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考研821课程与教学论
![考研821课程与教学论](https://img.taocdn.com/s3/m/83b16df9ad51f01dc281f1fd.png)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一.课程目标的涵义及其形式取向
二.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原则
第三章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一.课程编制的过程与环节
二.课程实施及其取向
三.课程评价的涵义
四.课程编制的“泰勒模式”和“塔巴模式”比较
第四章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和现状讨论
2.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3.教学基本技能的情景性运用(设计教学环节);
4.教育理念的阐述与评价性运用(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的主题讨论)。
试卷难易结构
难度适中,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正确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的实际运用的并重。
试卷题型结构
一.客观题: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
二.主观题:1、设计题 2、论述题。
201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参考书
《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言
一.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二.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三.“课程教学”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课程的基本概念
二.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三.“空无课程”的涵义及其形成原因
第五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的基本理论
一.教学概念与教学过程的本质
二.现代教学及其特征
第七章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及其分类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
第八章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及价值
二.教学模式的生成及运用
第九章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三.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其发展趋势
复试科目考试大纲-511课程与教学论
![复试科目考试大纲-511课程与教学论](https://img.taocdn.com/s3/m/2bfc240b7cd184254b3535f5.png)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名称: 511课程与教学论适用专业: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理论方向)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案例分析题:1小题,共50分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包括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与教学的组织、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等内容的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课程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第二节教学研究历史发展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的涵义第四节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第一节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与功能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一节课程内容的选择第二节教学方法的选择第五章课程与教学的组织第一节课程组织的涵义与基本标准第二节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第三节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第四节教学组织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第一节课程实施的涵义与研究价值第二节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第三节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第四节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第五节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第七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评价的涵义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与取向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功能与类别第四节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观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第一节课程研究与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参考教材或主要参考书:1.《课程与教学论》,张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四、样卷一、论述题(一)请列举学科课程的两个优点,并结合实际加以阐述(50分)(二)请选择新课程实施中的一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50分)二、案例评析请阅读以下教学片断,回答以下两个问题:(50分)1.案例中出现的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2.从教学观、教材观、师生观等角度谈谈您的认识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语文课文《萤火虫》时有这样一个片断:老师问学生,萤火虫燃烧了自己,怎么啦?有的孩子回答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就死了;也有的孩子说,萤火虫燃烧了自己,它没有怎么,这只是一种生理现象;还有一部分孩子有一些其他的理解。
90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902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https://img.taocdn.com/s3/m/d92eff517fd5360cba1adbb5.png)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业务课二: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考查目标本考试大纲用于选拔全日制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本考试是全日制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入学资格专业基础课考试,主要检测考生对语文课程、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语文教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检测考生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下,运用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反思教学实践、研究教学问题的能力。
(一)考生应具备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理解这门课程的基本性质与功能、基本理念与目标,能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有效实施语文教学。
(二)考生应具备语文教材的基础知识,理解这门课程的价值和类型、体例与结构,能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发挥教材的原生价值和教学价值。
(三)考生应具备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目标、原则、内容、程序、方式等知识,尤其应注重体验和感悟、层次和角度、自主和探究的理解和掌握,结合现代语文多媒体教学,形成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四)考生应具备语文教师素养、教学实践、科学研究、教材编写等方面的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撰写论文、编写教材等教学实践。
