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分析11111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利用力学原理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知 识对人类行走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研究 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步态(gait)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势 步行(walking) 跑(running)
在临床工作中对患有神经系统或骨骼肌肉 系统疾病而可能影响步行能力的患者需要进 行步态分析,以评价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 以及异常步态的性质和程度,为分析异常步 态的原因和矫正异常步态、制定康复方案提 供必要依据,并评定步态矫治的效果。
骨盆 :5°后旋 髋关节:0°- 10°过伸展 膝关节:0° 踝关节:10°背屈-0° 趾关节:0°- 10°过伸展
迈步相初期
从支撑腿离地到该腿膝关节达到最大屈曲时。
骨盆 :5°后旋 髋关节:10°过伸展-0° 膝关节:0°- 35° 踝关节:0°- 20°跖屈 (关键点:膝关节被动屈曲)
迈步相中期
支撑相下肢各关节的变化
支撑前期
支撑初期
支撑中期
向前 4°~5° 向前 4°~5°
中间位
屈 30°
屈 30°
屈 30°~0°
完全伸直
屈 15°
屈 15°~0°
中间位
跖屈 15°
背屈 10°
支撑末期 向后 4°~5°
过伸 10° 完全伸直 中间位
足趾离地
支撑腿足趾离地的瞬间,标志着站立相结束和迈步 相开始。
指下肢向前摆动的动作过程中,从膝关节最大屈 曲摆动到小腿与地面垂直的时期。
骨盆 :5°后旋 髋关节:0°- 20°屈曲 膝关节:35°- 60°屈曲 踝关节:20°- 10°跖屈
迈步相末期
从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动到该侧足跟再次着 地之前。此时小腿减速向前摆动。
骨盆 :5°旋前 髋关节:30°屈曲 膝关节:30°屈曲 - 0° 踝关节:0°
摆动相是指在步行中始终与地无接触的阶 段,通常指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到同侧 足跟着地的阶段,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 40%。
步行周期
正常步态
步态周期
步态周期
站立期
摆动期
负重
单腿支撑
下肢向前摆动
首次触地 负重反应 支撑中期 支撑末期 摆动前期 摆动初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首次着地
步行周期和站立相的起始点,指足跟或足底的其 它部位第一次接触地面的瞬间。
人体在行走过程中承受着来自地面的地反应力 和力矩。地反应力分为垂直分力、前后分力和 侧向分力.
垂直分力支撑中期高足跟离地前低对侧足跟着 地之前高
前后分力地面后前后 侧向分力 垂直分力反映行走过程中支撑下肢的负重和离
地能力,前后分力反映支撑腿的驱动与制动能 力,侧向分力则反映侧方负重能力与稳定性。
中间位
步行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下肢及驱赶的肌肉作用,在一个步行 周期中,肌肉活动具有保持平衡、吸收震荡、加速、减速和 推动肢体的功能。
1.竖脊肌: 在步行周期支撑相初期和末期,竖脊肌活动达到 高峰,以确保行走时躯干保持正直。
2.臀大肌: 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并于支撑相中期达到高 峰。在摆动相后期臀大肌收缩,约在步行周期的85%.
