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技巧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例报告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例报告前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手术进入了微创时代。
后腹腔镜下的手术已逐渐成为肾上腺肿瘤切除的首选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具体情况。
病例描述患者:女性,45岁,自觉双侧腹痛一个月,无明显发热,无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检查:B超发现右肾上有一直径约1cm的低回声结节,磁共振成像发现肝、脾、胰、左肾未见明显异常,右肾上极有一直径约1cm的结节。
诊断:右肾上腺肿瘤。
手术前准备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严密的评估,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确保患者手术前整体状况良好。
我们建议患者进行后腹腔镜手术,具体的手术步骤如下。
手术步骤1. 患者采取腰臀位,采取全身麻醉,泌尿科与麻醉科医生合作,麻醉深度适中。
2. 实施斜向通气,用手向上推ATG,捕捉上腺并向远离肾脏方向移动,用肝钳保护右肝上缘,合作分离右肾上极组织。
3. 将肾上腺放到视野下方,观察到右肾上腺肿瘤,进行单肾上腺切除术。
肾上腺肿瘤大小约1.2厘米×0.8厘米。
4. 在肾上腺外皮上环绕一圈,用剪切器剪断并烙除肿瘤,完整切除。
5. 接着舌形膜突出,使左膈上丛解剖好,将肾上腺组织完整地取出,断端切除。
完成手术后,与严格熟悉操作的麻醉师合作,患者缓慢醒来,没有麻痹或呕吐的不良反应,术后恢复顺利。
术后随访术后一周后,患者进行复查,肾上腺肿瘤切除完整,路径学R0,病理显示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医生口述建议患者每6个月进行一次影像检查并记录噁心症状,生命体征观察正常,病情良好。
总结文章介绍了一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后腹腔镜下进行的肾上腺肿瘤切除,具有微创、快捷、恢复快的特点。
审慎的患者评估和手术前的充分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这也提醒我们,如果有单侧肾上腺肿块出现,应尽早就医进行处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达到肿瘤完全切除的目的。
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授课PPT
皮下气肿
腹腔镜手术特有的并发症,一 般可自行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
尿漏
泌尿系统损伤可能导致尿漏, 需留置尿管并定期冲洗,预防
感染。
术后康复指导
活动与锻炼
术后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有助于促进血液循 环和伤口愈合。
心理支持
术后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医护人员需关注患者 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适用范围有限
虽然腹腔镜手术适用于大多数 肾上腺肿瘤,但对于某些特殊 情况,仍需采用传统手术。
未来发展方向
技术改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腹腔镜手术将更加精 确、快速和安全。
设备升级
随着设备的不断升级,手术将更加高效、微创和 舒适。
普及推广
随着技术的普及和推广,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 将了解并采用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THANK YOU
特点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 后疼痛轻等优点,同时能够完整 切除肿瘤,减少复发风险。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良性或恶性肾上腺肿瘤、肾上 腺增生等病症,尤其适用于早期、较 小的肿瘤。
禁忌症
对于肿瘤较大、浸润较广或转移性病 变等复杂病例,可能不适合腹腔镜手 术,需采取其他手术方式。
手术发展历程
饮食与营养
术后需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 步恢复饮食。初期以流质食物为 主,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保证 营养摄入,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
。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出血
术后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如 发现出血症状,需及时采取止 血措施,必要时进行手术止血
。
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也是常见的并发 症,需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 治疗,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手术技巧与要点(附光盘)
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手术技巧与要点(附光盘)蒋绍博【摘要】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已成为肾上腺外科疾病治疗的金标准.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操作空间大,解剖明确,避免人为创造腹膜后间隙,学习曲线较短.本文主要探讨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主要手术步骤、各步骤中的手术技巧、要点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对于合并既往腹部手术史、肥胖、大体积肿瘤等高风险的患者,熟练的术者行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期刊名称】《现代泌尿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21)011【总页数】4页(P821-824)【关键词】经腹腔;腹腔镜;肾上腺手术【作者】蒋绍博【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泌尿微创中心,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1992年,GAGNER等[1]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1994年,李汉忠等[2]首次报道应用腹腔镜肾上腺切除8例。
