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

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
47
种间关系
相互作用类型 1.中性作用 物种1 0 物种2 0 相互作用的一般特征 两个种群彼此都不受影响
2.竞争:直接干涉型
3.竞争:资源利用型 4.偏害作用 5.寄生作用 6.捕食作用 7.偏利作用 8.原始合作 9.互利共生
+ + + + +
0 0 + +
两个种群直接相互抑制
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 种群1受抑制,种群2不受影响 寄生的种群1得利,被寄生的种群2受抑制 捕食的种群1得利,被捕食的种群2受抑制 种群1(共栖者)得利,种群2(宿主)不受影响 相互作用的两个种群均有利,但不发生依赖关系 对双方都有利,并相互依赖
生活史
生物一生中生长和繁殖的模式。生活史的关键组合是个体大小,生长率 、繁殖和寿命。
一些种类能活成百上千年如红豆杉,有些种类则寿命很短;
一些种类,如鲸和加利福尼亚红杉身体巨大,而另一些身体则微小; 一些种类,如真菌或远洋鱼类生产许多小型后代,而另一些生产数量
虽小,但个体较大。
能量分配和权衡
k-对策
k-对策者:种群保持在k值临近,出生力降低,相应地存活率增加
,有亲代关怀,防御和保护幼体的能力较强,寿命长和个体大。所
有这些特征都保证k-对策者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取得胜利。k-对策 者在生存竞争中是以“质”取胜。 k-对策者种群在受到过度死亡或激烈动乱之后,回到平衡水平的能 力是有限。如果确实很低,还有可能灭绝。如大熊猫和虎。
中性
竞争
直接
新武器假说
竞争
资源利用 增强竞争力进化/新防卫假说
捕食
天敌逃逸假说
寄生
天敌逃逸假说
偏利共生
一方有利,一方无害

生态学物种入侵的危害PPT资料

生态学物种入侵的危害PPT资料
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爬行类、鱼类都有) 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 高低等植物 小到细菌、微生物、病毒 都能找到例证。
生物入侵的危害
(一)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对文化:飞机草、紫茎泽兰等外来入侵植物不断竞争、 取代本地植物资源,生物入侵正在无声地削弱民族文化的根 基。
对社会:外来种对人类健康可构成直接威胁。 豚草花粉-----“枯草热” 福寿螺等-----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
中国分布现状: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台湾。
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3、入侵的物种类型多:
03
将生物、化学、机械、人工、替代等单项技术有机融合起来
2、被入侵生态系统的特点
(1)生态适应能力强;
物种入侵的现状 中国分布:现广泛分布于香港、澳门和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
中国云南昆明市也曾设计制造过一艘机械打捞船清除滇池水葫芦。
(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引入的物种在新的生态环境如果没有天敌、竞争和干扰等 限制因素。该物种就可能在该生态系统中“为所欲为”,在适宜 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极易大肆扩散蔓延,形成 大面积单优群落,破坏本地动植物相,危及本地濒危动植物的 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2)无意间带入:随人类交通工具带入。 (3)自然扩散:凭借风、水或其他媒介实现自然传播 和扩散。 (4)动、植物园逃逸:人为管理不当因素造成的物种 释放。
1、外来物种自身的特点
物 种
(1)生态适应能力强;

(2)繁殖能力强;

(3)传播能力强。

2、被入侵生态系统的特点

(1)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
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堵塞水渠,阻碍交通,全株有毒性,

生物入侵题库卓千莅

生物入侵题库卓千莅

⽣物⼊侵题库卓千莅1⼊侵⽣物学的定义是什么?其学科框架体现了什么特点?判定⽣物⼊侵的标准是什么?⽣物⼊侵是指在某环境(⽣态环境)中没有的物种,经过⼈为因素或其他因素的有意或⽆意的作⽤,进⼊到新的环境(⽣态系统)中,并有可能带来经济损失,环境危害或⼈类健康威胁的过程。

特点:⽣物⼊侵问题是⼀个复杂问题,影响着社会—经济—⾃然复合⽣态系统这个⼤系统的⽅⽅⾯⾯,研究⽣物⼊侵的知识基础应着⼒于整合⽣物学(包括⽣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三⼤领域。

