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五章第二节 第三课时 硝酸教案 新人教版第二册

合集下载

新课标《硝酸》教案(精品中的精品)

新课标《硝酸》教案(精品中的精品)

《硝酸》 教学设计第11小组主题10:板块化PCK 教学设计的撰写——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一、设计思想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氮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在学生完成氮元素及其部分化合物性质学习的基础上,学习硝酸的性质,完善氮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框架,同时对已有的知识加以巩固应用,促进知识的结构化。

以学生已学习的知识与能力为基础,“工业制硝酸”情境素材贯穿本课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本节课侧重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渗透实验观、元素观等化学基本观念,同时发展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证据推理思维及三重表征的化学学科专属思维。

本节课基于以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观,采用“工业制硝酸”贯穿式情境素材,形成本课时的明线;以元素化合物性质研究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运用为暗线,明线暗线交织,使得课堂内容更为连贯。

由情境中引发思考,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法观察硝酸的物理性质;随后进行硝酸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先让学生观看工业制硝酸的冷却装置及久置的硝酸并预测其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硝酸的不稳定性,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随着工业制硝酸的流程,对其中的运输装置提出疑问,类比浓硫酸与铜反应的知识,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硝酸的强氧化性,并认识浓硝酸的钝化作用,发展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及“量变-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最后分析工业制硝酸的流程图,基于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分析并说明氮及其化合物的转化路径,发展学生的元素观。

采用“工业制硝酸”贯穿式情境素材为本节课的一大亮点,此情境素材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源于生活,反馈与生活”;同时也使得课堂开展更为连贯顺利。

情境中引发出来的思考与验证,也与“证据推理”、“科学探究”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相呼应。

在整个课堂中,也融入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充分贯彻“素养为本”。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第2册 教学设计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第2册 教学设计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向空气要面包——氨和铵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氮及其化合物”属于必修课程“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内容,在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2019版)中,是第一章第二节的重要内容。

此部分内容承载着帮助学生结合真实情景或实验探究去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物质及其转化及其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构建“价-类”二维图的认知模型。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氯、硫等非金属元素的基础上,有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做理论支撑,学生可以构建出“价-类”二维模型,但是缺乏利用模型预测物质性质和物质转化的能力;对“生物固氮”有所了解,但是缺乏对“人工固氮”的认识;知道氮肥有助于粮食增产,但对氮肥发展史知之甚少,更无法分辨各类氮肥的优劣和使用注意事项。

三.教学目标1、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2、通过设计喷泉实验、白烟实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相关实验等,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证据推理能力;3、通过由空气获取“面包”过程的研究,使学生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增强学生对于化学可促进生产发展、化学可帮助我们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通过如何获取氮肥的活动,再次培养学生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六.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围绕氨的性质,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如何向空气要面包的提出,引出工业合成氨;然后围绕合成氨工厂如何进军氮肥业,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的视角探究氨的水溶性和碱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价-类”模型,解决如何制备更优化的硝态氮肥;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铵态氮肥的施用注意事项。

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放在阴冷的环境下)【任务】根据以上资料,预测氨水可能具有怎样的性质?【小结】氨水在一段时间内为我国的粮食增产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因它易挥发,运输不便等原因,已逐渐淡出了消费市场。

新教材2021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5章 第2节 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新教材2021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5章 第2节 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第五章第二节第3课时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6]基础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碳与浓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分为两份,第一份气体先通入适量蒸馏水中再通入石灰水中;第二份气体直接通入石灰水中,则石灰水的变化可能是(B)A.第一份不变浑浊;第二份变乳白色B.第一份变乳白色;第二份不变浑浊C.第一份变乳白色;第二份变乳白色D.第一份不变浑浊;第二份不变浑浊解析:碳和浓硝酸反应生成CO2和NO2气体混合物,第一份先通入蒸馏水中,NO2与H2O 反应后得到CO2和NO的混合气体,再通入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第二份直接通入石灰水,NO2与H2O反应生成HNO3,HNO3先与石灰水反应,石灰水不变浑浊,所以选B。

