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败局》2万字精品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下来,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下在《大败局》2中出场的9位人物,他们分别是:健力宝和李经纬、科龙和顾雏军、德隆和唐万新、中科创业和吕建新、华晨和仰融、顺驰和孙宏斌、铁本和戴国芳、三九和赵新先、托普和宋如华。
(1)我不忍直视李经纬和健力宝的这段故事,心中总是不免会为他惋惜和哀叹。
但是这段历史必须让更多人知道,并从中汲取养分,才不枉李经纬那悲壮落寞的结局。
李经纬的童年十在孤儿院度过的,成人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广东三水县的体委副主任,对于早年奔赴黄泉的父母来说,这也是莫大的欣慰,而李经纬的后续努力会让他们的在天之灵感到骄傲和振奋:
李经纬因没有背景遭人排挤被发配到县里的酒厂当厂长,别人的恶意行为却让他接触到真正事业的起点,真可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可能是得益于独立的成长心路和不服输的精神,他硬生生地在酒厂里搞出一条啤酒生产线来,好歹也能算是养活工人们了。
一次出差的机会去广州,他看到了易拉罐可乐,一时间他仿佛是井底之蛙调到了天井台上面,思路跟着开阔起来。
当你想着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自动被这些事情所吸引,他又找到了一位运动功能型饮料的开发者。
于是,他的梦想便有了翅膀,可能是体委出身吧,他一下子想到了借助赛事,提供广告植入,迅速打开市场。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事在人为,从产品名称到LOGO设计,从生产到包装,一切都那么紧凑且顺利:健力宝作为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首选饮料。
中国女排又刚好三连冠,东方魔水的称号便一直伴随着健力宝的不断发展。
老天眷顾李经纬,让他开始品尝到人生的甘甜。
广州第六届全运会上,健力宝的广告铺天盖地和拉环有奖的促销手段让健力宝成了饮料行业内的常青树,这其中无论是太阳神、娃哈哈,还是三株都没能撼动健力宝的国家级江湖地位。
一开始,我以为李经纬是拥有更高自持力的企业家,当其他竞争者纷纷转向多元化的时候,他可以充满定力,仔细追究才发觉:李经纬在背后有不为人知的苦恼和纠结,因为于情:健力宝是他一个人拉扯大的,甚至是他生出来的,但是于理:健力宝属于广东三水县,县政府给予了不少政策上的支持和配合,企业的产权归属问题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总是老大难。
李经纬的生命中还孕育了另一个体育品牌,那就是李宁。
后者退役后本来是想当个体育学校的校长,落俗套的想法让李经纬给制止住了,并出手相帮,扶植起了李宁品牌,最后更是扶上马送一程,让李宁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属于他自己的企业,幸运的李宁李总啊!
李经纬就没那么幸运了,也许是功高盖主吧,他与三水县政府之间的关系开始变得敏感而又微妙。
企业大了建楼自是无可厚非,可在政府领导眼里成了转移资产;策划香港上市只为赢得更充裕的资金,可在政府领导眼里成了别有用心;海外做广告和大力宣传是为提升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美誉度,可在政府领导眼里这是离经叛道。
没了信任谈何合作?!
李经纬如同健力宝的奶娘一般,养大了孩子便要面对被踢出门外的窘境,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他只能认命,但是健力宝离开了李经纬之后又该何去何从呢?政府对李经纬的怀疑慢慢演变成提防和警觉,到后来居然要出售健力宝时,点名不能卖给李经纬。
继任者是大家都知道,也都嗤之以鼻的不靠谱的张海,早年还说自己是法师,在民间没少坑蒙拐骗,后来不知道从何处整来一堆的头衔儿,让三水县政府以为他是聪明人,他却硬生生地把健力宝品牌摔在地上,还要吐两口唾沫。
他试图推出更时尚的“第五季”等近30多个饮料品牌,一时间让消费者眼花缭乱。
健力宝的起源深得人心,不是随便一个小屁孩儿整个花样的名字就能替代的了的!果不其然,广告砸下很多钱,收效却大不如以前。
由此可见,这个张海根本就是个外行:健力宝能够逼近50亿销售额,企业的品牌不是需要提升知名度,而是转而要经营美誉度的时候了。
张海之后就更乱了,先后由祝维沙和李志达执掌大印,但是都是屁股没坐热就被赶走了,一直在幕后的叶红汉最后赢得了胜利。
让人想要拍案而起的是给李经纬扣上一顶贪污的罪名,却又在厂子里局面混乱时请李经纬坐着轮椅去安抚民心,后来又是不闻不问,连审都不审,就那么干晾在一边。
这叫什么事儿啊!就在去年的4月22日,老爷子凄凉且无望地离开了人世,享年74岁!
