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对人正常肝细胞L02的体外肝毒性研究
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朱丽红;刘小东;谭宇蕙;李杰芬;杜标炎;吴映雅【期刊名称】《中国药理学通报》【年(卷),期】2009(25)1【摘要】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诱导凋亡和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MIT法测存活率,DAPI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彗星电泳技术分析药物对DNA作用.结果吴茱萸碱能抑制人肝癌细胞ItepG2的生长.用64、16、4、1、0.25μmol·L-1浓度的吴茱萸碱处理HepG2细胞72 h的抑制率分别为74.0%、69.0%、60.5%、44.0%、16.4%.DAPI染色后吴茱萸碱组癌细胞均表现出较为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1μmol·L-1吴茱萸碱作用24和36 h出现亚二倍体凋亡峰,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凋亡率对照组为4%,1 lunol·L-1吴茱萸碱作用12、24、36 h的凋亡率分别为4.4%、18.0%、30.3%.彗星电泳显示1μmol·L-1吴茱萸碱作用24和48 h后,细胞后面形成长的拖尾,平均光密度值较阴性对照组降低,彗星尾距较阴性对照组增加,且二者的改变与作用时间相关.结论吴茱萸碱能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及诱导其凋亡.【总页数】4页(P68-71)【作者】朱丽红;刘小东;谭宇蕙;李杰芬;杜标炎;吴映雅【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实验室,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生化教研室,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生化教研室,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基础实验室,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病理学教研室,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生化教研室,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R329.25【相关文献】1.槲皮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J], 史桂兰;黄琳;卿海燕;陈琦2.p53在漆树黄酮诱导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J], 李蓉;黎小兵;蔡康荣;陈锦;黄培春3.腺苷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J], 吴灵飞;苏剑东;李国平;蒲泽锦;冯家琳4.三萜皂苷Saxifragifolin D抑制人肝癌耐药细胞HepG2/ADM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J], 石俊敏;张冬梅;姚楠;冯国培;王英;栗原博;叶文才5.蒺藜皂苷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 [J], 孙斌;瞿伟菁;张晓玲;杨煌建;庄秀园;章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茱萸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
吴茱萸的炮制方法及原理作用功效【常用别名】吴萸(《草木便方》),左力(《南宁市药物志》),米辣子(《中药材手册》),吴芋、常吴萸(《中药志》)。
【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nutaecarpa(Juss.) Benth、石虎Evo dia ruta c-carpa(Juss.) Benth.var.officinalis(Do de) 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rutaccarpa(Juss.)Benth.var.bodin ieri(Do de) Huang的干燥将近成熟果实。
【产地与产地加工】主产于贵州、湖南、广西、云南、陕西、浙江、四川等省区。
以湖南湘西,贵州铜仁产,为道地药材。
8~11月果实尚未开裂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枝、叶果梗,及杂质。
【历史尚革】汉代有洗法(《玉函》),炒法(《金匮》)。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盐水洗、醋煮法(《雷公》)。
唐代有酒煮法(《食疗》)。
宋代有炒焦(《圣惠方》),醋炒(《博济》),黑豆汤浸炒(《总录》),童便浸法(《局方》)等。
明代有盐水炒,黄连水炒法(《入门》)。
清代有盐汤洗,焙干(《本草汇》),糯米、萝卜煮法(《本草述》)等。
现行有甘草水制(《中国药典》1995年版),盐制(《规范》),炒制、甘草盐制、醋制、姜制(《汇典》),酒制、黄连水制法(《云南》)等。
【炮制方法】净制除去杂质(《中国药典》1995年版)。
炮制1.甘草制取甘草捣碎,加适量水,煎汤去渣,加入净吴茱萸,闷润吸尽后,置热锅内文火翻炒至微干,取出,晒干。
每吴茱萸100kg,用甘草6kg(《中国药典》1995年版)。
2.盐制取净吴茱萸,于适宜容器内,加入盐水拌匀,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裂开,稍鼓起时,取出放凉。
每吴茱萸100kg,用食盐3kg(《规范》)。
3.炒制取吴茱萸,除去粗梗,筛去灰屑,用清炒法,炒至发泡,较原色稍深为度(《汇典》)c4.姜制取净吴茱萸,加生姜汁拌匀,炒干为度。
吴茱萸碱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肝细胞癌活性研究
吴茱萸碱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肝细胞癌活性研究吴茱萸碱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肝细胞癌活性研究引言:肝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具有高度恶性和快速转移的特点,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基于目前化疗药物在治疗肝细胞癌方面的有限疗效和毒副作用,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新的有效抗肿瘤药物。
吴茱萸碱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已被证明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活性。
因此,设计合成吴茱萸碱衍生物并研究其抗肝细胞癌活性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材料与方法:1. 吴茱萸碱衍生物的设计:通过结构修饰吴茱萸碱分子,引入新的基团,增强其生物活性。
2. 吴茱萸碱衍生物的合成:按照设计方案,通过一系列有机合成反应进行合成,并通过红外光谱、质谱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鉴定。
结果与讨论:合成了吴茱萸碱的多个衍生物,并利用体外实验对吴茱萸碱衍生物的抗肝细胞癌活性进行了评价。
实验结果显示,与吴茱萸碱相比,吴茱萸碱衍生物在抗肝细胞癌活性方面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其中的异丁基氯代吲哚吴茱萸碱衍生物示出最强的抑制作用,对肝细胞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结论:本研究成功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吴茱萸碱的衍生物,并对其抗肝细胞癌活性进行了评价。
实验结果显示吴茱萸碱衍生物对肝细胞癌细胞有更好的抑制效果,其中异丁基氯代吲哚吴茱萸碱衍生物表现出最强的抑制作用。
这些发现为开发新的有效抗肿瘤药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吴茱萸碱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望:虽然本研究在吴茱萸碱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肝细胞癌活性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一步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吴茱萸碱衍生物的作用机制,并考虑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毒性和副作用等方面的评价。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已有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并为肝细胞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结语:本研究以吴茱萸碱为基础,成功设计合成了多个吴茱萸碱的衍生物,并评价了其抗肝细胞癌活性。
不同方法炮制甘遂对LO2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
不同方法炮制甘遂对LO2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作者:张丽高兰颜晓静曹雨诞丁安伟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06期[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炮制所得甘遂各样品对人正常肝细胞LO2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以人正常肝细胞LO2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甘遂醋制前后各炮制品(生品、清炒品、醋润品、醋制品)对LO2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甘遂醋制前后各炮制品对LO2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甘遂生品可明显降低LO2细胞的活性(P2/M期细胞百分率(P醋润品>清炒品,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r醋制=0.999, r醋润=0.913, r清炒=0.914, r生品=0.984);且均能显著增加G2/M 期细胞百分率(P2/M期细胞百分率的顺序和降低凋亡率的顺序均为醋制品>醋润品>清炒品。
结论:甘遂炮制后可通过影响LO2细胞周期与凋亡降低其毒性,且甘遂醋制工艺中的炒与醋润2种操作在醋制降低甘遂的肝毒性中能够起到协同作用,从而为揭示上述2种操作在甘遂醋制减毒工艺中的合理性和醋制工艺优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甘遂;醋甘遂;炒;醋润;醋制;LO2细胞;减毒;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甘遂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甘遂Euphorbia kansui T.N. Liou ex T.P. Wang的块根[1],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
甘遂性味苦寒、有毒,具有泻水逐饮、破积通便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重症急性胰腺炎[3]、肝硬化所致腹水[4]等。
但甘遂对口腔、胃肠道、眼、皮肤黏膜等具有严重的刺激性[5],并有促发肿瘤[5]、致炎[6]、肝毒性[7]等副作用,严重制约该药的临床使用。
中医传统采用醋制法降低甘遂的毒性和刺激性,缓和其泻下作用[8],其炮制工艺中包括加醋闷润和炒干2种操作,但对于醋润和炒干2种操作对醋制降低甘遂毒性作用的贡献和工艺的合理性,国内外迄今尚未见明确报道。
与功效和毒性相关的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HUANG We严SUN Ron91‘BAO Zhi—ye2 WANG Hui2(1Shandong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Jinan 250014,China;2Shandong University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dongJinan 250355,China)