2.硝酸甘油又称硝化甘油、三硝酸甘油酯,用作血管扩张药,治疗心绞痛。

硝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即可制得硝化甘油。

下列关于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硝酸电离出的H+能被Zn还原成H2B.常温下,向浓硝酸中投入Fe片,会产生大量的红棕色气体C.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可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D.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硝酸,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解析: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与Zn反应不生成H2,A项错误;常温下,浓硝酸遇铁发生钝化,反应很快停止,B项错误;Fe(NO3)2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相当于有了硝酸,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把Fe2+氧化成Fe3+,NO-3被还原成无色NO气体,NO在管口遇到空气中O2生成红棕色气体NO2,C项正确;过量铁粉与稀硝酸反应最终生成Fe2+,滴入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D项错误。

3.往两支分别装有浅绿色的Fe(NO3)2和FeSO4溶液的试管中分别逐滴加入稀盐酸时,溶液的颜色变化应该是(C)A .前者基本没有改变,后者变棕黄色B .前者变棕黄色,后者也变棕黄色C .前者变棕黄色,后者基本没有改变D .前者、后者都基本没有改变解析:Fe(NO 3)2溶液里有Fe 2+和NO -3,加入盐酸后,相当于存在硝酸,硝酸将Fe 2+氧化成Fe 3+,溶液变为黄色,而FeSO 4溶液中,加入盐酸时,不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基本没有变化,故选C 。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硝酸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硝酸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硝酸教案
课题:硝酸
教学内容:硝酸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目标:
1. 了解硝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掌握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

3. 了解硝酸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

2. 硝酸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实验用玻璃器皿和试剂。

2. PowerPoint课件。

3. 硝酸相关的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硝酸的结构式和化学式,引导学生了解硝酸分子的构成和基本性质。

二、理论讲解(15分钟)
1. 硝酸的制备方法:通过硫酸和硝酸铅的反应制备硝酸。

2. 硝酸的性质: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腐蚀性。

3. 硝酸的反应特点:硝酸在与金属反应时会产生气体,与碱反应会生成盐和水。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硝酸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硝酸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四、讨论和总结(10分钟)
结合实验结果,让学生分享实验中的观察和体会,总结硝酸的应用场景和注意事项。

五、课堂练习(10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和思考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硝酸的实际应用。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惑,及时回答并进行指导。

【教案结束】。

高中化学必修二硝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硝酸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硝酸教案
一、教学内容概述
硝酸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酸,化学式为HNO3,是一种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硝酸广泛应用于冶金、医药、农业等领域。

本节课将介绍硝酸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掌握硝酸的制备方法;
3. 了解硝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硝酸的制备方法
四、教学过程
1. 展示实验室中的硝酸,并让学生观察其外观、气味等物理性质。

2. 讲解硝酸的化学性质,包括其腐蚀性、酸性等。

3. 介绍硝酸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合成法和电解法等。

4. 分组讨论硝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并结合实例进行展示。

5. 进行小实验,观察硝酸与金属、碱等物质的反应过程。

6.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布置相关作业。

五、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思维活跃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2. 作业评定,检测学生对硝酸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主持小实验,并就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硝酸的性质和应用,通过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硝酸的相关知识。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配套新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其防治

配套新教材-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二册-第五章 第二节 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其防治
3、工业盐酸为什么呈黄色?
(3)硝酸的强氧化性 实验:金属铜分别与浓硝酸、稀硝酸反应 观察: ⑴反应的激烈程度 ⑵气体产物的颜色 ⑶溶液的颜色 ⑷固体的变化
反应物
现象
反应程度
溶液变化
Cu与浓HNO3
反应剧烈 由无色变蓝色气体来自红棕色气体固体变化
逐渐溶解
Cu与稀HNO3
反应缓慢 由无色变蓝色
无色气体,遇到空气 变红棕色
离子方程式: 3Cu + 8H+ + 2NO3 - == 3Cu2+ + 2NO ↑ + 4H2O
Cu + 4H+ + 2NO3- == Cu2 + + 2NO2 ↑ + 2H2O 实验室制备NO2、NO
【思考】铜粉放入稀硫酸中无现象,当加入一种 盐后,铜粉溶解,此盐是什么盐?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硝酸盐。铜相当于与稀硝酸反应
实验2
实验现象
FFee++浓稀HHNNOO33反反应应
1、铁跟浓硝酸无变化(钝化)
2、铁跟稀硝酸反应放出无色气体,溶液变棕黄色
【思考】在浓硝酸中钝化的金属有哪些?钝化 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钝化表现了浓硝酸 的什么性质?
写出Fe与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 Fe+4HNO3(稀)==Fe(NO3)3+NO +2H2O
硝酸与铜的反应
硝酸在反应中都
Cu+4HNO3表(浓现)了==哪Cu些(N性O质3)2?+2NO2↑+2H2O 氧化性
~2e-
3Cu+8HNO3(稀)==3和C酸u(N性O3)2+2NO↑+4H2O
金属与硝酸反应时(一般情况):