随着他离开职位的那一天,健力宝变成了没娘的孩子,再也不曾被人提及。
(2)接下来可能心里会舒服一些了,因为一手缔造了科龙冰箱的潘宁比李经纬要想得开一些,结局也要好过一些。
他只有小学四年级文化程度,但他硬生生地打造了中国的第一台双门电冰箱。
他非常看重科技的力量,也很重视团队的管理,在邓小平考察生产厂区的时候,显然是被厂子的生产实力所震惊,他发出了折服后的感叹,提出了一句口号:“发展才是硬道理”。
科龙的前身是容声冰箱,后来和李经纬面临的问题一样,企业的产权归属问题,所以,潘宁重新打造了科龙品牌并进军空调市场,还在香港上市,融资12亿元!也终于引起了政府的直接干预,这让正在攻城略地的潘宁泼了一盆凉水,更在他毫无准备的前提下,以年龄到退休年龄为由劝退。
有时候一个人的无语和悲哀是很难从表情上看出来的,看上去潘宁并没有任何挣扎和反抗,便当下决定移民加拿大。
而且潘总不要一分钱退休金,不要一股股份,走得潇洒干净、彻底果决!
我想他肯定当时心里在想:爷不陪你们玩儿了!
而且这样的结局他也是早就设想过的,所以在面对的时候才能如此率性、明确,只是他没想到这么快,心有不甘吧!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公开说过一句和这家企业有关的话,再也没有与科龙的人有过来往!
潘宁走了,他的扶手王国端和容桂镇镇长徐铁峰先后继任科龙总裁,但是都如同走马灯一般。
王国端是继任一年半之后突然意外辞职,徐铁峰是不足一年便难以为继,这些现象都令外界产生诸多疑问:就算按照市场上的惯性,科龙也不能垮得这么快吧?!
一个企业没有用心经营它的人,想要垮台或许可能可以更快些?谁知道呢?
科龙绝望地期盼他的新主人,这时候顾雏军登场了。
他是内燃机和热力学专业出身的硕士研究生,后在市场上不断打磨,颇有资本运作心得的新生代企业家。
但是他的履历并不明朗,很多不明所以的财富和头衔也让人望而生畏。
但是他是名副其实的科龙的主人,因为他的心在科龙身上,他实打实地花了钱,买了科龙,所以一度科龙开始有了好转。
看来顾雏军是个全脑型人才,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都非常出色,那么,他是否能够在后续的资本市场中把持住自己呢?
当一个人的事业到达了一定的巅峰,就一定要夹着尾巴低调做人,顾雏军的张扬和傲慢引起了外界的很多不满和猜想,郎咸平教授更是以专业的眼光审视着顾雏军的一举一动,最终写成一篇演讲稿在复旦大学演讲中使用。
一时激起千层浪,两个人都年过半百,展开了著名的“顾郎之争”。
一个是企业家,难免会有原始资金积累的灰色内幕,难免会有财务手续不合规的问题;一个是单纯的学者教授,当然前者会被不断地捅出更多的问题。
不正常的财务数据一次次冲刷着大众的眼球,股市价格一落千丈,最终科龙毁在了顾雏军的手里。
大洋彼岸的潘宁想必也痛心疾首吧!