经过20余年的发展,目前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已成为肾上腺外科的标准治疗方法。
国内学者多采用经腹膜后途径,张旭等[3]对后腹腔镜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进行了临床研究和系统的阐述。
笔者所在泌尿外科中心在全国较早开展各类型经腹腔路径泌尿外科手术,尤其在肾上腺微创外科方面,迄今已有逾3 000例的经验,经腹腔路径肾上腺切除手术操作空间大,目标明确,下面就将这一手术的技巧与要点做一介绍。
先以经腹腔路径左侧肾上腺切除术为例。
1.1 手术体位采用完全健侧卧位。
脐部对应手术床折点,头低脚低折刀位以充分拉伸腰部,暴露手术区域。
要点:与升高腰桥相比,折刀位更能暴露腹腔手术空间,避免抬高的腰桥对术野挤压干扰。
1.2 穿刺点的选择及气腹建立第一穿刺点位置固定,多位于锁骨中线肋缘下,紧贴肋缘。
多采用Veress气腹针于第一穿刺点建立气腹。
该部位有肋弓支撑,力量对抗性好,腹壁层次清晰,较少有肠粘连。
第二、三穿刺点多与第一穿刺点成等腰三角形,穿刺点间间距大于5 cm。
腹腔镜肾切除术
三、手术前注意事项
认真评估对侧肾功能(增强CT、IVU和 ECT )。
良性病变肾: Cr、尿培养、肾图、肾脏B超、IVU
肾肿瘤: 术前需了解局部及远处肿瘤转移情况,明 确临床分期(B超、CT) 。
必要时行CTA、血管造影
腹腔镜肾切除术
衡水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刘兆月
一、概述
1991年Clayman成功完成首例腹腔镜肾切除 术
二、手术适应症
1.永久性、不可逆性功能丧失的肾脏 慢性返流性及梗阻性肾病 慢性肾盂肾炎 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囊性病变 脓肾 结核肾 2 .肾肿瘤 局限性肾肿瘤(分期为T1~T2N0M0)
分离肾门脂肪、肾动、静脉(也可在头侧先 游离肾动脉)再在动脉和肾盂间分离出静脉。
4.切除肾脏 最后切断输尿管。
五、手术方法及技巧
经后腹腔入路
1、麻醉、体位、Trocar放置
五、手术方法及技巧
经后腹腔入路
2、切开Gerota 筋膜、游离肾脏 在腰大肌前方与腰大肌平行切开Gerota筋膜,切
左肾上腺V在左肾A前方汇入左肾V,与 性腺V形成“十”字交叉。
右肾上腺V在右肾V上方直接注入下腔V
1、经腹入路解剖标志
肝脏、脾脏、和结肠
2、经后腹腔入路解剖标志
腹膜外脂肪 肾周筋膜(Gerota) 腰大肌
五、手术方法及技巧
经腹入路
1、气腹建立方法:气腹针或Hasson切开法 2、体位、Trocar放置位置和方法
腹主动脉Treitz韧带水平,左右肾A跨越 腔V后方,肾A在肾V上后方与其伴行进 入肾脏。
肾V与A伴行,出肾门后汇合为肾V主干, 肾V位肾A前方,左肾V跨越腹主A前方汇 入下腔V,右肾V直接汇入下腔V。
手术讲解模板:腹腔镜下肾上腺病损切除术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肾上腺病损切除术
术前准备:
(2)扩容疗法:应用α-受体阻滞剂的同 时,静脉输入足量的胶体或晶体液,补充 不足的血容量,术前可补晶体液1000~ 2000ml,全血400ml。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肾上腺病损切除术
术前准备: (3)术前麻醉用药为东莨菪碱。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肾上腺病损切除术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肾上腺病损切除术
手术步骤:
(4)腹腔镜直视下在相当于脐与剑突连 接中点偏向患侧腋前线作小切口,置放第 2根套管针,变换体位使之向健侧倾斜 60~70°,在侧腹壁腋中线与脐平行处放 置第3根套管针,必要时可在髂前上棘与 脐连线的中点、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放置 第4、第5根套管针(图7.12.1-4)。可根 据手术种类不同而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肾上腺病损切除术
手术步骤:
(3)沿左肾静脉上缘寻找左肾上腺中央静脉,游离后用3个钛夹止血。切 断左肾上腺中央静脉,近心端保留2个钛夹(图7.12.1-7)。 (4)寻找肾上腺上、中、下动脉,钛夹钳夹后切断,亦可在边游离边电 凝中切断。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肾上腺病损切除术
手术步骤:
概述: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肾上腺病损切除术
适应证: 1.醛固酮瘤 因腺瘤体积小(<2cm), 病人较瘦,便于操作,特别适用于腹腔镜 手术摘除。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肾上腺病损切除术
适应证: 2.库欣综合征 腺瘤或肾上腺增生引起的 库欣综合征一侧肾上腺全切,对侧肾上腺 部分切除。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肾上腺病损切除术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肾上腺病损切除术
术前准备:
(1)使用α-受体阻滞剂苯苄胺10~30mg, 每日2~3次,或哌唑嗪0.5~2mg,1日3次。 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吡啶10~30mg,1 日3次。必要时使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 尔(心得安),剂量10~30mg,6~8h 1 次口服,使心率降至每分钟80~100次为 宜。
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手术技巧与要点(附光盘)
