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https://img.taocdn.com/s3/m/03c3aca10029bd64783e2c11.png)
2.湿热内蕴,湿重于热(湿盛型)
主证: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及体弱脾虚患急性湿疹者。表现为皮肤轻度潮红,有淡红色或暗红色粟粒状丘疹、水疱、轻度糜烂、渗出、结痂、脱屑反复发作者,痒重抓后糜烂渗出不止。
与此型相近也多见于亚急性湿疹的为脾虚湿困,湿邪蕴肤型。患者多见于营养不良少儿及老年人,素体虚弱者,常迁延发病而无明显急性症状。病程日久,皮肤反复起水疱,结痂,瘙痒,搔抓后则糜烂渗出,抓后脱屑;久之皮肤肥厚,色素沉着。自觉身倦乏力,胃脘胀满,纳差,口中黏腻,大便常不成形,舌淡舌体胖嫩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缓。证属脾虚湿盛,蕴于肌肤。治宜健脾除湿,养血润肤。处方:白术l0g、枳壳l0g、薏米30g、扁豆l0g、厚朴l0g、干生地10g、车前子15g、泽泻15g、冬瓜皮15g、赤芩皮15g、马齿苋30g、白鲜皮30g、苦参15g、当归l0g、丹参15g、地肤子15g。方白术、萻米、扁豆、厚朴健脾燥湿;赤芩皮、冬瓜皮渗湿利水;车前子、泽泻、白鲜皮、苦参利湿清热;干生地凉血滋阴,当归、丹参养血活血润肤。此亚型与湿热困脾型不同之处在于患者素体虚弱,多迁延发病呈亚急性或慢性变化,无明显热象,故以健脾益气除湿利水为主,佐以清热凉血、养血活血润肤。此型临床十分多见,且多为局限性皮损,故应重视引经药的使用,如上肢皮损加片姜黄,下肢皮损加木瓜、牛膝;头面皮损加黄芩、野菊;口周皮损加黄连、桅子;耳周,阴肛部皮损加胆草、黄柏;腰背部皮损加杜仲等。还应根据湿疹的不同病因病位辨证加减:如脂溢性湿疹加桑白皮、地骨皮、野菊、生槐花;痕积性湿疹加丹参、红花、木瓜、牛膝;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加公英、败酱、鱼腥草、双花等;遗传过敏性湿疹加焦四仙,炒莱菔子等。
常见皮疹的中医治疗方法与小儿皮疹的康复经验
![常见皮疹的中医治疗方法与小儿皮疹的康复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f4b5f46c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a.png)
常见皮疹的中医治疗方法与小儿皮疹的康复经验皮疹是一种常见的病症,特别是在小儿群体中更为常见。
中医药对于皮疹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被证明是有效的。
本文将介紹常见皮疹的中医治疗方法,并分享小儿皮疹的康复经验。
一、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疹,特别是在小儿中更为常见。
湿疹的主要症状是皮肤瘙痒、红肿、糜烂、渗液等。
中医认为湿疹多与体内湿气过重有关,因此治疗湿疹的关键是清除湿气。
中医治疗湿疹通常采用草药内服和外用药物相结合的方式。
内服方面,可以选用熟地黄、玄参、黄柏等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作用的中药,以调理体内湿热。
外用方面,可以使用草药熏洗或者外敷,比如采用黄柏粉加水调成糊状外敷患处,有助于止痒和干燥湿疹。
二、皮炎皮炎是一种皮肤炎症反应,常表现为红肿、起疱、瘙痒等症状。
中医认为皮炎的发生与体内的热毒有关,因此治疗皮炎的关键在于清热解毒。
中医治疗皮炎一般采用草药外用为主,内服和外用结合。
内服方面,可以选用黄连、黄芩、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
外用方面,可以使用中药熏洗或者外敷,比如采用薄荷叶煮水洗患处,有助于清热解毒、止痒和消肿。
三、湿疹性皮肤病湿疹性皮肤病是一类以皮疹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
中医认为湿疹性皮肤病多与体内湿热有关,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清热、燥湿。
中医治疗湿疹性皮肤病一般采用草药内服和外用药物相结合的方式。
内服方面,可以选用黄连、知母、川芎等具有清热燥湿作用的中药,以调理体内湿热。
外用方面,可以使用中药洗剂、药膏等,比如采用黄芩提取物外敷患处,有助于清热解毒、止痒和干燥湿疹。
小儿皮疹的康复经验一、注意个人卫生小儿皮疹的康复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
定期洗澡,使用温和的肥皂和洗发水。
避免用力搔抓患处,以防加重炎症。
二、饮食调理小儿皮疹的康复过程中,饮食也需要进行调理。
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中医内科如何治疗湿疹
![中医内科如何治疗湿疹](https://img.taocdn.com/s3/m/a06c883658f5f61fb6366672.png)
中医内科如何治疗湿疹目的:以本院自拟的除湿汤结合西药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收集本院通过诊断标准的73例慢性湿疹患者,采取本院独特汤剂混合西药治疗内科湿疹。
并观察比对治疗情况。
结果:经过治疗后,本组73例患者有70例题痊愈出院,总治愈了达到90%以上,比单独使用中药治疗或者西药治疗的治愈率较高。
结论:使用本院的除湿汤配合西药进行湿疹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标签:中西医结合;慢性湿疹;除湿汤临床上常出现一种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湿疹,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炎症性皮肤病,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形状多样、发作时溺水并向四周侵润,患者伴有瘙痒剧烈,难以忍耐。
湿疹属于反复发作性疾病,运用常用方法难以得到很好的效果,常年存在病患体内的病毒会存活较长的年限,并且在患者体内繁殖,有扩散趋势,难以根除,就本院收治的73例患者进行总结,并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诊断与纳入标准临床上多参照《皮肤性病学》的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诊断标准中包括:年龄、性别、病程等,但不包含以下情况的患者进行湿疹治疗:准备妊娠的男女患者、处于妊娠期货哺乳期的妇女;以及患有患有心、肝、肾病合并皮肤病的患者;难以确诊的患者;在短时间内使用过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菌药;药物过敏者等。
2、临床资料本院自2009年以来收治了湿疹患者共73例,其中男性患者共42例,女性患者31例,从年龄阶段来划分:幼儿发病率较高,老年发病率较低,资料显示:不足1周岁的患者共45例,属于最高发阶段,2至5岁的患者共8例;28岁以上不足38岁的患者共12例,55岁至65岁之间的患者8例。
从病程上划分:一周以上不足3年。
患者发病部位划分:患者中发生在头部的共45例,发于其他部位的18例,发于四肢的11例。
3、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湿疹主要选择疏风、解毒、凉血、利湿,煎服中医。
药方:15g,花粉6g,栀子花15g,白鲜皮9g,滑石12g,生地黄12g,桑皮9g,苦参9g,杏仁6g,甘草6g,蛇床子6g,每次服前用加温。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74b11b1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1.png)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曹璐璐;刘春柳;王炳权;宋媛媛;赵凯乐;夏嘉川;刘小钰
【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8(000)008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方法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患者中抽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