(五)考生要用汉语答题,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分值及题型结构试卷满分为150分,题型结构及各题具体分值如下:1.名词解释题,共4个小题,每空5分,共20分;2.判断简答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教学设计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4.案例评析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三、考试范围(一)语文课程论1.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2.语文课程的功能与地位;3.语文课程的理念与目标;4.语文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5.语文课程的测试与评价:语文课程测试的方式方法,语文课程评价的要求和方法。
集美大学931课程与教学论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集美大学931课程与教学论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d0df5f3a76e58fafbb003e7.png)
集美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931]考试科目名称:课程与教学论一、考核目标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集美大学教育硕士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是为招收教育硕士而设置的具有选拔功能的水平考试。
它的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对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与教学技能的掌握程度。
要求考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进行课程开发、教学创新和解决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本科目考核包括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课程与教学的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课程与教学的组织、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以及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等内容的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课程和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二)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三、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四、考试内容与要求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解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的含义与关系一、课程二、教学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基础一、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二、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基础三、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第三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一、课程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二、教学论发展的历史进程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课程论学科的发展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学论学科的发展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目标第一节课程与教学目标概述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三、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第二节基础教育教学目的论精神:教学的底线与张力一、对基础教育教学目的的反思二、基础教育教学的底线与张力第三节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表述第三章课程编制与教学设计第一节课程编制的模式一、课程编制的内涵二、课程编制的主要模式三、后现代主义课程编制观第二节课程的层次与类型一、课程的层次二、课程的类型第三节教学设计及其模式一、教学设计的含义与发展历程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三、教学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四、教学设计的主要模式与发展趋势第四章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第一节课程资源与新课程资源观一、课程资源的内涵二、课程资源的分类与特点三、新课程资源观第二节课程资的开发与利用一、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内涵与价值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与原则三、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模式与方法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保障机制第三节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一、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取向二、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依据三、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基本环节四、教科书内容的演变与组织原则第五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第一节课程实施的含义与取向一、课程实施的含义二、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三、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第二节教学过程的本质一、教学过程的阶级范型理论二、教学过程的本质第三节教学组形式及其变革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历程三、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第四节教学方法的分类与优选一、教学方法的含义与发展二、我国现行的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的优选第六章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第一节知识观转向与教学改革一、知识观的内涵与性质二、知识观的演进历程三、知识观转向与教学改革第二节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的含义及特征一、教学策略的内涵二、教学策略的特征三、学习策略的内涵四、学习策略的特征第三节教学策略的分类与应用一、教学策略的分类二、教学策略的应用第四节学习策略的分类与应用一、学习策略的分类二、学习策略的应用第七章课程与教学评价第一节课程与学评价的含义与历史发展三、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含义与功能四、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发展五、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第二节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与类型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取向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类型第三节课程与教学平价的模式与方法一、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模式二、课程与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方法第八章课程管理与校本课程开发第一节课程管理的含义与内容一、课程管理的缘起二、课程管理的含义三、课程管理的内容四、课程管理的意义第二节课程管理的层次与模式一、课程管理的层次二、课程管理的模式三、我国课程管理的历史发展第三节校本课程及其发展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及价值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模式与流程三、我国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与误区第九章课程与教学改革第一节基础教育及其变革一、基础教育的内涵与属性二、我国现代基础教育的生成特征与变革困境三、国际基础教育的发展特征与基本走向第二节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与价值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目标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价值第三节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史与现状一、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历史二、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第四节国际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与趋势一、课程目标:为发展而学习二、课程理念:民主与质量共赢三、课程结构:倡导综合化,从分裂走向整合四、课程内容:基础性、生活性与时代性五、课程管理:民主参与,权力共享六、课程实施:走向创生与适应七、课程评价:多元评价