p o i n t s ,t r e a t me n t a n d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c o mmo n c o m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b d o mi n a l s u r g e r y h i s t o r y ,o b e s i t y,l a r g e - s i z e d
现 代 泌 尿 外 科 杂 志
・
2 0 1 6年 l 1 月第 2 1卷 第 l 1 期
8 2 1
专 家论 坛 ・
经腹腔路径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手术技巧与要点 ( 附光盘 )
蒋 绍博
( 山东 大 学 附 属 省 立 医 院 泌尿 微 创 中 心 , 山东 济 南 2 5 0 0 1 4 )
腺 手 术 同样 可 以 达 到 良好 的 治 疗 效 果 。
关键词 : 经腹腔 ; 腹 腔 镜 ;肾上 腺 手术
中图 分 类 号 : R 6 9 文 献 标 志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9 — 8 2 9 1 . 2 0 1 6 . 1 1 . 0 0 1
La p a r o s c o pi c t e c hn i qu e s a n d ke y p o i nt s o f t r a n s ・ - pe r i t o n e a l l a pa r o s c o pi c a dr e na l e c - -
t om y
J I ANG S h a o - b o ’
( De p a r t me n t o f Mi n i ma l l y I n v a s i v e Ur o l o g y, P r o v i n c i a l Ho s p i t a l Af f i l i a t e d t o S h a n d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J i n a n
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
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是一种通过腹腔镜技术切除肾上腺肿瘤的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手术的安全性。
在开始手术之前,麻醉医生会进行一个全面的术前评估。
这包括检查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麻醉医生会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一般来说,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可以使用两种麻醉方法: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全身麻醉是指在手术期间使用麻药将患者完全昏迷,以确保他们在手术期间没有任何疼痛和不适。
这种麻醉方法需要麻醉医生在手术期间监测和支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通常使用静脉注射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和顺苯磺䓬。
局部麻醉是在手术期间只麻醉特定的部位,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清醒。
这种麻醉方法可以通过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实现。
局部麻醉通常使用麻醉药物局部注射,如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
在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会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和血氧饱和度。
他们还会监测麻醉药物的使用,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在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会逐渐解除麻醉,以使患者恢复意识和基本生理功能。
除了麻醉管理,术后镇痛也是非常重要的。
术后镇痛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康复。
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包括镇痛泵、口服镇痛药和局部麻醉技术等。
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麻醉医生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麻醉药物使用。
通过合理的麻醉管理,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并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20 0 2年 3月 7 日至今 连 续 对 14例 肾 上 腺 腺 0 瘤患 者施行 后 腹 腔 镜 肾 上腺 肿瘤 切 除术 , 由于 重 视后 腹腔镜 下 相 关 应 用 解 剖 ,本 组 14例 均 获得 0 成 功 ,取 得满 意疗 效 ,现报 告如 下 .
向腹侧 推移 ,用 观察 镜找 到腹 膜 与腹 壁 的分 界线 , 镜 端钝 性推 移腹 膜 ,尽 可能将 腹膜 反 折 向前 推 移 , 制 备一个 较 大 的 、完 整 的 后 腹 膜 腔 .至 此 ,后 方 以腰大 肌 为 界 ,上 方 为膈 肌 ,前 方 为 腹 膜 的后 腹 膜 腔 已成 功建 立 、 另两 孔 分 别 取 在 肋 缘 下 腋 前 线 和腋后 线 ,腋前 线 放 入 1 m 套 管 针 ,腋 后 线 处 0m 放入 5mm套 管 针、 确认 G rt eoa筋膜后 应 尽可 能在
所有 患者均 采 用全麻 插 管. 患侧 向上侧 卧 位 , 于腋 中线髂 脊上 3c m取点 作 15c . m小切 口 ,切开 皮 肤和皮 下 筋膜 .用 1 穿 刺 套 管针 直 接 刺 入 0mm 后腹膜 间 隙 ,我们 大 多采用 观察 镜 直接分 离 法 … . 即 曲卡 进入 后 腹膜 腔 后 立 即置 入 观 察 镜 ,见 到 黄 色腹膜 后脂 肪 时开 启 气 腹 机 ,此 时 先 向背 侧 贴 腰 大肌处 用镜 端 推 移 出一 个 小 腔 隙 ,并 用 观 察 镜 作 手 指样 滑 动 ,充 分 暴 露 出 肾 脂 囊 后 方 的腰 大 肌 , 此时可 沿腰 大 肌表 面 向 上分 离 到 膈 肌 ;随 后 镜 端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临床 资料 .