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实验组则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的40例患者中对应的治疗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2.50%,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中医治疗方法对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其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痊愈率,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页数】1页(P162-162)
【作者】曹璐璐;刘春柳;王炳权;宋媛媛;赵凯乐;夏嘉川;刘小钰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5.9
【相关文献】
1.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J], 张翊萍
2.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J], 孙大庆
3.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的效果观察 [J], 曹桂娴
4.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应用中医治疗方案的效果观察 [J], 曹桂娴
5.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应用中药蒸熏方案的治疗方式与观察效果 [J], 张茜;冯莹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再顽固皮肤病中医也能一次治好
![再顽固皮肤病中医也能一次治好](https://img.taocdn.com/s3/m/e73e5945be23482fb5da4c00.png)
再顽固皮肤病中医也能一次治好?牛皮癣、皮炎、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再顽固的皮肤病,神奇中医方也能让你一次断根!☆导读☆ 分享人数:98712人顽固的皮肤病不仅给人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春夏之季,牛皮癣、白癜风、神经性皮炎、荨麻疹等皮肤病容易爆发并加剧恶化。
为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本文专门走访了中国的皮肤病泰斗佟老中医,教大家快速摆脱皮肤病。
顽固皮肤病,别拖!越拖越死!来找佟老中医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身患牛皮癣的人,让佟老觉得难过的是,很多人在早期都不重视,直到面积越来越大,病情越来越严重,烂痒的受不了了才想起来找医生。
下方的图片佟老曾经接手的一个患者,因为不当一回事,牛皮癣由小到大,在全身大面积蔓延。
对此,佟老说了3点:1、不怕你有皮肤病,越早着手越好2、就怕你夏天不治,冬天放弃,毒素长留身体3、时间再久病情再顽固的皮肤病,也不要绝望,到我手里包你药到病除拥有非物质文化验方的佟氏中医在中国中医皮肤界,佟氏中医是一块人尽皆知的金字招牌,医术高明全国闻名,佟老医师1953年生,是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皮肤除癣方的继承人,中国民族医药协会会员。
被誉为皮外科圣手,拥有50年行医经验,治愈皮肤科患者无数。
熟悉他的患者知道,佟氏医术精湛,尤其是治疗牛皮癣,白癜风,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病,经验宏富,造诣极深。
佟老中医医德崇高,为人耿直,他说:“人生不过百年,日食不过三餐,夜眠不过三尺。
我已至古稀之年,名誉、金钱之于我,不过是过眼云烟,解除病人痛苦才是我余生最大的功德和追求!”12年牛皮癣眼看着一天天消失,陈先生拍手叫绝!山西太原的搬运工人陈国斌患有牛皮癣很多年,想尽了办法就是没办法好,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佟医师,5个月的时间,老牛皮一天天消失,全好了,终于不再自卑,能像正常人一样处对象了,特地发来照片,跟佟老先生分享康复的喜悦。
神经性皮炎好了,苔藓消了跟正常皮肤一样厦门的张小姐自从患上神经性皮炎,痛苦不堪。
皮炎中医治疗方法
![皮炎中医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1a000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c.png)
皮炎中医治疗方法皮炎是一种皮肤病,分为很多种类型,如湿疹、荨麻疹、脓疱疮等。
中医认为皮炎是由于体内的湿热毒素积聚引起的,治疗主要通过调节体内湿热、清热解毒,以及调节体内气血平衡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治疗皮炎的方法。
1. 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皮炎首先要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包括皮肤瘙痒、红肿、出血、溃疡、分泌物等,确定湿热、风热、血热、阴虚等病证类型。
根据病证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2. 草药熏洗草药熏洗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皮炎的方法。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杀菌止痒作用的中草药,如黄连、黄芩、苦参、茵陈等,煎煮后放入洗盆中,患者将患处浸泡在草药水中,可以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3.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将特定的中药制剂外敷在患处,达到清热解毒、杀菌消肿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金黄色葛等。
将中药研磨成细粉,配合蜂蜜或橄榄油等添加剂,敷于患处,可疏风清热、消肿止痛。
4.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皮炎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适合的中药配方。
常用的中药包括连翘、黄芩、野菊花、玄参、土茯苓等,这些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除湿热等功效。
内服中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剂量和服用时间。
5. 调理饮食中医认为饮食是调节体内湿热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治疗皮炎时需要调理饮食。
患者要避免辛辣刺激、油腻食物的摄入,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等。
此外,还要适量增加水分摄入,促进尿液排泄,排出体内的湿热毒素。
6. 调节情绪情绪与皮炎的发作和恢复有很大关系,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
避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的产生,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加速皮肤的康复。
7. 避免刺激患者要避免外界的刺激对皮肤的进一步损伤,如避免过度摩擦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和洗涤剂等。
同时,还要注意防晒,避免阳光直射,以免引发过敏反应。
总之,中医治疗皮炎主要通过辨证施治、草药熏洗、中药外敷、中药内服、调理饮食、调节情绪和避免刺激等综合治疗,以达到调理体内湿热、清热解毒的目的。
在湿疹皮炎类疾患中经典方与经验方的临床运用体会
![在湿疹皮炎类疾患中经典方与经验方的临床运用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2f561de987c24028905fc3a2.png)
在湿疹皮炎类疾患中经典方与经验方的临床运用体会发表时间:2009-06-16T12:59:51.857Z 来源:《新科教》2009年03-04月供稿作者:韩冰雪(内蒙古赤峰市第二医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导读] 本文分析了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医学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及各证型的经典方与经验方的临床应用。