高中化学硝酸反应教案

高中化学硝酸反应教案

高中化学硝酸反应教案
1. 了解硝酸的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

2. 理解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3. 掌握硝酸与金属、碱和醇类的反应。

4. 学会推断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
1. 硝酸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2. 硝酸与金属、碱和醇类的反应。

三、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玻璃棒等。

2. 实验药品:浓硝酸、银粉、铁粉、铜粉、碳粉、氢氧化钠溶液、乙醇等。

3. 实验环境:实验室安全规范和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1. 硝酸的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介绍。

2. 硝酸的制备方法演示和实验操作。

3. 硝酸与金属反应实验操作和观察。

4. 硝酸与碱的反应实验操作和观察。

5. 硝酸与醇类的反应实验操作和观察。

6. 总结硝酸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规律。

五、教学方法:
1. 示范教学法:利用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来展示硝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过程。

2.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硝酸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六、教学评价:
1. 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知识掌握评价:考察学生对硝酸性质和反应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自主设计硝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实验,加深对硝酸化学性质的理解。

2. 引导学生了解硝酸在生产、医疗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硝酸反应教案范本,可以根据具体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和完善。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2册5.2.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其防治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2册5.2.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其防治

64 g mol1
22.4 L mol1
HNO3的物质的量n(HNO3)=0.03 mol×2+0.05 mol=0.11 mol。
2.(情境应用)浓硝酸是强氧化剂,遇有机物、木屑等能引起燃烧。含有痕量氧 化物的浓硝酸几乎能与除铝和含铬特殊钢之外的所有金属发生反应。某金属单 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有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金属与被 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可能是什么?
【素养训练】 1.(2019·浏阳高一检测)下列反应中硝酸既能表现出酸性又表现出氧化性的是
() A.使石蕊试液变红 B.与铜反应放出NO气体,生成Cu(NO3)2 C.与Na2CO3反应放出CO2气体,生成NaNO3 D.与S单质混合共热时生成H2SO4和NO2 【解析】选B。在上述反应A、C项中HNO3均表现出酸性。在B、D项中HNO3中氮元 素的化合价均降低,表现出氧化性,并且在B项中又有Cu(NO3)2和水生成,说明此 反应中HNO3还表现出酸性。
(3)硝酸的强氧化性 ①实验探究
实验物质
稀硝酸
浓硝酸
实验 步骤
在橡胶塞侧面挖一个凹槽,并嵌入下端卷成螺旋状的铜丝。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 加入2 mL浓硝酸和2 mL稀硝酸,用橡胶塞塞住试管口,使铜丝与硝酸接触。向上拉铜 丝,终止反应。
实验 装置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试 逐 溶管 渐 液内 加 逐开 快 渐始 变,气产_蓝体_生_在,少铜试量丝管_逐无口__渐变色变为气细_体红_。,_棕反__应色, 常缓温慢下反,应稀生硝成酸_与N_O铜_
3.“电荷守恒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HNO3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不考虑OH-)有:c( NO3 )=c(H+)+nc(Mn+)(Mn+代表金属 离子)。 4.“离子方程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金属与H2SO4、HNO3的混合酸反应时,由于硝酸盐中 NO3 在H2SO4提供H+的条件下 能继续与金属反应,因此此类题目应用离子方程式来计算,先做过量判断,然后根 据完全反应的金属或H+或 NO3进行相关计算,且溶液中要符合电荷守恒。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选修硝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必修+选修硝酸

硝酸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2.了解硝酸的用途。

(二)能力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对比强氧化性酸和弱氧化性酸的性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掌握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通过阅读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