provide
efficacy,toxicit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in evodiamine,and
on;出ey areto源自be further de印stuay and
use
to
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security and quality control、safety and rational
Abstract=Objective
By
combing pertinent hterature,and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state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evodiamine related、)l,ith its efficacy and toxicity,to identify its effective
和丙酮基吴茱萸碱121。其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去氢 吴茱萸碱是吴茱萸的主要活性成分,其活性研究已经较 为深入。 1.1.1吴茱萸碱(Evodiamine)吴茱萸碱是吴茱萸中的主 要活性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减肥、增强心肌收 缩力、降血压、抑制睾酮分泌等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是吴茱萸碱的主要药理作用之一,众多 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证实了吴茱萸碱的抑瘤活性,其抗 瘤谱较广,是一种有开发前景的天然抗癌新药。近年来 通过对吴茱萸碱抗癌机制的研究发现,吴茱萸碱主要 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遏细胞周期和抑制肿瘤组织 侵袭和转移起作用m。吴茱萸碱可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 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其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 核因子NF-r,B的激活,来下调由NF-KB调控的一些基 因表达,从而实现抗肿瘤。通过原位分析技术,研究人 员发现,吴茱萸碱可抑制微管蛋白的多聚化和纺锤体 的形成;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吴茱萸碱N—14位上的甲 基和c—13位上的氢与吴茱萸碱的抗肿瘤活性有很大 的相关性181。 徐诺等191验证了吴茱萸碱的抗炎镇痛作用,发现吴 茱萸碱对大鼠前期前舔行为的持续时间无影响但在后 期对持续时间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其作用与抗炎镇痛对 照药阿司匹林相似。Kobayashi ytlol发现吴茱萸碱是通过 使痛觉神经钝化而发挥其止痛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发现, 吴茱萸碱为一新型非刺激性香草酸受体激动剂,与辣椒 素的抗肥胖作用相似,它同时诱导热量的产生和消散, 防止内脏周围脂肪的积聚和体重增加【Il】。吴茱萸碱具有 保护心脏和降血压的作用。吴茱萸碱具有强心作用,对
吴茱萸炮制,不一样的方法
吴茱萸炮制,不一样的方法吴茱萸是常见的中药药材,在临床上有很多应用,治疗牙痛,湿疹,口疮,呕吐等症状,吴茱萸炮制的方法在古代和现代有一些差别,大家可以了解一些关于吴茱萸炮制的现代方法。
★ 1、古代炮制方法汉代有炒法(《玉函》)。
南北朝刘宋时代有盐制、醋制(《雷公》)。
唐代有姜汁制、酒制(《食疗》),熬制(《外台》)等法。
宋代有炒令熟、炒令焦、醋制、焙制(《圣惠方》),煨制(《博济》),汤浸(《衍义》),“水浸去涎炒”、醋浸炒、酒浸炒、黑豆制、汤浸去涎大豆同炒(《总录》),酒醋童便复制(《局方》),盐制(《总微》),米醋熬(《三因》),汤煮(《妇人》),蒸制、童便浸(《朱氏》)等炮制方法。
元代有汤洗焙干(《脾胃论》)、酒洗焙(《宝鉴》)、盐炒(《丹溪》)等法。
明代有烫浸炒黄、醋浸炒黄、酒浸炒香熟、酒醋小便米泔或猪胞酒醋小便盐复制、火炮、酒醋制、破故纸炒(《普济方》),水浸、黄连炒、牵牛子炒(《奇效》),汤泡烘干(《蒙筌》),煮制(《撮要》),汤浸去苦汁盐水炒(《入门》),滚盐汤泡去毒炒(《仁术》),盐汤泡焙干(《必读》),童便制(《景岳》),炒黑(《济阴》)等方法。
清代有黄连制(《握灵》)、盐汤洗焙干(《本草汇》)、沸水泡(《崇原》)、盐炒童便煮(《说约》)、糯米煮制(《本草述》)、酒洗(《金鉴》)等炮制方法。
★ 2、现代炮制方法1、吴茱萸: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果柄、枝梗。
2、制吴茱萸:①取甘草片置锅内,加水(1:5)煎煮两次,去渣,加入净吴茱萸拌匀,闷润吸尽后,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晾凉,吴茱萸每100kg用甘草6kg。
②取净吴茱萸,加盐水拌匀,稍闷,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裂开,稍鼓起时,取出晾凉,吴茱萸每100kg用食盐3kg。
③取净吴茱萸,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发泡,较原色稍深为度,取出晾凉。
3、临床应用1、生用(1)口疮:用本品研细,醋调外敷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可引火下行,治虚火上炎之口舌生疮、高血压等。
Notch_抑制剂DAPT_体外改善L02_细胞脂肪变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81400610);上海交通大学医工交叉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YG2016MS72)作者单位:200092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科(吴伟杰,丁雯瑾,杨蕊旭,范建高);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消化内镜中心(吴伟杰)第一作者:吴伟杰,男,27岁,硕士研究生㊂主要从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学研究㊂E-mail:weijie_wu96@ 通讯作者:丁雯瑾,E-mail:dingwenjin@ ㊃实验性肝炎㊃Notch抑制剂DAPT体外改善L02细胞脂肪变研究∗吴伟杰,丁雯瑾,杨蕊旭,范建高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㊀探讨Notch抑制剂(DAPT)体外对脂肪变肝细胞细胞炎症因子及脂质相关基因水平的影响㊂方法㊀采用棕榈酸(PA)干预体外构建肝细胞脂肪变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DAPT干预㊂采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尼罗红染色了解细胞脂滴量,采用RT-qPCR法检测TNF-α㊁IL-1β和IL-6和脂肪相关因子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SREBP1c)㊁FASN和ACACAɔ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65和SREBP1c蛋白表达㊂结果㊀在无PA干预的L02细胞,经1μM㊁2μM㊁5μM和10μM DAPT处理细胞24h,细胞存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85.2ʃ5.3%㊁84.6ʃ2.9%㊁84.4ʃ6.0%和84.5ʃ3.2%对100.0%,P均<0.05);经2μM和5μM浓度的DAPT干预,细胞TNF-αmRNA水平分别为(0.6ʃ0.01)和(0.5ʃ0.1),显著低于对照组ʌ(1.0ʃ0.0),P<0.01ɔ,IL-1β水平分别为(0.7ʃ0.2)和(0.4ʃ0.0),显著低于对照组ʌ(1.1ʃ0.1),P<0.01ɔ,IL-6水平分别为(0.8ʃ0.1)和(0.6ʃ0.1),显著低于对照组ʌ(1.0ʃ0.0),P<0.05ɔ,细胞p65蛋白表达量也显著降低(P<0.05);2μM㊁5μM和10μM DAPT处理细胞脂滴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减弱ʌ分别为(0.2ʃ0.1)㊁(0.3ʃ0.0)和(0.1ʃ0.0)对(0.7ʃ0.0),P均<0.001ɔ,2μM和5μM DAPT处理细胞FASN mRNA水平分别为(0.7ʃ0.0)和(0.4ʃ0.1),显著低于对照组ʌ(1.0ʃ0.0),P<0.001ɔ㊁ACACA mRNA水平分别为(0.6ʃ0.1)和(0.3ʃ0.0),显著低于对照组ʌ(1.0ʃ0.0),P<0.001ɔ;5μM DAPT处理细胞SREBP1c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㊂结论㊀DAPT能有效降低体外脂肪变细胞炎症因子表达量,缓解细胞内脂滴形成,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脂肪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提示抑制Notch信号通路有改善细胞脂肪变发生和进展的潜力㊂㊀㊀ʌ关键词ɔ㊀L02细胞;脂肪变;Notch抑制剂;炎症因子;脂质;体外㊀㊀DOI:10.3969/j.issn.1672-5069.2024.01.005㊀㊀Notch inhibitor DAPT ameliorates steatosis of L02cells in vitro㊀Wu Weijie,Ding Wenjin,Yang Ruixu,et al.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Xinhua Hospital,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200092,China㊀㊀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he purpose of this experiment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Notch inhibitor(DAPT)on cellular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lipid related genes in L02cells in vitro.Methods㊀The steatosis of L02cells was established by palmitic acid(PA)incubation in vitro,and also intervened by DAPT at0μM,1μM,2μM,5μM and10μM concentration.The cell survival rate was detected by CCK-8,the cell lipid droplets was observed by nile red staining,and the cellular TNF-α,IL-1βand IL-6mRNA and fat related factors[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SREBP1c),FASN and ACACA]mRNA loads were detected by RT-qPCR.The cell p65and SREBP1c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Results㊀The cell survival rates of L02cell without PA intervention at1μM,2μM,5μM and10μM DAPT incubation for24h were all decreased compared to in the control(85.2ʃ5.3%,84.6ʃ2.9%,84.4ʃ6.0%and84.5ʃ3.2%vs.100.0%,respectively,P<0.05);in2μM and5μM DAPT-intervened cells,the TNF-αmRNA levels were(0.6ʃ0.01)and(0.5ʃ0.09),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1.0ʃ0.0),P<0.01],the IL-1βmRNA levels were(0.7ʃ0.2)and(0.4ʃ0.0),significantly lower than[(1.1ʃ0.1),P< 0.01]in the control,and the IL-6mRNA levels were(0.8ʃ0.1)and(0.6ʃ0.1),significantly lower than[(1.0ʃ0.0),P< 0.05]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65expression showed also remarkably decreased(P<0.05);the lipid droplets in2μM,5μM and10μM DAPT-intervened cells were significantly weak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0.2ʃ0.1),(0.3ʃ0.0),(0.1ʃ0.0) vs.