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8-2019届高考政治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3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3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源远流长
博
角度
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 从中华文化的内
来说的
向)的角度来说的
区 别
侧重点
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的
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侧重从静态上即 上,说明中华文
见证或 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 流长的见证
独特性、区域性
联系
二者是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区别的特征,中华文化 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征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 ___认__同__感______和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11 ___文__化__底__蕴_____和强大的□12 ____民__族__凝__
• 1.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 解析 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 解析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其特有的包容性。 • 3.中国式过年,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 5.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 • 解析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 6.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 • 解析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汉字是文化现象,不是
• 7.(2016·江苏卷)中华文化走在世界前列。×( ) • 解析 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一 正确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 解析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但是并不能包罗万象。中 一种传统习俗,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 4.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 • 解析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是各民
相加。
• 5.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 ()
高考政治必修3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高考政治必修3知识点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高考政治必修3知识点:中华文化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远流长(2)博大精深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1)汉字。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2)还得益于汉字传载和史书典籍存传。
4、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3、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义)(1)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激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弘扬民族精神。
(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弘扬民精神可以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确保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2018-2019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能 够 将 大 量 的 史 实
意义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记载下来,将丰富 的史料积累起来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 规模之大、存留之
特点
各族人民所通用
K12课件
丰,为世界所仅有 7
2.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
(2)汉字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书写 有利于愉悦身心、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 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人们的汉字书写能力退化,汉字的现状与 未来走势值得关注和重视。
K12课件
13
[应用分析—想明白]
以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为载体,考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
长、包容性
、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
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
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作出了重要贡献。
K12课件
8
3.区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区别
阐释
源远流长是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角度 二者的角度
来说的,博大精深是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 不同
厚重(横向)的角度来说的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二者的见证
我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 或表现不同
K12课件
11
[应用分析—想明白]
[热点] 2017 年 8 月 13 日,记述中国象形文字发展历程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3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含解析)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11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3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练习(含解析)第3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1.(2019·河南洛阳联考)舞台剧《汉字时间》把汉字的故事和其蕴藏的智慧搬上舞台,再现了上古“仓颉造字”,通过“人言”为“信”、“止戈”为“武”,诠释了中华民族对和平与信义的人文追求,映射着中国人的生活图景和价值观。
《汉字时间》可以使观众感受到( )①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②汉字智慧决定着中国人的追求③中华汉字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④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D 解析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①错误;②夸大了汉字智慧的作用,应排除。
故选D项。
2.(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尽了难舍难分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忧国忧民之心……同时,还有各种藏头诗、回文诗、顶针诗、嵌字诗等。
这表明(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②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兼收并蓄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D 解析材料表明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③④符合题意;①中“难以逾越”的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学典籍兼收并蓄,排除②。
故选D项。
3.(2019·山西四校联考)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 解析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①③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符合题意;②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④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都证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与题意不符。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之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之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知识点一:我们的中华文化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第6、7、8点组合)6. 中华文化的独特性:(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的
侧重于历史悠久,相对 侧重于丰富厚重,表现
于其他文明的衰落、消 为独特性、区域性、民
亡而言
族性
历程、动态、纵向
内涵、静态、横向
汉字、史书典籍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
都是中华文化的特征;因为源远流长,所以中华
文化才有时间丰富和发展自己,才有可能博大精
深;因为博大精深,所以中华文化才具有了强大
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源远流长;中华文化源远流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 的意义。 解析 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及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 汉字字形的简化与理据的保留,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与发展。字形的简化强调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创新。理据的 保留凸显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保持文化的民族性。汉字属于 中华文化的载体,所以通过汉字的演变与保留,可见中华文化 的源远流长。同时文字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正确处理好 汉字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课时1 我们的中华文化
备考导航
考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 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 贡献
3年高考 注:数字代表近3年全国高考考次
重要标志 重要见证
文学艺术
科学技术
中华文化
求同存异 各民族文化 自身文化
其他民族文化
区域 民族特性
核心提示 1.一个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 2.两个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两个见证:汉字、史书典籍 4.三个表现: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必背术语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4.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
(全国乙)2019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课时1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
3.应对策略:地域可影响但不能决定文化, 决定文化的是经济、政治;一方面文化差 异不等于文化冲突,另一方面文化可以相 互借鉴、相互融合,但不会融合统一
易错剖析
