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放主题性区域活动材料时应遵循的原则
区域游戏材料投放五原则
游戏材料,作为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游戏探索活动中的支持媒介,对引发游戏的不断深入和延伸发展非常重要。
可以说,适宜的材料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发展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也有利于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形成积极的相互作用,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游戏目标。
我们所说的游戏材料,不仅包括着教师向活动区投放的供幼儿自选活动或日常生活中幼儿自由探究的材料,也包括教师在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幼儿投放的材料。
在自主游戏中,幼儿的兴趣主要来自于材料,但材料并非越丰富、越多就越好,而是要根据游戏的发展需要,根据幼儿的个体能力状况,遵循以下五个投放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因为年龄太小,他们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对危险的事物更缺乏预见性。
因此,我们提供给幼儿的游戏材料,安全性是我们选择的前提,也是必须得到保障的关键。
要保证活动的安全,要避免危险事件的发生,首先,教师就要严格保管材料中的细小物件、危险物件,在开展游戏活动之前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其次,应选择无毒、无味且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需要清洁消毒的则要在使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做中学、玩中学”的目的是希望幼儿通过与不同材料的感知互动验证猜想、提升认知,并在科学的探索活动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
作为教师,只有对材料的危险性有充分的认知和防范,才能让幼儿获得安全、健康的发展。
二、科学性原则“做中学,玩中学”并非是单纯的玩耍,而是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的常规认知活动。
“做中学,玩中学”就是让幼儿在操作和玩耍中学习,在做和玩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大胆探索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因此,幼儿自主性游戏材料选择的第二个原则就是科学性的原则。
准备材料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
因为幼儿认识事物多依赖于感知觉,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所以,材料必须具有认知对象明显的属性特征,能帮助幼儿从材料的形、色、声、味等方面获得感性经验,并在操作材料的探索活动中能让幼儿逐渐熟悉认知对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能自主总结提炼,形成有关认知对象的准确信息和概念。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需要遵循的原则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需要遵循的原则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需要遵循的原则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幼⼉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取得与教育⽬标⼀致的探究结果。
在有些幼⼉园,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放就是⼀、两个⽉,甚⾄⼀学期毫⽆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主动参与活动的。
活动材料单⼀,不丰富,满⾜不了幼⼉的需要,引发不起孩⼦去想、去操作,从⽽阻碍了区域活动的深⼊开展。
另外,有些材料的投放,忽视了幼⼉的年龄特点,⽆难易差异。
为了使区域活动能真正适合幼⼉发展的需求,教师在各活动区的材料投放中应遵循:1、材料投放要与教育⽬标达成⼀致性。
以各班当前主题活动中孩⼦的培养⽬标为依据,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并且充分挖掘材料在不同区域内的多种教育作⽤,并随着主题的推进及时、有⽬的地更换区域中的材料。
2、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层进性原则。
按照年龄层次的不同划分出层次性,其次根据幼⼉的发展⽔平提供相应的材料。
3、材料投放要有趣味性,提⾼⽬标的达成度。
如孩⼦在美⼯区制作的头饰等,把它们投放到表演区中,这样可提⾼孩⼦参与的兴趣,也是对孩⼦劳动成果的⼀种尊重。
4、材料投放要注意丰富性。
形式要丰富多样,功能品种要多样。
5、材料投放要有益于幼⼉的创造性思维。
要给幼⼉留有发挥想象的余地,提供给孩⼦解决问题的机会,还要充分利⽤本⼟的原始的废旧材料,发展孩⼦对本⼟资源的认同和亲社会⾏为,让孩⼦在直接探究、感知⾃然和环境的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
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既重要⼜复杂,它的重要性体现在缺少材料,就会影响区域活动的正常开展;复杂性体现在既要满⾜幼⼉的兴趣探究,还要保证幼⼉取得与教育⽬标⼀致的探究结果。
在有些幼⼉园,活动区域的材料有的⼀放就是⼀、两个⽉,甚⾄⼀学期毫⽆变化,缺少经常性的变化是不能吸引幼⼉主动参与活动的。
大班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做法
浅谈大班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做法【摘要】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在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中丰富区域活动内容,培养幼儿好奇、探索、动手能力。
【关键词】大班;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相结合两年前,我们课题组申报立项了市级学前教育微型课题《幼儿园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研究》。
随着课题研究活动的展开,我们大胆探索,大胆设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现介绍一下我们的做法。
一、针对主题活动目标,确立区域活动的目标1、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主题活动教育目标相一致主题性区域活动要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来创设,不仅要考虑各个领域,更要注重领域间互补的内在联系。
首先教育目标强调整合,重视对孩子全面发展促进作用的整合,即把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片面地发展孩子的某一方面。
既包括横向的儿童体、智、德、美等诸多方面协调统一的发展,也包括纵向的儿童态度、知识、经验、能力等整体和谐。
活动目标是活动开展的依据,因而,明确主题性区域活动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2、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关联一般来说,主题教育目标可分解为集体教育活动目标和区域活动总目标。
集体教育目标侧重于对幼儿进行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社会观念、行为规范、约定俗成的规则等某些技能的传授。
区域活动总目标侧重于让幼儿自身在与物体、与材料相互作用中,观察、体验、探索、发现、认识、去进行自我建构。
比如在大班《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引导幼儿收集有关动物的各种信息,感受动物的奇妙,了解人与动物、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根据以上目标,设计了以下几个区域,布置动物饲养角,更好地让幼儿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在美工区让幼儿制作些小瓢虫、野斑马及蛋壳小老虎,然后以悬挂的方式布置立体空间;收集各种关于动物的图书,放在语言区一起分享。
3、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幼儿生活接轨区域环境的创设应该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固有经验,让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
简述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原则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原则一、概述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区域活动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而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则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障孩子们能够在安全、健康、有趣的环境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游戏。
二、材料投放原则1. 知识性原则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应当与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引导孩子们进行有益的学习和活动。