所有企业家们,无论业务多忙,也需要抽出时间把自己的财务数据梳理清晰,烂帐千万别拖,否则积重难返;
所有国有企业的经理人们,无论你付出过多少心血,要珍惜组织对你的信任,时刻做好两手准备,毕竟你吃的是国家的饭碗,拿的是公民的税金,在国家的平台上行事处处占得先机。
一方面要把企业当自己的去经营和维护,一方面要坚决服从领导安排,看开一些,不要太多放不下。
(3)接下来的故事没了企业的产权问题,看上去会更过瘾一些,那就是新疆的唐氏兄弟,老四是唐万新,也是幕后首脑。
他似乎是天生就适合经商,即使生在了偏远的新疆,不好好上学,两次辍学之后,在家开了个路边彩印店,但是生性不安分的他,只要稍微攒点儿钱就去干别的买卖。
一句话概括就是:啥也干过,啥也没成。
直到1992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
对了,中国股市井喷的那一年,唐万新嗅到了商机,请了5000人去排队领取认购抽签表,自然也就赚了一大笔,老唐几兄弟算是时来运转了。
他们开始到处搜刮国有企业的原始股,再进行倒卖或上市后甩卖套现,没多久,他们完成了原始资金的积累。
几兄弟坐拥几千万,一定是搂在一起笑到天亮,手舞足蹈不知该干啥吧!钱有时候真的不是个好东西,往往面对“假如你有5000万,你会怎么花?”的问题时,难以找到正确答案,除非你让对方真正获得5000万。
他们并没有去过你以为的那种神仙生活,他们的欲望在短暂的开心后变得更大,他们注册了德隆,并开始不断地收购实体企业,并以此为噱头在金融业进行非常规运作,试图将自身的财务进行不断的裂变突破。
一个孩子要长大成人,需要时间;一家企业要发展壮大,同样有其自身规律,不是几个数字就能替代的。
所以,德隆在一路狂飙之后,埋下了不少祸根,很多朋友的信任最后化作虚无,不少企业最后赔得精光,唐万新自己都说几乎工作总是围绕处理危机来展开。
拆东墙补西墙,套现就走人的事情总是会有绕不开的环节。
好好的企业在被德隆收购之后,都要将利润所得的几乎全部系数上缴给德隆。
资本运作应该是为企业的发展服务并提供有力的支撑,而德隆完全违背了这个规律!
所以,来得快也去得快:德隆旗下的企业全线下挫,不足一个月,股市上蒸发掉160个亿!唐万新也曾想逃,但是最终还是被政府劝说回国处理善后。
他的的确确是个人物,低调行事并且善于资源整合,经营能力也很好,牟其中是光说不练,他却一一落到实处,只不过是不正当的手段和偏离轨道的思想罢了。
一切被欲望牵着鼻子走的行为,终将要付出代价!
(4)在吴晓波老师讲述的这19家企业中,最神秘的莫过于中科创业,创办人的真实名字叫吕建新,后来改名为吕梁,他又在网上自称为K先生。
股票里有K线图,国王的英文单词是以K开头的,他自知自己一手玩儿转的把戏不能公之于众,所以K先生便成了他的代号。
他早年想靠写小说为生,但是没有按耐住寂寞,便改写股评,也算是跨界吧,在海量生涩的股评中,他的文学功底让他的文字颇受追捧。
我总爱说我是培训师里画画儿最好的,绘画界里讲课最好的,如果绘画界能算我一员的话,哈哈!
但是擅写股评的人,不一定炒股水平高,K先生便是一亏再亏,前后1000万。
真是够郁闷的岁月!
不久之后,他迎来一个访客,名叫朱焕良,老朱在深圳专程来北京拜访K先生,向其求助,他哪里知道他拜的佛自己也还有一屁股债啊!
两个人因各自的小算盘结合在了一起,朱焕良发愁的是被一支股票套牢了2个亿!
K先生开始了属于他自己的戏法,坐镇家中,寻得一个神奇的小丁四处去牵线搭桥、寻找资金,最后成了一家公司的股东,但是欠债4个亿!他显然被朱焕良给蒙骗了,朱焕良手上的股票真的是一文不值!
但是既已没有了回头路,那就想办法炒高这家企业(康达尔)的股价吧!
本来就拥有众多粉丝的股评人K先生,一展风采,不漏声色地开始引导股民,线下的小丁开始布局设置连环网络,一起配合,最终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恰逢5.19行情,众人纷纷跟进康达尔,将K先生奉为神明,顶礼膜拜!
K先生在北京创办了中科创业,一路高歌的他们开始大肆操纵股价,利益共担的链条比大众们的想象更为精彩繁杂。
甚至在K结婚的时候,小丁可以把中科创业的股价稳稳的、精确地控制在“72.88元”!简直视旁人和制度如无物!
这期间,他们忽略了朱焕良的感受,我们不妨换位思考:他本来是被套牢2个亿,可是后来死死抱住股票不撒手,却惊奇地发现自己转眼已经获利十几亿,但是不能取出来,你难受不难受?
所有炒股的人都知道:落袋为安,他对K先生的承诺本来是5年不动股票的,但是他每天都在担惊害怕,毕竟他是知道康达尔企业的真实情况的。
所以,朱焕良不能忍了,他开始大批量地抛售手里的股票,因为他觉得足够了,不想再玩儿下午了。
散户们肯定会被影响,他们开始盲目地跟着抛售;
中科创业内部的员工们在K先生的眼皮子底下也早就联手买进公司股票,这个时候也开始悄然抛售;
中科创业连连跌停,泡沫破灭了,小丁不神奇了,K先生这回怎么也K不过去了!