(0.73ʃ0.0),P<0.001],the FASN mRNA loads in2μM and5μM DAPT-intervened cells were(0.7ʃ0.0)and(0.4ʃ0.1),much lower than[(1.0ʃ0.0),P<0.001]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ACACA mRNA load in2μM and5μM DAPT-intervened cells were(0.6ʃ0.1)and(0.3ʃ0.0),much lower than[(1.0ʃ0.0),P<0.001]in the control group;the expression of SREBP1c protein at5μM and10μM DAPT-intervened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weak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㊀The DAPT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the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ameliorate the formation ofintracellular lipid droplets in L02cells with PA-induced steatosisin vitro,hinting the mechanism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regulationof fat-related factors.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inhibition ofNotch signal pathway might have a potential to alleviate theoccurrence and progression of cell steatosis.㊀㊀ʌKey wordsɔ㊀L02cells;Steatosis;Notch inhibitors;Inflammatory cytokines;Lipids;In vitro㊀㊀Notch信号通路是高度保守的单次跨膜信号受体蛋白家族,包括四个受体(Notch1/2/3/4)和五个配体(Jagged1㊁Jagged2㊁DLL1㊁DLL3和DLL4)及靶基因编码转录因子(Hes1和Hey1),涉及多种组织和器官早期发育所必需的细胞间调节,在细胞增殖㊁分化㊁凋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㊁2]㊂近几年,有研究报道Notch信号的活化参与肝脏再生与修复㊁炎症和纤维化过程[3]㊂此外,Notch基因异常表达会导致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㊁脂质异常和肥胖等多种代谢性疾病,它也能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生[4,5]㊂我们之前的研究证实,无论是在蛋氨酸胆碱缺乏(methionine-choline deficient,MCD)小鼠模型还是棕榈酸(palmitic acid,PA)诱导体内肝细胞脂肪变模型,均存在Notch基因家族的异常表达,并随代谢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不同发展阶段而改变[6]㊂随后,我们应用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DAPT)体外处理脂肪变肝细胞,发现DAPT能抑制Notch下游Hes-1和Hey-1基因水平,同时能有效降低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转氨酶水平[7]㊂本研究在体外应用DAPT处理脂肪变的L02细胞,观察了抑制Notch家族后细胞炎症因子和脂质代谢相关基因水平变化㊂1 材料与方法1.1细胞㊁试剂与仪器㊀人正常肝细胞L02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库提供;RPMI-1640培养基和杜氏磷酸盐缓冲液(Dulbecco's 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DPBS)均购于美国Hyclone公司;胎牛血清(fatal bo-vine serum,FBS)购于以色列Biological Industries公司;γ分泌酶抑制剂N-[N-(3,5-difluorophenacetyl)-L-alnyl]-S-phenylycine t-butyl ester(DAPT)和PA均购于美国默克公司;RPS -18内参引物购于中国上海生物工程公司;Trizol试剂和预混型定量用逆转录试剂盒均购于日本宝日医公司;qPCR SYBR Green Master Mix购于中国上海翊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CK-8试剂盒㊁BCA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㊁RIPA裂解液(强)和含DAPI的抗荧光淬灭封片剂均购于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尼罗红染料购于上海晶纯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抗GAPDH小鼠单克隆抗体购于美国Proteintech Group公司;抗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1c,SREBP1c)小鼠单克隆抗体购于美国NOVUS公司;抗p65(NF-kappaB,NF-κB)兔单克隆抗体购于美国Abcam公司;ECL发光液购于美国Millipore公司;凝胶成像仪(美国Bio-Rad公司);Q3PCR扩增仪和Nano Drop 2000超微量分光光度仪(美国赛默飞公司);PCR逆转录仪(德国艾本德公司);Bio Tek Epoch全波长酶标仪(美国博腾仪器有限公司)㊂1.2体外细胞脂肪变模型的建立与DAPT干预㊀将5mM PA原液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含10% FBS)稀释成含0.1mM㊁0.25mM和0.5mM PA的高脂培养基工作液㊁备用㊂取L02细胞,分为对照组(Con)㊁0.1mM PA组㊁0.25mM PA组和0.5mM PA组㊂待L02细胞融合度达到60%~70%时,弃培养基,用DPBS洗1遍,加入培养基或相应浓度的高脂培养基工作液处理L02细胞24h,收集细胞㊂根据前期实验结果确定0.25mM PA浓度作为体外细胞脂肪变的造模条件,分含或不含0.25mM PA处理细胞㊂采用0μM㊁1μM㊁2μM㊁5μM和10μM DAPT 处理细胞,其中0.25mM PA处理细胞在不加DAPT 处理组为模型组,处理L02细胞24h,收集细胞㊂1.3细胞存活率试验㊀使用CCK-8试剂盒进行细胞存活率测定㊂1.4细胞mRNA提取及水平检测㊀采用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后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基因特异性引物序列为:SREBP1c-F:5 -CGGAACCATCTTGGCAACAGT-3 ; SREBP1c-R:5 -CGCTTCTCAATGGCGTTGT-3 ; FASN-F:5 -CCGAGACACTCGTGGGCTA-3 ; FASN-R:5 -CTTCAGCAGGACATTGATGCC-3 ; ACACA-F:5 -ATGTCTGGCTTGCACCTAGTA-3 ; ACACA-R:5 -CCCCAAAGCGAGTAACAAATTCT-3 ;TNF-α-F:5 -CCTCTCTCTAATCAGCCCTCTG-3 ;TNF-α-R:5 -GAGGACCTGGGAGTAGATGAG -3 ;IL-1β-F:5 -AGCTACGAATCTCCGACCAC-3 ;IL-1β-R:5 -CGTTATCCCATGTGTCGAAGAA -3 ;IL-6-F:5 -ACTCACCTCTTCAGAACGAATTG -3 ;IL-6-R:5 -CCATCTTTGGAAGGTTCAGGTTG -3 ㊂1.5细胞p65及SREBP1蛋白检测㊀采用Western blot法,用RIPA裂解法提取细胞总蛋白,经BCA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调节上样蛋白总量至相同㊂根据目的蛋白分子大小配制合适的SDS PAGE凝胶后开始上样㊁电泳㊁转膜,用5%脱脂牛奶封闭,按照抗体说明书相继加入一抗和二抗孵育后,经凝胶成像仪曝光成像,应用Image J软件对条带的灰度值进行定量分析㊂1.6细胞脂滴观察㊀在12孔细胞培养板,加入不同浓度的DAPT干预PA处理的L02细胞24h,弃培养基,用DPBS洗2遍,加入4%多聚甲醛固定15~30 min,用DPBS洗2遍㊂按照尼罗红原液:DPBS=1: 500的比例配制工作液,避光染色15min,弃去尼罗红染色工作液,用DPBS洗2遍㊂在每孔中加入含DAPI的抗荧光淬灭封片液100μL,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㊂1.7统计学分析㊀应用GraphPad Prism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作图,计量资料以(xʃ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差异㊂2㊀结果2.1各组L02细胞存活率比较㊀在PA干预L02细胞8h㊁16h和24h,经CCK-8测定显示,L02细胞存活率随干预时间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为100%比,在干预8h㊁16h和24h 时,0.1mM㊁0.25mM和0.5mM PA干预L02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下降(P均<0.05,图1A);在无PA干预的L02细胞,经1μM㊁2μM㊁5μM和10μM DAPT 处理细胞24h,细胞存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分别为85.2ʃ5.3%㊁84.6ʃ2.9%㊁84.4ʃ6.0%和84.5ʃ3.2%对100.0%,P均<0.05,图1B)㊂2.2不同浓度DAPT干预PA处理细胞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和p65蛋白表达变化㊀与模型(0μM DAPT处理)组比,各DAPT处理组TNF-α㊁IL-1β和IL-6mRNA水平均显著下调(P均<0.05,表1);与0μM DAPT处理组比,各DAPT处理组细胞p65蛋白均显著下调(P均<0.05,图2A㊁2B)㊂表1㊀不同浓度DAPT干预PA处理细胞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xʃs)比较0μM1μM2μM5μM10μM TNF-α 1.0ʃ0.00.8ʃ0.10.6ʃ0.0③0.5ʃ0.1③0.4ʃ0.0③IL-β 1.1ʃ0.10.9ʃ0.10.7ʃ0.2②0.4ʃ0.0③0.4ʃ0.0③IL-6 1.0ʃ0.00.9ʃ0.10.8ʃ0.1①0.6ʃ0.1③0.6ʃ0.1③㊀㊀与模型组(0μM DAPT)比,①P<0.05;②P<0.01;③P<0.001图1㊀不同浓度PA和DAPT干预L02细胞存活率比较A:不同浓度的PA处理L02细胞;B:不同浓度的DAPT处理L02细胞24h;∗P<0.05图2㊀不同浓度DAPT干预PA处理细胞p65蛋白表达变化A:细胞p65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B:p65蛋白表达相对水平;∗P<0.05;∗∗P<0.012.3不同浓度DAPT干预PA处理细胞脂质代谢水平变化㊀与0μM DAPT组相比,各DAPT处理组细胞SREBP1c mRNA水平均无显著变化,在2μM㊁5μM和10μM DAPT处理组细胞FASN和ACACA mRNA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01,表2);在2μM㊁5μM和10μM DAPT处理组,细胞脂滴红色荧光强度较0μM DAPT组显著减弱[分别为(0.2ʃ0.1)㊁(0.3ʃ0.0)和(0.1ʃ0.0)对(0.7ʃ0.0),P均< 0.001,图3A);与0μM DAPT组相比,510μM和10μM