摘要:本文分析了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医学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及各证型的经典方与经验方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湿疹皮炎;中西医结合近年来,中医中药在国际上逐渐受到重视。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已得到广大医患人员的认可。
本文将简要介绍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临床表现、辩证施治原则、经典代表方剂及临床运用体会。
1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医学的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基本病理反应为病机。
病机主要包括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以及“内生五邪”等。
不同的病机产生不同的病证,不同的病证有着不同的治疗原则。
尽管皮肤病病因、病机各不相同,但其中却存在着共同性。
只有掌握了常见皮肤病的病因病机、病证和治疗原则上的共同性,才能更好地分析某个皮肤病的本质,进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在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急性期,其病因多为风、湿、热之邪气所致,其相应的病证以风湿证、风热证和湿热证为主。
由于风导致的皮肤疾患,临床主要表现为瘙痒、风团、抓痕;湿导致的皮肤疾患,临床主要表现为水疱、渗出、糜烂;热所导致的皮肤疾患,临床主要表现为斑疹、丘疹、脓疱。
而在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慢性期,病因多因气、血失调引起,病证以血虚风燥证或脾虚血燥证为多见,皮损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皲裂、鳞屑。
2 湿热证2.1 热盛于湿型多见于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急性期。
起病急,皮损呈多形性,可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抓痕、结痂、红肿、灼痒感或肿痛。
大便干燥。
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为主,佐以除湿,凉血等。
常用中药包括黄柏、土茯苓、黄芩、黄连、青黛、白藓皮、马齿苋、石膏、苦参、龙胆草、金银花等。
中药药浴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效果观察
![中药药浴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596dbf34f90f76c660371a7a.png)
中药药浴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苦参等中药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实验室各项指标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两组治疗效果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苦参等中药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药药浴治;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效果观察湿疹皮炎性皮肤病是皮肤科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各个年龄阶段都可以发病,可以累计身体的各个部位,常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内外因素两个方面。
临床上常常表现为皮肤不同程度的瘙痒,皮损常常呈现对称性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的资料,其中20例中药治疗,20例西药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患者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8~45岁,平均年龄(32±33)岁,其中急性8例,亚急性5例,慢性7例;对照组20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在20~40岁,平均年龄(25±29)岁。
其中急性为10例,亚急性5例,慢性5例。
两组患者各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003%他克莫司软膏用在患处皮肤涂上一薄层,覆盖患处表面,一天两次,一周为一个疗程,用药一个疗程。
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剂口服,药用苦参12g、白芷15g、苍耳子10g、白鲜皮20g、三七18g、黄芩9g、黄连9g、黄柏9g。
血虚者可加当归15g,气虚者可加人参20g,血瘀可加桃仁5g、红花5g。
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
![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7484f04581b6bd97f19eab5.png)
一
注: 与 治疗前 相 比 , ※P< 0 . 0 5 ; 与对 照组相 比, △P < 0 . 0 5
3 讨 论
祖 国 医学认 为皮 炎 湿 疹类 皮 肤 病 证 型 较 多 , 虽 然 病 机 有所 不 同, 但 均 以 红疹 、 红斑、 水泡、 有抓痕、 皮肤 瘙 痒 为 主 要表 现 ] 。因 此, 在 给予 中药治 疗时 , 常采用 苦参 、 黄连 、 黄芩 、 白鲜 皮 、 黄柏 、 地肤 子、 青黛、 龙胆 草 、 茵陈 、 金 银花 、 苍术 等 。 湿 热 型皮 炎湿 疹类 皮肤病 患者 除 以上主 要表现 外 , 还 可伴 有皮 肤渗液 不止 , 或身 热 、 口渴 、 小 便黄 、 大便 干 、 苔 黄腻 、 舌红 等症 状 】 , 可给予 黄连 、 黄芩 、 苦参 等 ; 风 热证 患者起 病时 隐时 现 、 皮 疹色 黯 、 遇 热加重 、 有 风团 , 可 给予 连 翘 、 金银 花 、 牛 蒡子 、 薄荷、 桑叶、 蝉蜕、 菊 花等 ; 风湿 型患者 可 出现糜烂 、 水疱 , 并伴 有苔 白腻 、 舌质淡 、 脉 缓 等 症, 给 予苦 参 、 苍耳 子 、 龙胆 草 、 菌陈、 防风 等 ; 血虚 风燥 型 患者 多 表 现为皮质较厚 、 皮肤粗糙、 皮肤痛痒等 , 可给予熟地、 当时、 赤 白芍 、 鸡血藤 等 ; 脾虚湿 盛型 及脾 虚 血燥 型 患者 均 具有 食 少 、 四 肢倦 怠 乏 力、 大 便稀 溏 、 纳呆 等表 现 , 不 同在 于 前者 以缠绵 难 愈 、 皮 疹渗 出物 多为 主 , 伴 有舌苔 胖大 , 后 者 以咽 干 口噪 、 皮 肤 干燥 为 主 , 可给 予 白
2 0 1 4年 第的 中 医治 疗
曲 荣 芳
中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
![中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2285ab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6f.png)
中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中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皮肤病治疗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
本文将探讨中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的应用范围1.1 传统中药的疗效传统中药在皮肤病治疗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疗效。