吕建新和小丁等看上去极其普通,但是在不稚嫩的中国股市上能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真的要引起我们的反思和警醒,没有十足的把握和对企业的了解,炒股只能是个副业,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情,又岂止K先生一个呢?
(5)接下来出场的是一位神人,他没有上学的经历,却的的确确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
他当过厨子,也承包过小商店,后来在一个同事的工厂里负责企业债券的发行。
在上海出差时,他住进了上海东湖宾馆,这里住了很多的炒家大牛,他每天被这些人的言论熏陶着,也会发表着自己的意见,其间便认识了许文通——中国金融学院党委书记。
说了这么多,还没说他叫什么,他创办的是什么企业?
就连他自己那会儿也丝毫不知道自己后来会一头扎进实体企业里,一干就干了大半辈子。
他的原名叫仰勇,后来因酷爱金融,并想坚决告别过去,便改名为仰融,而他在许文通的欣赏和鼎力支持下,在香港注册了一家财务公司。
财务公司能做些什么呢?他们准备收购一些机制僵化的国有企业,并通过金融手段进行盘活,于是乎,他就遇见并买下了沈阳金杯客车厂,资金想必是后面的许文通想办法搞到的。
虽然厂子破烂不堪,但是毕竟是国家背景,所以他确定目标:要将金杯变成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
事情很顺利,仰融赶上了很好的历史契机,一举成名!
你可能会说,不太可能吧,就一个破烂厂子就能骗到美国人?!
是的,没那么简单,国有企业的概念是很好,还要有更多美国投资者感兴趣的元素:仰融的财务公司、许文通的公司,中国金融学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共同发起了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
这下够吸引人了吧!
所以,沈阳金杯就是成了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中国公司,这样的消息自然让沈阳市政府为之振奋,政府部门开始给予重视和各种荣誉,当然还有各种政策上的便利和税收方面的各种优待。
仰融开始将目标投向更多国有企业,纵观各个行业,他发现他无意间涉足的汽车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利好,于是,便开始动起了脑筋,经营思想开始慢慢形成。
跨界者的思路往往不受局限,他设定了有效的规则,规避了经销商从中获利的小动作;全国统一售价和优惠折扣,让客户更加放心;用承兑汇票进行交易,减少了企业现金流的压力;价格适当下滑,挑战竞争对手,并顺利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等。
他对汽车行业的感情随着这一次次的创新和利好反馈开始积累,当然,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成立了自己的华晨控股,并收购上海申华实业,准备挺进轿车行列。
仰融拥有世界格局和清晰的经营理念,他与国际上知名的企业厂商进行合作,顺应了汽车生产全球合作化的趋势,推出了第一代“中华”。
之后他又与英国罗浮汽车公司合资项目,意欲在宁波建厂投资,一切都那么完美,但是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沈阳政府惧怕财产的流逝,你小子跑到宁波建厂,我还怎么收税?!
所以,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开始分裂,好言相权不行就开始强加干涉,这是中国各地政府本位主义的凸显,政治猛于虎也,政府的各界领导可以更换,但是谁都会盯着自己管辖范围内企业的税收情况,岂能容你肥水流到外人田?!
仰融在处理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上,露出了不成熟的地方,一意孤行之后终于惹来了一身骚:当初为吸引美国投资者们,虚假创建的基金会投资人中有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学院等国有企业,那么,你华晨就该是国家的。
所以,仰融的一切职务被解除,他值得抛售股票并套现近9000万元,然后重蹈覆辙,走了潘宁大叔的路子。
但是他心有不甘,始终关注着华晨的动向:
华晨的四大金刚(四位高管)统统接受政府的条件,继续留在华晨,这让仰融恼怒,这不就是众叛亲离吗?
但是职业经理人很难像创办人一样疼惜企业、维护企业的利益。
他们四个没有一统江河的能力,却很会为自己考虑,所以经营成绩可想而知,华晨的销量逐渐递减,更没有后续的新产品跟上,仰融牵线主抓的英国罗浮项目合作也不了了之,最后赔上2个亿!
两败俱伤的场面唯有企业经营者痛心,政府只要制止了他们不想看到的事情发生就好。
仰融用了半生的经历和几乎全部家当学会了一个道理:听政府的,服软才行!
