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文艺与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述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国内文艺与文学的生态批评研究述评
当前生态批评研究是我国文艺学与文学研究领域内一种方兴未艾的研究。美国与西方影响下的我国生态批评研究致力于对起源于西方的生态批评进行全面辩证的研究。同时,我国学者也意识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批评思想的重要性,并尝试在中西方比较视野中积极拓展生态批评的研究视阈。当前生态批评研究能够为我国新时期立足于生态视角的文艺学与美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在更广阔的意义上,当前生态批评研究可以服务于我国当前建设生态型文明社会的目标。
标签:生态批评;生态文艺学;思想交流
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的文学研究者在世界范围内首先将生态视角引入文学研究领域,在文学研究视野中尝试生态思考,这种新的文学批评方法最终被定名为“生态批评”。近年,我国文艺学与文学研究领域内的生态批评研究开始出现,并且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也取得了一些生态批评研究的学术成果。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源于西方的生态批评进行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与研究。从时间上看,当前生态批评研究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全面介绍生态批评的产生与发展状况,解释生态批评的基本概念与原则,描述生态批评从萌芽到确立成为一种文学研究流派的发展过程,为我国学者提供西方生态批评的最新发展态势;第二阶段,对生态批评的理论思想进行梳理,总结与分析生态批评所遵循的思想原则,发掘生态批评的深层思想内涵,使生态批评思想呈现在一种清晰的思考框架内,使其更容易被理解与评析;第三阶段,对生态批评思想进行综合评价,以辩证的眼光发掘生态批评对于文艺理论发展的价值与意义,对有助于我国当前立足于生态视角的文艺学与美学研究的部分谨慎地加以借鉴。这三个阶段大致可以概括为对生态批评的介绍引进、综合梳理与分析评价的过程。同时,这种历时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这三个阶段的研究内容有时也相互结合,尤其是最近的生态批评研究比较注重生态批评研究与我国立足于生态视角的文艺学与美学研究的关联。
近年,我国的生态批评研究发展比较迅速,取得了一定的生态批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当前开展生态视角的文艺学与美学研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想资源。
一、当前国内生态批评研究的视野
(一)生态批评的动因与意义
当前生态批评研究首先关注的是生态批评产生的动因。生态批评的产生决非偶然,它与当代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早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社会的一些人文学科就对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逐渐树立起本学科的生态责任意识,进而完成学科自身的“绿色化”转变。文学研究领域的“绿色化”转变虽然相对滞后,但也逐渐形成本学科领域的生态责任意识与生态
思考方法,并以“生态批评”的名义明确地加入到人文学科的生态思想运动当中。生态批评正是在当代面临生态危机的时代背景中、在生态责任意识的驱使下逐渐产生和发展的,这就是生态批评形成的基本线索。
生态批评研究的动因和生存环境急剧恶化、生态危机压力与日俱增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以此作为指向,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发掘生态批评产生的原因——从当代环境状况、自然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文艺理论的时代责任等方面探寻生态批评产生的动因。如果从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出发思考生态批评的产生,可以发现,自然本来是文学不可缺少的母题,却没有受到现代文学理论足够的重视。当前生态意识的觉醒促使我们重新认识文学与自然的关系,而生态批评就起始于这种生态意识的觉醒。同时,生态批评的产生可以说是在全球生态情况每况愈下的严峻形势下文学批评的一种自觉行为,是当前文化生态变迁中生态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对生态批评兴起的动因,需要从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中探索,需要在世界文化生态的变迁中考察。此外,如果将西方文艺理论的自身发展与人们对自然与环境的关注结合起来考察,具有跨学科特点的生態批评不仅是文学理论界对欧美“环境文学”与“自然写作”潮流的回应,也是批评者关注环境与自然的必然结果。
可以说,生态批评诞生于生态环境日渐恶化的年代,它体现了文学研究领域内生态意识的觉醒,是文学研究领域对生态恶化与环境破环的现实状况做出的积极反应。生态批评表明,文学研究领域已经不再对作为人类生存基础的生态环境的恶化状况保持沉默,学者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自身作为人类—分子所肩负的生态责任,生态批评就是文学研究领域绿色化运动的体现。生态批评在文学研究领域建立起对人类文化的反思机制。同时,它突破了文学研究的既有疆域,将目光延伸到整个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
