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读书报告

摘要:通过对以及《基于资源观的产业集群的政策研究》两本著作的学习,对于产业集群的认识,并着重对《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这本书中产业集群创新的学习研究,且用杭州动漫产业的创新发展作为例子,写了对于产业集群创新的认识。

关键词:产业集群超越创新

产业集群理论在中国应用广泛,但尚未得到充分认知。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的产业集群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润、行业的崛起、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且要为世界做贡献。只有超越目前中国存在的关于产业集群的思维定势,通过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等行为主体的协同努力,才能使产业集群走上正确的轨道,实现更高、更远的新目标。本书根据发达国家的理论渊源,论述了产业集群的概念特征,从多方面描述了中国产业集聚区的地理分布格局,将集聚在某些区域的中小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作为出发点,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区域、艺术村和数字内容产业集群,以及以大批量制造为特征的专业化产业区,从理论的高度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的劳动力问题和环境问题,并分析了调研中的鲜活实例。

《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中国的企业和区域在日益扁平化的世界中如何站稳脚跟,脱颖而出?需要发展真正的创新集群!《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向你详细讲述“中国制造”的地理集聚格局,揭示以“产业集群”为名进行土地开发的潜在问题,剖析在中国发展创新集群的真正含义,为你解开《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未解的发展难题。

本书用八个超越,来阐述作者的观点:

超越依靠低成本和规模扩张“打造产业链”和“打造产业集聚区”的做法

超越产业集群内“共同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必然促进企业合作”的命题

超越“产业集群必然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逻辑

超越“产业集群必定是创新的空间”的思维

超越从“集群经济”层次理解集群的高度

超越把产业集群作为静态的产业组织形态的认识

超越把产业集群看作封闭系统的思维

超越仅从发达国家理论指导中国实践的思维

本书的作者:王缉慈,女,汉族,1946年生。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现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际地理联合会(IGU)经济空间动态委员会指导委员。先后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等。著作有《现代工业地理学》、《新的产业空间——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与布局》(合著)、《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等。中英文论文100余篇,代表性论文有“An analysis of new-tech agglomeration in Beijing:a new industrial district in the making?”等。

通过本书的学习,我了解了什么是产业集群。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首先提出用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一词对集群现象的分析。区域的竞争力对企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波特通过对10个工业化国家的考察发现,产业集群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在所有发达的经济体中,都可以明显看到各种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不同产业集群的纵深程度和复杂性相异。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由于延伸而涉及到的销售渠道、顾客、辅助产品制造商、专业化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政府及其他提供专业化培训、信息、研究开发、标准制定等的机构,以及同业公会和其他相关的民间团体。

因此,产业集群超越了一般产业范围,形成特定地理范围内多个产业相互融合、众多类型机构相互联结的共生体,构成这一区域特色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考察一个经济体,或其中某个区域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在一定意义讲,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产业群实际上是在一定区域内某个企业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的纵向一体化的发展。

如果将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二者结合起来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指产业成群、围成一圈集聚发展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地区内或地区间形成的某种产业链或某些产业链。

产业集群的核心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产业的高集中度,这有利于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效益,提高产业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产业集群的微观层次分析,即从单个企业或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用费用较低的企业内交易替代费用较高的市场交易,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增强企业生产和销售的稳定性;通过纵向一体化行为,可以在生产成本、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渠道和价格等方面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进入壁垒;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灵敏度;通过纵向一体化,可以使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利润产业等。

根据发展中国家广义的集群概念,在我国很多省、市都可以发现发育程度不同的集群。集群创造了“世界商品中国制造”的奇迹,培养了大批有竞争力的企业。然而,在现阶段,我国集群的大多数(包括高新技术的)仍然处在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其中一些集群或面临衰退,或受国际资本控制,其走向创新的道路值得政府尤其是科技部门的充分重视。

我国的集群实践、研究和政策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末,遍布十几个城市的研究者在各类课题的支持下对集群进行了很多调研,撰写了大量论著。

此外,不少省、市政府都制订了各自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但是,在我国的“集群热”中,理论研究支撑仍然不足,政策也存在偏差的风险,一些相关的研究论文、地方政府文件和新闻报道陷入某种盲目状态。

21 世纪初开始,国外一些学者逐渐对集群进行反思。2003年,英国学者马汀和森雷 (R. Martin and P. Sunley) 以《解构集群:混乱的概念还是政策万能药?》为题,发表了抨击波特的文章。接着,关于超越集群的呼声越来越高。瑞典学者梅尔伯格(A. Malmberg) 以《超越集群:地方环境和全球联系》为题撰文,分析了加强全球联系对区域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意义。2005年澳大利亚举行了以“超越集群:目前的实务和未来的战略”为主题的学术会议。在主旨报告中,来自美国的罗森费尔德 (S. Rosenfeld) 引用门肯 (H. Mencken,美国新闻编辑和语言学家)的话——“对于每个复杂的问题有个解决办法,那就是筒单的、灵巧的、错误的办法”,并强调,集群是经济的生态系统而不是会员组织;集群是培育起来的,而不是发布出来的。与此同时,超越硅谷、超越好莱坞的论著也已面世,深刻地揭示了为什么硅谷和好莱坞等创新的和创意的集群会在地球土出现,希望读者特别关注集群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去盲目地“打造”。这些论述都告诫我们,需要冷静地反思集群,破除关于集群的神话(myth)、神秘(mystery),和“忽悠”(hype)。

我国集群研究也已经到了必须“超越集群”的时候。目前国内关注生产集群,基本上只是“打造产业链”和“打造产业集聚区”,追求的还是降低成本、招商引资和规模扩张,追求的还是GDP、出口创汇等短期收益,甚至是在各种利益主体的博弈下发展“工业地产”和“科技地产”,而不是技术学习、创新和创造。这与国家的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是相互矛盾的。真正的产业集群的理论价值,恰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