⽣物⼊侵的超级复杂性和综合危害性,决定了预防⽐治理更为关键和科学。

2⼊侵⽣物学的发展可分为哪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萌芽期(20世界80年代之前) :许多⽣态学家开始关注⽣物⼊侵的问题,但相关研究还没有得到⼈们的普遍关注,学术概念和研究⼿段也只是保护⽣态学的延⽣,并没有作为独⽴的学科出现。

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 :⼊侵⽣物学研究开始受到重视,相关专著关于⽣物⼊侵的阐述和研究开始备受重视并被⼤量引⽤,且在此时期确定了⼊侵⽣物学的核⼼理论和研究框架。

快速发展期(20世纪⾄今) :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的增加,因外来⼊侵⽣物造成的损失愈发严重,⽣物⼊侵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此时期⽣物⼊侵学得到快速发展, 课研究⽅法不断更新,研究理论快速扩展, 免影响⽇益加深。

3国际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SCOPE)所提出的⽣物⼊侵研究三⼤核⼼问题是什么?每个核⼼问题应该采取哪些研究⽅法?三⼤核⼼问题:1、什么因素能够决定⼀个物种成为外来⼊侵种2、什么样的特征决定⼀个⽣态系统能够被⼊侵3、如何将外来中的⼊侵性和⽣态系统的可⼊侵性研究结果应⽤于管理中1、重点研究⼊侵种表型可塑性等的“前适应性”机制和⼊侵种种群遗传漂变、突变、与近源种杂交、内共⽣菌⽔平转移2、集中研究⽣物⼊侵对特定⽣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3、主要研究⼊侵种监测的分⼦识别、远程实时监控、⼊侵植物的替代控制与系统修复等4简述外来种⼊侵的⽣物学过程?引⼊和逃逸期→种群建⽴期→停滞期→扩散期1.外来物种的引⼊;2.外来物种的定居与建群;3.外来物种的时滞阶段;4.外来物种的扩散与爆发。

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 ppt课件

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 ppt课件

Frequency
Human-mediated invasions
Natural invasions
Spatial scale
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
为什么能够入侵? 符合哪些假说?
中国人口分布
胡 焕 庸 线
中国人口分布VS影响人类入侵的因素

荒漠、沙漠、草原



青藏高原

亚热带森林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 密度制约性自然选择就是自然选择压力与种群密度有关,常称为 k-选择,脊椎动物和木本植物接近K对策生物。
➢ 非密度制约性自然选择就是自然选择压力与种群密度无关,常称 为r-选择,昆虫、各种微生物、藻类、草本植物接近r对策生物。
生物适应环境会朝着两种不同的进化方向r-选择和k选择发展。这种 选择的结果,使一部分特征与r-选择结合,使另一部分特征为k选择结合,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活史策略类型,即r-对策和k对策。
繁殖体压力假说
建 立 种 群 的 可 能 性
繁殖体数量/引入次数
Simberloff, 2009
Propagule Pressure an繁d C殖o体lon压iza力tio假n P说ressure
随机性影响小 随机性影响大
红火蚁
红火蚁
Asunce et al. (2011), Science
中国人口分布VS影响人类入侵的因素
青 藏 高 原 隆 起
9
影响人类种群密度的因素:年均温
影 响 种 群 密 度 : 降 水
中 国 铁 路 分 布
近两千年来中国人口变化 哪些因素影响人口波动?
种内竞争、气候、食物
生物入侵
局域入侵群落的形成和 维持机制? 1) 随机过程(物种库 大小,更新限制扩散限 制) 2) 确定性过程(环境 和种间相互作用)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1.入侵具有的特征:①生态适应能力强。

②繁殖能力强。

③传播能力强2.被入侵环境的特点:①具有可利用的资源条件。

②缺乏自然控制机制。

③人类进入频率高。

3.入侵潜力:外来种的特征之一,物种所有的内在入侵能力,受干扰程度以及物种抗干扰能力的影响,适应性强和耐受性强的有较大的入侵潜力。

4.繁殖压力:到达某一地区繁殖的数量,不同区域繁殖压力不同。

5.群落可入侵性:易受外来种攻击的程度,用于评价某群落或地区易遭受生物入侵的程度,又称“易感性”5.生物入侵与被入侵生物群落关系的理论假说:①多样性阻抗假说:结构简单的群落更容易入侵,比较简单的植物和动物,说达成的平衡更容易被打破。