根据中医理论,皮肤病往往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等因素有关,通过使用中药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例如,采用中药复方制剂、汤剂等治疗湿疹、荨麻疹等皮肤病常常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1.2 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中药治疗皮肤病,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科学家通过对中药中活性成分的研究,发现其中许多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作用,这些作用对于皮肤病的治疗非常有益。
例如,一些中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过敏和抗炎作用,对于治疗过敏性皮炎、银屑病等皮肤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
二、中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2.1 外用中药外用中药是指将中药制剂直接涂抹或敷贴在患处,以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外用中药的优点是作用直接、疗效快、副作用小。
常见的外用中药包括膏剂、丹药、贴膜等。
例如,使用中草药制成的膏剂可以有效治疗瘙痒、湿疹等疾病。
2.2 内服中药内服中药是指将中药制剂口服或注射给予患者,通过体内的吸收和代谢作用,达到治疗皮肤病的目的。
内服中药的优点是可以全面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从根本上治疗皮肤病。
常见的内服中药包括汤剂、颗粒剂、胶囊、片剂等。
例如,在治疗湿疹、白癜风等疾病时,通过内服中药可以改善体质,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三、中药在皮肤病研究中的进展3.1 临床试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表明,中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临床试验通过人体实验,检验中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https://img.taocdn.com/s3/m/2264f25d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3.png)
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皮肤病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并且给许多人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困扰。
传统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并分析其在主要皮肤病类型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独特之处源于其独特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把人体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强调平衡和谐。
中医药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血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二、治疗方法的多样性中医药对于皮肤病的治疗采取了多种方法,包括内服、外用、针灸等。
这些方法综合运用,相辅相成,使中医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更加全面和系统。
内服药物:中医药治疗皮肤病主要通过内服药物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
通过中药配方的合理搭配,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皮肤组织的营养供应,并提高免疫力。
一些经典的中药方剂,如桂枝汤、白虎汤等,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不同类型的皮肤病。
外用药物:中医药在皮肤病治疗中广泛使用外用药物,如草药浸泡、草药蒸腾等。
这些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皮肤病病灶,具有显著的疗效。
中医药外用药物通常使用中草药的粉末、浸润液等形式,可以通过减轻病灶的瘙痒、红肿、炎症等症状来缓解患者的不适。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一种方法。
针灸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针刺来刺激和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从而改善皮肤病患者的症状和病情。
针灸疗法在湿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的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
三、中药对皮肤病的疗效中药作为中医药的核心,具有丰富的药用资源和独特的治疗效果,在皮肤病治疗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清热解毒:传统中药中有许多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草药,如黄连、黄芩等。
这些草药能够抑制细菌或病毒的繁殖,缓解皮肤病的炎症反应,并促进创面的愈合。
活血化瘀:中药中有些草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微循环,促进皮肤病病灶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的消退。
中西医治疗湿疹良方
![中西医治疗湿疹良方](https://img.taocdn.com/s3/m/1acb5cb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5.png)
中西医治疗湿疹良方【概述】湿疹为现代医学病名,是过敏性炎症性的皮肤病,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类。
本病具有多形损害、对称分布、自觉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等特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男女老幼均可罹患,可泛发全身,又可局限于某些部位。
祖国医学依据其发病部位和性质的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类:泛发性的称浸淫疮、血风疮、粟疮;局限性的有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乳头风、脐疮等。
【病因病理】一、西医病因病理(一)病因湿疹的发病原因很复杂,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相互作用而诱发本病。
往往是多种内外因素同时致病,有的患者一般健康状况正常,尚不能立即找出可疑的致病因素。
主要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
1.内在因素内在因素的种类很多,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功能性障碍、慢性酒精中毒、肠寄生虫病;精神紧张、情绪变化、失眠、疲劳;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及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产生湿疹或加重病情。
2.外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指生活环境中的物理和化学物质等刺激因素。
各种化学物质,如药物、油漆、染料、肥皂、化妆品;物理刺激,如日光、紫外线、寒冷、潮湿、炎热、干燥、摩擦、纤细异物(动物皮毛、玻璃丝、麦芒)等,均可诱发湿疹。