,强调问责第十章适应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教师专业发展第一节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条件一、教师专业化的兴起与发展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特点三、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划分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结构与条件一、教师专业结构二、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第三节课程与教学变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一、课程与教学变革下的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范式转型第四节适应课程与教学变革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一、校本培训二、教师教育行动研究三、发展性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价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五、教师学习共同体六、教师赋权增能第十一章教育教学基本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二、新课改的评价观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②评价内容多元化,全面素质评价③评价方式多样化,教育评价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④评价主体多元化,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⑤更注重评价过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第二节学生观/儿童观一、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要求:要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学生优点,会赞美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要求: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容错教育)、多宽容三、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求:要相信学生多给予期望四、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的关怀要求:认识到学生是有情感、有尊严的人,要爱护尊重学生第三节教师观一、角色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二、教学观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教学要重视教育教学过程的心理规律主要参考教材及参考书:1.闫守轩.《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原理与变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1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5.刘欣.《课程与教学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6.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f02cc055a8102d276a22f9f.png)
思想政治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思想政治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科目考试内容,包括课程原理论、课程改革论、教学过程论、教学方法论、教学设计论、教学技能论、学习指导论、课程资源论、教学评价论、教师发展论及教学实践论十一个部分的内容。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问题,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查内容第一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原理论一、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性质(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性质1.思想性2.人文性3.实践性4.综合性(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性质1.从核心价值、基本内容、培养目标来把握2.从作为学科课程来把握3.从作为德育课程来把握二、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地位(一)地位的表现1.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地位2.在各学科中的首要地位3.在素质教育中的灵魂地位(二)决定其地位的各自原因三、思想政治(品德)课的功能1.导向功能及其表现2.规范性功能及其表现3.个性化功能及其表现四、思想政治(品德)课的教学任务(一)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1.指导学生掌握思想品德知识2.帮助学生形成社会实践能力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1.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2.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3.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4.发展学生的个性。
第二章思想政治(品德)课程的改革论一、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改革(一)改革的动因1.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2.素质教育的推动3.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的推动(二)改革的目标1.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改变课程名称、修正课程目标、调整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方式、改革评价制度。
2.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转变课程功能、优化课程结构、精选课程内容、变革教学方式、重建评价制度。
二、思想政治(品德)新课程的理念(一)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理念1.逐步扩展初中生的生活2.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3.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852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考试大纲
![852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feee7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5.png)
852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考试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
本考试大纲是针对科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制定的,旨在全面考察考生的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知识和能力。
二、考试科目及分值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科目通常包括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等部分,具体分值分配根据不同学校和年份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考试内容
1.专业知识部分:包括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等,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
具体内容可能包括科学课程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
2.综合素质和能力部分:包括对科学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发展趋势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可能涉及的内容包括科学教育政策、课程改革、教学实践等方面。
四、考试形式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形式通常为笔试,可能包括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题型。
考试时间根据不同学校和年份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为3小时或3小时以上。
五、考试要求
