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区巷道布置课程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采区概况 (1)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交通 (1)

第二节采区地质特征 (1)

一、地层、地质构造 (1)

二、水文地质特征 (1)

第三节煤层 (2)

一、煤层情况 (2)

二、煤层顶底板岩性、机械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 (3)

三、煤层综合柱状图 (3)

第四节采区参数计算 (4)

一、采区储量 (4)

二、采区生产能力 (5)

三、采区服务年限 (5)

第五节采区灾害因素及安全条件 (6)

第二章采区准备 (7)

第一节采煤方法、采区参数及准备方式选择 (7)

一、采区参数 (7)

二、采区主要设备 (7)

三、准备方式选择 (9)

第二节采区巷道布置 (9)

一、采区巷道布置初选及可行性方案确定 (9)

二、采区巷道布置方案的选择和参数确定 (10)

四、煤层开采顺序、工作面个数及接替顺序 (11)

第三节掘进顺序 (12)

第四节采区生产系统与设备配置 (13)

一、运煤系统 (13)

二、运料系统 (13)

三、采区通风系统 (13)

四、排水系统 (15)

六、瓦斯抽排系统 (15)

一、通风管理规定及措施 (15)

二、运输管理 (15)

三、防瓦斯、煤尘管理措施 (16)

六、安全防护措施 (17)

八、防治水措施 (17)

第一章采区概况

第一节地理位置与交通

龙湖煤矿位于XX市东南60余公里处。矿井主、副井筒位于井田中央,主井地理坐标为:北纬60°30′30″,东经120°30′30″。

矿井西南临近铁路,距火车站15公里,矿区专用铁路在此与铁路接轨;井田西部20km左右有高速公路,矿井北有省道,有矿区公路与之相连,交通便捷。

矿井范围内地形平坦,但多为荒地,无村庄及居民居住,地形呈东高西低的趋势变化,标高在+580~+650m之间。

第二节采区地质特征

一、地层、地质构造

本采区位于井田东部,东至断层为界;西临2采区;南至一水平4采区下限为界;上下标高分别为+490、+350。本采区为1采区,是本矿井的首采区。本采区中开采的煤层为1#、2#、3#煤层。采区走向长1800~1550m,倾斜宽560~590m,面积963125m2。

采区总体构造形态为向东倾伏的宽缓向斜构造,地层倾角6—15°。采区主要构造分述如下:

1、褶曲

向斜:向斜轴由井田北部向井田南部沿伸通过,向南倾伏,两翼对称,地层倾角17—20°。

2、断层

井田南正断层:位于本井田南侧,东西走向,倾向为正北,落差150—100m,倾角80°左右。但对本采区较小影响。

3、岩浆岩

井田内未发现岩浆岩,煤层及煤质均不受岩浆岩的影响。

二、水文地质特征

本区气候温和,属北温带季风气候,气候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温和。据宿县气象站资料,本区自建井以来,最高气温36.3℃,最低气温-4.l℃,最大月降水量625.1mm,月最低降水量为40.1mm;最大

年降水量2107.2. mm;年最低降水量1394.5mm。年平均降雨量1766mm,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每年6~8月为炎热天气,当年的12月份至翌年2月为寒冷季节。

井田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直接充水含水层为裂隙含水层类,进水方式为直接进水型,初步测定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m3/h(0.05m3/min);最大涌水量为8m3/h (0.13m3/min)。

第三节煤层

一、煤层情况

本井田主要岩性为粉砂岩、细砂岩夹页岩不等厚互层组成。煤系地层中普遍含植物化石和厚度不等的煤线、煤层组成,煤系厚410.4~520.6米,平均465.5米,呈北厚、南薄的趋势。煤层总厚18.5米,可采煤层总厚13.5米,含煤5层,可采煤层4层。

矿区主要有1#、2#、3#、4#、5#煤层,其中1#、2#、3#、4#全区可采,其它煤层矿区内不可采。

本采区主要开采1#、2#煤层。

现将可采煤层特征分述如下:

(1)1#煤层

1#煤层位于采区上部,约+560,该煤层层位和厚度都比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总厚在2.60~3.20米之间。纯煤厚度在2.26~3.20米之间,平均为3.0米。

1#煤层顶板为厚层至块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粘土岩,伪顶为厚0.15米的炭质泥岩;底板一般为粉砂岩、砂岩。K1煤层呈层状,总体厚度、质量均较稳定。

(2)2#煤层

上距1#煤层30~36米,为单层结构。2#可采煤层总厚2.70~3.30米。顶底板为页岩,粉砂岩,偶见砂岩或粘土岩。沿走向时厚时薄,沿倾向变薄。

(3)3#煤层

3#煤层距2#约145米,煤层比较稳定,全区可采,煤层总厚在3.30~3.80米之间。3#煤层顶板为厚层长石石英砂岩、砂质粘土岩,伪顶为厚0.10米的炭质泥岩;底板一般为砂岩。

(4)4#煤层

上距3#煤层85~100米,单层结构。4#可采煤层总厚2.90~3.25米。顶底板

为页岩,粉砂岩,偶见砂岩或粘土岩。沿倾向变厚。

二、煤层顶底板岩性、机械物理性质及变化规律

(1)老顶:中~细粒砂岩,平均厚度7.5m,灰白色成分以石英和风化长石为主,含炭屑、白云母、黄铁矿,泥质胶结,局部钙质胶结,层理不发育。

(2)直接顶:泥岩或砂质泥岩,平均厚度2.7m,灰色,性脆、显层理、局部夹煤线0.2m。

(3)直接底:砂质泥岩,平均厚度3.8m,灰色,成分为泥质,夹较多的细砂岩条带,层理发育,含有植物化石碎片。

(4)老底:为砂岩、泥岩、砂泥岩的无序组合,岩相变化较大。

三、煤层综合柱状图

图1:层综合柱状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