(二)病理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迟发型变态反应。
湿疹的发生、发展、反复发作与患者的身体的反应性有关。
性别、年龄、先天性素质、遗传因素、健康状况、神经系统机能、营养或新陈代谢障碍,以及皮肤本身的特性等皆可影响机体的反应性。
当机体反应性偏高时,又受上述某种或某些内外因素的影响,从而可以诱发湿疹。
有的患者的敏感性很强,斑贴试验时可对许多物质发生阳性反应;有的患者除去某些致病因素,湿疹病变不会很快消失;也有的患者通过加强锻炼、改变环境等使机体的反应性发生变化,再接受以往诱发湿疹的各种刺激,可不再发生湿疹。
这些都说明其发病机理的复杂性。
本病的组织病理主要有以下改变。
1.急性湿疹主要是表皮显示细胞间和细胞内水肿,乃至海绵形成,棘层内及角层下水疱,疱内含少数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及崩解的表皮细胞。
最新: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最新: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f01d032c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b.png)
最新: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简称湿疹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病,包含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及各种湿疹等疾病。
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同时受疾病发展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不能及时确诊,可能被笼统地诊断为〃湿疹〃"过敏性皮炎〃甚至〃皮炎〃,治疗也多以对症为主,涉及多种中药、西药。
由治疗不规范导致的疗效不佳或药物不良反应并不少见,有必要对现有治疗药物进行梳理,为中西医结合用药提供参考。
一、共识的适用范围适于湿疹皮炎的药物对症治疗。
湿疹皮炎的概念和分类参照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1c1assificationofdisease,ICD)-11,包括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淤积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辞、钱币状湿疹、手部湿疹、阴囊湿疹、肛周湿疹等疾病以及非特异性皮炎口]。
鉴于目前国内多数西医师缺乏中医基础,存在辨证施治经验不足的问题,本共识主要为西医师合理使用中成药以及中医师合理使用西药提供参考。
共识中部分药物没有湿疹皮炎适应证,某些用法超说明书范围,按照医师法规定,在尚无有效或更好治疗手段等情况下,需与患者沟通、同意后使用。
二、共识的制定原则及方法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推荐具有随机对照试验证据,可以治疗湿疹皮炎的市售药物;其中,中成药须具有湿疹皮炎适应证,且得到≥75%投票专家的推荐。
循证证据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1ibrary.Embase和WebofScience数据库获得。
中文检索词包括湿疹、湿疮、浸淫疮、皮炎、慢性单纯性苔葬;英文检索词包括eczema、dermatitis,1ichensimp1exchronicus x neurodermatitis o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8月31Bo三、分期及分级治疗原则根据临床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
苦参等中药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
![苦参等中药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d3becdc8a1c7aa00b52acbcc.png)
维普资讯
140
2oo2年 5月蒡8 』 垫
基 本 处 方 :太 子 参 20 麦 冬 20 g 玉 竹 10 g 川I芎 10 g 丹 参 15 g 台 欢皮 15 g;有 台 并症 配 伍 应 用 :高 血 压 患 者 配 以钩 藤 ,菊 花 .夏 枯 草 .生 龙 牡 ;有 肺 心 病 的 患 者 配 以 黄 苓 .桔 梗 ,大 贝 ,紫菀 ;水 肿 患 者 配 以 瞿 麦 ,车 前 草 另 外 感 冒发 烧 患 者 则 以 银 翘 散 .桑 菊 饮 为 基 本 方 配 以 玉竹 ,川I芎 治 疗 效 果 更 佳 1 典 型 扁倒
例 2,女 ,73岁 .病 史及 脉症 :肺心病史 ,近 1周 因咳嗽喘 促 , 伴心 悸 憋 气 ,活 动 后 加 重 .双 下 肢 指 凹 性 水 肿 ,血 压 170/100 mill Hg,心 率 l00—144)次/rain心 律 不 齐 ,双 肺 湿 性 罗 音 。 (服 用 西药降压 ,消 炎 ,效 果不 明显 )患者 精神倦 怠 ,恶热 ,便秘 ,脉滑 数 .结 代 ,舌 苔 黄 厚 干 .口 干 。治 法 :治 以 宣 肺 止 咳 ,清 热 强 心 。 方 药 :麻 黄 5 g,杏 仁 10 g,生 石 膏 15 g,黄 芩 10 g,大 贝 10 g、白前 10 g,肪 风 0 g.藿 香 10 E,玉 竹 6 g,川 芎 10 g.熟 军 6 g,桑 皮 10 g, 里 麦 15 g.甘 草 6 疗 效 :经 服 2O余 剂 ,诸 症 好 转 , 率 9D改/rain,血压 140/80 rⅢn№ 水 肿 消 失 ,双 肺 呼 吸 音 清 .饮 食 活 动 正 常 。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https://img.taocdn.com/s3/m/b3abf774f01dc281e53af09d.png)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一)【摘要】回顾5年来针对湿疹的中医辨证思路与观点,包括国家颁布的行业标准和现代医家临床中总结归纳的辨证论治方案。
重点以病期辨证、脏腑辨证、皮损辨证以及经络部位辨证为主,治疗以清热化湿、祛风止痒、活血化瘀为主,同时重视情志因素在湿疹诊疗当中的重要地位,探讨湿疹辨证的新思路。
【关键词】湿疹中医辨证论治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医古籍有很多类似的记载,如《医宗金沃·外科心法》浸淫疮记载:“此症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浸淫成片。
”此外常因发生情况不一,而其名各异,如发生在外耳部者名旋耳疮;发生在阴囊者名肾囊风;发生在四肢屈侧肘窝膝窝者名四弯风;发生在小腿部者为裙边风;发生在小儿者名奶癣,或曰胎疫等。
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乃先天禀赋不耐,后天失调养;饮食不节,过食醒发动风之食物,炙熄厚味,浓茶烟酒,辛辣刺激之品,伤及脾胃;生湿停饮,使脾为湿困,水湿停滞,或因外感淋雨涉水,久卧湿地。
使内外湿邪相搏久而化热,湿热蕴结,充于肌肤腠理,浸淫肌肤而发病,湿热化火可发为急性湿疹,常表现热重于湿,湿热蕴结肌肤则多为慢性湿疹,常表现为湿重于热。
湿邪郁久亦可化燥伤阴致脾虚血燥。
(一)内治法1.湿热内蕴、热盛于湿(热盛型)主证:发病急、病程短,相当于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
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状如涂丹,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疙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抓后痒痛相兼,渗出不止。
常伴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秘结,小溲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辨证:湿热内蕴,热盛于湿。
乃因内热炽盛,蕴湿不化,或兼感毒热或风热之邪,继发感染或外感风邪,风湿热毒搏结,薰蒸肌肤而发。
血热毒盛则斑疹鲜红灼热,湿蕴不化则见肿胀水疱,脂水淋漓;蕴热化火,心火内生则心烦不眠、瘙痒难忍。