DAPT处理组细胞SREBP1c蛋白水平均显著下调(P均<0.05,图3B和3C)㊂图3㊀不同浓度DAPT干预PA处理细胞脂质代谢变化A:细胞脂滴形成情况(尼罗红染色,400ˑ);B:细胞SREBP1c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C:细胞SREBP1c蛋白表达相对水平;∗P<0.05;∗∗P<0.01表2㊀不同浓度DAPT干预PA处理细胞脂质代谢相关基因mRNA水平(xʃs)比较0μM1μM2μM5μM10μM SREBP1c 1.1ʃ0.00.9ʃ0.10.9ʃ0.10.9ʃ0.10.9ʃ0.1 FASN 1.0ʃ0.00.9ʃ0.10.7ʃ0.0①0.4ʃ0.1①0.3ʃ0.0①ACACA 1.0ʃ0.00.9ʃ0.10.6ʃ0.1①0.3ʃ0.0①0.3ʃ0.1①㊀㊀与模型组(0μM DAPT)比,①P<0.053㊀讨论Notch基因的激活不仅与异常增殖㊁癌症疾病发生密切相关,也在细胞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紊乱会导致多种代谢相关性疾病[8,9]㊂通常, MAFLD伴随代谢综合征的出现,目前普遍被认可的是 多次打击 学说,胰岛素抵抗㊁脂质过氧化㊁氧化应激等均参与其发病㊂在小鼠肝脏病理学研究发现,肝细胞特异性Notch功能丧失可缓解脂肪性肝炎相关肝纤维化,而增强Notch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会通过上调Sox9依赖性骨桥蛋白,激活肝星状细胞并诱导肝脏纤维化[10]㊂也有研究使用Notch抑制剂可改善动物因高脂高糖饮食而导致的肝纤维化[11]㊂结合文献报道及我们团队先前的研究结果,有足够的证据表明Notch家族参与了MAFLD的发生和进展[6]㊂长期高脂饮食可以导致高脂血症㊁异位脂质沉积,过量的脂质沉积在肝细胞内而引起肝脏损伤,最后形成MAFLD[12]㊂有研究发现Notch在肝脏脂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㊂Notch1信号活化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加重,并与FOXO1协同增强葡萄糖-6-磷酸酶表达[13,14]㊂Notch信号可以激活mTOR信号通路,促使其下游SREBP1c表达,促进肝细胞脂肪生成㊂抑制Notch基因能通过降低mTOR的稳定性,弱化下游激酶核糖体蛋白S6激酶1活化,减缓SREBP1c依赖的脂肪从头合成,达到改善肝脂肪沉积的目的[15,16]㊂我们采用0.25mM PA浓度干预L02细胞24h成功构建体外细胞脂肪变模型,并可显著引起细胞内的脂质沉积和稳定激活Notch信号通路[7]㊂在体外肝细胞脂肪变细胞,以 不影响细胞活性 为基础,发现DAPT能缓解细胞炎症因子(TNF-α㊁IL-1β和IL-6)水平上升并下调p65蛋白表达,改善程度与DAPT浓度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㊂尼罗红染色可观察到细胞脂滴数量明显减少㊂TNF -α㊁IL-1β和IL-6与NF-κB核内易位活化密切相关㊂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可能是引起细胞内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17]㊂NF-κB的IKKα启动子序列与Notch信号下游转录因子Hes1存在部分重合,表明Notch信号可能从基因转录层面对炎症信号通路产生影响㊂因此,使用DAPT等Notch抑制剂或可抑制肝细胞内炎症反应和脂质沉积,具有防治MAFLD进展的潜力㊂作为γ-分泌酶底物的DAPT可以竞争性与γ分泌酶结合,从而实现间接抑制Notch信号转导[18]㊂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往往存在Notch 基因异常激活[19]㊂抑制Notch信号可改善糖尿病模型小鼠肝脏脂滴数量㊁降低血清肝酶水平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抑制Notch基因后可诱导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和ACACA磷酸化,从而激活AMPK信号通路,促进脂肪酸氧化并抑制脂肪合成[20]㊂本研究我们进一步检测脂质代谢相关性基因SREBP1㊁FASN和ACACA 表达情况,经WB检测结果显示SREBP1c蛋白表达水平经过DAPT处理后明显下调,下游的FASN和ACACA脂肪合成相关基因mRNA水平也相应出现了下降㊂故DAPT可能通过降低SREBP1c蛋白的表达而抑制脂肪合成,从而具有调控脂质紊乱的作用㊂综上所述,应用DAPT抑制Notch基因家族可改善MALFD的炎症反应和脂质代谢异常㊂ʌ参考文献ɔ[1]Liubomirski Y,Ben-Baruch A.Notch-inflammation networks inregulation of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Cells,2020,9(7):1576.[2]Liubomirski Y,Lerrer S,Meshel T,et al.Notch-mediated tumor-stroma-inflammation networks promote invasive properties and CXCL8expression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Front Immunol, 2019,10:804.[3]Chen W,Liu Y,Chen J,et al.The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regu-lates macrophage polarization in liver diseases.Int Immunopharma-col,2021,99:107938.[4]Zhou B,Lin W,Long Y,et al.Notch signaling pathway:architec-ture,disease,and therapeutics.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2,7(1):95.[5]Richter L R,Wan Q,Wen D,et al.Targeted delivery of Notch in-hibitor attenuates obesity-induced glucose intolerance and liver fi-brosis.ACS Nano,2020,14(6):6878-6886.[6]Ding WJ,Wu WJ,Chen YW,et al.Expression of Notch family isaltered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Mol Med Rep,2020;22(3):1702-1708.[7]吴伟杰,陈源文,丁雯瑾,等.体外脂肪变L02细胞Notch家族和脂质代谢变化研究.实用肝脏病杂志,2021,24(5):653-656. [8]Adams J M,Jafar-Nejad H.The roles of Notch signaling in liverdevelopment and disease.Biomolecules,2019,9(10):608. [9]Xu H,Wang L.The role of Notch signaling pathway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Front Mol Biosci,2021,8:792667. [10]Zhu C,Kim K,Wang X,et al.Hepatocyte Notch activationinduces liver fibrosis in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Sci Transl Med, 2018,10(468):eaat0344.[11]Lee YA,Friedman SL.Inflammatory and fibrotic mechanisms inNAFLD-implications for new treatment strategies.J Intern Med, 2022,291(1):11-31.[12]Luna-Castillo KP,Olivares-Ochoa XC,Hernández-Ruiz RG,etal.The effect of dietary interventions on hypertriglyceridemia:from public health to molecular nutrition evidence.Nutrients,2022,14(5):1104.[13]Pajvani UB,Shawber CJ,Samuel VT,et al.Inhibition of Notchsignaling ameliorates insulin resistance in a Foxo1-dependent man-ner.Nat Med,2011,17(8):961-967.[14]Kitamoto T,Lee YK,Sultana N,et al.,Chemical induction of gutβ-like-cells by combined FoxO1/Notch inhibition as a glucose-lowering treatment for diabetes.Mol Metab,2022,66:101624. [15]Zhang M,Wu P,Li M,et al.Inhibition of Notch1signaling re-duces hepatocyte injury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via auto-phagy.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21,547:131-138. [16]Bi P,Kuang S.Notch signaling as a novel regulator of metabolism.Trends Endocrinol Metab,2015,26(5):248-255. [17]Jz AL,Alshammari GM,Alfaris NA,et al.Ellagic acid protects a-gainst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in streptozotocin-diabetic rats by activating AMPK.Pharm Biol,2022,60(1):25-37. [18]Aguayo-Ortiz R,Guzmán-Ocampo DC,Dominguez L.Toward thecharacterization of DAPT interactions withγ-secretase.Chem Med Chem,2019,14(10):1005-1010.[19]Auguet T,Bertran L,Binetti J,et al.Hepatocyte Notch signaling de-regulation related to lipid metabolism in women with obesity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Obesity(Silver Spring),2020,28(8):1487-1493.[20]Lee YH,Yun MR,Kim HM,et al.Exogenous administration ofDLK1ameliorates hepatic steatosis and regulates gluconeogenesis via activation of AMPK.Int J Obes(Lond),2016,40(2):356-365.(收稿:2023-05-15)(本文编辑:陈从新)。
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及毒性的比较研究
挥发油是吴茱 萸中的有效成分 , [ 2-4] 亦具有 一定毒 性 [ 5] 。以往对吴茱萸挥发油 成分研究结果 不尽相 同, 张韬等 [ 6] 研究显示甘草制吴茱萸挥发油与生品 相比, 新产生了 13个化合物, 减少 3个化合物, 炮制 后吴茱萸挥发油 组分变化明显。雷培海等 [ 7] 认为 吴茱萸生、制品中挥发油的相对含量有差异, 但是化 学组成没有差异, 没有出现新的化合物, 炮制后不会 产生质的变化。本研究通过测定吴茱萸炮制前后挥 发油的含量和成分组成, 并结合急性毒性实验, 分析 炮制对吴茱萸挥发油含量、组分和毒性的影响, 为阐 明吴茱萸炮制降毒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基金项目: 国家 973 计划中医基 础理论专 项, 确有疗 效的有毒 中药 科学应用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 N o. 2009CB522800; 有毒中药炮 制减 毒原理和方法学研究, N o. 2009CB522805 作者简介: 张晓凤, 硕士。研究方向: 中药炮制降毒机理 研究。 Te:l ( 010 ) 84739400 作者单位: ¹ 100102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 º 100193 北京, 中 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 通讯作者: 李 飞, Te:l ( 010) 84738660; E-m ai:l lf668@ sin a. com
