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_以江苏省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均化肥施用量Πha·kg - 1 C7 地均农药施用量Πha·kg - 1 C8 万元 GDP 工业废水排放量Πt C9
万元 GDP 工业废气排放量Π104m3 C10 万元 GDP 工业固废产生量Πt C11
生活垃圾清运量Π104t C12 人均 COD 排放量Πkg C13 人均 SO2 排放量Πkg C14 环境噪声达标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Π% C15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四级指标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节约型水平度 LD
资源减量节约 S1
节约型协调度 HD
污染减排节约 S2 社会进步 S3
节约型发展持续度 SD
经济发展 S4
技术支撑 S5
万元 GDP 能耗Πt 标准煤 C1 万元 GDP 水耗Πt C2 万元非农产值占用建设用地Πha C3 人均生活用电ΠkM·h C4 人均生活用水Πt C5 人均能源消耗Πt 标准煤 C6
指标进行权重赋值 。指标权重是指在相同目标的约束下 ,各 指标间的重要性关系[12] ,因此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 ,权值具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般认为 ,熵值法能够深刻反映指标信 息熵值的效用价值 ,其给出的指标权重值比德尔非法和层次
120
经 济 地 理 28 卷
第 28 卷第 1 2008 年 1 月
期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 28 Jan.
, ,
No. 1 2008
文章编号 :1000 - 8462 (2008) 01 - 0118 - 06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119
进行统一时间的横向对比 ,揭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或产业结 构 、资源基础地区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差异性 。
表 1 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Tab. 1 Indicators and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system of saving society
一级指标
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核心是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 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生产率和生态效率 ,减少污染 ,通 过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高效和循环 利用 。 1. 1. 4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目标
塑造社会 、经济 、资源 、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健康发展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目标 。资源节约型 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强调人与自然 的和谐统一 。 1. 2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评价的意义
市辖 13 市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 ,节约型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表现为苏南 > 苏中 > 苏北 ,节约型社会
发展协调度规律表现为苏南 < 苏中 < 苏北 。江苏省距离资源节约型社会尚有较大差距 ,在今后的发展中 ,应以建
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契机 ,构建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及各区域间协调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江苏 。
省辖 13 市为例 ,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水平发展指数 ( LD )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协调度 ( HD ) 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
发展持续度 ( SD ) 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 ,江苏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水平指数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 ;
社会发展协调度在短期上升后趋于下降 ,表明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关系正逐渐减弱 ,呈现非持续发展态势 。江苏省
———以江苏省为例 ①
肖思思 ,黄贤金 ,濮励杰 ,陈 逸 ,陈志刚 ,赵登辉
(南京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Π自然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 :文章从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入手 ,探讨包括资源减量节约 、污染减排节约 、社会进步 、经济发
展和技术支撑五个子系统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应用 ,并以江苏省及
数 ; a 为各指数的权重 ,可根据熵的可加性原理 ,利用基础层
n
来自百度文库
S = ρ Aj Xj
(2)
j=1
式中 : S 为资源减量节约指数 、污染减排节约指数 、社会进步
指数 、经济发展指数和科技支撑指数 ; n 为各指标所包含的
基础层指标数目 ; Aj 是 Xj 关于 S 的相对重要性权重 , Aj ≥