治法: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祛风止痒。
处方:历经龙胆泻肝汤、清热除湿汤、清肤合剂、石兰草煎剂几个发展阶段,笔者总结组创了石兰草方:生石膏30g、板蓝根30g、龙胆草l0g、车前草30g、黄芩log、干生地30g、丹皮15g、赤芍15g、马齿苋30g、六一散30g。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5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50例临床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e8d3d9e7e009581b6bd9eba7.png)
( 3 1 . 4± 4 . 6 ) 岁 ;对 照组 5 O例 ,其 中男 2 3例 ,女 2 7例 ,
年龄 1 8— 4 5岁 ,平 均 年 龄 ( 3 2 . 5± 5 . 3 ) 岁 。所 有 患 者 中 ,
见 的非传染 性皮肤 病 ,皮 肤损 伤样 式较 多 ,常引 起难忍 瘙 痒感 ,顽疾 难愈且极 易 复发 ,让 患者 的 日常 生活 增添 了许 多烦扰 。应 用西药治疗仅起到杀菌 止痒 的效 果 ,无法根 治 ,
总有效率 为治愈率 、显效率和有效率的总和 。
1 . 4 统计 学方法 应用 S P S S 1 8 . 0统计学 软件 ,对 研究 数 据进行 统计 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均数 ±标 准差表示 ,行 t 检验 ,对计数 资料行 卡方检验 ,P< 0 . 0 5为差异 具有统 计 学 意义 。
注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P<0 . 0 5
急性湿疹 2 7例 ,亚急性湿疹 2 5例 ,慢 性湿疹 2 5例 ,瘙 痒 症 1 2例 ,慢 性单纯性苔藓 7例 , 日光皮炎 4例。两组 患者
2 . 2 两组患者治疗前 后各项临床指标 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
年龄 、性别及 临床 症状 等一 般资料 方 面 比较 差异无 统计 学
采用 中西医结合 治疗 的观察 组治
愈4 2例 ,显 效 7例 ,有效 1例 ,无效 0例 ,总有 效 率 为 1 0 0 . O % ;仅采 用 西 药 治疗 的对 照 组 ,治愈 4例 ,显 效 9 选取 2 0 1 2年 6月 至 2 0 1 3年 6月我 院收 治 例 ,有效 2 6例 ,无 效 1 1例 ,总 有效 率 为 7 8 . 0 % ,两 组治
治疗皮肤病的草药
![治疗皮肤病的草药](https://img.taocdn.com/s3/m/65fea9b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a.png)
治疗皮肤病的草药治疗皮肤病的草药皮肤病是指身体表面的皮肤出现异常的状态,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如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等。
在传统中医中,许多草药被用于治疗皮肤病。
这些草药可以减轻瘙痒和红肿等不适,促进皮肤修复和再生。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治疗皮肤病的草药。
一、黄柏黄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祛湿止痒等功效。
在治疗湿性皮肤炎、过敏性皮肤炎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黄柏可以制成外用贴剂或泡脚水使用。
二、苦参苦参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凉解毒、杀菌消毒等功效。
在治疗湿性湿气重、红斑丘疹等皮肤问题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苦参可以制成外用贴剂或口服药物使用。
三、连翘连翘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在治疗湿性皮肤炎、过敏性皮肤炎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连翘可以制成外用贴剂或口服药物使用。
四、地黄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滋阴补血、润肤养颜等功效。
在治疗干性皮肤、皲裂等问题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地黄可以制成外用贴剂或口服药物使用。
五、桑白皮桑白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在治疗湿性皮肤炎、过敏性皮肤炎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桑白皮可以制成外用贴剂或口服药物使用。
六、牛膝牛膝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活血祛风、消肿止痛等功效。
在治疗湿性湿气重、红斑丘疹等皮肤问题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牛膝可以制成外用贴剂或口服药物使用。
七、苍耳子苍耳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在治疗湿性皮肤炎、过敏性皮肤炎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苍耳子可以制成外用贴剂或口服药物使用。
八、菊花菊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在治疗湿性皮肤炎、过敏性皮肤炎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菊花可以制成外用贴剂或口服药物使用。
九、薄荷薄荷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清凉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在治疗湿性湿气重、红斑丘疹等皮肤问题方面有很好的效果。
薄荷可以制成外用贴剂或口服药物使用。
十、白芷白芷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具有祛风止痒、消肿止痛等功效。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50a9a2bc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72.png)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湿疹、皮炎等皮肤病在当今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
针对这种情况,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已经日益受到重视,专家们也取得了一致的共识。
湿疹、皮炎等皮肤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皮肤发红、皮肤肿胀、皮疹等。
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重视整体调理,而西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外用抗炎药物。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综合利用中西医药的优势,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首先,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在治疗湿疹、皮炎等皮肤病时,常常能够较全面地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特点,采取中药内服或外敷的治疗方式。
而西医则可以利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进行局部治疗或者内服治疗。
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能够更准确地抓住病情的关键,实现精准治疗。
其次,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常常会出现的问题包括激素依赖、皮肤变薄等情况,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一定的负担。
