动机、前轮的布置关系;4.5轮胎型号、静力半径和滚动半径、负载能力;4.6车箱内长及外廓尺寸;4.7前轮接地点至前簧座的距离;4.8前簧中心距;4.9后簧中心距;4.10车架前部和后部外宽;4.11车架纵梁外形尺寸及横梁位置;4.12前簧作用长度;4.13后簧作用长度;5.参数确定原那么及设计的一般程序5.1参数确定原那么以设计任务书和标杆样车为基准,按设计任务书上规定的或标杆样车上测定的参数进展总布置,如确实不能满足的,需提出经上级领导批准前方能更改。

5.2设计的一般程序1)总布置设计人员在接到新车型的开发任务后,首先要进展整车构思,并参与市场调研和样车分析,在此根底上制定出总的设计原那么和明确设计目标;2)各专业所建立标杆样车的3D数模,并提供应整车布置人员;3)总布置设计人员将各专业所提供的数模装配好;4)对各总成的匹配和布置关系等进展分析,明确它们的优点和缺乏;5)各专业所建立拟采用的总成的数模,不提供总布置人员;6)总布置人员对新的数模进展分析,并提出可行性的建议;7)对方案进展评审;8)评审后对各总成进展修改或开发;6.主要尺寸参数确实定6.1整车长度方面尺寸确定(1)在总布置设计中,整车长度是重要的一个参数,根据设计任务书确定的长度、轴距,保证车内有与该级别的车相适应的乘坐空间,合理地布置各大总成,减小外廓尺寸。

2018版强制性规范

2018版强制性规范

现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汇编(房屋建筑工程)中建城开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yangmin)更新时间2019年11月目录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2、《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3、《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GB50093-2013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6、《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7、《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6-20071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11、《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1-2012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202-201813、《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6、《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121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18、《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19、《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102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GB50210-201821、《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212-201422、《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20102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2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25、《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26、《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4-20102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1529、《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30、《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2013版)3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3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3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3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35、《建筑装修内部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36、《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目录37、《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3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9、《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601-201040、《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20114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42、《坡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693-201143、《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44、《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755-201245、《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50870-201346、《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1447、《防静电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944-20134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51004-201549、《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50、《高层建筑筏形与箱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20115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5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5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5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55、《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5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57、《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82-201158、《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JGJ88-20105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60、《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61、《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6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63、《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66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120-201265、《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1566、《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106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68、《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69、《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70、《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71、《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72、《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目录73、《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201674、《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1375、《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76、《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200477、《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1678、《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79、《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80、《建筑塔式起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范》JGJ196-201081、《建筑施工工具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202-201082、《建筑施工升降机安装、使用、拆卸安全技术规程》JGJ215-201083、《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231-201084、《住宅室内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298-201385、《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86、《建筑同层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232-2016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5.3.43国境界线的绘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凡绘制有国界线的地形图,必须符合国务院批准的有关国境界线的绘制规定。

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

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

XXXXXX有限公司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编制:日期:校对: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20100000000发布 20100000000实施XXXXXX有限公司发布目录一概述 (2)二整车设计基准 (2)1.1 整车坐标系 (2)1.2 整车设计状态 (2)三整车总体设计硬点 (3)3.1整车外部尺寸参数控制硬点 (3)3.2底盘系统布置主要控制硬点 (5)3.3人机工程布置设计硬点 (8)四结束语 (9)一概述整车的总布置设计过程是设计硬点(Hard Point)和设计控制规则逐步明确、不断确定的过程。

设计硬点是确定车身、底盘与零部件相互关系的基准点、线、面及控制结构的统称,主要分为安装装配硬点(简称ASH,包括尺寸与型式硬点)、运动硬点(简称MTH)、轮廓硬点及性能硬点等四类。

设计硬点的确定过程就是总布置设计逐步深化的过程,后续的设计工作必须以确定的设计硬点为基础展开。

但随着设计的深入和方案的修改完善,部分设计硬点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

所有硬点值都是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坐标值,长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