投放的材料应当包括有启发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内容,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进行主动的学习探索。
2. 多样性原则投放的材料应当多样化,既要有丰富的内容,也要有多样的形式,能够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
可以投放丰富的图书、艺术材料、模型、实物等,满足孩子们在认知、情感、语言、美术等各方面的学习与发展。
3. 开放性原则投放的材料应当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够满足孩子们自主选择、自由组合的需求。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进行自主的活动和探索。
4. 安全性原则投放的材料应当符合孩子们的芳龄特点,避免投放一些尖锐的、易碎的、有毒的或者有伤害性的材料。
要保证投放的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5. 材料更新原则投放的材料应当定期更新,保持新鲜感和吸引力。
由于孩子们的芳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不断变化,过时、陈旧的材料往往会失去吸引力。
需要对投放的材料进行合理的更新和调整,保持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6. 教育性原则投放的材料应当能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投放的材料不仅可以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情感、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结语以上便是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一些原则,这些原则的遵循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学效果,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希望幼儿园教师和管理者能够重视材料投放的原则,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安全、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
扩写部分:7. 可持续性原则在投放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时,应考虑材料的可持续性。
幼儿区域活动遵循的六大原则
幼儿区域活动遵循的六大原则区域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愿选择的,是幼儿发挥自主性的最佳场所,是幼儿自信心和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是幼儿园贯彻《纲要》精神的重要途径。
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我园特别突出了区域活动的地位,每天早上进教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区插牌,让幼儿在这一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能按自己的兴趣、意愿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快乐和成功,能积极主动地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自由创造。
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本人认为开展区域活动要遵循以下六个原则:1、注重操作性原则。
让幼儿有事可做材料是否有趣、是否可操作与幼儿能否主动参与操作有很大影响。
区域活动主要通过幼儿与区域环境的相互接触,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提高能力。
在具体组织活动中,我感到创意吧、巧手坊、智慧宫等几个区域操作性较强,内容的制定比较容易,活动效果好。
相对来说,音乐区的操作性则比较难以体现,内容的选择比较困难。
为了充分发挥该区域的独特功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音乐能力,老师们集思广益,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在音乐区内安排了装扮表演、乐器演奏、图谱演练等活动内容,提高了操作性的强度,孩子们有事可做,有材料可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2、遵循层次性原则。
让幼儿有事可成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所以教师在区域材料的投放上,一定要体现出材料的层次性,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从而满足不同程度幼儿的发展需要。
所以。
在设计一种操作材料时,我们考虑的较多的是;这种材料可以有几种玩法?怎样适合班级内的不同层次的孩子操作,甚至稍加变化就能适合各年龄阶段的孩子操作?因此,在每个区域内我会根据幼儿的水平投放难易程度不一的内容,或者是提供一些半成品。
如智慧宫里的“制作陀螺”,我给一些能力相对弱的小朋友准备了各种形状的模板,让他们借助模板,体验游戏,获得成功。
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与要求
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与要求幼儿园作为儿童的第一所学校,为了提供一个安全、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需要合理投放材料。
以下是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与要求:一、安全性原则:1.选择无毒、无害、防火的材料。
对于幼儿园的区域材料,安全是最重要的。
应该选择没有毒性和无害性的材料,确保幼儿在接触和使用材料时不会受到伤害。
此外,材料应该是防火的,以防止火灾发生。
2.避免尖锐和边缘棱角的材料。
幼儿活泼好动,容易发生碰撞和摔倒,因此投放的材料应该避免尖锐和边缘棱角,以减少幼儿受到伤害的可能性。
3.材料的耐用性和稳定性。
幼儿园的区域材料需要经受住幼儿的频繁使用和折腾,所以要选择具有耐用性和稳定性的材料,以确保材料能够长时间使用并保持良好的状态。
4.适合年龄段的材料。
幼儿的年龄不同,对材料的需求也不同。
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段选择适合的材料,以保证幼儿在使用材料时能够安全、有效地参与其中。
二、丰富性原则:1.多样化的材料。
幼儿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因此区域材料的投放应该丰富多样,涵盖不同的材质、色彩、形状和功能,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与主题相关的材料。
幼儿园通常会以不同的主题进行教学和活动,区域材料的投放应与主题相关,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主题内容,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刺激感官发展的材料。
幼儿的感官发展非常重要,投放具有不同质感、声音、气味和味道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感官体验,促进幼儿的感官发展。
4.适用于不同能力的材料。
幼儿的能力和兴趣各不相同,幼儿园应该投放一些适用于不同能力的材料,符合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兴趣爱好,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三、教育性原则:1.具有教育价值的材料。
幼儿期是儿童最重要的学习时期,区域材料的投放应该具有教育价值,可以帮助幼儿学习新知识、发展技能和培养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
2.启发创造力与想象力的材料。
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丰富,应该投放一些能够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材料,鼓励幼儿进行自由的创作和想象,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及创设原则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特点及创设原则一、区域活动的特点01自主性区域活动一般采用自选游戏的组织形式,注重让幼儿自选、自由地开展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游戏的自主性特点。
不论是主题的确定、玩具的选择、玩伴的选择、语言的运用、动作的展示等游戏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自然的进行。
02教育性区域活动虽然有其自主性,但它也不是幼儿完全自由自在、不受控制的活动区域,有其鲜明的教育性,但这种教育性比较隐蔽。
主要体现在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对材料的操作上,对区域规则的遵守上,以及在与伙伴们的相互交往中产生积极的体验,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促进幼儿身心得到发展,实现游戏本身的发展价值。
例如:角色游戏区(娃娃家、小餐厅等)最重要的教育性在于它有助于幼儿学习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结构游戏区的教育性主要在于能够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手部动作的发展,培养幼儿手脑并用等等……03实践性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区域活动,都要通过幼儿的具体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它的教育性。
区域活动是非常具体的活动,有角色、有动作、有语言、有玩具材料,幼儿在活动中只有身体力行,实际练习才能发展自身的各种能力。