教学用品准备1.仪器试管、无色透明塑料袋2.药品浓硝酸、稀硝酸、铜片教学方法指导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复习写出氮的五种氧化物的化学式,并指其中哪些是酸酐,写出对应酸的化学式和名称。

新课一、硝酸的物理性质演示:展示一瓶浓硝酸,将少量浓硝酸倒入试管中。

观察:浓硝酸的颜色、状态和挥发性,并小心闻其气味。

总结:纯硝酸是____色、_____挥发、有__________气味的_____体。

介绍:发烟硝酸——98%以上的浓硝酸。

在空气中挥发出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现象。

比较:①“发烟硫酸”和“发烟硝酸”(溶质和溶剂)。

②较硝酸、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色态味、挥发性和溶解性等)。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工业上三大强酸之一,具有酸的通性。

1.具有酸的通性(学生回忆)注意:活动金属与稀硝酸反应,一般不产生氢气。

练习:写出硝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还要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①氧化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氢氧化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碳酸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稳定性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024年高一化学硝酸教案

2024年高一化学硝酸教案

2024年高一化学硝酸教案2024年高一化学硝酸教案1(约2239字)物理性质:1. 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 挥发性酸.2. m.p. -42℃, b.p. 83℃. 密度: 1.5 g/cm3, 与水任意比互溶.3. 常见硝酸a%=63%-69.2% c=14-16mol/l. 呈棕色(分析原因) 发烟硝酸.化学性质:1. 强腐蚀性: 能严重损伤金属、橡胶和肌肤, 因此不得用胶塞试剂瓶盛放硝酸.2. 不稳定性: 光或热4hno3 =====4no2 + o2 + 2h2o所以, 硝酸要避光保存.3. 强酸性: 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 具有酸的通性.4. 强氧化性: 浓度越大, 氧化性越强.与金属反应:[实验] 在两支试管里分别盛有铜片, 向两支试管理再分别加入浓硝酸和稀硝酸.cu + 4hno3(浓) ==cu(no3)2 + 2no2 ↑+ 2h2o3cu + 8hno3(稀) ==3cu(no3)2 + 2no↑ + 4h2oag + 2hno3(浓) ==agno3 + no2 ↑+h2o3ag + 4hno3(稀) ==3agno3 + no ↑+ 2h2o硝酸能与除金、铂、钛等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通常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生成no2, 稀硝酸(钝化反应: 常温下浓硝酸可使铁、铝、铬(都可呈+3价金属化合物)表面形成具有保护性的氧化膜而钝化. 而稀硝酸则与它们反应.fe + 4hno3(稀) ==fe(no3)3 + no + 2h2o王水: 1体积浓硝酸与3体积浓盐酸的'混合溶液.可溶解金、铂.au + hno3 + 4hcl ==haucl4 + no + 2h2om + hno3(12∽14mol/l) ↗no2为主.m + hno3(6∽8mol/l) ↗no为主m + hno3(约2mol/l)↗n2o为主, m较活泼.m + hno3(m + hno3还可能有h2产生(m活泼)与非金属反应: 浓硝酸; 需要加热.c + 4hno3(浓) ==co2 ↑+ 4no2↑ + 2h2o (实验演示) h2s + 8hno3(浓) ==h2so4 + 8no2↑ + 4h2o3h2s + 2hno3(稀) ==3s + 2no + 4h2o (冷)so2 + 2hno3(浓) ==h2so4 + 2no23so2 + 2hno3(稀) + 2h2o ==3h2so4 + 2noh2s、so2以及s2-、so32-都不能与硝酸共存.与有机物反应: 生成硝基化合物和硝酸酯.1. 硝酸的制法: space prefix =o />[设问] 生成硝酸的措施有哪些? 对比优缺点.(三种) 1. 实验室制法: 微热nano3(s) + h2so4(浓) ==nahso4 + hno3[讨论] 1. 反应温度2. 反应装置:3. 收集装置:2. 氨氧化法制硝酸:4nh3 + 5o2 ====4no + 6h2o (氧化炉中)2no + o2 ==2no2 (冷却器中)3no2 + h2o =2hno3 + no (吸收塔)4no2 + o2 + 2h2o ==4hno3 (吸收塔)过程: (1)先将液氨蒸发, 再将氨气与过量空气混合后通入装有铂、铑合金网的氧化炉中, 在800℃左右氨很快被氧化为no. 该反应放热可使铂铑合金网(催化剂)保持赤热状态.2. (2)由氧化炉里导出的no和空气混合气在冷凝器中冷却, no与o2反应生成no2.(3) 再将no2与空气的混合气通入吸收塔. 由塔顶喷淋水, 水流在塔内填充物迂回流下. 塔底导入的no2和空气的混合气, 它们在填充物上迂回向上. 这样气流与液流相逆而行使接触面增大, 便于气体吸收.从塔底流出的硝酸含量仅达50%, 不能直接用于军工、染料等工业, 必须将其制成98%以上的浓硝酸. 浓缩的方法主要是将稀硝酸与浓硫酸或硝酸镁混合后, 在较低温度下蒸馏而得到浓硝酸, 浓硫酸或硝酸镁在处理后再用.2024年高一化学硝酸教案2(约1873字)【学海导航】1、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第二节第三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五章第二节第三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认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为大气污染物,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化学
任务分项突破
课堂小结提升
学科素养测评
化学
任务分项突破
学习任务1
了解硝酸的性质及工业制备
NO.1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1.硝酸的物理性质
硝酸是 无 色、 易 挥发、有 刺激性 气味的液体。
0.12 mol,最后的沉淀为 Cu(OH)2、Mg(OH)2,金属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
于沉淀结合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则沉淀中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
0.12 mol,所以最后沉淀的质量为 m g+0.12 mol×17 g/mol=(m+2.04) g,
故选 B。
化学
4.(2020·云南昆明期末)在某100 mL混合酸中,HNO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4)改进汽车尾气的处理技术,控制尾气排放。
化学
NO.2 互动探究·提升能力
如图是一座大理石雕像在六十年间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探究
酸雨及防治
问题1:造成图示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酸雨对雕像的腐蚀。
化学
问题2: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什么有关?造成怎样的危害?
提示:酸雨的产生与SO2、氮氧化物有关。造成土壤酸化,腐蚀文物、建筑物
长期存放的浓硝酸呈黄色是因为其分解生成的NO2溶于硝酸中,实验室常将
浓硝酸保存在 棕色 试剂瓶中,并放在 阴凉 处。
化学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Cu)反应的实验探究
实验
操作
取两支具支试管分别加入2 mL浓硝酸和稀硝酸,按如图所示进行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