角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用度分秒表示时书写到分。

长度单位未注明均为mm,角度单位未注明均为°。

所有未注明的安装硬点均指与车身配合面上车身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例如:配合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车身圆孔圆心坐标,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方形孔的坐标指配合面对角线交点的坐标。

二整车设计基准1.1 整车坐标系电动乘用车设计过程中,整车总布置在设计软件三维环境下进行。

整车坐标系采用右手坐标系,它是总布置设计和详细设计中的基准线。

整车坐标系与设计软件中整车文件的绝对坐标系重合。

整车坐标系的定义如下:高度方向,取汽车车架中间平直段的上平面为Z轴零线,上正下负;宽度方向,取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为Y轴零线,以汽车前进方向左负右正;长度方向,取通过设计载荷时汽车前轮中心的垂线为X轴零线,前负后正;整车坐标系原点即为三个坐标轴的交点。

机动车设计标准规范2018

机动车设计标准规范2018

机动车设计标准规范2018
机动车设计标准规范是为了确保机动车的安全性、环保性、性能和舒适性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而制定的规范。

下面是关于机动车设计标准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1. 安全性:机动车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各种安全因素,如车身强度、碰撞安全性、制动系统、安全带、安全气囊等。

标准规范对这些安全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并要求车辆在各种不同的碰撞情况下具备一定的抗碰撞性能。

2. 环保性: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机动车的环保性能也成为了设计中的重要考虑因素。

标准规范对车辆的排放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包括排放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颗粒物等污染物的限值,并规定了相关排放测试方法和评价体系。

3. 性能:机动车的性能包括动力性能、操控性能、经济性能等。

标准规范对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性能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制定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标准。

4. 舒适性:舒适性是机动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车内空间布局、座椅舒适性、噪声和震动控制、空调系统等。

标准规范对这些舒适性要求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规定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

总结起来,机动车设计标准规范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机动车在安全、环保、性能和舒适性等方面都达到一定的标准,保障用户
的安全和舒适度。

同时,这些标准也促进了机动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2018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条文及条文说明

2018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条文及条文说明

2018新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修订条文及条文说明5月9日,住建部发布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局部修订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2018第35现批准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8年10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5.1.3A、5.4.4(1、2、3、4)、5.4.4B、5.5.8、5.5.13、5.5.15、5.5.17、6.2.2、6.7.4A、7.3.1、7.3.5(2、3、4)、8.2.1、8.3.4、8.4.1、10.1.5、10.3.2、11.0.4、11.0.7(2、3、4)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条文及具体内容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户网站()公开,并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8年3月30日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征求意见稿)》内容,我们发现本次修改并未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原内容进行修改,而是针对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的增加了耐火等级、高度和层数;平面布置与防火分隔;安全疏散与避难;消防设施等的设置,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进行了完善。

换句话说,这次修订主要是针对养老服务设施。

以下是具体的修订内容,请仔细阅读:《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局部修订条文及具体内容5.1.1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

民用建筑的分类应符合表5.1.1的规定。

表5.1.1注:1 表中未列入的建筑,其类别应根据本表类比确定。

2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宿舍、公寓等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防火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公共建筑的规定;3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裙房的防火要求应符合本规范有关高层民用建筑的规定。

QJM J01080-2018 四门控制区域校核规范

QJM J01080-2018  四门控制区域校核规范

四门控制区域校核规范1 目的和范围本规范确定了本公司进行汽车车门手控制区域设计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新车型开发和改型车的开发。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AE J287 驾驶员手控制区域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H点H点是指二维或三维人体模型样板中躯干与大腿的连接点即跨点。

在确定驾驶室布置工具在车身中的位置时常以此点作为定位标准。

4 四门合理手控区域4.1 前门操作区前车门上面的控制开关、车门开启手柄等控制器要布置在相应的控制曲线之内。

上部手控界限以水切为界。

如图1所示。

a)红色线框——“无倾斜”控制要求曲线;b)曲线A沿X方向前移100mm(H点上方128mm)——需用手全握进行操纵的控制曲线,例如车门开启手柄;c)曲线A沿X方向前移100mm(H点下方100mm)——无需用手全握进行操纵的控制曲线。

