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清照词境与心境的变迁
李 清照词风变化是否与她的心理状态有关
李清照词风变化是否与她的心理状态有关李清照,这位在词坛上熠熠生辉的女性,其词作风格独特,且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呈现出显著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否与她的心理状态紧密相连呢?答案是肯定的。
李清照早期的生活相对顺遂和安逸。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有着优渥的生活条件和宽松的创作环境。
此时她的词作多以描绘自然美景、少女情怀为主,充满了天真烂漫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例如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无忧无虑的快乐,这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在词中展露无遗。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清照的生活遭遇了重大的变故。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她被迫南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与此同时,她的婚姻也出现了危机,丈夫赵明诚的离世更是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在这一时期,她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从原本的安逸闲适变得愁苦哀伤、愤懑无奈。
这种心理的变化也清晰地反映在她的词作中。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整首词充满了凄凉、孤独和愁苦的情绪。
通过“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词句,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此时的她,国破家亡,孤苦伶仃,心理状态的极度压抑和愁苦在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李清照的词风变化还体现在其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上。
在经历了种种磨难后,她的心理更加成熟和深沉,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情感世界,而是开始对整个社会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比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李 清照的词风为何从婉约到沉郁
李清照的词风为何从婉约到沉郁李清照,这位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的女词人,前期词风婉约细腻,后期则转向沉郁悲怆。
这一转变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
早期的生活环境优越,家庭和睦,她的词作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少女情怀和夫妻间的恩爱为主,充满了轻松、欢快和浪漫的氛围。
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生动地展现了少女时期的李清照活泼、自由的生活场景,词风清新婉约,充满了灵动之美。
然而,命运的转折往往令人猝不及防。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被迫南渡。
这一重大的历史变故,彻底打破了她原本平静的生活。
在逃亡的过程中,她历经了颠沛流离、亲人离散的痛苦。
国家的破碎、民族的灾难,使得李清照的内心充满了悲愤和忧伤。
此时,她的词作不再是单纯的个人情感抒发,而是融入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苦难的同情。
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整首词以悲秋为背景,通过描写残秋的景色和自己孤独凄凉的处境,抒发了作者饱经忧患、家破人亡后的悲痛之情。
词风沉郁顿挫,充满了无尽的哀愁和伤感。
除了时代的巨变,个人生活的不幸也对李清照的词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与丈夫赵明诚感情深厚,但赵明诚在南渡途中病逝,这给李清照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失去了挚爱之人,她的内心充满了孤独和痛苦。
在《武陵春·春晚》中“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中,李清照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亡夫的思念和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那种沉重的忧愁溢于言表。
论李清照词境与心境的变迁
论李清照词境与心境的变迁作者:李赛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5期摘要:李清照一代著名女词人,才学超人,一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她的每一首诗词都在诉说着人生感慨。
更可贵的是她面对国破山河,忧国忧民,尽显一代女词人的风范。
本文从她的人生经历来分析她前后期创作在题材风格上的演变,以便对当时历史背景下女词人的心理历程进行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愁相思南渡靖康之乱[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3-0066-02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
许多伟大的诗人,作家以他们卓越的才能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创造了无比珍贵的财富。
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这漫长的历史画廊里,女作家却屈指可数。
其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一个。
她的诗词创作方面的深厚造诣和突出成就,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广大妇女的聪明才智不可磨灭的~个重要标志。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又署易安室,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
一生经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她的人生经历给她酿就了一颗千回百折的词心。
现将李清照的创作以一一二七年的靖康之乱划界,分为南渡之前与南渡之后两期来对比研究。
一南渡之前待字闺中,少年不知愁滋味李清照生长于书香门弟,仕宦之家。
父亲李格非是北宋神宗熙宁年间进士,当时著名的文人。