对应训练:(2015·广东卷,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 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 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 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 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解析: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 要标志,①说法错误;汉字能够生动形象的对事物做出 概括和表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 ②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该题选C。
易错剖析 易错点二: 对区域文化理解偏差
【典例2】(2013·安徽文综·T9)
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
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
视野拓展
作用
汉字
史书典籍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 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数 见证 千年来,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 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能够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特点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 各族人民所通用,是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第3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
的丰富色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木卡姆艺术是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创造的,是集说、唱、乐、舞为一体的 音乐经典套曲,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二木卡姆,它 融合了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有着“东方音乐明珠”之 称。这一艺术之所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 ①薪火相传、博大精深 ③博采众长、海纳百川 A.①②③ 归纳总结: 附: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关系 B.②③④ ②尊重差异、兼收并蓄 ④沿袭传统、洋为中用 C.①②④ D.①③④
运用中华文化发 展的典型事例,说 明文化的力量深深 熔铸在民族的生命 力、创造力和凝聚 力之中;辨析中华 文化的区域特征, 说明中华文化是中 国各族人民共同创 造的;展现博大精 深,源远流长的中 华文化是中华民族 延续和发展的重要 标志。 1.中华文 化源远流 长、 博大精 深 2.中华文 化的包容 性 3.中华各 民族对中 华文化的 贡献
第 36 讲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我们的中华文化
过程与 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标分解
考纲细化
以背 诵案、 教材
从知识的考查看:试 题立足于中华文化 这一主线,重点考查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以及包 容性等 从试题类型上看:题 型以体现类、意义 类、措施类选择题为 主。材料题主要立足 文化发展,具体分析 中华文化的特点、中 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的关系、中华文化与 民族文化的关系
(2)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 方向 保证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文化 传承
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 革故鼎新,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 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民 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档:必修3 第3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最新考纲]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考点1|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对应学生用书第172页)1.源远流长的见证提醒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文字和汉字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能用共性代替个性。
2.博大精深的表现解题金手指知识点“源远流长的见证”和“博大精深的表现”,主要用于分析我国长期存在的各种文化现象、各种各样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成就辉煌的文化等。
[理解—重点难点探究][问题导引]“三十万年的民族根系、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年的国家史”——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
中华文明经历了“多源一体”的文明形成模式,其直接源头有多个,而其中又以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为主,它是多个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
上述材料对中华文明的表述,体现出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提示]一万年和五千年等——源远流长;多个区域文明等——博大精深;多个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等——包容性。
[规律总结]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区别和联系[问题导引清明节不能只当成是扫墓的节日。
受现实生活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有些地方的清明节还有与众不同的风俗。
如有的地方清明节有采地菜、做米果、吃青团的习俗;还有的地方在清明节有放风筝的习俗,人们把灾祸疾病都写在风筝上,然后放飞;此外还有植树、荡秋千等习俗。
从博大精深角度看,上述材料体现出中华文化什么样的特征?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区域性特征(或者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原因主要是受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规律总结]1.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区域性指向不同地区的文化有自身特点,民族性指向不同民族的文化有自身特点,不能将二者混为一体。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命题点1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1.[真题体验](2013·全国卷Ⅱ·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高三政治课件:36我们的中华文化必修3
高考真题回放 (2011年广东文综)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 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 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高考真题回放 (2011年山东文综)
1.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 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 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 C.②③
B. ①④ D. ③④
(2011年海南卷)
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
“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
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
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
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古代辉煌的历程:古代中国,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的前列,对 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 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3)现代复兴: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高中政治必修三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内心修养
道家思想注重内心修养和 精神追求,通过修炼内心 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
法家思想
以法治国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来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
重刑轻赏
法家思想认为重刑可以遏制犯罪,轻赏可以激励 人们遵守法律。
强化君权
法家思想强调君主的权威和权力,认为君主应该 拥有绝对的统治权。
佛教思想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它强调人 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追求个人与宇宙的统一。
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还是一种生活实践。它要 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关注社会、 关爱他人,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XX
PART 03
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
REPORTING
XX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音乐艺术
1 2 3
音乐艺术概述
中国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 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音乐艺术的流派
中国音乐艺术流派丰富多样,主要有古典音乐、 民间音乐、戏曲音乐等,每种流派都有其独特的 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音乐艺术的代表人物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和作曲家, 如冼星海、聂耳、阿炳等,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不 同时期的音乐艺术高峰。
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概述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现手法,强调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绘画艺术的流派
中国绘画艺术流派众多,主要有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每种 画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技法。
绘画艺术的代表人物
中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如顾恺之、张择端、徐悲鸿 等,他们的作品代表了不同时期的绘画艺术高峰。
2019版高考总复习政治课件:必修三 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精品
弘扬和培 征
育民族精 ②中华民族精神的
神
核心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
2016·全国卷Ⅰ,结考合查守弘护扬英和雄培
39(2)
育民族精神
2015·全国卷Ⅰ,结考合查抗中战华精民神族
39(2)
精神
1.考情分析 (1)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及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是考 查的重点。 (2)命题形式以非选择题为主,经常设置体现 类、措施类、评析类试题。 (3)常以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为命题背景, 命题分 如我国少数民族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以 析预测 “弘扬民族精神,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探 究活动等。 2.命题预测 以汉字、民族文化、地方文化为 载体,考查中华文化的两个特征和中华文化的 包容性;结合新时期的民族精神、具体的爱国 事迹、中国梦的实现等,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 基本内涵和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 神的途径。
A.文化的差异性是由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决定 的
B.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C.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渐趋融合