图1图24.2 前车门下部合理控制区域随座椅前后移动的控制器要布置在相应的操纵区域内,方便操纵。

图中所示4条曲线——随座椅前后移动的控制器的控制曲线,如图2所示。

a)曲线A—身体无倾斜时手指操纵的控制范围;b)曲线B—身体无倾斜时指尖操纵的控制范围;c)曲线C—身体倾斜时手指操纵的控制范围;d)曲线D—身体倾斜时指尖操纵的控制范围。

注:安装座椅边侧控制器至少要在正常坐垫以下75mm以确保进出汽车的使用者在坐垫下压时不会接触控制器。

4.3 后车门合理控制区域后车门内饰上的控制器要布置在相应的操纵区域内。

图3中所示的曲线——不随座椅前后移动的控制器边界线,如图3所示。

a)图中所示红色线框——用手全握操纵的控制器边界曲线,例如手动玻璃升降器等;b)红色线框的I、D两点向下延伸至G点——无需用手全握操纵的控制器边界线,例如电动玻璃升降器开关等。

图34.4 后车门下部合理控制区域座椅上的控制器要布置在相应的操纵区域内。

车身侧围总成设计指南

车身侧围总成设计指南
2 侧围总成设计流程 ............................................................................................................................ 18 2.1 侧围总成设计过程介绍............................................................................................................. 19 2.1.1 前期研究阶段 ..................................................................................................................... 19 2.1.2 概念设计阶段 ..................................................................................................................... 19 2.1.3 详细设计阶段 ..................................................................................................................... 19 2.1.4 设计验证阶段 ..................................................................................................................... 20 2.1.5 认证&生产准备阶段 ........................................................................................................... 20

QJM J01001-2018 总布置图设计规范

QJM J01001-2018  总布置图设计规范

Q/JM J01001-2018总布置图设计规范1 目的和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总布置图设计的一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新能源车业有限公司生产车辆的总布置图设计。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234-2003 乘用车尺寸代码SAE J1100 Motor Vehicle Dimensions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无4 总布置草图的绘制4.1 第一版总布置图-概念草图4.1.1 相关输入及流程为了给造型提供工程依据和下一步设计提供指导,绘制出总布置概念草图。

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开始于项目预研阶段,根据新产品的规划,对竞品车进行扫描分析,根据前机舱初步布置数据得出初步的整车限制尺寸和人机工程目标;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并根据现有产品尽可能的考虑通用化的前提下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

总布置概念草图的绘制时间及相关流程,见图1所示。

4.1.2 总布置草图内容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主要是对造型的输入,体现总布置的基本硬点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是H点的位置,H点是整车的设计参考点,必须在早期准确地确定,一旦更改将对整个前期的布置设计及项目进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中,主要体现如下内容:a) H点坐标,人机内部空间等相关参数;b) 整车外廓尺寸,包括长、宽、高、轮距、轴距、前悬、后悬;c) 法规要求及设计目标;1d) COP零件的状态;e) 三种载荷状态的地面线;f) 各种限制面;g) 其他,如车门形式、玻璃曲率等。

图1 总布置草图绘制时间及流程4.1.3 绘制概念草图步骤在绘制概念草图之前,是在已经了解项目定位、对项目有了初步策划方案,并且对竞品车或对标车进行了大量分析的前提下开始绘制。

通常,概念草图的绘制需要如下步骤:a)首先建立车身坐标系,“国标”定义的“整车坐标系”。

QJM J01047-2018 内后视镜视野校核规范

QJM J01047-2018  内后视镜视野校核规范

Q/JM J01047-2018内后视镜视野校核规范1 目的和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内后视镜视野校核的一般要求以及相关的术语定义。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车辆的内后视镜视野校核。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084-2013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GB 11562-201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3.1视镜通过反射面在规定视野内看清车辆后方和侧面图像的间接视野装置,不包括潜望镜这类复杂光学系统。