①收稿日期 :2007 - 05 - 08 ;修回日期 :2007 - 11 - 03 基金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编号 :BR20007039) 和江苏省软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BR2004003 ,BR2005009) 联合资助 。
1 期 肖思思 ,黄贤金 ,濮励杰等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指标体系是评价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的基础 。建立 指标体系必须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 、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系统 全面性和重点性 、因地因时制宜性等原则[5 - 8] 。开展这一工 作的突出意义在于 : ①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结合区域 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资源问题 ,抓住主要指标 ,力求用尽量 少的指标反映尽量多的信息 ,从而可以更为有效地服务于区 域发展决策 ; ②在实际研究中 ,对区域系统的长期状况进行时 间纵向比较 ,可以揭示一个区域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发展的 规律与趋势 ; ③可以通过对不同区域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式中 : xij 为指标观察值 ; xmax 、xmin 分别为不同时期同一指标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x 代表 xij 的标准化值 。 2. 2. 2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的测度 2. 2. 2. 1 子系统节约型发展水平指数的测度
对于子系统节约型发展水平指数的测度首先要对各基础
节约指数 、社会进步指数 、经济发展指数以及技术支撑指数 。 第四个层次为基础性指标 ,是可以直接由统计资料获得的 ,共 35 个 ( C1 、C2 ……C35 ) 指标 ,其中资源减量节约 、污染减排节 约 、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和技术支撑指数分别包括 8 个 ( C1 、
2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设 计与评价方法选择
2. 1 指标体系设计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区域社
会 、经济 、资源和环境长久健康发展的根本要素节约型发展的 标尺 ,是社会节约型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 。基于对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内涵的理解和我国区域发展现状的了 解 ,在遵循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下 ,构建了能较为全面反映区 域社会 、经济 、资源 、环境以及技术支撑综合发展能力的资源 节约型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四级指标体系 [8 - 11] (表 1) 。
关键词 :资源节约型社会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发展水平指数 ;发展协调度 ;发展持续度
中图分类号 : F062. 1
文献标识码 :A
自 20 世 纪 初 以 来 , 全 球 的 经 济 总 量 增 加 了 150 倍 以 上[1]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球性的人口 、资源 、环境 问题也日趋严重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目前正处于经济高 速发展时期 ,同时 ,也承受着巨大的人口负荷 ,面临着自然资 源相对匮乏 、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 、人均资源短缺 、生态环 境恶化等严峻问题 ,因此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与世界相比 , 既有共性的一面 ,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从中国的基本国情 出发 ,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当前要特别重视“资源节约” 问题 ,决定了中国只能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道路 [2] 。就 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 ,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把节约 资源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并将“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 友好型社会”明确写入“十一五”规划《建议》[3] 。在中国社会 主义发展的现阶段 ,有必要针对研究对象的特异性 、复杂性和 动态变化性等特性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 系 ,以深刻揭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内涵 。
为了消除各指标量纲的不同 ,可能对评价结果带来的影 响 ,采用全距 (极差) 标准化法 ,对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 理 ,计算公式为 :
x
=
xij xmax -
xmin xmin
, xij
为正指标 ;
x
=
xmax xmax -
xij xmin
, xij
为负指标
(1)
第二层次为分目标层 ,包含三项能衡量社会节约型发展能力 状态和特征的指标 ———节约型发展水平度 、节约型发展协调 度和节约型发展持续度 ,这三项指标属于高度概括化的一级 指标 ,是评估的核心 。第三层次属概括性指标 ,是对五个子系 统节约型发展能力的表征 ———资源减量节约指数 、污染减排
第一层为目标层 ,即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层 。
C2 . . . . . . C8 ) 、 7 个 ( C9 、C10 ……C15 ) 、 7 个 ( C16 、 C17 ……C22 ) 、6 个 ( C23 、C24 ……C28 ) 和 7 个 ( C29 、 C30 ……C35 ) 基础性指标 。 2. 2 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方法 2. 2. 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分析法有较高的可信度[13] ,故而 ,采用熵值法 ① 解决评价体 数 ,此处数值为 5 ,1 、2 、3 、4 、5 分别代表资源减量节约指数 、污