“硝酸的性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硝酸的性质》是高中阶段“硫酸的性质”之后,元素化合物中的又一节重要内容,是在新版教材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由“性质、用途、制法”这一主线,系统全面地简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但这样的课往往不能成为学生看好的课。

然而在有限的40分钟内,让学生活动多起来,时间能否控制,教学任务能否完成,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成为困扰老师课堂教学的难题。

根据认知冲突理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异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如何保留原有的知识结构,又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关键在于设计能造成学生认知冲突的实验和开放式的问题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落实“在体验中成长,在探究中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养成比较重视结论(如方程式,产物类型,反应现象……),对过程、方法注意不够,不善于探究。

学生已经具备了“盐酸”和“硫酸”的基本知识,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运用模仿、比较等方法,通过实物和实验现象观察,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施探究。

但在遇到硝酸与金属反应时,产生的气体和颜色变化有些特别而复杂,显得不同于盐酸和稀硫酸,也不和浓硫酸一样,学生会感到困惑。

因此引导的重点应放在探究化学性质上,对物理性质则放在仔细观察、确切表达、原因分析上。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①通过对制备硝酸铜路径的探究,了解硝酸的性质,认识并实现硝酸及其氮的氧化物之间转化,构建物质转化的一般思路。

②通过了解制备硝酸铜的氮循环,构建元素守恒观念,体会化学与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进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教育。