部位 骨盆旋转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摆动相下肢各关节的变化
摆动前期 向后 4°~5° 伸1中0°间-位0
屈 35° 跖屈 20°
摆动初期 向后 4°~5°
屈 20° 屈 60° 跖屈 10°
摆动中期 中间位 屈 20°~30° 屈 60°~30° 中间位
摆动末期 向前 4°~5°
屈 30° 屈 30°~0°
足角:在行走中人体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 形成的夹角
步行周期: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 跟再次着地的过程
步行时相: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 动相
1.支撑相 支撑相是指在步行中足与地面始 终有接触的阶段,支撑相包括单支撑相和双 支撑相。
单支撑相:通常指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 侧足尖离地的过程?????,一般占一个 步行周期的40%。
3.髂腰肌: 髋关节于足跟离地至足趾离地期间伸展角度达到 峰值(10°~15°)。
4.股四头肌: 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至支撑相 负重期达最大值。
5.缝匠肌: 在支撑相末期和摆动相初期,作用为屈膝、屈髋, 在摆动相末期和支撑相初期,使膝关节旋内。
6.腘绳肌: 主要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
骨盆 : 5° 旋前 髋关节:30° 屈曲 膝关节:0° 踝关节:0°
足放平
整个足底着地的瞬间。即首次着地至支撑腿于站 立相过程中膝关节达到最大屈曲角度的时期。
骨盆 :5° 旋前 髋关节:30° 屈曲 膝关节:0°-15 °屈曲 踝关节:0°-15 °跖屈
Biblioteka Baidu
站立中期
从对侧下肢离地到躯干位于支撑腿正上方。
7.胫前肌: 足跟着地时,胫前肌离心性收缩以控制踝关节跖屈 度,防止在足放平时出现足前部拍击地面的情况。足趾离地 时,胫前肌收缩,再次控制或减少此时踝关节的跖屈度,保 证足趾在摆动相能够离开地面,使足离地动作顺利完成。
8.小腿三头肌: 主要与站立时小腿与足之间的稳定有关。在支 撑相,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双支撑相: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当一侧下 肢完成足跟抬起到足尖向下蹬踏离开地面的 时期内,另一侧下肢同时进行足跟着地和全 足底着地动作,所以产生了双足同时着地的 阶段。
单支撑相:通常指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 侧足尖离地的过程,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 40%。
对侧足尖离地到对侧足跟离地的过程,即 对侧摆动相
静态站立时,地面反应力等于体重。走 路时人的重心在不断地上下移动,双支撑相 时重心最低,相当于以双腿为边步长为底的 等腰三角形的高。而摆动相中期的重心最高, 相当于腿长(实际上还要加一个常量)。
骨盆 :中立位 髋关节:30°- 0° 膝关节:15°- 0° 踝关节:15°跖屈-10°背屈
足跟离地
站立相中期过后,支撑腿足跟离地 的瞬间。 骨盆 :5°后旋 髋关节:0°- 10°过伸展 膝关节:0° 踝关节:10°背屈-0° 趾关节:0°- 10°过伸展
部位 骨盆旋转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稳定性 周期性 方向性 协调性 个体差异性
支持体重
单腿支撑
摆动腿迈步
步长: 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 地所行进的距离 跨步长
步宽:在行走中左右两足间的距离,通常以足跟 中心为测量参考点
步频: 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
步速: 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行进的方向上整 体移动的直线距离
步幅: 行走时,由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 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
步态(gait)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势 步行(walking) 跑(running)
在临床工作中对患有神经系统或骨骼肌肉 系统疾病而可能影响步行能力的患者需要进 行步态分析,以评价患者是否存在异常步态 以及异常步态的性质和程度,为分析异常步 态的原因和矫正异常步态、制定康复方案提 供必要依据,并评定步态矫治的效果。
骨盆 :5°后旋 髋关节:0°- 10°过伸展 膝关节:0° 踝关节:10°背屈-0° 趾关节:0°- 10°过伸展
迈步相初期
从支撑腿离地到该腿膝关节达到最大屈曲时。
骨盆 :5°后旋 髋关节:10°过伸展-0° 膝关节:0°- 35° 踝关节:0°- 20°跖屈 (关键点:膝关节被动屈曲)
迈步相中期
支撑相下肢各关节的变化
支撑前期
支撑初期
支撑中期
向前 4°~5° 向前 4°~5°
中间位
屈 30°
屈 30°
屈 30°~0°
完全伸直
屈 15°
屈 15°~0°
中间位
跖屈 15°
背屈 10°
支撑末期 向后 4°~5°
过伸 10° 完全伸直 中间位
足趾离地
支撑腿足趾离地的瞬间,标志着站立相结束和迈步 相开始。
指下肢向前摆动的动作过程中,从膝关节最大屈 曲摆动到小腿与地面垂直的时期。
骨盆 :5°后旋 髋关节:0°- 20°屈曲 膝关节:35°- 60°屈曲 踝关节:20°- 10°跖屈
迈步相末期
从与地面垂直的小腿向前摆动到该侧足跟再次着 地之前。此时小腿减速向前摆动。
骨盆 :5°旋前 髋关节:30°屈曲 膝关节:30°屈曲 - 0° 踝关节:0°
摆动相是指在步行中始终与地无接触的阶 段,通常指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到同侧 足跟着地的阶段,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 40%。
步行周期
正常步态
步态周期
步态周期
站立期
摆动期
负重
单腿支撑
下肢向前摆动
首次触地 负重反应 支撑中期 支撑末期 摆动前期 摆动初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首次着地
步行周期和站立相的起始点,指足跟或足底的其 它部位第一次接触地面的瞬间。
人体在行走过程中承受着来自地面的地反应力 和力矩。地反应力分为垂直分力、前后分力和 侧向分力.