1.考生应全面掌握科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2.考生应具备较高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准确理解题意,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考生应关注科学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了解相关政策和改革动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以上是852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考试大纲的一般内容,具体考试内容和要求可能会因不同学校和年份而有所差异。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全面了解考试大纲和要求,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赣南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生物课程教学论》考试大纲及参考书
![赣南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生物课程教学论》考试大纲及参考书](https://img.taocdn.com/s3/m/90de0b2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8.png)
《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及参考书一、考试时间2小时二、考试题型选择题或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三、课程性质《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它是研究中学生物学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和教学操作的应用性理论科学。
课程旨在是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生物学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升生物学教学技能,掌握一定的生物学教学研究方法。
该课程为学科教学(生物)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1.概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2.阐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价值和目标。
3.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并能利用课程标准指导课程与教学相关决策。
4.概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二章自然科学的本质特征1.举例说明自然科学的本质特征。
2.解释基础教育中科学本质的内涵。
3.结合基础教育中的科学内容主题,拟定指向科学本质的教学设计。
第三章生物学核心素养1.用自己的话解释科学素养和生物学素养2.阐述生物学核心素养在生物学课程中的重要性和基本组成要素3.能够解释生命观念在生物学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及教学实施要点4.说明科学思维的基本要点和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5.解释科学探完在课堂实践中的基本特点。
6.说出生物学课堂上社会责任的适合主题和教学途径。
第四章生物学教育的学习和教学理论1.简述“学习”一词的含义。
2.概述教育心理学上两大体系的学习理论,及其教学上的含义。
3.简述建构主义理论的知识观、学习观和教学观,及其对科学教育改革的影响。
4.简述概念转变的条件及为转变概念而教的教学原则。
5.简述学习科学领域有关儿童科学学习的相关研究,及其对生物学教育的启示。
第五章生物学课堂常用的教学策略1.简述讲授——演示策略的特点并概述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使用原则。
2.简述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环节。
3.简述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和探究活动的基本形式。
4.简述概念图在改进生物学教学方面的作用。
2019大理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之833课程与教学论
![2019大理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之833课程与教学论](https://img.taocdn.com/s3/m/fcfd19150066f5335a812165.png)
大理大学2019年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33科目名称:课程与教学论一、目标要求(一)掌握概念和重要事实:教学论和课程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学论和课程论的学科历史发展和重要代表人物。
(二)掌握重要问题和原理:教学论的科学化问题;教学的概念与本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课程的基本认识与内外影响因素;课程设计(开发)与课程改革问题;教学模式的选择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完善与改革;现代教学手段的功能与运用;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三)学习运用重要的教育实践技能:确立与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开发与管理课程;学业评价与反思。
二、试卷结构(一)时间及分值本试卷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50分。
(二)内容结构1.课程与教学论的概念及重要事实(30-50分)2.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问题及原理(50-80分)3.课程与教学论的教育实践技能(30-40分)(三)题型结构1.名词解释(30分),占20%。
2.简答题(40分),占26.7%。
3.论述题(50分),占33.3%。
4.材料分析题(30分),占20%。
三、试卷范围第一章概论【考核要求】1.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2.辨析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3.知道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考核内容】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考核要求】1.能够说出并辨析课程的基本概念。
2.能够分析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3.能够说出课程发展的历史。
【考核内容】1.课程的基本概念2.课程的历史发展3.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考核要求】1.能够讲述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含义。
2.能够说出课程目标的取向、确定依据和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环节。
3.能够说出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选择的原则、组织的要素和组织的原则。
4.能够说出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考核内容】1.课程目标的含义、取向、依据及确定基本环节2.课程内容的含义、取向、原则及要素。
闽南师范大学801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闽南师范大学801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f476da3767f5acfa0c7cd3a.png)
考试科目名称: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一、考试基本要求
本考试大纲适用于闽南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 考试。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考 生系统掌握语文学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 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语文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3、考试基本题型和分值
考试题型及分值: 1.名词解释,30 分; 2.论述题,40 分; 3.案例分析,40 分; 4.综合应用,40 分; 总分值:150 分。
二、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1.程与教学的发展过程,明确古代、近现代和当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特点;
3.理解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内容和特点,理解语文教科书的内容、结构 和要素系统; 4.把握语文教学设计的原则依据、内容要素和基本方法,会分析和设计语文教 案; 5.理解先进的阅读教学思想与方法,能把握不同文类阅读教学的内容与要素; 6.了解写作教学的基本程序和标准,把握写作教学的新理念和新趋势; 7.了解口语交际教学和综合性学习的性质、任务及基本学习方式; 8.理解语文教师的智能结构、教学能力、职业道德和语文能力素养;树立正确 的教师观和学生观。
2021年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955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2021年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955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483c378da38376bae1fae92.png)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955] 考试科目名称:课程与教学论一、考试内容及要点一、概论(一)课程与教学的内涵课程与教学的内涵;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二)课程与教学的价值课程的价值;教学的价值。
