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雨铃铛》说课材料(教学方案)
《雨铃铛》的小学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声音和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课文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声音和形象。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雨铃铛的形象和声音。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雨铃铛的认知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的大意,教师给予指导。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声音和形象,分享讨论成果。
5. 欣赏与品味:(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进行课文背诵,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3.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绘制一幅关于雨铃铛的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回答问题等。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默写、填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雨铃铛》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针对小学一年级学生,他们在上学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汉字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复杂的课文内容和情感体验,仍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在本节课学习《雨铃铛》时,学生可能对新词汇的掌握和运用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示范。此外,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发挥想象,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听清每个字的发音,并理解句子的大意。
2.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如“雨”、“铃”、“铛”等,让学生跟读并书写,确保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方法。
3.逐句解析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描述的雨后景象,体会主人公愉悦的心情。
4.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家长协助孩子一起观察雨后的景色,用本节课学到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口头描述。鼓励孩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看到的美好景象。
3.结合课文内容,创作一首以“雨”为主题的诗歌或小作文,字数不限。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雨的喜爱和感受。
4.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关于雨的谚语、诗句或故事,进行交流分享,拓展学生对雨的知识和文化了解。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雨铃铛》的内容,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运用,以及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2024年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雨铃铛》
2024年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雨铃铛》2024年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雨铃铛》1(约2713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
”在本课教学中,我将借助“汉之星”落实“四个转变”,即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的转变。
力求把“汉之星”与识字教学进行无缝整合,从而做到激发兴趣,规范书写,提高效率。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雨铃铛》这节课进行解说:一、突出主题,把握教材是关键《雨铃铛》是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全诗形象生动,感染力强。
生字结构多样,可以选取多个点将汉之星与识字教学进行整合,适合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激发兴趣,掌握学情是起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而北师大版教材识字量大,教学任务重。
因此,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识字,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
在课堂上,我将采用情境创设法,运用“汉之星”和各种游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产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掌握独立识字的方法。
三、导向明确,落实目标是根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教材、学生的特点,我预设本课时的学习目标为: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字11个,写字7个。
3.能按笔顺写字,正确说出“汉之星”编码。
四、循序渐进,教学设计求精妙为了达到上述学习目标,在教学时,我设计了以下六个教学环节:(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用学生喜欢的猜谜导入新课,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再现了对“雨”的认知,初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并随机板书课题:雨铃铛。
渗透学习“铃铛”: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怎么来记?引导学生运用“汉之星”拆分法自主识字,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雨铃铛》的教案范文
《雨铃铛》的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铃铛》;(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音效,引导学生感受雨天的氛围;(2)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模仿雨的声音和动作;(3)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
二、教学内容:1. 诗歌《雨铃铛》的朗读和背诵;2. 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运用;3. 通过图片和音效,感受雨天的氛围;4.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模仿雨的声音和动作;5. 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雨铃铛》的朗读和背诵,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学习和运用;2. 教学难点:通过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模仿雨的声音和动作,以及小组讨论和分享。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诗歌《雨铃铛》的图片和音效;2. 教学用具:雨具(如雨衣、雨靴)、铃铛等;3. 小组讨论准备:卡片、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雨天的音效,引导学生进入情景;(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雨天的感受和经历。
2. 诗歌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雨铃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理解;(3)教师解释生词和重点句子的含义,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情景教学:(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雨天的场景,如雨中漫步、雨中舞蹈等;(2)学生模仿雨的声音和动作,如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地走路,摇晃雨伞等;(3)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建议。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思考雨天的意义和价值,如洗涤大地、滋润万物等;(2)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雨铃铛》优秀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声音和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2)学会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雨铃铛的声音和形象。
(2)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雨声的音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学生讨论,分享对雨铃铛的想象和感受。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强生字词的朗读训练。