垂直分力支撑中期高足跟离地前低对侧足跟着 地之前高
前后分力地面后前后 侧向分力 垂直分力反映行走过程中支撑下肢的负重和离
地能力,前后分力反映支撑腿的驱动与制动能 力,侧向分力则反映侧方负重能力与稳定性。
中间位
步行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下肢及驱赶的肌肉作用,在一个步行 周期中,肌肉活动具有保持平衡、吸收震荡、加速、减速和 推动肢体的功能。
1.竖脊肌: 在步行周期支撑相初期和末期,竖脊肌活动达到 高峰,以确保行走时躯干保持正直。
2.臀大肌: 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并于支撑相中期达到高 峰。在摆动相后期臀大肌收缩,约在步行周期的85%.
部位 骨盆旋转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摆动相下肢各关节的变化
摆动前期 向后 4°~5° 伸1中0°间-位0
屈 35° 跖屈 20°
摆动初期 向后 4°~5°
屈 20° 屈 60° 跖屈 10°
摆动中期 中间位 屈 20°~30° 屈 60°~30° 中间位
摆动末期 向前 4°~5°
屈 30° 屈 30°~0°
足角:在行走中人体前进的方向与足的长轴所 形成的夹角
步行周期:在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 跟再次着地的过程
步行时相: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 动相
1.支撑相 支撑相是指在步行中足与地面始 终有接触的阶段,支撑相包括单支撑相和双 支撑相。
单支撑相:通常指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 侧足尖离地的过程?????,一般占一个 步行周期的40%。
3.髂腰肌: 髋关节于足跟离地至足趾离地期间伸展角度达到 峰值(10°~15°)。
4.股四头肌: 股四头肌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至支撑相 负重期达最大值。
5.缝匠肌: 在支撑相末期和摆动相初期,作用为屈膝、屈髋, 在摆动相末期和支撑相初期,使膝关节旋内。
6.腘绳肌: 主要收缩活动始于摆动相末期。
骨盆 : 5° 旋前 髋关节:30° 屈曲 膝关节:0° 踝关节:0°
足放平
整个足底着地的瞬间。即首次着地至支撑腿于站 立相过程中膝关节达到最大屈曲角度的时期。
骨盆 :5° 旋前 髋关节:30° 屈曲 膝关节:0°-15 °屈曲 踝关节:0°-15 °跖屈
Biblioteka Baidu
站立中期
从对侧下肢离地到躯干位于支撑腿正上方。
7.胫前肌: 足跟着地时,胫前肌离心性收缩以控制踝关节跖屈 度,防止在足放平时出现足前部拍击地面的情况。足趾离地 时,胫前肌收缩,再次控制或减少此时踝关节的跖屈度,保 证足趾在摆动相能够离开地面,使足离地动作顺利完成。
8.小腿三头肌: 主要与站立时小腿与足之间的稳定有关。在支 撑相,能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以防止身体向前倾斜。
双支撑相: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当一侧下 肢完成足跟抬起到足尖向下蹬踏离开地面的 时期内,另一侧下肢同时进行足跟着地和全 足底着地动作,所以产生了双足同时着地的 阶段。
单支撑相:通常指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 侧足尖离地的过程,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 40%。
对侧足尖离地到对侧足跟离地的过程,即 对侧摆动相
静态站立时,地面反应力等于体重。走 路时人的重心在不断地上下移动,双支撑相 时重心最低,相当于以双腿为边步长为底的 等腰三角形的高。而摆动相中期的重心最高, 相当于腿长(实际上还要加一个常量)。
骨盆 :中立位 髋关节:30°- 0° 膝关节:15°- 0° 踝关节:15°跖屈-10°背屈
足跟离地
站立相中期过后,支撑腿足跟离地 的瞬间。 骨盆 :5°后旋 髋关节:0°- 10°过伸展 膝关节:0° 踝关节:10°背屈-0° 趾关节:0°- 10°过伸展
部位 骨盆旋转 髋关节 膝关节 踝关节
稳定性 周期性 方向性 协调性 个体差异性
支持体重
单腿支撑
摆动腿迈步
步长: 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 地所行进的距离 跨步长
步宽:在行走中左右两足间的距离,通常以足跟 中心为测量参考点
步频: 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
步速: 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行进的方向上整 体移动的直线距离
步幅: 行走时,由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 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