②天地逃避假说:3个特点:a.天敌是植物群落的重要调节者、b.天敌对本地种比外来种有更大抑制作用、c.植物可以利用天敌调节作用的降低而提高种群的数量。

③空生态位假说:(4)资源机遇假说(5)干扰假说(6)生态位机遇假说。

6. 空生态位假说:物种对一个群落的入侵,其成功在于它占据了一个空生态位。

相反则会失败,因为所有的生态位都已经被占据了。

7. 资源机遇假说:一个植物群落的未被利用的资源量什么时候增加了,它就变得更易于被入侵了。

生物入侵的过程依赖于资源量,但欲达到入侵的成功,还需要有足够的入侵种的个体。

8. 干扰假说:人,或者人们驯化和迁移的植物和动物,可以对环境造成突然的、剧烈的干扰,有可能促进入侵9. 生态位机遇假说:资源、天敌和物理环境这3个因素决定一个入侵者的增长率。

这3个因素都是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的,一个物种对这些因素的时空变化的反应如何,决定了它的入侵能力。

10.外来种容易侵入的区域(1)重要的港口、口岸附近,铁路、公路两侧(2)人为干扰严重的森林、草场(3)物种多样性低、生境简单的岛屿、水域等(4)受突发性自然干扰(火灾、洪水破坏)后的生境1水花生的生物入侵,蔓延特点:1.强大的繁殖功能2.较宽的生态位3.水域富营养化的影响2入侵的危害:1.破坏生态平衡(破坏水域中的水域多样性,eg云南滇池)2.堵塞航道,影响航运(承载人的能力强,不至于下沉)3.降低水流速度,影响防洪4.影响水产品产量和质量(鱼类因缺氧而死亡)5.滋生蚊虫,污染环境(消除不干净,会腐烂)3水葫芦的防治:1.物理防治措施,人工和机械打捞。

入侵

入侵
总体来看,生物入侵的渠道包括以下三种
自然入侵
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如紫茎泽兰,微甘菊以及美洲斑潜蝇都是靠自然因素而入侵我国的。
无意引进
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而是伴随着进出口贸易,海轮或入境旅游在无意间被引入的。 航行在世界海域的海轮,其数百万吨的压舱水的释放也成为水生生物无意引进的一种主要渠道。此外,入境旅客携带的果蔬肉类甚至旅客的鞋底,可能都会成为外来生物无意入侵的渠道。
编辑本段危害
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如起源于东亚的“荷兰榆树病”曾入侵欧洲,并于1910年和1970年两次引起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榆树死亡。又如40年前传入我国的豚草,其花粉导致的“枯草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每到花粉飘散的7—9月,体质过敏者便会发生哮喘, 目前所了解到的外来物种给非洲造成的破坏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其对非洲生态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可能要比估计的大得多。
一是生态环境适应能力强,有的可以某种方式度过干旱、低温等不利条件,一旦条件适合就开始大量滋生繁殖;二是繁殖能力强,入侵物种都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且繁殖世代周期短,许多杂草和病菌还具有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可通过根、茎、芽、芽孢或孢子大量繁殖;三是传播扩散能力强,入侵种大都具有极强的传播扩散能力,从而有更多的机会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而在适宜的环境中又继续生长发育,进行更大规模的传播扩散;四是隐蔽性大,外来有害生物进入国门一般借助于轮船、飞机、汽车等运输工具,潜藏在运输的货物中,由于有的为非检疫对象,有的被漏检,随之进入,由于从“定居”到暴发需要一个间隔期,当人们发现它时往往已经成灾