解放军药学学报 2011 年 6 月 20日 第 27 卷 第 3期 Pharm J C hin PLA, Vol. 27, N o. 3, Jun 20, 2011
# 229#
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成分及毒性的比较研究
张晓凤¹ , 高南南º , 刘红玉¹ , 杜 红 ¹ , 杨 蕾¹ , 李 飞¹
[ 摘 要 ] 目的 分析吴茱萸炮制前后挥发油含 量、组分及毒性的变化, 为阐明吴茱萸炮制减毒 机理提供 科学依据。方
吴茱萸致肝毒性后大鼠体内样品的稳定性研究
吴茱萸致肝毒性后大鼠体内样品的稳定性研究陈晨;孙向明;刘悦;高佳雪;李文兰【期刊名称】《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3)001【摘要】To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of serum sample in rats with hepatic injury caused by Evodia rutaecarpa, the drug-containing serum samples without pretreatment and that treated with deproteinization method were stored at -20 °C for different time (0 d, 3 d, 5 d, 10 d and 15 d) , and then detected by HPLC -DAD, respectively.The stability of the serum sample was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RSD values of relative peak area of common peaks in each sample.Results indicated that all of the RSD values of common peak areas of prepro-cessed serum samples were less than 20%, and that of untreated samples were partly more than 30%.The serum samples treated with deproteinization method could be stored steadily at -20 °C for 15 d.However, the untreated serum samples are not stable at -20 °C within 15 d.%为了研究吴茱萸致肝毒性后大鼠血清样品的稳定性,采用HPLC-DAD技术,分别对-20℃冰箱中冷冻保存0、3、5、10、15 d未经前处理和经除蛋白处理后的含药血清样品进行色谱分析.通过比较各样品中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值考察含药血清样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经过除蛋白处理后的血清样品的共有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均小于20%;部分未经前处理的血清样品共有色谱峰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大于30%.含药血清样品经除蛋白和氮气吹干处理后,在-20℃至少可以稳定保存15 d;未经前处理的含药血清样品在-20℃存放存在不稳定问题.【总页数】4页(P4-7)【作者】陈晨;孙向明;刘悦;高佳雪;李文兰【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药学院,哈尔滨15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相关文献】1.基于UPLC-Q-TOF MS的吴茱萸致肝毒性部位及入血成分分析 [J], 李文兰;孙向明;陈晨;刘悦;宋辉;丁晶鑫;徐蓓蕾;阎新佳2.吴茱萸挥发油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氧化损伤机制研究 [J], 李晓宇;吴晓文;窦立雯;尹利顺;黄伟;孙蓉3.吴茱萸醇提物多次给药致大鼠肝毒性研究 [J], 孙向明;宋辉;丁晶鑫;徐昶儒;李文兰4.吴茱萸不同提取部位致大鼠肝毒性研究 [J], 任晓静; 李明; 张逊; 冯昊; 袁金斌5.吴茱萸致肝毒性部位在大鼠体内的多样性分析 [J], 孙向明;胡扬;温静;宋辉;李文兰;丁振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茱萸不同组分镇痛作用及安全范围研究
吴茱萸不同组分镇痛作用及安全范围研究黄伟;孙蓉【期刊名称】《中国药物警戒》【年(卷),期】2012(009)007【摘要】Objective To research on the therapeutic index(TI) and the safety factor(SF)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Evodia Fructus when playing analgestic effect. Methods To make research on the acute toxicity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in accordance with classical acute toxicity test methods; to make research on the analgestic effect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lassical hot plate method; calculating the LD50, LD5, ED50 and ED95 using Bliss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TI and SF of analgestis effect of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Evodia Fructus. Results The LD50 of volatile oil in Evodia Fructus was 2.6995 mL·kg-1·-1, and the LD5 of volatile oil was 1.9853 mL·kg-1·d-1; the ED50 of volatile oil in Evodia Fructus was 0.4625 mL·kg-1·d-1, and the ED95 of volatile oil was 0.9996 mL·kg-1·d-1; TI was 5.837and SF was 1.986. The water extracts of-Evodia Fructus are unable to make LD50, MTD results calculated in accordance with crude drug content was 80.0 g·kg-1·d-1, the ED50 was 1.3515 g·kg-1·d-1, and the ED95 was 4.3435 g·kg-1 ·d-1. Conclusion Both the water extracts and volatile oil had certain analgestic effect and had certain dose—efficacy relationship, and the safety scope of water extracts was bigger than volatile oil.%目的研究吴茱萸不同组分发挥镇痛作用的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方法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吴茱萸不同组分的急性致死量试验;采用经典的小鼠热板法,进行吴茱萸不同组分的镇痛药效实验.采用Bliss 法,计算各组分的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和LD5以及发挥镇痛药效的ED50和ED95,求得不同组分发挥镇痛作用的治疗指数(TI),安全系数(SF).结果吴茱萸挥发油LD50值为2.6995 mL· kg-1·d-1,LD5值为1.9853 ml·kg-1·d-1;ED50值为0.4625mL·kg-1·d-1,ED95值为0.9996 mL· kg-1·d-1;计算得TI为5.837,SF为1.986.吴茱萸水提组分无法作出LD50,MTD试验结果按含生药量计算为80.0g·kg-1·d-1;ED50值为1.3515g·kg-1·d-1,ED95值为4.3435g·kg-1·d-1.结论吴茱萸水提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且吴茱萸水提组分发挥镇痛作用的安全范围大于挥发油组分.【总页数】4页(P397-400)【作者】黄伟;孙蓉【作者单位】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R285.5【相关文献】1.吴茱萸化学拆分组分的性味药理学评价——化学拆分组分的制备及其镇痛作用的研究 [J], 杨志欣;孟永海;王秋红;杨炳友;匡海学2.艾叶不同组分发挥镇痛作用的安全范围研究 [J], 迟雪洁;王会;黄伟;鲍志烨;孙蓉3.北豆根不同组分发挥抗炎作用的安全范围研究 [J], 郑丽娜;罗栋;孙蓉4.香加皮不同组分发挥镇痛作用的安全范围研究 [J], 朱兰兰;鲍志烨;王会;黄伟;孙蓉5.山豆根不同组分发挥抗炎作用的安全范围研究 [J], 栾永福;罗栋;郑丽娜;谢元璋;孙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茱萸
吴茱萸活性成分基于中间代谢产物的肝肾毒性研究研究背景•中药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 ) Benth.干燥近成熟的果实,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常用于治疗主治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外治口舌生疮、湿疹等症。
是中药成药吴茱萸汤和左金丸的主要成分。
《本草纲目》称吴茱萸“开郁化滞,治吞酸、厥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和喉舌生疮”,近代医学亦证明吴茱萸有镇痛、安神、抗菌和抗缺氧等药理作用。
•吴茱萸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目前从中分离的主要有生物碱类、苦味素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
生物碱类又可分为喹啉酮类生物碱和吲哚类生物碱。
其中喹啉酮类生物碱有17种,包括吴茱萸卡品碱(evocarpine)、二氢吴茱萸卡品碱(dihydroevocarpine)等;吲哚类生物碱17种,如吴茱萸碱(evodiamine)、吴茱萸次碱(rutaecarpine)、去氢吴茱萸碱(dehydroevodiamine)等。
除生物碱类,苦味素类也是吴茱萸的一种重要活性成分。
从吴茱萸分离出的苦味素类成分有柠檬苦素(limonin)、吴茱萸苦素(rutaevin)、吴茱萸苦素乙酸酯(rutaevineacetate)、吴茱萸内酯醇(evodol)等。
吴茱萸化学成分生物碱:吴茱萸碱(抗肿瘤),吴茱萸次碱,去氢吴茱萸碱,辛内弗林、小檗碱等。
药理作用为镇痛抗炎,调节血压等。
苦味素:柠檬苦味素(C26H30O8),黄柏酮,诺米林、吴茱萸内酯醇等。
抗炎镇痛,减少胃酸分泌,抗溃疡。
挥发油:有效成分,亦是毒性成分。
主要月桂烯,β-水芹烯等。
(炮制前后种类含量有变化)其他:萜类,甾醇,木质素,多糖等。
.... ...... ...... ...•途径:药物经代谢酶产生RMs,RMs与GSH结合,耗竭GSH;与细胞内大分子蛋白结合形成具有自身免疫的抗体,诱发特异质肝毒性反应;与细胞膜/细胞器结合导致细胞应激毒性,最终产生肝损伤(DILI)。
基于成分及作用的小毒中药吴茱萸的研究
李 文 兰 ^ ,孙 向 明 \ 宋 辉 2 , 王 靖 雅 \ 胡 杨 1
( 1 . 哈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药 学 院 ,哈 尔 滨 150076;2.哈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生 命 科 学 与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中 心 ,哈 尔 滨 150076)
摘 要 :吴 茱 萸 为 临 床 常 用 的 中 药 ,有 小 毒 .目 前 国 内 外 对 其 化 学 成 分 及 药 理 作 用 已 展 开 了 深 入 的 研
•152 •
哈 尔 滨 商 业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第 34卷
萸或者过量服用吴茱萸导致了中毒[5].本文参考 近 年 的 文 献 ,综 述 了 吴 茱 萸 各 方 面 的 研 究 进 展 .