李清照从小就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一种开明的生活环境中长大。
造就了李清照超凡脱俗、品格高洁、志趣高远的性格。
年轻时的李清照,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在她的前期的词中有充分的体现: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词中写的虽然是“红稀香少”的晚秋景色,却毫无那种习惯的悲秋与迟暮之感。
整个艺术境界中充满着热情爽朗的朝气,跃动着青春的活力。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词中描写了一位少女在院中打秋千,弄脏了双手,汗湿了罗衣。
李 清照的词风为何变化多端
李清照的词风为何变化多端李清照,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女词人,其词作风格多样,变化多端,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人生阅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词风的这种多变性呢?首先,时代的变迁是影响李清照词风变化的重要因素。
李清照生活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这个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风云变幻。
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李清照早期的词作多以清新明快、婉约细腻的风格为主,描绘了少女时期的天真无邪和婚后的甜蜜生活。
例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生动地展现了少女游玩的欢乐场景,充满了活泼与朝气。
然而,随着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南宋建立,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给李清照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这一时期,她的词作风格转为沉郁悲怆,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故土的思念,如《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她内心的愁苦和孤独。
其次,个人经历的起伏也是李清照词风变化的关键原因。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包括婚姻的变故、家庭的兴衰等。
她早年与丈夫赵明诚情投意合,夫妻生活幸福美满,这在她早期的词作中有所体现,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中“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
徒要教郎比并看。
”展现了夫妻之间的甜蜜与亲昵。
然而,后来赵明诚的离世使她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她的词作也随之变得哀怨凄凉,如《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中的“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表达了对亡夫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伤。
再者,李清照自身性格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也促使了她词风的多样化。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转变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尤其是她那自成一格的词作,最为后世人所称道,是宋代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世称为婉约派的“一代宗师。
她的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语言清新自然、淳朴易懂。
李清照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经历中,个人的心里历程也经历了前后不同的变化,这表现在她的词作中,就是前后期词风的巨大差异。
其前期的词风表现为清新明快、活泼婉媚、真挚缠绵的特点;而后期的词风则表现为苍凉沉郁、凄咽悲楚、浓哀苦愁的特点。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创作1、婚前部分在北宋末期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父亲仕途稳步升迁的稳定家庭环境下,她的爽直、自由不羁的个性逐渐被培养起来。
相对宽松开明的家庭环境,使她天真少女的身心得到相对自由的发展。
率真的心灵较少受到扭曲。
明辨这一点,方能深入透彻地理解这一时期的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他的学术思想、人生态度都深受苏轼的影响。
表现在家庭管理与子女教育方面,李格非并不轻视或束缚女性,任随李清照自由发展身心,为李清照的成长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母亲是名门闺秀出身,博雅能文,不仅传授给她渊博的学识,同时也培养出作为一个大词人所必须具备的艺术才能。
在父母人格性格的潜移默化和文学艺术方面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天赋得以充分挖掘。
书香门第的耳濡目染和社会政治的巨大影响,使得她视野开阔、气质高贵、性格洒脱、性情率真、超越尘俗,也同样铸就了其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与卓尔不凡的文学修养。
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阁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到大自然的环抱之中,因此,她少女时期写出来的词,语言欢乐明快,感情清新自然,具有天真烂漫的率真美。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是一首作者以白描手法引出新意、用淳朴语言度入音律的脍炙人口的小令。
汉语言文学浅析李清照词风的阶段性变化
摘要 (2)关键词 (2)ABSTRACT (2)前言 (2)一、前期:夫妻琴瑟合鸣,词风清新明丽 (3)二、中期:夫妻失和,词风沉郁 (6)三、后期:国破家亡,词风凄苦,亦有男儿豪情之作 (8)(一)悼亡词,多表怀念之情 (9)(二)国破家亡,爱国情思 (10)结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2)浅析李清照词风的阶段性变化摘要:作为宋朝乃至整个文学史上做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宛如一株无根的浮萍,随着宋王朝的风雨变迁而跌宕起伏,又如一场灿烂的花事,经历了新蕊初吐、含苞待放、灼灼其华、暗自飘零……她被称为婉约词派的宗主,但她的词风又不是一成不变,墨守陈规的,纵观李清照的词,由初期的婉约灵致,到中期的哀怨缠绵以及后期的细腻中不掩豪放,她的词,随着她不同的人生境遇和心境的改变有着阶段性的变化。