2. 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力,画一画你心中的雨铃铛。
3.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课后学习,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六、教学准备:1. 准备课文《雨铃铛》的文本材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等。
3. 准备生字词卡片,用于教学互动。
4. 准备相关图片或插图,用于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七、教学过程: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雨铃铛》,感受作者对雨的喜爱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学习生字词,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3.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雨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雨的喜爱。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雨铃铛》的PPT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与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雨的印象,引出课题《雨铃铛》。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c.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
3. 理解课文内容:a.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雨的喜爱。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对雨的看法。
4.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a.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b. 学生举例说明,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
5. 实践活动:a. 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
b.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作品。
6. 总结与作业: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和课文的理解。
b. 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其他声音,如鸟鸣、水流等,尝试用文字描述出来。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儿时的雨天记忆,让学生感受不同年代对雨的感受和记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雨铃铛》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雨铃铛》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雨铃铛》是北师大版第十单元的一篇主题课文。
本单元以“雨”为中心,旨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在了解一些自然知识的同时,激发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在品味文章音韵美的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本篇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富有童真,是本单元的引导性课文,也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学生语言,训练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重要阵地这一。
二、教学理念:真正的新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的,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确立,是践行新课标的基本平台。
在本课时中,强调落实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课堂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师:除了你们说的这些,新疆还有很多我们不了解的丰富资源,让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歌,让它来告诉我们新疆还有哪些令人向往之处。
(师生听赏歌曲)在听赏的同时,学生用竹竿碰地发出的声音模仿马蹄声,体验坐马车的滋味,想象自己正在新疆骑马观光。
最后,学生说出歌曲情绪,并根据歌曲内容说出新疆的好。
三、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认真学习《小学语文新课标》理念,根据新课标精神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制定“语文教学计划”,做到教学有目标,有方法,有反思。
通过学习和实际教学,我了解到这个阶段的儿童感性多于理性,对于外界事物,侧重于主观认识。
为此,在教学中,我一直用童化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直观事物来指导教学,让学生能迅速接受知识。
把孩子当成朋友,当成相互学习的伙伴儿,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亲切和关怀,知道老师就是他们赖以信任的朋友。
因为是第二课时,所以我就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正题。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带有课题的一句话,用“~~~~~~~”画出。
(“不,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与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为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为了人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的发展”等理念,更好地将课程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策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得到高效率落实,更好利用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确定以下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
《雨铃铛》教案范文
《雨铃铛》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雨铃铛》,了解和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角色特点以及故事的主题。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氛围,体验角色的心情变化。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深入理解文学作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雨铃铛》是一篇描绘大自然美好景象的童话故事,通过讲述主人公小猴子在雨中与朋友们相互关爱、共同度过的欢乐时光,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2.2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学习故事的开头部分,了解故事背景及主要角色。
第二课时:学习故事的中间部分,感受角色之间的互动与关爱。
第三课时:学习故事的结尾部分,领悟故事主题及教育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角色特点及故事主题。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3.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故事中所展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引导学生体验角色的心情变化,感悟故事的主题及教育意义。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故事中的情感氛围。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事相关图片,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
制作教学卡片,帮助学生巩固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雨声,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5.2 学习故事开头:讲述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人公小猴子。
5.3 学习故事中间部分:引导学生关注小猴子与朋友们在雨中的欢乐时光,感受关爱与互助。
5.4 学习故事结尾部分:引导学生领悟故事主题,总结教育意义。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故事主题及教育意义。
5.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雨铃铛》教学教案
《雨铃铛》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雨铃铛》,了解和掌握关于雨的常识及雨铃铛的特点。
让学生认识并学会与雨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朗读、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和想象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雨铃铛》是一首描绘雨天景象的儿童诗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了解雨的特点和雨铃铛的声音,培养对自然的感知。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雨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雨铃铛的了解可能较少。