生态学 第4章生物入侵

生态学 第4章生物入侵

地理种 群分化
我国云南8个 地区的南美 斑潜蝇的系 统树
通过细胞色素氧 化酶基因1和基 因2,在DNA序 列上的差异来不 同地区种群的变 异。
松材线虫的入侵
•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是滑刃 线虫科,松材线虫病叫松树萎焉病。
• 1905年,松材线虫病首次发现于日本长崎。 1972年,才鉴定出来是松材线虫为病原。
• 生物入侵带来的损失:美国1999年损失 1230亿美元;中国2002年损失1亿元。
二、生物入侵的过程
• 外来物种的引入(入侵)——定居与成功 地建立种群——时滞阶段——扩散与暴发
• Williamson1996年提出:十分之一法则— —第1次转移,从原产地引入到野外定居, 叫逃逸;第2次转移,从定居到建立稳定的 种群,叫建群;第3次转移,从建立种群到 经济上有害的生物(叫入侵种)。每个阶 段的有效发生概率是5-20%(10%)。
紫茎泽兰(飞机草, 恶草)Eupatorium odoratum
——菊科泽兰属。原 产中美洲。20世纪50 年代,从中越、中缅 传入云南。70年代, 四川凉山发现。牲畜 误食有毒。
目前,在我国西南 地区蔓延。
微甘菊Mikania micrantha——菊科 假泽兰属,原产中南 美洲。20世纪40年代, 印度为了覆盖茶园专 门引进该植物。பைடு நூலகம்
1919年,在我国香港 出现。20世纪80年代 入侵深圳。现在,成 为世界热带和亚热带 的有害杂草。群众叫 “疯长”。
生物防治的例子
喜旱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苋科,莲子草属。原 产巴西。20世纪30 年代引入我国,作猪 饲料,后来逃逸为野 生。现在,成为入侵 植物。在澳大利亚, 它不开花;在我国, 开花,但未见实生苗。

生态学生物入侵PPT

生态学生物入侵PPT

• 维多利亚湖被一种外来的 水生风信子覆盖,致使土 生动植物大量死亡。该湖 的大部分地区也因此而不 能通航。虽然在两年前当 局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希望 根除这种植物。但是不久 风信子卷土重来,再次占 据了大部分湖面。
• 在20世纪70年代初, 一种原产于尼罗河的 河鲈(一种大型淡水 肉食鱼类)在维多利 亚湖疯狂繁殖,该湖 的原产鱼类几乎绝迹。
•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 • 属鞘翅目,叶甲科。是世 界有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 原产在美国,后传入法国、 荷兰、瑞士、德国、西班 牙、葡萄牙、意大利、东 欧、美洲一些国家,是中 国外检对象。寄主主要是 茄科植物,大部分是茄属, 其中栽培的马铃薯是最适 寄主,此外还可为害番茄、 茄子、辣椒、烟草等。
•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 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 础。伴随者人类社会的发展,生物多样性 保护应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为了人 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类美好的明天, 全力拯救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当是我们 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 过去两年中,美国佛罗里达州受到两个物 种入侵,但是没有造成大的破坏。2000年, 一种性情温和的黑鱼在佛罗里达南部水域 被发现,并且已经在那缓慢发展。但是这 种黑鱼不能在低于摄氏10度的水域中生存。 一种亚洲沼泽鳗鱼也已经在佛罗里达的水 道中被发现,并且可能已经传到沼泽地区。
• 一种原产于加勒比海的巨型粉红色水母已 经蔓延到墨西哥湾,并且正在不断捕食当 地普通水母。这种粉红色水母最大可达直 径3英尺,他们的触须能到达70英尺(21米)。 粉红色水母最早在2000年9月被发现,蔓延 地区从佛罗里达州西海岸到路易斯安娜州 西部。据科学家估算,墨西哥湾一些海区 的粉红色水母数量已经高达每平方英里数 千个。