关键词:词风;清新明丽;阴郁;闺阁闲愁;凄苦;男儿豪情Analysis of Li Qing Zhao 's Ci phase changeAbstract:As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whol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o do outstanding female writer, Li Qing Zhao 's life is like a rootless duckweed, as the Song Dynasty and changes and ups and downs, and as a brilliant flowers, experienced a new blossom spits, in early puberty, triggering the Hue, secretly wandering ... ...She is known as the graceful words to send home, but her word wind is not immutable and frozen, legalistic, in Li Qing Zhao’s words, from the early to mid to subtle spirit, sad touching and later the exquisite in does not cover, bold and unconstrained, her word, along with the changes in her different life circumstances and mood changes on the stage. Key word:Word wind; fresh and beautiful; gloomy; boudoir sorrow; grief; men of pride前言李清照,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生于南北宋之交。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中国宋代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以其清雅豪放、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于世。
她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更是引人关注。
本文将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探讨她在南渡前后的生活变迁和情感体验对她词作风格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李清照南渡前后生活环境的变迁来解读她词作风格的变化。
李清照是北方人,她的词作大多在北方创作,南渡后,她的创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南方的气候、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都与北方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种环境的变迁不仅对李清照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也对她的词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渡前的李清照,其词作以豪放洒脱、抒情慷慨为主。
她的词作大多描绘北方的风土人情,表现了她豪放奔放、率真直接的性格特点。
例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以及《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句都表现了她内心深处的热情和豪放。
此时的李清照擅长以率真直接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她的词作风格鲜明而直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南渡后的李清照,其词作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南渡后的李清照深受南方文化的影响,她的词作更加注重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她的词作开始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例如《浣溪沙》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及《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些词句都表现了她对自然景物的深刻体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此时的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变得更加细腻和含蓄,情感更加真挚而深沉,给人留下了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印象。
而南渡后的李清照,她的词作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她经历了生活的起起落落,对人生和自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使她的词作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热爱。
例如《声声慢》中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以及《浣溪沙》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些词句都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
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她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
她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坎坷。
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
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到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真是太不容易。
李清照的一生从优裕走向苦难,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变使词人视野不断扩大。
其前后期词作在内容上呈现出前期的闺阁相思、离愁别绪到后期的哀怨情愁,凄婉哀痛忧愤深沉迥然不同的特色。
一、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变化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幻,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而后期由于国破家亡之后,遭受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词作题材则由前期抒发个人感情发展到关注国家存1/ 6亡的感情,多写内心愁苦,展现出饱经世态炎凉的凄苦心情。