对生态批评学科意义的研究是国内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学者们尝试从拓宽学科视野、建立新的批评范畴与自身实践意义等多种角度分析生态批评的学科意义,力图发掘生态批评的各种深层价值。就生态批评的主旨和实际意义来说,生态批评坚持一种系统整体论的观点,主张和谐、均衡、适度的原则,因此给阶级、性别、种族等当前十分流行的文学批评注入了新的内容。生态批评方法的兴起同文学批评中业已流行的社会批评、精神分析批评、神话一原型批评与格式塔一心理学批评等方法一起为文学批评增添了新的批评武器和视角。同时也可以运用文学批评的阵地宣传生态理论,推动环保运动,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从生态批评探索生态危机根源的角度来看,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和文化批评,其本体特征和独特价值就是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进行文化批评一探索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此外,如果从拓展文学研究视野的角度来探讨生态批评的学科意义,那么生态批评不仅是严肃的批评家的社会责任感的表现,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扩大了文学研究的视野,将文学批评的视野向自然敞开了。生态批评标志着文学研究跨越出人文学科的疆域,跨向了自然科学与自然。文学批评本身应该处于一个开放的、与外界不断对话的过程中,位于学术前沿的生态批评正展示出这种开放与交流的特点。同时,生态批评以对人与自然的联系的关注使批评家进一步突破文本的社会历史语境,站在地球生物圈的高度考察传统文学经典的构成、现
存经典的构成、现存文学理论的得失,从而能够再现缺席已久的自然在文本乃至文化中的地位。就实践意义而言,生态批评在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质疑声中、在生态危机昭然可见时应运而生,这表明文学研究者对生态环境实际问题的关注,表明文学研究者相信文学蕴涵着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资源,可以用来修补导致人类物质文明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人与自然不协调的对立关系。再者,从人类自身视角而言,自然可分为外部自然(物质生态)与内部自然(人类的精神解决生态)。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不是单纯解决狭义的自然生态,而是解决人类的精神生态问题。生态批评有助于人们实现既符合生态主义理想又能在现实中达到的一种深层的、精神意义上的“回归自然”。总之,生态批评的学科意义可以从不同维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和探讨,多样性的研究能够加深对生态批评的理解,有助于正确与全面地评价生态批评,同时也为生态批评的未来发展导向提供某种参考。
(二)生态批评的学科特点与性质
生态批评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学科特性。生态批评在萌发时期就突出强调了自身拥有的生态与文学研究的跨学科特性。当前的生态批评成果也体现出生态批评将文学研究与生态学、深层生态学、自然地理与博物学等学科相结合的特点,充分说明了生态批评思考的开放性。同时这也表明,生态批评在某方面还处于实验性研究阶段,正在尝试各种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现在还无法确定哪种研究方法能得到认可并得以保留。
生态批评突出的学科特性是我国当前生态批评研究比较关注的内容。目前的研究对生态批评的学科特性进行各种提炼和分析,从多角度、跨学科的意义上进一步阐释生态批评这一崭新的文学批评流派。就生态批评的理论起点问题而言,生态批评虽然引用了一些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和环境科学的研究数据,但从整体上看,生态批评里的自然科学成分并不突出。生态批评家主要吸取的并非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成果,而是生态学的基本思想,也就是生态哲学思想。生态哲学才是生态文学批评的理论起点与依据。从生态批评的学科基础来说,西方生态批评不是文学批评与作为自然科学的生态的平均结合。生态批评以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并从中提取了大量現象,加以人文学科或文学式的研究批判;生态批评吸收了生态哲学或生态智慧的一些基本概念。
如果从生态批评的策略、思想倾向或情感归属等角度解析生态批评,也可以发现它的一些学科特性。首先,在某种意义上,生态批评更多的是视角与策略上的新颖。生态批评与新批评、结构主义或解构主义相比,更容易受到问题的驱使,而不是方法论的驱动。其次,就生态批评的思想倾向而言,它所借助的思想武器是20世纪后期的西方解构主义思潮,特别针对以“人”为中心的西方传统意识,对单纯的社会人文关怀提出了挑战,把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提高到人类能否继续生存下去的重要程度,这与后现代文化影响下人们对启蒙主义的人文理想普遍产生怀疑的思想倾向是一致的。就生态批评的精神实质来看,它是从自然的角度、站在自然和生态的立场研究文学与环境的关系的,旨在为自然本身恢复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并通过理论的探讨,促进“自然写作”,进而起到对读者进行生态保护和自然意识的启蒙作用。生态批评也可以视为人们追寻伊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