生物入侵的机制 ppt课件

生物入侵的机制 ppt课件
生物入侵的机制
⑤ 特殊基因
有些物种的少数基因能对生物的入侵产生重大的 影响
如20世纪40年代从南美洲入侵美国东南部的火蚂 蚁,其中一个基因影响该入侵种的社会组织能力。
异源多倍体石茅高粱的少数基因与影响其蔓延的 特性(生长,分布,生存等)密切相关。
生物入侵的机制
⑥ 基因组重排
基因组重排是入侵事件中的适应性进化的重要基 础;
1. 外来入侵种扩散过程
一般认为外来种的传入扩散过程分为传入、 定植(殖)和扩散三个阶段 ①传入期:外来种刚刚传入新的地区,开始适应传 入地的气候和环境,依靠有性或无性繁殖形成新 的种群,但尚未建立起足够定植的种群。
生物入侵的机制
② 停滞期:很多外来种定植后并没有马上大面积扩 散、入侵,而是表现为“停滞”状态,例如薇甘 菊在1980年代初传入广东,但直到近2、3年它才 开始造成危害。
外来生物入侵
15927481088
生物入侵的机制
第四章 外来生物入侵的机制
生物入侵的机制
精品资料
一、 什么物种更容易成为入侵种
Baker(1965,1974)针对杂草性植物物种,总结 了这些物种的一些生活史特征—著名的“Baker目 录”, Baker认为更多地符合以下特征的物种更有 可能成为入侵种。
① 既可进行有性繁殖,也可进行无性繁殖。 ② 从种子发育到性成熟时间短。 ③ 对环境异质性有很强的耐受能力。
生物入侵的机制
二、什么群落更容易被入侵
一般来说,任何一个群落都可以被外来种入 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不同群落的易感性不同,同一群落对不同类 群的入侵者的易感性也不同。不同群落里,本地 种的相对竞争力、抗干扰的能力也不一样。
生物入侵的机制
紫茎泽兰

入侵生态学

入侵生态学

入侵生物生态学1、入侵的最基本特征:(1) 进入新环境(2) 有害有机体2、入侵过程涉及两个最基本的方面(1) 入侵物种(2) 被入侵的生境和群落或生态系统理解这两个方面需要进攻性与抵抗性测定入侵植物的一系列特征、扩散、影响测定被入侵地的一系列特征3、为什么生物入侵成为研究热点(1)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研究表明生物入侵可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发生。

全球化进程使得区域和全球尺度的生物入侵过程及其危害受到利益增加的关注。

在此意义上,生物入侵本身就是全球化的一方面。

因此,应加强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入侵关系的研究。

(2)新千年评估突出人类福利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的主要目的,一是综合评估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二是分析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提高生态系统满足人类需求方面的可行对策。

(3)经济发展与生物入侵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和经济的全球化,自由贸易和经济活动日益频繁,随之而来的是人与物资日益增长的跨国界活动,这不可避免会引进更多的生物入侵。

然而,并非所有的入侵都是意外的。

(4)环境恶化与生物入侵有些植物的引种和发展(如改良的农作物、牧草、观赏植物等)还要继续,而且在经济上很重要。

(5)生态学理论发展与生物入侵对生物入侵过程的研究,形成了对群落形成机制、中性理论、多样性与功能的更深刻地认识。

(6)生态学理论与实践在对生物入侵加以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生态系统管理,制定适应性的管理策略,可以恢复或维持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人类福利为主导的价值观增强了生物入侵的研究4、基本概念生物地理格局:生物有机体过去和现在的地理分布格局。

生境:具体生物所处的具体环境。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或人为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并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入侵生物:在自然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一定地域或一定空间内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而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特定的栖息环境中,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

浅谈生物入侵机制中的假说

浅谈生物入侵机制中的假说


物ꎬ 其适应性强ꎬ 生长繁殖速度快ꎬ 在长江以南地区
严重泛滥ꎬ 特别是在水稻田、 水沟ꎬ 数量众多ꎬ 主要
猎食青或者绿色的农作物ꎬ 对当地农业生产ꎬ 生态经
济发展、 自然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 9 ] ꎮ
摘 要: 近年来ꎬ 生物入侵是生态安全研究中的热点问题ꎮ 本文以生物入侵的制约因素外来种本身的特点、 外来
种与当地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新栖息地环境的可入侵性等方面综述已经出现并可以合理解释的相对应假说ꎮ 很多
研究表明ꎬ 影响生物入侵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复杂的ꎬ 各种生物、 非生物因子彼此间相互作用ꎬ 最终影响生物的
可以生存ꎻ 在陆地上ꎬ 一只小龙虾几天内可以爬行几
途径从原生境到达另外一个新的生存环境ꎬ 对入侵地
十公里ꎬ 扩散速度极快ꎻ 当其入侵到水域分布区时ꎬ
的生物多样性、 农林牧渔业产处、 人类身心健康、 经
捕食本地水生动物ꎬ 水产品具有极大的破坏力ꎮ 福寿
济发展造成生态灾难的过程ꎬ 也称为 “ 生态污染” ꎮ
假说都 很 难 阐 述 自 然 界 中 普 遍 存 在 的 生 物 入 侵 现