(三)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历史及其关系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
(四)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一)哲学基础哲学在课程与教学论中的地位;哲学影响课程与教学论的方式。
(二)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心理学对课程与教学理论发展的影响;现代心理学发展对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发展的要求。
(三)文化学基础文化学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与教学的文化审理。
(四)社会学基础社会学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与教学的社会学审视。
(五)科学技术学基础科学技术对课程与教学实践发展的影响;科学技术发展对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影响。
三、课程与教学目标(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涵与特点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内涵;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特点。
(二)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结构与功能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结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功能。
(三)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性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四)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依据;课程与教学目标制定的基本流程。
(五)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新课程背景下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特点;新课程背景下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确定。
四、课程与教学的主体(一)课程与教学主体概说课程与教学主体的内涵;课程与教学主体的特征;教学的主体性与主体性教学。
(二)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师生作用的具体表现;教学主体作用的动态转换。
(三)教师教师职业的发展演变;教师类型与教学水平的关系;教师素质结构及其养成过程。
五、课程与教学内容(一)课程与教学内容概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内涵及其特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组成要素。
湖南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考试大纲 955_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湖南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考试大纲 955_小学课程与教学论](https://img.taocdn.com/s3/m/f58f8ab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86.png)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955] 考试科目名称: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内容及要点第一部分:小学课程论【《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论部分】一、绪论(一)课程与教学的内涵及关系课程的含义及表现形式;教学的含义及基本要素;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二)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历史古代的课程与教学思想;西方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我国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三)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方法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学习小学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二、小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一)小学课程目标课程目标的内涵;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小学课程目标的制定(二)小学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内涵;课程内容的取向;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课程内容的特征三、小学课程类型与课程结构(一)小学课程类型课程的分类;几种主要的课程类型(二)小学课程结构课程结构的内涵及层次;小学课程结构的影响因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课程结构的特征四、小学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一)小学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内涵;课程实施的取向;小学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小学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二)小学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内涵和功能;小学课程评价的类型;小学课程评价的对象;小学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五、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一)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概述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校本课程与其他类型课程的关系;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及意义(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校本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校本课程开发的活动方式;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实施策略六、义务教育语文、数学课程标准(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与课程设计思路(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与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小学教学论【《小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论部分】一、小学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概述教学目标的内涵;教学目标的功能;教学目标的分类(二)小学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小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小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步骤;小学教学目标的表述二、小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一)小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内涵及特点;教学设计的程序与方法;教学设计的学习理论基础(二)小学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特点;教学模式的分类;国内外常用小学教学模式简介三、小学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一)小学教学原则教学原则的内涵;小学教学原则的制定依据;小学教学原则的内容(二)小学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内涵及分类;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小学教学方法的选用依据;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发展趋势四、小学教学组织形式(一)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概述教学组织形式及其发展演变;小学常见教学组织形式;当代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二)小学教学工作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考核与评定五、小学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一)小学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的内涵及意义;教学管理的内容;