而中药治疗多采用中草药材,药性温和,深受患者的欢迎。
在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可以逐步减少西药的用量,有效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另外,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还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过程。
中药具有温和又不失疗效的特点,可以缓解病症,促进皮肤的愈合。
西药则可以迅速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药物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使疗效更加明显,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在湿疹、皮炎等皮肤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专家共识中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未来,随着中医药的不断传承与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也会得到更多的推广,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
![中医药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6e909381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50.png)
皮肤疾病是常见的一类疾病,中医药在皮肤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讨。
二、中医药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研究中药治疗皮肤疾病的机制研究:中药治疗皮肤疾病的机制主要包括抗炎、抗过敏、抗氧化、调节免疫等方面。
例如,蛇床子、苦参等中药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黄柏、黄连等中药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
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中药外用制剂是治疗皮肤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由黄柏、黄连等中药制成的外用制剂,可以用于治疗痤疮、痘痘等皮肤病;由蛇床子、苦参等中药制成的外用制剂,可以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
三、中医药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寻常痤疮的治疗:寻常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认为其病因与肺热、脾胃湿热等有关。
治疗时,多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丹参等,同时配合中药面膜、倒模等外用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湿疹的治疗:湿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中医认为其病因与湿热、血虚等有关。
治疗时,多采用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的中药,如苦参、黄柏等,同时配合中药外洗、药膏外敷等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的症状。
银屑病的治疗: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皮肤病,中医认为其病因与血热、血瘀等有关。
治疗时,多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中药,如赤芍、丹参等,同时配合中药熏蒸、药浴等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症状。
四、结论中医药在皮肤疾病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其通过内外兼治的方式,针对不同的皮肤病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中医药治疗皮肤疾病仍需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临床验证。
只有通过严谨的科学研究,证实中医药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确切疗效和作用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中医药在皮肤疾病治疗中的成果,我们需要加强科研力度,深入挖掘中药的抗皮肤疾病活性成分,明确其作用机制和临床效果。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专家共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2ab06d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d.png)
根据病因、病程和临床表现,湿 疹皮炎类皮肤病可分为急性、亚 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发病原因复杂, 包括内在因素(如遗传、免疫等)和 外在因素(如环境、生活方式等)。
危险因素
长期暴露于潮湿、污染等环境中,接 触过敏原,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规律 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重要性
1 2 3
提高患者依从性
教育患者了解药物使用方法、剂量和疗程,确保 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减轻心理负担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心理 压力。心理支持有助于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配合 治疗。
预防复发
教育患者了解诱发因素和预防措施,降低复发风 险。同时,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和饮食结 构,提高身体免疫力。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药物 治疗专家共识
汇报人:xxx 2023-1-28
目录
•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概述 • 中医药治疗原则及方法 • 西医药治疗原则及方法 • 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策略 • 疗效评价标准及注意事项 • 总结与展望
01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是一类以皮肤 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包括湿 疹、皮炎、银屑病等。
深入研究药物作用机制
进一步探讨中西药物在治疗湿 疹皮炎类皮肤病中的作用机制 ,为新药研发和优化治疗方案 提供依据。
提高长期疗效和稳定性
针对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易反复 发作的特点,研究中西医结合 治疗方法的长期疗效和稳定性 ,降低复发率。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体质等因 素,制定个体化的中西医结合 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依从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发表时间:2018-05-29T16:42:04.6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6期作者:李国平[导读] 研究并探讨中医治疗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李国平