[2]
ꎬ 往往是联合多种机制才可以解释ꎬ 有的入侵机
制还因入侵种类的不同而出现差异
[3]
ꎮ 目前ꎬ 我国相
福寿螺、 克氏原鳌虾、 巴西龟、 杀人蜂、 松材线虫、
美国白蛾、 烟粉虱等ꎮ 其中ꎬ 在外来种本身的生物特
性中相应的假说有内禀优势假说和理想杂草假说ꎮ
常见的植物类的有紫茎泽兰波斯菊三叶鬼针草小蓬草一年蓬加拿大一枝黄花苦苣菜桉树水葫芦等?常见的动物类的有福寿螺克氏原鳌虾巴西龟杀人蜂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烟粉虱等?其中?在外来种本身的生物特性中相应的假说有内禀优势假说和理想杂草假说?2????1内禀优势假说一般而言?外来入侵物种会对各种环境因子具有较宽的生态幅?在不尽相同的环境压力下有较强的适应力和忍耐力?如耐阴耐贫瘠耐污染较高的资源利用效率和光合速率等?某些入侵植物还具有较强的有性繁育能力?能产生大量的后代?从而最终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获得成功入侵的机遇7?8?小龙虾抗逆性很强?在污水工业废水陆地等多种生境下都可以生存?在陆地上?一只小龙虾几天内可以爬行几十公里?扩散速度极快?当其入侵到水域分布区时?捕食本地水生动物?水产品具有极大的破坏力?福寿螺?是一种全球性的水生入侵动物?繁殖能力极强?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1次产卵量多达千粒?1a可产卵2040次?冬眠时期?食物充裕?啮齿类动物粪便同类尸体是常使用的食15????????????????????????????????????????????????????????????????????????????????????????????????????????????????????????????????????????????????????????????????????????????????????????????2020?vol????40?no????04农业与技术农业科学物?其适应性强?生长繁殖速度快?在长江以南地区严重泛滥?特别是在水稻田水沟?数量众多?主要猎食青或者绿色的农作物?对当地农业生产?生态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等方面造成了严重的损失9?2????2理想杂草特征假说表1理想杂草特征r选择k选择存活率低高死亡特性无规律有规律寿命短?通常低于1a长数量随时间变动大?远低于环境容纳量一般接近k值体型小大最终结果高繁殖力高存活力rk选择是杂草大树的典型代表类型3外来种与当地种之间的相互作用3????1天敌逃逸假说外来物种之所以可以顺利地入侵新的生境?是由于其与原产地协同进化的自然天敌相分离?并且引入地的竞争种的天敌大部分尚未发生寄主的重新分配?或本地广食性天敌对入侵种的直接或间接影响远低于对本地种的影响?导致外来种的分布范围不断扩展10?11?互花米草是天敌释放假说很好的例子?原产地

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讲义培训课件

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讲义培训课件

外来入侵生物的防治讲义培训课件汇报人:日期:contents •引言•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类与分布•外来入侵生物的传播途径与扩散机制•防治外来入侵生物的策略与技术•公众参与与教育宣传•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目录01引言什么是外来入侵生物入侵途径无意引入、有意引入。

入侵范围全球范围内。

外来入侵生物指从原生地通过自然或人为途径引入新地区后,对引入地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外来生物。

03威胁农业、林业和渔业外来入侵生物导致农林牧渔业生产受损,产量下降,甚至颗粒无收。

入侵生物的危害01破坏生态平衡外来入侵生物打破生态平衡,导致本地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02危害人类健康外来入侵生物可能携带致病微生物,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

