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案新部编本《小雨沙沙》
音乐小雨沙沙教学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还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案例以“小雨沙沙”为主题,旨在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案例目标1. 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小雨沙沙的节奏和旋律。
2. 培养幼儿的听觉感知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3. 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案例内容1. 活动名称:音乐小雨沙沙2. 活动时间:40分钟3. 活动对象:大班幼儿4. 活动准备:(1)音乐《小雨沙沙》;(2)小雨沙沙道具(雨伞、雨靴等);(3)音乐器材(铃鼓、手鼓等);(4)音乐欣赏环境布置(雨滴背景、雨伞装饰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音乐《小雨沙沙》,引导幼儿欣赏,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2)幼儿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小雨沙沙的音乐,感受小雨带来的快乐。
”2. 学习音乐(1)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拍手。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音乐旋律,鼓励幼儿用声音模仿小雨沙沙的声音。
(3)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跳,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3. 活动拓展(1)教师分发小雨沙沙道具,让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小雨沙沙的场景。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游戏,如“找雨滴”、“雨伞接力”等,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4. 总结(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活动过程,分享自己的感受。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音乐小雨沙沙,感受到了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也学会了团队合作。
希望小朋友们回家后,能和家人一起分享今天的快乐。
”五、活动反思1. 教师在活动中应注重幼儿的参与度,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审美能力的发展,适时给予指导。
3. 活动拓展环节,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音乐《小雨沙沙沙》教案(精选6篇)

音乐《小雨沙沙沙》教案(精选6篇)音乐《小雨沙沙沙》教案篇1目标定位: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真正接触乐器的时间较短,对于演奏方面的知识了解较浅。
所以,我把活动目标简单定为以下三点:首先是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表现大雨、小雨,并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
其次是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形体动作表现大雨、小雨。
最后是初步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活动的重难点:学习用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1、幼儿事先学会歌曲《大雨小雨》;2、自制图谱3、录音《大雨小雨》;4、打击乐器:自制响罐活动流程:活动流程:1、导入活动,复习歌曲。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形象、鲜明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所以在活动的开始,我以两个大、小不同的纸偶“大雨点、小雨点”直接引入主题。
我借助形象、直观地教具充分激发幼儿演唱的兴趣和对大雨点、小雨点的喜爱。
2、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分别表现大雨、小雨。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我首先请幼儿回忆大雨、小雨的特点。
通过让幼儿学大雨、小雨的声音、比较它们声音的高低。
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
“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我们在唱到‘大雨’的时候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唱‘小雨’的时候声音又是什么样的呢?”让幼儿在演唱过程中,对声音的强弱变化有一个更深入的感受。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形体动作、节奏表现大雨、小雨。
为了让幼儿更形象地表现大雨、小雨,我首先出示“大雨的节奏谱”并调动幼儿的思维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表现自己。
通过幼儿的动作表现,让他们知道大雨适合选择幅度、力度较大的动作表现;小雨的声音小就适合幅度、力度较小的动作表现。
在创编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再启发、引导幼儿看图谱徒手拍节奏。
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来表现。
让幼儿从易到难,最后到练习拍总谱。
练习过程中,幼儿随教师边指边拍节奏,这样做使得在练习节奏型上就得心应手了。
《小雨沙沙》教案

《小雨沙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体验到雨天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通过观察和感受小雨的特点,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小雨沙沙的声音,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二、教学内容:1. 小雨的特点:细小、柔软、滋润。
2. 小雨沙沙的声音:轻柔、节奏感强。
三、教学重点:1. 观察和描述小雨的特点。
2. 体验小雨沙沙的声音,培养音乐节奏感。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准确地观察和描述小雨的特点。
2. 如何让学生在体验小雨沙沙的声音时,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
五、教学准备:1. 教具:雨伞、雨衣、小雨靴。
2. 材料:画纸、画笔、水彩。
3. 音乐设备:音响、音乐CD。
4. 户外场地:操场或庭院。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雨天的知识,引导学生对小雨的特点和声音产生兴趣。
2. 观察小雨:教师组织学生户外观察小雨,让学生亲身体验小雨的特点,如细小、柔软、滋润。
3. 描述小雨: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小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4. 体验小雨沙沙的声音:教师让学生穿上雨衣、雨靴,在户外小雨中走动,感受小雨沙沙的声音,引导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现这种节奏感。
5. 音乐活动:教师播放小雨沙沙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摇摆,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户外观察小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小雨的特点。
2. 描述法:引导学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小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在户外小雨中走动,体验小雨沙沙的声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音乐法:通过播放小雨沙沙的音乐,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摇摆,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八、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户外观察小雨时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实践评价:教师对学生在户外体验小雨沙沙声音时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3. 作品评价: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小雨沙沙