区域活动创设应遵循的几点原则老师在创设区域时应充分考虑到区域活动的特点,以此为出发点,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使区域活动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育作用。
结合这些特点,我认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创设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区域活动主题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适合本园的实际情况。
选择什么样的区域主题一直是老师们十分焦虑的问题。
我认为,区域主题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本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还应充分考虑本班孩子们的兴趣,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等等,不能照搬,适合自己本园的才是最好的。
我们幼儿园创设区域活动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在确定区域主题方面有一定的心得:01区域活动的主题应适合幼儿各年龄段的发展水平。
幼儿园不同年龄班创设游戏区都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水平和游戏的不同特点。
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不一样,孩子的兴趣需要也不一样,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根据该年龄段幼儿发展水平进行创设,以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和游戏活动的开展。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有效投放
摘要:区域活动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
幼教工作者如何投放区域活动中的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发展需求,是当前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幼儿的主体性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新的理念,我们更多地思考:如何发挥区域活动对幼儿个体构建和群体互动的更大作用。
贯彻学习《指南》精神,现针对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有效投放这一问题展开探索与实践。
一、材料投放的安全性在区域材料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
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
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
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
二、材料的目标性和探究性由于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主题目标指导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开展的系列活动。
因此,材料投放应具有目标性,根据近阶段主题目标和幼儿活动需求及时投放活动材料。
活动材料应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能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与活动环境积极互动,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三、材料的针对性和计划性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
区域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同样是建构区,结合小班幼儿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和小肌肉群不够发达的生理特点,可为他们提供体积大、便于取放、类别相同的建构材料。
而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建构材料时,则要注重多样性和精密性,以满足他们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
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体性区域活动
如何有效实施幼儿园主体性区域活动通过《如何有效实施孩子园主题性区域性活动》的观看,使我受益匪浅。
书中系统地诠释了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操作,全面展示了来自一线的多组案例与现场实景。
是一本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优秀读物;对我们一线的老师来说能从中获得许多对孩子在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教育理念与操作方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书的作者秦元东、陈芳从“主题性区域活动”这一视角出发,把主题课程的实施与区域活动的开展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使主题课程的实施更加深入、有效,另一方面也使区域活动随着主题教学的开展而不断更新、拓展,更灵动、更具生命力。
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首先是材料观的转变1、材料从客观存在到意向性存在。
我们要知道同一材料对不同孩子的意义与价值是不同的;而同一材料对同一孩子来说,它也会随着时间、空间以及使用方式不一样而改变。
如:“轮子的花纹”对于科学区的孩子来说,他们只专注于用轮子滚出花纹的过程,而对于材料后期的使用意义就不大了,但是,我们老师可以做个有心人,善于把材料再利用,比如投放到美工区的话,那材料对于这里的孩子来说,意义就非凡了。
2、材料从单一物质形态到物质与观念复合形态。
3、材料从孤立分散到有机联系。
其次是材料投放原则我们在投放材料时要遵循六个原则:安全性、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富于探索性、一物多用、多层次性。
尤其是多层次性上,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的能力、认知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材料投放时尤其要注意,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接着是材料的高速技巧适当的添加、删减、组合、回归。
就拿组合来说,我们在给孩子们投放积木时,他们刚开始会觉得很好玩,但是玩到后来就可能会觉得无聊,那我们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好提供一些能激励他们继续游戏的材料环境呢?如提供一个动物的场景,让他们运动积木来搭建动物或游戏场所。
最后是材料的年龄适宜性我们要根据本园、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来提供活动区材料。
如小班孩子的话,材料要具有趣味性和角色性两个特质;中班则要具有合作性和操作性特质;大班呢,具有探究性和拓展性特质。
浅谈大班科学区角材料投放及调整原则
浅谈大班科学区角材料投放及调整原则大班科学区是幼儿园的重要教学环境之一,科学区的材料投放和调整对于幼儿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材料的投放和调整原则两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材料的投放原则。
投放材料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在材料的种类、数量和难度上要经过精心的选择。
科学区的材料应具有鲜明的科学性质,可以涉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科学实验、自然资源等。
投放的材料要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促进他们的感知、认知、思维、语言、动手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投放的材料要因材施教,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特点和需要不同,投放材料要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
比如,对于3-4岁的幼儿,材料的投放要注重感官经验的培养,如提供各种颜色、形状、质地的材料;对于4-5岁的幼儿,材料的投放要更加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如提供简单的实验材料、拼图等。
此外,材料的投放要注重季节性和主题性,及时更换和调整材料,以适应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其次,材料的调整原则。
科学区的材料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在调整材料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是适应能力原则。
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有限,在材料的选择和调整上要符合他们的实际能力水平,材料的难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要有适当的挑战性,能够融入幼儿的学习情境。
其次是循序渐进原则。
幼儿的认知发展是连续的、逐渐提高的过程,材料的调整要有阶段性,要根据幼儿的发展变化和学习需要进行渐进式的调整,以促进幼儿的持续进步。
再次是因材施教原则。