系第四级指标的权重问题 ,进而计算资源减量节约 、污染减排 染减排节约指数 、社会进步指数 、经济发展指数和技术支撑指
节约 、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和技术支撑指数 :
变化 ———节约型综合发展水平指数 ; ②评价不同区域在同一
时间段内哪一种资源节约型发展更为合理和协调 ———节约
型发展协调度 ; ③评价某一区域某一特定的时间段资源节约
型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速度 ———节约型发展持续度 。计算
指标的信息效用值 ,按比例确定对应于上层的权数得到 。 2. 2. 2. 2. 2 节约型发展协调度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 , 不仅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 ,更加要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 ,尤其 是注重通过最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最大限度地推进经济
发展 ,从而有效地降低快速经济增长对于资源环境的影响 。 1. 1. 2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范围
资源节约型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 : ①需要将资源节 约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 ②资源 节约型社会建设还包括在国家层次 、区域层次 、园区层次 、社区层 次 、企业层次乃至家庭层次等多层次的建设与协调 。 1. 1. 3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核心
节约型发展协调度反映了社会 、经济 、资源 、环境与技术
五方面的均衡协调发展的程度 ,五者之间的关系越协调 ,其评 价值 SS H 就会越接近 1 ,反之 ,越接近 0 :
0 ( j = 1 ,2 ,3 , …n) 。
2. 2. 2. 2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测度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追求社会 、经济 、资源和环
境高度和谐的过程 ,其任何时间断面都存在着一个水平状态 、
协调状态和发展状态 ,即三种情况 : ①评价某一区域某一特定
时刻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水平或一段时间内发展水平的
1 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
1. 1 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内涵的理解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 、高效和循环利
用 、有效保护与替代 ,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 , 塑造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4] ,与日本所提出的 循环型社会具有类似的含义 。 1. 1. 1 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的基础
人口自然增长率Π‰ C16 城市化率Π% C17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Π% C18 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Π% C1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Π C20 城市居民人均纯收入Π C21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Π C22 人均 GDPΠ C23 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Π% C24 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Π% C25 固定资产投资额占 GDP 比重Π% C26 工业能源消费弹性 C27 工业水资源消费弹性 C28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Π% C29 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Π% C30 城市污水处理率Π% C31 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Π% C32 粪便无害化处理率Π% C33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Π% C34 三废综合利用贡献率Π% C35
万元 GDP 工业废气排放量Π104m3 C10 万元 GDP 工业固废产生量Πt C11
生活垃圾清运量Π104t C12 人均 COD 排放量Πkg C13 人均 SO2 排放量Πkg C14 环境噪声达标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Π% C15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四级指标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 节约型水平度 LD
资源减量节约 S1
节约型协调度 HD
污染减排节约 S2 社会进步 S3
节约型发展持续度 SD
经济发展 S4
技术支撑 S5
万元 GDP 能耗Πt 标准煤 C1 万元 GDP 水耗Πt C2 万元非农产值占用建设用地Πha C3 人均生活用电ΠkM·h C4 人均生活用水Πt C5 人均能源消耗Πt 标准煤 C6
指标进行权重赋值 。指标权重是指在相同目标的约束下 ,各 指标间的重要性关系[12] ,因此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中 ,权值具 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般认为 ,熵值法能够深刻反映指标信 息熵值的效用价值 ,其给出的指标权重值比德尔非法和层次
120
经 济 地 理 28 卷
第 28 卷第 1 2008 年 1 月
期
经 济 地 理 ECONOMIC GEOGRAPHY
Vol. 28 Jan.
