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城市积水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城市积水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摘要:为提高城市防涝减灾能力要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对城市排水、洪涝控制、雨水资源利用、径流污染控制、园林景观等基础设施进行综合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施,以使我国城市建设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城市积水问题措施

前言

我们对城市提供给市民的幸福感指数和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城市在土地使用、气候变化、水资源匮乏、垃圾处理、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城市积水等方面却面临着严峻考验和挑战。改善城市民生居住、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以及城市积水,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这既是各级政府的执政要务,又是城市建设工作者面对的问题。

一、原因分析

城市内涝或积水可归咎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对一般性大到暴雨和中雨造成的积水,人们似乎难以理解和接受,究其积水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低洼地段或地下通道排水设施不配套城市道路的低洼地段,往往处于排水的最低端,路面下雨水管道难以自排,一般安设泵站进行抽排。处在这些低洼地段的路面雨水井的设置往往与一般路面雨水井的设置距离和尺寸相同,即每25~50 m 设置一个雨水井,由于这些低洼地段雨水汇水面积集中,完全靠路面两侧的雨水口收集路面雨水,当地面雨水较集中,暴雨强度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时,雨水口无法快速收集和排泄,继而形成积水。有的因管网管径偏小,或因管道淤塞,或因雨水收集的设置不合理等,地面雨水快速汇集,而地下管网或抽排泵站满足不了雨水的排泄,最终形成路面积水。

2、排水体制不健全,管网未形成系统

排水系统主要有合流制和分流制,现阶段修建的排水管网,一般将雨水和污水分设,即雨水和污水实行分流。而老城区的排水管网大多为合流制系统,即雨水和污水合流,排水管径较小,在老城区服务性用水和生活用水,以及环境用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原有管网承载着污水已处于满负荷排放状态,一遇到大到暴雨或持续时间稍长的中雨,管网就无力承载雨水和污水同时排放了。

3、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的地面硬覆盖,使地面雨水泾流系数增大

现在,在城市地域范围,直接裸露在外的地表越来越少了,地面大都被水泥、沥青、步道砖等路用材料所覆盖。大量拓展的公共建筑、城市广场、居住小区等

用地占用地表空间,降落在这些地表上的雨水不能短路径自然渗透到地层,而只能通过覆盖层汇流到设置于道路、居住区、公共建筑、厂区、机关团体等区域的雨水井收水口,通过雨水管道排泄到低洼处或通过泵站抽排到江河湖泊。由于雨水在地面停留和径流时间过长,当雨水口间距过大或收水口面积过小,甚或雨水口被堵塞,或排水不畅时,路面即产生积水。

4、湖泊水体被挤占,调蓄功能减退

城市湖泊水体被填占挤压的现象较普遍。武汉市素有“百湖之市”之称,湖泊在历史上既是水清草洁的渔业养殖区,又是城市雨水排泄的去处和自然调蓄水体。然而到了20 世纪末期,城市湖泊面积大为缩水,仅存湖泊40 余个,面积由20 世纪80 年代的410 km2 减至为180 km2,而且仅存的湖泊几乎没有什么调蓄功能,以致在原湖塘低洼处被填筑修建的居住小区或其他公共建筑,常常成为雨季积水的重灾区。

5、重建轻管,维修养护不到位

重建轻管是我国建设领域的顽疾,城市排水行业也不例外。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接管维护单位限于经费欠缺,或不愿意去做处于地下隐蔽看不见摸不着和不显山露水突不出政绩的基础设施维修工作,往往只是临近雨期仅在雨水井内疏捞淤泥等治表工作,雨水井之间管道疏通没有使用竹笺或机械进行实质性治本疏浚,地下管道形如盲肠。有的基础设施包括排水设施是接而不管,即形式上办理了竣工验收和接管手续,实质上根本没有进行使用阶段的正常维修管理。

二、防治对策

1、低洼地段和区域健全排水设施

城市低洼地段和区域是雨水集中汇聚地,也是积水重灾区,对地下通道、道路下穿铁路跨线桥处、互通式立交桥下的下穿通道,高速公路和通往机场连接道路的低洼处,游乐场所、地下商城,地下停车场,居民区低洼处等区域,应修建或完善排水设施,与城市排水系统形成网络,排放自如,或及时有效抽排。确保低洼地段和区域,尤其是确保重要连通道路和居民区低洼地段雨水排放通畅,城市积水将大为改观。

2、改进低洼道路两侧的雨水井收水口设置

现阶段,城市低洼路段和一般平坦道路的雨水井设置距离是一样的,即一般为25~50 m,雨水井尺寸一般为50 cm×30 cm,这显然是不合适的。在低洼道路两侧沿纵向增加横向支管和调整雨水井尺寸,即将雨水井之间的距离调整为15~20 m,同时将雨水井尺寸由现在的长度方向50 cm 调整为80 cm,宽度不变,以增加收水口面积。在低洼地段和汇水较集中的地段,最好是在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暗沟,上面加盖沟盖板,或将低洼地段的路面设置成透水路面,沿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使路面雨水能迅速进入路面下的雨水管道并及时排泄。

3、充分发挥现有湖泊和水体的调蓄功能

湖泊、塘堰大多处于地势低洼处,是天然的雨水聚集地。现阶段,在夹缝中留存的湖泊和水体大多数被堵截或修建成游乐景点或辟为城市休闲公园,失去其调蓄功能。作为城市中留存的湖泊或水体,尤其是处于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段的湖泊,应将地面收集雨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接就近排放湖泊水体,还其调蓄本来面目。

4、加强管道疏浚维护工作

现阶段,城市排水管道的维护和疏浚是城市基础设施维护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管道疏浚往往是蜻蜓点水,治标不治本。造成此种状况的原因:一是制度不健全,二是无专业队伍,三是维护经费不足,四是认为排水维护工作不显政绩。要保证排水设施完好,充分发挥排水管道的排泄功能,减少或避免城市因管道堵塞引起的积水之灾,应建立健全完善的维护管理制度,成立专门的维护管理机构和配备专门的维护管理人员,政府应列出足额的维护费用且能保证到位。可以肯定,只要做到制度健全,经费有保证,人员到位,城市因雨水造成的灾害会少得多,投入的维护管理费远比因城市积水造成的损失小得多。

5、按照城市规划,老城区排水管道分步升级改造,逐步形成城市排水网络一般情况下,新建城区或居民区、开发区等区域,排水体制清晰,即雨污水采取分流制。老城区则由于历史原因,排水大多采用合流制,管径小且老化。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不断聚集,原有排水管道远远不能适应其需要,老城区往往也成了雨期积水的重灾区。改善这种状况,城市应按总体规划,分阶段按轻重缓急逐步改造老城区管网,建立与城市总体排水管网相适应的排水体制,使城市形成排水主干管通畅,收集支管配套有效,老城区和新居民区与城市排水管道相协调的排水网络。

结束语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暴雨造成城市内涝和积水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鉴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需要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部门共同努力,完善规划,加强管理,确保城市排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朱升伟,傅娜.浅谈城市排水与积水治理[J]. 山西建筑. 2011(11)

[2] 李创宇,厉勇,汪望淮.城市雨水管道系统设计理论与标准问题的探讨——以锡东新城雨水专项规划为例[J]. 江苏城市规划. 2011(04)

[3] 朱明安,李颖.城市积水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