每个幼儿的成长和发展都有其个体差异,调整材料要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地投放和调整,让每个幼儿在科学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的材料。
最后是参与性原则。
科学区的材料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参与性,让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中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小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小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在幼儿园小班的教育教学中,区域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对于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合理地投放区域活动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培养幼儿的各种能力和品质。
一、小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重要性(一)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
通过投放丰富多样、符合幼儿兴趣的材料,能够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和活动方式。
合适的材料投放能够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索和发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不同的区域活动材料可以锻炼幼儿的不同能力。
例如,拼图、积木等材料可以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绘本、故事卡片等材料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角色扮演的道具可以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和合作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需要独立完成任务或与同伴合作。
通过投放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材料,能够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耐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分享、合作等良好品质。
二、小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原则(一)安全性原则材料的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投放的材料应无毒、无尖锐边角、无小零件,避免对幼儿造成伤害。
同时,材料的质量要可靠,不易损坏,以确保幼儿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二)趣味性原则材料要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可以选择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富有创意的材料,如可爱的动物造型玩具、有趣的拼图等,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到快乐和满足。
(三)目标性原则材料的投放应与教育教学目标相结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以促进幼儿在某方面能力的发展。
(四)层次性原则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材料的投放要具有层次性。
既要有适合大多数幼儿水平的材料,也要有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一、本文概述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场所,其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与材料投放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优化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环境布局和材料配置,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在环境创设方面,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存在的问题,如空间利用不合理、环境与幼儿互动性不强等。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包括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创造多样化的活动区域以及增强环境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在材料投放方面,文章强调了材料对于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提出了针对性的材料选择和投放策略,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材料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动力。
本文还探讨了教师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应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通过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环境与材料,以更好地服务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旨在为幼儿园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参考,以期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加有利于其全面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幼儿园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环境。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活动内容,通过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幼儿园区域活动多为集体活动,幼儿在参与过程中需要与同伴互动、合作和分享。
这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
通过区域活动,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幼儿园区域活动涵盖了各个领域,如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
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全面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语言区活动中,幼儿可以锻炼语言表达和倾听能力在数学区活动中,幼儿可以提高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在艺术区活动中,幼儿可以培养审美观和创造力。
基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
基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摘要:区域活动是孩子们自由自主与材料发生互动,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不断获得新经验、新知识的过程。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老师在投放材料时材料是否受到幼儿喜欢,是否能满足她们的游戏探索等与幼儿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材料投放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发展需要,基于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开展关于如何投放区域活动材料促进幼儿更适宜发展的初步探究。
关键词:小班幼儿;区域活动;材料投放1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遵循的原则(1)趣味性。
幼儿往往对新鲜、有趣的材料0比较感兴趣,幼儿通过疑问调动大脑感官思维,通过直观的观察和触摸,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想要探索的欲望。
比如,在美工区进行《剪头发》手工材料投放时,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纸板画上头发的简单线条,来吸引幼儿的关注,让幼儿利用剪刀自己动手操作剪一剪,这个看似简单的材料投放能够锻炼幼儿剪的技能,同时通过粘贴表情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探索性。
区域活动的材料是可以用各种幼儿能接受的有意义的材料来充当的,只要能激发幼儿探索的思维就可以。
同时,在投放材料时还要保证材料的更新速度,因为陈旧的、单一的材料会使幼儿产生乏味心理,所以要充分发挥投放材料的探索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让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乐趣。
比如,在科学区的材料投放时,可以通过小实验来进行。
如“我的身体”,让幼儿把身体上的各个图案粘贴到相应的位置。
又如“有趣的静电”,通过教师讲解怎样才能产生静电,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索静电的奥秘。