(一)前期的闺思闲愁李清照前期的创作局限于自我的狭小空间内,关注的是自己的感情世界和自然青春。
1、少女时代李清照在她的少女时代,生活幸福,性格天真活泼,她的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是充满了色彩的,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乐趣,这很集中地体现在她一首著名的词《如梦令》当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给我们描画出了这样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盎然情趣的画面,运用白描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日暮晚景图。
溪亭、暮日、莲塘、荡舟、鸥鹭等景致动静交织,情景交融,表现出明快、清新、活泼的风格。
2、少妇时期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也有因与丈夫离别而产生的寂寞与忧愁。
浅谈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浅谈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
李清照,一位著名的女性诗人,出生于宋朝末期。
她主要创作于南宋,以其独特的诗
风而闻名,因此又称为“宋派诗体”。
该诗风具有流畅、活泼、洒脱、气韵悠扬的特点,
抒情思路以并重对仗著称。
并且她的前期诗歌更多地抒发空灵浪漫的情怀,后期诗歌则多
以抒情的表达更加深入。
李清照的前期诗作主要体现了自我表达的情怀,以及浪漫歌颂的语言风格。
她追求心
灵的自由,主张社会规范之外的自由行为,描述脱离现实世界,在理想世界里任心所欲,
强调情怀、内心的展现。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表达的痴缠的思恋几乎可以感
受其不舍的心境。
李清照的后期诗作逐渐表达深沉的感情,表达出整个生活当中的眼泪和欢乐,强调追
求爱情的真实性,表现的是一种沉重的感受。
它将情感和现实生活深深结合起来,描述出
弥留之情及小情小致的抒情效果。
如《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把感情世界与现实世
界紧密地结合起来,完美地表现出思念、深情、牵挂的情愫。
和前期诗作相比,李清照的后期诗作更加抒情,表达的深情更甚,意境也更加沉重。
她借助比喻的手法,力求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从而在诗歌中营造出一种凝重、醉
人的感受。
《声声慢》以一种凄惨悲凉并又叹息不已的语调来抒发内心深处的思念情绪,
表达出无情家国和可遇不可求的爱情之间的矛盾。
总之,李清照前后词风的变化表现了有着巨大变化的文体特点,也一直影响着现当今
中国文学发展。
在语言上,抒情型的语言更能表现出更多的情感,全面展示她的诗歌成就,给后世的文字创作带来灵感。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人生的三阶段,心境不同,词风发生了很大变化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人生的三阶段,心境不同,词风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女词人,她为宋的文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她就是李清照。
说到她的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她在每一个阶段的心境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她的每一阶段的词风也是不一样的。
才女的家庭条件是很好的,即使不是大富大贵,也是书香门第。
她的父亲还有她的母亲都是文人,她们的涵养很高,所以培养出来的女孩儿,也是非常优秀的!她的家庭环境是有一种自由的氛围。
不会像别的家庭里面的女孩子,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所以她在嫁人之前,活泼可爱,率真又自然。
她从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再加上自己的父母非常会引到她,所以她小小年纪就开始了她的创作生涯。
每个人写诗或是做事,其实都会被你的心情主导。
因为那个时候的李无忧无虑,所以她写的诗清新明快。
有一种欢乐的感觉!其实就是她当时生活的写照!然后嫁人之后,与丈夫有共同的话题。
一起写词。
生活非常愉快!之后,因为他父亲在政治上受挫,她在婚后的第二年就得南渡,她不再是以前活泼俏皮的少女了。
词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变成了一个思念丈夫的少妇。
愁肠绵绵,为思念所困。
在两年之后与丈夫团圆了,她的词又恢复了从前的样子。
但是后来丈夫的仕途不顺,心情不好。
可是李不一样,她可以整天与丈夫在一起,她觉得非常开心。
留下了很多的词作,让人读起来感到非常幸福。
但是对于男人而言,仕途还是很重要的,所以之后她的丈夫有返回仕途。
所以李又开始忧愁了。
最后一个阶段是国破家亡的时期,李的词风又一次发生了改变。
她的心里充满了愤慨,词风变得有了阳刚之气。
她此时的心境非同一般。
很是沉重。
她将“家恨国仇”,写的词愁情满满!她最有名的那首词,就是声声慢了,我们都学过,里面运用了许多的叠字,整个词的笔调是那种凄婉又陈郁的。
这也是与词人的心态一致了。
她过着飘零的生活,整首词愁情不断。
让人看的想要落泪!其实,她在自己每一个阶段的时候,都会赏梅,可是因为每一次赏梅的心境不一样,所以导致词的风格也不一样。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
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文学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
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
李清照词作中的心路历程变化
李清照词作中的心路历程变化[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历代以来对其词作的艺术成就,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李清照的词有其独特之处,最突出一点是她能够直抒胸臆,写真情实感,她将自己体验的感情用文学创作毫无掩饰地真实地表现出来。
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女性情感世界,她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以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关键词]李清照,心路历程,词作变化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
她的词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她的词既有大胆豪放的风格,又表达了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在她的词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因此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大概是因为李清照的词与她的生平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吧!她的早期生活优裕,与丈夫赵明诚志趣相投,生活美满。