3.2内视镜装在车辆乘员舱内部的视镜。

3.3视镜的类别具有不同功能的视镜,可分为以下几类:Ⅰ类:内视镜。

Ⅱ、Ⅲ类:主外视镜。

Ⅳ类:广角外视镜。

Ⅴ类:补盲外视镜。

Ⅵ类:前视镜。

Ⅶ类:至少驾驶室被部分封闭的L类机动车辆的视镜。

3.4视镜型式以下主要特征没有差别的视镜——视镜发射面的尺寸和曲率半径;——视镜的设计和形状及材料。

3.5驾驶员眼点通过汽车制造厂设计确定的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作一平行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

从该平面内的驾驶员座椅R点向上635 mm,作垂直于该平面的一条直线。

在直线段与该平面交点的两侧各32.5 mm 处(总距离65 mm)作两个点。

这两个点分别是驾驶员的左眼和右眼中心点。

3.6双眼总视野 ambinocular vision左、右眼视野重合而获得的总视野,见图1。

图13.7空载质量 unladen kerb mass车辆未载人员、货物,但包括驾驶员可行驶的质量,相当于汽车制造厂指定燃料箱容积90%燃料质量和冷却液、润滑油、随车工具、备胎(若装备的话)的质量等。

4 技术要求4.1 一般要求a)所有的视镜均能调节。

b)后视镜应固定牢靠,避免改变已经调节好的视野。

c)内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其驾驶位置上调节。

汽车设计-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结构设计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结构设计规范模板

汽车设计-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结构设计规范模板XXXX发布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结构设计规范1范围该规范适应于M1类车辆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动力总成装配硬点、悬架装配硬点、排气系统装配硬点)结构的设计。

主要介绍了汽车开发过程中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的作用及在整车中的影响。

对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在整车中的功能进行了概述,同时对下车身重要安装硬点设计要点作了描述。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QCS 05 034-2015 前减震器座设计指南3术语和定义3.1动刚度是指计算结构在周期振荡载荷作用下对每一个计算频率的动响应,也称为频率响应。

4安装硬点及分布介绍下车身主要安装硬点有:发动机悬置安装点、副车架安装点、排气系统安装点、前减震器安装点等,其位置如图1所示。

11图1 下车身主要安装硬点位置5、功能介绍 5.1一般功能提供发动机、悬挂系统、排气系统等功能块的固定安装要求,起到连接底盘、动力总成与车身的作用。

5.2 特殊功能发动机的振动、轮胎的动不平衡和路面的不平所产生的振动、排气系统的振动等一切振源的振动,最终都是通过动力系统、悬挂系统、排气系统和车身的连接点,把振动的能量传入车身的,最终车身的振动转换为人感觉得到的振动和噪声。

连接点动刚度是室内怠速噪声与路面噪声的重要影响因素。

5.3性能要求考虑到安装硬点的一般功能,固定时需满足可靠耐久性。

考虑到本系统的特殊功能,还需要满足以下性能要求: a) 足够的强度能为动力总成、悬挂、排气系统提供足够的连接强度,以便操控良好。

因此关键部件通常采用高强度钢板。

需要通过CAE 计算满足强度要求。

b) NVH 性能满足动力总成悬置点、悬挂、排气连接点等的噪声、振动、平稳要求,需要通过CAE 计算满足动刚22355552233度性能要求。

整车总布置设计法规校核.docx

整车总布置设计法规校核.docx
小于500mm,不大于1200mmc
2
前位更灯的 空規曼求
(禺"r
囱貶裔)
1.KA:发砸抽方向上,屋车綱釵禹对驾平更杲远的视 走五上的点,到孝柄幷缘•氓而的拒餌不大于4(X)mm;
2.两仇氏£內玫缓的拒雋不小于600mm;
3.#X:雋地蔑直不小于350mm不大干150(>mm。
3
空车外