本 组 1 例 ,女 7 4 0 4例 ,男 3 0例 ,年龄 l 6— 5 6岁 ,平 均 ( 5± ) 岁 .其 中 2 3 4 8例 皮质 醇腺 瘤
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手术配合
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手术配合【特殊用物】20ml空针、粗引流管、中粗引流管、三通、无菌引流袋、18# (16#)尿管各1根,手套多备一副(用来作水囊),超声刀、1000ml/袋生理盐水、体位垫。
【手术配合】1.腔镜的手术在进Trocar前需要通过水囊将皮下组织撑开,以免进Trocar时造成损伤。
2.铺巾。
先在胸腰段两侧各铺一小手巾,再以切口为中心铺4块小手巾,然后铺腹单。
在铺单完成后,将平车放于与床同一水平线上,并用1块大手巾将平车与手术床连接。
3.连接腹腔镜镜头、冷光源线、单极线、二氧化碳通气管、超声刀等。
4.尖刀自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与腋前线交点处做第一个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肌层,用弯钳分离筋膜,并把打水囊的一套用物递与医生。
5.气腹建立后,由于切口大漏气,用皮针7号丝线缝两针到切口直径大约为1.5cm后,置入10mm套管针,建立人工C02 气腹,压力为13~15mmHg,引入摄像头。
6.腹腔镜监视下于术侧锁骨中线肋缘下约1cm及7cm分别穿刺置入5mm、10mm套管针作为第2、3穿刺孔,分别引入器械,腋中线肋缘下建立第4穿刺孔。
横行切开侧后腹膜及肾上腺筋膜,提起肾周筋膜并行钝性分离。
自第4穿刺孔引入一钝性器械,牵开肝脾以暴露肾上腺。
7.提起肾上腺内侧面,仔细分离肾上腺门区,显露肾上腺上、下动脉并用超声刀切断,分离肾上腺中央静脉,置双肽夹闭后切断。
右肾上腺静脉较短,只有1cm,可置1个钛夹。
然后用超声刀于近端切断,仔细止血并检查脾、胰、结肠有无损伤,冲洗和清理手术区。
8.用无菌橡胶手套剪掉手指后用7号丝线结扎成兜状,把标本经第1穿刺孔从腹腔中取出。
9.肾上腺窝放置粗引流管,经腋后线套管引出,缝合切口。
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2012-15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经腹腔途径左肾上腺切除术)术前准备:1.器械敷料:Trocar 、气腹针、30°镜子、分离钳、剪刀、电钩、扇形拉钩、普通钛夹及施夹器、转换器、吸引器一套2.特殊器械:超声刀麻醉方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体位:经腹腔入路多采用70°侧卧位手术配合:1.经腹腔途径左肾上腺切除术(1.)Trocar位置:放置第一只套管于左锁骨中线脐下水平下4cm处,作为观察镜通道。
在腹腔镜的直视下于左锁骨中线外侧2cm肋缘下2cm及5~7cm处穿刺置入两只Trocar 作为腹腔镜操作套管(2.)侧腹膜切开:以电钩切开侧腹膜及脾结肠韧带,使降结肠充分下移,暴露左肾脂肪囊上极。
注意避免损伤胃、脾脏、降结肠、胰尾及相应血管(3.)肾上腺的显露:使用腹腔镜抓钳和分离钳或吸引器等,于肾脂肪囊内做钝性分离,在左肾上内侧,在肾周脂肪内可见肾上腺前面、侧面部分(4.)肾上腺的游离:通过抓钳抓起肾周脂肪,用钩状电刀或者超声解剖刀分离其侧面、前面、中间、下面的附属物,完全游离肾上腺。
最后分离上面及后面的附属物,这样有利于分离结扎肾上腺静脉(5.)确认和结扎肾上腺中央静脉:沿着肾上腺中部/上部边界分离,于肾上腺静脉与横膈下静脉汇合前显露肾上腺静脉,可选择结扎或钛夹夹闭肾上腺静脉(6.)肾上腺切除及取出:解剖分离肾上腺的上面和后面,最后完整切除肾上腺或腺瘤注意事项:1.仪器设备应于手术前妥善放置在适当的位置,术前调整好参数,以利于手术进行2.术中要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3.保持静脉通路通畅4.体位摆放要以充分暴露手术野、使病人舒适为原则,固定要牢固,腰桥要对准手术部位5.严格查对手术部位,不要把左右搞错6.缝合切口前应将腰桥摇平,以减轻腰部张力7.腹腔镜器械刷洗应严格按照内镜消毒规范认真刷洗8.注意电刀及电凝钩的转换9.注意止血纱条的清点。
后腹腔镜解剖性根治性肾切除术的程序化护理
全 部手 术均 成 功完 成 , 手术 时 间 1 8 6mi, 3 ±4 n 出血量 9 ±3 。4 O 0ml 9例 同侧 肾上腺切 除 。无严 重 手术并 发症 发生 , 中转 开放 手术 , 无 无输 血 。本 组术
例 , 酸细胞瘤 1 。 嗜 例
2 手 术 方 法
术后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肩 痛 , 2d后 肩 痛 自行 消 失 。恢
复饮食 和下 床 活 动 时 间分 别 为 13d和 1 2d . . 。术
后平 均住 院 日 5 8d 8例术 后 1 . 。6 2h仅需 1次肌注 止痛 药 , 术后每 3个 月 门诊 复查 腹部 B 超 、 X线 胸 片 、 肾功能及 血尿 常规 。本组 随访 6 8 月 , 肝 ~1 个 平
1 5mmHg 1mmHg一 0 13k a ( . 3 P )。在腹 腔 镜 下
手术经 验 的积 累 、 术 的完善 与提高 , 技 腹腔镜 在 泌尿
外科 的应用 日益广 泛 。腹 腔镜 肾根 治性切 除术逐 渐 增加 。我 院 2 0 0 5年 1月 ~ 2 0 0 7年 6月 对 1 8 6
作者简介 : 晓 亚 ( 9 1 ) 女 ,陕西 . 专 , 士 , 事 泌 张 18一 , 大 护 从
尿 外 科 临床 护理 工作
作 , 明 肾癌并非 绝 症 , 时 准 确 的治 疗 , 相 当一 说 及 有 部分 患者 能长期 生存 。后腹 腔镜解 剖性 根治性 肾切 除术 属于微 创手 术 , 人 对 此 缺 乏 了解 , 至误 解 , 病 甚 认 为不如 开放 手术 彻 底 。故 顾 虑 较 的专 业 知识 , 向病 人 介 绍 手术 的先 进性 、 科学 性 、 创伤小 、 复快等 优越性 。 及 恢 同时应 如实介 绍术 后 可能出现 的不适 , 如肩 痛 、 胀 腹
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附42例报告)
仔 细检查 以明确是 否有 甲状旁 腺 组织 ; 尽 量 避免 ④
超声刀功 能刀头 背 向背侧 , 近 背侧 时 提起 需切 断 靠 的腺体 和上 挑超声 刀的刀 头以保持 与被膜距 离 。有 学 者认 为超声刀 和喉 返神 经 甲状 旁 腺 的安 全距 离
[] 仇 明, 尔迅, 2 丁 江道 振 , 颈 部 无 瘢 痕 内 镜 甲状 腺 腺 瘤 切 除 术 等.