解析: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民风息息
相关,特色鲜明,体现了区域性特征,异中有同,
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说明了其蕴含着中华文 化的共性,故 B 符合题意;A 错误,自然条件是影响文 化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D“同一”错误,文化 要展现多样性而不是日趋同一;C 本身正确但与题意无 关。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各民 族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精 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
2018版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91 2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 重的角度来说的(横向) 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即从中 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 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内涵 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
角 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的角度来 度 说的(纵向) 侧重于从纵向和动态,即从中 侧 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 区 重 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历 别 点 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从未中断过
关闭
题意反映我国唐代诗歌丰富,艺术成就高,而且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 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体现出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A项正确。其 余选项不符合题意。
关闭
A
解析 答案
-191 2 3 4 5 6
4.(2015福建文综)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 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 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关闭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
-5考点1 考点2
易错提示要区分文字与汉字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分汉 字与史书典籍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汉字和史书典籍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而不是博大精深的见证。
-6考点1 考点2
考点 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和原因(b)
1.表现
独树 从广 一帜, 度看 独领 从深 风骚 度看 一方 原因 水土, 一方 影响 文化 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 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 内容 中华文化的每一方面,都有巨大的成就,在世界文明 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 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 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全国2018-2019届高考政治复习文化与民族精神第36讲我们的文化讲义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解析 早在战国时期,扁鹊提出的诊疗方法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 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说 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A 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 项不选;材料没有 强调文化多样性,C 项不选;D 项夸大了中医药的作用。
考点二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文化的力量
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 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特性。它们都是中 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_认同感和□10_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 重的□11文化底蕴和强大的□12民族凝聚力。
一 正确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纵向)的
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丰富、厚重
角度
角度来说的
(横向)的角度来说的
区 侧重
别 点
侧重从动态上即中华文化发展 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表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
侧重从静态上即中华文化的内 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
2.为什么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 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 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ppt课件
3.怎样做
重塑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随着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
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弘扬中华文化,就是在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耕耘。我
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
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和史书典籍,而不是 文字。
③文字和汉字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中华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也不是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3)文化衰落并不决定国家衰落。 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文化衰落不利于国家的发 展。所以,文化衰落会加剧国家衰落,国家的衰落必然导致文化 的衰落,国家的衰落决定文化的衰落。
(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 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 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4)表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 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 入、借鉴等。
ppt课件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 奋斗密切相关。 (2)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 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要取 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 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高考总复习政治PPT课件(原文)
①中华老字号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 ②中华老
字号的文化传承取决于品牌的认定 ③中华老字号的文
化价值不受社会历史变迁影响 ④中华老字号的影响力 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化基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先后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来自不同的地区,具
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其影响力得益于其包含的民族文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展示
1.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 性 3.中华各民族对中 华文化的贡献
素养链接
1.政治认同:通过理解中华文化源 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树立文 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增强政治认 同 2.科学精神:通过对中华文化包容 性的理解,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和外来文化,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通过对中华文化发展 历程的把握,促使学生自觉投身到 振兴中华文化的实践中去
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中华文化具有地域性,不同区域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
答案:D 始终显示了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②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
[针对训练] 2.《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 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 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 陆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 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 角色,它(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 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 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 的重要体现
【想一想】 答案1:一万年和五千年等——源远流长;多个区域 文明等——博大精深;多个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 等——包容性。 答案2:该标识通过书法和汉字的丰富内涵展现了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强调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
高考政治总复习第三单元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核心考点一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考向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征 [2018·江苏卷,34(1)]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 欢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 前就有通商交往,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 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依然任重道远。
答案 A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易错点2 错误理解中华文化与中华各地域文化、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及其影响因 素 提醒 中华文化是由中华各地域文化和中华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能认为是 它们的简单相加。各地域文化或各民族文化既渐趋融合,但又保持各自特色。地域 可影响但不能决定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差异也并不等于文化冲突。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1.正确理解包容性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提醒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 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民族 文化的积极成分。 ②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入其他文明。 ③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 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善、结合、融合、借鉴等。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①文化的意识形态性质正在逐步消失,不必要杞人忧天 ②对于外来文化要坚持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③中华文化有其特有的包容性,我们需要兼收并