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雨沙沙一、活动目标1. 感受和表现雨滴的声音和形象。
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他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 音乐CD《小雨沙沙》2. 小雨滴头饰3. 沙锤、小雨伞等道具4. 画纸、颜料等绘画材料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带领幼儿做雨滴模仿动作,引导幼儿模仿雨滴落下的样子,并发出“沙沙”的声音。
2. 学习歌曲:教师播放《小雨沙沙》音乐,让幼儿边听边模仿雨滴的样子,感受音乐的节奏。
3. 演唱歌曲: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的歌词,教唱《小雨沙沙》。
4. 节奏练习:教师用沙锤击打节奏,让幼儿模仿并跟上节奏。
5. 创意表现: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纸和颜料画出自己心中的小雨滴,并可以用沙锤为画作伴奏。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绘画作品展示,让家长共同欣赏幼儿的创造力。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绘画作品布置在教室环境中,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作品的价值。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体验到音乐和绘画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更加自信地参与音乐活动。
六、活动准备1.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
2. 准备小雨沙沙的歌曲乐谱。
3. 准备沙锤、小雨伞等音乐道具。
4. 准备画纸、颜料等绘画材料。
5. 准备小雨滴头饰。
七、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做雨滴模仿动作,引导幼儿模仿雨滴落下的样子,并发出“沙沙”的声音。
2. 学习歌曲:教师播放《小雨沙沙》音乐,让幼儿边听边模仿雨滴的样子,感受音乐的节奏。
3. 歌词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歌曲的歌词,教唱《小雨沙沙》。
4. 节奏练习:教师用沙锤击打节奏,让幼儿模仿并跟上节奏。
5. 创意表现:教师引导幼儿用画纸和颜料画出自己心中的小雨滴,并可以用沙锤为画作伴奏。
八、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音乐播放设备音量适中,避免音量过大对幼儿听觉造成损害。
一年级音乐教案《小雨沙沙沙》

一年级音乐教案《小雨沙沙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小雨沙沙沙》,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用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体会小雨带来的欢乐。
3.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合唱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能够用正确的节奏和音调演唱。
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用轻快的情绪演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音乐教材。
3. 钢琴或其他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歌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快乐。
(2)向学生介绍今天要学习的歌曲《小雨沙沙沙》。
2. 教学新歌:(1)教师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3. 合唱练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分别演唱歌曲。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声部的和谐。
4. 歌曲表演:(1)教师引导学生用动作表现歌曲,如模拟小雨的动作。
(2)学生分组进行表演,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演唱,能够在集体中用轻快的情绪演唱。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韵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合唱能力。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曲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关于雨的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2.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音乐活动,如雨中歌唱,让学生亲身体验雨水与音乐的结合,增加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可以与家长一起欣赏《小雨沙沙沙》歌曲,感受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共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 学生可以尝试用家里的物品,如盆子、勺子等,模拟小雨的声音,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
八、课程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表现、合唱练习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小雨沙沙》教学设计(通用5篇)

《小雨沙沙》教学设计《小雨沙沙》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雨沙沙》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雨沙沙》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演唱歌曲《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里小雨和种子的形象,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
3、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二、教学分析:《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拍,宫调式。
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
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学会细心观察事物,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歌曲符合语言的规律,朗朗上口,是一首孩子们喜爱的好歌,可启发孩子入情入境地表演。
三、教学重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四、教学难点:准确的演唱两段歌词和歌谱。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钢琴、录音机、磁带、图片、打击乐器、头饰等。
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阶段目标: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多高兴呀,让我们向在坐的朋友们也了解一下歌曲《谁在叫》中描写的小动物吧。
(身体坐端正,看谁的演唱最大方)——播放歌曲伴奏录音。
生:进行歌曲表演唱。
师:你们感觉周围的伙伴表现怎么样呀?生:汇报。
师:我们跟着老师的伴奏来演唱,好吗?生:跟着伴奏,六人一组进行演唱。
师:如果你认为自己唱的还不充分,哪我们下面要学的新歌中还有机会。
(二)学习新歌(阶段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经验准确学习歌词和歌谱)1、初听作品,了解歌曲师:春天来了,大自然中的动物那么快活,你知道植物有什么变化吗?生:回答。
小雨沙沙音乐教案5篇

