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解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部:呈U形,控制排便 的作用
浅部:呈梭形,协助排便
皮下部:呈环形,维持肛 门外观
都是随意肌,受第1~4骶
神经的肛门神经及会阴神
经支配
.
遇到危及排便节制的情况,诸如腹内压力 增加和直肠扩张,肛门外括约肌反射性的 或有意的进一步收缩防止粪便外漏
由于肌肉疲劳,肛门外括约肌的最大有意 收缩只能维持30~60s,之后,自动排便 节制机制由静止向紧张形成,由肛门内括 约肌保持,反射性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增强
栉膜带是60年前麦氏(Miles)作为肛裂的病因学说而 提出来的。他设想由于某些慢性炎症对肛管的刺激, 致使栉膜区上皮之下结缔组织增生,形成一条环形纤 维组织带,束缚着肛门括约肌,使之失去弹性,在外 力作用下可形成肛裂。麦氏(Miles)称此纤维组织带 为“栉膜带”。目前,实验证明,栉膜带实际上是不 存在的,是对痉挛的内括约肌下缘的误解。新近国外 出版的教科书上,“栉膜带”这个名词已不复出现
痔
11点
3点
7点
内痔
外痔
. 混合痔
外科学肛管的4个界限
肛门缘 括约肌间沟(肛白线,Hilton line) 齿线 肛管直肠线
.
肛门缘(肛门口):消化道最低的界限
.
括约肌间沟(肛白线,Hilton line):在肛门缘与齿线之间,距肛 缘约1cm,正对内、外括约肌连接处。如将食指伸入肛管,可摸 到肛门内、外括约肌皮下部之间. 有一个凹陷的沟,即括约肌间沟
分布在内痔血管丛的纤维也有人 称为支持纤维
在内外括约肌之间纵行向下,分 布在外括肌的皮下部和浅部,形 成结缔组织性纤维隔膜,将坐骨 直肠窝分隔为坐骨直肠窝间隙和 肛门周围间隙
穿过外括约肌皮下部形成终末纤
维与肛门周围的皮肤相固定,也
叫做肛门皱皮肌,纵肌收缩可使
肛门呈放射状态收拢。
.
联合纵肌的功能
固定痔血管丛和肌肉、肛管和皮肤,协助括 约功能
沙瑞夫(Sharif)认为其主要作用是缩短和扩 张肛管以及外翻肛门口
哈斯(Haas)和福克斯(Fox)认为由其形成 的网络可以减少手术分离括约肌后的功能破 坏,并作为支撑物阻止痔和直肠脱垂的发生
抑制脓毒症扩散,隔离血栓性外痔
.
肛门外括约肌
包括三部分:
在排便时三肌环反复收缩,使粪便顺利排出体
外
.
伽氏(Garavoglia)提出在肛门括约机制 中横纹肌的作用有三种:
来自耻骨尾骨肌的侧面压迫 来自深层肛门外括约肌的环形闭合 来自耻骨直肠肌的角度形成
.
肛管直肠线:在齿线上方约1.5cm。肛门指诊时所触及
的坚硬肌肉环,上缘即是肛管直肠线的位置。
.
肛管直肠肌肉
内括约肌
皮下部
肛 外括约肌 浅部
管
深部
直
肠
髂骨尾骨肌
肌 肛提肌 耻骨尾骨肌
肉
耻骨直肠肌
耻骨前列腺肌(或耻骨阴道肌)
尾骨肌(坐骨尾骨Baidu Nhomakorabea)
.
肛门内括约肌
为不随意肌,受植物神经支配 平时处于不自主的持续收缩状
.
肛提肌
髂尾肌 耻尾肌 耻骨直肠肌 前列腺提肌(女性
为耻骨阴道肌)
.
耻骨直肠肌
前列腺提肌
髂尾肌
耻尾肌
.