(完整word版)全国2018-2019届高考政治复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3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
第十一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36讲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一灿烂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其中,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 ×)解析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自然环境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2.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 ×)解析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冲突。
3.汉字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解析文字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4.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 ×)解析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5.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 ×)解析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6.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 ×)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汉字是文化现象,不是自然现象。
7.(2016·江苏卷)中华文化走在世界前列。
( ×)解析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一正确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例1] (2017·江苏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
这充分说明( A)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解析早在战国时期,扁鹊提出的诊疗方法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项不选;D项夸大了中医药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36讲 我们的中华文化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其中, 汉字与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1)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有明显的 区域特征。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 × )解析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自然环境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
2.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 × )解析 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冲突。
3.汉字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 × )解析文字的发明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4.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 ×)解析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5.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
( ×)解析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6.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 ×)解析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汉字是文化现象,不是自然现象。
7.(2016·江苏卷)中华文化走在世界前列。
( ×)解析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一正确区分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例1] (2017·江苏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
这充分说明( A)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解析早在战国时期,扁鹊提出的诊疗方法就已奠定了中医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间的相互交流,B项不选;材料没有强调文化多样性,C项不选;D项夸大了中医药的作用。
二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1.关系(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意义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正确理解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例2] 3 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
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型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A)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③错误;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④错误。
故选A项。
1.(2016·天津卷)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这印证了( A)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解析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性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正确;园林建筑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体现了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正确;文化的传承不仅仅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③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错误。
故选A项。
2.(福建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
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 B)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解析题干材料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B项当选,A、C、D三项均与材料无关。
3. (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
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
“法”字古代写作“灋”。
“灋”从“廌”(zhì),“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
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
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麃”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
答案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与中华文化的力量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特有的 包容性,即 求同存异和 兼收并蓄。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 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 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1)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 重要贡献。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 共性,又有各自民族的 特性。
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10_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 _认同感和□11文化底蕴和强大的□12民族凝聚力。
重的□1.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 ×)解析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史书典籍。
( ×)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在于其特有的包容性。
3.中国式过年,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 ×)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但是并不能包罗万象。
中国式过年作为一种传统习俗,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4.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 ×)解析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但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5.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吸收、借鉴一切外来文化。
( ×)解析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是指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6.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 ×)解析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7.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决定力量。
( ×)解析中华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不竭力量之源,但不是决定力量。
一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意义2.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
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全面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指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例1] (北京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黄河、长江流域孕育的中华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如何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及其作用?答案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相处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二中华文化的力量1.中华文化力量的体现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竞争力[例2] (2018·陕西延安模拟)我国民间雕刻、编织、漆具、织锦、陶瓷、年画等各具特色,成为中华文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进入寻常百姓家的琴棋书画,茶、酒、烹饪,花、鸟、山水、古玩等,显现了中国人热爱生活、享受艺术、乐观豁达的情致;春节的对联,元宵的花灯,端午的龙舟,飞舞的龙凤,欢乐的锣鼓……相同的习俗爱好,甚至使远在异国他乡的同胞永远跳动着一颗赤诚的“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