有的用梳子摩擦头发后再去吸小纸片,小纸片居然被吸到了梳子上。
有的拿着纸片在衣服上摩擦了几下,居然掉不下来了,被衣服吸住了。
通过不同的实验探索,幼儿对静电这一奇妙现象有了大概认识。
2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活动材料投放2.1关注材料本身的形态我们在小班区域材料投放时会考虑到材料本身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比较鲜明的特点,这样孩子在选择材料时会激发原有经验,大胆地创造性的去探究,进而不断的丰富获得新的经验。
精选24份答新手幼儿教师第59问:小、中、大班幼儿游戏行为的特点是什么?
答新手幼儿教师第59问:小、中、大班幼儿游戏行为的特点是什么?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游戏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具体说来,小、中、大班幼儿的游戏特点表现如下:1、3—4岁(小班)幼儿的游戏特点是平行游戏,也可以说是对同伴无意识的模仿游戏他们的行为受到周围同伴的影响,看到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要做什么。
比如:一个孩子正在玩“打桩床”(一种将木棒或者球敲击进洞的游戏。
另一个孩子看到了也在那里用力敲,实际上他的洞口并没有放什么东西,他只是单纯地在模仿同伴的活动,觉得这样做很有趣。
2、4—5岁(中班)幼儿的游戏特点是联合游戏他们身上已经有了共同游戏的影子,从一开始的相互间的松散关系,逐渐变得有了相同的游戏目的,只不过这种目的是随时变化的。
比如幼儿一会儿说:“咱们一起搭房子吧”,一会儿又会被一根长条积木吸引,把它当做长枪玩模拟打枪的游戏了。
3、5—6岁(大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是合作游戏他们有了和同伴一起共同游戏的愿望,在游戏前有明确的目的,事先会进行游戏任务的分工,追求游戏的结果,会克服困难完成游戏任务。
比如:幼儿商量一起搭建一个游乐园,即使有的孩子想搭建高楼,他也会遵从游戏分工完成用小插片搭建花坛的任务。
这时孩子有了一定的坚持性,会在几天内为一个任务而持续选择一个区域,直到任务完成。
在了解了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的特点后,教师要努力探索幼儿园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与幼儿游戏行为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从空间环境的设置、游戏材料的投放等方面研究幼儿积极的游戏行为产生的条件,建立游戏环境与幼儿游戏行为的高相关性,强化指导的有效性,提高幼儿的游戏质量,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答新手幼儿教师第51问:如何通过表演区的环境促进幼儿表演游戏的开展?表演区是一个能使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充分表达自我的区域。
在表演区,幼儿可以无拘无束、尽情地展示自我。
如何发挥表演区的作用无疑使一个重要的课题。
因为学龄前儿童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以模仿为主,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指导,放任幼儿自己在表演区游戏,那么这种游戏很难上升到具有教育意义和提高幼儿自我表现力的层次,表演区就会形同虚设,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区域活动的实施教研(3篇)
第1篇一、引言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为了提高区域活动的实施效果,我们幼儿园开展了区域活动的实施教研活动。
本文将从区域活动的实施原则、区域活动的创设、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区域活动的实施原则1. 教育性原则区域活动应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身体等方面的培养。
2. 发展适宜性原则区域活动的创设和实施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满足幼儿的需求。
3. 互动性原则区域活动应注重幼儿之间的互动,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4. 创新性原则区域活动应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5. 可持续性原则区域活动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区域活动的创设1. 环境创设(1)空间布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划分区域,如阅读区、建构区、美工区、科学探索区等。
(2)材料投放:根据区域活动主题和幼儿的兴趣,投放丰富多样的材料,如玩具、书籍、绘画工具等。
(3)环境布置:创设温馨、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如墙面布置、区域标识等。
2. 活动主题(1)季节性主题:结合季节特点,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如春季开展种植活动,秋季开展丰收活动等。
(2)节日主题:结合节日庆典,开展区域活动,如国庆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春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等。
(3)兴趣主题:根据幼儿的兴趣,开展区域活动,如探索恐龙、了解海洋等。
四、区域活动的指导策略1. 观察与了解(1)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2)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合作、交往能力。
2. 引导与支持(1)引导幼儿参与区域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2)支持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探索,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激励与评价(1)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在投放主题性区域活动材料时应遵循的原则
在投放主题性区域活动材料时应遵循的原则1000字主题性区域活动是一种常见的营销手段,它能够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关注品牌或产品。
投放活动材料时,需要按照以下原则:一、符合活动主题:主题性区域活动建立在一个明确的主题之上,因此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必须保证材料内容与活动主题高度契合,不能偏离主题。
比如,如果一个主题是健康跑步,投放的宣传海报就应该体现跑步的主题,包括不同的运动场景、不同人群的跑步方式、穿着适宜的跑步装备等。
二、突出品牌形象: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品牌形象一定要突出。
品牌形象可以通过品牌Logo、宣传口号、产品标识等来实现,通过这些元素能够凸显品牌风格,打造品牌形象。
比如,可在活动材料中突出品牌Logo,或者配以有关品牌文化的文字说明,来增加品牌形象的显著性。
三、独特性:活动材料的制作必须具有独特性。
将一些独特的元素融入宣传海报当中,如与活动相关的角色、视觉元素等,让人们对品牌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针对儿童主题的活动,设计一个可爱的吉祥物来吸引小朋友,这样活动材料就更能引人注目。
四、信息准确:活动材料必须传达清晰、准确的信息。
事先要确定需要传达的信息,如活动时间、地点、参与方式等,这样才能让人们快速、准确地获取信息,并且能够迅速作出回应。
同时,在制作材料时一定要注意排版、字体、图标等方面,让信息呈现方式更加清晰易懂,有助于提升阅读体验。
五、适合受众:活动材料必须适合受众。
不同年龄段、性别、文化背景的受众对活动材料的接受度是不同的,因此材料制作时需要考虑受众群体的特点,针对性地制作海报、传单等材料,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通过以上原则的实践,能够让主题性区域活动材料更加精准地传递信息,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提高活动的营销效果。
简述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则
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则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是保障幼儿在游戏和学习中得到良好发展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材料投放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展。
在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过程中,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保证材料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教育性。
下面将对幼儿园活动区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则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安全性原则1. 选择无毒无害的材料。
在选择玩具和教具材料时,必须确保其不含有任何有害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以及有害化学物质。
这是因为婴幼儿的免疫系统不健全,对有害物质的排除能力较差,如果接触到这些有害物质,将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 避免尖锐边角。
材料投放时,应当避免投放一些尖锐边角的物品,以免幼儿在游玩时被划伤或碰伤。
3. 防止窒息危险。
一些小型的玩具材料,如果被幼儿吞食或塞入鼻腔、口腔等部位,可能会引起窒息。
