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年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汽车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然而汽车职业教育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汽车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为我国汽车产业培养了众多应用人才,但目前研究表明,校企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相对分离。因此,学校在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应更注重学生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零距离对接,在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使毕业生与企业无缝对接,实现学校和企业利益共享。
汽车职业教育固然有着汽车专业特殊的需求,但理论与实践能否顺利对接,学生能否与企业实现零接轨这种本质的需求是不会变的。校企合作将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实践能力的生产、科研有机地结合,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和企业的应用型人才。
一、汽车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的意义
从目前汽车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来看,产学研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手段是实现产学研的重要途径。因此,校企合作是汽车职业教育重要的改革方向,其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职业教育实质内涵
虽然相对于德国、美国、英国和日本而言,我国汽车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比较迟缓。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发展促进和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倡导的“产教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职业性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则在职业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实现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归。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只凭学校的力量是不可能完成的,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学校的努力配合才能完成,根据工作岗位的要求,为学生量身定做教育培养计划,做到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理论、实践合一,作品、产品合一,育人、创收合一。
(二)校企合作模式符合国家“以就业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我国的职业教育办学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要求职业教育必须从研究性定位院校转向应用性的定位院校。一方面校企合作为学生在企业实际生产中获得了工作经验,实现了企业用人的要求;另一方面使得职业学院与学生获得了能力提升,这种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工作方面,更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工作的认识、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的价值性;再者,校企合作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就业信息平台,有利于学生、职业院校和企业三方良好沟通,实现更加快捷就业途径,从而为家庭、社会及国家从宏观上节约资源。
(三)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地位
传统教育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传授知识是以理论为基础,这种教育不适合于现代应用性职业院校,主要是因为传统教育模式会导致学与用不能有效结合,这对整个国家资源来说是一种极大浪费。校企合作把企业与学院距离拉近了,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接触,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了以工种需要、岗位能力为基础的教学体系,无论在学科建设还是在培养目标上都把现今的职业院校课程设计转到职业能力本位上来,淡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强调了学习环境与企业环境相结合,使学生很容易在毕业后立即能为企业带来附加值。
二、我国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目前存在校企合作模式方式较多,为我国汽车事业培养了大量的汽车类人才,各种职业培养模式在实践中有着鲜明的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下面就几种主要培养模式进行相应利弊分析。
(一)通用型“双元制”教育模式
“双元制”被公认为校企合作模版,这里所指的“双元制”是指,“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企业。受教育者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和基础技术理论,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两元结合完成职业教育任务。这种教育模式,学校与企业既分工又协作,突出以企业为主,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突出以实践为主,以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然而,由于我国的汽车技术装备水平还不够高,我国大部分汽车企业仍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转向技术密集型阶段,这必然会在实践中导致校企合作障碍。主要原因为一方面企业与职业教育机构培养学生的目标不协调。由于企业自身缺陷,例如企业规模、企业文化内涵、企业经营方式以及企业战略规划等,这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主动性,企业不能有效地参与学生管理,不能与学生针对学习环节中存在的实践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企业与学校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常不能有效结合实践要求,甚至企业认为很多
浅析汽车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章小平
[摘要]近几年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汽车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然而汽车职业教育面临着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汽车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互动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在合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校企互动、需求导向、共享共赢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校企更深层次合作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汽车人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