【评价目标】①通过硝酸铜制备路线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水平。

②通过对路线设计环节诊断并发展学生的物质类别观、元素价态观。

③通过对路线设计方案不断优化诊断并发展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酸的性质教学难点:物质转化的一般思路五、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法六、教学设计思路通过探究由Cu、浓硝酸、蒸馏水为主要原料生产Cu(NO3)2,开展小组合作,围绕生产效率、原料利用率、环境保护等角度不断优化设计方案,来学习硝酸的性质,同时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水平、物质类别观、元素价态观、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新教材适用高中化学第5章第2节第3课时NH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适用高中化学第5章第2节第3课时NH3及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pptx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检验试管里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在__试__管__口__放__一__片__湿__润__的__红__ _色__石__蕊__试__纸__,__若__试__纸__变__蓝__色__,__则__证__明__氨__已__经__集__满__(或__用__玻__璃__棒__蘸__取__浓__盐___ _酸__或__浓__硝__酸__放__在__试__管__口__,__若__产__生__大__量__白__烟__,__则__证__明__氨__气__已__经__集__满__) __。
装置
原理及化学方程式
固体NaOH具有吸水性,溶于水放出 大量的热,促使氨水分解。CaO与 水反应,使溶剂(水)减少;反应放热, 促使氨水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_N_H__3·_H_2_O__+__C_a_O__=_=_=_N__H_3_↑_+__C_a_(_O_H__)_2
正|误|判|断
(1)收集NH3时,试管口处的棉花可减缓NH3与空气的对流。( √ ) (2)某同学根据铵盐受热分解的性质,认为可以采用加热NH4Cl分解 的方法来制取氨。( × ) (3)由于氨极易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只能用向下排空 气法收集。( √ ) (4)由于氨极易溶于水,所以多余的氨可以用导管直接插入水中进行 吸收。( × ) (5)氨不能用浓H2SO4干燥,但可以用无水CaCl2干燥。( × )
深|度|思|考 1.实验室加热制取氨气时,为什么碱不选用NaOH? 提示:NaOH固体易潮解、有吸湿性、易结块,不利于氨气逸出, 加热条件下还会腐蚀试管。 2.实验室制备氨气时,收集氨气的小试管口的棉花作用是什么? 提示:制备氨气温度较高,收集氨气时,干燥的棉花可以减小对 流,提高氨气纯度。收集完氨气后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可以吸收尾 气。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5章 第2节 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课件:第5章 第2节  第3课时 硝酸 酸雨及防治

溶液呈
红色
稀硝酸将 Fe 氧化为 Fe3+
无明显
现象
C
Al 箔插入稀硝酸中
无现象
D
用玻璃棒蘸取浓硝酸
点到紫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
红色
)。
Fe、Al 与浓硝酸或浓硫
酸发生钝化
Al 箔表面被稀硝酸氧
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浓硝酸具有酸性
答案:B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解析:稀硝酸与铁粉反应,铁首先被氧化成Fe3+,过量铁粉将
课前•基础认知
第3课时
硝酸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酸雨及防治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一、硝酸
1.硝酸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无 色 液态
气味
刺激性
密度

>

特性
易 挥发
课前•基础认知
课堂•重难突

随堂训练
2.硝酸化学性质。
(1)酸的通性。
电离方程式为 HNO3
+N
+
H

(2)不稳定性。
+N
提示:硝酸过量:Fe+4H
+
+
铁过量:3Fe+8H +2N

Fe3++NO↑+2H2O;
3Fe2++2NO↑+4H2O。
(4)金属与硝酸的反应中,硝酸起什么作用?分别是如何体现
的?
提示:①强氧化性:HNO3中+5价的氮元素有很强的得电子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时 硝酸[明确学习目标] 1.通过硝酸与不活泼金属、非金属反应,认识硝酸的强氧化性。

2.通过比较浓硝酸与稀硝酸性质的差异,认识浓度、反应条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3.知道氮的氧化物(NO 2),硫的氧化物(SO 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学生自主学习硝酸的性质1.硝酸是□01无色,□02易挥发,有□03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浓硝酸的不稳定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044HNO 3=====△或光照4NO 2↑+O 2↑+2H 2O 。

3.稀硝酸的强氧化性稀硝酸与Cu 发生反应:□058HNO 3(稀)+3Cu===3Cu(NO 3)2+2NO↑+4H 2O ,离子方程式为□062NO -3+3Cu +8H +===3Cu 2++2NO↑+4H 2O 。