学生可能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雨铃铛》。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与雨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和想象。
3.2 教学难点学生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理解和把握。
学生对诗歌中抽象意象的理解和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采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分享,提高学习效果。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音乐等资源,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使用教学挂图,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雨铃铛的特点。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雨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雨天的景象。
教师提问学生对雨铃铛的了解,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5.2 学习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师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5.3 欣赏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象,如雨滴、雨铃铛等。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和想象,可以采用绘画、写作等方式。
5.4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雨铃铛》的小学语文教案
《雨铃铛》的小学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铃铛》。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创作等方式,培养对诗歌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美好情感。
学生能够体验到诗歌带来的乐趣,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欣赏美的心态。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内容:诗歌《雨铃铛》是一首描绘雨天景象的诗歌,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雨天的美丽和生动。
诗歌中运用了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具有韵律感和音乐性。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和背诵,熟悉诗歌的语言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3.2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3 创作与展示: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简单的创作,可以是诗歌、故事或绘画等形式。
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培养表达和交流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引入与雨天相关的图片、歌曲等,激发学生对雨天的兴趣和想象。
4.2 朗读与背诵: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和背诵,熟悉诗歌的语言和节奏,感受诗歌的音乐性。
4.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一年级语文教案)《雨铃铛》说课
《雨铃铛》说课一年级语文教案一、说教材(一)、教学内容本次执教的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雨铃铛》一课第一课时。
这个单元以“雨”为主题,激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综合的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十一个生字,学写“串”字,培养“学生独立配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凄、背诵课文,使学生在情境和语文中受到熏陶,培养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3、续编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1、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11个生字,培养独立认字的能力2、学写“串”字,让学和班次说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四)教学难点:续编儿歌,培养学一的创新、想象能力。
二、说教法:1、多媒体直观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没多种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积极主动地学、生动活泼地学。
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2、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标强凋,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本课识字的要求,我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安排学生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讨论识字方法的环节,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不断总结识字方法。
3、多读多背法:课标十分重视朗读。
在教学中,我加强诵读的教学,让学生自主诵读成为贯穿整个阅渎教学的主线。
学生在自主的诵读中完成认读、体误、转译、融情、思索、表达……在诵读中,我采用分布实施的策略:(1)初读认知,这个阶段学生通过速度较为缓慢的诵读练习,借助自己最熟悉的方法认识生字,并逐渐把一个个独立的汉字边缀成词、段,最近达到对全篇课文正确、连贯地诵读目的。
(2)精读感悟,我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雨境,并融入自己独特的体验和理解。
《雨铃铛》教案精选八篇
《雨铃铛》教案《雨铃铛》教案「篇一」《雨铃铛》教学设计研究问题:如何处理好阅读与识字的关系?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雨”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4、引导学生体会诗意、扩展对春天事物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
5、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能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的语言美,仿编诗歌。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CAI)听,这是什么声音?(1)听铃铛声,引导认识“铃”“铛”两个需要认识的生字,并板书。
(2)听雨声,引导认识“雨”字:识“雨”意,记“雨”形,师生同写“雨”字。
2、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0单元“雨”的第一篇主题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自由小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上小问号。
2、引导学生回忆识字方法,教师总结并板书。
3、学生再读课文,并试着运用识字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
4、同桌互读互教互查生字词。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以倾听的方法检查或解决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6、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将学生认读仍有困难的生字放置于黑板一侧,告之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会和所有的生字娃娃成为朋友,给学生二次学习的机会)7、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标出本课有几句话。
8、分句抽读。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随文识字。
(一)(CAI)感受春雨(二)学习第一句。
1、齐读。
通过朗读,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1)“洒”的意思,并指导朗读“沙沙响”。
(2)“房檐”的位置,学写“房”字。
2、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三)学习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指名读。
2、你了解到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1)理解“串串”的意思,指导朗读并训练学生运用“串”说话。
(2)学写“串”字3、指导朗读第二句。
一年级语文《雨铃铛》教案【6篇】
一年级语文《雨铃铛》教案【优秀6篇】春雨沙沙篇一设计思路:选材的思考: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随着一场场淅沥沥的春雨,春天也悄悄的来到我们的身边,孩子们在散步、运动的时候,总是会跑到我身边来,“老师,你看好多小花都开了呢!”他们对春天大自然的变化特别关注,在这个时候开展本次活动孩子的兴趣应该是相当浓厚的。
基于曾经开展过一次《厨房里的声音》的打击乐活动,孩子们对于乐器与乐曲的匹配演奏也有了初步经验,所以我将此进一步开展起来,尝试用轮奏的方式表现春天里春雨和种子对话的情境。
环节的思考:第一环节,仔细倾听音乐,找出春天两个好朋友春雨和种子不同的唱歌声音;第二环节,尝试辨别选择不同的声音特质的乐器来匹配歌曲内容,根据图谱提示节奏进行打击;第三环节,感受节奏谱,尝试用匹配乐句的乐器轮奏。