小雨沙沙音乐教案5篇结合实际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有意义的教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动力和意义,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小雨沙沙音乐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小雨沙沙音乐教案篇1情况分析:近几年来,我园在音乐教育领域的教学改革步子大、成效好。
对节奏乐、音乐欣赏、韵律活动等大家都已有了清晰的思路,而对歌唱活动探索较少。
大家普遍认为歌唱活动教的方法单一,学的方法机械,幼儿演唱的兴趣不高,演唱的水平不够。
而歌唱活动在音乐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对歌唱活动作一小小尝试,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歌曲《小雨沙沙》以拟人化的手法,道出了种子对春雨的感激之情。
该歌曲的音域较窄;结构短小工整,音调亲切自然,似在轻轻诉说;歌词形象生动,似一幅美丽的画卷。
整首歌曲充满了儿童情趣,而且非常适合采用多种形式来演唱。
我班幼儿对歌唱活动兴趣较浓,已懂得一些简单的歌唱知识和技能,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感受曲调、歌词、节奏的基础上学唱歌曲。
2、引导幼儿能用较自然的声音、表情和亲切活泼的情绪来演唱。
让幼儿懂得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道理。
3、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创造性地选择演唱形式来演唱,并能在集体歌唱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声音,使之与他人相协调。
活动准备:1、与歌词相适应的图一幅。
2、歌词与节奏卡。
3、“小雨”“种子”的手饰若干。
4、录音机及磁带。
活动过程:1、练声。
以歌曲中的一句作为练声曲,师生问好。
(练声曲是陌生的,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够回答,而且起到了熟悉旋律的效果,为歌唱打好基础。
)2、谈话导入活动。
①春天经常下小雨,你们听过小雨声吗?谁会用声音来学一学?②谁会用动作来表现下小雨?③我们一起来唱唱小雨吧!(用声音模仿小雨声,用动作表现下小雨,用歌声哼唱小雨声,不仅是引子导入活动,更是为后面学唱歌曲、表演歌曲作好铺垫。
)④谁喜欢下小雨?为什么?(通过该问题让幼儿懂得了万物生长都离不开雨露的滋润这样一个道理,同时该问题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小雨沙沙》教案

《小雨沙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小雨沙沙》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了解和体验雨水的珍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小雨沙沙》这首歌曲,并能够理解歌曲的意义。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歌曲《小雨沙沙》乐谱、录音机、音响设备。
2. 教学环境:音乐教室,室内整洁,音响设备正常运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小雨沙沙》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讲解歌曲的意义。
3. 练习:学生跟唱歌曲,教师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 展示:学生分组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
2. 学生创作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歌曲创作,对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评价。
3. 学生参与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示范法,教师先行演示,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
3. 利用分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4. 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七、教学步骤:1. 初步感受:教师播放《小雨沙沙》歌曲,让学生整体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情感。
2. 学习歌词: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讲解歌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习旋律:教师教授歌曲旋律,引导学生跟唱,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4. 实践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5. 创意表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歌曲段落,并进行展示。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雨后户外活动,观察雨水对大自然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小雨沙沙》教案(通用11篇)