外来入侵生物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防治外来入侵生物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

维护国家安全防治外来入侵生物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外来入侵生物有助于减少疾病传播,保障人类健康。

保障人类健康防治外来入侵生物有助于保障农林牧渔业生产,提高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保障农林牧渔业生产防治外来入侵生物的重要性02外来入侵生物的种类与分布1主要的外来入侵生物种类23原产于南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能迅速蔓延繁殖,影响其它植物生长,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空心莲子草原产于南美洲,是我国最常见的外来入侵动物之一,由于其适应能力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灾害之一。

巴西龟原产于南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是危害水稻的主要外来入侵动物之一。

福寿螺入侵生物的地理分布空心莲子草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在水田、河滩、池塘等湿地环境中生长繁殖。

巴西龟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特别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南方湿热气候环境下更容易繁殖扩散。

福寿螺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水稻种植区,对水稻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入侵生物对生态的影响巴西龟等外来动物会与本地动物竞争食物和栖息地,导致本地动物数量减少或死亡,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

教案:生物入侵者的生态学研究

教案:生物入侵者的生态学研究

教案:生物入侵者的生态学研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入侵的概念,认识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生物入侵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物入侵者防控意识的培养,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生物入侵的概念与特点2. 生物入侵者的生态学机制3. 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 生物入侵者的防控策略5. 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与挑战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入侵的概念、特点、生态学机制、影响及防控策略。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物入侵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入侵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入侵者的防控策略,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生物入侵监测与防控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生物入侵者的生态学研究》相关教材或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生物入侵相关图片、案例等。

3. 生物入侵案例资料:用于分组讨论。

4. 生物入侵监测与防控实践基地:便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入侵的实例,引起学生对生物入侵问题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生物入侵的概念与特点,让学生了解生物入侵的基本情况。

3. 分析生物入侵者的生态学机制,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入侵的原因。

4. 探讨生物入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入侵的严重性。

5. 讲解生物入侵者的防控策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分析我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与挑战,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7.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具体生物入侵案例,提出防控策略,并进行交流分享。

8.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入侵监测与防控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9.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生物入侵者的生态学研究,思考未来研究方向。

10.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生物入侵概念、特点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93页PPT