在投放这类材料时,应当特别注意幼儿使用时的安全性。
4. 规范投放区域。
幼儿园的活动区应当明确划分为游戏区、学习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在投放材料时,应当按照不同功能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投放。
二、教育性原则1. 注重材料的教育意义。
在选择材料投放时,应当注重其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尽可能选择那些能够促进幼儿身体和智力发展的材料。
比如拼图、积木等可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多样性原则。
材料投放应当具有多样性,使幼儿在游戏和学习中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从而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多方面能力。
三、整齐性原则1. 保持活动区整齐清洁。
活动区的材料投放应当保持整齐清洁,不得有杂乱无章之感,以免给幼儿造成视觉疲劳。
2. 定期检查和维护。
材料投放后,应当定期检查其使用状况和安全性,如发现有损坏和不适用的材料,应当及时更换或修理。
通过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幼儿园可以有效地保障幼儿在游戏和学习中的安全性和教育性,促进其全面发展。
这也能提高幼儿园活动区的管理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深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之材料投放和使用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之材料投放和使用材料投放和使用是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合理的材料选择和正确的使用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本文将就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和使用进行探讨。
首先,材料的选择应根据科学活动的主题和目标来进行。
比如,如果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是水的性质,那么合适的材料可能包括水杯、水瓶、漏斗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安全因素。
确保所选材料无毒、无害,以避免对幼儿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其次,在材料投放和使用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首先,材料应摆放整齐,让幼儿一目了然。
可以利用盒子、托盘等容器将材料分类存放,方便幼儿使用和整理。
其次,材料要放置在幼儿可以自由获取的地方,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材料的摆放位置应与科学活动的内容相呼应,从而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接下来是材料的使用。
在幼儿开始使用材料之前,教师应向他们介绍材料的名称、性质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
幼儿们可以观察和摸索材料,了解其特点。
比如,在水的性质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水杯里的水,并与幼儿一起观察水的形状、颜色、味道等。
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比如倒水、灌水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首先,确保幼儿使用材料的环境安全,比如水壶的盖子要盖紧,以防热水溅出造成烫伤。
其次,教师要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操作,保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最后,及时清理和整理使用过的材料,保持活动环境的整洁。
除了投放和使用材料,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辅助工具来增强科学区域活动的效果。
比如,可以准备一些图片、图表或实物模型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同时,可以设置一些问题或任务,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结起来,材料投放和使用是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的重要环节。
正确选择和使用材料能够促进幼儿的科学学习和探索兴趣。
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和策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和策略-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简单介绍,并提供一些背景信息。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概述部分的内容:「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和策略」是一个关于在特定区域内进行材料投放的长文。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和宣传已经成为商业和组织促进自身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和文化的差异,传统的一刀切的广告策略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适用。
因此,针对不同区域进行材料投放的原则和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在特定区域进行材料投放的原则和策略,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首先,我们将介绍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包括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来确定材料投放的方式,以及在保持一致性的同时适当地进行定制化。
接下来,我们将讨论区域材料投放的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渠道,以及设计和传播材料的方式。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了解到如何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适合的原则和策略,以提高材料投放的效果和回报。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广告从业者和组织提供一些指导和启示,以在特定区域中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衷心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并为区域材料投放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新的见解和思路。
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和策略,并提出一些建议和实例进行支持。
请继续阅读下一章节,以了解更多关于区域材料投放的内容。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含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在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区域材料投放的背景和意义,引发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在文章结构部分,将详细说明各个章节的内容和目的,以便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
在目的部分,将明确本文旨在探讨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和策略,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实用的指导。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和策略两个方面。
在区域材料投放的原则部分,将介绍区域材料投放的基本原则,包括原则要点1和原则要点2。
在投放主题性区域活动材料时应遵循的原则