肛管直肠环
由耻骨直肠肌、内括约肌与外括约肌的深部和浅部、 直肠纵肌的一部分联合构成
主要的肌肉是耻骨直肠肌和外括约肌深部 直径约2~3cm 有括约肛门、维持肛门功能的作用 在肛门后方外括约肌借肌纤维附于尾骨,如在后正
中将其切断,断端不能缩回,两端不能分离,因而 不致造成肛门失禁。在其他部位完全切断,必将引 起肛门失禁。
.
Shafik “三肌襻”学说
顶环:外括约肌深部和 耻骨直肠肌
中间环:外括约肌浅部
底环:外括约肌皮下部
当外括约肌收缩时,顶 环及底环同时牵拉肛管 后壁,中间环向后牵拉 肛管前壁,使肛管紧闭
态,从而关闭肛门避免粪便泄 漏 主动闭合肛门时,有补充随意 肌功能的作用 肛裂患者大便时可致内括约肌 痉挛,产生排便困难和剧痛。 切断内括约肌可解除痉挛,切 断后不会引起排便失禁
.
联合纵肌
构成: 直肠纵肌的延长 肛提肌悬带 外括约肌顶环的延长
.
联合纵肌
向内侧穿过内括约肌层,分布在 肛管内皮形成非常薄的纤维肌束 而固定栉膜,也称做Treits韧带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
肛管直肠解剖
.
肛管
定义 解剖学肛管:指齿状线至肛缘的部分,成人平均 长2.5cm 外科学肛管:指肛缘到肛管直肠环平面的部分, 成人平均长4cm
平时管腔紧闭成前后纵裂,当粪便通过时,被扩张 成管状,管径可达3~4cm
向下向后与直肠成90°至100°的角度称直肠角 (或肛直角)
乳头多为1~4个,数目、形态和大小因人而异, 存在着个体差异
出现率为13%~47%,部分人没有肛乳头 若肛管处有感染、损伤及长期慢性刺激,譬如
肛裂,肛乳头可增生变大,脱出肛门外,形成 肛乳头炎或肛乳头肥大。有的可呈乳头瘤状, 该乳头瘤为纤维性息肉
.
肛垫
肛管上皮下由粘膜下肌、扩张的血管及结缔组织共 同构成的较厚的组织板,其特性与海绵体或勃起组 织相似,故有人称此部粘膜为“直肠海绵体”或 “肛门血管衬垫”(简称肛垫)
齿线,在肛白线上方皮肤粘膜交界处,距肛缘约2.5cm 有一环锯齿状的线叫齿线
齿线和肛白线之间表面光滑,光泽发亮,叫肛门梳(栉
膜带)
.
栉膜是指齿线与括约肌间沟之间的肛管上皮,是肛管 的正常结构。
栉膜区是肛管的最狭窄地带,先天或后天造成的肛管 狭窄症、肛管纤维样变、肛门梳硬结和肛裂等均好发 于此区。
肛管皮肤上部是移行上皮,下部是鳞状上皮,表面 光滑色白,没有汗腺、皮脂腺和毛囊
.
.
肛柱
肛管直肠内面6~10 条纵行的粘膜皱襞
肛瓣
各肛柱下端之间呈 半月形的粘膜皱襞, 6~12个
肛窦
肛柱与肛瓣围成的 小隐窝,,窦口向 上,深约3~5mm, 底部有肛腺的开口
.
肛乳头
是肛管与肛柱相接区隆起的小圆锥体或三角形 的小隆起
肛垫以“Y”形裂沟分为右前、右后和左中3块 正常情况下,肛门关闭时,它像环状气垫一样,可
协助括约肌密闭肛管内脏,有维持肛门自制的作用 如果粘膜下支持组织变性或过度用力排便,则可引
起肛垫的部分或全部下移而成痔 原发性内痔的好发部位多呈右前、右后及左中位,
是与三分叶状肛垫的位置是一致的(3、7、11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