前梓衍信号 灯的沦規娶 求(蔦應和
向:灯的外嫌柜车側不大于400mm.
1998汽车 及撞车外 部黒明和
10
后雾灯的沦 規要求(蔦 氏和横曲距 篙)
1•养地高便:250-1000;2.君只只后
睿可则应咬法左车柄前进方向的左側,其酸准中心也可 位于车轲的对驾平面上;3.左所老情况下,后容
灯与轲动灯柜^>!0()mm;4.橫向:无
特殊晏求。
b、当后肄照板上玫绿筲抱高底大于1.20m时,后強鴉feiEiSt许下倂不大干15S
5•上药诲篙地高氏:<1200;
6.下药玻篙地蔑便:>300.
(述18408-
200!汽丰 庆挂车后
明转覽配 尧隹能 (述15741-
1995汽 车和挂專
(«)戻
其位贸
17
后會愿枚可 观蹩的几何 曼求
后旌愿权应在如下空何范国内可观,该空河旨以下ES个 平而馆成:茨过博照板两雋m幷里肉外3W的再个毎垂 平而;逋过椁無枚上玫缘与水平而星商上15。的平1S;住®愿权下药绿的水平更(夸博黑权上迪绿篝地高此大 于L20m,该平而应与水平百星向下15。),
1994汽车
21
空何
护轮板外绿
拒轮枚外嫌潔氏住通近主轮中心的槽向垂宜厘•百內侧量 时应不小T3(>mm,在天亍护轮枚寬总規用的区戒氏值 可逐浙城夕至零.

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详解

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详解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1引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 [1998] 244 号文《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建标 [1999] 273号文《关于同意修订完善〈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的函》和建标标便 [2002] 03 号文《关于〈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规范〉修订工作函》的要求,在对原国家标准《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GB 50156-92 进行修订的基础上编制完成的,编号为 GB 50156-2002,自 2002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

本规范共分 12 章和 3 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一般规定,站址选择,总平面布置,加油工艺及设施,液化石油气加气工艺及设施,压缩天然气加气工艺及设施,消防设施及给排水,电气装置,采暖通风、建筑物、绿化和工程施工等方面的规定。

1.1 规范与以前的区别本次修订删除了原规范中有关小型石油库设计方面的内容,增加了汽车用液化石油气加气站和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内容,制定了加油加气合建站的有关规定,根据建标标便 [2002] 03 号文的要求,增补了工程施工方面的规定。

由于汽车加油加气站储存的是易燃和可燃液体或气体,属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所以,本着“安全可靠”的原则,对有关安全、消防问题做出详细规定是本规范编制的重点。

在规范编制过程中,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组织了国内,国外考察,总结了我国汽车加油加气站多年来的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经验,借鉴了国内已有的行业标准和国外发达工业国家的相关标准,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对其中主要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协调,最后经审查定稿。

与原国家标准《小型石油库及汽车加油站设计规范》GB 50156-92 相比,本规范中加油站部分的规定有以下四个主要变化:1.增大了各级加油站油罐总容量;2.提高了安全防火标准;3.内容更为全面、合理4.增加了工程施工规定。

2规范解析2.1 规范总则、术语与一般规定2.1.1 规范总则1 总则1.0.1 为了在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和施工中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统一技术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制定本规范。

QJM J01173-2018 臀部和肘部空间校核规范

QJM J01173-2018  臀部和肘部空间校核规范

Q/JM J01173-2018 1 目的和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车辆的臀部和肘部空间设计与校核的一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研发的车辆。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AE J1100 Motor Vehicle Dimensions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3.1SGRP点是指制造厂在设计阶段规定的在给定座椅位置的最后面的驾驶和乘坐位置,它考虑了所有座椅可能调节状态(水平、垂直及倾斜)。

3.2臀部空间SGRP点范围内整车内部最小宽度。

4 技术要求基于SAE第95百分位男性人体设计的前排肘部空间不小于1300mm,后排肘部空间不小于1200mm。

基于SAE第95百分位男性人体设计的前排臀部空间W5不小于1100mm,后排臀部空间不小于1100mm;针对后排以SAE第5百分位女性人体设计的车型,其后排空间可减小至800mm,具体如图1所示。

1图1 臀部空间示意图5 测量条件5.1 SGRP点及臀部空间测量边界线位置5.1.1 首先在平行于XZ平面且经过SGRP点的基准面上绘制152mm×101mm的矩形框,矩形框的顶部距离SGRP点76mm,左侧边距离SGRP点76mm,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臀部空间测量范围5.1.2 然后将该基准面分别向Y正向和负向移动,如图3所示,直至基准面与左右车门内表面接触,此时两个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即是前排臀部空间(W5),具体见图4所示,后排臀部空间测量方法相同。