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93页PPT
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Thank you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侵生态学主要假说
为什么研究入侵生物?
生态学理论发展
➢ 演化生物学:快速演化 ➢ 个体生态学:驯化、生态幅 ➢ 种群生态学:适应辐射、种群动态 ➢ 群落生态学: 群落形成机制、中性理论、生物多样性 ➢ 生态系统生态学:物质循环、食物网 ➢ 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技术、人类健康
为什么研究入侵生物?
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 防: 防止人为引入潜在入侵生物。 ➢ 控:分布范围,种群大小,危害。 ➢ 生物多样性保护 ➢ 生态系统管理: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污染土壤
r-对策和k-对策
特征 环境条件 死亡率 生殖率 种群密度
迁移能力 种间竞争能力 寿命 个体 对子代投资 能量分配
r对策生物
K对策生物
适应于多变的栖息环境
环境:生物有机体 周围空间以及其中 可以直接或间接影 响有机体生活和发 展的各种因素。
环境
特定主体
生态因子
➢ 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 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光照、温度、湿度、食物、水分、 氧气、二氧化碳和其它生物等。
➢ 生境: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所有生态因子总和称为生境 。
k-对策
➢ k-对策者:种群保持在k值临近,出生力降低,相应地存活率增加 ,有亲代关怀,防御和保护幼体的能力较强,寿命长和个体大。所 有这些特征都保证k-对策者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取得胜利。k-对策 者在生存竞争中是以“质”取胜。
➢ k-对策者种群在受到过度死亡或激烈动乱之后,回到平衡水平的能 力是有限。如果确实很低,还有可能灭绝。如大熊猫和虎。
种内竞争、气候、食物
生物入侵
局域入侵群落的形成和 维持机制? 1) 随机过程(物种库 大小,更新限制扩散限 制) 2) 确定性过程(环境 和种间相互作用)
影响外来生物成功入侵的因素
食物网 生产力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气候 分布
土壤
自然、人为干扰
生态型 生活型 生长发育
多样性 优势种 建群种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营养结构 群落演替
生活史
生物一生中生长和繁殖的模式。生活史的关键组合是个体大小,生长率 、繁殖和寿命。
➢ 一些种类能活成百上千年如红豆杉,有些种类则寿命很短; ➢ 一些种类,如鲸和加利福尼亚红杉身体巨大,而另一些身体则微小; ➢ 一些种类,如真菌或远洋鱼类生产许多小型后代,而另一些生产数量
虽小,但个体较大。
能量分配和权衡
➢ 非密度制约性自然选择就是自然选择压力与种群密度无关,常称 为r-选择,昆虫、各种微生物、藻类、草本植物接近r对策生物。
生物适应环境会朝着两种不同的进化方向r-选择和k选择发展。这种 选择的结果,使一部分特征与r-选择结合,使另一部分特征为k选择结合,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活史策略类型,即r-对策和k对策。
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限制因子规律
限制因子: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
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耐性定律
不数 能量 存很 活低
生物数量最多
数不 量能 很存 低活
生殖
生长
存活
生态因子作用的规律-生态幅
狗尾草
淡竹叶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 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这个最低点(耐受性下 限)和最高点(耐受性上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
r-对策
➢ r-对策者:种群密度是经常激烈变动的,常常突然暴发并猛 烈下降,具有较高的增殖力(r),但寿命短,个体小,缺乏 保护后代的机制,死亡率高,防御能力弱,竞争能力不强。
➢ r-对策者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一有机会就侵入新的环境, 通过高增殖力迅速增殖。
➢ 在数量很低时,它们不象k-对策者易于灭绝,而通过迅速增 殖而恢复到较高水平。r-对策者称为“机会主义者”。
完美的假定生物(hypothetical organism)即“达尔文魔鬼”应 该具备可使繁殖力达到最大的一切特征——在出生后短期内达到大 型的成体大小,生产许多大个体后代并长寿。但是这种“达尔文魔 鬼”(Darwinian demons)不存在,因为不可能使生活史的每一特 性都这样达到最大。
能量分配和权衡
Natural invasions
➢ 突破地理障碍: 冰川、板块运动、季风、洋流 ➢ 突破生理障碍: 气候变化(地质历史很多)
Frequency
Human-mediated invasions
Natural invasions
Spatial scale
自然生物入侵:人类为例
为什么能够入侵? 符合哪些假说?
中国人口分布
胡 焕 庸 线
中国人口分布VS影响人类入侵的因素

荒漠、沙漠、草原



青藏高原

亚热带森林

西南季风
东南季风
中国人口分布VS影响人类入侵的因素
青 藏 高 原 隆 起
8
影响人类种群密度的因素:年均温
影 响 种 群 密 度 : 降 水
中 国 铁 路 分 布
近两千年来中国人口变化 哪些因素影响人口波动?
生命表、存活曲线、种 群增长及调节
大小、密度、年龄结构、 性比、生活史对策
外来生物本身特征
个体和种群生态学: 在原产地广泛分布(生态幅广)、遗传分化特征、表型可塑性、 繁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扩散方式、食性广、争强好胜、个体 小、快速生长、光合速率高、养分利用效率高、构建成本低、繁殖后 代多、人类关系密切。 ➢内禀优势假说(Inherent superiority hypothesis) ➢理想杂草特征假说(Ideal weeds characteristics hypothesis) ➢可塑性假说(Phenotypic plasticity hypothesis) ➢繁殖体压力假说(Propagule pressure hypothesis)
就能量分配而言,个体将获得的能量分配于维持生长繁殖和防御,在 总能量恒定的条件下,必须在不同生活史组分间进行“权衡”。
能量分配和权衡 入侵物种:欧洲琼鸟
就能量分配而言,个体将获得的能量分配于维持生长繁殖和防御,在 总能量恒定的条件下,必须在不同生活史组分间进行“权衡”。
r-对策和k-对策
➢ 密度制约性自然选择就是自然选择压力与种群密度有关,常称为 k-选择,脊椎动物和木本植物接近K对策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