[作者简介]章小平(1975-),男,江西南昌人,江西科技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西南昌330049)[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38-02
学校对于企业提出的参与解决障碍的方法不能有效解决,所以不能培养企业所需要岗位的人才。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和学校存在相对分离,导致学校教学设备陈旧、教学资源短缺、师资队伍和场地不足等,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与企业的要求跟不上,学生在学校实践的器材往往落后于企业实际工作环境,所以“双元制”教育模式从企业角度来看存在着合作者的相对分离性。再者,由于企业和学校各自的偏好不同,或者是由于经济关系的因素,没有分清到底谁是这种培养方式的主体,从而导致企业在合作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模糊,不能充分调动汽车企业的积极性。虽然产生的原因有些是因为历史、行业特点、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生产方式造成的,但如何解决这种主体问题需要从现有的体制上进行有效组合。
(二)双向型“订单”教育模式
“订单”教育目前存在的形式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学校招生时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结合;第二种是企业针对在校学习满一年或一年以上的优秀学生,进行招工,然后再实现实习与就业结合。教学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课程教学,学校按选修课要求组织学生报名和排课,企业派专家负责课堂教学。经考核合格后,学生可以就业实习等形式到企业上岗工作,强化实际操作技能。毕业后,根据双向选择结果,企业将所需人员留下就业。此种模式的缺陷主要是在生源质量上,这是由于职业院校自身办学特点造成的,学校为了进一步扩张或者为了生存,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更会追求经济利益,没有经济利益作为前提对于汽车职业院校来说其他都如空中楼阁。从目前我国汽车职业院校办学经历来看,我国的汽车职业教育必将经历一个生源抢夺的时间阶段,在这个阶段学院必将加大力度或者是不需成本进行扩充生源,而企业在参与学校招生过程中,实际上根本不占主导地位,往往是学校为了保证生源数量,而忽略了生源质量,很多生源根本不能符合企业需求,这样导致在后续教育过程中增加了企业成本投入,甚至往往在教育过程中走形式,不能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再者,生源来源单一决定这种模式不能有效地向社会扩展,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还是以学历为前提的教育,所以在时间上企业和学校的要求不一样的;最后一个原因就是这种培养模式不灵活,不能有效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企业很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这种情况下学生一毕业就等于失业。
(三)实践型的校外建实训基地模式
目前,我国汽车类企业越来越多,汽车类企业同样存在着人力资源短缺现象,同时还存在节约成本的目标。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正好符合学院与企业双方面需求,此种模式是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实习所需资料,参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制订,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校的专业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与学校相对分离的问题,也能为学院和企业深层次的社会需求带来价值,同时也能完成学院与企业共同的经营目标。因此,这种模式从现行的经营效益来看,是一种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都有一定受益的模式。但由于企业和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出发点不一样,往往导致教学计划的制订不能有效统一;另外,由于学校和企业在这种模式教育过程中最终所追求的是经济利益,特别是企业更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学校为了能和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关系,必然牺牲学校部分利益,而这种损失最后必会转嫁到学生身上,因此,这种合作在往往使学生利益得不到保障。
三、汽车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方式的几点思考
汽车类校企合作过程,实现了产学研的合作,它们是互为要素、互为动力、互为机制的关系。校企合作是实现汽车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服务于企业的有效途径,但目前职业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思想、教育观念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快深化校企合作的步伐,建立起与企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办学思想和观念,要真正建立起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服务链。
(一)改变校企合作中的学校主导地位,建立对等互助型合作关系
校企合作模式的主导地位不能简单地由学院主导,应从根本上改变现有地位模式,从而实现校企合作信任及共赢的关系。首先,是在制度上建立校企业共同决策的关系,把企业发展与学院发展相统一,把企业规划与学院规划相统一,把企业决策与学院决策相统一。例如,改变原有的单一生源的来源,建立以企业为主的生源选择模式,做到学生与员工统一。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建立校企共同筹划的“双师型”。由企业为学校提供指导的“双师型”教师,尽可能在教育部教学体系评估中建立以企业为主的“双师型”决策,而不是学校为了追求教育体系评估而盲目引进一些虽高学历但不符合企业教学要求的人才。再次,建立企业与学校共同协商课程。合作办学机构要求开设的课程必须符合企业的需要,因此课程计划的制订必须由企业和学校协商参与完成,不能简单地为了追求学校的利益而不顾及企业的发展,企业参与学院的课程设置,学院参与企业的经营,只要能坚持对等互助型合作关系,一定会有利于双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将要求我国更多的职业学校,积极主动地了解企业的需求,与企业一起共同制订人才的培养计划,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都将有企业参与,这符合现代就业市场需要,也符合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破除学历为前提的职业教育模式,建立市场技能型职业教育模式
在我国教育行业的行为中,对学生的教育往往是以学历教育为前提进行引导,对学历的要求是历史原因以及未来发展需要造成的,但并不表示我国的汽车职业教育一定也要以学历为前提。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如果定位于研究型大学教育模式将没有出路,应用型职业教育定位思想现已被广泛接受。所谓应用型职业教育,其本质就是培养适合企业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技能型教育与学历教育谁为第一就存在相对冲突,职业教育应改变原有的学历教育为第一的思想,建立技能第一,学历第二,突显出应用型教育的特色,建立技能型教育办学模式,培养适合企业岗位要求的学生,而不是培养学历教育体制下相对应用型的“人才”,甚至可以在破除学历为前提的情况下,改变现在的教育培养时间三年制或四年制等,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时间规律。
(三)规范职业教育技能证书评定标准,提高技能含金量
我国汽车职业技能证书评定虽然取得可喜成绩,但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