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升本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笔记

第一讲“五四”文学革命的背景、意义和初期新文学创作

范围较大的问题如背景一般以小题考察,而比较具体的方面一般考大题。

一、背景与意义中国社会从古代、近代向现代转型,中国的有识之士几乎一致地看到:中国要走向现代化的进程,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的健强,是民族的醒悟。因此,“五四”时期,文学被推至前所未有的地位。“五四”文学运动有广泛的基础,即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中国知识界经历了四个阶段、三个变化,即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洋务派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中体西用”,维新派为主的以政治改革为中心的启蒙主义文化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以伦理革命为中心的文化思想,真正揭开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崭新的一页,真正体现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交融的眼光,体现了现代文学对传统文学又继承、又批判、又创新的文学发展观念。“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社会从古代、近代到现代根本转型的一个独特的切入点。

二、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各种维新思潮的发展

晚清文学呈现了一种繁荣局面。晚清文学的繁荣,体现了外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晚清文学显示了一种把文学推向现代化的趋势。

影响:

1、文学观念的变化和现代性文学格局的形成,最重要体现在晚清文学明显强化和提高了小说和戏剧这两种文体的地位,明确小说、戏剧、诗歌、散文为平等并列的四大文体,是对传统文化的革新,这种观念转变,奠定了“五四”新文学整体格局的基础。

2、对翻译文学的高度重视。1896年-1916年,翻译外国小说800多种,林纾翻译的小说被称作“林译小说”,形成当时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繁荣了晚清当时的文学作品,对“五四”新文学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很大的影响。

3、晚清小说创作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以梁启超为代表提出小说界革命,在艺术上不成功,但因特别追求小说的社会意义,明确反对把小说看作游戏和娱乐,追求它的社会意义,这种追求实际上就是茅盾、叶圣陶等人文学研究会强调为人生服务的现实主义创作的先声(四大谴责小说)。晚清小说初步吸取和运用了一些西方小说的新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加强了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直接取材于现实中的人和事,甚至出现了对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刻画,为新文学作家实现小说的根本转变提供了必要的经验。

4、晚清出现了话剧的萌芽。

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1906年成立的春柳社,1907年演出《茶花女》,是第一部登台演出的话剧。

三、《新青年》的重要作用及“文学革命”口号的正式提出《新青年》是综合性文化刊物

而非纯文学刊物,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主编陈独秀,最初称为《青年杂志》。它是整个“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期间代表着新文学、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学、旧文化进攻批判的主要阵地。当时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学理论、口号、文学作品都是在《新青年》上发表的。1917年1月、2月,胡适和陈独秀分别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五四”文学革命的正式开始。“五四”新文学最初一批重要作品就是在《新青年》上刊登的,最重要的是 1918年1月首次刊登胡适等人创作的白话新诗。同年5月,刊登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实践的正式开始。

“五四”新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以《新青年》为核心,形成了新文化的统一战线,同时出现了一个创作群体,称作“新青年”作家群。同时还出现了其他一些刊物:《每周评论》、《少年中国》、《星期评论》、《新潮》,以《新潮》为核心,也出现了“新潮”作家群。

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和《平民文学》。

1920年,白话文终于取得了正宗地位,北洋政府被迫承认白话文为国语。

四、“五四”新文学进程中封建复古势力的反扑(绿皮书P.40)

两个复古派:学衡派,20年代初期南京东南大学教授组成;甲寅派,以章士钊为代表。

五、“五四”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实践白话新诗的尝试,1920年3月胡适出版《尝试集》

是中国第一部新诗集。(绿皮书P.50)刘半农1918年5月发表《卖萝卜的人》,是中国现代最早的无韵诗;同年7月又发表《窗纸》、《无聊》,是中国现代最早的散文诗。(课本P.104)

初期白话诗人的贡献与不足:1、坚持用白话写诗;2、语言与体式上创立了自由、无韵、散文诗体等。

不足是:缺乏感情、想象力,结构松散、缺乏韵律美。

其他小说、戏剧、散文做一般了解。

思考:晚清文学观念的变化对“五四”新文学有哪些影响?

本课程不关注作品本身,应重点掌握:

1、一个作家、一部作品是如何产生的;

2、一个作家、一部作品在文学史上出现后产生何种独特影响和作用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价值;

3、综合性、连续性的文学现象;

4、对文学史上出现的重要的文艺运动(理论、口号、论争)要专门了解,重要的文学社团、风格流派要专门了解与分析。

增强历史感。

本教材比较严格按时间顺序描述现代文学的发展历史。

应以本教材为主,适当翻阅其他教材。

推荐:北大出版社《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礼群著;△人大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刘勇等著,大32开。(绿皮)

考试题型:

1、单选,20分;

2、多选,(5题)10分;

3、名词解释,(4题)16分;

4、简答,(3题)24分;

5、论述(2题)30分。

内容上分几大部分: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进程——概论;

二、重要作家及文学社团的创作过程、风格特点、影响、作用;

三、重要的文艺运动及其作用与影响。

绪论

一、历史发展进程:

首先,这个进程是现代文学30年在几千年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的。

现代文学是几千年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根本的转折点,是彻底的,是前所未有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旧诗达到了辉煌的顶点,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所以现代新诗只能破旧立新走一条完全不同的新路。

启功先生认为: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代的诗是嚷出来的,宋代的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

第二,是指现代文学自身的历史发展阶段。

1、现代文学开始的时间是1917年前后。“前”,其一指1915年《新青年》创刊,新文化出现萌芽,当时是在上海创刊,称作《青年杂志》,再向前推可推至晚清时期。近代文学、晚清文学是现代文学的先声。

“五四”文学革命发生的主要背景,晚清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后”,指1919年,《新青年》在文学革命运动过程中的作用——特殊的阵地。

2、现代文学30年发展中的几个主要阶段。

以一系列重要的文学运动、文学理论为标志进行划分。

1917-1927——“五四”文学时期;

1928-1937——“左翼”(革命)时期的文学;

1938-1949——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首先,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即1917年开始的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为口号的文学革命,主要是以语言表现形式的改革为核心的文学革命运动,至于文学内容的改革还比较模糊。

革命文学是1928年前后掀起的又一场文学革命运动,着重探讨文学内容的深入发展,要求文学和社会革命、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内容的层次上对文学的变革提出了深层的要求。

第二个阶段“五四”新文学不断走向成熟,出现了内容上比较激进的“左翼”文学思潮,也出现了文学自由化、多元化的文学思潮,即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等等京派、海派为代表的……(此处未记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出现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

第三个阶段更多由政治形式所规定,文学又出现了一次带有显著特色的变化,出现了全国范围的以抗日救亡为中心的文学热潮,“抗日救亡”是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一切文学形式都围绕抗战而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