, ,
No. 1 2008
文章编号 :1000 - 8462 (2008) 01 - 0118 - 06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119
进行统一时间的横向对比 ,揭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或产业结 构 、资源基础地区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差异性 。
表 1 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Tab. 1 Indicators and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system of saving society
一级指标
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核心是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 源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生产率和生态效率 ,减少污染 ,通 过合理地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 、高效和循环 利用 。 1. 1. 4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目标
塑造社会 、经济 、资源 、环境的和谐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健康发展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目标 。资源节约型 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强调人与自然 的和谐统一 。 1. 2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评价的意义
市辖 13 市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 ,节约型社会发展水平指数表现为苏南 > 苏中 > 苏北 ,节约型社会
发展协调度规律表现为苏南 < 苏中 < 苏北 。江苏省距离资源节约型社会尚有较大差距 ,在今后的发展中 ,应以建
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契机 ,构建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及各区域间协调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江苏 。
省辖 13 市为例 ,对资源节约型社会水平发展指数 ( LD )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协调度 ( HD ) 以及资源节约型社会
发展持续度 ( SD ) 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 ,江苏省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水平指数一直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 ;
社会发展协调度在短期上升后趋于下降 ,表明各子系统之间耦合关系正逐渐减弱 ,呈现非持续发展态势 。江苏省
———以江苏省为例 ①
肖思思 ,黄贤金 ,濮励杰 ,陈 逸 ,陈志刚 ,赵登辉
(南京大学 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Π自然资源研究中心 ,中国江苏 南京 210093)
摘 要 :文章从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入手 ,探讨包括资源减量节约 、污染减排节约 、社会进步 、经济发
展和技术支撑五个子系统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方法的应用 ,并以江苏省及
数 ; a 为各指数的权重 ,可根据熵的可加性原理 ,利用基础层
n
来自百度文库
S = ρ Aj Xj
(2)
j=1
式中 : S 为资源减量节约指数 、污染减排节约指数 、社会进步
指数 、经济发展指数和科技支撑指数 ; n 为各指标所包含的
基础层指标数目 ; Aj 是 Xj 关于 S 的相对重要性权重 , Aj ≥
①收稿日期 :2007 - 05 - 08 ;修回日期 :2007 - 11 - 03 基金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编号 :BR20007039) 和江苏省软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 :BR2004003 ,BR2005009) 联合资助 。
1 期 肖思思 ,黄贤金 ,濮励杰等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
指标体系是评价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的基础 。建立 指标体系必须遵循科学性和实用性 、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系统 全面性和重点性 、因地因时制宜性等原则[5 - 8] 。开展这一工 作的突出意义在于 : ①在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中需要结合区域 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突出资源问题 ,抓住主要指标 ,力求用尽量 少的指标反映尽量多的信息 ,从而可以更为有效地服务于区 域发展决策 ; ②在实际研究中 ,对区域系统的长期状况进行时 间纵向比较 ,可以揭示一个区域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发展的 规律与趋势 ; ③可以通过对不同区域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式中 : xij 为指标观察值 ; xmax 、xmin 分别为不同时期同一指标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 x 代表 xij 的标准化值 。 2. 2. 2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的测度 2. 2. 2. 1 子系统节约型发展水平指数的测度
对于子系统节约型发展水平指数的测度首先要对各基础
节约指数 、社会进步指数 、经济发展指数以及技术支撑指数 。 第四个层次为基础性指标 ,是可以直接由统计资料获得的 ,共 35 个 ( C1 、C2 ……C35 ) 指标 ,其中资源减量节约 、污染减排节 约 、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和技术支撑指数分别包括 8 个 ( C1 、
2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设 计与评价方法选择
2. 1 指标体系设计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反映区域社
会 、经济 、资源和环境长久健康发展的根本要素节约型发展的 标尺 ,是社会节约型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的基础 。基于对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内涵的理解和我国区域发展现状的了 解 ,在遵循指标体系设立的原则下 ,构建了能较为全面反映区 域社会 、经济 、资源 、环境以及技术支撑综合发展能力的资源 节约型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四级指标体系 [8 - 11] (表 1) 。
关键词 :资源节约型社会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发展水平指数 ;发展协调度 ;发展持续度
中图分类号 : F062. 1
文献标识码 :A