后来金兵入据中原,流落南方。
最后赵明诚病死,李清照过着孤独凄惨的生活。
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却危机四伏,到动乱不已的局面,而她的词也因此分成了前期和后期,前期主要以自身悠闲的生活为主,描述爱情生活甜蜜美满、自然景物赏心悦目,突显了词的韵调优美;后期主要以怀乡忆旧的生活为主,表达了对自己身世的概叹之情,突显了词的情调悲伤。
让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李清照,以及她的词的特点变化,从而看出了李清照既有淑女的腼腆害羞,又有烈女的坚强刚毅;既有常人愤世的感慨,又有崇高的爱国情怀。
因此,我们大可分两个时期来分析李清照的心路历程,以及她的词的特点变化。
一、李清照在婚前和新婚期的情感与心境李清照具有较高的文学天赋,是因为她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从小就搜到极好的家庭熏陶,无疑为她的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清照自幼聪慧,少女时期已经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生涯,加上这个时期社会安定,家庭生活优裕,这令她的心情舒畅,因此她的词的格调都以欢乐优美为主。
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情感与心境
(王建花 甘肃永登县上川镇祁家嘴初级中学)
2007.08
万方数据
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情感与心境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王建花 甘肃永登县上川镇祁家嘴初级中学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MODERN CHINESE 2007,(8) 0次
参考文献(5条) 1.于非 中国古代文学 1988 2.徐中玉.金启华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1987 3.罗宗强.陈洪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2000 4.王铧 跟我一起学宋词 1997 5.唐诗宋词 1987
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我们不妨重温一下李清照 去曾 偏重三五 ( 永遇乐 元宵 ) 和热衷于寻找 雪
在 金石录后序 中回忆他们屏居乡里十年的幸福片 里 寒梅 的李清照 此刻却丧失了如此兴致 只觉得
断
每获一书 即同共校勘 整集签题 得书 画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 临江仙 ) 永夜愤慨
篱 式的世外桃源之中 甘心老是乡 的时候 赵明诚却 衣清泪 ( 清平乐 )
不甘寂寞地重返仕途了 这无异于打翻了一个五味瓶 霎那
词人的满腹愁情 使得一向受到亲睐的桂花也受到了斥
间 酸甜苦辣千般味 一起涌上了词人的心头 甚霎儿 责 熏透愁人千里梦 却无情 ( 摊破浣溪沙 ) 如此
晴 霎儿雨 霎儿风 ( 行香子 ) 一首 凤凰台上忆 度过了愤懑不乐的两年 接踵而来的遭遇是赵明诚不幸病
历程可以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阶段 即婚前 婚后及其丈夫 连 李清照也被迫随父还乡 饱尝了恩爱夫妻的离别相思之
赵明诚病逝后三个阶段 与此相对应的是李清照现存的48首 苦 一个 愁 字悄悄地来到了李清照的词中
词作 按其内容和格调来分 也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从李清照词风变化看其心路历程
从李清照词风变化看其心路历程咱来聊聊李清照这个超厉害的女词人。
她的词风那可是像坐过山车一样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背后藏着她超级精彩又复杂的心路历程呢。
李清照早期的词风,那叫一个清新自然、活泼俏皮。
就像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姑娘在词的世界里蹦蹦跳跳。
你看她写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画面感多强啊,感觉她就像在和小伙伴们在湖面上嬉戏玩耍,玩得忘乎所以,把船划得飞快,结果把那些水鸟都惊飞了。
这时候的她呢,生活环境优越,家庭美满幸福。
她在家里可以尽情地读书、写诗、玩耍,所以她的词里满是这种少女的纯真和快乐,还有对美好生活的那种热爱和憧憬。
但是啊,后来她结婚了。
和赵明诚婚后初期,词风还是挺甜美的。
像“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虽然有点小哀怨,不过那也是夫妻之间小别胜新婚的那种思念。
这时候她的生活还是挺滋润的,和丈夫一起收集金石文物,两个人志趣相投,夫唱妇随的感觉。
她在这种爱情的滋润下,词风在甜蜜中又带了一点细腻的情感,就像给甜蜜的蛋糕上加了一层薄薄的奶油,让口感更加丰富。
可是呢,命运这个调皮鬼开始捉弄她了。
北宋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李清照的生活也开始走下坡路。
她和丈夫被迫南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很多磨难,而且丈夫赵明诚还去世了。
这对李清照来说,简直就是天塌了。
她的词风一下子就变得愁苦、哀怨起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看这一连串的叠词,把那种孤独、无助、绝望的感觉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像一个人在黑暗的世界里独自摸索,找不到方向,周围只有寒冷和孤寂。
她失去了爱人,失去了曾经美好的生活,还要在这乱世中独自漂泊,所以她的词里满是对过去的怀念、对丈夫的思念,还有对生活的绝望。
再到后来,李清照又面临着改嫁风波。
她在那个时代,作为一个寡妇改嫁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她的第二次婚姻也并不幸福。
她遭遇了欺骗、家暴等一系列糟心事。
这时候她的词风更加冷峻,对人性、对社会都有一种深深的失望。
她不再是那个只写小情小爱的女子,而是有了一种看透世态炎凉的沧桑感。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风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
这一变化主要是受到她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首先,李清照的词风在早期被认为比较豪放洒脱,主题多为爱情和自然。
这与她自幼受到的良好教育和开放的家庭环境有关,使得她对于自由和激情的表达有较高的追求。
同时,宋代社会相对宽容开明,文化繁荣,也为她的豪放词风提供了舞台。
然而,后来李清照的词风逐渐转向忧郁和哀怨。
这一变化与她个人的悲剧经历和社会动荡有关。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被贬官后去世,这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伤痛,也导致了她诗词创作的转变。
