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词境与心境的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清照词境与心境的变迁
作者:李赛君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5期
摘要:李清照一代著名女词人,才学超人,一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她的每一首诗词都在诉说着人生感慨。更可贵的是她面对国破山河,忧国忧民,尽显一代女词人的风范。本文从她的人生经历来分析她前后期创作在题材风格上的演变,以便对当时历史背景下女词人的心理历程进行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愁相思南渡靖康之乱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3-0066-02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许多伟大的诗人,作家以他们卓越的才能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创造了无比珍贵的财富。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这漫长的历史画廊里,女作家却屈指可数。其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一个。她的诗词创作方面的深厚造诣和突出成就,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广大妇女的聪明才智不可磨灭的~个重要标志。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又署易安室,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一生经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她的人生经历给她酿就了一颗千回百折的词心。
现将李清照的创作以一一二七年的靖康之乱划界,分为南渡之前与南渡之后两期来对比研究。
一南渡之前
待字闺中,少年不知愁滋味
李清照生长于书香门弟,仕宦之家。父亲李格非是北宋神宗熙宁年间进士,当时著名的文人。李清照从小就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一种开明的生活环境中长大。造就了李清照超凡脱俗、品格高洁、志趣高远的性格。年轻时的李清照,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在她的前期的词中有充分的体现: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
词中写的虽然是“红稀香少”的晚秋景色,却毫无那种习惯的悲秋与迟暮之感。整个艺术境界中充满着热情爽朗的朝气,跃动着青春的活力。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词中描写了一位少女在院中打秋千,弄脏了双手,汗湿了罗衣。突然见一客人来,慌乱中跑掉了鞋子,跌落了金钗,却又忍不住好奇想看看客人是谁。于是便假装回头嗅嗅青梅。词中以精练的语言将一个天真憨痴,妩媚多情的少女形象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独处深闺,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十八岁出嫁,丈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学家,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爱好基础上的,他们是一对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的夫妻。新婚之后,他们的感情尤其浓烈。
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这首词把一个新妇在丈夫面前的妩媚娇憨的姿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显得清新活泼,不减少时词作中所写的天真风韵。
但婚后两年,赵明诚出仕,少则小别数日,多则一年半载,时间即使比较短暂。也常常牵动李清照的里情别绪。如《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词中通过这一创造性的形像比喻将词人在重阳佳节,消魂荡魄的相思之苦,非常贴切地表现出来。这一时期其词境中少了些许少女的娇憨与天真而多了一些思妇的离愁别恨。
感时伤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李清照的前期生活中,良好的家庭教养和美满的婚姻,可能使她产生美好的理想,而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则使其理想彻底幻灭。李清照早期以爱情为主要基调的那些情调忧伤作品,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萧》等,即是排遣上述苦闷的产物,也是封建时代的妇女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反映。词人写这些词的时候,北宋王朝已处于崩溃前夜。她的父亲,在新旧党争与同党内部之争中都遭受打击。在崇宇元年(1102年)被罢官。此外赵挺之与蔡京之间的斗争
亦对她产生了影响。她的家庭变故正反映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是宋王朝腐朽没落的表现。
她在《庆清朝慢》一词中说:“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这既是对官僚集团醉生梦死的讽刺,又是对日暮途穷的北宋王朝现实的真实反映。
虽然这一时期李清照的创作中也表现出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心,但安逸清静的闺阁生活毕竟没有使她直接感受到政治危机、民族危机所造成的重大灾难。与后期这类作品相比显得不那么深刻了。
二南渡之后
国难当头,欲将血泪寄山河
南渡后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在题材、内容、情调、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在李清照后期的创作中,由于生活遭遇和政局的逆转,她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使她后期的创作,不象前期那样局限在个人生活的小天地里,在创作题材上也有所拓展。
李清照在避乱南下之后,面对残破山河,想到沦陷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和被囚于北国的徽、钦宗,对南宋朝廷的屈膝苟安十分气愤,在建康时,她便时时写些诗词,以刺当世。俞正己《诗说隽永》和庄绰《鸡肋编》中记有李清照的词句:
“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对历史上抗击外来侵略,为祖国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是十分景仰的,深为当时缺少王导、刘琨这样的人物感到遗憾。同时也有为鞭笞了南宋朝廷投降派的懦弱无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加剧,李清照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金华时,李清照还写了一首气象宏肆,感喟深沉的七绝《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本应是令人欢欣的大好河山,由于敌寇的蹂躏已经零落破碎,不堪入目了,这时候她诗词中的“愁”绝不是前期作品中女子常有的纤细哀愁心理和闭眼锁眉之态,它是蕴籍着无限的悲痛和极大的愤慨的。
千里流亡,秋风秋雨愁煞人
靖康之乱,无论就宋朝的历史,还是李清照的个人生活道路。都是一个转折点。李清照连遭家亡、丧夫、失盗、系狱之难,此后李清照孤寂无依,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国家的变乱,家庭生活的变化,对李清照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即悲痛家世的沦替,更悲痛国家的破亡。在李清照南渡后期的词里,主要表现的是她国破家亡的凄惨心境和深沉的感伤情绪,如: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
“物是人非事事休”,正是词人晚年生活的沉痛写照,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声声慢》是李清照一生的总括。词里所写皆眼前景、琐碎事,然而正是这些常景琐事经词人巧妙的组合起来,使我们透过作品所描绘的事物和抒发的感情,看到一个孤寂空虚,百无聊赖而又凄苦愁闷的古代妇女形象。家国的残破,境遇的茕独,在精神感到极度苦闷的时候,希望从外界找到一些安慰与寄托,得以排遣一下内心的悲哀与苦闷。然而,寻寻觅觅的结果只是“冷冷清清”而已,这更增加了词人内心的痛苦。这里词人连用十四叠字,层层推进,写出了词人“推愁不去还相觅”的悲惨心境,构成了浓郁的富有感染力的意境。这种艺术的境界,益发使人感受的国破家亡的惨痛。
晚年李清照漂泊东南,无依无靠,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因为国破才导致了家亡,所以她的乡思无疑含有亡国之恨,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她的词《永遇乐、元宵》词中表现了李清照晚年漂泊生活中深怀国破家亡之恨的复杂情感。词中通过同是“元宵佳节的今非夕比,对当年的“中州盛日”进行了亲切而凄楚的回忆。词中还对偷安南避的投降派和庸碌之辈不知亡国恨的精神面貌给予揭露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