【 参考 文 献 】
L ] Oh a I 1 g m M,I i , i w s l Ar a Y,e 1 cr s n ocpc h S s t .Sal s d so i a e e tyod co . rata poc o etrcs s [ ] S r h rietmy B es p rahfrbte omei J . ay s
a n术 ri, 中 出血 平 均 6 , 院时 间平 均 6d OmL 住 。结论 后 腹 腔 镜 手 术 具 有 安 全 有 效 、 伤 小 、 复 快 、 院 时 间 短 等 创 恢 住 优 点 , 作 为 肾上 腺 良性 疾病 的首 选 治 疗 方 法 。 可
【 键 词】 肾上 腺 疾 ; 腔 镜 ; 关 腹 肾上 腺 . 手 术 夕 1科
s rey fr h ri n prtyod i ae [ ] ime ugr o tyod d aah ri s ss J .Bo d a d e
Ph r a o h r 2 0 5 s p ) 9 - 5 a m c t e , 0 2, 6( up 1 : 2 9 .
・
论
著 ・
被膜完整 , 尤其是 甲状腺下 13及 中 1 3的后 被膜 , / /
术, 并立 即检查标 本是 否含 有 肿 块 及是 否有 甲状 旁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配合及护理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配合及护理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的手术配合要点。
方法应用腹腔镜经腹腔后行肾上腺肿瘤手术目的:治疗肾上腺肿瘤患者11例。
结果患者在精心配合和护理下均顺利通过手术。
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术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标签:肾上腺肿瘤;后腹腔镜;手术配合肾上腺肿瘤多解剖复杂,且位置深、滋养血管多、术中挤压释放激素,易造成血压波动及内分泌代谢改变,手术风险较高。
手术方式有开放切除、腹腔镜下切除、后腹腔镜下切除等多种[1]。
后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肾上腺良性肿瘤,具有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2]。
但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操作空间小,出血时难以迅速有效止血,对操作技术要求更高,同时对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完成11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作一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21~74岁,平均年龄49.5岁;均为择期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患者。
术前均经B超、CT或MR确诊为肾上腺占位病变。
肿瘤位于左肾7例,右肾4例;位于肾上极3例,肾下极4例,肾中部4例。
后病理证实均为肾上腺良性病变,肿瘤直径1.5~6.1cm,平均直径3.8cm。
1.2方法常规消毒铺巾后用自制气囊充气建立人工后腹腔操作空间,气腹压力不超过15mmHg,置入腹腔镜、超声刀、操作钳等器械。
高位纵形打开肾周筋膜,游离肾周脂肪囊,在肾脏内上方找到肾上腺及占位病变,暴露清楚后进行游离,妥善处理肾上腺上、中、下动脉及中央静脉,将肾上腺或肿瘤完整切除,标本放入标本袋内,自进CO2气的Trocar通道取出体外。
将气腹压力降低至5~6mmHg,明确是否有活动出血,确认无出血后在肾上腺窝放放引流管。
清点所用器械敷料,确认无误,排空气体,缝合关闭切口。
1.3结果9例在后腹腔镜下完成手术,2例因出血转开放手术。
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张旭
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张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泌尿外科(武汉)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已被认为是治疗小肾上腺肿瘤的金标准。
和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明显微创的特点,表现在减少死亡率、减轻术后疼痛和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
截至目前,有四种不同的肾上腺腔镜手术途径,分别是经腹腔途径,侧卧位后腹腔途径,俯卧位后腹腔途径和经胸腔经膈肌途径。
1992年印度Gaur教授首先报道的后腹腔途径,可避免腹腔刺激和肠道损伤,对位于腹膜后的上尿路手术看上去更为适宜。
尽管后腹腔途径具有操作空间相对狭小、缺少明显的解剖标志等不足,但该途径的确比较安全。
为充分发挥后腹腔途径的优势并克服其缺点,在对腹腔镜下肾上腺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的研究以及大量手术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从2002 年2 月至今,我们使用该技术对超过900 例的肾上腺外科疾病患者实行了手术。
该技术有两个技术要点:①有序地进入三个相对无血管解剖层面以分离肾上腺;②在手术的最初时间内快速找到肾上腺从而为后续的分离提供更好的解剖定位。
我们利用该术式治疗肾上腺外科疾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这也充分证实了本术式的技术优势。
有关该技术的论著已发表在美国《Journal of Urology》杂志上(2007年177卷第4期)一手术技术1.麻醉和体位所有患者均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患者取健侧卧位,抬高腰桥。