《小雨沙沙》教案(通用11篇)《小雨沙沙》教案篇1活动目标:1、进一步熟悉歌曲,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乐器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过程:导入:小朋友们,今天天气真好呀,让我们一起边听音乐边散步吧!幼儿随音乐入室。
(播放雷声)快下雨了,小朋友们,我们快进屋找个小椅子坐下吧。
1、小朋友们都见过下雨吗?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哗啦哗啦)哪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动作把大雨表现出来?(幼儿用手做下大雨的动作)2、小雨又是怎样的呢?(滴答滴答)它和大雨的声音一样吗?谁来表现一下小雨?(幼儿用手做下小雨的动作)3、教师带领幼儿练习演唱,并请幼儿用动作进行表现。
4、教师带领幼儿练习演唱,请幼儿用声音进行表现。
5、用乐器表现大雨和小雨。
铃鼓可以代表什么声音(下大雨)?响板可以代表什么声音(下小雨)?小朋友真棒,不但学会了大雨和小雨的动作,还学会用乐器演奏了呢。
你们听(音乐响起)小鸟又开始唱歌了,雨停了,我们再到外面玩一会儿吧!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我用一条主线串联起来,从开始随音乐进入教室,然后散步,听到雷声后坐下来进行活动,到游戏结束时,播放音乐,雨停了,再到外面玩一会儿。
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用声音、动作、乐器来表现大雨和小雨,体会到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中,小朋友表现得特别棒,不但进一步学会了歌曲,还能够边唱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从整个活动的效果来看,幼儿兴趣浓,参与的.积极性高,较好的实现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1、每个环节之前要给幼儿明确要求,并多次强调。
2、对于小班的孩子,本次音乐活动目标制定的有些多。
《小雨沙沙》教案篇2活动目标1、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大雨和小雨》。
2、大胆尝试用声音、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唱出大雨、小雨时的强弱力度。
儿歌《小雨沙沙》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幼儿园中班教材:《小雨沙沙》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小雨沙沙》,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歌词的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1. 学习歌曲《小雨沙沙》的旋律和歌词。
2. 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教学难点:1. 演唱歌曲《小雨沙沙》时的节奏把握。
2. 歌曲中的音准和气息控制。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小雨沙沙》歌曲。
2. 教学用具:钢琴、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小雨沙沙》歌曲,引导学生倾听,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歌曲里有哪些声音?二、学习歌曲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歌曲《小雨沙沙》的旋律和歌词。
2. 教师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3.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三、歌曲演唱1. 学生分组,每组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2. 教师对每组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3. 学生再次演唱歌曲,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小雨沙沙》的优美旋律和歌词的意义。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歌曲的喜爱。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2. 家长记录学生的演唱情况,并在下次课堂上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小雨沙沙》,让学生感受了歌曲的优美旋律和歌词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
同时,通过分组演唱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第2篇年级:大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歌曲《小雨沙沙》的优美旋律和欢快的节奏。
中班音乐教案《小雨沙沙》

中班音乐教案《小雨沙沙》一、教学目标1、感知歌曲旋律,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2、尝试用沙锤、响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体验合作演奏的乐趣。
3、感受春雨滋润万物的美好,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歌曲内容,能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
尝试用沙锤、响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2、教学难点感受歌曲中强弱的变化,能用声音和动作表现出小雨和种子的不同形象。
三、教学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过春雨,了解春雨的特点。
2、物质准备:歌曲《小雨沙沙》的音乐、图谱、沙锤、响板等乐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活动教师引导幼儿回忆春雨的情景,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春雨吗?春雨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描述春雨,如:“春雨细细的、密密的,像牛毛一样。
”2、欣赏歌曲教师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让幼儿倾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提问幼儿:“歌曲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曲中的主要内容,如:“小雨沙沙沙,种子在说话。
”3、理解歌曲内容教师出示图谱,结合图谱再次播放歌曲,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指着图谱,逐句讲解歌词,让幼儿了解小雨和种子的对话。
4、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幼儿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让幼儿熟悉歌词的韵律。
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倾听,感受歌曲的情感。
幼儿跟随教师轻声学唱歌曲,教师注意纠正幼儿的发音和节奏。
引导幼儿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出小雨和种子的可爱形象。
5、歌曲表演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小雨和种子的生长过程,如小雨落下、种子发芽等。
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其他幼儿伴唱,增强幼儿的参与感。
6、乐器伴奏教师介绍沙锤和响板等乐器,让幼儿了解它们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用沙锤表现小雨,一组用响板表现种子,跟随歌曲进行演奏。
引导幼儿注意乐器演奏的节奏和强弱变化,与歌曲的旋律相配合。
7、活动延伸在音乐区投放沙锤、响板等乐器,让幼儿自由演奏歌曲。
引导幼儿观察大自然中植物的生长变化,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小雨沙沙》教案