Y正向Y负向W5图3 臀部空间测量方法示意图2图4 臀部空间具体尺寸示意图5.2 肘部空间示意图见图5图5 肘部空间示意图3。

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

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

XXXXXX 有限公司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编制: 日期: 校对: 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20100000000发20100000000 实施布XXXXXX有限公司发布目录一木既述 (2)二整车设计基准 (2)1-1整车坐标系 (2)1.2整车设计状态 (2)三整车总体设计硬点 (3)3.1整车外部尺寸参数控制硬点 (3)3.2底盘系统布置主要控制硬点 (5)3.3人机工程布置设计硬点 (8)四结束语 (9)概述整车的总布置设计过程是设计硬点(Hard Point)和设计控制规则逐步明确、不断确定的过程。

设计硬点是确定车身、底盘与零部件相互尖系的基准点、线、面及控制结构的统称,主要分为安装装配硬点(简称ASH,包括尺寸与型式硬点)、运动硬点(简称MTH )、轮廓硬点及性能硬点等四类。

设计硬点的确定过程就是总布置设计逐步深化的过程,后续的设计工作必须以确定的设计硬点为基础展开。

但随着设计的深入和方案的修改完善,部分设计硬点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

所有硬点值都是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坐标值,长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

角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用度分秒表示时书写到分。

长度单位未注明均为mm,角度单位未注明均为。

所有未注明的安装硬点均指与车身配合面上车身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例如:配合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车身圆孔圆心坐标,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方形孔的坐标指配合面对角线交点的坐标。

二整车设计基准1.1整车坐标系电动乘用车设计过程中,整车总布置在设计软件三维环境下进行。

整车坐标系采用右手坐标系,它是总布置设计和详细设计中的基准线。

整车坐标系与设计软件中整车文件的绝对坐标系重合。

整车坐标系的定义如下:高度方向,取汽车车架中间平直段的上平面为Z轴零线,上正下负;宽度方向,取汽车的纵向对称中心线为Y轴零线,以汽车前进方向左负右正;长度方向,取通过设计载荷时汽车前轮中心的垂线为X轴零线,前负后正;整车坐标系原点即为三个坐标轴的交点。

硬点设计流程

硬点设计流程

注:如果底盘与车身安装硬点间距相差过大,总布置将组织 底盘和车身相关设计工程师进行协商讨论,并进行实物测量, 综合分析,确定安装设计硬点间距。
2、确定散热系统下悬置安装硬点间距:
测量底盘安装点间距 可以看出其设计硬点 间距为601mm
2、确定散热系统下悬置安装硬点间距
校核底盘安装点间距 在点云上拟合的圆柱 并读出其设计硬点测 量数据为600.7mm
五、基于硬点的正向设计
五、基于硬点的正向设计
五、基于硬点的正向设计
五、基于硬点的正向设计

请思考,在后背门的设计中,我们考虑了 哪些设计硬点要求?
安装硬点主要包括安装基准面 安装孔位中心位置、以及各总 成和部件周围必要的间隙要求。
三、硬点设计的主要原则
硬点确定原则:


次要硬点服从主要硬点原则; 逆向、参考数据结合正向设计思路的原 则;
四、基于样车逆向的硬点确定过程
硬点确定的过程是一个反复协商、不断调整的 过程 。硬点的设计参考依据主要是参考样车底盘、 电气、车身数模和点云,三坐标测量硬点数模, 以及整车位置点云。
将逆向用点云通过取特 征,然后精确的移动、 转动到整车点云位置。 并通过断面保证主要安 装面误差0.2mm,其他 的面误差0.5mm。 并将数模通过点云布置 到整车位置,此为初步 布置数模
3、确定散热系统整车姿态以及安装基准面
将初步数模安装点调成 X、Z方向坐标一致,Y 方向左右对称。 此为正向布置过程。主 要考虑系统布置要求, 以及反推原车正向设计 思路。