同时,她生活的时期正是宋朝的北宋末年,外侵频繁,国破家亡的危机感使得她的词句透露出更多的忧愤和哀伤。
不同的情绪和主题变化也反映了李清照个人在不同阶段对于生活和情感的体验与认知。
从豪放奔放到忧郁哀怨,她在词中展现了不同的内心世界和思考方式,使得她的词作更富有变化和韵味。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词风的变化原因
李清照是宋代文学家和词人,她的词风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
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情感体验的变化:李清照的词作主要表达了她的情感和内心体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人生经历和感受也发生了变化,从年少时的天真烂漫到中年时的世故和沧桑,随之她的词风也发生了转变。
2.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李清照的家庭状况和社会环境也影响了她的词风。
她的早年婚姻不幸,丈夫去世后,她经历了丧偶之痛,这种变故和不幸使她的词作表现出更多的忧伤和无奈情感。
此外,她也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社会变革和政治压力也对她的词风产生了影响。
3.创作技巧的改变:随着文学创作水平的提高,李清照的词作技巧也发生了改变。
她从早年的模仿和跟随先辈的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词风。
她的词作风格趋向于清新、细腻,具有个人特色,并且更加注重形象的描绘和意境的构建。
总的来说,李清照词风的变化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情感体验的变化、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创作技巧的改变。
这些因素使得她的词作从一开始的少女情怀到后来的成熟和沧桑,展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魅力。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V1
论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V1李清照是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之一,她的词作不仅有着诗情画意的特点,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从李清照的词作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她不同阶段的创作风格变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
一、情感表达的变化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以情感的抒发为主,表现出的情感较为单纯,从中也能够感受到她年少时的热情与浪漫。
例如《如梦令》,其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与“试问闲愁都几许,不归十日心两忙”等句子中,透露出了年少时的轻狂与忧愁。
而到了后期,李清照的情感表达更趋复杂,通常是情感的交织与矛盾,反映了她的人生经历和成长。
例如《声声慢》,其中“深院静,小窗深掩,人去音还在。
偏宜秋色起于南楼”等句子,显现了李清照深情与无奈的心境。
二、意境描写的变化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中,意境多以清新优美为主,展现出她灵秀的文学天分。
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而到了后期,李清照的词作却多以丰富的想象与象征意义为特点。
如《一剪梅》中以一剪梅为意象,抒发出李清照对于生命短暂的感概,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担忧。
因此,相较于前期的清新和稚嫩,后期的词作更显她深邃的思考。
三、艺术手法的变化李清照前后期词的风格变化也体现在艺术手法上。
李清照前期的词作语言简洁,转折自然,韵味深长,具有唯美与柔韧的艺术风格。
例如《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其中“巴山夜雨”形象地描绘出了山雨蒙蒙的心境,饱含意境。
而到了后期,李清照的词作则变得工于心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更能表现出主题和情感。
如《声声慢》中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其中“杨柳堆烟”、“玉勒雕鞍”等都是富有想象力的修辞手法,让词作呈现出浓烈的画面感。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前期词作较清新、浪漫,而后期词作则较深邃、复杂。
在艺术手法运用以及意境描写上也有明显差异。
李清照前后期诗风为什么不同
李清照前后期诗风为什么不同李清照前后期诗风为什么不同(一)社会背景因素虽然李清照在文学史上评价为“南宋词人”,但她的确出生并生长在北宋,北宋的社会历史状况对她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宋朝的财政收入数量是惊人的,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
如此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而是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工商业极度繁荣,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结果,百姓生活得并不坏,社会也比较祥和安定。
宋徽宗时期,张择端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足以彰显那时国泰民安的光景。
在这优越社会背景的照耀下,李清照所作的词自然是积极向上、爽朗明快的。
以《如梦令》为例:“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在这首词中,表现出一位活泼率真、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细腻地表现了她开朗、清纯、多情、善感的性格。
在这国泰民安的祥和氛围下,李清照的前期词作自然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婉转而略带忧伤的词中也透出淡淡的喜悦之感。
而社会的动荡引发了李清照词风的转变。
金人的金戈铁马冲破了词人“浓睡不消残酒”的平静幸福的生活。
公元1127年是宋代政治变化巨大的一年,也是李清照生活命运的转折。
金军攻陷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赵构仓皇南逃,在临安建立了南宋小王朝,政局的巨大改变使李清照由前期闲适的书斋生活转变为后期颠沛流离的生涯,这种苦难的经历丰富了她的后期创作,并使之发出积极的光芒,这是她前期创作所不能比拟的。
(二)家庭因素李清照出身名门,家庭环境对她起了很正面的影响。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至礼部员外郎,是当时极有名气的作家。