活动目标: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特质,尝试根据图谱提示用轮奏的方式为歌曲伴奏,体验与同伴共同演奏的乐趣。
重点:根据节奏谱将歌曲的内容与乐器匹配演奏。
难点:用轮奏的方式为歌曲伴奏。
活动准备:乐器、节奏谱活动过程:一、两个好朋友(环节意图:仔细倾听音乐,找出春天两个好朋友春雨和种子不同的唱歌声音。
)1、谈话导入: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里有什么?总结:春雨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种子大树发芽了,春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
2、倾听歌曲:提问:有一首我们熟悉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里面两个春天的朋友分别是谁?重点提问:那么你们听到歌曲中唱到的两个好朋友吗,他们是谁?他们分别是怎么唱歌的?小结:春雨春雨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他们是春天里的一对要好的朋友。
二、乐器宝宝爱春天(环节意图:尝试辨别选择不同的声音特质的乐器来匹配歌曲内容,根据图谱提示节奏进行打击。
)1、过渡:我这里有些乐器宝宝可喜欢春天了,他们也要来唱歌了。
提问:这两个乐器,听一听,那个乐器像春雨在唱歌,那个乐器像种子在说话。
请你去拿一个乐器宝宝,来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尝试)2、提问:你觉得哪个乐器像春雨的声音,哪个乐器像种子在说话呢?小结:原来沙球沙沙沙的正好像春雨下下来的声音,响板的声音就好像种子在说话一样。
《雨铃铛》的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雨铃铛》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2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铃铛》。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描绘出雨中的景象。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雨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雨铃铛》。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歌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以及通过诗歌描绘出雨中的景象。
四、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绘画、表演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雨声的音频,引导学生想象雨中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雨铃铛》,注意停顿、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理解诗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理解诗歌内容,解释诗歌中的基本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4. 描绘雨中景象:学生发挥想象力,用绘画的方式描绘出自己在诗歌中所想象的雨中景象。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所学的诗歌内容,强调诗歌中表达的对自然的热爱。
第二课时:1. 复习诗歌: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诗歌《雨铃铛》,检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背诵诗歌:教师引导学生背诵诗歌《雨铃铛》,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
3. 表演诗歌: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表演,其他学生欣赏并评价。
4. 拓展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首关于雨的诗歌,并进行分享。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绘画和表演等活动。
北师大版语文一年级下册《雨铃铛》说课稿
《雨铃铛》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雨铃铛》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十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本单元以“雨”为中心,激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了解自然知识和品味文章音韵美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本课是一首诗歌,描写了春雨中的景象,整篇诗歌韵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是训练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重要篇章。
2.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认字13个,9个词语,会写“雨、挂”两个生字,培养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的能力。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培养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3)展开想象,能用“它在招呼________,快快____________。
”的句式说话,体会诗歌的音律美。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抓住重点词语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用“它在招呼________,快快____________。
”的句式说话。
二、说教法1、游戏教学法和朗读指导法。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会在教学中营造游戏情境,把生字教学融入游戏中,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得到欢乐的同时,生字也得到巩固。
通过范读、学生读等方法,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主动性,让学生在创设的游戏情境中产生兴趣,练习运用比较识字法、形声识字法、迁移识字法等多种识字方法进行识字,在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大自然的美。
四、说程序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我会让学生眼睛闭上,接着我拿出一个铃铛,让学生猜猜那清脆、悦耳的声音是什么东西发出来的。
《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雨铃铛》的教学教案设计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一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生活的感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挂图等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4. 分析课文,讲解比喻和拟人手法。
5. 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3. 开展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4.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终结性评价:在课程结束后,通过测试或课堂展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结合课文内容,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 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家长签字确认。
2. 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填空、选择和简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创意作业: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雨铃铛”,并写一段话描述。
《雨铃铛》的教案范文
《雨铃铛》的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欣赏《雨铃铛》这首诗歌。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1.2 教学内容诗歌《雨铃铛》的朗读与欣赏。
诗歌主题的探讨和情感表达的分析。
1.3 教学方法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对诗歌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理解。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向学生介绍诗歌《雨铃铛》的背景和作者。
1.4.2 朗读:让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1.4.3 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探讨作者的情感表达。
1.4.4 总结:对诗歌《雨铃铛》进行总结,强调其主题和情感表达的特点。
第二章:诗歌结构分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并分析《雨铃铛》的诗歌结构。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结构对主题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诗歌《雨铃铛》的结构分析。
诗歌结构与主题、情感表达的关系。
2.3 教学方法分析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结构进行分析,理解其与主题、情感表达的关系。
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对诗歌结构的理解,进行小组讨论。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回顾诗歌《雨铃铛》的内容,引入诗歌结构的讨论。