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策略(二)小学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内涵及功能;教学评价的分类;小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法;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法第三部分:小学语文与数学教学改革【《“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指导纲要》部分】一、“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背景与研究总论(一)改革的背景(二)研究历程和基本任务二、“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价值理念结构(一)教学共通价值观(二)语文学科教学价值观(三)语文课堂教学中价值观的具体综合三、“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的过程机制(一)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机制(二)语文教学的过程结构及其基本特征四、“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法论转换(一)“教学方法论”的基本内涵与核心构成(二)“新基础教教育”语文教学方法论转换五、“新基础教育”小学阶段教学整体结构(一年级——五年级)(一)学生基本状态分析(二)教学核心任务(三)学科活动(四)考核内容【《“新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改革指导纲要》部分】一、数学教学改革的简要回顾(一)从移植搬用到尝试本土研究(二)从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到实施素质教育(三)关于改革的初步总结与反思二、当前我国数学教学改革现状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一)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现状(1999—)(二)数学教学价值认识的偏差(三)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三、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一)社会发展与教学改革的关系(二)学校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三)数学教学的独特价值和具体价值四、数学教学的策略选择(一)数学教材知识的结构加工策略(二)数学教材知识的生命激活策略(三)数学教学过程的组织策略(四)数学教学设计的整体综合策略(五)数学教学过程的互动生成策略五、小学数与代数知识的教学(一)小学数概念的教学(二)数运算的教学(三)数量关系算术运用的教学(四)规律探索的教学六、“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法论转换(一)小学图形认识的教学(二)小学图形测量与计算的教学七、“新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法论转换(一)一二年级简单统计的教学(二)三年级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三)四年级简单平均数的教学(四)五年级加权平均数的教学小学数学的复习整理第四部分:小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部分】一、课堂教学改革与改革主体的发展研究(一)课堂教学改革目标1.课堂教学常见问题的反思2.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的重建(二)课堂教学改革阶段及任务1.“捉虫”和“喔”,诊断问题,做好“还”2.开放一生成:提升资源意识进行重组3.“课堂生活”日常化研究性变革实践(三)教学设计、过程与反思重建1.教学设计:基于“两个解读”开发“有人价值”2.实施过程:基于“有向开放”的预设与生成3.反思一重建:“发现问题就是发现发展空间”(四)课型研究与教师发展1.课型研究的内涵:类结构2.课型研究的开展:专题系列3.课型研究对教师发展的价值二、学生工作改革研究(一)学生工作改革目标1.学生工作常见问题的反思2.学生工作改革目标的确立(二)学生工作改革阶段及任务1.加强学习,落实班级建设的独特价值2.研究成长需要,形成具体的主题活动系列3.多元融通,实现学生工作的常态化综合育人(三)班级建设实践1.增设班级岗位2.培养班级委员3.建设班级文化4.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四)学校整体性学生工作实践1.学生仪式活动2.学校活动系列3.跨班级、年级活动4.校内外多元融合。
宁波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9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语文)】
![宁波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9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学(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c281181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4f.png)
2023年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1.名词解释与简答
2.语文经典名篇鉴赏或教材文本细读题
3.论述题
4.实践运用及素养测试题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考试目标:
1.系统了解语文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能运用语文课程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分析、阐述与语文课程有关的热点问题;
3.检测汉语言专业经典名篇鉴赏与写作等素养。
考试内容:
1.现行语文课程设置情况解析;
2.有关语文课程热点问题探讨;
3.现行语文课程设置情况解析或者语文课程有关热点问题探讨;
4.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汉语言文学修养)状况考察。
三、参考书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修订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2016年版。
[3]冯铁山.《诗意语文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4]孙绍振等.《文学文本解读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5]冯铁山.《诗意语文案例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6]周庆元.《语文教育哲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科学与技术教育(初试)--916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科学与技术教育(初试)--916科学课程与教学论](https://img.taocdn.com/s3/m/f1f2af8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d.png)
附件5: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填报表一、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916科学课程与教学论二、招生单位(盖公章):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斯宾塞的科学教育思想,赫胥黎的科学教育思想,精英主义教育,帕克的中心统合法,杜威的经验主义,STS科学教育思想,STSE科学教育思想。
(三)考核重点STS科学教育思想,STSE科学教育思想。
第三章科学课程(-)考核要求1.掌握课程的基本组成、结构,作用和意义;2.掌握科学课程的特点、分类;3.明确科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并能应用于实际课程教学案例;4.能够比较美国与英国科学课程的区别,并能与之联系。
(二)考核内容分科科学课程,综合科学课程,美国科学课程的设置,英国科学课程的设置,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
(Ξ)考核重点分科科学课程特点、结构、作用以及意义,综合科学课程特点、结构、作用以及意义,美国与英国科学课程的区别与联系,科学课程标准的依据、主要内容以及运用过程。
第四章科学学习(-)考核要求1.掌握科学学习的相关概念和理论;2.掌握科学学习的学习策略并能够进行运用。
(二)考核内容学习的概念,科学学习的概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动机,科学学习的动力,科学学习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的学习策略,科学学习的学习能力,认知方式对学生学习科学的影响,科学学习中的探究学习,科学学习中的合作学习。
(三)考核重点3学学习的学习方法,科学学习的学习策略。
第五章科学课的教学(-)考核要求1.理解科学课程教学过程的特点和教学原则;2.掌握科学课的教学方法;3.掌握科学教学的行为规范。
年月日。
2024年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学科教学(音乐)(初试)--910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2024年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学科教学(音乐)(初试)--910音乐课程与教学论](https://img.taocdn.com/s3/m/cc40114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6.png)
第一部分 音乐课程论
一、音乐课程概论
(一)音乐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
(二)音乐课程的内容
二、音乐课程的发展与改革