《小雨沙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儿歌《小雨沙沙》的歌词,学会用愉快的情绪唱歌。
(2)培养学生用动作表现雨滴的节奏,增强音乐感受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聆听、学唱、表演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水资源的良好情感。
(2)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二、教学内容1. 儿歌《小雨沙沙》的歌词学习。
2. 雨滴节奏的表现手法。
3. 集体舞的学习与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儿歌《小雨沙沙》的歌词。
(2)学会用动作表现雨滴的节奏。
2. 教学难点:(1)准确演唱儿歌中的高音部分。
(2)协调完成集体舞的动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儿歌《小雨沙沙》,引导学生聆听。
(2)学生分享对歌曲的感受,教师总结。
2. 新课学习:(1)教师讲解儿歌《小雨沙沙》的歌词,引导学生学会歌词。
(2)学生跟唱儿歌,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3. 雨滴节奏表现:(1)教师示范雨滴节奏的动作,学生跟随学习。
(2)学生分组进行雨滴节奏的表演,教师点评。
4. 集体舞学习:(1)教师教授集体舞的动作,学生跟随学习。
(2)学生分组进行集体舞的表演,教师点评。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鼓励。
五、课后作业1. 回家后练习儿歌《小雨沙沙》,加强记忆。
2. 家长协助孩子练习雨滴节奏的动作,提高表现力。
3. 复习集体舞动作,准备下次课堂表演。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能力等,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2. 歌唱技能评价:通过课堂演唱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儿歌《小雨沙沙》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音准、节奏等。
3. 动作表现评价:评估学生在雨滴节奏和集体舞中的表现,关注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和表现力。
小雨沙沙音乐教案优秀5篇

小雨沙沙音乐教案优秀5篇小雨沙沙音乐教案篇一课题: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小雨沙沙沙》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并能用语言、动作、图画等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歌曲《小雨沙沙沙》伴奏或者伴表演动作。
3、培养学生能正确的感知美,理解音乐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初步了解沙锤名称及使用技巧。
教学重点:1、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有表情的歌唱,并在学唱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节奏律动感。
教学难点:1、为歌曲创编舞蹈表演动作。
2、学生探索不同节奏型的伴奏节律。
3、了解沙锤名称及使用技巧。
教材分析:《小雨沙沙沙》是一首天真、活泼的儿童歌曲,bE大调,全曲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其中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完全相同,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除了句末落音不同外,其它三小节完全相同。
每个乐句开始时下行的旋律线和紧接着同音反复的八分音符旋律进行,映衬着一种轻巧、活泼的情绪。
演唱时采用中速,注意保持活泼情绪,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应处理的弱一些,以表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春景。
教具学具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伴唱带等笑脸将礼品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音乐,老师和学生一起做律动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歌曲《小胖胖》。
2、师生问好。
二、创设情境师:天色阴沉下来了,青蛙发哑的叫声、燕子、蜻蜓低飞,鱼儿跳出了水面,蚯蚓,蛇爬出洞,地上反潮,石头上有水珠,有手癣脚癣的人会发痒,起小水泡,狗狗吃起青草,蚊子成群结团乱飞,大家感觉天气闷热的不得了,蚂蚁也忙得赶快搬家。
(生:要下雨了)师:现在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大屏幕上下雨的场景,随即放映观看课件感受雨景的美好,说说下雨时自己的心情,还有想法。
师:出示课题《小雨沙沙沙》,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小雨沙沙沙》,学生同老师一起念歌曲的题目,老师随即可以点释小雨和沙沙沙着两个词的意思让学生回答。
小雨沙沙沙小学音乐教案

小雨沙沙沙小学音乐教案小雨沙沙沙小学音乐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小雨沙沙沙小学音乐教案(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雨沙沙沙小学音乐教案 1课题:《小雨沙沙沙》(唱歌课)年级:一年级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小雨沙沙沙》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
2、正确演唱歌曲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总的设计思想:“奇”即创意也。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艺术的种类虽有所不同,所遵循的创作原则确是相同的。
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即是引人入胜的一招。
对一堂课的设计其实就是一种创作。
倘若能环环出新、处处出奇,那引人入胜这一招可贯穿课堂始终。
本课的设计力求“新、异”二字。
[案例1]让学生充分感受新歌、鉴赏新歌[教学设想: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喜欢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对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春天就在我们身边,课前我先播放了一段春天的资料片,屏幕上迷人的春景、可爱的小动物们加上活泼欢快的背景音乐一下子就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学生们边看、边听、边议论。
这一环节中我采用了本课的新授歌曲《小雨沙沙沙》作为资料片的背景音乐,目的就在于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接触新歌、感受、熟悉,进而更好地掌握它。
另外,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鉴赏音乐,我在执教中还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正当学生情绪高涨的观看录像时,突然,屏幕上的“音乐”没有了,孩子们有些失望,这时我说:同学们,老师可以帮助你们找回音乐,不过,老师这儿有好几首歌曲,到底是哪一首歌这还得请你们和老师一起想想……经过“筛选”学生们对新歌的情绪、速度和旋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案例2]表现歌曲[教学设想:充满自信是通向成功彼岸的重要因素。
《小雨沙沙》教案