自 20 世 纪 初 以 来 , 全 球 的 经 济 总 量 增 加 了 150 倍 以 上[1]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全球性的人口 、资源 、环境 问题也日趋严重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目前正处于经济高 速发展时期 ,同时 ,也承受着巨大的人口负荷 ,面临着自然资 源相对匮乏 、资源利用效率相对低下 、人均资源短缺 、生态环 境恶化等严峻问题 ,因此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与世界相比 , 既有共性的一面 ,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从中国的基本国情 出发 ,探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当前要特别重视“资源节约” 问题 ,决定了中国只能走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道路 [2] 。就 是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 ,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指出把节约 资源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并将“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 友好型社会”明确写入“十一五”规划《建议》[3] 。在中国社会 主义发展的现阶段 ,有必要针对研究对象的特异性 、复杂性和 动态变化性等特性 ,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 系 ,以深刻揭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本质内涵 。
为了消除各指标量纲的不同 ,可能对评价结果带来的影 响 ,采用全距 (极差) 标准化法 ,对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 理 ,计算公式为 :
x
=
xij xmax -
xmin xmin
, xij
为正指标 ;
x
=
xmax xmax -
xij xmin
, xij
为负指标
(1)
第二层次为分目标层 ,包含三项能衡量社会节约型发展能力 状态和特征的指标 ———节约型发展水平度 、节约型发展协调 度和节约型发展持续度 ,这三项指标属于高度概括化的一级 指标 ,是评估的核心 。第三层次属概括性指标 ,是对五个子系 统节约型发展能力的表征 ———资源减量节约指数 、污染减排
第一层为目标层 ,即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层 。
C2 . . . . . . C8 ) 、 7 个 ( C9 、C10 ……C15 ) 、 7 个 ( C16 、 C17 ……C22 ) 、6 个 ( C23 、C24 ……C28 ) 和 7 个 ( C29 、 C30 ……C35 ) 基础性指标 。 2. 2 资源节约型社会综合评价方法 2. 2. 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分析法有较高的可信度[13] ,故而 ,采用熵值法 ① 解决评价体 数 ,此处数值为 5 ,1 、2 、3 、4 、5 分别代表资源减量节约指数 、污
系第四级指标的权重问题 ,进而计算资源减量节约 、污染减排 染减排节约指数 、社会进步指数 、经济发展指数和技术支撑指
节约 、社会进步 、经济发展和技术支撑指数 :
变化 ———节约型综合发展水平指数 ; ②评价不同区域在同一
时间段内哪一种资源节约型发展更为合理和协调 ———节约
型发展协调度 ; ③评价某一区域某一特定的时间段资源节约
型社会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速度 ———节约型发展持续度 。计算
指标的信息效用值 ,按比例确定对应于上层的权数得到 。 2. 2. 2. 2. 2 节约型发展协调度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理论基础 , 不仅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 ,更加要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 ,尤其 是注重通过最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最大限度地推进经济
发展 ,从而有效地降低快速经济增长对于资源环境的影响 。 1. 1. 2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范围
资源节约型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 : ①需要将资源节 约的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 ②资源 节约型社会建设还包括在国家层次 、区域层次 、园区层次 、社区层 次 、企业层次乃至家庭层次等多层次的建设与协调 。 1. 1. 3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核心
节约型发展协调度反映了社会 、经济 、资源 、环境与技术
五方面的均衡协调发展的程度 ,五者之间的关系越协调 ,其评 价值 SS H 就会越接近 1 ,反之 ,越接近 0 :
0 ( j = 1 ,2 ,3 , …n) 。
2. 2. 2. 2 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能力测度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追求社会 、经济 、资源和环
境高度和谐的过程 ,其任何时间断面都存在着一个水平状态 、
协调状态和发展状态 ,即三种情况 : ①评价某一区域某一特定
时刻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水平或一段时间内发展水平的
1 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
1. 1 对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内涵的理解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 、高效和循环利
用 、有效保护与替代 ,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承载力相适应 , 塑造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4] ,与日本所提出的 循环型社会具有类似的含义 。 1. 1. 1 资源节约型社会构建的基础
人口自然增长率Π‰ C16 城市化率Π% C17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Π% C18 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Π% C1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Π C20 城市居民人均纯收入Π C21 在岗职工平均工资Π C22 人均 GDPΠ C23 第二产业占 GDP 比重Π% C24 第三产业占 GDP 比重Π% C25 固定资产投资额占 GDP 比重Π% C26 工业能源消费弹性 C27 工业水资源消费弹性 C28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Π% C29 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Π% C30 城市污水处理率Π% C31 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Π% C32 粪便无害化处理率Π% C33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Π% C34 三废综合利用贡献率Π% C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