2.制备后腹腔操作空间和放置Trocar于腋后线十二肋下取一点作纵行1〜2cm小切口,切开皮肤后用血管钳钝性分开腰背筋膜,食指探入向前推开腹膜返折并适当分离腹膜后间隙,放气囊撑开器于腹膜后间隙,注气800ml 扩张腹膜后腔隙,维持5 min 后排气拔出球囊导管。
在食指的引导下分别在腋前线肋弓下及腋中线髂嵴上2 cm 处皮肤做小切口,置入5mm 和10mm Trocar。
腋后线切口也放入一10mmTrocar 并缝合封闭切口,后腹腔隙充入CO2 气体,压力10〜15mmHg,经腋中线Trocar放入腹腔镜镜,另两孔放入操作器械。
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的体位和配合
侧卧位
总结词
患者侧卧于手术台,身体与床面垂直。
详细描述
侧卧位通常用于特定的腹腔镜手术,如左侧或右侧肾上腺肿瘤切除。患者侧卧于手术台,患侧向上,身体与床面 垂直,以便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方便地操作和观察患侧肾上腺区域。这种体位可以减少对其他器官的干扰,提高手 术操作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俯卧位
总结词
患者俯卧于手术台,身体与床面平行。
术中配合
根据手术需要,及时调整患者体位,保持呼吸道 通畅,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术后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情况,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 感染和并发症。
手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01
02
03
04
难点一
肿瘤较大,与周围组织粘连紧 密,可能导致出血和损伤。
解决方案
术中采用超声刀等能量器械进 行精细分离,减少出血和损伤
巡回护士的配合
患者核对
确认患者的身份、手术部 位等信息,确保手术的正 确性。
建立静脉通道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确 保麻醉药物和输液的顺利 输入。
监测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发现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
主刀医生的配合
了解手术方案
与主刀医生沟通,了解手术方案 ,明确手术目的和要求。
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的体位和配合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手术体位 • 手术配合 • 体位摆放注意事项 • 手术配合要点 • 案例分享与讨论
01
手术体位
平卧位
总结词
患者仰卧于手术台,身体与床面平行。
详细描述
平卧位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手术中最常用的体位,患者仰卧于手术台,头部垫 高15°-30°,以便于手术操作和呼吸管理。这种体位有利于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观 察和操作肾上腺区域,同时减少对其他器官的干扰。
手术记录腹腔镜下左肾上腺切除术
手术记录腹腔镜下左肾上腺切除术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腹腔镜下左肾上腺切除术麻醉成功后,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腋中线髂脊上1cm作一1cm切口,分离至腹膜后腔。
水囊扩张腹膜后腔。
分别在腋前线、腋后线肋缘下置直径5mm、10mm穿刺套管,放置腹腔镜。
沿肾脏背侧在肾周筋膜外游离至膈顶,打开肾周筋膜,沿肾上极向肾脏腹侧分离。
在肾上极内上方见肾上腺组织,游离肾上腺。
见肾上腺两个增生结节,直径均约0.7cm,沿肾上腺周围仔细分离,钛夹处理肾上腺中央静脉,用超声刀切断。
切下整个左侧肾上腺,放入标本袋,从原切口完整取出。
见小结节切面呈棕黄色,其中一枚切面呈综红色胶冻状,送病理检查。
在腹腔镜下彻底止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放置一引流管,拔出穿刺套管,逐一缝合穿刺切口。
术毕,病人安返病房。
术中出血约20ml。
腹腔静下右肾上腺腺瘤切除术麻醉成功后,留置导尿,患者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腋中线髂脊上1cm作一1cm切口,分离至腹膜后腔。
水囊扩张腹膜后腔。
分别在腋前线、腋后线肋缘下置直径5mm、10mm穿刺套管,放置腹腔镜。
沿肾脏背侧在肾周筋膜外游离至膈顶,打开肾周筋膜,沿肾上极向肾脏腹侧分离。
在肾上极内上方见肾上腺组织,游离肾上腺。
在肾上腺内支可见一肿瘤约1.5cm×1.4cm,包膜完整,呈棕黄色。
沿肿瘤仔细分离,其基底部血管上钛夹止血,用超声刀切除肿瘤。
肿瘤放入标本袋,从原切口完整取出。
见标本包膜完整,切面呈棕黄色,周围有正常肾上腺组织。
送病理检查。
在腹腔镜下彻底止血,冲洗创面,查无活动性出血后,放置一引流管,拔出穿刺套管,逐一缝合穿刺切口。
术毕,病人安返病房。
术中出血约20ml。
腹腔镜下左肾上腺肿瘤切除+左侧多囊肾去顶术麻醉成功后,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腋中线髂脊上1cm作一1cm切口,分离至腹膜后腔。
水囊扩张腹膜后腔。
分别在腋前线、腋后线肋缘下置直径5mm、10mm穿刺套管,放置腹腔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年8月第22卷第8期
6.2清理腹膜后脂肪 在进入后腹腔后,用超声刀锐性分离腹膜、
Gerota筋膜外的脂肪组织直至下垂至髂窝处。分 离脂肪的顺序一般是从上而下,从内到外。腹膜外 脂肪内含有一些细小血管,为了保持术野清晰和辨 认腹膜后返折和Gerota筋膜,宜用锐性分离为主。 分离腹膜外脂肪过程中,要注意避开腹膜以防切破 腹膜。如果腹膜破裂,需缝合关闭腹膜。辨认后腹 膜及腹膜后返折的要点是在后腹膜与Gerota交界 外有一较明显的折痕;后腹膜呈青白色;表面血管 纹理清晰;厚度也明显大于Gerota筋膜。 6.3进入第一分离层面