铁力市中医院 152500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中医治疗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
结论中医治疗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临床效果理想,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皮炎湿疹;皮肤病;中医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dermatitis and eczema like dermatosis.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were 56 patients with dermatitis and eczema like skin diseases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5 to September 2016. 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28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the effect of clinical treatmen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symptom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dermatitis and eczema like dermatosis is ideal,safe,effective and no adverse reaction.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dermatitis eczema;dermat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发病原因多而复杂,主要分为外因和内因。
临床患者主要表现为瘙痒难忍,临床难以根治,其复发率较高。
同时该疾病的发生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
临床常规给予西药治疗,多采用杀菌止痒治疗,但是只能实现治标不治本的目的。
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患者。
对照组28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35.57±5.12)岁;其中皮肤瘙痒6例,日光皮炎2例,3例慢性单纯苔藓,10例慢性湿疹,7例急性湿疹。
观察组28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4.11±4.56)岁;其中皮肤瘙痒7例,日光皮炎3例,2例慢性单纯苔藓,9例慢性湿疹,7例急性湿疹。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表现
临床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瘙痒、丘疹、红肿等症状。
1.3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0.03% 他克莫司软膏涂抹患处,并患处完全覆盖,2次/d,连续治疗14 d。
1.3.2观察组
观察组给予中药治疗,方剂组成:黄芩、黄柏、黄连各9 g、白芷15 g、三七18 g、苦参12 g、白鲜皮20 g、苍耳子10 g。
脾气虚弱者可加人参、白术各10 g,气滞血瘀可加红花、桃仁各5 g。
1剂/d,清水煎服,早晚2次分服,100ml/次,连续治疗14 d。
1.3.3注意事项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禁食刺激性、过敏性食物。
1.4疗效评定标准
1.4.1疗效
治愈:临床患者瘙痒、皮损等症状完全消失,并无性皮疹出现;显效:瘙痒症状基本消失,且皮损面积减小。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且皮损面积有增加的趋势[2]。
1.4.2症状评分
瘙痒、皮损、红疹4项症状,分别分为无、轻、中、重4个级别,分别计分为0、2、4、6分,评分越高症状越严重[3]。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观察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临床不良反应对比
在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环境的污染日益加剧,粉尘、细菌等严重污染空气,从而使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发生率增加[4]。
临床常规对于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治疗采用西药药膏涂抹治疗,可在短时间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是治疗不彻底,容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效果不理想。
所以,西药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不能作为该病的长远治疗方法[5]。
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药治疗疾病的范围越来越广,并且在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治疗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
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瘙痒难忍,皮肤损伤,其发病机制复杂,难以根治。
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病多为禀赋不耐,加之饮食失调,湿热内蕴,或外感风、湿、热邪相搏于皮肤所致,进而损伤肌肤导致皮炎湿疹的发生。
因此,中药以黄芪益气固表、补益中气;黄连、黄柏清热燥湿;白芷祛风燥湿、消肿排脓;三七活血止痛;白鲜皮、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等功效,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效果良好。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表明,中医治疗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无不良反应。
总之,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显著,临床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可彻底治愈皮炎湿疹类(湿疹样)皮肤病,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李艳梅. 中药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55-156.
[2]孙大庆.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J]. 中国医疗美容,2015(01):126.
[3]王少英,曹克平. 论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3):118,120.
[4]李艳梅.中药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155-156.
[5]]Hemanth,Rao,Helen,Smith.The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doctors in children's picture books[J].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2014,107(12):480-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