1 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
LI Wen-lan1* , SUN Xiang-ming1, SONG Hui2, WANG Jing-ya1, HU Yang1
(1. School of Pharmacy,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76, China;2. Research Center on Life Scien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Harbin 150076, China)
然而很多临床报道显示吴茱萸具有一定的毒 性 ,近 年 来 ,关于使用吴茱萸后产生了不良反应的 报 道 渐 渐 增 多 ,一 些 临 床 病 例 因 为 服 用 了 未 炮 制 透 彻的吴茱萸中毒,有些病例是直接服用了生品吴茱
收稿日期:2017-11 -10.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2541192) 作者简介:李文兰(1967 - ) ,女 ,博 士 ,教 授 ,研究方向: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pdf文件吴茱萸碱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抑制及诱导凋亡作用
-1
Length of tail 19. 49 ± 6. 56 122. 93 ± 27. 80 3 143. 80 ± 37. 74
3 3 3
48 h
3 3
F ig 3 Flow cytom etr ic ana lysis
P < 0101 vs negative control
7 - 1
5
- 1
- 1
吴茱萸碱药理作用的研究近几年逐渐受到人们 的关注 。抗肿瘤作用是吴茱萸碱的主要药理作用之 一 ,众多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证实了吴茱萸碱的抑 瘤活性 。有报道吴茱萸碱体外能明显抑制人黑色素 瘤 A375 2S2
3
[3] [1] [4]
、 人 宫颈 癌 HeLa 、 人 前列 腺癌 pc 2
2. 3 不同作用时间药物对细胞 D NA 损伤的影响
彗星电泳后 , 受损伤的 DNA 泳出 , 在细胞后面形 成长的拖尾 ,呈典型的凋亡彗星尾形状 ,与细胞坏死 的拖尾形状不同 。结果显示吴茱萸碱作用后平均光 密度值较阴性对照均降低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彗星尾距较阴性对照均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且二者的改变与作用时间相关 ( Fig 2, Tab 2 ) 。
1. 3. 1 细胞培养 HepG2 细胞接种和传代见文 [9] 献 。用完全培养基 (含 RPM I 1640 培养基 、 10%
浓度的 吴 茱萸 碱处 理 HepG2 细 胞 72 h 的 抑 制 率 分 别 为
7410% 、 6910% 、 6015% 、 4410% 、 1614% 。 DAP I染色后吴茱
3 3 3 3
・69・
24 h Inhibitory rate / % 0 5. 2 3 13. 8 16. 4
吴茱萸致肝毒性研究
吴茱萸致肝毒性研究臧宝珊;孙向明;李文兰【摘要】通过对近年来有关吴茱萸肝毒性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及总结。
对吴茱萸提取物的肝毒性研究及其肝毒性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为吴茱萸临床安全用药和科学研究提供更多参考。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s of Evodia rutaecarpa related to the hepatotoxicity in recent years were collected, collated and summarized.This paper reviewed the research of hepatotoxicity caused by Evodia rutaecarpa extract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mechanism of hepatotoxicity providing more reference and methods for clinical safet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期刊名称】《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641-644)【关键词】吴茱萸;肝毒性;作用机制【作者】臧宝珊;孙向明;李文兰【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 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 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 国家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传统观点认为,中药取材于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且对一些西药无效的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往往忽略了其潜在的毒副作用.李文兰、薛佳等[1-2]等研究发现,穿心莲提取物和穿心莲内酯对雄性小鼠具有生殖毒性作用,并呈现一定的“时-毒”、“量-毒”关系.随着中药在东西方国家中日益广泛的应用,有关中药诱发药源性肝损伤(DILI)的报道也逐渐增多[3-5].药源性肝损伤是指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肝脏由于药物的毒性损伤或对药物过敏反应所致的疾病.在全球死亡原因中,根据WHO统计的数据显示,药源性损伤导致的肝毒性因素位于第五位[6].在我国,中药所致的急性肝损伤仅次于抗结核药物位列第二[7-8],近年来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Var.officinalis(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Var.bodinier(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9].吴茱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属传统的中药温理药.在历代中医药书籍中记载其有小毒,《别录》言其“大热,有小毒”;《药性论》记载:“吴茱萸,味苦、辛,大热,有毒”;李时珍认为吴茱萸“有小毒,动脾火,病目者忌之”等.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吴茱萸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已为揭示吴茱萸药效物质基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0-14].近年来,吴茱萸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临床上因服用吴茱萸不当而产生中毒的报道也时有发生[15-18],亦有部分文献指出其可以引起肝毒性[19],吴茱萸的用药安全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笔者对近年来吴茱萸所致的肝毒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便为吴茱萸临床安全用药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及方法.1 吴茱萸不同部位致肝毒性作用目前已经从吴茱萸植物中分离得到了100多个化合物,研究发现吴茱萸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较多,包括生物碱、黄酮类、萜类、香豆素、甾体、精油、木脂素、核苷酸及其他成分,其中生物碱、苦味素为主要成分[20-22].1.1 吴茱萸水提物致肝毒性通过收集近些年关于吴茱萸水提物致肝毒性的研究发现,吴茱萸水提物引起的肝毒性多呈现一定的急性毒性.研究发现[18],多次灌胃吴茱萸水提物可导致明显的肝损伤,且存在一定的肝毒性的“量-时-毒”关系.吴茱萸水提物的剂量的不同会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伴随着肝脏指数的变化、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明显升高,且呈现剂量依赖相关性.周璐等[23]报道,吴茱萸水提取物影响大、小鼠部分肝药酶亚型的活性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大、小鼠实验结果显示,吴茱萸水提取物可以诱导大、小鼠CYP1A、CYP2C和CYP2E1的活性,且对CYP1A活性的诱导更为显著.吴茱萸水提取物可以诱导小鼠CYP3A活性,抑制大鼠CYP2D的活性,而对小鼠CYP2D、大鼠CYP3A的活性无显著影响.1.2 吴茱萸醇提物致肝毒性李波等[24]等研究发现,吴茱萸乙醇提物灌胃给予大鼠后,对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实验将80只SD雌雄各半的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给予吴茱萸乙醇提物15、30、60 g(原生药)/kg及等量蒸馏水灌胃14 d,于第3、14 d测定血液生化学、血液细胞学指标,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计算脏器系数.给药3 d后,吴茱萸乙醇提物30、60 g(原生药)/kg组尿素氮(BUN)、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碱性磷酸酶(ALP)较对照组升高,白蛋白(ALB)和血清总蛋白(TP)明显降低,肝脏系数显著增大.给药14 d后,与对照组相比,吴茱萸乙醇提物30、60 g(原生药)/kg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升高,吴茱萸乙醇提物60 g(原生药)/kg组脏器系数较正常组明显增大.根据对各组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的观察,如图1、2所示,主要表现为肝脏中央静脉及小叶下静脉周围肝细胞变形、灶性坏死,毒性无性别差异,并呈现一定的“时-毒”、“量-毒”关系.图1 吴茱萸乙醇提取物一次灌胃急性毒性试验肝脏病例变化(给药3 d后)图2 吴茱萸乙醇提取物一次灌胃急性毒性试验肝脏病例变化(给药14 d后)由此可知吴茱萸乙醇提物具有一定毒性,肝脏是其主要毒性靶器官之一,推测吴茱萸醇提物的肝毒性是通过其吸收代谢的产物影响肝药酶活性来损害肝脏.1.3 吴茱萸挥发油致肝毒性吴茱萸挥发油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肝损伤.孙蓉等[25]用小鼠研究吴茱萸挥发油肝毒性“量-时-毒”关系,发现单次灌胃小鼠6 h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达到峰值,8~72 h内造成明显肝损伤,且呈一定剂量依赖相关性.黄伟等[26]研究发现,多次灌胃小鼠吴茱萸挥发油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肝损伤,与时间、剂量呈现一定相关性.根据实验结果显示,给药7 d之内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及总胆红素(TBI)升高,白蛋白(ALB)降低,脏器系数增大,以及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和间质充血.2 吴茱萸致肝毒性机制的研究吴茱萸致肝毒性的机制复杂,其毒理学基础尚不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认为,吴茱萸致肝毒性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2.1 与其引起机体氧化应激有关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的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都是抗氧化系统的重要成员.GSH-Px可以催化GSH变为GSSG,使有毒的过氧化物还原成无毒的羟基化合物,同时促进H2O2的分解,从而达到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不受过氧化物的干扰及损害的目的.GSH是机体内主要的低分子清除剂,保护许多蛋白质和酶等分子中的巯基,它是GSH-Px和GST两种酶的底物GSH,GSH 含量的降低会产生毒性作用,因此GSH的含量是影响机体抗氧化作用的重要因素. 根据研究报道[27],吴茱萸水提物可引起血和肝中MDA含量的显著升高,GSH-Px、SOD活性的降低,NO含量的升高,NOS活性的增大, GHS含量的下降,且呈现出一定的剂量依赖相关性.血和肝中MDA含量升高,阻碍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损害线粒体功能,导致自由基增多,损害肝细胞;GSH-Px、SOD活性的降低,机体内自由基含量的升高,破坏了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引起细胞凋亡;NO含量的升高和NOS活性的增大导致自由基增多,产生肝毒性;GSH含量的减少,降低了抗氧化作用.由此推测,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后诱导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吴茱萸致肝毒性机制之一.2.2 与其引起机体炎症反应有关IL-1β、IL-6及TNF-α等均是与炎症反应十分相关的炎症介质.IL-1β是致炎性的细胞因子,它可以促进细胞增殖,释放炎性介质,参与炎症后期纤维化的形成.IL-1β会促进病理性成纤维细胞分泌更多的IL-6和IL-8.IL-6是活化的T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使B细胞前体成为产生抗体的细胞;和集落刺激因子协同,能促进原始骨髓源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裂解功能.TNF-α是一种由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的能抑制成骨细胞和刺激破骨细胞的细胞因子,其被证实在肝纤维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TNF-α的过度分泌会引起肝损伤.周璐等[28]在研究吴茱萸水煎液致小鼠肝毒性机制中发现,连续21 d给予高、中、低3个剂量的吴茱萸水煎液后,如表1所示,与正常组相比,给药组的小鼠肝脏中IL-1β、IL-6及TNF-α的含量明显增高.提示大量炎症介质释放与产生,是吴茱萸致肝损伤的原因之一,见表1.表1 吴茱萸水煎液对小鼠肝组织炎症介质的影响组别生药剂量/(g·kg-1·d-1)IL-1β/(ng·L-1)IL-6/(pg·L-1)TNF-α/(ng·L-1)正常- 15.33±0.74 24.99±1.96104.89±8.86吴茱萸1018.71±1.03∗27.14±1.71∗125.04±8.722020.95±0.86∗29.89±1.81∗131.13±9.963027.64±1.43∗41.57±3.59∗155.84±8.9∗与正常组比较*P<0.013 结语中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医学的精华,中药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对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些年临床上因服用了未炮制透的中药或直接服用了生品中药或因超剂量服用或因配伍不当而引起肝脏毒性的报道日益增多.如何避免中药可能存在的肝脏毒性,提高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是中药走向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关键所在.吴茱萸为临床常用中药,其水煎剂为常用剂型,历代本草中一般记载其有小毒,从日益增多的吴茱萸临床不良反应报道中得知肝损害占大部分,吴茱萸的用药安全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认为吴茱萸致肝毒性的作用机制为:一是与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后诱导脂质过氧化有关;二是与引起机体炎症反应有关.吴茱萸引起肝毒性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明确,是解决吴茱萸致肝毒性问题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1] 李文兰, 丁振铎, 王铁山, 等. 穿心莲生殖毒性的量效关系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9(3): 257-261.[2] 薛佳, 李文兰, 王学志, 等. 穿心莲生殖毒性的时效关系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7(5): 645-666.[3] 高尚, 孙向明, 许颖, 等. 中药致肝毒性相关机制研究[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0(3): 257-270.[4] WANG J, JI L, LIU H, et al. Study of the hepatotoxicity induced by Dioscorea bulifera L. rhizome in mice [J]. Bioscience Trends, 2010, 4(2): 79-85.