2.4.2 分析:引导学生对诗歌的结构进行分析,注意诗歌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2.4.3 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诗歌结构与主题、情感表达关系的理解。
2.4.4 总结:对诗歌《雨铃铛》的结构进行总结,强调结构对主题和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第三章:诗歌语言特色欣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并分析《雨铃铛》的诗歌语言特色。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特色对主题和情感表达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诗歌《雨铃铛》的语言特色分析。
诗歌语言特色与主题、情感表达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欣赏法:引导学生对诗歌语言特色进行欣赏,感受其独特之处。
分析法:帮助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特色,理解其对主题、情感表达的贡献。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回顾诗歌《雨铃铛》的内容,引入诗歌语言特色的讨论。
《雨铃铛》说课
《雨铃铛》说课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本课是一篇叙事性的文章,通过以雨为线索,描写了雨中独特的景色与声响。
通过阅读和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基本结构。
2. 能够理解生动的语言描写和形象的比喻表达。
3. 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了解其意义和用法。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型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情景导入法。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雨声录音,让学生感受雨的声音,激发学生对雨的好奇心。
Step 2 预习导入让学生看课文标题,思考雨和铃铛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Step 3 阅读理解1.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了解雨铃铛之间的联系。
2.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为什么作者将雨与铃铛进行比较?雨与铃铛的共同点是什么?3. 合作检查并展示答案。
Step 4 学习生词与短语1. 分发生词表,让学生自主阅读并理解词汇意思。
2.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讨论生词的意思、词性和用法。
3. 全班合作交流并确认答案。
Step 5 感知与观察1. 学生回顾课文中的描述,理解文章中雨和铃铛的形象描写。
2. 让学生描绘他们自己所见过的雨天场景,并以雨铃铛为主题画一幅画。
3. 学生展示自己的画,并互相欣赏。
Step 6 背诵与朗读1. 让学生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2. 学生分组朗读,给予互相评价。
Step 7 课文拓展通过介绍其他描述雨的文章或诗歌,让学生模仿创作一篇描述雨的短文,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情景导入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感受雨声来引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任务型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理解课文的主题和结构。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情感培养,让学生参与绘画和创作,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一年级语文:《雨铃铛》说课材
料(教学方案)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一年级语文:《雨铃铛》说课材料(教学方
案)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雨铃铛》。
《雨铃铛》是北师大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十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从儿童的视角捕捉到了下春雨时的生动有趣的情景,倾听了下雨时的声音,赋予了春雨人性化的特征。
从春雨洒落时的沙沙声写出了春雨“润物无声”的特征,把春雨汇集在房檐上形成的小水珠极富情趣地比作小铃铛,把串串水珠滴落下来的声音比作铃铛的丁零当啷声,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本课教学以“雨”为主题,我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激起已有生活经验的体会,我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将以往的所见所闻同课文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感受春
雨的美好,在想象中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感悟诗的美好意境。
本课要两课时完成,依照大纲要求,第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同时标上自然段序号。
我说的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能力培养:春雨象什么,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联想的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勤劳勇敢,向小燕子一样热爱劳动。
因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所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即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础上续编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1、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
因此,我想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诗歌中自己想读的小节,达到情感朗读的效果。
2、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地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
在本节课中,如“想象春雨的声音还像什么”,因此,我将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来体会春雨的美丽,从而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力量。
“春雨还洒在了什么上”、“春雨关在了放眼上的时候还像什么”、“你觉得小燕子还在招呼谁”、“如果你是春雨,你还会招呼谁呢”。
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创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想不想猜猜?“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水里看不见是什么?”让学生在兴趣中插上想象的翅膀,练口语能力。
让学生在充分的情感体验中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使学生的思维、想象潜力充分发挥,并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让学生在让学习大胆尝试,再想像中张开腾飞的翅膀,自编自演,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更乐意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四、课堂教学程序安排
(一)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是:“复习——激趣——会文——入境——读中动心——想像——吐情——续编儿歌”即复习巩固上节课的字词,达到温故而知新,运用谜语激起兴趣,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朗读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进角色,通过边读边想,动之以情,最后又能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对“春雨”的赞叹和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以上八步的教学,要让学生逐渐达到培养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的目的。
我的教学思路的依据是:1.符合儿童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事物规律;2.符合本课的教材特点;3.符合作者的思路。
叶老常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二)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
目的是温习巩固。
(三)教学过程
1.导课
2、朗读想像。
3、口语训练。
4、自编自演,感受春雨之美。
5、教师小结。
(四)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篇板书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将文中作者的思路线、重点词语线和感情线,三级交叉按照“雨、沙沙响、丁玲当啷、小燕子、回来、盖新房,春雨美丽”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从而辅助于教法的实施和方法的落实,这样做符合板书设计的目标性原则,有序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条理性原则等。
附板书设计:
春雨沙沙响丁零当啷
雨铃铛春雨美丽!
小燕子回来盖新房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