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平台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能化系统-云计算能源管理平台方案

目录

一、引言 (2)

二、项目概述 (3)

三、云计算能源管理平台建设的目标 (3)

四、云计算能源管控平台的特点 (3)

五、设计原则与标准 (4)

5.1 设计原则: (4)

5.2参考标准、规范: (5)

六、云计算能源管控平台设计 (6)

6.1能效管理系统定义: (6)

6.2系统功能要求: (6)

6.3系统网络结构: (7)

6.4监控内容: (8)

6.5能效管理策略: (9)

七、云计算能源管控平台 (10)

7.1系统综述: (10)

7.2系统组成: (10)

7.3系统功能: (11)

一、引言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度的不断推进,第三产业占GDP比例的加大以及制造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建筑能耗在国民经济总能耗中的比例也在持续提高。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提供的数据显示:1996~2008年,总建筑商品能耗由2.59亿tce,增长到6.55亿tce,增加1.5倍。2008年建筑能耗为6.55亿tce,占社会总能耗23%,电力能耗8230亿kwh,占社会总能耗的21%。从1996~2008年间,我国公共建筑总面积由28亿m2增长到71亿m2,增加了1.5倍,而公共建筑的能耗从1996年4140万tce ,到2008年14100万tce,增加了近2.5倍,其中电耗从1996年780亿kwh,增加到2008年3793亿kwh,增加了近4倍。从数据统计可以明显看出,公共建筑的电力能耗呈现高增长趋势。目前普遍认为建筑节能是全社会各领域内节能潜力最大、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 也是缓解能源紧张、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建筑节能工程实践表明,建筑物的有效节能方式基本分为三大类,即建筑技术节能、设备更新节能与运行管理节能1。其中建筑技术与设备更新节能更多的侧重于采用新型建筑材料、新型高效设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等。然而,在实际项目的运行中,即使系统形式相同和建筑规模相似的建筑物,其运行管理费用也存在着较大差别。因

1.提出可持续管理节能应是建筑节能的关注重点。植入管理节能的概念。

此,通过优化建筑设备与系统的运行,加强管理、提高用能效率,合理降低设备的运行费用,既可大大的节约能源,并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二、项目概述

xxx一期项目位于昆山市千岛湖路和夏东街交叉口北侧,由七栋建筑组成,其中A、B、C、D、E、F栋建筑由银行裙楼(F1~F3层)、银行网络设备中心和资料室(F4层)、办公塔楼F4层以上(包括F4层)和地下B1、B2层地下停车场和地下设备层构成,G楼是金融会所为一栋5层建筑。本建筑群地下B1、B2层全部贯通。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39万平米。

三、云计算能源管理平台建设的目标

将不同功能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和能耗数据,通过统一的能耗信息平台实现集成,以形成具有信息汇集、资源共享及优化管理等综合功能的系统。

四、云计算能源管控平台的特点

基于“云计算平台”研发而成的,利用先进的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服务于绿色建筑节能降耗。系统本身具有如下特有功能:

提供统一平台来管理所有建筑机电设备的无限容量架构;

在同一平台下融合和兼容目前所有主流自控厂家系统产品,可以兼容的协议不仅仅包括所有公开的BACnet、Lonworks、Modbus等标准协议,还可以与所有

主流控制系统所有私有协议进行兼容;

提供能耗监测、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及相应的各项管理功能,并符合能源审计、能源管理体系、绿色建筑等相应规范;

提供全新的节能服务(EMCO)方式和理念,以充分发挥和修复业主现有控

制系统和设备功能为基础,从尽可能降低业主投资的角度出发,让业主和服务公

司获取最大价值的收益回报;

IP物联网自适应楼宇自控系统可以实现与目前所有主流自控厂家控制器的

互通、互换、互联功能,保证业主以最优成本维护和恢复现有的楼宇自控系统;

IT技术与自动化控制的完美结合,可以实时将优良的环境参数和安保视频

实时与Twitter、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进行数据展示,提供新颖市场推广思路;

提供第三方插件兼容功能,并且利用网络视频和音频进行技术互动,满足售

后和技术专家的远程全方位指导,提供不在现场却胜似现场的服务,充分提供便

捷、及时的售后服务和支持。

五、设计原则与标准

5.1 设计原则:

1)先进性:本项目提供的能效管理系统,采用了目前先进主流GWT的

互联网技术为用户提供各种灵活、便利的应用服务。从而保障用户在一定时期内系统不应技术淘汰而无法使用。如:管理人员在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电脑等查看、分析能效信息和管理酒店运营设施。

2)可靠性:软件的开发采用了成熟的、产品化的Niagara软件框架为基

础,系统的通讯、数据存储、驱动接口、界面呈现等都采用了成熟、可靠的软件模块进行设计,保证了系统的稳定和可靠。

3)开放性:软件包含了目前楼宇控制领域的主要通讯协议与标准,并

可实现跨平台部署。系统既可与保证与各类不同产品、系统实现互联与数据的互操作,也可与其它运行管理系统实现信息传递。

4)经济性:软件可运行在Linux开源平台之上,并自带文件型数据库,

系统配置时用户可无需购买Windows操作系统、MSSQL、MYSQL、ORACLE 数据库的软件。软件在用户侧只需要安装普通主流的浏览器,即可方便访问系统,无需购买任何客户端软件,也无任何客户端使用人数授权限制。

为用户节约了产品成本,提高了软件的经济性。

5)易用性:软件配置采用了图形化的Workbench配置工具,普通现场

工程师即可完成系统配置,大大降低了产品部署和维护的难度。用户界面采用了可视化的图像分析工具和图形控制视图,管理人员在任何终端、任何位置都可以轻松简单的操作。

5.2参考标准、规范:

本解决方案中的数据指标、名称术语以及软件采用的计算公式、均参考以下标准和导则:

1)国家标准:

A.《工业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规范》GB/T26335-2010

B.《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C.《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D.《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

E.《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F.《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

G.《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GB/6422-2009

H.《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15316-2009

I.《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2588-2000

J.《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

K.《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L.《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

M.《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N.《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行业、地方标准:

A.《智能建筑工程检测规程》CECS182:2005

B.《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GJ32/TJ111-2010

C.《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

D.《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3)技术导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