《小雨沙沙》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小雨沙沙的声音和节奏。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雨沙沙》的歌词和旋律。
2. 音乐节奏和小雨沙沙的声音。
三、教学重点:1. 歌曲《小雨沙沙》的歌词和旋律。
2. 音乐节奏和小雨沙沙的声音的感知和理解。
四、教学难点:1. 歌曲《小雨沙沙》的旋律和节奏的掌握。
2. 小雨沙沙的声音的模仿和创造。
五、教学方法:1. 聆听法:让学生反复聆听《小雨沙沙》,感知和理解其音乐节奏和小雨沙沙的声音。
2. 模仿法:让学生模仿小雨沙沙的声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歌曲《小雨沙沙》的演唱和节奏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4. 游戏法:通过小雨沙沙的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音乐的乐趣。
六、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幻灯片,展示《小雨沙沙》的歌词和旋律。
2.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小雨沙沙》。
3. 小雨沙沙的手工材料,如小瓶子、沙子等,用于模拟小雨沙沙的声音。
4. 节奏乐器,如拍手鼓、木鱼等,用于辅助学生感知音乐节奏。
七、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小雨沙沙的思考,例如:“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小雨沙沙的声音?它是什么样子的呢?”2. 新歌教学:播放《小雨沙沙》歌曲,让学生初步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 歌词解释:解释歌词中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
4. 节奏练习:引导学生用手拍击节奏,模拟小雨沙沙的声音。
通过拍手鼓、木鱼等乐器,帮助学生感知和掌握音乐节奏。
5. 模仿练习:让学生模仿小雨沙沙的声音,可以使用小瓶子和沙子等材料,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小雨沙沙的声音。
6. 创作环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创作小雨沙沙的声音和节奏。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互相交流和合作,创造出不同的小雨沙沙效果。
2023最新-小雨沙沙音乐教案(优秀8篇)

小雨沙沙音乐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本文是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的小雨沙沙音乐教案(优秀8篇),欢迎参考。
小雨沙沙音乐教案篇一活动设计背景春天来了,气温升高,万物复苏。
种子在春雨的滋润下,要发芽,要出土,要长大。
引导幼儿去观察身边环境的变化。
知道春天温度升高是种子发芽的季节。
雨水浇灌是种子发芽的帮手。
让孩子通过音乐学习更加热爱大自然。
活动目标1、使孩子们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条件。
2、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3、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提高了幼儿的歌唱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歌曲内容,有表现力的参与活动。
教学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电子琴、春天来了的图片、下小雨的声音、种子发芽的过程图。
活动过程:开始环节:组织教学,体验春天。
①猜谜语②看春天图片③说春天基本环节:揭示课题,学习新歌。
①听老师弹唱,了解歌曲。
②讲解歌曲内容意思。
③看种发芽的过程图。
④发散思维,鼓励发言。
⑤学唱歌曲,唱清歌词。
⑥自主演唱,大胆尝试。
⑦完整演唱,师生合作。
鼓励幼儿极力表现。
结束环节:老师评价,总结教学。
延伸活动:我们小朋友的成长离不开谁?你会怎样感谢伴我们成长的人?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对大自然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很好的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孩子们积极性很高,但演唱形式还可以再多样化点儿。
小雨沙沙音乐教案篇二教学目的:一、通过聆听歌(乐)曲,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二、通过演唱《小雨沙沙》,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事物,启迪学生热爱大自然。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懂得种子发芽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
2.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活动。
3.通过唱、表演、敲、画、讲等,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教学难点:歌曲处理与表演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图片、打击乐器、头饰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体验春天。
一年级音乐教案《小雨沙沙沙》

一年级音乐教案《小雨沙沙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2. 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学习与演唱。
2. 音乐节奏、音高的认识和练习。
3. 音乐欣赏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音高。
2. 难点:音乐节奏的准确掌握和音高的正确演唱。
四、教学方法1. 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 练习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3. 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教师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沙》,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
2. 歌曲学习:教师教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注意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3. 节奏练习:教师示范音乐节奏,学生跟随练习,加强节奏感。
4. 音高练习:教师示范音高,学生跟随练习,提高音准。
5. 音乐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音乐的重要性和乐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歌曲演唱:评估学生在歌曲《小雨沙沙沙》中的音准、节奏和表现力。
3. 音乐节奏:通过节奏练习,检验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握程度。
4. 音乐欣赏:通过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评价和分析,评估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歌曲《小雨沙沙沙》的乐谱。
2.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3. 音乐教材或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4. 乐器(如打击乐器)用于节奏练习。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学习歌曲《小雨沙沙沙》,熟悉歌词和旋律。
2. 第二周:进行音乐节奏练习,提高节奏感。
3. 第三周:音高练习,提高音准。
4. 第四周:音乐欣赏,学习相关音乐作品。
《小雨沙沙》教案