4.浓硝酸的强氧化性(1)常温下Fe 、Al 遇浓硝酸钝化,因此可用铝制或铁质的容器贮存浓硝酸。

(2)浓硝酸与Cu 发生反应:□074HNO 3(浓)+Cu===Cu(NO 3)2+2NO 2↑+2H 2O ,离子方程式为□082NO -3+Cu +4H +===Cu 2++2NO 2↑+2H 2O 。

5.王水由□09浓硝酸和□10浓盐酸组成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11∶3。

能使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12金、□13铂等溶解。

6.硝酸的用途是制炸药、染料、塑料的原料,也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试剂。

酸雨及防治 1.SO 2与NO 2的主要来源(1)SO 2:主要来源于□01煤、石油和某些含硫的金属矿物的燃烧或冶炼。

(2)NO 2: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

2.危害(1)引起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2)溶于水形成□02酸雨。

3.酸雨(1)概念:□03pH<5.6的降雨。

(2)成因:□04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它们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形成的。

(3)危害05土壤、湖泊酸化。

①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②加速□06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分析铜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思考硝酸的浓度对还原产物有何影响?提示:反应中,浓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2,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一般地硝酸的浓度越低,还原产物的价态越低。

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硝酸的性质1.硝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无色液态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有挥发性硝酸浓度越大越易挥发。

2.硝酸的不稳定性△/光照HNO3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会分解,硝酸浓度越大越容易分解。

反应方程式为4HNO3=====4NO2↑+O2↑+2H2O。

所以HNO3应盛放在棕色细口试剂瓶中,且放在阴凉处;浓硝酸呈黄色是由于溶有NO2的缘故。

3.硝酸的强氧化性(1)本质HNO3中的+5价氮元素具有很强的得电子能力。

(2)规律①硝酸的浓度越大,反应温度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②还原剂一般被氧化成最高价态。

(3)具体表现 ①硝酸与金属的反应a .除Au 、Pt 等少数金属外,硝酸几乎可以氧化所有的金属。

如3Ag +4HNO 3(稀)===3AgNO 3+NO↑+2H 2O 。

b .活泼金属与HNO 3反应不生成H 2,HNO 3的浓度不同,还原产物不同。

c .常温下浓硝酸、浓H 2SO 4能使Fe 、Al 钝化。

②硝酸与非金属的反应反应规律:非金属单质+浓硝酸―→最高价氧化物或其含氧酸+NO 2↑+H 2O如: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③硝酸与还原性化合物的反应硝酸的强氧化性还表现在可以氧化具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或离子,如HI 、HBr 、SO 2、Fe 2+、FeO 、Br -、I -、S 2-、SO 2-3等均能被HNO 3氧化。

1 某稀溶液中HNO 3和H 2SO 4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3.0 mol/L 和2.0 mol/L 。

取该溶液20 mL ,加入3.2 g 铜粉,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是( )A .0.75 LB .0.336 LC .1.5 LD .0.448 L [批注点拨][解析] 20 mL 溶液中:n (H +)=0.14 mol ,n (NO -3)=0.06 mol ,n (Cu)=0.05 mol 。

依据离子方程式计算:3Cu + 8H ++ 2NO -3===3Cu 2++2NO↑+4H 2O 3 8 2 2×22.4 L0.05 mol 0.14 mol 0.06 mol V (NO)三者反应时,H +与NO -3均过量,依据Cu 的物质的量可得V (NO)≈0.75 L。

[答案] A[练1] 将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反应剧烈程度:两者相同B .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前者多,后者少C .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前者浅,后者深D .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前者多,后者少 答案 B解析 相同质量的铜分别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时,浓硝酸参与的反应更剧烈,A 错;铜和浓硝酸、稀硝酸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①4HNO 3(浓)+Cu===Cu(NO 3)2+2NO 2↑+2H 2O ,②8HNO 3(稀)+3Cu===3Cu(NO 3)2+2NO↑+4H 2O 。

①产生红棕色气体,②产生无色气体,C 错误;由于参加反应的铜的质量相同,且两反应中还原剂都是铜,反应后铜的价态又相同,所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总数相等,D 错;1 mol Cu 和浓硝酸反应消耗4 mol 硝酸,1 mol Cu 和稀硝酸反应消耗83mol 硝酸,同质量的铜和过量浓硝酸、稀硝酸反应时,消耗的浓硝酸多,B 正确。

[练2] 9.7 g Cu 和Zn 的合金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 气体,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 。