在投放主题性区域活动材料时应遵循的原则:1、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层进行的原则层进行包括层次性和递进性,层次性体现在某阶段的幼儿达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递进性则体现在不断地由底层向高层次发展主题内容的层次性以及材料提供的层次性,完全影响幼儿对知识的接受以及学习的效率;我们平时在材料提供前,先将主题相关的内容分层次,然后再提供相应的材料,并关注材料的利用价值;首先,按照年龄层次投放材料;例如: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同样的动物拼版游戏,材料投放上就应有很大的不同,小班为简单的4---6块动物拼版,中班为较复杂的8----10块动物拼版,且边缘接缝也要较难,大班的拼版不但数量多而且方向顺序上的要求,难度要更高;其次,按照递进性投放材料;例如:幼儿剪纸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剪不光滑—能沿线剪—能折剪—能剪厚纸—镂空剪纸,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并努力引到幼儿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材料进行操作,以促进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2、投放的材料要遵循趣味性原则有趣味的材料能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效果,提高目标的达成;例如:主题活动我自己,针对“发展小班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这一培养目标,我们投放了许多富有趣味的材料;在生活区,让幼儿学习“喂食”,考虑到如果仅让幼儿把不同的“食物”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碗中,他们会觉得单调乏味,从而失去活动的兴趣;为此,我们做了多种动物的头像,并提供给幼儿不同的喂食工具,这样幼儿就可以饶有兴致地根据自己的的能力选择工具给小动物喂食,他们一边喂,一边还会和小动物交谈呢;另外,可以把孩子在美工区制作的头饰、指偶、花边等收集起来投放到表演区,让孩子们用自己创作的作品自由表演,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3、投放的材料力求多样化材料的多样化主要是指完成目标的形式要多样,材料的功能要多样,材料的品种要多样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针对小班主题妈妈的节日中的“穿项链送妈妈”活动,教师在区域中提供各种颜色的珠子或由大吸管剪成的一节一节当珠子和数字卡、图形,幼儿可已按自己的能力选择材料制作;如:自由穿——按颜色穿——按数字穿——按图形所示的规律穿;投放的材料可以是现成玩具、自然玩具沙、米、硬币……以及自制的玩具自制绕线猫、靠背纽扣……;教师配置必要的成品材料,充分发动教师、家长和幼儿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和复合材料,制作一些活动中需要的丰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4、注重区域材料的整合传统的区域活动中,材料一般有严格的分类放置特点,各种材料都有固定的位置,幼儿只能在某一区域内操作相应的材料;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主题内容,进行主题性区域材料的操作,我们将区域材料进行整合;例如:在小班主题娃娃家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将幼儿在美工区里制作的“花被子”这一个区域活动材料放到生活区中,幼儿可以在生活区中练习“晒被子”、“折被子”等等;这样一个简单的改动和投放,将生活区与美工区做了一个很好的融合,当然,在融合中要注意主次之分;5、处理好主题交替延伸时的材料投放首先,尽量全面展示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探索的过程与成果,以反映幼儿成长的足迹,同时当一个主题接进尾声,新的主题即将开始时,不是全部换掉原有的环境,而是保留开展主题、价值环境内容;这样有利于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联系; 例1: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时,我们创设了“娃娃家”的活动区域,并把“娃娃家”按照孩子们对家的理解分割成卧室、客厅、厨房等,为幼儿在活动区内提供了“铺地砖”“装饰墙壁”“打开电冰箱、微波炉”“装饰全家福”……在接下来的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中,又提供了照顾娃娃帮娃娃穿脱衣服整理衣服、梳头、洗脸、刷牙……找一找、闻一闻、听一听、手指印画等内容,帮助孩子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主题;例2:我们班的游戏“迷你超市”的初始,我们根据活动主题我爱我家,提供了许多的日常用品、食品等孩子们喜欢的东西,起初孩子们对买卖还较为感兴趣,随后在主题活动在秋天里的开展之后,由于收集了许多品种的水果,孩子们只对水果买卖感兴趣,我们就撤掉了其它物品,超市就更名为“水果超市”,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对水果超市游戏的兴趣在逐渐地减弱,因幼儿无意间玩起了“做水果拼盘”的游戏;四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重视活动的评价;1.选择主题性区域活动评价的时宜何时进行区域活动评价才能真正体现评价的功用一种是“以点论点”,是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进行的,主要针对幼儿个体操作活动的评价,如教师在区域活动中针对个别幼儿的某个个别行为进行指导与评价,促使幼儿个体能力的提高;另一种“以点带面”,是在区域活动后,教师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抓住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推广,这也是教师常说的“集体讲评”,主要是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2.确定主题性区域活动评价的形式在以往的区域活动中,常见的是教师通过对活动的观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形成一言堂的现状;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区域活动评价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产生了师幼互动型评价和生生互动型评价两大类型;这两种评价运用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师幼互动型评价宜运用于小年龄班幼儿,让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达到评价效果;生生互动型评价宜运用于大年龄班幼儿和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给幼儿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但教师在不论选择哪一种组织形式都应考虑幼儿的原有经验水平,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要体现互动的主题性、认识性和交往性,教师扮演组织者的角色,起着龙头作用,教师的恰当决策与计划,直接关系到评价成功的关键;3.明确适宜的评价主题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拼盘式的评价模式,蜻蜓点水式地对幼儿的作品、行为等进行一一点评,幼儿或呆坐一边,或七嘴八舌,看似热闹,其实一点都起不到评价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得到这样的一个经验:选择适宜的评价主题,往往能将枯燥的评价时间变得生动,教育价值也更高;老师在孩子活动的时候总会在小本子随手记录一些观察碎片,或是各区域中幼儿的人数变化,或是幼儿活动的状态,或是幼儿对材料的行为表现……然后将这些观察的数据情况进行简单的汇总,确定本次评价的主题内容是什么;在评价中,老师采用多种的评价模式,让幼儿参与其中,有的出示幼儿的作品,让其讲述,有的将活动过程中录下的片断与孩子分享,观察哪些值得大家学习,有的带领孩子共同参观各个活动的成果,让发言代表将快乐与同伴共同分享;多彩的评价主题,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同伴的创造能力,同时在行为习惯方面也得到了教育与培养;五、引导家长参与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创设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的个体建构行为并不是孤立的,它依赖于整个活动中如何取得更大层面上群体的了解,认可并与之互动,交流无疑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家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资源,每一位家长都关注幼儿的成长,家长的经验水平和活动也会影响幼儿的发展;通过这次课题的探索研究,我们深深的感到,主题环境要靠教师、幼儿、家长三方面的共同建构:教师是环境创设的“导演”总体规划主题区域活动环境:幼儿是环境的“演员”,他们是环境的主人,在教师指引下参与创设了区域主题环境;家长是环境创设的“舞美”,只有让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的活动中去,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们才会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创造者;通常,让家长帮助教师一起搜集资料是我们老师常常采用的利用家长资源的办法;为了让家长知道做这些事情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特别注意在区域、走廊、活动室的主题墙等空间展示;如: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动物王国”的时候,为了活动“动物之最”的较好开展,请家长帮助幼儿一同来调查不同的动物之最,让幼儿与家长提前了解动物之最的一些知识内容,家长有了明确的目的,并能以新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孩子,从而使家长感受全新的教育观念,让其参与课改的意识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幼儿园与家长的教育资源有机的融为一体;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的环境才变的更加多姿多彩;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的互动,在幼儿园、家庭与社会之间建立了三位一体的人际互动活动,这样丰富的环境刺激了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了游戏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深深感到:凡是幼儿设置的主题环境,就是幼儿最感兴趣最乐意参加活动的地方,幼儿在这里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积极主动性得到了发挥,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得主人,构建了主题区域活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投放主题性区域活动材料时应遵循的原则:
1、材料的投放要遵循层进行的原则