《小雨沙沙》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小雨沙沙》这首歌曲,感受音乐的韵律和美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2. 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雨的特点和意义,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识。
3. 通过小组合作演唱、节奏模仿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歌曲《小雨沙沙》。
2. 雨的特点和意义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小雨沙沙》,理解歌曲的内涵。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和合唱部分的协调。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小雨沙沙》歌曲和相关的雨的图片。
2. 教学乐器:沙锤、小雨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小雨沙沙》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新歌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新歌,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3. 雨的特点和意义:教师讲解雨的特点和意义,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涵。
4. 合唱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注意合唱部分的协调。
5. 课堂展示:学生分组进行演唱,展示学习成果。
6. 总结与拓展: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鼓励学生创作关于雨的诗歌或故事。
7. 课堂作业: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小雨沙沙》,并尝试创作关于雨的诗歌或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歌曲《小雨沙沙》的掌握程度,包括歌词记忆、旋律演唱和节奏感。
2. 观察学生在合唱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协调性。
3. 评价学生对雨的特点和意义的理解,以及他们通过创作表达自己对雨的认识。
七、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创作的诗歌或故事,对有创意的作品给予表扬和展示。
2.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3. 与学生讨论对雨的感受和歌曲的意义,了解他们的思考和情感体验。
八、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雨后的自然环境变化。
2. 邀请家长参与音乐会,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展示所学歌曲。
儿歌小雨沙沙创编教案(3篇)