(一)中国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
(二)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与内容
三、音乐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音乐教育的审美哲学
(二)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
(三)音乐教育的功能主义哲学
第二部分 音乐教学论
附件5: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填报表
一、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910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二、招生学院:音乐学院
基本内容:
Ⅰ考查目标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是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科教学(音乐),代码:045111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科目之一。考试涵盖音乐教育学、音乐教学法、音乐教育史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中国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变革、音乐教学的方法与实践,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05
编制人: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培养单位负责人):
2023年9月15日
一、音乐教学目标
(一)音乐教学目标的内涵、功能与分类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
二、音乐教学设计
(一)音乐教学设计的类别、程序
(二)音乐单元教学设计步骤与撰写
(三)音乐课时教学设计步骤与撰写
三、音乐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湖南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考试大纲 学硕复试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学教学论)
![湖南师范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自命题考试大纲 学硕复试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学教学论)](https://img.taocdn.com/s3/m/930a6c4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c.png)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复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生物学教学设计一、考试内容及要点1)考试要求《生物学教学设计》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考试内容及要点第1章绪论第一节教学设计的概念第二节教学设计的特点第三节课程实施与教学设计第四节教学设计与教师专业发展第2章生物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一节生物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教学设计第二节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三节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第四节教学设计的操作方法与要求第五节生物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评价第3章中学生物学课程前端分析第一节学习者分析第二节学习内容分析第三节学习环境分析第4章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第一节教学目标概述第二节教学目标的设计第5章以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第一节学习理论概述第二节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第6章基于不同教学策略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第一节中学生物学教学策略第二节基于情境创设策略的教学设计第三节基于探究性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第四节基于合作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第五节基于概念图策略的教学设计第六节基于STSE策略的教学设计第七节基于科学史策略的教学设计第八节基于PBL策略的教学设计第7章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第一节教学媒体选择与学习环境设计第二节信息化学习环境概述第三节信息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第8章基于不同课型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第一节理论课教学设计第二节实验课教学设计第三节活动课教学设计第9章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的评价面面观第一节中学生物学教育评价概述第二节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中教学评价的设计与实施第三节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教学的影响。
第十一章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二、目前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化策略
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与技能
第十二章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
一、教学管理与教学评价概述
二、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的主要内容
三、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的改革及其发展趋势
试卷内容结构
1、基本概念的界定与理解;
2、基本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3、教学基本技能的情景性运用(设计教学环节);
4、教育理念的阐述与评价性运用(小学课程改革与教学实施的主题讨论)。
试卷难易结构
难度适中,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正确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的实际运用的并重。
试卷题型结构
一.客观题:1、名词解释 2、简答题。
二.主观题:1、设计题 2、论述题。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参考书
《课程与教学论》,王本陆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言
一、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二、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三、“课程教学”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一、课程的基本概念
二、 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三、“空无课程”的涵义及其形成原因
备注
硕士点负责人签名:(学院盖章)学院分管院长签名:
第六章教学的基本理论
一、教学概念与教学过程的本质
二、现代教学及其特征
第七章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及其分类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
第八章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及价值
二、教学模式的生成及运用
第九章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二、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三、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其发展趋势
第十章教学手段
一、教学手段概述
四、课程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一、课程目标的涵义及其形式取向
二、课程内容选择与组织的原则
第四章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
一、课程编制的过程与环节
二、课程实施及其取向
三、课程评价的涵义
四、 课程编制的“泰勒模式”和“塔巴模式”比较
第五章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意义和现状讨论
试卷分值结构
总分1分,其中:客观题分(名词解释0分 、简答题分),主观题0分(设计题0分 、论述题0分)。
评分标准和要求
1、阐述基本概念与原理时,要求理解准确、表达简练。
2、设计的教学环节时,要求体现学生知、智、情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体现学科特点;文字表述规范。
3、评述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现状时,要求观点正确;切合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际;有独特见解;体现专业性;语句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