汽车的设计,必须满足所有的硬点要求, 包括前面提到的 轮廓硬点:总体布置和造型满足要求 性能硬点:设计的目标 运动硬点:开闭件的运动校核,开启角度 安装硬点:灯具的布置、安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规范
1 目的和范围
本规范确定了本公司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的一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新车型开发和改型车的开发整车总布置硬点设计。

2 概述
整车的总布置设计过程是设计硬点(Hard Point)和设计控制规则逐步明确、不断确定的过程。

设计硬点是确定车身、底盘与零部件相互关系的基准点、线、面及控制结构的统称,主要分为安装装配硬点(简称ASH,包括尺寸与型式硬点)、运动硬点(简称MTH)、轮廓硬点及性能硬点等四类。

设计硬点的确定过程就是总布置设计逐步深化的过程,后续的设计工作必须以确定的设计硬点为基础展开。

但随着设计的深入和方案的修改完善,部分设计硬点还有进一步调整的可能。

首次发布为《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初稿)》,项目完成时正式发布为《整车总布置设计硬点报告》。

所有硬点值都是在整车坐标系下的坐标值,长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

角度值表示到小数点后一位,十分位为估计值(四舍五入),用度分秒表示时书写到分。

长度单位未注明均为mm,角度单位均为°。

所有未注明的安装硬点均指与车身配合面上车身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例如:配合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车身圆孔圆心坐标,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坐标指配合面椭圆孔或长圆孔的几何中心点的坐标,方形孔的坐标指配合面对角线交点的坐标。

3 整车设计基准
3.1 整车坐标系
1号标杆车车型设计过程中,整车总布置在UG软件三维环境下进行。

整车坐标系采用右手坐标系,它是总布置设计和详细设计中的基准线。

整车坐标系与UG软件中整车part文件的绝对坐标系重合。

整车坐标系的定义如下:高度方向,取汽车前地板平直段纵梁下平面为Z轴零线,上正下负;宽度方向,取汽车纵向对称中心线为Y轴零线,以汽车前进方向左负右正;长度方向,取通过设计载荷时逆向云图前车轮中心为X轴零线(距前车轮中心0.7mm处为整车X轴零线,前负后正;整车坐标系原点即为三个坐标轴的交点。

3.2 整车设计状态
整车设计的设计状态按GB 19234-2003规定执行,即半载状态;空载状态(整车整备质量状态)和满载状态则作为另两个重要状态进行设计校核。

在整车的布置中,将车身放平,车身作为基准保持不动,在车身上固定的底盘件也随之保持不动。

车轮的不同状态构成了不同的地面线,从而得到空载、半载、满载等不同的整车姿态。

4 整车总体设计硬点
以下硬点主要是描述整车轮廓硬点、运动硬点以及设计布置的安装硬点等。

涉及安装孔位的详细安装硬点,见附后的《总成总布置安装硬点报告》;整车性能硬点,即对整车性能的要求,详见《设计任务书》,此处不再详述。

4.1 整车外部尺寸参数控制硬点
整车外部尺寸参数控制硬点,即总布置轮廓硬点,是控制整车外造型的基础性数据。

车型尺寸参数以确定的外表面光顺数据为基础测量得到,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4.2 底盘系统布置主要控制硬点
驱动形式为左右传动半轴前驱,传动半轴为等速万向节,固定节端为球笼式等速万向节,移动节端为伸缩型球面滚轮等速万向节。

底盘系统设计布置硬点和运动硬点如表2所示,底盘各总成性能硬点详见底盘各总成性能描述书:
表2
4.3 车身主要总成控制硬点
车身附件系统布置硬点如表3所示。

表3
4.4 人机工程布置设计硬点
人机工程布置是否合理是决定整车舒适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车辆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整车的人机工程尺寸数据进行详细的布置分析。

设计车型以标杆样车的数据为基础,采用中国国家标准进行布置
校核。

车型人机工程方面的主要控制硬点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注:此表尺寸代码为中国国家标准GB19234-2003中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