(层进行包括层次性和递进性,层次性体现在某阶段的幼儿达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递进性则体现在不断地由底层向高层次发展)主题内容的层次性以及材料提供的层次性,完全影响幼儿对知识的接受以及学习的效率。
我们平时在材料提供前,先将主题相关的内容分层次,然后再提供相应的材料,并关注材料的利用价值。
首先,按照年龄层次投放材料。
例如: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同样的动物拼版游戏,材料投放上就应有很大的不同,小班为简单的4---6块动物拼版,中班为较复杂的8----10块动物拼版,且边缘接缝也要较难,大班的拼版不但数量多而且方向顺序上的要求,难度要更高。
其次,按照递进性投放材料。
例如:幼儿剪纸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剪不光滑—能沿线剪—能折剪—能剪厚纸—镂空剪纸,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中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水平去选择,并努力引到幼儿选择能让自己“跳一跳,够得着”的材料进行操作,以促进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
2、投放的材料要遵循趣味性原则
有趣味的材料能直接影响着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效果,提高目标的达成。
例如:主题活动《我自己》,针对“发展小班幼儿手眼协调能力”这一培养目标,我们投放了许多富有趣味的材料。
在生活区,让幼儿学习“喂食”,考虑到如果仅让幼儿把不同的“食物”从一个碗夹到另一个碗中,他们会觉得单调乏味,从而失去活动的兴趣。
为此,我们做了多种动物的头像,并提供给幼儿不同的喂食工具,这样幼儿就可以饶有兴致地根据自己的的能力选择工具给小动物喂食,他们一边喂,一边还会和小动物交谈呢。
另外,可以把孩子在美工区制作的头饰、指偶、花边等收集起来投放到表演区,让孩子们用自己创作的作品自由表演,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们参与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劳动成果的一种尊重。
3、投放的材料力求多样化
材料的多样化主要是指完成目标的形式要多样,材料的功能要多样,材料的品种要多样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例如:针对小班主题《妈妈的节日》中的“穿项链送妈妈”活动,教师在区域中提供各种颜色的珠子或由大吸管剪成的一节一节当珠子和数字卡、图形,幼儿可已按自己的能力选择材料制作。
如:自由穿——按颜色穿——按数字穿——按图形所示的规律穿。
投放的材料可以是现成玩具、自然玩具(沙、米、硬币……)以及自制的玩具(自制绕线猫、靠背纽扣……)。
教师配置必要的成品材料,充分发动教师、家长和幼儿齐动手收集废旧物品及半成品材料和复合材料,制作一些活动中需要的丰富、有吸引力的活动材料。
4、注重区域材料的整合
传统的区域活动中,材料一般有严格的分类放置特点,各种材料都有固定的位置,幼儿只能在某一区域内操作相应的材料。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主题内容,进行主题性区域材料的操作,我们将区域材料进行整合。
例如:在小班主题《娃娃家》的开展过程中,我们将幼儿在美工区里制作的“花被子”这一个区域活动材料放到生活区中,幼儿可以在生活区中练习“晒被子”、“折被子”等等。
这样一个简单的改动和投放,将生活区与美工区做了一个很好的融合,当然,在融合中要注意主次之分。
5、处理好主题交替延伸时的材料投放
首先,尽量全面展示幼儿在主题活动中探索的过程与成果,以反映幼儿成长的足迹,同时当一个主题接进尾声,新的主题即将开始时,不是全部换掉原有的环境,而是保留开展主题、价值环境内容。
这样有利于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联系。
例1: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时,我们创设了“娃娃家”的活动区域,并把“娃娃家”按照孩子们对家的理解分割成卧室、客厅、厨房等,为幼儿在活动区内提供了“铺地砖”“装饰墙壁”“打开电冰箱、微波炉”“装饰全家福”……在接下来的主题活动《我们的身体》中,又提供了照顾娃娃帮娃娃穿脱衣服整理衣服、梳头、洗脸、刷牙……找一找、闻一闻、听一听、手指印画等内容,帮助孩子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主题。
例2:我们班的游戏“迷你超市”的初始,我们根据活动主题《我爱我家》,提供了许多的日常用品、食品等孩子们喜欢的东西,起初孩子们对买卖还较为感兴趣,随后在主题活动《在秋天里》的开展之后,由于收集了许多品种的水果,孩子们只对水果买卖感兴趣,我们就撤掉了其它物品,超市就更名为“水果超市”,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对水果超市游戏的兴趣在逐渐地减弱,因幼儿无意间玩起了“做水果拼盘”的游戏。
(四)开展主题性区域活动,重视活动的评价。
1.选择主题性区域活动评价的时宜
何时进行区域活动评价才能真正体现评价的功用?一种是“以点论点”,是在区域活动过程中进行的,主要针对幼儿个体操作活动的评价,如教师在区域活动中针对个别幼儿的某个个别行为进行指导与评价,促使幼儿个体能力的提高;另一种“以点带面”,是在区域活动后,教师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抓住一些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和推广,这也是教师常说的“集体讲评”,主要是针对幼儿在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2.确定主题性区域活动评价的形式
在以往的区域活动中,常见的是教师通过对活动的观察,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形成一言堂的现状。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区域活动评价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产生了师幼互动型评价和生生互动型评价两大类型。
这两种评价运用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师幼互动型评价宜运用于小年龄班幼儿,让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与引导下达到评价效果。
生生互动型评价宜运用于大年龄班幼儿和能力较强的幼儿,提供给幼儿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但教师在不论选择哪一种组织形式都应考虑幼儿的原有经验水平,在整个互动的过程中,要体现互动的主题性、认识性和交往性,教师扮演组织者的角色,起着龙头作用,教师的恰当决策与计划,直接关系到评价成功的关键。
3.明确适宜的评价主题
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经常会出现拼盘式的评价模式,蜻蜓点水式地对幼儿的作品、行为等进行一一点评,幼儿或呆坐一边,或七嘴八舌,看似热闹,其实一点都起不到评价的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逐渐得到这样的一个经验:选择适宜的评价主题,往往能将枯燥的评价时间变得生动,教育价值也更高。
老师在孩子活动的时候总会在小本子随手记录一些观察碎片,或是各区域中幼儿的人数变化,或是幼儿活动的状态,或是幼儿对材料的行为表现……然后将这些观察的数据情况进行简单的汇总,确定本次评价的主题内容是什么。
在评价中,老师采用多种的评价模式,让幼儿参与其中,有的出示幼儿的作品,让其讲述,有的将活动过程中录下的片断与孩子分享,观察哪些值得大家学习,有的带领孩子共同参观各个活动的成果,让发言代表将快乐与同伴共同分享。
多彩的评价主题,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同伴的创造能力,同时在行为习惯方面也得到了教育与培养。
五、引导家长参与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创设
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的个体建构行为并不是孤立的,它依赖于整个活动中如何取得更大层面上群体的了解,认可并与之互动,交流无疑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家长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资源,每一位家长都关注幼儿的成长,家长的经验水平和活动也会影响幼儿的发展。
通过这次课题的探索研究,我们深深的感到,主题环境要靠教师、幼儿、家长三方面的共同建构:教师是环境创设的“导演”总体规划主题区域活动环境:幼儿是环境的“演员”,他们是环境的主人,在教师指引下参与创设了区域主题环境;家长是环境创设的“舞美”,只有让家长参与到环境创设的活动中去,才能让家长认识到环境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们才会成为环境教育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创造者。
通常,让家长帮助教师一起搜集资料是我们老师常常采用的利用家长资源的办法。
为了让家长知道做这些事情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特别注意在区域、走廊、活动室的主题墙等空间展示。
如:我班开展的主题活动“动物王国”的时候,为了活动“动物之最”的较好开展,请家长帮助幼儿一同来调查不同的动物之最,让幼儿与家长提前了解动物之最的一些知识内容,家长有了明确的目的,并能以新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孩子,从而使家长感受全新的教育观念,让其参与课改的意识由被动转为主动,使幼儿园与家长的教育资源有机的融为一体。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的环境才变的更加多姿多彩。
教师、家长、幼儿之间的互动,在幼儿园、家庭与社会之间建立了三位一体的人际互动活动,这样丰富的环境刺激了幼儿的主动
性与积极性,促进了游戏活动的深入开展。
我们深深感到:凡是幼儿设置的主题环境,就是幼儿最感兴趣最乐意参加活动的地方,幼儿在这里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积极主动性得到了发挥,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得主人,构建了主题区域活动环境。