可以说,书香门第出身的李清照少了许多女子固有的礼教束缚,有大方优雅的气质。
这期间的词主要描写少女的闺阁生活,流露了她对大自然的喜爱和爱情生活的向往,活泼清新,体现出一种悠闲风雅的情调。
以《点绛唇》为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金钗溜,和羞走。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如下是关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李清照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苦难。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
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化,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
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题材与思想内容上由“闺中闲吟”变为“国破家亡之泣”(一)南渡之前1.少女时代李清照前期的词中,少女情怀洒脱,如《浣溪沙·闺情》:“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格调轻快,一片天真烂漫。
又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明丽少女内心的些许苦闷。
2.婚姻美满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成婚,琴瑟谐和,夫唱妇和,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此词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执着。
婚后有相聚时的甜蜜,亦有小别离的呢喃,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其脍炙人口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以萧瑟、凄凉的秋景起兴,形象委婉地抒发了思念丈夫的绵绵之情。
这首词问世后,一直为人赞叹不已。
清代陈廷焯《云韶集》卷十记载:“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李清照词在不同时期所表达的情感与心境刍议
李清照词在不同时期所表达的情感与心境刍议[内容提要]李清照词以其真实的情感,表达了女性生活中的种种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
她的词不论是写少女的天真话泼,还是写少妇的相思、幽怨,抑或写老年嫠妇的凄苦境遇,无不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情趣和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一、李清照在婚前和新婚期的情感与心境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土,济南章丘人。
生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
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苏门“后四学土”之一,时任北宋后期礼部员外郎;母亲王氏,出身名门,亦善文。
这样的书香门第之家无疑会给李清照以较高的天赋和极好的家庭熏陶,为她的文学创作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另外,她的家庭气氛也比较宽松开明,因而造就了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奠定了其独立自由的文学创作风格。
李清照自幼聪慧,少女时代就已开始了她的文学创作生涯,并初步崭露了过人的文学才华。
这个时期由于社会安定,家庭生活富足,加之个人心情舒畅,因此她的词作内容和格调都是欢快无忧的,其词境也充满着乐趣。
下面这首《点绛唇》则比较典型地表现了这一特点: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然而,正如人们常说的“花无百日好”,李清照在婚后第二年就遭到了一系列的家庭变故。
首先遭遇不幸的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他在朝廷的“新旧党争”中被罢官并遣返原籍。
受此牵连,李清照也被迫随父还乡,饱尝了恩爱夫妻的离别相思之苦。
一个“愁”字悄悄地来到了李清照的词中。
二、李清照在婚后第二年至南渡前的情感与心境让我们先来看两首脍炙人口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两首词中,词人一改往昔那活泼俏皮、不知忧虑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你看她出去划船已不似昔日那样“惊起一滩鸥鹭”,而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她已不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而是要去等待“云中谁寄锦书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李清照词境与心境的变迁
作者:李赛君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05期
摘要:李清照一代著名女词人,才学超人,一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她的每一首诗词都在诉说着人生感慨。
更可贵的是她面对国破山河,忧国忧民,尽显一代女词人的风范。
本文从她的人生经历来分析她前后期创作在题材风格上的演变,以便对当时历史背景下女词人的心理历程进行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愁相思南渡靖康之乱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3-0066-02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
许多伟大的诗人,作家以他们卓越的才能为祖国的文化宝库创造了无比珍贵的财富。
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在这漫长的历史画廊里,女作家却屈指可数。
其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可以说是最为杰出的一个。
她的诗词创作方面的深厚造诣和突出成就,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广大妇女的聪明才智不可磨灭的~个重要标志。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又署易安室,宋朝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
一生经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
她的人生经历给她酿就了一颗千回百折的词心。
现将李清照的创作以一一二七年的靖康之乱划界,分为南渡之前与南渡之后两期来对比研究。
一南渡之前
待字闺中,少年不知愁滋味
李清照生长于书香门弟,仕宦之家。
父亲李格非是北宋神宗熙宁年间进士,当时著名的文人。