图2位于肾周脂肪(黑色箭头所指)外的白色结缔组 织(白色箭头所指)
6.4进人第二分离层面 第二分离层面位于肾脏外上方的肾周脂肪囊
与后层Gerota筋膜之间的相对无血管间隙。分离 时,外侧的腰肌清晰可见,偶尔会有数支小动脉发 自于腰肌走向肾周脂肪。向上分离直至与第一分 离层面会合,向内分离直至肾上极内侧。注意保留 肾上腺上动脉以发挥其牵引定位的作用。进入该 层面主要是为了分离肾上腺的外侧面和得到更大 的操作空间。 6.5进入第三分离层面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腹腔镜;后腹腔
[中图分类号] R736.6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1001 1420(2007)08 056卜04
Anatomical retroperitoneoscopic adrenalectomy:operative technique and our experience
采用气管内插管并且通过机械通气控制呼吸 的全身麻醉是最安全,最方便,也是最常见的麻醉 方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嗜铬细胞瘤的手术过 程中,直接挤压肿瘤等操作往往会造成儿茶酚胺大 量释放进入血液而导致血压剧烈波动,由此可能诱 发心脑血管风险。而在切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后, 患者有可能出现低血容性低血压,甚至并发休克而 危及生命。所以术中除了常规的呼吸、心电监测 外,均行颈内静脉及桡动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 及桡动脉压,建立多条输液通道以利于及时用药 和输液。 6手术方法 6.1制备后腹腔操作空间
针对上述技术难题,我们从2000年开始,在 进行后腹腔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解剖性后 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截止目前已开展了近千例 手术,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旨在介绍解 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技 巧。
· 562 ·
1腹腔镜下后腹腔解剖标志及肾上腺的解剖毗邻 关系
后腹腔是一潜在间隙,在人工制备后腹腔操作 空间后,首先显露的是覆盖在后腹膜和Gerota筋 膜外的腹膜外脂肪。在清理腹膜外脂肪前,后腹腔 的重要解剖结构定位往往比较困难。在清理腹膜 外脂肪后,可清晰地辨认后腹膜返折和Gerota筋 膜等解翎标志,从而有利于顺利地进入正确的解剖 层面。进入Gerota筋膜后,有一些重要解剖标志 必须辨认,包括肾周脂肪,腰大肌,膈肌,肾上极等。 位于肾周脂肪与Gerota筋膜之间的白色结缔组织 是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之一,它是引导正确分离层面的标志H3。肾上腺 位于肾上极的内上方与其前内侧相连,其上端的肾 上腺上动脉与膈肌相连。右侧肾上腺前面为肝右 叶,前下方与十二指肠相邻,内侧直接贴于下腔静 脉右后面。左侧肾上腺内侧为腹主动脉,下部与胰 尾相接。肾上腺上动脉及其周围的脂肪组织向上 牵引固定肾上腺,这也是肾上腺的解剖定位标志之 一。肾上腺下动脉及中动脉主要位于肾上腺下内 方及内侧。肾上腺外侧,前后面以及与底部与肾上 极相邻之处均为相对无血管区,这非常有利于从后 腹腔途径进行肾上腺的游离。由于肾上腺动脉管 径细,分支多达50~60支,所以术中用超声刀凝切 比较安垒、快速,而不必一一用钛夹钳闭。肾上腺 左右两侧的肾上腺中央静脉从肾上腺发出部位有 不同之处,其中左侧主要是从肾上腺下内方发出进 人肾静脉,而右侧主要是从肾上腺腹侧中部发出进 入下腔静脉。明确这点有利于准确地解剖分离肾 上腺静脉。 2适应证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年8月第22卷第8期
· 56l ·
·专家论坛·
作者简介:张旭.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泌尿外科学会腔道泌尿 外科学组副组长。致力于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的应用研究,从后腹腔应用解剖 研究入手.改进和完善腹膜后操作空间的建立方法,建立了一套腹膜后入路为 主的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发表SCI收录论著专业论文1 5篇。通过推广,腹膜 后途径成为我国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主流入路。多次以特邀专家身份在亚太 内镜外科学术大会等国际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和手术表演.担任The Journal of Urology、Urology等特约审稿人。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腹腔 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的应用研究及推广”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承 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和一项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
Key words Adrenal tumors;Laparoscopy;Retroperitoneal space