我还想说的是那四大金刚,看上去也都挺象个人才,作为职业经理人,他们将会是我后续课程中的典型反面教材,职业经理人的通病有2个:
1、缺乏职业道德底线,不能以企业利益为重,总是将自身的发展和利益放在第一位;
2、缺乏个人品牌意识,在这样的企业里,你的每一个决策都会在媒体面前变成透明的,以后哪个东家还敢用你?
地方政府之间的恶意比拼和竞争可能无意间伤到企业,需要引起政府高层的主意并寻求改进的措施。
(6)职业经理人除了上述2个通病,还容易触碰一个高压线,那就是在企业内部占山头,让下属对自己忠诚,而非对企业忠诚,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一旦被经营者察觉,一定会死得很难看。
柳传志就发现了这样一个让他痛心又惧怕的人:孙宏斌。
孙宏斌出身清华大学,或又去美国学习管理,可谓是正宗学院派。
他之所以能进入柳传志的视线,不是因为背景好,背景永远只是进入企业的敲门砖,发展顺利与否还要看自己的努力。
孙宏斌肯吃苦、肯动脑,在一堆老资历的干部中间,他一直显得富有成效且勤奋好学。
柳传志在他身上看到了接班人的影子,一度对他各种调教,但是一个偶尔的细节让柳传志上了心。
后来他才发现孙宏斌在企业内部已经有了自己的群众基础,并对他一个人听命,柳传志决定当面指责孙宏斌,让他不要错下去,但是孙宏斌已经被下面的人鼓吹得不知天高地厚,居然丝毫不理会。
柳传志只好求助于公安局和检察院,适时遏制了这次内部危机。
也就是说孙宏斌被判入狱近5年时间,5年的时间里,他一定恨过柳传志,也估计想过要报复,但是当时间足够长的时候,人的思想就会得到沉淀,就会看到问题的本质。
你孙宏斌算老几,联想是谁的?他从这些情绪中慢慢解脱出来,开始思考今后的发展,毕竟还年轻,所以,他出狱后毫不犹豫地找到了唯一认可他能力的人——柳传志。
聪明人对话不费劲,柳传志也不想得罪这样的人,于是出资50万,算是给孙宏斌一笔启动项目资金,然后他们合资开发了一个地产项目:香榭里小区。
但是项目盘子太小,孙宏斌没捞到什么油水,于是他开始干起了和邓智仁一样的业务:地产销售代理。
话说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开始放宽政策,促动内需,孙宏斌拿到了一块地皮,他迎来了地产的高峰。
他很有方法,也很有脑子,毕竟人家是高智商和高学历;
但是经常会发生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事情,一度和万科的王石叫板。
他曾经一度有条理地收购各地中高档楼盘,高价出售,但分批向政府支付地价。
他曾经从拿地到开盘仅用2个月,但是链条上得太紧,一缺油就容易断。
转眼7年过去了,顺驰完成了90多亿的销售额,如果再有1年,他就实现了他的梦想:100亿。
但是地产的调控政策出台了,王石的话应验了,销售跟不上,银行贷不出钱,孙宏斌傻了。
顺驰后来被港商单伟豹收购,激情的黑马停歇了。
企业家必须清楚地知道:当企业经历过第一个阶段后,发展必须是稳健的,就如同人要上保险一样,政策的变化、制度的挑战、市场的动向、技术的更新、金融市场的变化,甚至是气候的变化和世界格局,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蝴蝶效应随处都在发生着。
工作做到9成,对外说个7成就行,尤其是对行业内的人士,树敌太多对于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任何好处。
所以,孙宏斌的挫败怪不得任何人,他没有为他的顺驰(和他的孙氏谐音)提供遮风避雨的任何措施。
(7)英雄从来都是不问出处的,当你仅凭一个人的出身就给对方盖棺定论时,只能说明你没什么见识和学问。
接下来的这位创建的商业主题不必孙宏斌的小,但是他确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小时候家里穷,他就四处去捡废铜烂铁。
而人生的所有境遇都是有关联的,日后他就一手打造了实力雄厚的钢铁企业。
捡的多了他就买个小拖拉机,这样他能别人捡得更多。
再有点儿钱了,他就买个压块儿机,这样铁块肯定比铁皮价格高。
再后来他就成立了一个炼钢作坊,再后来他就注册了公司:铁本。
在这19个故事里,我最可怜的是健力宝的李经纬,最心疼的就是戴国芳,这个吃苦一辈子,废铁堆里长大的人。
他的发迹清白干净,没有丝毫的伪装和掩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