[5] CHAU T N.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an update [J]. The Hong Kong Medical Diary, 2008, 13(3): 23-26.[6] LARREY D. Epidemiology and individual susceptibility to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ffecting the liver [J]. Seminars in Liver Disease, 2002, 22(2): 145-155.[7] TESCHKE R, WOLFF A, FRENZEL C, et al. Herbal hepatotoxicity: a tabular compilation of reported cases [J]. Liver International, 2012, 32(10): 1543-1556.[8] MEIER Y, CAVALLARO M, ROOS M, et al. Incidence of drug induced liver injury in medical inpatients [J].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2005, 61(2): 135-143.[9]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 160.[10] YAN R, WANG Y, SHEN W J, et al. Relative determination of dehydroevodiamine in rat plasma by LC-MS and study on its pharmacokinetics [J].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ic Science, 2012, 50(7): 582-585.[11] XIAO B Y, MAO S J, LI X D. Variations in the composition of Fructus Evodiae after processing with Radix Glycyrrhizae extract [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2012, 18(10): 782-787.[12] HUANG X, LI W, YANG X W. New cytotoxic quinolone alkaloids fromfruits of Evodia rutaecarpa [J]. Fitoterapia, 2012, 83(4): 709-714.[13] CHEN F, LI S, LI D, et al. Transdermal behaviors comparisons among Evodia rutaecarpa extracts with different purity of evodiamine and rutaecarpine and the effect of topical formulation in vivo [J]. Fitoterapia, 2012, 83(5): 954-960.[14] NOH K, SEO Y M, LEE S K, et al. Effects of rutaecarpine on the metabolism and urinary excretion of caffeine in rats [J]. Archives of Pharmacal Research, 2011, 34(1): 119-125.[15] 朱兰兰, 黄伟, 黄幼异, 等. 基于功效和物质基础的吴茱萸毒性研究思考[J]. 中国药物警戒, 2011, 8(6): 366-369.[16] 蔡雪映, 孟楠, 杨冰. 服用吴茱萸过量致中毒1例分析[J]. 北京中医药, 2006, 25(3): 171-172.[17] LI L, ZHAO J N, YI J H, et al. Research on toxicity characteristics in Evodia Fructus of different orgins and producing areas [J].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12, 37(15): 2219-2222.[18] HUANG W, LI X J Y, SUN R. “Dose-time-toxicity” relationship study on hepatotoxicity caused by multiple dose water extraction components of Evodiae Fructus to mice [J].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12, 37(15): 2223-2227.[19] 周绮, 张茜, 金若敏. 茱萸致小鼠肝毒性时效、量效关系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9): 232.[20] 张起辉, 高慧媛, 吴立军, 等. 吴茱英的化学成分[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5, 22(1): 12-14.[21] 孟娜, 陈凤凰, 惠斌. 吴茱萸化学成分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 2006, 23(2):188-190.[22] 张璐, 冯育林, 王跃生. 吴茱萸现代研究概况[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22(2): 78-82.[23] 周璐, 徐婷婷, 金若敏, 等. 吴茱萸水煎液对大、小鼠肝药酶亚型影响的比较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14, 30(2): 279-282.[24] 李波, 李莉, 赵军宁, 等. 吴茱萸乙醇提取物对大鼠急性毒性及肝毒性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3, 29(2): 120-124.[25] 孙蓉, 黄伟, 吕丽莉. 吴茱萸挥发油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J]. 中国药理与临床, 2012, 28(3): 55-58.[26] 黄伟, 孙蓉, 李晓宇. 吴茱萸挥发油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C]//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 2013.[27] 黄伟, 孙蓉. 吴茱萸水提组分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氧化损伤机制研究[J]. 中国药理与临床, 2012, 28(5): 114-116.[28] 周璐, 姚广涛, 曹智丽, 等. 吴茱萸水煎液致小鼠肝毒性机制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 19(22): 269-272.。
吴茱萸及其主要成分的遗传毒性研究
吴茱萸及其主要成分的遗传毒性研究夏祺悦;刘燕萍;杨润芳;刘强强;卓衍蔷;李宏霞【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目的:研究吴茱萸及其主要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的遗传毒性,为有毒中药吴茱萸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方法:选用了Ames试验、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Ames 试验选用TA97、TA98、TA100、TA102、TA1535组氨酸缺陷型菌株。
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分别设5个剂量组:0.0005、0.005、0.05、0.5、5 mg/皿;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的剂量分别为0.005 mg/mL、0.05/mL和0.5 mg/mL,受试药物与CHL细胞接触时间分别为4 h和24 h;吴茱萸醇提物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设吴茱萸醇提物0.88、3.52、10.55 g (生药)/kg 3个给药剂量组。
连续给药4 d,每天给药1次。
结果: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各剂量组Ames试验结果为阴性。
CHL试验中,吴茱萸碱的试验结果为阴性;吴茱萸次碱24 h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略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柠檬苦素4 h和24 h组细胞染色体畸变率都略有增加,0.05 mg/mL、0.5 mg/mL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0.005 mg/mL组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微核试验中,吴茱萸醇提物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
结论:综合以上3个试验结果,认为在本实验室条件下,吴茱萸醇提物无遗传毒性。
但在体外试验中,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有致突变性。
为进一步确认吴茱萸及其主要成分的遗传毒性,可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总页数】7页(P145-150,154)【作者】夏祺悦;刘燕萍;杨润芳;刘强强;卓衍蔷;李宏霞【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610041;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成都,61021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61004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炮制对吴茱萸主要成分溶出的影响 [J], 张晓凤;刘红玉;谭鹏;李飞2.基于斑马鱼模型的何首乌水提物及其主要成分的肝毒性研究 [J], 全正扬;孙震晓3.迷迭香精油及其主要成分对HepG2细胞毒性研究 [J], 王莉;王琳;李竹;马雪梅;徐鹏;刘君星;王宇;张秋迟4.吴茱萸和臭辣吴萸果实化学成分及不同采收时间主要成分含量的变化 [J], 李懿恒;黄佳楠;刘潇;印敏;刘飞;冯煦;王奇志5.吴茱萸不同提取部位致大鼠肝毒性研究 [J], 任晓静; 李明; 张逊; 冯昊; 袁金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与评价
·中药工业·△[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8C1696)[通信作者] 吴梅青,教授,研究方向: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应用;TeL:(0731)58519046,E mail:wmq0519@sina com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与评价△吴梅青1,罗栩强2,唐海飞1,陈思1,颜涛11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2;2 中山市仙逸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36[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药材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
方法:采用HPLC测定5个不同产地吴茱萸药材及其炮制品中指标成分含量。
结果: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发现吴茱萸炮制品与吴茱萸药材相比较,3个指标性成分含量均下降,其中柠檬苦素含量下降较多,甘草制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总量与吴茱萸药材相比无明显变化,而姜制吴茱萸中3种指标成分含量均低于其他炮制品。
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吴茱萸指标成分含量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该研究为吴茱萸炮制工艺改进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炮制方法;吴茱萸;指标成分;含量测定[中图分类号] R282 71;R2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4890(2020)07 1108 05doi:10 13313/j issn 1673 4890 20190906009EffectsofDifferentProcessingMethodsonContentofIndexComponentsinEvodiaeFructusWUMei qing1,LUOXu qiang2,TANGHai fei1,CHENSi1,YANTao11 XiangtanMedicineHealthVocationalCollege,Xiangtan411102,China;2 ZhongshanXianyitangChineseHerbalMedicineCo Ltd ,Zhongshan528436,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studytheimpactofindexcomponentcontentinEvodiaeFructuswithdifferentprocessingmethods Methods:ThecontentofindexcomponentsinEvodiaofficinalisanditsprocessedproductsfromfivedifferentproducingareaswasdeterminedbyHPLC Results:Itwasfoundthatthecontentofthethreeactivecomponentsdecreased,andthecontentofthelimoninwasmuchlowerbycomparisonbetweenprocessedandunprocessedEvodiaeFructus TherewasnosignificantchangeinthetotalamountofevodiamineandrutacarpinebetweenprocessedwithGlycyrrhizaeRadixandunprocessedEvodiaeFructus ThecontentofthreeindexcomponentsinEvodiaeFructusprocessedwithgingerwaslowerthanthatofotherproducts Conclusion:Thedifferentprocessingmethodscaneffectonthecontentoftherawmaterials,suchaslimonin,evodiamineandrutacarpine Thestudycanprovidethebasisfortheimprovementoftheprocessingtechnologyandtheclinicalmedication[Keywords] processingmethods;EvodiaeFructus;indexcomponent;contentdetermination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 )Bench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辛、苦,热;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温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1],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寒凝疼痛、胃寒呕吐、虚寒泄泻等。
中药吴茱萸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中药吴茱萸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任世禾;刘柏年
【期刊名称】《中成药》
【年(卷),期】2000(022)009
【摘要】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工艺对中药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HPLC色谱法,吴茱萸以乙腈-水(43:57)为流动相,UV检测波长:290 nm.结果:不同的炮制工艺,吴茱萸中有效成分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无显著差别.结论:各省地区不同的炮制工艺规范对其有效成分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基本一致.【总页数】3页(P627-629)
【作者】任世禾;刘柏年
【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上海中药制药一厂,上海,20033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
【相关文献】
1.蒙药漆树膏的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J], 包勒朝鲁;吴·斯琴毕力格;那生桑;乌兰图雅