腹腔镜微创技术改变了肾上腺外科治疗模式。 肾上腺的解剖位置较深。与肝、胰、十二指肠以及腔 静脉、腹主动脉等重要脏器关系密切,而且。肾上腺 血供丰富。质地较脆。因此,肾上腺外科手术难度 较大¨’。1992年Gagner啦3首次报道腹腔镜肾上腺 切除术。相对于开放手术而言,这项技术具有较大 的微创优势,所以很快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应 用,现已成为肾上腺外科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近 年来,随着腔镜器械设备的改进以及手术技巧的提 高,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技术水平发展很快,如手术 入路更加多样化,适应证拓宽,切除范围更加精细,
万方数据
4术前准备 对于无功能性的肾上腺肿瘤,其术前准备同一
般的腹腔镜手术,包括术前检查,术前常规用药等。 对于功能性肾上腺肿瘤,术前必须根据其病理生理 特点给予相应的处理。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果 患者并发低血钾,可通过口服氯化钾片剂以及安体 舒通以控制高血压和纠正低血钾。嗜铬细胞瘤: 术前降压和扩容是嗜铬细胞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这主要是因为机体在过度分泌的儿茶酚胺作用下, 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心血管系统等多器官存在 着不同程度的功能受损。患者血压虽高,但血容量 往往不足。皮质醇增多症:术前应补充皮质激素, 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5麻醉方法
ZHANG xu、
(1 Department of Urology。Tongji Hospital,Tongji Medical College,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430030,China)
Abstract Anatomical retroperitoneoscopic adrenalectomy(ARA)was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advanced clinical anatomical study of retroperitoneal organs and structures. It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dissection in three relatively bloodless planes existing re”operitoneal space.thus with advantages of clear field,less blood,shorter operative time and less complications and SO on.This novel technique is indicated for hormonally active adrenal tumors。incidentaloma and limited malignant adrenal carcinomas.
第一分离层面位于肾脏内上方的肾周脂肪囊 与前层Gerota筋膜之间的相对无血管间隙。白色 网状组织和一些垂直排列的白色条带间隔组织位 于该解剖层面内,它们是判断进入该层面的重要标 志(图2)。以钝性分离为主直至找到。肾上腺或肿瘤 的前表面为止。进人该层面可在手术初期快速找 到肾上腺,从而为后续的分离提供明确的解剖定 位,这对于后腹腔脂肪较多者尤为重要。
患者常规取90。健侧卧位。如果是双侧病变, 则可以在完成一侧手术后更换体位。抬高腰桥并 且伸直患侧下肢以增加后腹腔操作空间。采用三 孑L法放置trocar(图1),其中A点位于肋脊角处,用 于进行后腹腔扩张,放置操作器械,取出标本以及 放置引流管。B点位于腋中线髂嵴上1 cm处,用 于放置腹腔镜。C点位于腋前线十一肋下,为器械 操作孔。在A点切开皮肤1.5 cm,血管钳钝性分 离肌层和腰背筋膜进入后腹腔。食指推开后腹膜 后,置人扩张气囊。充气800 ml扩张5 min后,取 出扩张气囊。在示指引导下,在B点放置10 mm trocar,在C点和A点分别放置5或10 mm tr¥car。
第三分离层面位于肾上腺底部脂肪囊与肾上 极实质表面之间。钳持肾上极脂肪,紧贴肾上极表 面向内上方进行分离,而后转至肾上极的内下方, 以锐性分离为主。进入该层面主要足为了分离肾
上腺的万底方部数。据至此,肾上腺外侧面和前后表面均已
· 563 ·
被游离。位于肾上腺内下方的中央静脉及其周围 的肾上腺动脉分支的处理是整个肾上腺手术过程 中的最后一步,难度较大,有一定危险。此时后腹 腔肾上腺周围的操作空间已明显扩大,这主要是因 为在C():气压下相邻的腹膜和腹腔内器官轻度内 移,以及肾上极向后下移靠于腰大肌。这有利于肾 上腺中央静脉的处理。 6.6分离中央静脉
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和技巧
张旭
[摘要] 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足在进一步研究后腹腔解剖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
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利用后腹腔内三个潜在解剖间隙游离肾上腺.具有术野清晰、出血少、手术时问短和并发症少
等优点。适用于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偶发瘤以及局限性肾上腺恶性肿瘤。
后腹腔镜技术适用于绝大多数肾上腺外科疾 病,包括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腺瘤和药物 治疗效果欠佳或者不适合于药物治疗的腺体增生 者)、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库欣综合征、偶发瘤和局 限性肾上腺恶性肿瘤。对于双侧病变者,宜行肾上 腺部分切除术。 3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