李清照从小就受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一种开明的生活环境中长大。
造就了李清照超凡脱俗、品格高洁、志趣高远的性格。
年轻时的李清照,性格比较开朗、活泼,在她的前期的词中有充分的体现: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怨王孙》
词中写的虽然是“红稀香少”的晚秋景色,却毫无那种习惯的悲秋与迟暮之感。
整个艺术境界中充满着热情爽朗的朝气,跃动着青春的活力。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词中描写了一位少女在院中打秋千,弄脏了双手,汗湿了罗衣。
突然见一客人来,慌乱中跑掉了鞋子,跌落了金钗,却又忍不住好奇想看看客人是谁。
于是便假装回头嗅嗅青梅。
词中以精练的语言将一个天真憨痴,妩媚多情的少女形象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独处深闺,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十八岁出嫁,丈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学家,李清照与赵明诚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爱好基础上的,他们是一对志同道合、意趣相投的夫妻。
新婚之后,他们的感情尤其浓烈。
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叫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这首词把一个新妇在丈夫面前的妩媚娇憨的姿态,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显得清新活泼,不减少时词作中所写的天真风韵。
但婚后两年,赵明诚出仕,少则小别数日,多则一年半载,时间即使比较短暂。
也常常牵动李清照的里情别绪。
如《醉花阴》中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中通过这一创造性的形像比喻将词人在重阳佳节,消魂荡魄的相思之苦,非常贴切地表现出来。
这一时期其词境中少了些许少女的娇憨与天真而多了一些思妇的离愁别恨。
感时伤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李清照的前期生活中,良好的家庭教养和美满的婚姻,可能使她产生美好的理想,而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则使其理想彻底幻灭。
李清照早期以爱情为主要基调的那些情调忧伤作品,如《一剪梅》《凤凰台上忆吹萧》等,即是排遣上述苦闷的产物,也是封建时代的妇女处于被压迫地位的反映。
词人写这些词的时候,北宋王朝已处于崩溃前夜。
她的父亲,在新旧党争与同党内部之争中都遭受打击。
在崇宇元年(1102年)被罢官。
此外赵挺之与蔡京之间的斗争
亦对她产生了影响。
她的家庭变故正反映了北宋统治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
这种矛盾和斗争,是宋王朝腐朽没落的表现。
她在《庆清朝慢》一词中说:“金尊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
”这既是对官僚集团醉生梦死的讽刺,又是对日暮途穷的北宋王朝现实的真实反映。
虽然这一时期李清照的创作中也表现出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心,但安逸清静的闺阁生活毕竟没有使她直接感受到政治危机、民族危机所造成的重大灾难。
与后期这类作品相比显得不那么深刻了。
二南渡之后
国难当头,欲将血泪寄山河
南渡后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在题材、内容、情调、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异。
在李清照后期的创作中,由于生活遭遇和政局的逆转,她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样就使她后期的创作,不象前期那样局限在个人生活的小天地里,在创作题材上也有所拓展。
李清照在避乱南下之后,面对残破山河,想到沦陷区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和被囚于北国的徽、钦宗,对南宋朝廷的屈膝苟安十分气愤,在建康时,她便时时写些诗词,以刺当世。
俞正己《诗说隽永》和庄绰《鸡肋编》中记有李清照的词句:
“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
”
“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
”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清照对历史上抗击外来侵略,为祖国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是十分景仰的,深为当时缺少王导、刘琨这样的人物感到遗憾。
同时也有为鞭笞了南宋朝廷投降派的懦弱无能。
随着民族矛盾的加剧,李清照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金华时,李清照还写了一首气象宏肆,感喟深沉的七绝《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本应是令人欢欣的大好河山,由于敌寇的蹂躏已经零落破碎,不堪入目了,这时候她诗词中的“愁”绝不是前期作品中女子常有的纤细哀愁心理和闭眼锁眉之态,它是蕴籍着无限的悲痛和极大的愤慨的。
千里流亡,秋风秋雨愁煞人
靖康之乱,无论就宋朝的历史,还是李清照的个人生活道路。
都是一个转折点。
李清照连遭家亡、丧夫、失盗、系狱之难,此后李清照孤寂无依,饱尝颠沛流离之苦。
国家的变乱,家庭生活的变化,对李清照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她即悲痛家世的沦替,更悲痛国家的破亡。
在李清照南渡后期的词里,主要表现的是她国破家亡的凄惨心境和深沉的感伤情绪,如: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物是人非事事休”,正是词人晚年生活的沉痛写照,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声声慢》是李清照一生的总括。
词里所写皆眼前景、琐碎事,然而正是这些常景琐事经词人巧妙的组合起来,使我们透过作品所描绘的事物和抒发的感情,看到一个孤寂空虚,百无聊赖而又凄苦愁闷的古代妇女形象。
家国的残破,境遇的茕独,在精神感到极度苦闷的时候,希望从外界找到一些安慰与寄托,得以排遣一下内心的悲哀与苦闷。
然而,寻寻觅觅的结果只是“冷冷清清”而已,这更增加了词人内心的痛苦。
这里词人连用十四叠字,层层推进,写出了词人“推愁不去还相觅”的悲惨心境,构成了浓郁的富有感染力的意境。
这种艺术的境界,益发使人感受的国破家亡的惨痛。
晚年李清照漂泊东南,无依无靠,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因为国破才导致了家亡,所以她的乡思无疑含有亡国之恨,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她的词《永遇乐、元宵》词中表现了李清照晚年漂泊生活中深怀国破家亡之恨的复杂情感。
词中通过同是“元宵佳节的今非夕比,对当年的“中州盛日”进行了亲切而凄楚的回忆。
词中还对偷安南避的投降派和庸碌之辈不知亡国恨的精神面貌给予揭露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