将溶液稀释为1 L ,测得溶液的c (H +)=0.1 mol·L -1,此时溶液中NO -3的浓度为( )A .0.3 mol·L -1B .0.4 mol·L -1C .0.2 mol·L -1D .0.6 mol·L -1答案 B解析 n (NO)=0.1 mol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1 mol×3=0.3 mol ,n (Cu +Zn)=0.3 mol÷2=0.15 mol ,n [Cu(NO 3)2]+n [Zn(NO 3)2]=0.15 mol ,其中所含n (NO -3)=0.3 mol ,溶液的c (HNO 3)=c (H +)=0.1 mol·L -1,其中含n (NO -3)=0.1 mol ,溶液中NO -3的总浓度为0.4 mol·L-1。

知识点二 酸雨及防治1.SO 2和氮的氧化物的吸收 (1)NaOH 溶液吸收SO 2+2NaOH===Na 2SO 3+H 2O NO 2+NO +2NaOH===2NaNO 2+H 2O 2NO 2+2NaOH===NaNO 2+NaNO 3+H 2O (2)氨气吸收2NH 3+H 2O +SO 2===(NH 4)2SO 3 NH 3+H 2O +SO 2(多)===NH 4HSO 38NH 3+6NO 2=====一定条件7N 2+12H 2O4NH 3+6NO =====一定条件5N 2+6H 2O 2.酸雨类型(1)硫酸型:SO 2→H 2SO 3→H 2SO 4 SO 2+H 2OH 2SO 3,2H 2SO 3+O 2===2H 2SO 4(2)硝酸型:NO 2→HNO 3 3NO 2+H 2O===2HNO 3+NO 3.防治措施(1)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

(2)研究原煤的脱硫技术,改进燃烧技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如用石灰法,对煤燃烧后的烟气脱硫。

(3)加强工厂废气的回收处理。

(4)改进汽车尾气的处理技术,控制尾气排放。

2 汽车尾气(含CO 、SO 2和NO 等)是城市空气污染源之一,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放管上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它能使CO 跟NO 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进二氧化硫的转化。

(1)汽车尾气中导致酸雨形成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在催化剂的作用下CO 跟N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排放废气的酸度,有可能促进了酸雨的形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注点拨][解析] (2)从题目叙述中“它能使CO 跟NO 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循环的无毒气体”,可推出该反应为2CO +2NO =====催化剂N 2+2CO 2。

(3)使用“催化转化器”促进SO 2转化为SO 3,而SO 3与H 2O 化合生成H 2SO 4,提高了空气的酸度,促进了酸雨的形成。

[答案] (1)SO 2、NO(2)2CO +2NO =====催化剂N 2+2CO 2(3)由于促进了SO 2的转化,生成的SO 3增多,SO 3+H 2O===H 2SO 4提高了空气的酸度 [练3] 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 ) 氧化物 环境问题 主要来源 A CO 2 破坏臭氧层 化石燃料的燃烧 B SO 2 温室效应 汽车尾气的排放 C NO 2 光化学烟雾 工厂废气的排放D CO酸雨汽车尾气和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答案 C解析 CO 2不会破坏臭氧层,A 错误;SO 2主要引起酸雨,来源于煤的燃烧,B 错误;CO 不会引起酸雨,D 错误。

[练4] 下列有关环境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煤燃烧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SO 2的排放 B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主要与CO 2有关 C .pH 在5.6~7之间的降水通常称为酸雨D .含磷洗涤剂易于被细菌分解,故不会导致水体污染 答案 A解析 燃烧时加入石灰石,发生的反应有CaCO 3=====高温CaO +CO 2↑、CaO +SO 2=====△CaSO 3、2CaSO 3+O 2===2CaSO 4(炉渣),因此能减少SO 2的排放,A 正确;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导致的,B 错误;pH<5.6的雨水被称为酸雨,C 错误;含磷洗涤剂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而引起赤潮、水华等现象,D 错误。

规律方法(1)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除CO 2之外,还有CH 4等。

(2)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均与氮氧化物有关。

(3)CO 2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本课归纳总结1.浓硝酸在加热或光照条件下易分解,其分解生成的NO 2溶于其中,是浓HNO 3通常显黄色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