2.烫驴肾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J], 刘丽;韩凤
3.女贞子炮制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综述 [J], 贺皖松;王甫成
4.吴茱萸质量标准研究——TLC指纹图谱鉴别及HPLC测定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含量 [J], 段朝辉;张红梅;朱恩圆;侴桂新;王峥涛
5.中药饮片泽泻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J], 段启;龚千峰;王少军;曾春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茱萸不同提取部位对几种化学致损肝、肾细胞影响的研究
山茱萸不同提取部位对几种化学致损肝、肾细胞影响的研究顾海;房德房;杜伟蜂;蔡宝昌;詹臻;王明艳
【期刊名称】《中医药信息》
【年(卷),期】2011(28)6
【摘要】目的:研究山茱萸生品、酒蒸品水煎液、总提液不同提取部位对几种化学致损肝、肾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几种化学致损肝、肾细胞损伤模型,通过MTT法,观察山茱萸生品、酒蒸品水煎液和总提液不同提取部位对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山茱萸不同提取部位对几种化学致损肝、肾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生、制品作用有差异.结论:山茱萸生品、制品几种提取部位对肝、肾细胞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顾海;房德房;杜伟蜂;蔡宝昌;詹臻;王明艳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连云港中药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6;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杭州310053;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山茱萸不同部位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
2.山茱萸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3.山茱萸提取液指纹图谱及其不同有效部位的血清指纹图谱研究
4.山茱萸提取部位对D-半乳糖致衰模型小鼠骨髓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的影响
5.山茱萸不同部位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肝作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吴茱萸炮制品的质量比较
吴茱萸炮制品的质量比较
宓静英;龚千峰;吴丹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
【年(卷),期】2007(038)009
【摘要】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oth]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干
燥近成熟的果实,有温中散寒,舒肝止痛之功效。
常用于治疗脘腹冷痛,呕吐腹泻,头痛,胃痛,疝痛和痛经等。
近代医学证明吴茱萸有镇痛安神抗菌降压和抗缺氧等药理作用。
其炮制目前最常用的是以甘草制吴茱萸(药典法),文献记载还有醋制、烘烤、盐制等炮制方法。
生物碱是吴茱萸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不同的提取方法、溶剂耗用量和提取时间的长短都影响生物碱的含量。
本实验对吴茱萸几种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和浸出物进行含量测定,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并辅以水溶性浸出物的比较,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宓静英;龚千峰;吴丹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昌,330006;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江
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2
【相关文献】
1.数种吴茱萸炮制品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比较
2.RP-HPLC法同时测定吴茱萸及其炮制品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
3.吴茱萸及其炮制品中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比较
4.HPLC测定吴茱萸及其炮制品中吴茱萸内酯的含量
5.不同吴茱萸炮制品的质量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中医药学刊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 35 No. 10 Oct. 2 0 1 7
DOI: 10. 13193 / j. issn. 1673-7717. 2017. 10. 051
响,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并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 ALT) ,谷草转氨酶( AST) 和乳
酸脱氢酶( LDH) 的含量。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组、生吴茱萸组可明显降低 L02 细胞的活性 ( P <
0. 01) 与形态,显著升高 L02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ALT、AST、LDH 活力( P < 0. 01,P < 0. 05) ; 与生吴茱萸组比较,甘
素混合 液 ( 批 号: 20160422 ) 、磷 酸 盐 缓 冲 液 ( PBS,批 号: 24 h 后换液,每孔加入 200 μL 配好的不同浓度的生吴茱
20160301) 、Cell Counting Kit - 8 ( CCK - 8,批 号: 萸、甘草制吴茱萸、盐吴茱萸各供试品溶液,质量浓度分别
通讯作者: 刘舒凌( 1982 - ) ,女,广西桂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 载本品温燥而有小毒[3]。近年来,临床上因服用了未制透
向: 中药炮制原理研究。E-mail: 79吴茱萸,或因超剂量服用而产
第 35 卷 第 10 期 2017 年10 月
Key words: Evodia rutaecarpa ( Juss. ) Benth; processing; in vitro; hepatotoxicity
中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 Evodia rutaecarpa ( Juss. )
华
中 医 药
收稿日期: 2017 - 05 - 12 基金项目: 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KY2015LX149) ; 广西中医
正常肝细胞 L02 的毒性差异,以期为阐明吴茱萸炮制减毒 的原理提供实验依据。
℃ 水浴锅上挥干浓缩成浸膏,用 DMSO 溶解,定容于 25 mL 容量瓶中,制得以生药计 0. 5 g·mL - 1 药液,4 ℃ 冰箱保存,
1 材料
用前以完全培养液配制所需的最高浓度后,再以完全培养
1. 1 仪器
液倍比稀释制得其余浓度,0. 22 μm 微孔滤膜滤过除菌,即
20160422) ,以上试剂均够自 Solarbio; 胎牛血清( FBS,MULTICELL,批号: 086110037) ; RPMI - 1640 完全培养基( Hy-
制前后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如何,国内外尚无报道。因此, 分别称取生吴茱萸、甘草制吴茱萸、盐吴茱萸粉末各 12. 5 本文拟以吴茱萸现行的主要炮制品种[1,10]( 吴茱萸、制吴茱 g,加入 10 倍量 70% 乙醇超声提取两次( 功率 200 W,频率
萸和盐吴茱萸) 为研究对象,比较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对人 40 kHz) ,每次 1 h,合并两次所得滤液,减压回收乙醇,50
密称取对乙酰氨基酚 0. 0302 g,置于 10 mL 容量瓶中,加入 细胞培养液溶解定容至 10 mL,摇匀,制成 20 mmol· L - 1 ( 相当于 3. 02 g·L - 1 ) 对照品溶液,用前 0. 22 μm 微孔滤
( 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 ; SQP 分析天平( 赛多利斯科 膜过滤除菌,即得。
实验动物有致肝损伤的作用,吴茱萸经口给药后,主要的毒 性靶器官为肝脏 [6 - 9]。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吴茱萸通过
热锅中,文火加热,炒至裂开,稍鼓起时,取出,晾凉。将上 述吴茱萸各炮制品,打粉过 2 号筛,备用。
合理地炮制,能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迄今为止,吴茱萸炮 2. 1. 2 样品的制备 吴茱萸各炮制品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学仪器( 北京) 有限公司) ; PYX - 190H - B 恒温孵育箱( 韶 2. 2 CCK - 8 法测定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对 L02 细胞的毒
关市科力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性
1. 2 试剂 0. 25% - EDTA 胰消化酶( 批号: 20160420) 、青、链霉
取对数生长期的 L02 细胞,消化后重悬调整细胞密度 为 4 × 104 个 / mL,每孔 200 μL 细胞接种于 96 孔板中,接种
SW - CJ - 1FD 超净工作台( 苏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 DMI3000B 倒置显微镜( LEICA) ; 1312004047 全波长酶标仪
得。 阳性药( 对乙酰氨基酚)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1 - 12]: 精
( TECAN) ; 5430R 冷冻低速离心机 ( EPPENDORF) ; DW - 86L626 超低温保存箱( 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 ; MCO - 18AIC 恒温二氧化碳培养箱( SANYO) ; KQ5200B 超声仪
草制吴茱萸组、盐吴茱萸组可显著降低对 L02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P < 0. 01) 与形态变差的趋势,显著降低 L02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ALT、AST、LDH 活力( P < 0. 01,P < 0. 05) 。吴茱萸各炮制品体外对 L02 细胞的毒性作用顺序
为: 生吴茱萸 > 甘草制吴茱萸 > 盐吴茱萸。结论: 生吴茱萸、甘草制吴茱萸、盐吴茱萸体外对 L02 细胞具有毒性作
用,炮制可降低吴茱萸的体外肝毒性作用。
关键词: 吴茱萸; 炮制; 体外; 肝毒性
中图分类号: R285.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7717( 2017) 10-2664-06
Study on Hepatotoxicity of Different Processed Products of Evodia rutaecarpa ( Juss. ) Benth on L02 Human Normal Liver Cells in Vitro
广西中医药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YB14005)
味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能散寒止痛,降逆
学
作者简介: 张晟瑞( 1990 - ) ,男,广西桂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止呕,助阳止泻[1 - 2],用于厥阴头痛,寒湿脚气,寒疝腹痛,
刊
向: 中药药效筛选与中药新药研发。
经行腹痛,脘腹胀痛以及五更泄泻等。历代中医药文献记
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对人正常肝细胞 L02 的体外肝毒性研究
张晟瑞,刘舒凌,钟振国,曾春晖,吴燕春,黄玉冲
(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摘 要: 目的: 比较吴茱萸不同炮制品体外对人正常肝细胞 L02 的毒性作用,初步探讨吴茱萸炮制减毒的原
理。方法: 以人正常肝细胞 L02 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 CCK - 8 法检测吴茱萸不同炮制品对 L02 细胞活性的影
ZHANG Shengrui,LIU Shuling,ZHONG Zhenguo,ZENG Chunhui,WU Yanchun,HUANG Yuchong
(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Nanning 530001,Guangxi,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virulence of different processed products of Evodia rutaecarpa ( Juss. ) Benth on L02 human normal liver cellsin vitro and study the attenuation of Evodia rutaecarpa ( Juss. ) Benth in different processed ways. Method: Take L02 human normal liver cells as research object and test the effect to activities of L02 cells with the method of CCK - 8 by processing Evodia rutaecarpa ( Juss. ) Benth in different ways. Observe the change of cell morphology with inverted microscope and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 ALT)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 AST) and lactate dehydrogenase ( LDH) in culture supernate.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negative group,the positive group and raw product group of Evodia rutaecarpa ( Juss. ) Benth can obviously reduce the activities of L02 cells( P < 0. 01) and morphology. Additionally,the activities of ALT,AST and LDH were promoted markedly ( P < 0. 01,P < 0. 05) . Compared with the raw product group of Evodia rutaecarpa ( Juss. ) Benth,glycyrrhiza processed group and salt processed group can observably inhibit the proliferation of L02 cells( P < 0. 01) and the trend on morphological deterioration. Moreover,the activities of ALT,AST and LDH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P < 0. 01,P < 0. 05) . The toxic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cessed products of Evodia rutaecarpa ( Juss. ) Benth on L02 cells in vitro was the raw product > the glycyrrhiza processed > the salt processed. Conclusion: The raw products,glycyrrhiza processed products and salt processed products of Evodia rutaecarpa ( Juss. ) Benth were toxic of L02 cells in vitro and hepatotoxicity could be reduced by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