第1篇课时:1课时年级:大班教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小雨沙沙的声音,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教学重点:1. 让幼儿学会演唱儿歌《小雨沙沙》。
2. 引导幼儿创编儿歌《小雨沙沙》。
教学难点:1. 培养幼儿的创编能力和合作意识。
2.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音乐素养。
教学准备:1. 儿歌《小雨沙沙》音频、视频。
2. 钢琴、电子琴或手风琴。
3. 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播放儿歌《小雨沙沙》音频,让幼儿欣赏并感受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2. 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歌曲里的小雨是怎么下起来的?二、学习儿歌1.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儿歌《小雨沙沙》。
2. 教师逐句教唱,并强调节奏和韵律。
3. 让幼儿跟唱,教师指导。
三、创编儿歌1.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小雨,启发他们想象小雨沙沙的声音。
2. 组织幼儿分组讨论,创编新的歌词。
3. 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创编的儿歌。
4.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手工制作1. 教师分发彩纸、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2. 引导幼儿制作小雨沙沙的手工作品。
3. 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创编能力和合作意识的重要性。
2. 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美,创作更多的儿歌。
3. 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创作新的儿歌。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儿歌《小雨沙沙》的学习和创编,培养了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2. 在创编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3. 手工制作环节,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小雨沙沙的美,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4. 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第2篇课时:1课时年级: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小雨沙沙》,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 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进行创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小雨沙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来了》中的一首歌曲。
歌曲情绪活泼,意境优美,生动地表达出“花儿”、“鱼儿”、“苗儿”在春雨沐浴和滋润下的快活情景,展现了春天充满生机的美好景象。
歌曲旋律素材凝练,句式简单,其中下行的分解和弦音型构成了旋律主要特色,犹如细细垂落的雨丝。
教学过程:
一、大森林的早晨:聆听《快乐的一天》配乐,进入音乐情境。
(生全部佩戴动物头饰)
师:同学们请闭上眼睛!(播放乐曲《快乐的一天》,课件出示大森林画面,老师带上小鸟的头饰。
)
师:春天来了,大森林的早晨真美啊!小鸟报信员第一个飞出家门,叽叽喳喳地叫着,“小动物们快起床了!今天小动物合唱团要活动了!”大家都被小鸟的叫声吵醒了!睁开眼睛(表演),打个哈欠(表演),再伸伸懒腰(表演)起床了!洗漱完毕之后,小动物们都走出了家门,请大家学着我的样子随着音乐出发吧!
二、听音乐出发了:播放律动音乐,生随老师一起做律动,感受音乐强、弱、快、慢的变化。
三、来到小动物合唱团排练室,告知活动内容:(课件出示:排练室外观图)
师边摘头饰边说:瞧!排练室到了!
演唱师生问好歌,琴声提示学生坐好。
师:今天老师有件特别重要的事要告诉同学们,昨天老师收到喜羊羊的一封邀请信,(课件出示画面)她说羊村即将召开春季音乐节,欢迎大家踊跃参加进行表演,同学们你们想参加吗?为了符合这次音乐节的主题,老师特地选了一首歌唱春天、歌唱小雨的歌曲《小雨沙沙》,让我们一起先来听一听!
四、小动物合唱团排练开始:
1、观看《小雨沙沙》歌曲动画
师:同学们,老师选的这首歌曲你们喜欢吗?那我们赶紧开始排练吧!一会儿排练好之后我们还得赶去羊村让喜羊羊审查节目呢!首先请同学们随着老师一起用动作感受歌曲旋律吧!
2、聆听歌曲旋律,跟随老师用肢体动作表演。
(播放伴奏两遍)
第一遍动作:拍手拍肩、拍手拍腿、拍手拍头、拍手点脸、拍手拈手指、拍手转手腕等(前奏间奏双手叉腰)。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下面我们变换一种方式感受歌曲旋律,用动作表现旋律的高低。
第二遍动作:1段右手转手腕、2段右手轻拍左手手臂、3段双手轻拍上身。
所有动作都结合歌曲旋律的音高变化。
师:非常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和我共同合作演唱这首歌曲,我来唱歌词,你们用“沙”来为我伴唱,好吗?
3、教师范唱歌曲,学生用“沙”轻唱伴唱。
师:同学们和老师合作真默契呀!老师已经用“沙”字摆出了歌曲旋律的高与低,让我们用小手点着来唱。
伸出小手指吧!
4、全体学生用“沙”模唱旋律,用小手在空中点。
(课件出示:旋律谱)
第一遍:老师指着唱
第二遍:老师弹琴,学生自己指着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熟悉一下歌词吧!
5、熟悉歌词。
(课件出示)
师:这首歌曲一共三段歌词,让我们先一起读一下第一段歌词。
齐读第一段歌词,第二段师生有节奏地接读;第三段有节奏地齐读(课件出示歌词)
师:同学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三段歌词中有没有相同的歌词,是什么呢?(生: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雨沙沙沙)说得非常正确!那不同的地方是落在花园里、鱼池里和田野里,花儿、鱼儿、苗儿的不同表现,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一定要看仔细了,不要唱错。
好了,现在让我们试着来演唱一下歌词吧!
6、跟琴试着演唱歌词
师: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都会演唱这首歌曲了!让我们跟着伴奏完整地演唱一遍吧!
7、完整跟伴奏演唱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为了能够清楚地听到个别同学的演唱,我们一起来做个“传话筒”的游戏吧!游戏的规则是我的话筒放在谁的嘴边,谁就自信、大胆的演唱歌曲,其他同学呢,边听边拍手伴奏,好了,我们开始了!
8、传话筒的游戏:检查学生学唱的效果。
师:这几个同学唱得真不错,那我们就先把他们几个定为我们去羊村表演节目的领唱了。
为了让大家能更深的体会花儿、鱼儿、苗儿快乐的心情,我们也学着它们的样子淋淋小雨吧!(师拿喷壶随着音乐喷水雾)
9、感受小雨,更深体会歌曲欢快的情绪。
(播放琴里伴奏)
师:同学们高兴吗?(生:高兴)那你们能带着这种高兴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呢?(生:能!)而且我们还要把这种快乐表现在脸上,用最美的声音来演唱,并且在歌词“小雨沙沙沙”的地方我们还要唱得怎么样啊?(生:更轻点儿)
10、再次用甜美的声音,生动的表情演唱歌曲。
特别注意“小雨沙沙沙”处的处理。
12、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课件播放歌曲范唱)
(1)学生自由创编
(2)请五名同学上台领做动作
(3)老师领着学生进行表演。
五、去羊村接受节目的审查。
师:同学们,在大家的共同学习和努力下,我们的节目终于很完美了!现在我们一起去找喜羊羊让她审查我们的节目吧!请大家随着音乐拍着手出教室吧!
六、随着音乐出教室。
(播放《小雨沙沙》歌曲背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